中國學人培訓材料

聖經系列

舊約概覽(一)

著者︰馬有藻/張西平


前言
第一課 聖經的分類與舊約正典的形成
  一、聖經的分類︰
  二、聖經的歷史分期
  三、舊約正典的形成
    A、正典的觀念
    B、正典的范圍
    C、舊約正典的承証
第二課 創世記
  一、摩西五經
    1. 神的創造
    2. 神的揀選
    3. 神的立約
    4. 神的律法
    5. 神的救贖
    6. 人的罪性
  二、創世記(共50章)
第三課 出埃及記、利未記
  一、出埃及記(共40章)
  二、利未記(共27章)
  三、附表︰七節期的歷史與預表意義(利未記廿三章)
第四課 民數記,申命記
  一、民數記(共36章)
  二、申命記(共34章)
第五課 約書亞記、士師記、路得記
  一、約書亞記(共24章)
  二、士師記(共21章)
  三、路得記(共4章)
第六課 撒母耳記上、撒母耳記下
  一、撒母耳記上(共31章)
  二、撒母耳記下(共24章)
  三、附表︰
第七課 列王紀上、列王紀下
  一、列王紀上(共22章)
  二、列王紀下(共25章)
  三、附表︰
第八課 歷代志上、歷代志下
  一、歷代志上(共29章)
  二、歷代志下(共36章)
  三、附表︰
答案
  第一課 聖經的分類與舊約正典的形成
    A、摩西五經綜覽
    B、歷史書綜覽
    C、智慧書綜覽
    D、大先知書綜覽
    E、小先知書綜覽
  第二課 創世記
    一、圖析︰
    章題︰
  第三課 出埃及記、利未記
    一、出埃及記
    二、利未記
    三、會幕與聖物之圖表
    四、五祭一覽表(利未記一至七章)
  第四課 民數記、申命記
    一、民數記
    二、申命記
    三、申命記最重要的記錄有︰
    四、
  第五課 約書亞記、士師記、路得記
    一、約書亞記
    二、士師記
    三、路得記
  第六課 撒母耳記上、下
    一、撒母耳記上
    二、撒母耳記下
  第七課 列王紀上、下
    一、列王紀上
    二、列王紀下
  第八課 歷代志上、下
    一、歷代志上
    二、歷代志下
    三、列王紀與歷代志之比較
    四、自王國分裂后──猶大國諸王之興衰循環表
出埃及和進迦南的旅程
以色列地中之零星地名

前言

  本冊《舊約概覽》針對有心研經者的需要,將舊約聖經中各卷書之作者、日期、寫作地點、目的、主旨、簡介、歷史背景、大綱及章題等,均作一有系統之介紹。主要內容摘選自馬有藻/張西平合著的《舊約導讀》,華人基督徒培訓供應中心出版。

  原書內容簡明、扼要、易讀,對各卷書之作者、寫作日期、地點等均按一般保守派學者之結論為根據,且因是導讀,故對各種學術性之爭論也不涉及。有關書中「章題」部份之使用解釋如下︰

  1. 章題數字前有 * 符號者乃指該章有關彌賽亞之預言。

  2. 章題選該章要事,不求詳點,只記要旨。

  為配合中國學人培訓材料的格式,本冊已將原書中所附之圖表,移為「作業」。在附錄的前后次序上,也稍作調整。讀者若肯花工夫,先就聖經內容試著自行整理,之后再參考「作業」之「答案」,相信必能有全面之鳥瞰與認識。同時,也對各卷書要義之掌握,與往后進一步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本冊材料可以作為信徒個人閱讀舊約聖經的之導引,也可以作為教會成人主日學之教材,教師可按書中順序內容為基本教材,並在「作業」部份,加以解釋發揮。學員須在自習或上課前,至少先速讀及熟讀創世記歷代志下各一遍。

第一課 聖經的分類與舊約正典的形成

一、聖經的分類︰

聖經分類合參

舊約(卅九卷)

新約(廿七卷)

歷史

預言

歷史

訓誨

摩西的

其他的

大先知

小先知

福音

教會

保羅的

其他的

創世記

出埃及記

利未記

民數記

申命記

約書亞記

士師記

路得記

撒母耳記(上下)

列王紀(上下)

歷代志(上下)

以斯拉記

尼希米記

以斯帖記

約伯記

詩篇

箴言

傳道書

雅歌

以賽亞書

耶利米書

耶利米哀歌

以西結書

但以理書

何西阿書

約珥書

阿摩司書

俄巴底亞書

約拿書

彌迦書

那鴻書

哈巴谷書

西番雅書

哈該書

撒迦利亞書

瑪拉基書

馬太

馬可

路加

約翰

使徒行傳

羅馬書

哥林多前后書

加拉太書

以弗所書

腓立比書

歌羅西書

帖撒羅尼迦前后書

提摩太前后書

提多書

腓利門書

希伯來書

雅各書

彼得前后書

約翰一書

約翰二書

約翰三書

猶大書

啟示錄

二、聖經的歷史分期

歷史分期

年代

重要事件

聖經書卷

1

PRIMEVAL

太古時期

(B.C.)

創世

創世記(1-11章)

2

PATRIARCHAL

先祖時期


(埃及時期430年)

2166


1446

亞伯拉罕
以撒
雅各
約瑟

創世記(12-50章)
約伯記

3

EXODUS

出埃及時期(40年)

1446


1406

摩西

出埃及記
民數記
利未記
申命記

4

CONQUEST


爭戰時期

1406
1399

約書亞

約書亞記

5

JUDGES

士師時期7年期(335年)

1399

1051

俄陀聶等士師

士師記
路得記

6

UNITED
KINGDOM

聯合王國時期(119年)

1051
1050
1011
971

931

撒母耳
掃羅
大衛
所羅門

歷史書︰撒上1-7章
撒上8章至撒下24章
王上1-11章
代上至代下9章
詩卷
詩篇、箴言、傳道書
雅歌

7

DIVIDED
KINGDOM

分裂王國或南北國時期(210年)

931











722

羅波安(南)
耶羅波安(北)









亞述亡北國
何細亞

歷史書
王上12章-王下17章
代下10-28章
先知書
北國
約拿書
阿摩司書
何西阿書
南國
俄巴底亞書
約珥書
以賽亞書
彌迦書

8

SURVIVING
KINGDOM

獨存王國或剩余王國(136年)

722

626
612
606

597

586



約西亞
亞述亡於巴比倫
「尼」第一次臨耶京(擄但以理)
「尼」第二次臨耶京(擄以西結)
「尼」第三次臨耶京(全國亡)西底家

歷史書
王下18-25章
代下29-36章
先知書
耶利米書
耶利米哀歌
哈巴谷書
西番雅書
那鴻書

9

CAPTIVITY

被擄時期

586
539
536


巴比倫亡於波斯
古列準歸回


但以理書
以西結書

10

RESTORATION

歸回時期

536



516
479
458

445

430

古列準歸回
所羅巴伯
耶書亞
第一次歸回
聖殿完成
以斯帖
以斯拉
第二次歸回
尼希米
第三次歸回
(舊約終)

歷史書
以斯拉記
以斯帖記
尼希米記
先知書
哈該書
撒迦利亞書
瑪拉基書

11

INTER-
TESTAMENTAL

兩約之間




(430年)

430
331
323


198

168

63

37
4


波斯亡於希臘
亞歷山大卒
多羅買勝西流古,埃及接管以色列
西流古勝埃及,接管以色列
馬喀比推翻西流古,國家獨立
羅馬龐比接管以色列
大希律登位
耶穌降生





舊約譯成希臘文「七十士譯本」(約250B.C.)

(舊約次經;偽經)

12

LIFE OF
CHRIST

耶穌時期

4 A.D.
32-33

大希律卒
耶穌被釘十字架

四福音

13

APOSTOLIC

使徒時期

32-33
35
63
64
70

100


保羅歸主
保羅到羅馬
猶太叛羅馬
耶路撒冷毀滅

(新約終)


使徒行傳
保羅書信
普通書信

啟示錄

三、舊約正典的形成

  基督徒歷代以來都相信聖經是神的話,有最高的權威,是信仰與生活的準則。至於聖經正典的形成,包括聖經的起源與收集的過程,每位信徒亦應有一些基本的認識。

A、正典的觀念

1. 正典的意義

  「正典」一詞,希伯來文及希臘文的字根意為「量度的竿」和「量度的杖」。這字后來喻作「標準」,尤是真理的準則或模范,更是指聖經的書卷。質言之,所謂「正典」,就是「標準」,一切的真理也以此為準繩,也以此為量度而取舍。「正典」的觀念是猶太教信仰的基礎,也是每個敬虔的猶太人從小就認識的。

2. 正典訂立之觀念

  正典觀念的開始是根據猶太人三個根深蒂固的觀念︰

a. 神的觀念

  神是獨一的,絕對的,至高無上的。所以凡神所說的、所行的都帶著權威。

b. 啟示的觀念

  神是啟示的神,是說話的神,將自己的心意、計劃、期望、要求向人顯明;要人透過神的啟示(言語和作為)來認識神。

c. 默示的觀念

  猶太人授命將神的啟示記錄下來,這記錄的權威與啟示的權威是一致的。啟示的權威源自神本身內蘊的權威;默示的權威源自受托的權威,兩者的權威是同等的。猶太人認為,書(啟示記錄)的性質便決定了該書是否屬正典。他們相信神的靈與人合作,藉著人的文筆,將神的心意,配上自己受聖靈的領會而記錄下來。故舊約是神人合作的結晶。

