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人培訓材料

事工系列

帶領小組查經

蘇文峰

前言
第一課 認識小組查經
  一、小組查經的定義
    1. 小組查經不是什么?(圖一)
    2. 小組查經是什么?(圖二)
    3. 什么是歸納法查經?
  二、小組查經的優點
    1. 不受人數、時間、地點的限製
    2. 影響深廣
    3. 觸類旁通
  三、小組查經與個人靈修、查經聚會的關系
  四、小組查經帶領者的心志
    1. 竭力(do your best)
    2. 如何竭力?
    3. 按正意分解真道(correctly handles the word of truth)
第二課 分組查經前的安排
  一、成立小組
    1. 為參加者分組
    2. 小組的人數
    3. 小組的地點
    4. 小組查經聚會的次數
    5. 小組查經的時間
  二、 決定查經的內容
    1. 專卷查經(Book Studies)
    2. 人物查經(Character Studies)
    3. 專題查經(Topical Studies)
  三、先有宏觀性的讀經
第三課 如何預備專卷查經(一)
  一、先觀察這段經文的上下文、文體、背景
    1. 上下文(Context)
    2. 文體(Style)
    3. 背景
第四課 如何預備專卷查經(二)
  二、歸納經文主題(Overall theme)
    1. 如何歸納經文的主題?
    2. 歸納主題時,應注意事項
  三、根據主題分段(Subsection)
    1. 如何分段?
  四、解釋各段經文的意義
    1. 如何解釋經文的意義?
    2. 多問“為什么(why)”
  五、應用在今日生活中
    1. 如何應用?
    2. 應用時,需注意事項︰
第五課 如何預備聖經人物查經和專題查經
  一、如何預備聖經人物查經
    1. 人物查經的意義
    2. 人物查經前的預備
    ■ 范例︰殉道者司提反
  二、如何預備專題查經
    1. 專題查經的意義
    2. 專題查經前的預備
    ■ 范例︰團契
第六課 如何預備福音性查經
  一、認識福音性查經
    1. 什么是福音性查經?
    2. 怎樣安排福音性查經?
    3. 帶領福音性查經的基本原則
  二、如何預備福音性小組查經?
    1. 論述文歸納法查經流程(查小段經文)
    2. 敘述文歸納法研經流程(段落研經)
第七課 如何編寫小組查經的討論問題
  一、為何需要編寫討論的問題?
  二、什么是好的討論問題?
    1. 好的問題是︰
    2. 不好的問題是︰
  三、如何編寫討論問題?
    1. 確立目標
    2. 設計引題(Approach questions)
    3. 觀察題
    4. 解釋題
    5. 應用題
    6. 結論
    7. 注意事項
第八課 如何帶領小組討論
  一、如何開始
  二、如何控製時間(按60至75分鐘分配)
  三、如何帶領
答案
  第一課 認識小組查經
  第二課 分組查經前的安排
  第三課 如何預備專卷查經(一)
  第四課 如何預備專卷查經(二)
  第五課 如何預備聖經人物查經和專題查經
  第六課 如何預備福音性查經
  第七課 如何編寫小組查經的討論問題
  第八課 如何帶領小組討論

前言

  在海內外各地的教會團契、查經班和聚會中,小組查經是最通用的聚會方式。這是一種以歸納法細讀聖經為“體”,以小組討論為“用”的查經聚會。它最大的優點是不受人數、時間、地點、講員的限製,參加者可集思廣益、引發思想、多向交流。

  本冊材料特為教會和查經班中有心帶領查經的同工而編寫。內容包括︰認識小組查經,分組前的安排,如何預備專卷、人物、專題和福音性查經,如何編寫討論問題,如何帶領小組討論等。

  本書乃作者根據多年來在海內外中國學人培訓班及神學院延伸製課程的講義整理而成,也配合親自帶領小組查經的經驗,兼具可知性和可行性,極適用於個人自習和同工培訓。

第一課 認識小組查經

一、小組查經的定義

  顧名思義,小組查經就是在教會團契、家庭聚會、查經班中,以歸納法小組討論的方式共同查考聖經。在此定義下,可了解小組查經的“是”與“不是”︰

1. 小組查經不是什么?(圖一)

  (1) 小組講道︰一個人主講,組員靜聽。

  (2) 小組考試︰帶領者問問題,組員逐一回答。

  (3) 自問自答︰帶領者問了問題后,沒有人回答,只好自己回答。

  (4) 二人對唱︰帶領者的問題,只有一個人回答,其他組員旁聽。

  (5) 自由交通︰帶領者讀了一段聖經后,讓各人自由發言,沒有主題和方向。

圖一 小組查經不是︰

2. 小組查經是什么?(圖二)

  (1) 每次有一位帶領者︰會前預備經文的主題、分題,及討論題目,在查經時帶領組員分享交流,並掌握討論的方向和時間。

  (2) 有一小組積極的參與者︰會前閱讀所要共同查考的經文,在查經時分享、討論。

圖二

3. 什么是歸納法查經?

  在世界各地以學生、學者為主體的小組查經聚會中,歸納法查經(Inductive Bible Study)是最通用的方式。所謂歸納法查經,就是先仔細觀察一段經文,了解聖經說什么;再根據所觀察的內容,解釋這段經文的涵義;最后歸納出這段經文所啟示的一般原則,應用於當今的生活中。

  若用圖表來說明,歸納法查經就是︰

二、小組查經的優點

1. 不受人數、時間、地點的限製

  小組查經的人數,最少可二、三人,也可多達十幾人。

  小組查經的地點,幾乎不受任何限製,在教堂內、家裡客廳、宿舍、書房、餐廳、樹下、公園,甚至長途坐車時,都可舉行。

  小組查經也可在任何時間舉行。在工作單位的午餐休息時間、學校兩堂課之間,或早晨、晚上,周間、周末,都可靈活使用。

2. 影響深廣

  (1) 參加者︰可集思廣益,共同發現經文的涵義。可發言討論多向交流,引發查經的興趣。可學會有規律的吃干糧(自己從聖經中領受),而非單靠講員喂養。

  (2) 參加者周圍的人︰因參加者在聖經真理上的長進,其配偶、子女、親朋、同工、慕道友,都因此獲益。

  (3) 帶領者︰在預備帶領查經的過程中,帶領者有機會深入查考聖經,自己溫故而知新,獲益最多。

3. 觸類旁通

  小組查經的預備和帶領原則若學會了,亦適用於個人讀經、講道、作見証、帶領同工會、讀屬靈書刊;可收觸類旁通,一舉數得之效。

三、小組查經與個人靈修、查經聚會的關系

  基督徒讀經,通常有三種方式︰

  (1) 個人靈修︰每天讀一段聖經,用禱告的心讀經,用聖經的話禱告,目的是藉著神的話與神相通,並領受神的教訓、督責、安慰、勸勉。個人靈修時的讀經,注意個人主觀的感受,不是為了系統的查考。

  (2) 查經聚會︰由一位講員講解聖經,教導信徒有系統地查考聖經專卷或專題、人物、字詞。因此,教會的成人主日學,一般團契的查經聚會,各教會合辦的研經培靈會或神學院的延伸製課程等,都屬於此類。

  (3) 小組查經︰基督徒平時有個人靈修的基礎,又有查經聚會的建造后,在小組中藉問題討論的方式,彼此分享,才能夠言之有物。

  若用中國人最熟悉的飲食文化來比喻,個人靈修就如快餐,通常時間較短;查經聚會就如正餐,時間較長,慢工細活;小組查經就如各家帶菜來聚餐(pot luk),大家共享美食,彼此觀摩學習。

四、小組查經帶領者的心志

  保羅在提摩太后書二章十五節勸勉提摩太說︰“你當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這裡所提到的神的工人應有的心志,也是帶領查經者必備的︰

1. 竭力(do your best

為何帶領查經者應當盡心竭力?

  (1) 因為聖經是神所默示的,為要使人有得救的智慧,是我們信仰的根基和行事為人的準則,對每位信徒何等重要﹗

  (2) 因為查經時,會遇到許多困難,包括︰屬靈經歷的有限;時空、語言、文化的隔閡(complex interaction between here and there, ancient and now);融會貫通的困難等。

  (3) 神的奧秘和人的限製。無限全知的神,與有限有罪的人類之間,有極大的鴻溝。

2. 如何竭力?

  (1) 懇求神賜下智慧啟示的靈(以弗所書一章十七至廿二節)

  查經不是單靠人的理性去研究評析,更不可用自己的文化背景穿鑿附會。查經必須求靠那引導作者的聖靈,啟示、開導、光照我們,用信心回應神。

  (2) 切慕、查看、論說、思想、喜愛、仰望、揣摩(ponder)、謹守(obey)、畏懼、學習、歸向、牢記、遵行(詳見詩篇一一九)。

3. 按正意分解真道(correctly handles the word of truth

“正意”在原文中的意思,是像扶犁耕田,必須“正直不彎曲”(holding the straight course)。不可把自己的主見、成見讀進去(read in),不可借用聖經的話來支持自己的私意。讀經必須把經文的原意讀出來(read out),了解神啟示的心意,以順服的心回應。

作業(討論題目)︰

信徒若想全面又深入的讀經,有哪幾種方法可循?

第二課 分組查經前的安排

一、成立小組

  小組查經是一小組人共同查考聖經。因此,如何成立小組,在查經前應先有預備。

1. 為參加者分組

  分組的方式有幾種︰(1) 按參加者的屬靈程度。分為︰慕道組(或福音組)、初信組(特為剛決志信主者)、造就組、同工訓練組。(2) 按年齡。分為︰長輩組、中年夫婦組、年輕夫婦組、單身組。(3) 按工作性質。分為︰學生組、主婦組(為家庭主婦或陪讀的太太們)、社會人士組、長青組(為已退休或到海外依親的長輩)。(4) 按居住地區。

  上述分組方式只供參考,名稱及組員的安排都應視當地的文化和團契狀況而調整。但原則上,參加者的程度、背景、興趣及子女的年齡越相似,在查經分享及應用時,越容易有互動,此乃同質原則(homogeneous unit principle)。

2. 小組的人數

  原則上,若由教會團契或查經班負責人統籌分組,則每組小組查經的人數以六至十人為最佳。但剛開始時也可由二、三個有興趣的人自己先成立小組,再接納其他人加入。當人數由少漸多后,若已超過十五人,應盡快分成另一組。

3. 小組的地點

  小組查經的地點以在信徒家中為最佳,因為參加者在家庭的氣氛中較易坦誠開放。但若有交通安排及空間上的困難,可用教堂或學校的活動中心。若用家庭,可考慮每月、或每學期輪流在不同家庭舉行,免得一個家庭負擔太重。

4. 小組查經聚會的次數

  無論在國內或海外,每周周末都有固定時間的聚會實為最佳。若剛開始時同工人力有限,可先每個月只聚會一次。若教會團契或查經班每個月有四至五次周末聚會,則其中二至三次可用小組查經方式,另一次邀請講員或有見証分享聚會。

5. 小組查經的時間

  小組查經的時間可長可短,但既是以討論分享為主,時間最好有一小時以上,但不超過九十分鐘。

二、 決定查經的內容

  小組查經時因參加者的程度和需要不同,通常用三種方式查考聖經內容︰

1. 專卷查經(Book Studies

  選擇新舊約聖經中的某一卷書,從頭至尾查考。這是最通行的查經方式。

  若參加者以慕道友和初信者為主,可先查考四福音書;造就組可查羅馬書、加拉太書、以弗所書、腓立比書、雅各書、彼得書信和舊約的創世記、約書亞記、路得記、詩篇、以賽亞書等。同工訓練組可查哥林多前后書、教牧書信(提摩太前后書、提多書)和舊約的尼希米記、阿摩司書、約拿書等。

  各組剛開始查經時,可先查較短的專卷,如新約的馬可福音、腓立比書、歌羅西書;舊約的路得記、約拿書等,然后再查考較長的經卷。

2. 人物查經(Character Studies

  以聖經中的人物為對象。有些人物的記載較少,有些則資料豐富。查經前可按篇幅的多寡決定查考人物生平所需的次數。人物查經的參加者最好對聖經各卷已有基本認識,因此較適用於造就組和同工訓練組。

  舊約人物生平事跡適用於小組查經的,有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約瑟、摩西、基甸、參孫、以利、撒母耳、大衛、路得、以斯帖、約拿、但以理等。新約人物有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伯大尼的馬大和妹妹馬利亞、彼得、猶大、稅吏撒該、保羅、亞居拉和百基拉夫婦、巴拿巴……等。

3. 專題查經(Topical Studies

  查考聖經中一些重要的主題,將舊約和新約聖經連貫起來。參加者必須對整本聖經已有宏觀的認識,因此只適用於造就組和同工訓練組。若初信組想查考基要真理專題,最好先用講解的方式,而非小組查經方式。但講解后,留時間給他們發問。

  適用於小組查經的專題,包括︰福音、禱告、神國(天國)、神的旨意、聖靈的工作、永生、應許、恩典、啟示……,這些是真理性的專題。

  另有生活性的專題,如婚姻、子女教養、金錢、話語、時間管理、人際關系、饒恕……。也可用十誡為主題,應用於今日生活中。

  (編注︰可使用中國學人培訓材料信仰系列的第七冊《信仰與生活──十誡今意》。)

  事奉性的專題有︰信心、愛心、忠心、合一、領導、神的仆人、宣教、社會關懷、同工配搭、爭執、屬靈恩賜……。

  有關基督徒品格的專題,包括︰聖靈九果(加五22-23)、箴言中的專題(智慧人和愚妄人、殷勤和懶惰……)等。

  四福音書中主耶穌所講的比喻,也可歸納分類,用專題查經的方式在小組中查考。例如︰天國的比喻、仆人的比喻、金錢使用的比喻、饒恕的比喻……。

  (注︰可參考駱其雅著《聖經中所有的比喻》,中國主日學協會出版。

三、先有宏觀性的讀經

  無論使用專卷、人物或專題查經,筆者建議在進行小組查經之前,應先讓參加者對聖經有宏觀的認識,免得小組查經時斷章取義或見木不見林。

  如果一個教會和學校團契或查經班,想開始安排小組查經性質的聚會,筆者建議先用三個月(或更長時間,至少四次聚會),將全本聖經的文體、中心信息、史地背景、各卷特色做宏觀性的介紹。這種介紹對初信者甚至信主多年的人,都有極大的幫助。若是找不到講員,可鼓勵參加者自習閱讀,或小組共同閱讀〈中國學人培訓材料〉中的聖經系列第一冊《聖經總論》及第二至第六冊《舊約概覽》、《新約概覽》的材料和錄音帶。

  如果使用按卷查經的方式,筆者也建議在查考該卷的第一次聚會時,先請一位講員(或請團契中的基督徒,或播放舊約、新約綜覽的錄音帶),將全卷聖經做宏觀的介紹,包括︰作者、地點、背景、全書主題、特色、分段、各章標題等。鼓勵每位參加者在第一次小組查經前,先將全卷至少速讀兩遍,對全卷有宏觀的基本認識。查專卷的最后一次聚會時,最好也請一位講員解答在小組查經時遇到的難題,並請講員歸納總結該卷聖經的信息。

作業(討論題目)︰

.小組查經除了可深入而活潑的查考聖經外,還有哪些目標?

.如何鼓勵弟兄姊妹有宏觀性的讀經?

第三課 如何預備專卷查經(一)

  當一個團契或查經班根據第二課第二大段的原則,決定了一個年度或一季的小組查經內容后,若決定要專卷查經,接下來可按這卷聖經的篇幅,將每次查經的進度安排出來。例如︰約翰福音有廿一章,若用半年26周查考,則平均每次約一章(另有幾次是講道、見証聚會,或請講員宏觀介紹本卷聖經並歸納之)。決定了每次查經的經文后,帶領者可按下列歸納法查經的步驟,預備帶領組員查考這段經文。

一、先觀察這段經文的上下文、文體、背景

1. 上下文(Context

(1) 什么是上下文?

  狹義的“上下文”是指與一段聖經前后直接相關的經文。例如︰馬太福音五章四十三至四十四節“要愛你們的仇敵”這項著名的教訓,最直接相關的前后經文是馬太福音第五章第一節起的八福和山上寶訓。主耶穌先在前面啟示了天國子民的品格和行為后,才提出“愛仇敵”這項知易行難的教訓;而五章四十五節至四十八節就是這項教訓的“下文”,說明了愛仇敵的原因和胸襟是來自神超越的愛。

  廣義的上下文則不單是本段聖經前后的經文,而是由近而遠與這段經文主題相關的全卷(例︰馬太福音)及全本聖經,都是上下文。

(2) 如何觀察上下文?

a. 前后關聯

  預備帶領查經時,先速讀並熟讀這段聖經的全章及全卷,觀察這段聖經在全卷及全章中的前后關聯。例如︰羅馬書十二章一至二節的前面關聯是一至十一章講到的因信稱義之必要、方法、結果;后面的關聯是十三章至十六章,講到因信稱義者的生活實踐。

b. 文法、思路和用辭

  聖經中不同的作者常有其特別的文法、思路和用辭,必須學習分辨;但因是同一個聖靈所默示的,在本質上仍是一貫的。例一︰彼得前書五章八節所提的“獅子”,是指魔鬼吞吃人的凶惡模樣,但約翰在啟示錄五章五節所提到的“獅子”,卻指耶穌基督的王權和能力。這兩個相同的用辭,必須從全本新舊約聖經去觀察和分辨。

  例二︰使徒行傳十三章四十八節“凡預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這句話是否說神一早就“預定”了一班人得永生,於是這班人很自然的信了?若是這樣,不被預定的人當然就不會信,他們的滅亡不是他們的錯,是因為神沒有預定。這成了與宿命論無別,亦與聖經一貫的教訓有沖突。若你這樣解釋,一開始就與該經文的上文(第46節)互相矛盾。在那上文中,保羅責備那些拒絕福音的猶太人,說他們自己“棄絕這道,斷定自己不配得永生”。他們不得永生,是出於他們自己的拒絕。我們須從全本聖經一般性的文法和思路去明白類似這處的“預定”的經文。

  “預定”的問題可從兩方面去看︰(一)神是超越時間與空間的(舊約的“聖”qds是有這涵義,例如︰何十一9)。我們之所以有過去、現在及將來,是因為我們會變老和死,活於時間內。對於神,一切都在神眼前同時存在。聖經在不少地方說神在太初(即無限的過去)預定了什么什么,是用人有限的語言(這裡也指希伯來文及希臘文)來表達神的無限。(二)這類“預定”的經文的目的是要叫我們認出神是有計劃的神,是為了強調神是掌管著整個歷史的神,這與聖經的歷史觀有關。

  例三︰在林前十五章中,保羅論証有複活的事,“不然,那些為死人受洗的,將來怎樣呢?若死人總不複活,因何為他們受洗呢?”(29節)美國有一個異端就持這句話,說保羅同意不信的人死后仍可得救,只要后來有人代替他們接受洗禮儀式便是。福音派一般都認為保羅在此可能是引用哥林多人代替死人受洗之習俗,來反駁不信複活者的論調。但那地方是否真有此習俗,沒有人找到什么確據。我們惟一實在清楚的,保羅在此所用的方法是反問式而非直述式﹗把與保羅和聖經別處的經文正面沖突的重要教訓,建立於單單一句話上本來已是危險的事,建立於一句問話上更不用說了。