B、正典的范圍

1. 正典的分組

  正典的分法共有三種︰一是三分法(律法、先知、詩篇);一是二分法(律法與先知);還有一分法(統稱「律法」)。

2. 正典的集成

a. 寫作與接受時期

  一本書的成為正典全在乎該書有無神的默示正典(「內蘊」的權威)及作者是否有先知(神的代言人)的資格或條件(「受托」的權威)。所以該書寫成后,屬神的人就立刻覺察這書有默示的成份及先知的因素在其中(「公認」的權威),而把它收集起來,列成正典。

(1)律法書的集成──摩西完成五本律法書后立即成為神的律法,聖經有多處稱摩西五經為神的律法。摩西的后繼人約書亞早已承認這律法書是正典,並要求百姓遵守(書一8)。

(2)部份歷史書、詩類書、部份先知書──因作者具有先知的職份或工作,他們便是神的代言人,神的啟示以他們為對象。他們雖寫歷史或其它作品,但因他們具有神授權的權柄,凡代神所言的記錄皆是正典,這些作品便逐一加入原來五經的陣容,成為正典。

(3)其余的書卷──當不同的作者寫完其書卷,這些書卷便陸續受到當時人的尊重並保存下來,並立刻采用、誦讀、默想,及作教導的準則。

b. 收集與整理時期

  舊約大部份的經卷陸續完成,但沒有正式收集,統歸於一。猶太人傳說在以斯拉時代(450B.C.),猶太人組織大公會,文士以斯拉受權將舊約的書卷收集及組織起來。以斯拉收集經典的目的有︰

(1) 要重建百姓的宗教生活,必須有經典作依歸及指引。

(2) 要延續百姓的宗教生活,一代代的延續下去,必須要保存神的真理。

(3)在新舊宗教生活青黃不接的階段,很容易有假冒的經典出現,因此需要有一套完整公認的經典,以保護神話語的權威及純真。

  以斯拉除了收集神的正典外,又將舊約的書卷組織起來,如將一些書末未了之話加上補語,使前后連串起來(參代下三十六章之末與拉一章首數節)作成一個有系統與連貫的記錄,成為一套權威的記錄。

  當時以斯拉所收集的經典,包括被擄前的作品,及被擄后的書卷,以及歸回時期所寫成的,尚欠的只有瑪拉基書,該書后來在大公會會議中被納入正典內。

3. 小結

  舊約之書卷之成為正典,是因它們本身具有神的權威,及神授權的權威。它們書成后立時被認出有神的權威居中。教會並沒有創造正典而把它再收集起來,在這些書卷被納入正典前,它們已有「正典」的資格了。

C、舊約正典的承証

  從內証方面看,決定一本書是否正典,一方面要看作者有無「先知的身份或職份」;一方面要看作者是否有「西乃山的經歷」。換言之,敬虔的猶太人視摩西(五經)為無上的權威,因為只有他曾親聆神要他記錄的啟示,故五經為正典在猶太史內是毫無懷疑的。摩西曾預言在他以后必有一真先知興起(申一15-19),帶領全國信服真神,故凡有先知的職份或恩賜的神人之文獻皆奉為正典。

  此外,從外証看,舊約的書卷是神的正典也有下列等的支持︰猶太的權威學者,七十士譯本(250B.C.),猶太史家約瑟夫(37-97A.D.),主耶穌自己說的話(參路廿四2744;太廿三35;約十34-35等處),主的門徒使用及承認,並早期教父的共証,都成為舊約是神的正典之明証。

作業(討論題目)︰

  試用圖表列出舊約三十九卷的作者和主旨。

  編注︰本課的「答案」,將提供舊約三十九卷的作者、日期、地點、目的、主旨、鑰節、鑰意;但學員須先習作各卷的作者和主旨后,才參考后面的答案。

  以下各課的作業也按此方式習作。

第二課 創世記

一、摩西五經

  「摩西五經」是救道的根基,真理的淵源,也是猶太經典最重要的部份;它內藏神律法之昭示,故稱為「律法書」(TORAH)(書八34)、「耶和華的律法書」(代七9;尼八18)、「摩西的律法」(王上二3;但九1113;尼一8;瑪四4)或「摩西的書」(尼十三1;拉三2,六18;可十二26)。此首五經除小部份是后人所附加的筆跡外,均為摩西所著。

  在故事結構方面,摩西五經其實是一卷書,分二大部份,以以色列民族為中心。這兩部份為︰(1)以色列的先祖(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創十二至五十章);(2)以色列的英雄(摩西)(出一至申卅四章),而以萬物之起源(即以色列之起源)為全卷之引言。

  摩西五經載有六個重要教義,簡述如下︰

1. 神的創造

  聖經開宗明義宣告神偉大的創造,在六日之內萬物皆成,在第七日安息,這是神故意藉此教導人每周思念萬有靠神而立(西一17)的訓誨(創二3)。人是神創造的高峰,除人以外,連天使在內,再無更偉大的創造(參詩八篇的正意分解)。聖經的開始便宣告了無神論、多神論、泛神論、進化論、宿命論、不知論等的荒謬。這裡的敘述是「宣告性非辯証性;肯定性非猜疑性;歷史性非哲學性」。

2. 神的揀選

  舊約的中心是以色列民族,神從萬族中揀選此民族,是神全知中最完善的計劃,神藉他們使地上萬族得福(創十二1-3)。這是神主權的揀選,神揀選的方法或條件永遠是一個謎。

3. 神的立約

  神與人的立約(創九9,十五18,十七4;出廿四7)有三個要素︰(1)以神的恩慈為主動的根源(參創九11;出六7);(2)以神的啟示為安慰的動力(參創十五1;十七1;出三14);及(3)以人的順從為得福的途徑(參創十七10;出二十8)

4. 神的律法

  律法是神心意的顯明,指出神是真神,是道德的神,是聖潔的神,是賜福的神(參出廿∼廿三章;利七∼廿六章;申五,十二∼廿六章),這是神管理神聖潔子民的立國大憲章,亦是其立國的「獨立宣言」(參出十九章)。

5. 神的救贖

  以色列出埃及的事跡在以后的歷史中占極重要的地位,他們常存感恩的心追念此段曠世的神跡(詩七十八和八十一等篇),甚至連外邦民族也因此事詫異(書二10-11),此事是神垂聽他們在痛苦中祈求的結果(出三7)。當他們日后受外族侵侮時(如巴比倫、羅馬等),他們常以此事為盼望將來更大救贖的根由,更以此為祈望彌賽亞早日來臨的基礎(參賽五十一9-11)。

6. 人的罪性

  從創三章敘述人的墮落始,五經中把人敗壞的罪性赤露敞開(參創六5;出九2434),只有憐憫為懷的神在創世之前所預備好的救恩(弗一4;多一2;提后一7)才使人生有價值及意義。

二、創世記(共50章)

作者︰摩西

日期︰1420B.C.

地點︰西乃山麓曠野

目的︰使人認識神,認識神的本性、工作、權能以及引述以色列在神的救恩計劃內之地位

主旨︰萬物的始源或以色列的起始

簡介︰猶太人習慣以希伯來經卷的頭一個字命名,本書希伯來原文的書名取自全書的第一個字,即是「起初」(in the beginning)。英文名為 GENESIS 是根據希臘文七十士譯本「世代、后代」(generation)一詞而成的。創世記是一本萬物起源的啟示記錄,它追溯宇宙的創造、人類的起源、犯罪和萬國之開始,亦記述以色列民族的起源。並記述神與人的關系、神拯救的計劃、基督的預表、及神帶領以色列先祖的經過等。

  全書可分為兩部份︰

1.一至十一章記述神的創造,及一切的開始︰生命、罪、審判、家庭、敬拜和救恩,並人類早期的歷史,包括亞當和夏娃、該隱和亞伯、挪亞和洪水、以及巴別塔等事跡。

2.十二至五十章記述以色列諸位先祖的歷史,重點在四位族長對神的信心及生活︰首先是因信稱義及以順服著稱的亞伯拉罕,接著是他的兒子以撒、孫子雅各(以色列),和雅各的十二個兒子-就是以色列十二支派的族長們的故事,其中特別著重約瑟生平的經歷,並以他死為結束。

  本書啟示了神的作為,人類的失敗,神的救恩對魔鬼的宣判,並使人認識神,認識神的本性、工作、權能。也使人認識到自己的敗壞和軟弱,只有專心信靠選擇神,才能得到神的救恩。全書以神為中心︰神審判、懲罰犯罪作惡的人,並帶領、扶助信靠神的子民。神是創造的主,也是歷史的主宰。

作業(討論題目)︰

  試用圖表列出創世記各章的大綱及標題。

第三課 出埃及記、利未記

一、出埃及記(共40章)

作者︰摩西

日期︰1420B.C.

地點︰西乃山麓曠野

目的︰引述以色列蒙神救贖如何成為神子民之經過及目的

主旨︰以色列從奴隸之國度進入神的國度

簡介︰出埃及記的書名源於希臘文七十士譯本,意思是「走出」或「離開」,本書是創世記的續集,記載了神的救恩以及神對選民的救贖。神的選民以色列人在埃及度過了四百年,本書記述以色列人如何從埃及的奴役之中得到釋放。摩西神的仆人向埃及法老王宣布,並由神降下十個審判的災臨到埃及之后,帶領以色列人前往應許地的旅程,出埃及記是一本「救贖」之書。

  第一至十八章關於以色列民由埃及的捆綁到出埃及之經過,第十九至四十章記載神在西乃山跟神的子民立約,賜給他們道德、民事,和宗教的律法,以及建造會幕,和訂立有關祭司的製度與崇拜的條例及節期,引導以色列國的生活與敬拜。

  本書描寫了神大能的作為︰神怎樣釋放被奴役的子民,教導他們成為一個屬神的國家,對前途充滿盼望。本書的中心人物是摩西,神所特選的器皿,在神的全家盡忠,率領神的子民脫離埃及,並帶領他們敬拜及事奉神。

二、利未記(共27章)

作者︰摩西

日期︰1420B.C.

地點︰西乃山麓曠野

目的︰指出以色列成為神聖潔之國度后,須有聖潔之事奉,藉此提醒他們所事奉之神是聖潔的

主旨︰以色列聖潔的事奉

簡介︰本書希伯來文原文取自全書的第一個字「神的呼召」,神呼召選民來親近神。本書續前書記述在會幕中事奉之律例,全書的內容在一個月內啟示完成(約從正月一日當會幕建立時,至二月廿日當他們離開西乃曠野時)。希臘文七十士譯本更名為「利未記」,因為書中主要說到利未祭司的職任。利未記的中心是神選民的敬拜和生活,以色列人已從埃及的捆綁中出來,他們被建立成為一個祭司和聖潔的國度。他們必須從釋放轉移到事奉,從被贖轉移到奉獻。

  本書的主要鑰字是「聖潔」,至少用過八十七次。神是聖潔的,以色列蒙神救贖也成為聖潔(分別為聖)的國度。他們必須以聖潔的事奉為親近神的途徑,與得神悅納的方法,並且以聖潔的生活來彰顯他們聖潔的信仰。

  本書可以分為二大部份,首部(一至十章)著重信仰,次部(十一至廿七章)著重生活。信仰為生活之依歸,故首論聖潔之事奉,次論聖潔的生活。

三、附表︰七節期的歷史與預表意義(利未記廿三章)

  神給以色列七節期,目的有二︰一是歷史的回顧,一是了望將來;這些節期全與以色列的前途、命運、歸宿有關。該節期乃特為選民而立,促使選民常回顧神恩而歡欣感恩,進而憑信心仰望神施予他們完全的救贖。茲列表代述七節期的歷史與預表意義︰

節期

日期

歷史回顧

了望

將來

   

以色列

教會

逾越節

一月14日

記念出埃及的救贖

彌賽亞的救贖

基督十架代死

無酵節

一月15日

記念新生命的開始

新生活開始

新生活開始

初熟節

一月16日

記念初熟之果

首批蒙恩

首次複活

五旬節

三月6日

記念豐收

聖靈澆灌
(迦十二10;珥二28)

聖靈降臨
(徒二4)

吹角節

七月1日

召集悔罪

災難時期

聖徒被提

贖罪日

七月10日

全體悔罪

「全家得救」
(羅十一26)

基督台前

住棚節

七月15-21日

記念曠野時的恩典

禧年國裡

天國筵席

作業(討論題目)︰

. 試用圖表列出出埃及記之大綱與章題。

. 試用圖表列出利未記之大綱與章題。

. 神設立會幕及約柜之目的何在?它們預表什么?(出埃及記二十五章八節,二十二節,四十章)

. 什么是五祭?他們分別對基督有何預表及對信徒有何靈訓?(利未記一至七章)

第四課 民數記,申命記

一、民數記(共36章)

作者︰摩西

日期︰1400B.C.

地點︰摩押平原

目的︰指出以色列人自受神誡命與律法,離開西乃山后前往迦南地,因不信而中途轉回,輾轉在曠野漂流40年之失敗經過。

主旨︰以色列的失敗

簡介︰本書的希伯來文原名是「在曠野中」。英文名為民數記,乃根據希臘文七十士譯本而來,以數算神子「民」的「數」目而得名。記載以色列百姓離開西乃山,直到神賜給他們迦南地的東部邊界摩押平原,在曠野漂流的這段歷史經歷。本來以色列人由埃及至迦南只需十一天之路程,但他們在路上因信心軟弱,屢次埋怨,故在曠野漂流達四十年之久。

  當本書展開時,距離以色列人出埃及只有約一年的時間。在以色列人離開西乃山前,摩西辦理了第一次人口普查,旨在記念神給亞伯拉罕豐盛的應許得到應驗,及以有系統的方式預備進取迦南。四十年后,在約但河東岸的摩押再次數點人數辦理普查。

  本書也是記載神管教的書,指出選民因不信帶來失敗。本書以第一代選民開始,經過漂流時期(一1-廿13),結束於第二代停留在迦南地的邊界外(廿14-卅六13)。本書描寫以色列人常常灰心、恐懼,並且背叛神,埋怨神的仆人摩西。神是仁慈的,但也是嚴厲的,神的百姓必須學習,相信和倚靠神,才能得勝往前。本書也述說神的信實,雖然以色列百姓常常退后,違背命令,但神始終眷顧帶領他們。

二、申命記(共34章)

作者︰摩西

日期︰1400B.C.

地點︰摩押平原(一1

目的︰勸勉第二代的以色列民在入迦南地前不可忘記神的律法、誡命與典章

主旨︰以色列的訓誨

簡介︰申命記名稱的來源是根據希臘文七十士譯本而命名,記載摩西在應許之迦南地邊界摩押平原向以色列人所做的訓誨。那時以色列人經過四十年在曠野的漂流,反叛的第一代選民已倒斃在曠野裡,現今第二代之子民,蒙神帶領到達約但河東的摩押平原,在那裡遙望迦南美地的豐沃,並正準備進占迦南。

  摩西這位一百廿歲高齡的領袖,提醒第二代,從前輩悲慘的歷史中學教訓,學會順服的重要,並從過去的歷史,到現在的聖潔地位,以及未來之應許,知道神是信實的。摩西重複申述神的命令,使以色列第二代子民能遵循,故名「申命記」,也是他的臨別贈言。

作業(討論題目)︰

. 試用圖表列出民數記之大綱與章題。

. 試用圖表列出申命記之大綱與章題。

. 申命記最重要的記錄為何?

. 主耶穌曾引用申命記中哪些章節?

第五課 約書亞記、士師記、路得記

  緊接摩西五經后,自約書亞記至以斯帖記共十二卷歷史書。前三卷(約書亞記、士師記、路得記)是論以色列人進取迦南及在那裡的初期情形,亦即「王國前之歷史」;中三卷,每卷分上下(撒母耳記、列王紀、歷代志),專論「王國時之歷史」;后三卷(以斯拉記、尼希米記、以斯帖記)專論「國亡后歸回時期之歷史」。

  按內容說,歷史書繼承摩西五經,把神在以色列中的計劃及把以色列在萬民中之計劃記述下來,一方面顯出以色列是屬神君尊之國度,歸神之管理,是神統治的國家;一方面也藉著歷史之演變,指出以色列在神的計劃中如何失敗及失敗的過程,更指出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約條內完全應驗神的話。事實上,歷史(History)就是神的故事(His story)。

  聖經皆為史書,是以色列民族的歷史,也是神的歷史。因此,歷史與神的救恩之道有密切關聯。自以色列先祖亞伯拉罕蒙召始,迄撒母耳止為「神治時期」;掃羅立國始,迄西底家亡國止為「王治時期」;此后迄基督建立其彌賽亞國度前的時期,均統稱為「外治時期」;而每時期神均藉著「先知」多次多方曉諭列祖,以示神在萬國史中仍為萬王之王。故以色列史不僅為歷史性質,亦且為先知性質,因先知著史書之原意,皆用以闡明神對其選民之意旨,與救恩之實現。述古鑒今,令讀者備受無限之靈感與靈訓。

王國前之歷史書

一、約書亞記(共24章)

作者︰約書亞(意為「耶和華拯救」)

日期︰1375B.C.

地點︰迦南的示劍(廿四25

目的︰指出神的信實,帶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得產業

主旨︰以色列的產業

簡介︰約書亞記是十二卷歷史書的第一卷,是連接摩西五經和其余歷史書之間的一個環扣。以色列人經過四十年漫長的歲月在曠野流浪,終於獲準進占應許之地。約書亞繼承摩西之遺志,率領以色列人揮軍進取迦南。藉著多次的戰役,以色列百姓在約書亞的領導之下,學習到一個重要的功課︰勝利來自相信神和順服神的話,而非軍事的實力或人數上的優勢。

  約書亞記的前半段第一至十二章描述以色列在七年之間征服應許之地;第十三至廿四章關於十二支派分配應許之地。本書重要的事件包括渡過約但河,攻陷耶利哥,艾城戰役,以及神與神的子民重新立約等。本書之信息指出神是信實的,終究按神的應許帶領百姓進入迦南;神又是公義的,討伐迦南七族之罪。

二、士師記(共21章)

作者︰撒母耳(意為「神聽見」)

日期︰1020B.C.