2. 文體(Style

(1) 聖經中四種文體

  全本聖經主要有四種文體。在觀察時必須了解該段經文是用什么文體寫成的,以便按各文體的特性查考這段經文。

文體

主要經卷

查經時注重

(1) 論述性
Discourse

舊約的大小先知書,新約四福音書中的教訓和新約書信

直接回應︰有何教訓、督責,如何歸正、學義

(2) 敘述性
Narrative

舊約十七卷歷史書,新約四卷福音書和使徒行傳

經驗類比︰有何榜樣和鑒戒,危機與轉機

(3) 詩歌體
Poetry

約伯記、詩篇、箴言、傳道書、雅歌

共鳴感通︰神的所是、所為,人對神的回應

(4) 啟示性
Apocalyptic

但以理書(7-12章)、啟示錄

已成/必成︰預言的實現,末世的光景和預備

(2) 如何觀察四種文體?

a. 論述性經文

  內容包括︰律法、教訓、督責、比喻等。律法、教訓、督責的觀察都較容易,只要對各章卷的背景和文法、用辭有所了解,常可按字面觀察、解釋。其中先知書的教訓和督責,有一特色是常用類似“耶和華如此說”的字樣。另一特色是神的代名詞“我”和“神”時常在同一段話中自由替換。例如︰何西阿書二章九至十一節︰“我必……因我是神……我必……。神一吼叫,他們必……我必使他們……這是耶和華說的。”這種我與神的交替,常使初讀者困惑。其實這與先知(神的代言人)的身分及靈感狀態有關。

  比喻的觀察則必須特別留意,因為比喻看來像敘述性文體,實際上是論述文,不能像敘述文按故事中的每一個細節去找教訓。比喻是講的人為論述某一個道理,或為支持自己某一個理論而說的故事。比喻是用“整個”故事所代表的教訓,去說明或支持他正在論述的某一要點。例如︰路加福音十五章主耶穌講浪子回頭的比喻,是因當時的法利賽人和文士批評神接待罪人。這比喻的每一個細節都只為了說明一個道理︰天父盼望我們回轉,而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卻像大兒子,不高興父親接納回頭的浪子。因此,這比喻中提及的養豬、殺肥牛犢、穿袍、戴戒指等,只是襯托故事的背景,不必去推敲其細節涵義。

b. 敘述性經文

  內容包括︰歷史、人物傳記。觀察時必須注意事件或人物的時代背景,上下文、時間、地點及事件發生之原因、經過、結果。另外,也觀察有何比較、對照。

c. 詩歌體經文

  內容包括︰詩歌書和智慧書。全部聖經有三分之一是以詩歌體寫成的。中文聖經將很多詩歌體印成散文的樣式,讀者在觀察時不容易看出其原樣,若參照英文譯本會較容易。

  在詩歌體經文中,詩(mzmr)通常與崇拜的場合有關,也包括個人的懺悔、哀哭、祈求、贊美等;歌(如雅歌)則主要是較生活性的作品。希伯來詩體的特色是平行句法(parallelism),即一個思想不是只用一個句子,而是透過兩個平行的句子去表達。在小組查經時,應特別觀察那些對稱式的句法,也就是兩個平行句,彼此在意思上相近,字句互相對應,互相補充。例如︰撒母耳記上二章八節︰“他從灰塵裡抬舉貧寒人,從糞堆中提拔窮乏人”。這兩個平行句中,“灰塵”和“糞堆”、“抬舉”和“提拔”、“貧寒人”和“窮乏人”,都互相對應補充。又如羅馬書十章十節“因為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也是平行句法,意指︰要心口合一的相信並承認。

  在作智慧書(箴言、傳道書、約伯記)的觀察時,也同樣要注意平行句及格言、謎語、比喻、類比文章、警語等表達形式。其中有些內容看來像論述文,事實上是用詩歌體表達,在解釋時必須留意;而聖經中許多論述性的經卷中(如先知書、新約書信),也使用了平行句的表達方式。

d. 啟示性經文

  主要內容包括但以理書和啟示錄的預言。觀察啟示性經文時,必須注意這種文體和律法、歷史、傳記、教訓等是相反的,處處都使用象征文字(symbolism),因此不可像歷史事件般,按字面去解釋。啟示性文體的特色是用象征的數字、獸類、人物等去表達靈界及世界的事。例如︰“婦人”象征一個民族或城市,“角”是指權柄,“眼”是指知識,“七”是完全的意思等。當然,啟示性文體中仍然有直述性的話語,可以按字面解,但象征和直述性語言往往混合使用,必須很細心地觀察分辨。

  要觀察及解釋啟示性的經文,必須對舊約和兩約之間的時代背景和著作有相當的了解,而且對啟示錄使用的“希伯來化的希臘文”有研究,才不會望文生義,前后不一致。因此,筆者建議在一般教會團契或查經班的小組查經中,若帶領者及參加者沒有相當的聖經根基,不適合查考啟示性經文。

3. 背景

(1) 聖經的背景包括哪些方面?

a. 文字的背景

  了解聖經字、詞的原意及背景,有助於解釋該經文。例如︰約翰福音三章十六節“神愛世人”的原意是God so loved the world,這裡的world 與約翰一書所講的“不要愛世界”,在上下文及背景中都極其不同。又例如︰聖經中“罪”、“地獄”、“順服”這些字詞的原意,與中國傳統文化中所熟悉的“罪過”、 “十八層地獄”、“三從四德”也大不相同。

b. 歷史的背景

  指上下文以外的歷史因素。例如︰箴言廿五章廿一至廿二節“把炭火堆在他頭上”的背景,據說是出自古代一種悔改的儀式。在這儀式中,為罪悔改的人頭上放一盆炭火以示痛悔。因此,此處經文的意思是︰要用愛心忍耐使仇敵悔改,並且化敵為友(羅馬書十二章二十節即引用這段經文,教導我們“要以善勝惡”)。

c. 地理的背景

  聖經寫作時的主要對象是住在巴勒斯坦的人,因此對聖地的地勢、氣候、生物、地區必須有所了解。例如︰路加福音十章三十節的比喻中,說︰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此人“下”耶利哥,是因耶路撒冷位於山上而耶利哥在海拔以下。又例如︰啟示錄三章十六節老底嘉教會被喻為“溫水”,是因為當地從別處引入溫泉水,到了老底嘉城時,已變成“不冷不熱”了。

d. 社會宗教的背景

  使徒行傳十四章十二節說路司得的人“稱巴拿巴為丟斯,稱保羅為希耳米,因為他說話領首”。這是與希臘神話宗教有關。丟斯(Zeus)是希臘人所拜的天地主宰,而希耳米(Hermes)是傳達之神。

(2) 如何觀察聖經的背景?

a. 熟讀聖經

  聖經讀熟之后,許多資料、文字、歷史、地理、社會背景較容易在腦中串珠,可與其他字句或現象聯想起來。從原來的意義,我們可找到現在的意義。

b. 觀察人(who)、時(when)、事物(what)、如何(how

  從聖經中這些客觀的記載,了解經文的作者、地點、文化、歷史、習俗及事件的前因后果。

c. 工具書

  串珠聖經、經文匯編、百科全書、聖經辭典、注釋書等工具書,均有助於了解經文中未說明的背景。但初入門的查經者應先自己熟讀聖經才參考工具書。

作業(討論題目)︰

.試根據“上下文”和文字背景的原則,比較下列兩處講“信”的經文是否互相矛盾︰“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不是出於行為。”(弗二89)“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這信心能救他么?”(雅二14

.彼得前書四章八節是否教導信徒要容忍罪惡存在,以愛心“遮掩”之?請根據本課了解文體(平行句法)的原則解釋之。

.阿摩司書五章十至十五節三次出現的“城門口”,有什么特殊作用?請說明背景。

第四課 如何預備專卷查經(二)

二、歸納經文主題Overall theme

  先觀察了一段經文的上下文、文體、背景后,第二步是歸納這段經文的主題。

1. 如何歸納經文的主題?

  歸納主題時,可特別注意下列五項︰

(1) 重複出現的字句(Repetition)和上下文思路

  一段或一章、一卷聖經中,最常出現的字句(特別是動詞),往往就是作者特別強調的主題。例如︰哥林多前書十三章的“愛”,希伯來書十一章的“信”,腓立比書第四章的“喜樂”,羅馬書的“因信稱義”,路加福音十五章的“失而複得”。

(2) 類比和對比(ComparisonContrast

  類比是類似者的比較,對比是兩個相反的人、事、物、光景、觀念……的比較。例如︰以弗所書五章廿二至廿三節是以基督/教會,與夫/妻做類比。使徒行傳十章廿二至卅一節,是以真神與未識之神對比。路加福音十五章全章是以迷羊、失錢、浪子來類比,以浪子和大兒子來對比。

(3) 因果關系(CauseResult

  觀察經文文法和事件中的因果關系,往往可以歸納出主題。例如︰羅馬書五章一至五節的“因”是因信稱義,“果”是“就得……”。顯然此段的主題是因信稱義的結果。撒母耳記下十一章至列王紀上第二章這一連串兄弟、父子間相殘的苦果,原因是大衛王犯罪。

(4) 主要事件(Major event

  觀察經文所記載的主要事件,並觀察人物及事件的成敗/轉變、挑戰/回應,可以很容易的歸納出主題。例如︰腓利門書的主要事件,是保羅為奴隸阿尼西母向主人腓利門求情;由此可看出保羅藉此書所表達的主題是“基督徒的人際關系”。例如︰士師記三至十六章,參孫失敗的關鍵因素不是頭發,是離棄神的法則。

(5) 問題及解答(QuestionAnswer

  聖經中常出現一些問句,並有答案;觀察這類的問答,也很容易找到主題。例如︰路加福音十章廿五-卅七節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必須根據律法師的問題來歸納主題︰“我該做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這段經文的主題不是勸人為善,而是承受永生者的表現。

2. 歸納主題時,應注意事項

(1) 同時並用

  歸納一段或一章經文的主題時,上述五種方法可同時並用,不一定只用一種方法找一個主題。例如︰以弗所書第二章的主題,可用對比法(從前vs如今,死vs活),也可看重複的字句(一同、合一),或因果關系(因神的大愛,因著信,因神使我們和睦,因我們兩下藉著……)。

(2) 選定一個

  在一卷或一章經文中,可能有幾個主題。但小組查經聚會的時間有限,請只選其中一個主題。

(3) 全卷統一

  若一卷聖經已有同一主題,則每章或每次分段查經時,均集中注重此一主題。例如︰若決定以“因信稱義”作羅馬書小組查經的主題,則分成五大段時的各段分題是︰

  a. 因信稱義的需要(一18至三20

  b. 因信稱義的道理︰人稱義乃因信(三21至五21

  c. 因信稱義的結果︰成聖(六至八)

  d. 因信稱義未抵觸神的應許(九至十一)

  e. 因信稱義的生活實踐(十二1至十五13

三、根據主題分段(Subsection

  有了一段或一卷經文的主題后,下一步是根據主題為每段經文分成小段。

1. 如何分段?