地點︰示羅

目的︰指出以色列人離棄真神的后果乃是痛苦受壓製及管教責打,但悔改帶來複興。

主旨︰以色列失落君尊國家的因果

簡介︰士師記記述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后到建立王國這一段紛亂時期的歷史,約有三百多年。本書續上書約書亞記,當以色列人征服迦南后,他們循神所吩咐,將各支派該有的土地分給他們,便各歸各地,得享太平。可是一面因為他們沒有照神旨意完全的把迦南人逐滅,一面又貪圖一時的太平,利用仇敵服役,更被仇敵同化,將神的律法擱在一旁,參拜外邦人的偶像,結果受到管教,失去產業和平安。但在受敵人迫害痛苦時,他們向神呼求,神便在他們當中興起拯救者,使他們脫離虎口,過后這些拯救者便治理他們,作他們的士師。

  「士師」本是本地英雄,在其民族受外敵侵侮時蒙神興起,維護正義,濟弱扶傾,后為統治者,管理百姓。他們多數是軍事領袖。本書是記載一些英雄事跡,自約書亞死后至掃羅為王止,這段時期稱為「士師時期」。

  本書記載選民七次犯罪的循環,及這段以十二個士師的功績為中心的歷史。主題在說明以色列的生存有賴於對神的忠心。他們背逆神時,就招來管教;但當他們悔改再歸向神時,神就饒恕他們,拯救他們。本書是一本慘痛的歷史,也是一本黑暗的歷史,記載了以色列歷史中最黑暗的一段。

三、路得記(共4章)

作者︰撒母耳

日期︰1010B.C.

地點︰示羅

目的︰指出士師時代另一面景況,也指出大衛王之家世淵源,藉此引入下一卷有關大衛生平之撒母耳記

主旨︰以色列的光明

簡介︰路得記是一篇可歌可頌、溫馨動人的故事,以士師記的患難時期為背景,描述一段歷史的插曲。當時猶大國遭大飢荒,有一家四口,夫妻兩子,逃到鄰近的摩押地寄居,一個不平凡的故事便應運而生。在摩押的這個家庭發生劇變,十年光陰之后,剩下婆「拿俄米」及媳「路得」二人,只得回老家去。路得本是摩押女子,十年相聚,路得從夫家中學到愛慕神的心。在回鄉的路上,路得不愿與婆婆分離,一心追隨服事到老。這是一個信心的考驗,想不到一個外邦女子竟然得勝。神悅納她的獻身,當路得與她猶太籍的婆婆住在伯利恆時,神引導她到波阿斯的田地(一個至近的親屬),她在那裡拾取麥穗,終於找到一個新丈夫。從這個丈夫,她成為以色列最偉大的君王大衛的曾祖母。書的結尾提到一個簡短的家譜,波阿斯是大衛的曾祖父,救主耶穌是從大衛而出。

  士師記記述神子民在背棄神時遭遇到的災難與管教。而路得記卻寫外邦人因歸向以色列的神而蒙福,成為神子民的一份子。本書主要的中心思想在於表彰「信心」之佳美,特別出自一外邦女子,更屬可貴。

  本書的重要經文出自路得的口︰「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哪裡去,我也往那裡去;你在哪裡住宿,我也在那裡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哪裡死,我也在那裡死,也葬在那裡。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不然,愿耶和華重重地降罰與我。」(一16-17

作業(討論題目)︰

.試用圖表列出約書亞記之大綱及章題。

.試用圖表列出士師記之大綱及章題。

.試用圖表列出路得記之大綱及章題。

第六課 撒母耳記上、撒母耳記下

一、撒母耳記上(共31章)

作者︰撒母耳(一至廿四章),拿單與迦得(廿五至卅一章)

日期︰1000B.C.

地點︰拉瑪

目的︰指出以色列如何厭棄神為他們的王,神如何讓他們由神治製度轉為王治製度國家的過程,及王治初期之后果。

主旨︰以色列王國的開端

簡介︰撒母耳記上下二卷在希伯來文聖經中本是一冊,在翻譯成希臘文七十士譯本時才分為上、下兩卷書。本書論以色列從「神權政治」的製度,轉到「王治製度」的原因與過程。撒母耳記上是一本過渡的書,作者撒母耳(意為︰「神聽見了」)也是一名過渡的人物。他承先啟后,由神權轉到君王,由士師、祭司到先知。撒母耳是以色列的最后一位士師(徒十三20),他首創先知學校(撒上十九20),也是一名特別的祭司,身兼三職。他也是一個時代偉人,曾膏抹第一位君王掃羅。以色列原為神權治國,因欲效法列邦,而由神權政治轉變為王權政治;撒母耳記即論其轉變之經過。

  以色列國政體的轉變以三個人為中心︰即撒母耳-最后的一個士師;掃羅-以色列的第一個國王;大衛-最偉大的君王,是神選定作彌賽亞的先祖。本書所記載的歷史是從以利起直到掃羅戰死為止,約一百十五年(1171-1056B.C.)。本書先介紹撒母耳之事跡,第二部份則以掃羅為中心,但因他違背神命,神藉撒母耳膏抹年輕的大衛,引起掃羅王的嫉妒,他先設計謀害,后來公然率兵追討,逼得大衛只好逃到曠野躲避。但是神的手很明顯地保護大衛,並藉著苦難訓練造就他。大衛兩次義釋掃羅,終不能使他悔悟,掃羅最后和他的兒子一同在與非利士人的戰爭中陣亡。

  本書的主題強調對神忠誠就必定蒙福,而違背神的命令必定受罰,「因為尊重我的,我必看重他;藐視我的,他必被輕視。」(撒上二30)本書也敘述以色列民對建立王國之事的錯誤態度,然而為了滿足人民的愿望,耶和華為他們選立君王。事實上耶和華是以色列的真正君王,地上一切的君王和人民都是受神的統治和管理。

二、撒母耳記下(共24章)

作者︰拿單與迦得

日期︰970B.C.

地點︰耶路撒冷

目的︰續上篇,指出以色列開國以后之歷史。上篇著重過渡時期(合人心意的王)之歷史,此篇著重大衛王(合神心意的王)治國之事跡。

主旨︰以色列王國的鞏立

簡介︰本書是撒母記上卷的續篇,記述大衛作王的歷史,本書所包括之時間約有卅八年(10561018B.C.)。掃羅死后,大衛登基,成為猶大國的王,他在希伯侖作王,共七年半(一至四章),至終統治全以色列國,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十三年(五至廿四章)。書中細述大衛擴展王國,鞏固國度,跟國內的敵人以及四鄰的外敵爭戰,成為當時第一大國。大衛信心充沛、敬畏神;也贏得了人民的擁戴。神與他立約,使他的后裔永遠為王。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也被稱為大衛的子孫,神的國度沒有窮盡,神使萬國得福。

  大衛是一個合神心意的人,然而在他生命中也有罪惡的污點,但是當先知拿單指出他的過錯時,他承認自己的罪,切實的痛悔與改過,得到神的赦免。不過神還是對他施以管教,使他日趨聖潔。本書記述神所揀選的國王大衛之成功與失敗,顯明除了彌賽亞外,地上最好最偉大之君王,也不過如此。

三、附表︰

撒母耳記上下合參大綱

一、 撒母耳的治理(撒上一至七章)

A. 早年 一至三章

B. 中年 四至七章

二、 掃羅的王朝(撒上八至十五章)

A. 膏立 八至十二章

B. 墮落 十三至十五章

三、 大衛的王朝(撒上十六至撒下廿四章)

A. 早年 撒上十六至卅一章

B. 為王 撒下一至十章

C. 失敗 撒下十一至廿章

D. 附錄 撒下廿一至廿四章

作業(討論題目)︰

  試用圖表列出撒母耳記上下之大綱及章題。

第七課 列王紀上、列王紀下

一、列王紀上(共22章)

作者︰耶利米

日期︰560B.C.

地點︰埃及與巴比倫

目的︰向被擄的人指出以色列國滅亡之因由。列王紀上著重以色列王國分裂之原因、過程及后果。作者以先知的眼光看以色列國之存亡在於是否遵守先知所傳神之律法。

主旨︰以色列王國的興盛與分裂(以先知觀點)

簡介︰在希伯來文聖經中,列王紀上下兩卷原是一冊。上卷繼續撒母耳記所記述以色列王國的歷史約有一百十八年(1015-897B.C.),約可分為三部份︰一、大衛的晚年,所羅門登基繼承王位。二、所羅門王朝的成就,及聖殿建造的經過,王國的國勢和聲譽達到頂峰。但所羅門晚年受異教妻子誘惑墮落,背逆神。三、國度分裂為南國(猶大)和北國(以色列),以及諸王的事跡。(猶大國至約沙法王,以色列國至亞哈謝王為止。)

  列王紀作者在論猶大王史時,按大衛對神的順從作標準判斷(王下廿四24)。在論以色列王史,則按耶羅波安的罪作標準判斷(王下十七2223)。對神盡忠,國就興盛;拜偶像、違背神命令,國就蒙受禍患。北國二十個王都經不起考驗;南國諸王有好的(八個),但多為壞的(十二個)。

  在本書中,耶和華的先知們占重要的地位。他們代神發言,警告人民要離棄偶像,遵守神的命令。其中受人敬佩的是先知以利亞及他跟巴力的假先知們斗爭的記述(第十八章)。

二、列王紀下(共25章)

作者︰耶利米

日期︰560B.C.

地點︰埃及與巴比倫

目的︰向被擄的人指出以色列國滅亡之因由。列王紀下著重以色列王國衰亡之原因、過程及后果;作者以先知的眼光看以色列的存亡全在於是否遵守先知所傳神的律法。

主旨︰以色列王國的衰亡(先知觀點)

簡介︰列王紀下接續上卷論以色列王國衰亡之因由。除前數章論以利沙先知及后數章論猶大王希西家及約西亞光榮之歷史外,其余多論二國腐敗之經過,越來越甚,終至亡國被擄的地步。北國以色列被亞述所滅及俘擄,南國猶大被擄於巴比倫。盡管先知們竭盡心力,欲喚醒國人的宗教意識,國家領袖及人民仍不悔改。列王紀上王國分裂,到了列王紀下,王國不複存在。神長久忍耐,並持續懇求百姓悔改;至終當神被全國棄絕的時候,神的審判終於臨到。本書內容所包括的時間約有三百一十年(896-586B.C.)。

  全卷可分為兩部份︰一、自約850B.C.南北兩王國並存至722B.C.北國陷於亞述時的歷史。二、自北國淪亡之722B.C.586B.C.巴比倫占領南國首都耶路撒冷城這段時期猶大國之歷史。本書以記述尼布甲尼撒王任命基大利作猶大省省長,以及猶大王約雅斤從巴比倫監獄被放出來結束。耶路撒冷被毀及猶大人民被擄放逐,實為以色列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捩點。

三、附表︰

表一︰南北國之比較

 

南國

北國

1

二個支派(猶大、便雅憫)

十個支派

2

建都耶路撒冷

建都撒瑪利亞

3

人數稀少

人數眾多(為南國之三倍)

4

地土較瘠

地大物博(為南國之五倍)

5

聖殿所在

設二金牛城(但與伯特利)

6

始終一朝(大衛王朝)

歷經九朝

7

歷時346年(931-586B.C.)

歷時210年(931-722B.C.)

8

二十王(十九王及一后)

二十王

9

毀譽參半(八善,十二惡)(善惡混雜)

全行神眼中看為惡的事

10

多先知輔助

為數較少

11

神與大衛立永約

12

亡於巴比倫

亡於亞述

13

滅后歸回

表二︰南北國王朝之比較

南國

北國

 

王名


/

登位年

在位年

與北國關系

先知

王名


/

登位年

在位年

與南國關系

先知

朝代

1

羅波安

931

17

敵對

(1)示瑪雅
(2)易多

耶羅波安

931

22

敵對

亞希雅

第一

2

亞比央

913

3

敵對

易多

拿答

910

2

敵對

 

3

亞撒

911

41

敵對

(1)俄德
(2)亞撒利雅
(3)哈拿尼

巴沙

909

24

敵對

耶戶



4

約沙法

873

25

和好

(1)耶戶
(2)以利以謝

以拉

886

2

敵對

 


5

約蘭

848

8

和好

俄巴底亞(?)

心利

885

7日

敵對

 

第三朝

6

亞哈謝

841

1

聯盟

 

暗利

885

12

敵對

  

7

亞他利雅

841

6

和好

 

提比尼

884

3

敵對

 

8

約阿施

835

40

和好

約珥

亞哈

874

22

聯盟

以利亞
米該雅


9

亞瑪謝

796

29

敵對

 

亞哈謝

853

2

和好

以利亞

 

10

烏西雅

790

52

和好

撒迦利亞
以賽亞

約蘭

852

12

聯盟

以利亞
以利沙

11

約坦

751

16

敵對

以賽亞
彌迦

耶戶

841

28

敵對

以利沙

 

12

亞哈斯

735

16

敵對

以賽亞
彌迦

約哈斯

814

17

和好

 


13

希西家

715

29

 

以賽亞
彌迦

約阿施

798

16

敵對

以利沙

 

14

瑪拿西

695

55

  

耶羅波安

793

41

和好

約拿

15

亞們

645

2


那鴻

二世

    

阿摩司
何西阿

 

16

約西亞

640

31

 

耶利米
西番雅
那鴻

撒迦利亞

753

6月

和好

何西阿

     

哈巴谷
戶勒大

沙龍

752

1月

和好

何西阿

第六朝

17

約哈斯

609

3月

 

耶利米

米拿現

752

1月

和好

何西阿

18

約雅敬

609

11

西番雅

      

      

但以理
烏利亞

比加轄

742

2

和好

何西阿

19

約雅斤

598

3月


耶利米
以西結

比加

740

20

敵對

何西阿
俄德

第八朝

20

西底家

597

11

 

耶利米
以西結
但以理

何細亞

732

9

和好

何西阿

第九朝

〔586年亡〕

〔722年亡〕

作業(討論題目)︰

  試用圖表列出列王紀上下之大綱與章題。

第八課 歷代志上、歷代志下

一、歷代志上(共29章)

作者︰以斯拉

日期︰450B.C.

地點︰耶路撒冷

目的︰以祭司的眼光寫給歸回之人,指出以色列史之興衰與殿之敬拜有密切的關系,使他們在修建聖殿時(拉七27)有所警惕,所以此書是一本以祭司眼光寫的釋史綱。

主旨︰以色列的興盛(以祭司觀點)

簡介︰歷代志上下兩卷在希伯來文聖經中原是一冊,與列王紀上下所記之事大致相同,惟二書作者之立場宗旨及對象皆不相同。

  本書以祭司之觀點釋明猶大國史之興衰在於國君對聖殿之態度。上卷論大衛盼望建聖殿而被拒,然而亦費盡心血籌備。下卷首部則論聖殿經數十年籌備才建造完成。然而在歷代王朝中,聖殿屢經無道昏君之褻瀆,最終遭巴比倫焚毀。聖殿的存在表示神的同在,萬事皆興。聖殿被焚毀,表示神離他們而去。因此歷代志亦可稱為「猶大國聖殿之滄桑史」。本書之要旨在於指出聖殿之原委,即大衛家歷史之興衰始終不離聖殿之存在。本書特別強調宗教與國家的關系,列王政治之優劣,國家之治亂,完全關乎宗教之興衰,可說是宗教昌明,政治必昌明。

  作者寫作之對象為猶太被擄歸回之人,故目的有三點︰一、神在過去管治猶大國之原則。二、神在將來必不廢掉對大衛家立的約。三、神在現今使他們歸回,証明神已開始履行神的應許,使他們振作起來,恢複其過去失敗的宗教生活。

  本書(上、下)原處於希伯來文正典之末,以示猶大國史已終。該書原文之末節(卅六23)乃一問號︰「誰在你們中間?」(直譯),暗示如果神在神的子民中間,他們就可以歸回複國。新約首本書響應此問號︰「神在我們中間,神的名稱為以馬內利」(太一23),以馬內利之降臨乃要助以色列複國,可見神之聖言天衣無縫,前后吻合。

二、歷代志下(共36章)

作者︰以斯拉

日期︰450B.C.

地點︰耶路撒冷

目的︰續上卷,指出自所羅門建聖殿后,國家諸王均不看重敬拜之重要,以致國命速速敗亡。

主旨︰以色列的衰亡(以祭司觀點)

簡介︰歷代志下卷繼續歷代志上卷的記載;從所羅門登基作王起,一直到西底家被擄,以及波斯王古列為重建聖殿下詔為止。本書內容可分為兩大段︰所羅門及猶大國列王。首先敘述所羅門王的政績,和北方支派背叛所羅門王的兒子羅波安的經過。然后敘述586B.C.耶路撒冷陷落前南國猶大的歷史,其中焦點放在那些效法大衛王的諸王身上,如熱心的改革者亞撒、約沙法、約阿施、希西家及約西亞等。

  本書以聖殿和聖殿的敬拜為中心,當國家敬拜神、宗教昌明時,政治必昌明;反之就是咒詛與失敗。

三、附表︰

表一、歷代志上下合參大綱

一、 大衛王朝史(代上一章至廿九章)

A. 大衛之譜系 一至九章

B. 大衛之王朝 十至廿九章

二、 所羅門王朝史(代下一至九章)

A. 國位 一章

B. 聖殿 二至七章

C. 國富 八至九章

三、 猶大諸王朝史(代下十至卅六章)

A. 王國分裂 十章

B. 王國衰落 十一至卅六章上

C. 王國被亡 卅六章下

表二、歷代志(上、下)之特征

1. 有關宗教方面︰

(1) 祭司家譜詳載,聖殿獻祭法規等占重要地位。

(2) 先知之地位不及祭司地位顯明。

(3) 宗教對國家之存亡有密切關系。

2. 有關諸王方面︰

(1) 大衛與所羅門王朝的史跡顯著,因是合法王朝及與建殿有關,而掃羅王朝(非猶大支派)則略述。

(2) 對大衛與所羅門聲譽有損之史跡(如大衛與拔示巴、押沙龍之反叛、所羅門之妃嬪、所羅門肅清內敵之政治手段、與外邦結親盟等)均不提或略提。

(3) 其他諸王對聖殿有褻瀆行為者均略述。

(4) 專記猶大國,因國都、聖殿、祭祀均在那裡。

作業(討論題目)︰

. 試用圖表列出歷代志上下之大綱及章題。

. 試比較列王紀與歷代志之異同。

. 試從歷代志下十至卅六章列出猶大(南國)諸王之興衰循環。

答案

第一課 聖經的分類與舊約正典的形成

A、摩西五經綜覽

 

創世記

出埃及記

利未記

民數記

申命記

作者

摩西

摩西

摩西

摩西

摩西

日期

1420B.C.

1420B.C.

1420B.C.

1400B.C.

1400B.C.

地點

西乃山麓曠野

西乃山麓曠野

西乃山麓曠野

摩押平原

摩押平原

目的

指出以色列在神的救贖計劃內之地位

指出以色列成為神聖潔的國度

指出以色列為聖潔國度的聖潔標準

指出以色列入迦南時失敗之經過

指出以色列入迦南前不可忘記的訓誨

主旨

萬物的始源(以色列的開始)

以色列脫離捆綁

以色列聖潔的事奉

以色列失敗的路程

以色列的訓誨

鑰節

創一1或十二1-3

出十九6

利十一45

民卅三1

申十12

鑰意

敗壞

救贖

事奉

聖程

盼望

B、歷史書綜覽

1. 王國前歷史

 

約書亞記

士師記

路得記

作者

約書亞

撒母耳

撒母耳

日期

1375B.C.