  (1) 論述性經文可根據文法、文字結構、作者思路,分成數小段。例如︰使徒行傳十七章廿二至卅一節,根據對比法及主要事件,可歸納出這段經文的主題是︰認識真神。根據作者思路,此段可分成五個小段︰

  a. 22-23節世人所拜的神

  b. 24-26節真神之所是與所為

  c. 27-28節神與人的關系

  d. 29-30節人對神應有的回應

  e. 31節神的救法

  (2) 敘述性及詩歌體經文不易精密分段,最好按事件的起承轉合及成敗轉變因素,作概略的分段。例如︰撒母耳記上十三章至廿四章的主題若是“大衛犯罪的苦果”,可概略分成兩大段︰

  a. 十三至十八章 家內的苦果(暗嫩被殺至押沙龍叛亂)

  b. 十九至廿四章 國內的苦果(示巴之亂至瘟疫之災)

四、解釋各段經文的意義

1. 如何解釋經文的意義?

  解經學(Hermeneutics)是一門非常嚴格的操練。預備小組查經時,帶領者若未上過解經學訓練課程,至少應注意五項最基要的解經原則︰

(1) 先將經文反複閱讀幾遍后,仔細觀察這段聖經的上下文、文體、背景(詳見本書第三課)。

(2) 留意各卷聖經的特性和宗旨

  例如︰約翰福音廿章三十一節作者寫明約翰福音的宗旨是叫人“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目的是使人因信得生命。因此,此書與其他三卷福音書不同的特性是︰著重耶穌的自稱(我是……)、神性的表現、生命之道等。

  又例如詩篇一二○至一三四篇是上行之詩,宗旨是為上聖城耶路撒冷敬拜時吟誦的,由此可了解其特性。

  最著名的例子是羅馬書和雅各書曾被馬丁路德視為互相矛盾。但事實上,保羅的宗旨是強調不能因行為稱義,而雅各的宗旨是反對空洞的信心。

(3) 追尋神在聖經中逐漸顯明的啟示

  有不少重要的教訓,在舊約中只像發芽的樹,到了新約才開花結果。例如舊約摩西五經中的殺牛羊獻贖罪祭,到了以賽亞書漸漸啟明︰是預表有一位忠仆為眾罪受害,成為眾人的“贖罪祭”(五十三10)。到了新約,施洗約翰更明確指出耶穌就是“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約一29)但直到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這贖罪祭的意義才完全顯明。此外,有關聖殿、安息日、神國等的啟示,也都是漸漸顯明的。

  明白這一原則,解經的時候就不會流於片面的認識。

(4) 承認聖經是神所默示的,有其一貫性,其內容不互相矛盾。

  例如使徒行傳十三章四十八節“凡預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有人誤解為︰所有不被預定的人不信,不是他們的錯﹗這樣的解釋就變成了宿命論,與聖經一貫的教訓不合。其實“預定”這個名詞主要是指︰神超越時空,一切都在神眼前同時存在。聖經說神“預定”時,是用人類有限時空觀念的語言,來強調神是有計劃的神。

(5) 要以經解經

  解經時要從全本聖經的主題(耶穌基督),聖經一貫的用法和立場,並根據字義與精義、獨特用語的了解,去解說一些難解的經文,並核對自己的解釋是否無誤。例如︰約翰福音六章五十三至五十五節主耶穌說“我的肉真是可吃的”,並非說領聖餐的人,真的吃耶穌的肉;而是領受主耶穌舍身流血的救恩,得到主的生命。又如聖經中“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太五39);“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太十九5);“向什么樣的人,我就作什么樣的人”(林前九22)……這些容易誤解的經文,都必須用聖經本身的話(全本上下文)來解說,不可按私意或迎合現時環境隨便解釋。

  萬一有些經文自己無法解說清楚,就該承認︰“我不清楚。”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 多問“為什么(why)”

  認識了基本的解經原則后,接下來要根據這些原則預備帶領小組查經的討論題目。在筆者及許多同工多年帶領小組查經的經驗中,發現多問“為什么”,最容易引發組員深入思想一段經文的意義。

  例一︰路加福音十七章五至十節門徒求信心時,“為什么”耶穌提到芥菜種?“為什么”以仆人作比喻?(答案︰芥菜種雖小卻有生命,可成長;仆人必須忠心謙卑順服,信心是建立在主人身上。)

  例二︰哥林多前書十三章論及愛的真諦時,“為什么”保羅在八至十二節提到“無有、孩子、鏡子”?(答案︰承認人有限、無知,必須以愛互相包容,等候將來主自己顯明)。

  另一與“為什么”相似的字,是“什么意思what does it mean”。例如︰“挪亞與神同行”(創六9)是什么意思?“一日如千年”(彼后三8)是什么意思?

五、應用在今日生活中

  讀經若不應用,就只讀到知識理論。小組查經時,必須將真理應用到今日生活中。

1. 如何應用?

(1) 跨越時空(Bring the Bible to your life

  將聖經教導的原則,應用到今日的生活情況中。

(2) 個人關聯(Bring your life to the Bible

  將今日生活中的問題,帶到聖經中尋找答案。

  例如︰夫妻失和,該怎么辦?回到聖經以弗所書五章廿二至卅三節去找答案。同工發生爭執,該怎么辦?回到哥林多前書十三章去找答案。

2. 應用時,需注意事項︰

(1) 分辨榜樣與精神

  聖經中的人物事件,均可帶給我們榜樣和警戒,但應用時必須分辨哪些要完全照著去做,哪些只要效法其精神。

  例如︰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九章說他“以工作養生”。他的精神是舍棄“靠福音養生”的權利,不占信徒的便宜(林后十二17-19);並不是說“帶職事奉”是最好的榜樣,不必全職事奉。

(2) 分辨教訓與例子

  聖經中的教訓都是一般性的原則和不變的真理,但作者解說該教訓時,往往按當時的背景舉例;這些例子只為說明該教訓,而非要我們完全照做。例如︰馬太福音五章卅九至四十二節的教訓是︰不要與惡人作對。耶穌舉例時是按當時羅馬人統治的背景︰打臉、強逼走一裡路等。主耶穌並非要我們讓人打臉,任人宰割。

(3) 應用的范圍應包括全人的生活,尤其是內在的價值觀

  應用時,要引導組員將聖經的價值觀落實到今日的現實生活中。例如︰“不可奸淫”、“不可作假見証”這些誡命的價值觀是什么?在當今罪惡的世界中如何落實?有什么具體可行的建議?

作業(討論題目)︰

請按本課所建議的方法,為希伯來書十二章歸納主題、分段、解釋、應用。

第五課 如何預備聖經人物查經和專題查經

  有了專卷查經的基礎后,就可進行聖經人物查經和專題查經。

一、如何預備聖經人物查經

1. 人物查經的意義

  (1) 人是神的傑作,神的永恆計劃主要藉人來完成。

  (2) 聖經中記載的人物傳記,可使我們得到榜樣和鑒戒。

  (3) 人物查經的內容具體、生動,主題很明確,很容易應用於今日生活中。

2. 人物查經前的預備

  (1)從全本聖經中找出記載此人物的所有經文。最好自己先尋找,再借助串珠聖經、啟導本聖經(海天書樓出版)、新國際版研讀本聖經(NIV Study Bible,中文版更新傳道會出版)、靈修版聖經(國際聖經協會出版)等,也可使用文字版或網路版的經文匯編(concordance)。

  (2) 根據聖經中的資料,自己為此一人物作簡要的生平大事記,歸納分析其一生中的主要事件(成敗/轉變、挑戰/回應)。

  (3) 參考聖經工具書,補充自己所未查出的資料后,詳細查考聖經人物的下列項目︰

A. 身家背景

B. 關系人物(橫切面)

C. 一生事跡(縱切面)

D. 歸納分析

 1.他人生的角色。神讓他在那時代扮演何種角色?

 2.他所擁有的條件──長處、短處。恩賜、品格,包括他所受到的影響。

 3.他人生的危機與轉機及其應對。包括他人生的轉捩點及靈性高峰。

 4.他人生的伏筆,插曲或特寫鏡頭。

 5.經常出現或代表性的事物(人生鑰字)。

 6.破記錄的事。

 7.成就貢獻或正負影響。

 8.成功或失敗的原因。

 9.神或人對他的評語。

 10.疑難之處。

E. 應用

 1.該人物最吸引我的或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榜樣、鑒戒,神在他身上的作為)

 2.他使我看到自己的哪些優缺點或現況?

 3.針對這些,我打算怎么作?

F. 深入的研究

 1.該人物如何預表(舊約)或彰顯(新約)主耶穌?

 2.與其他人物的類比(comparison)和對比(contrast)。

 3.有關該人物的資料,如︰專書、文章、圖表、插畫、家譜……。

注︰若帶領者資料不夠或查經時間有限,可集中查考此人物的名稱、時間、地點、一生事跡、危機/轉機、成敗/轉變、應用。

范例︰殉道者司提反

. 經文︰使徒行傳六章三節至八章二節,十一章十九節,廿二章廿節。

A. 身家背景︰

 1.姓名意義──司提反(Stephen)意為︰(1)冠冕,(2)華冠。

 2.籍貫──不詳。但知他是僑居外地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

 3.年歲──不詳。但英年早逝,殉道時約主后33-34年。

 4.個性──(1)有愛心──樂於饒恕,(2)有原則──持守真道,(3)有膽量──舍命傳道。

 5.氣質──“滿得恩惠(柔和、憐憫)、能力(活力、決心)”(徒六8)。

 6.面貌──“好像天使的面貌”(15)

 7.身分──(1) 歸國猶僑;希利尼人(受希臘文化影響),(2)耶路撒冷教會“七位”被按立者的首位,乃教會中希臘語信徒的領袖。

 8.個人條件︰

  1) 有好名聲(徒六3a

  2) 被聖靈充滿(六3b

  3) 智慧充足(六3c

  4) 大有信心(六5

  5) 滿得恩惠能力(六8a

  6) 能行大奇事、神跡(六8b

  7) 有好的教育背景(七章)

  8) 熟悉聖經(七章)

  9) 有好的思路、口才(七章)

 9.教育︰似受過拉比訓誨和亞力山大學派的訓練。

  他的辯辭可分析出下列三種成分︰

  1) 亞力山大成分──引用舊約

  2) 希利尼成分──對唯物宗教的批判

  3) 猶太成分──重視天使的職事

 10.處境︰

  1) 教會內部──人數增長,兩種語系信徒不和。

  2) 教會外部──逼迫主力由撒都該人轉法利賽人。

B. 關系人物︰

C. 一生事跡

 1.被選立為耶京教會七位管行政者之一(六5

 2.在民間行大奇事和神跡(六8

 3.與自由人會堂各處猶僑在耶京辯論 (六9

 4.被誣告、受審於公會,作長篇答辯(六12

 5.被暴民用亂石非法打死,掃羅旁觀(七57

 6.尸體被虔誠人收埋,為之捶胸大哭(八2

D. 歸納分析︰

 1.人生分段︰

  (1) 作“執事”的司提反(6上)

  (2) 護教者司提反(6下、7上)

  (3) 殉道者司提反(7下)

 2.他的重要性︰

  (1) 基督教會史上首位殉道者。

  (2) 眾信徒中首位看出摩西律法與聖殿崇拜是有時間性的。

  (3) 首位清楚劃分基督教與猶太教者。

  (4) 他是傑出的護教者,其講章為本書最長者。

  (5) 在行傳中,他介乎彼得與保羅之間,聯結兩者。

  (6) 他是首位看見升天后之主者,亦惟一見主站立迎他者。

  (7) 他的死具有多方意義︰

   a. 影響保羅的歸主。

   b. 為猶太人正式拒絕福音的印証。

   c. 教會開始有連續迫害。

   d. 促成福音之向外拓展。

   e. 促使福音中心基地,由耶京轉至安提阿。

E. 應用︰

  司提反的一生與受死,在歷史上留下難以估計的影響。在人世舞台上,雖然他來去匆匆,但他的人生是值得的,所謂人如其名,司提反的人生是贏得了神所給他的冠冕﹗

二、如何預備專題查經

1. 專題查經的意義

 (1) 可以宏觀、連貫、深入地查考聖經中一些重要的信息。

 (2) 藉專題查經體驗聖經啟示的漸進性和完整性。

2. 專題查經前的預備

 (1) 從全本聖經中找出與此專題有關的經文。最好自己先下工夫翻遍舊約、新約去尋找,再借助聖經研經本(詳見本課第一大段第二大段人物查經)及經文匯編(文字、網路版)、聖經字典等工具書。

 (2) 整理出此專題主要的經文后,選取適合小組查經討論的部分(因查經時間有限,不可能所有經文都討論,但務必保留主要經文)。

 (3) 按舊約、新約經卷的順序,排列小組查經時要討論的經文。例如︰若查考新約中的“恩典”這一專題,則從新約中找出所有經文后,選擇主要的六段經文,按順序列出︰約一14-16;羅三21-25,五1-2,六1-215-23;林后十二7-10;弗一5-10,二4-10;西一2-8;提后二1;彼后三18

 (4) 衡量要用幾次討論這個專題,分配每次討論的經文份量。例如︰分三次討論“恩典”這個專題,將每次要討論的經文章節印出,請組員事先研讀。

 (5) 查考專題時,注重下列項目︰

  A. 一般人對此專題的了解是什么?而聖經中對此專題的定義是什么?(對比法)

  B. 歸納主要經文中,對此專題的分類,並解釋其內容及意義(參考第四課第四大段“如何解釋經文的意義”)。

  C. 如何應用這專題到我們日常生活中?例如︰查考“恩典”這專題,可問︰我們“如何接受神的恩典?恩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何意義?如何在恩典中成長?”

范例︰團契

. 主要經文︰使徒行傳二章四十二至四十七節;羅馬書十二章十三節,十五章廿六節;哥林多后書一章七節;腓立比書一章五節,二章一至四節;彼得前書四章十三節;彼得后書一章四節;約翰一書一章三節。

A. 字義︰

  一般人想到團契,就以為是基督徒的聚會或活動;但聖經中的字義是︰

 1. 名詞 koinonia(新約出現20次)

  門6 communication 同有信心。羅十五26 contribution 金錢捐獻。徒二42 fellowship 彼此交接。腓一5同心合意、二1交通。約壹一3相交等。

 2. 動詞 koinoneo8次)︰

  分享意見、共享東西……。羅十二13幫補,彼前四13一同等。

 3. 形容詞 koinonos10次)︰

  同擔的、共享的……。林后一7同受苦楚,彼后一4有分等。

B. 歸納上述經文,“團契”共有三方面的內涵︰

目標方式 具體作法

 1. 生命上︰ 彼此相交腓二1-4,約壹一1-4 勸勉、安慰、交通、憐憫

 2. 生活上︰ 彼此相顧羅十二13金錢上幫補

 3. 工作上︰ 同心合意腓一5,徒二46共同的福音行動

C. 成功的團契,會看到的果效

 1. 得救人數加增徒二46-47

 2. 主的名得榮耀約十三34-35,林后九13

 3. 長大成熟,有主身量弗三13

D. 應用

 1.今日一般團契中,最常發生的問題有哪些?

 2.在團契同工的關系中,意見不同,個性不同,做法不同常引致沖突,在此情形下如何彼此容忍,並進一步促成彼此同心?

作業(討論題目)︰

.請根據本課所提供的原則和范例,預備一位聖經人物的查經︰撒拉。(參考經文︰創世記十二章至廿三章)

.請練習專題查經︰信。(參考經文︰申命記七章九節;詩篇八十九篇廿八節;以賽亞書五十五章三節;羅馬書一章五節、十七節;希伯來書十一章;雅各書二章十四至廿六節)

第六課 如何預備福音性查經

一、認識福音性查經

1. 什么是福音性查經?

  (1) 福音性查經是以領人歸主為目標的小組查經聚會。藉著這種有系統且以討論為主的查經方式,慕道友可以漸進地從聖經中認識基督信仰,進而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和個人生命的主。

  (2) 福音性查經是與其他傳福音方式相輔相成的。個人布道、大型布道會、文字影音等布道方式均有其優點和限製,而福音查經的優點則是︰適合知識份子的研究和討論習慣,無須過分依賴牧師或講員,漸進地介紹基督信仰,培養讀經習慣,有針對性等。

2. 怎樣安排福音性查經?

(1) 建立友誼和個人談道

  福音性查經必須有個人的友誼和談道為基礎,因為小組查經的目的不是為了辦聚會,而是為了領人歸主。若未信者對你不夠信任,或尚未對福音產生興趣和渴慕,你很難邀請他參加這種以“慕道友”為主要對象的小組查經。即使勉強參加了,也不易開放並參與。

(2) 分組及人數

  福音性小組查經的人數,以六至十人為最佳。小組中除了帶領查經的組長外,必須另有二、三個基督徒配搭;但基督徒人數不可超過慕道友,免得慕道友不敢參加討論。

  剛開始時,也許只有二、三個慕道友參加;但當人數增加至超過十人以上時,應盡快考慮分組。

(3) 時間和地點

  一般慕道友(特別是中國學人)對教堂甚覺陌生,甚至有先入為主的錯誤印象。因此福音性小組查經最好先在家裡舉行,若人數太多,可多開放幾個家庭,或改在教堂內舉行。聚會時間和地點最好固定不變,免得慕道友忘記。福音性查經的次數安排,應有機動性。若最近教會或查經班剛舉行過布道會,有數人舉手決志,可立刻為他們安排一組福音性小組查經。次數至少八次,多至十六或廿四次。學生團契舉行迎新會后,頭幾次聚會最好為新生舉辦大型的見証會和福音性專題講座,然后才為慕道友設立福音性小組查經。

(4) 查經內容

  福音性查經最合適的專卷是四福音書和羅馬書,也包括部分使徒行傳、詩篇、箴言、傳道書等。

3. 帶領福音性查經的基本原則

(1) 深信聖經和聖靈的大能

  基督徒常對自稱是無神論者的中國學人或一般異教徒心存成見,以為他們硬心好辯,極難信主。事實上,當你靠著聖靈的能力帶領他們查經時,就會發現“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羅一16);而神的話真是“兩刃的利劍”(來四12),是聖靈的寶劍(弗六17),足以戰勝魔鬼的阻撓,並攻破任何堅固的營壘。