1020B.C.

1010B.C.

地點

示劍

示羅

示羅

目的

指出以色列成功承受應許之地

指出以色列屢次在承受應許之地失敗

指出以色列士師時代光明之一面

主旨

以色列的產業

以色列的失敗

以色列的光明

鑰節

書一3

士廿一25

得四14

鑰意

基業

墮落

親屬

2. 王國時歷史

 

撒母耳記上

撒母耳記下

列王紀上

列王紀下

歷代志上

歷代志下

作者

撒母耳

拿單與迦得

耶利米

耶利米

以斯拉

以斯拉

日期

1000B.C.

970B.C.

560B.C.

560B.C.

450B.C.

450B.C.

地點

拉瑪

耶路撒冷

埃及及巴比倫

埃及及巴比倫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目的

指出以色列從神治製度進入王治國度之起因與經過


續上卷

記述以色列之興盛(歷史觀政治觀)

記述以色列之衰亡(歷史觀政治觀)

釋以色列興盛之因(屬靈觀宗教觀)

釋以色列衰亡之因(屬靈觀宗教觀)

主旨

以色列王國的開端

以色列王國的鞏立

以色列王國的興盛(政治觀點)

以色列王國的衰亡(政治觀點)

以色列王國的興盛(宗教觀點)

以色列王國的衰亡(宗教觀點)

鑰節

撒上八7

撒下廿二17

王上廿二17

王下十七22-23

代上四23

代下卅四25
(對北國)
代下卅六13-16
(對南國)

鑰意

聽命(撒上十五22)

牧養(撒下五12)

分裂

被擄

聯合

分裂

3. 王國后歷史

 

以斯拉記

尼希米記

以斯帖記

作者

以斯拉

尼希米

末底改

日期

430B.C.

420B.C.

470B.C.

地點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波斯皇宮

目的

指出以色列蒙神眷顧歸回祖國重建家園與聖殿之歷史

指出以色列蒙神眷顧歸回祖國重建神治社會之歷史

指出以色列蒙神保守免遭屠殺

主旨

以色列重建聖殿與聖民

以色列重建聖城與聖民

以色列得蒙保守

鑰節

拉一5

尼二5

斯四14

鑰意

重建

重建

保守

C、智慧書綜覽

 

約伯記

詩篇

箴言

傳道書

雅歌

作者

以利戶

大衛為主

所羅門

所羅門

所羅門

日期

1500B.C.

1500-550B.C.

940B.C.

930B.C.

970B.C.

地點

烏斯

不同地點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目的

指出為何義人要受苦難及在苦難中應有之態度

指出歷代聖徒與神相交之經歷,藉此挑旺以斯拉時代(450B.C.)的人對神之企慕

指出一切智慧的源頭在乎認識耶和華;離開神,一切的思想與生活皆愚妄

指出凡是日光之下的勞碌皆虛空,只有信靠日光之上的神才是人生之滿足

指出男女真誠愛情之楷模

主旨

義人的悔悟

信徒對神的感受

敬畏神是智慧的開端

無神論人生的虛空

真誠的愛

鑰節

伯四十二5

詩廿九2

箴一7或九1

傳一2-3或十二1

歌八6-7

鑰意

苦難(或試煉)

贊美

智慧

虛空

愛情

D、大先知書綜覽

 

以賽亞書

耶利米書

耶利米哀歌

以西結書

但以理書

作者

以賽亞

耶利米

耶利米

以西結

但以理

日期

680B.C.

560B.C.

585B.C.

570B.C.

536B.C.

地點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大部分)

耶路撒冷

巴比倫

巴比倫

目的

責備以色列的弊病乃離棄真神崇拜偶像,並預言將來神之眷顧

指出猶大拜偶像的罪行,若不悔改必招惹神之審判

哀悼耶路撒冷遭神管教之痛苦,藉此向神求赦免及複原之恩

指出以色列敗亡之因與預言將來之複興

指出外邦國度之興衰與將來神國之建立

主旨

以色列的拯救

以色列的敗亡

以色列的受罰

以色列將來的複興

以色列的榮耀國度

鑰節

賽一3或賽一18或賽五十三5

耶二13

哀二11

結四十三2

但二44

鑰意

救恩

審判

哀鳴

榮耀

國度

E、小先知書綜覽

1. 第一組

 

何西阿書

約珥書

阿摩司書

俄巴底亞書

約拿書

彌迦書

那鴻書

作者

何西阿

約珥

阿摩司

俄巴底亞

約拿

彌迦

那鴻

日期

710B.C.

835B.C.

750B.C.

840B.C.

755B.C.

735B.C.

655B.C.

地點

撒瑪利亞與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提哥亞

耶路撒冷

尼尼微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目的

指出以色列如淫婦背棄神,但神如何以慈繩愛索把他們牽引回來

因著蝗災指出耶和華審判日子之性質與意義,藉此勸誡百姓悔改

指出國內的不公義及道德的腐敗與宗教的死沉必招惹神的審判

指出以東的罪行必招惹神的審判,藉此安慰受害之百姓

指出神對外邦人之恩慈,以色列人在此之失敗及需有之態度

指出在道德,宗教及政治黑暗的國家中何謂真正之「屬靈人」

指出神將來審判尼尼微公義的原因藉此安慰在亞述陰影下之百姓

主旨

破裂的愛情

耶和華的日子

預備迎見神

以東的滅亡

尼尼微的悔改

以色列的真宗教

尼尼微的滅亡

鑰節

何十一8

珥一15

摩四12

俄一21

拿一2或四2

彌六8

鴻一2

鑰意

轉回

受罰

迎見

報仇

使命

聽審

公義

2. 第二組 3. 第三組

 

哈巴谷書

西番雅書

哈該書

撒迦利亞書

瑪拉基書

作者

哈巴谷

西番雅

哈該

撒迦利亞

瑪拉基

日期

605B.C.

622B.C.

520B.C.

475B.C.

425B.C.

地點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目的

指出神為何使用巴比倫作審判猶大之工具及預言其結局藉此安慰在巴比倫陰影下之百姓

因著國家之敗壞,指出神忿怒、審判之性質與意義,藉此勸誡百姓悔改

鼓勵歸回的余民努力複工,繼續建造聖殿

鼓勵余民繼續建成聖殿,以成為將來彌賽亞國度之中心

指出國家宗教生活之失敗及必須及早悔改,因為神之審判將臨

主旨

巴比倫的滅亡

神忿怒的日子

重建聖殿

重建聖民

以色列的墮落

鑰節

哈二4

番二3或三2

該一4

亞十四9或十四16

瑪二17

鑰意

考驗

定罪

複建

複建

詭詐

第二課 創世記

一、圖析︰

章題︰

1. 創世

2. 造人

3. 墮落

4. 該隱與亞伯

5. 亞當族譜

6. 洪水(方舟)

7. 洪水(下雨)

8. 洪水(陸地)

9. 洪水(天虹)

10. 萬國分布

11. 巴別塔

12. 亞伯拉罕蒙召

13. 與羅得分離

14. 拯救羅得

15. 亞伯拉罕約

16. 以實瑪利生

17. 亞伯拉罕易名

18. 亞伯拉罕代禱

19. 所多瑪與蛾摩拉

20. 亞伯拉罕於基拉耳

21. 以撒生

22. 獻以撒

23. 撒拉卒

24. 以撒婚

25. 紅豆湯

26. 以撒掘井

27. 雅各騙父福

28. 夢見天梯

29. 雅各婚利亞與拉結

30. 雅各生八子

31. 雅各回鄉

32. 雅各與天使摔跤

33. 雅各遇以掃

34. 底拿與示劍

35. 以撒卒

36. 以掃族譜

37. 約瑟被賣

38. 猶大亂倫

39. 約瑟被囚

40. 約瑟解夢

41. 約瑟為相

42. 雅各眾子首下埃及

43. 雅各眾子複下埃及

44. 約瑟計試諸兄弟

45. 約瑟露真相

46. 雅各率子下埃及

47. 約瑟求歌珊地

48. 雅各之祝福

49. 雅各之預言

50. 雅各與約瑟卒

第三課 出埃及記、利未記

一、出埃及記

圖析︰

章題︰

1. 以色列為奴

2. 摩西生

3. 摩西蒙召

4. 摩西推辭

5. 與法老爭辯

6. 神複言所許

7. 第一災

8. 第二、三、四災

9. 第五、六、七災

10. 第八、九災

11. 宣布第十災

12. 第十災(逾越節)

13. 長子為聖

14. 過紅海

15. 摩西歌詠神

16. 天賜嗎哪

17. 磐石出水

18. 葉忒羅妙計

19. 摩西登西乃山

20. 十誡

21. 殺人之例

22. 各類雜例

23. 各類雜例

24. 摩西複登西乃山

25. 造會幕之例

26. 造會幕之例

27. 造會幕之例

28. 作祭司之例

29. 作祭司之例

30. 造香壇之例

31. 守安息日誡命

32. 金牛犢

33. 摩西為民求

34. 複造法版

35. 獻禮物諭

36. 建造會幕

37. 建造會幕

38. 建造會幕

39. 建造會幕

40. 立會幕

二、利未記

圖析︰

章題︰

1. 燔祭

2. 素祭

3. 平安祭

4. 贖罪祭

5. 贖愆祭

6. 獻祭之律

7. 獻祭之律

8. 祭司之律

9. 祭司之律

10. 祭司之律

11. 食物律

12. 為母律

13. 麻瘋律

14. 麻瘋律

15. 患漏律

16. 贖罪日

17. 食血律

18. 第七誡之律

19. 第八、九誡

20. 第一、五、六誡

21. 作祭司之律

22. 作祭司之律

23. 七節期

24. 會幕律

25. 地土律

26. 禍福律(巴勒斯坦約)