  因此,福音性查經的帶領者必須有充足的信心,深信聖經既是神所默示的,查經時必有神的能力同在。

(2) 查經的目的不是研究教義而是引向基督

  許多知識份子是存著研究基督教教義的目的來參加查經的,帶領查經時雖須有合理的觀察、解釋、歸納,但應避免落入理性的陷阱,將查經變成純學術性的討論。

  福音性查經必須對準目標,導引慕道友在經文中認識基督。讓慕道友的思想、意志、情感、興趣,都集中在耶穌基督身上。討論時帶領者所預備的問題,都以基督為中心。

(3) 要了解慕道友的心態和思路,用他們能明白的話解釋

  許多慕道友對聖經及基督信仰尚未信服,也沒有屬靈經歷;因此帶領查經時不要用教會約定俗成的“術語”或基督徒才聽得懂的話去解釋。

  林芸伍女士在《怎樣帶領福音性研經》一書中,曾舉例說她曾參加一次福音性查經,經文是路加福音五章十二至十六節,談及耶穌潔淨長大麻瘋的病人。一個印度教學生問︰“為什么耶穌摸那個麻瘋病人,他不怕傳染嗎?”有一位基督徒護士得意洋洋地回答說︰“因為神是神的兒子嘛﹗”這樣的回答雖然正確,但很難讓未信者接受。幸好有一位基督徒及時解釋說︰“我以為耶穌不會介意傳染的問題,神是因著大愛,去幫助那個被排拒的人。”這一句話使得那些未信者開始對耶穌的為人發生興趣了。

  帶領福音性查經時要面對的挑戰是︰我如何抓住慕道友的注意力,使他們明白基督對現代人的意義?通常我們可從耶穌基督人性的表現,導引他們認識基督神性的本質。這是“道成肉身”的原則;神以活人的身分住在我們中間,使我們漸漸認識真神。因此查經時,可先讓慕道友看到耶穌人性中的大愛、接納、責任感、饒恕、溫情、勇氣、正義感……,繼而讓他們看到基督與天父的關系,認識神就是神。

  我們也可引導慕道友設身處地,讓他們好像進入第一世紀當時的情景,引發他們思想。例如︰你在漁船附近,會看到什么?或︰一個長大麻瘋的人走近你時,你會有什么感覺?

(4) 先解釋經文中特殊或重要的字、詞、句

  慕道友往往對聖經所知甚少,因此開始查經時可先解釋一些字、詞、句及文化史地背景,

二、如何預備福音性小組查經?

  聖經四種主要文體中,論述性和敘述性經文最適合福音性查經,詩歌體和啟示性經文較為困難。因此,底下將根據本書第三課所講解的原則,先整理論述性和敘述性經文歸納法查經流程,再藉作業及答案舉出實例。

1. 論述文歸納法查經流程(查小段經文)

說明

.   “▲”表示要記錄查經過程所得。

.   此流程為學習論述文歸納查經基礎級流程。

. 這是理論上的流程,你可能會在過程中跳來跳去,但需扎實作好每一步驟,才能有扎實的結果。

.   每個步驟都可回溯探討。

.   當你熟練此法后,可跳脫此流程的固定順序,熟練地找出經文的重點。

2. 敘述文歸納法研經流程(段落研經)

  先細讀該段經文,直到熟悉該段情節。完成一卷書的研經步驟后,分段落研討。一般段落以敘述一個完整的事件為主。

A. 觀察與解釋

 

 

方法1

按事件作︰

方法2

按經文順序作︰

1 根據觀察提出解釋性問題

2 回答問題

(1)  事件主題︰

(2)  事件背景︰時代背景、上下文背景、時間、地點

(3)  事件人物︰

(4)  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反應、影響

(5)  其他特別觀察,例如有何比較、對照

(1)  事件主題

(2)  分段(寫重點標題)

(3)  分段作重點觀察

(4)  全段綜合觀察︰例如有何比較、對照

根據字、詞、結構提出︰

(1)  定義性問題︰字義、背景

(2)  關聯性問題︰人、事、時

(3)  推理性問題︰為什么

(4)  涵義性問題︰有何涵義

根據︰

(1)  文法與文體

(2)  上下文

(3)  平行經文、相關經文

(4)  背景進一步探討

(5)  合理的推理

(6)  與聖經整體思想的統合

(7)  聖經字典、神學字典、聖經百科全書、聖地地圖

(8)  與其他版本對照(中英文)

觀察方法1較適用於單一事件的段落,

  方法2較適用於幾個事件串成的段落,選一即可。

B. 綜合歸納與應用

     

 

完成全段的觀察與解釋后,作統合整理。

1. 這事件的記載,作者藉此要表達什么?

2. 這件事使我對神,有何認識?

(1) 神的本質、屬性

  (2) 神的作為、行事的法則

3.  這事件使我對人、對己、對世界、對撒但,有何認識?

4. 有何榜樣?有何鑒戒?有何命令……?

1. 針對歸納所得我當有什么回應?

2. 具討論性的應用問題。

作業(討論題目)︰

.請根據本課提供的“論述文歸納法查經流程”,預備查考一段經文︰羅馬書五章一至十一節。

.請根據本課提供的“敘述文歸納法查經流程”,預備查考一段經文︰馬可福音一章十四至廿八節。

第七課 如何編寫小組查經的討論問題

  綜合本書第二至六課所述,帶領小組查經前的預備,共分七大階段︰

  本課所要討論的,是第七階段,亦即︰如何根據前面預備階段所作的觀察、解釋、應用,編寫帶領時所要討論的問題。

一、為何需要編寫討論的問題?

  正如第一課第一大段“小組查經的定義”所說,小組查經不是小組講道、小組考試、自問自答、自由交通;小組查經是由一位帶領者,藉著引發思想的問題,帶領組員深入查考一段經文。因此,如何編寫好的討論問題,就成為極其重要的關鍵。它們就如一串啟開寶庫的鑰匙,將一道道的大門打開,使人逐步深入,得窺全貌。

二、什么是好的討論問題?

1. 好的問題是︰

  (1)深入查考經文,由外而內︰觀察→解釋→應用。

  (2)啟發思想,引起討論。

  (3)前后題有連貫性,緊湊而不松散。

  (4)能在本段經文或較近的上下文之中找到答案。

  (5)適合參加者的程度︰了解參加者的屬靈程度、年齡、背景、職業,所問的問題深淺合宜。

2. 不好的問題是︰

  (1)太簡單→令人不想回答。例︰耶穌和撒瑪利亞婦人談話是在正午嗎?(約四)

(注︰要避免“是非題”,因為是非題不易引發討論。)

  (2)太深奧→無法回答。例︰徒十七22-31

神既是獨一的真神,神為何容許假神和偶像存在?

(注︰此問題無法在本段或較近的上下文找到答案,也不是本段經文的主題。)

  (3)太籠統→不知從何說起。例︰你在這段經文中看見什么“亮光”?

  (4)易起爭論。例︰徒十七22-31

你認為神造地球是六天還是六個時期?

  (5)與主題無關→浪費時間,偏離正題。例︰你想,撒瑪利亞婦人的六個丈夫是何種人?(約四)

三、如何編寫討論問題?

1. 確立目標

  根據預備階段所得到的主題,先確立本次查經的目標,讓所有的討論問題都朝向這一目標。例如︰查考論述文羅馬書五章一至十一節時,確立目標︰“本次查經的目標,是了解因信稱義的福分。”創世記廿二章人物查經的目標是“學習亞伯拉罕的信心”。查考敘述文馬可福音一章十四至廿節的目標是“如何跟從耶穌”。專題查經“團契”的目標是︰“如何過團契生活”。

2. 設計引題(Approach questions

  根據本次查經的目標(主題),設計引人入勝的開場白。

  好的引題有三個特色和目的︰

  (1)有趣︰許多人剛開始查經時尚未進入情況,好的引題可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興趣盎然。

  (2)突顯主題︰幫助組員集中心思在本段經文的主題上,達到本次查經的目標。

  (3)引發思想︰引發組員開始思想這段經文與世俗觀念的對比。

  ←例一︰羅五1-11的引題︰“一般人想到信耶穌的好處時,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注︰幾人回答后,可說︰讓我們來看羅馬書五章如何談到信主的福分。)

  ←例二︰創廿二的引題︰“一個人若老年得子,他對這獨子會有什么心情?”或“若有人要求你獻出你最珍惜的東西,你會如何回應?”

(注︰幾人回答后,可說︰讓我們看亞伯拉罕如何回應神要他獻上獨子這件事。)

  ←例三︰可一14-28的引題︰“你曾經跟從過一個人或一種理想嗎?你的經驗是什么?”(注︰幾人回答后,可說︰讓我們看看耶穌的門徒是如何跟從神的。)

  ←例四︰專題“團契”的引題︰“你現在所參加的是哪一個團契?你如何評估這個團契?”(注︰幾人回答后,可說︰讓我們今天一起來查考聖經中所講的“團契”應該如何?)

3. 觀察題

  根據觀察上下文、文體、背景的結果,引發組員也作同樣的觀察。

  例一︰根據第六課作業的答案,羅五1-11的觀察題可問︰

  (1)這段經文的上下文(三、四章及五章12-20,六至八章)論及因信稱義的哪些方面?(注︰此問題可事先請一位基督徒預備回答,因慕道友不太了解全卷的前后關聯。)

  (2)你認為在這段經文之中,有哪些難以了解或屬於關鍵性的字詞?

  (3)前四章作者論及因信稱義的必要和真義,這段經文說明了因信稱義可得到哪些福分?(歸納主題並分段)

  例二︰太一14-19的觀察題可問︰

  (1)這段故事的時間、地點、背景是什么?

  (2)這段經文中共出現哪些人物?他們的職業是什么?

  (3)他們對耶穌的回應是什么?

(注︰敘述文的觀察題,可用活潑生動的方式提出,例如︰“請大家讀完二遍后,暫時不看聖經,我們來回憶剛才讀的這段經文的背景、人物、動作、結果……”。)

4. 解釋題

  根據觀察的事實,歸納出主題及分段后,藉討論問題,引導組員解釋這段經文的主要信息。

  例一︰羅五1-11

  (1)為什么“與神相和”是一種福分?

  (2)一個因信稱義的人,可經歷哪些恩典?請從羅馬書中整理出來。

  (3)為什么基督徒在患難中仍可喜樂?秘訣是什么?

為什么在患難中可以得到忍耐、老練、盼望這些屬靈的福分?

  (4)“以神為樂”是一種什么光景?請具體說明。

(注︰這些解釋題,往往需從全卷羅馬書或其他新舊約聖經中找答案。因此帶領者須自己或請組員中的基督徒事先準備經文,但不要自問自答,而是請組員翻看這些參考經文后回答。)

  例二︰太一14-19

  (1)14-15節中,可看到福音主要的內容是什么?

  (2)“神的國近了”是什么意思?

  (3)為什么信耶穌必須悔改、相信?它們的涵義是什么?

  (4)耶穌說︰“來跟從我”,在當時是什么意思?

  (5)“得人如魚”是什么意思?

5. 應用題

  討論觀察、解釋性的問題后,幫助組員歸納出這段經文的中心信息和一般原則,應用到今日生活中。

  例一︰羅五1-11

  (1)納這段經文的中心信息,可看到基督徒信主后對神、對事物、對人會有什么新的態度?

  (2)信主后曾經歷過患難嗎?你真的能在患難中喜樂嗎?

  例二︰太一14-19

  (1) 歸納這段經文,你對主耶穌和福音有什么新的認識嗎?

  (2) 在今日現實生活中,我們如何跟從耶穌?

6. 結論

  帶領者根據上述的討論,用幾句話總結,或請一、二位組員作總結。

7. 注意事項

  (1)編寫討論問題時,不一定按觀察→解釋→應用的次序,可將觀察題、解釋題和應用題混合編寫,使討論更為靈活。例如︰羅五1-11“這段經文中有哪些難以了解或關鍵性的字詞?請解釋其涵義。”

  (2)有些敘述性經文或人物查經,可用較活潑生動的方式討論。例如︰a. 根據故事情節,讓組員用演話劇的方式觀察、解釋這段經文。b. 用棒球查經的方式,讓攻守雙方預備問題和答案,彼此發問回答。

作業(討論題目)︰

.請按本書三至七課的原則,寫出腓利門書的預備內容及小組查經的討論問題。

.寫希伯來書十二章的討論題目。(可根據本書第四課作業第二題的答案編寫)

第八課 如何帶領小組討論

  帶領小組查經的討論是一門藝術,帶領者必須勤於操練,才會熟而生巧。

一、如何開始

  1. 帶領者要早一點到達查經地點,把座位排好,聖經發好,自己先有幾分鐘安靜禱告。當參加者陸續抵達時,可以一個個地先和他們交談。

  2. 準時聚會,並以禱告作為開始。

  3. 介紹新來的朋友及查經的方式(大家都清楚了小組查經的方式,才不會不開口)。若組員彼此不熟,先讓大家自我介紹或玩彼此認識的游戲。

  4. 對今天所要查的主題作一個簡單的介紹︰可以用一個例子開始,或用一些問題或圖畫引起大家的興趣。

  5. 然后請大家讀這段經文︰要注意讀的方法,可以同聲讀或弟兄、姊妹啟應而讀……。最好讀兩遍,讀第二遍前先提示大家注意經文中的人、事、地、時、物,或重複的字句。

  6. 請一位以該段經文中的一個角色之身分講述這段經文中所發生的事。

  7. 再請每一位講出這段經文的主題,這樣可以幫助參加者對所查經文有整體的印象。

  8. 按照所預備的題目開始帶領大家查經。

二、如何控製時間(按6075分鐘分配)

  1. 彼此認識約2分鐘

  2. 閱讀經文約3分鐘

  3. 引題約3-5分鐘

  4. 介紹或觀察上下文及背景約5-10分鐘

  5. 歸納主題、分段約5-10分鐘

  6. 解釋題約25-30分鐘

  7. 應用題約10分鐘

  8. 結論約3分鐘

  9. 結束禱告約2分鐘

三、如何帶領

1. 問︰在我們帶領小組查經時,常遇到很沉悶的情況,有的問題問出以后,好像對牛彈琴,沒有反應。有的人粉頸低垂,不勝嬌羞,有些人不言不語,有的人則緊張嚴肅,如上刑場。為什么會有這些現象?

 答︰小組查經之所以沉悶,必有一些原因,只要對症下藥,就可恢複生機。通常見到的原因是︰

(1)所問的問題太簡單,令人不屑回答,例如︰“這段經文是不是有二個主要人物?”有些問題則太深奧了,參加的人無法回答。

  因此,在帶領前預備問題時,應先檢查各問題“是否能引發思想?”“有無確定答案?”“適合參加者的程度嗎?”“清楚易懂嗎?”。若你問了一個問題以后,組員露出“蒙渣渣”的表情,就應該立刻把問題改述一下,換一種方式問,或補充一些字句。

(2)引言或開場白太長,也會導致沉悶。有本書上說︰“如果組員認為帶領者就像講員一樣,則一個本來熱心的小組會馬上變得很被動而過分沉靜”。若是組員聽完你的開場白已昏昏欲睡,當然就不想發言了。若帶領者喜歡自問自答,或一看沒人回答就自己搶答,都會影響組員的參與感。

  因此引言務必點到為止,旨在引人入勝。問問題后若無人回答,請稍安勿躁,因為組員可能正在思考你的好問題呢﹗若等太久,可把問題稍為改變后,再問一次,刺激大家的思想。

2. 問︰除了這二個原因外,帶領者的表情是不是也會影響小組查經的氣氛?

 答︰對。帶領者如果緊張發抖、不苟言笑,參加的人也會跟著緊張起來。如果他談笑風生、輕松自然,其他的人必然活潑熱烈。帶領者的表情,絕對會傳染給組員,這是群體動力學(group dynamics)中很明顯的現象。

  要避免緊張,帶領者一定要對經文及問題有充分準備,並多多禱告,才會有備無患。如果事先不曾熟讀經文,對於主題及重點一知半解,當然會緊張了。帶領查經時,務必面帶微笑,就如聚餐一般,與眾人共饗盛筵。

3. 問︰除了表情外,帶領者的心態是不是也會影響參加者的態度?

 答︰帶領者若自認為無所不知,或固執己見,很容易引起爭論。他若是對這段經文已有充分的準備和了解,仍應存謙卑的態度與眾人共同研討。遇見看法不同時,若你態度驕傲,必無法以理服人。

  我曾參加過一個冬令會的小組查經,帶領者一開始就說︰“我自愿來帶領這組查經,並不是我懂得最多,而是喜歡和眾人分享。我們每個人發言時不必介意答案是否完美,但我們若集思廣益,一定可以得到較完整的答案。請踴躍發言吧﹗”他的態度使得大家心情放松、敢於發言,做得非常成功。

4. 問︰通常一些未信的朋友或初信的基督徒較少發言,有些人生性害羞,不敢發言。有什么方法可以鼓勵他們參與呢?

 答︰對於不常發言的人,可以問一個較容易回答的問題,請他發言。也可以請未發言的人讀一節經節,讓他有開口的機會。請記住︰一個人若開口一次后,再請他開口就容易了。

  帶領者對於每個開口的人,都須給予肯定和鼓勵,若有人發言,要說︰“謝謝”或“很好”,不要毫無反應;特別對那些極少發言的人,更須以話語和笑容鼓勵他。萬一有人的回答不夠完整或甚至講錯了,不要指責或反駁,可以說︰“謝謝。請問其他人還有沒有其他意見?”一直問到答案完整為止。

5. 問︰剛才所講的是有人不太發言。但有些人卻發言太多了,而且幾乎有問必答、有答必長。請問該怎么辦?

 答︰帶領者在開始時,最好先聲明︰“小組查經是眾人一同查考,因此,希望每個人都有發言的機會。”這樣講,一方面可鼓勵少發言的人多講,也暗示發言太多的人留機會給別人。

  萬一有人不受暗示,仍然發言又多又長時,可把握時機(趁他換氣時)插入,說︰謝謝你很好的見解。請問其他人是否有其他的心得要分享?

6. 問︰萬一他一氣呵成、無法插入時該怎么辦?

 答︰這就難了。若你覺得他已經發言太長、或已離題了,最好態度和善、語氣輕松地揮慧劍斬斷他的話題,讓其他人有機會參與分享。通常愛發言的人都比較外向,你若恰當地切斷他的話題,他應該不會太難過才對,因為他聚會后還有很多講話機會。

7. 問︰有時查經進行到一半,有人突然提出一個問題,與主題無關;或雖有關,但不知如何回答,該怎么處理?

 答︰ 可請他會后留下來個別討論,或答應他回去后查考答案,下周作答。

  小組查經時間十分有限,必須掌握時間集中在與主題有關的問題上。帶領時,可不斷強調︰我們今天的主題是xxx;提醒大家返回查考的經文和目標。

8. 問︰小組查經結束前,要怎么做較為恰當?

 答︰ 務必控製時間,留下五至十分鐘作結論。結論可分幾種方式︰(1) 歸納經文的主題及重點,由帶領者總結(或請別人)。(2) 請每位參加者輪流提出今天最得益處的一項心得。(3) 請參加者輪流根據今天的領受簡短禱告。(4) 請組員先默禱,根據經文向神認罪、省察、贊美、祈求……后,請一至兩位作結束禱告。

9. 問︰除了上面所問的帶領技巧外,你對於帶領小組查經的人還有什么建議?