27. 許愿律

三、會幕與聖物之圖表

表一、會幕平面圖

表二、會幕聖物之預表

 

至聖所

聖所

外院

聖物

約柜

香壇

陳設餅桌

燈台

洗濯盆

祭壇

材料

皂莢木裡外包精金

皂莢木包精金

皂莢木包精金

純精金

全銅

皂莢木包銅

形狀

長方形(上有施恩座)

四方形

長方形

一中干六枝干

無記載
可能是圓形

四方形

功用

表明神與百姓立約和同在

燒香

擺陳設餅

發光

祭司就職時洗身,每日供職前洗手腳

獻祭

預表

道成肉身的基督(約一14)

基督為大祭司為萬人代求(來七24)

基督為生命之糧(約六48)

基督為世界之光(約八12)教會是燈台(啟一20),信徒是世上光(太五14)

基督用水藉著道將教會洗淨(弗五26)

基督為人類的罪受審判(賽五十三8;約三14)

靈訓

基督常與信徒同在

信徒當常與神靈交,為人代求

信徒當勤讀聖經,以主話為生命糧

信徒當為主發光

信徒在生活上當天天成聖,合乎主用

信徒當接受主之救贖,並獻上自己為活祭

四、五祭一覽表(利未記一至七章)

馨香祭

贖罪祭

獻心

謝恩

贖罪

補過

祭名

燔祭

素祭

平安祭

贖罪祭

贖愆祭

祭物

無殘疾之公牛犢、公綿羊、公山羊、班鳩、雛鴿

細面、無酵餅或初熟之禾穗

無殘疾的公或母的牛,或綿羊、山羊

祭司及全會眾獻無殘疾之公牛犢,官長獻公山羊,庶民獻母山羊及綿羊羔

無殘疾之公羊、母羊或羊羔,貧民可按力量而獻班鳩、雛鴿或細面

特點

全燒在壇上

1. 不流血祭

2. 不可有蜜與酵

1. 不可獻鳥

2. 祭牲神與人均有所享受(脂油腰子燒在壇上,腿與胸歸祭司,祭肉歸獻祭者吃)

祭司及全會眾獻之公牛除脂油腰子燒在壇上外其他全燒在營外(官長及庶民獻者肉給祭司吃)

獻祭法與贖罪祭同,惟獻祭者當為其差錯賠償並加上五分之一。獻細面不可加油和乳香

預表
(有關基督)

基督為遵行神旨,甘心將自己無瑕疵、無玷污的完全獻上成為神悅納的祭物(來十5-9)

基督在世之品德、生活聖潔完全為神所悅納(太三17;十七5;彼前二22)

基督藉著在十字架上流的血,在神和人中間成就了和平,使人得與神相交,享受主所賜的平安(羅五10-11;西一20-22)

基督是神無罪羔羊,為我們的罪犧牲,成為我們的救贖(來九11-14),在營外為我們受苦(來十三12-13);此祭著重人的罪性即人的原罪

基督在神面前補足我們一切的虧欠使我們得成聖潔(西二13-14);此祭著重人的罪行,即人的本罪,特別指生活上某一樣罪

靈訓
(有關信徒)

信徒當將自己的身心靈完全獻上當作活祭,一生為主所用(羅十二1)

信徒當過聖潔的生活,在一切所行所作的事上榮耀神,為神而活(羅十四7-8;林后五14-15)

信徒當與神和好,與神相交,並向神謝恩及還愿(林后五17-18;傳五4)

罪人悔改承認自己的罪性,得蒙救贖,罪得赦免(彼前一18-19);基督替我們成為罪,使我們在神裡面成為神的義(林后五21)

信徒承認自己的罪行,蒙神赦免外還須甘心賠償,實際對付,使成聖潔,與神與人建立更好的關系(約壹一7,9;彼前二24)

第四課 民數記、申命記

一、民數記

圖析︰

章題︰

1. 支派的人數

2. 支派的排列

3. 支派的排列

4. 支派的排列

5. 潔淨律

6. 拿細耳律

7. 敬拜奉獻律

8. 利未人律

9. 逾越節律

10. 拔營啟程

11. 鵪鶉事件

12. 摩西娶妻

13. 差派探子

14. 怒判漂流

15. 獻祭之例(藍細帶子之役)

16. 可拉的背叛

17. 亞倫的杖

18. 祭司之職

19. 紅母牛

20. 摩西擊磐石

21. 銅蛇之役

22. 巴蘭與巴勒

23. 巴蘭歌詩

24. 巴蘭七歌詩

25. 巴蘭之引誘

26. 再次數點

27. 立約書亞

28. 七節期

29. 七節期

30. 許愿之律

31. 與米甸交戰

32. 兩個半支派

33. 漂流史

34. 分地之律

35. 逃城之律

36. 產業之律

二、申命記

圖析︰

章題︰

1. 啟程申史

2. 啟程申史

3. 啟程申史

4. 勸民守律法(溯史)

5. 勸民守律法(十誡)

6. 勸民守律法(福禍)

7. 戒民崇偶

8. 當記念神

9. 享受神產業

10. 遵守神誡命

11. 遵守神誡命

12. 聽命得福

13. 真假先知

14. 食物之律

15. 安息年之律

16. 七節期

17. 預言立王

18. 預言真先知

19. 設立逃城

20. 爭戰之律

21. 家庭雜律

22. 貞潔之律

23. 聚會之律

24. 休妻之律

25. 立嗣之律

26. 初熟之律

27. 立石錄律

28. 巴勒斯坦約

29. 巴勒斯坦約

30. 巴勒斯坦約

31. 摩西之遺言

32. 摩西之驪歌

33. 摩西之預言

34. 摩西卒

三、申命記最重要的記錄有︰

一、 摩西追憶過去四十年來經歷的重大事件,及神如何恩待選民。

二、 摩西重申十誡,教導選民。

三、 警戒及勸勉選民將來進入迦南地后,務必遵守誡命,以及其違背或守約之結果。

四、 摩西臨別之贈言。

四、

  耶穌曾引申命記六章五節︰「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說這是一切誡命中最重要的一條。主耶穌也曾引用本書八3,六1316在曠野三次抵擋撒但之試探。

第五課 約書亞記、士師記、路得記

一、約書亞記

圖析︰

章題︰

1. 約書亞蒙召

2. 探子與喇合

3. 過約但河

4. 立石為記

5. 在吉甲行割禮

6. 破耶利哥城

7. 亞干的罪

8. 攻取艾城

9. 與基遍人聯盟

10. 五王攻基遍

11. 敗夏瑣王之役

12. 輝煌戰績

13. 分地之律
 (摩西之分法)

14. 九支派之地
 (約書亞之分法)

15. 猶大之地

16. 以法蓮之地

17. 瑪拿西之地

18. 便雅憫之地

19. 余支派之地

20. 設立逃城

21. 利未人之邑

22. 築壇之役

23. 約書亞遺言

24. 約書亞卒

二、士師記

圖析︰

章題︰

1. 不完全的勝利

2. 追溯歷史

3. 第一、二循環
(俄陀聶、以笏、珊迦)

4. 第三循環
(底波拉、巴拉)

5. 底波拉歌頌

6. 第四循環(基甸蒙召)

7. 第四循環(基甸殺敵)

8. 第四循環(基甸治民)

9. 約坦寓言

10. 第五循環
(陀拉,睚珥)

11. 第六循環(耶弗他)

12. 第六循環(以比贊、
以倫、押頓)

13. 第七循環(參孫蒙召)

14. 第七循環(參孫殺獅)

15. 第七循環(參孫被綁)

16. 第七循環
(參孫與大利拉)

17. 米迦立神像

18. 但族拜偶像

19. 利未人之淫亂

20. 便雅憫人遭屠殺

21. 便雅憫人延嗣

三、路得記

圖析︰

章題︰

1. 路得從摩押到伯利恆

2. 路得在波阿斯田中

3. 路得承命夜見波阿斯

4. 路得與波阿斯結合

第六課 撒母耳記上、下

一、撒母耳記上

圖析︰

章題︰

1. 撒母耳生

2. 哈拿禱頌

3. 撒母耳童年

4. 約柜被擄

5. 約柜被擄

6. 約柜歸還

7. 約柜舁歸
(米斯巴之複興)

8. 要求有王

9. 掃羅蒙揀選

10. 掃羅蒙膏立

11. 掃羅為王

12. 撒母耳遺言

13. 掃羅的魯莽
(僭越祭職)

14. 掃羅的剛愎
(不停追敵)

15. 掃羅的違命
(虛假敬虔)

16. 大衛的蒙召

17. 大衛殺歌利亞

18. 大衛入宮侍王

19. 大衛逃命

20. 大衛與約拿單結盟

21. 大衛至迦特

22. 大衛匿亞杜蘭洞

23. 大衛到處逃命

24. 大衛赦掃羅

25. 大衛與亞比該

26. 大衛複赦掃羅

27. 大衛至非利士

28. 掃羅見女巫

29. 非利士人疑大衛

30. 大衛敗亞瑪力人

31. 掃羅自殺

二、撒母耳記下

圖析︰

章題︰

1. 大衛哀掃羅與約拿單

2. 大衛作猶大王

3. 押尼珥被殺

4. 伊施波設被殺

5. 大衛作以色列王

6. 大衛抬約柜回京

7. 大衛的約

8. 大衛的戰績

9. 大衛與米非波設

10. 大衛敗亞蘭、亞捫

11. 大衛與拔示巴

12. 拿單責大衛

13. 押沙龍複妹仇

14. 大衛赦押沙龍

15. 押沙龍叛王

16. 大衛與示每

17. 押沙龍追襲大衛

18. 押沙龍死

19. 大衛返京

20. 示巴叛大衛

21. 大衛與非利士人之爭

22. 大衛頌神之歌(詩18篇)

23. 大衛之遺言與其勇事

24. 大衛之罪與祭壇

第七課 列王紀上、下

一、列王紀上

圖析︰

章題︰

1. 大衛之晚年

2. 大衛壽終與所羅門繼位

3. 所羅門的智慧

4. 所羅門之富強

5. 所羅門建聖殿

6. 所羅門建聖殿

7. 所羅門建聖殿

8. 所羅門建聖殿
(獻殿之祈禱)

9. 所羅門約

10. 所羅門與示巴女王

11. 所羅門的罪行

12. 南北國分裂

13. 神仆警告耶羅波安

14. 亞希雅(北)
羅波安(南)

15. 亞比央、亞撒(南),
拿答、巴沙(北)

16. 巴沙、以拉、心利、暗利(北)

17. 以利亞的神跡

18. 以利亞在迦密山

19. 以利亞逃命與以利沙蒙召

20. 亞哈的戰事

21. 亞哈與拿伯

22. 亞哈卒,約沙法(南)
亞哈謝(北)

二、列王紀下

圖析

章題︰

1. 亞哈謝與以利亞

2. 以利亞升天

3. 以利沙與約蘭(北)

4. 以利沙的神跡

5. 以利沙與乃縵

6. 以利沙與亞蘭王
「火車火馬」

7. 以利沙與亞蘭王
「四癩報信」

8. 以利沙與亞蘭王
「宣王必斃」

9. 以利沙與耶戶(北)
「膏立耶戶」

10. 以利沙與耶戶(北)
「盡殲亞哈家」

11. 亞他利雅(南)

12. 約阿施(南)

13. 約哈斯(北)與
以利沙卒

14. 亞瑪謝(南)與
耶羅波安(北)

15. 亞述首犯以色列

16. 猶大求救於亞述
(賽7章)

17. 亞述滅以色列

18. 希西家受侵(賽36章)

19. 希西家祈禱(賽37章)

20. 希西家患病(賽38-39章)

21. 瑪拿西、亞們

22. 約西亞

23. 約西亞改革

24. 猶大首二次滅亡
 (約雅敬、約雅斤、西底家)

25. 猶大三次終滅亡
(西底家、基大利)

第八課 歷代志上、下

一、歷代志上

圖析︰

章題︰

1. 大衛的族譜
(亞當至以色列)

2. 大衛的族譜
(以色列眾子)

3. 大衛的族譜
(大衛至所羅巴伯)

4. 大衛的族譜
(猶大、西緬)

5. 大衛的族譜
(兩個半支派)

6. 大衛的族譜(利未)

7. 大衛的族譜(六支派)

8. 大衛的族譜(便雅憫)

9. 大衛的族譜
(耶路撒冷民)

10. 掃羅的生平

11. 大衛為王

12. 大衛逃命之經過

13. 烏撒與約柜

14. 大衛的富強

15. 大衛與約柜

16. 大衛頌約柜

17. 大衛的約

18. 大衛秉公治民

19. 大衛的戰績

20. 大衛的戰績

21. 大衛數點的罪

22. 囑所羅門建殿

23. 利未人的職任

24. 利未人的班次

25. 謳歌者的班次

26. 守門的班次

27. 班長的班次

28. 大衛述建殿之意

29. 大衛頌聖殿之神

二、歷代志下

圖析︰

章題︰

1. 所羅門登基

2. 所羅門建殿(選匠)

3. 所羅門建殿(度式)

4. 所羅門建殿(造具)

5. 所羅門建殿(竣工)

6. 所羅門建殿(獻禱)

7. 所羅門建殿(神的榮光)

8. 所羅門的瑣事

9. 所羅門與示巴

10. 王國分裂

11. 羅波安

12. 羅波安

13. 亞比雅

14. 亞撒

15. 亞撒(改革)

16. 亞撒

17. 約沙法(改革)

18. 約沙法

19. 約沙法

20. 約沙法(禱靠真神)

21. 約蘭

22. 亞哈謝

23. 亞他利雅

24. 約阿施

25. 亞瑪謝

26. 烏西雅

27. 約坦

28. 亞哈斯

29. 希西家(改革)

30. 希西家

31. 希西家

32. 希西家(賽36-39章)

33. 瑪拿西,亞們

34. 約西亞(改革)

35. 約西亞

36. 從約哈斯至被擄

三、列王紀與歷代志之比較

列王紀

歷代志

為先知著作(耶利米)

為祭司著作(以斯拉)

記載南北國兩史

單記南國史(聖殿所在)

故事的中心︰王宮(寶座)

故事的中心︰聖殿(祭壇)

先知觀點釋史

祭司觀點釋史

彰顯以利亞、以利沙等先知

無記載(祭司觀點)

記掃羅王朝

無記載(因掃羅對宗教事無好感)

記大衛、所羅門

多記大衛、所羅門(對聖殿有密切關系)

大衛、所羅門之罪行有詳盡記載

無(因二人之罪行對宗教褻瀆)

諸王戰績不隱瞞

刪減

述史

釋史

在被擄時期寫作

在歸回時著述

讀者對象︰被擄的選民(586-536B.C.)

讀者對象︰歸回的選民(536-400B.C.)

善惡王詳述

善王詳述,惡王略過

政治史

宗教史

簡記

修建或潔淨聖殿五王詳記

簡記

建造聖殿浩大工程及祭祀安排均詳記

四、自王國分裂后──猶大國諸王之興衰循環表

 

興衰循環

  
 

循環

經文

國 君

善行/惡行摘要

一、

第一次

代下10-20章

  
 

A惡君

代下10-12章

1. 羅波安(失敗之君)

1. 使國分裂
2. 拜像行惡
3. 聖器被擄

  

代下13章

2. 亞比雅(無誠心之君)

1. 昏庸無道
2. 敗中求勝

 

B善君

代下14-16章

3. 亞撒(長樂之君)

1. 複興宗教
2. 平定國家

  

代下17-20章

4. 約沙法(敬虔興盛之君)

1. 戰前祈福
2. 戰時祈禱

二、

第二次

代下21-24章

  
  

代下21章

5. 約蘭(無道之君)

1. 心腸毒辣
2. 崇拜偶像
3. 拒以利亞

 

A惡君

代下22章

6. 亞哈謝(無道之君)

1. 行亞哈之惡

  

代下23章

7. 亞他利雅(無道之君)

1. 殺戮王室
2. 建巴力廟

 

B善君

代下24章

8. 約阿施(有道之君)

1. 重修聖殿
2. 毀巴力廟

三、

第三次

代下25-27章

  
 

A惡君

代下25章

9. 亞瑪謝(無誠心之王)(注)

1. 初行正事
2. 后拜偶像
3. 向北挑戰

 

B善君

代下26章

10. 烏西雅(長樂王)

1. 虔誠為始
2. 僭越聖職

  

代下27章

11. 約坦(平安王)

1. 行神正事
2. 不入神殿

四、

第四次

代下28-32章

  
 

A惡君

代下28章

12. 亞哈斯(拜偶像之王)

1. 敬拜偶像
2. 焚獻子女
3. 兵連禍結

 

B善君

代下29-32章

13. 希西家(複興之王)

1. 潔淨聖殿
2. 諭民遵守
3. 盡除偶像

五、

第五次

代下33-35章

  
 

A惡君

代下33章上

14. 瑪拿西(極惡之君)

1. 複拜偶像
2. 行邪交鬼

  

代下33章下

15. 亞們(品劣之王)

1. 學效乃父
2. 越犯越大

 

B善君

代下34-35章

16. 約西亞(有為之君)

1. 盡除偶像
2. 詔諭律法

六、

第六次

代下36章

  
  

代下36:1-4

17. 約哈斯(無道之君)

1. 作王三月
2. 被埃及廢

  

代下36:5-8

18. 約雅敬(無道之君)

1. 行神憎事
2. 反耶利米

 

A惡君

代下36:9-10

19. 約雅斤(無道之君)

1. 在位三月
2. 靠人棄神

  

代下36:11-16

20. 西底家(無道之君)

1. 硬心逆神
2. 反耶利米

  

代下36:17-21

尼布甲尼撒︰國亡被擄

 
 

B歸回

代下36:22-23

古列︰詔諭歸回

 

(注)亞瑪謝在列王紀下14:3-5善多於惡。

出埃及和進迦南的旅程

1. 民 33:5~15
出埃及到西乃山。

2. 民 33:16~36
從西乃山到加低斯。
* 民 33:36
以色列人在曠野飄流四十年。

3. 民 33:41~44
從何珥山到以耶亞巴琳。其中自阿伯到以耶亞巴琳的一段,可能有兩條不同的路線,分別用 3-1 和 3-2 來表示。

4. 民 33:45~49
從以耶亞巴琳到亞伯什亭。

以色列地中之零星地名

 

最后更新時間: 2002 年 5 月 1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