 答︰ (1)勤能補拙、熟能生巧,是操練帶領小組查經惟一的秘訣,就如寫作一般。只有多作,才能體會不同情況下如何靈活處理,如何將經文和問題融會貫通,如何使氣氛活潑輕松。最好連續帶二次甚至多次,不要一曝十寒。

(2)每次帶領前,若能找到一位知己,愿意仔細觀察你的得失,會后給你嚴格、坦誠的評估,對於帶領者的進步必有幫助,必須一個愿打,一個愿挨,進步才快。

(3)小組查經聚會,偶而可改用一些富有創意的方式。例如棒球查經、表演話劇、采訪……等。

(4)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雅一17)。我親見許多弟兄姊妹雖無很多經驗,卻因迫切懇求,神就將帶領小組查經的恩賜厚賜給他們。但要獲得這項恩賜,必須有正常的靈修生活、對神的話語有渴慕和遵行的心,才有合用的容器來承受上頭來的祝福。

作業(討論題目)︰

小組查經后,若帶領者愿意虛心接受講評,有什么合適的評估方式可用呢?

答案

第一課 認識小組查經

一、讀經法通常有四種︰

1. 速讀(Speedy Study

  用較快的速度讀經,目的是對聖經有全盤的、宏觀的認識。若每天讀三章舊約、一章新約,則每年可讀完整本聖經一遍。

2. 享讀(Enjoying Study

  不求快、求多,而是細嚼慢咽地享受神話語的甘甜。通常個人靈修時若時間充裕,可慢慢地讀,反複思想,用聖經的話禱告,用禱告的心讀經。目的是享受住在主裡面,讓主的話也住在我們裡面(約十五7)。

3. 熟讀(Reciting Study

  按卷逐章逐句的將聖經讀熟。目的是對各卷聖經有深入的了解。熟讀時應寫出各章的標題、大綱、重點,並背誦每章的金句。

  (注︰〈中國學人培訓材料〉中的《舊約概覽》和《新約概覽》,就是特為有心熟讀聖經者編寫的。)

4. 研讀(Researching Study

  按解經的原則,研讀某一卷、某一個專題,或某一個聖經的人物。目的是了解聖經的精義。

第二課 分組查經前的安排

一、小組查經的目標,除了查經外,還包括︰

1. 領人歸主

  對許多渴慕真理的慕道友而言,小組查經可以解答他們信仰的難題,幫助他們對聖經有系統化的了解,引導他們從理性的探討進入對神心靈的歸服。若一個慕道友連續參加半年至一年的小組查經后信主,他的根基會較深,較不易流失。帶領者應以“讓每位慕道友都歸主”為目標。

2. 彼此相交

  在小組查經中較易坦誠分享、暢所欲言,對彼此的認識、關懷都會增加。因此小組查經也應以肢體彼此深入相交為目標。除了查經外,有時也可安排聚餐、郊游或生活上彼此相顧的活動。

3. 恩賜操練

  小組查經是操練查經、領導、討論、表達的好機會,教會或查經班負責人應有計劃的讓不同弟兄姊妹輪流帶領,操練其恩賜。

二、鼓勵弟兄姊妹宏觀讀經,有下列建議︰

  1. 安排宏觀讀經的進度表(或買已出版的材料),鼓勵有心參與者使用相同的進度表。

  2. 分成二人或三人一組,每周彼此見面或打電話時,互相查問進度,彼此鼓勵。

  3. 每次團契或查經班聚會時,可安排一位或數位弟兄姊妹做某卷聖經的閱讀報告。此做法對報告者是溫習,對聽眾則是鼓勵和領受。

  4. 對完成進度者,給予獎賞。如︰皮面金邊聖經、舊約或新約綜覽錄音帶、研經工具書等。

  5. 最重要的,在教會和查經班中必須有一群認真讀經、渴慕神話語的人;他們會有屬靈的榜樣和感染力,引發讀經的風氣。

第三課 如何預備專卷查經(一)

  一、根據上下文的原則,以弗所書所說的“信”,是指個人與基督發生的一種生命關系(relationship),而雅各書說的“信”卻是對屬靈事實的一種供認(confession),連魔鬼也能做(二19)。

  二、“愛能遮掩許多的罪”這句話的來源是箴言十章十二節“恨能挑啟爭端,愛能遮掩一切過錯”。這句話是平行體裁︰“遮掩過錯”是“挑啟爭端”的反面。即這“遮掩”是和不挑啟爭端有關聯。如果從箴言這句話的上下文來觀察,看到的亮光會更多。箴言十章的主題是如何使用話語。全章充滿著的都是與這主題有關的字眼︰“惡人的口”(三次),“義人的口(舌、嘴)”(五次),“明哲人的嘴”、 “愚妄人的口”、“口裡的愚妄”(兩次),“口出讒謗”、“乖謬的舌(話)”(兩次),“說謊的嘴”, “多言多語”, “禁止嘴唇”等等。這章顯然是談及使用口舌的問題。“遮掩過錯”應該是和說話有關。這點由體裁(平行式)和上下文來証明了。即義人因愛心之故不到處張揚別人的過錯,和惡人“挑啟爭端”相反。彼得前書四章八節的意思也相似,其上下文也支持這一個解法︰上文強調“切實相愛”,下文有“不發怨言”。

  三、古以色列“城門”一詞涵義較中文為廣,這名稱包括進了城門口后位於兩旁的空大房間。當時開庭審案就在這些地方進行。在城門口要行公義即指判案要公平。

  路得記第四章和箴言卅一章廿三節也提到城門口的背景和功能。

第四課 如何預備專卷查經(二)

希伯來書十二章

   . 觀察上下文的思路,可看出希伯來書第十一章是偉大的信心篇章,第十二章可稱為盼望管教、警戒的篇章,作者要我們“仰望”最偉大的信心創始成終者──耶穌。苦難是一種管教──天父要訓練我們,懷抱希望,不要灰心,要仰望天城及不能震動的國。

   . 歸納主題︰基督徒的人生觀

   . 分段及解釋

1. 十二章一至三節

 (1) 如何活出“信心”的生活?

  a.效法見証人。

  b.放下“重擔”──放下每一件妨礙“信心”的事情。

  c.脫去“罪”──以上下文看此處的“罪”,就是不信的意思。

  d.仰望耶穌──定睛在耶穌身上,因神是我們信心的開創及完成者。

 (2) 仰望耶穌的意義及重要性

  a.仰望──fix our eyes on Jesus.

專心注視神,思想神為我們所受的羞辱、所得的榮耀。

  b.因此,我們不會疲倦灰心,可以生發信心與勇氣,盼望將來的榮耀。

2. 十二章四至十三節

 (1) 十二章四節的罪惡,因為與之相爭,可能流血,所以應指著外在的罪惡──逼迫而言。因此,這一段落應是指信徒當將逼迫視為天父的管教,是為了訓練我們。

 (2) 管教的意義及目的

  a.意義︰管教(discipline)有教導、訓練之意,是出乎愛。

  b.目的︰在神的聖潔上有分,結出義的果子。

 (3) 態度︰

  a.十二章九節,順服。

  b.十二章七節,忍耐。

  c.十二章十二節,振作。

  d.十二章十二節,鼓勵別人。

3. 十二章十四至廿九節

 (1) 重點──恐怕有人失了神的恩。“聖”字本是“分別”的意思,意思是“專屬於神”,這裡警戒的重點與其他警戒是一樣的,都是警戒人不可離棄耶穌,回到猶太教。如同以掃只為滿足存在的欲望,而輕看人生結局、與神的關系。人不能只是活著,人需要意義。

 (2) 西乃山──不可接近、可怕、令人恐懼戰兢。錫安山──是神的所在,有天使、信徒、主耶穌,是可以“來到”的。

目的︰警戒回猶太教等於回到可怕的西乃山,而跟隨耶穌是來到錫安山,真正拯救的所在。

(下文)所以要謹慎,來到錫安山是拯救;但若離開錫安山,其結局是比離開西乃山更可怕。

 (3) /span>十二章廿三節應是指仍活在世上的信徒。

震動︰在舊約,震動常表示神的臨到、審判。

 (4) 事奉神

  a.因這世上受造之物都要挪去──人不必為“暫時的”世界而活。

  b.只有神的國永存,才值得獻身。

  事奉的態度

  c.感恩。

  d.討神喜悅的。

  e.虔誠敬畏。

. 歸納與應用

 (1) 盼望的緣由和意義︰

  a.主耶穌的受苦,得榮

神成為人,完全向人認同,忍受最深沉的羞辱,得著至高的榮耀。神是元帥,要領我們進榮耀裡去。所以,要常思想神,就可得著信心、勇氣。

  b.天父的愛

管教、苦難是可以出自神的安排;因此,可視為訓練,為要更專心為主而活,擁有真平安、聖潔,在患難中仍有盼望。

  c.不震動的國

世界是暫時的,神的國才是永恆的。事奉神,是人最榮耀的生命內涵。

 (2) 基督徒當有的生命態度︰

  a.十二章一節,奔跑的人生︰作者以運動員的圖像,比喻基督徒人生,要放下重擔,要定睛在終點的目標,要受嚴格的訓練(管教)。

  b.十二章十四節,聖潔的人生︰單屬於主,為主而活的人生。

  c.十二章廿八節,感恩的人生︰只有恩典才能生發信心,委身基督。

  d.十二章廿八節,事奉的人生︰整個生命、生活,都要敬拜、事奉主。

第五課 如何預備聖經人物查經和專題查經

一、聖經人物查經︰撒拉

. 經文︰創世記十二章一至五節、十至廿節,十三章一至三節,十六章一至六節,十七章十五至十九節,十八章九至十五節,二十章一至七節,廿一章一至七節,廿三章一至二節;希伯來書十一章十一至十二節。

A. 身家背景

 1. 姓名︰

  (1) 原名︰撒萊(Sarai,公主之意)

  (2) 改名︰撒拉(Sarah,神改的名,意為多國之母)

 2. 家庭︰

  (1) 丈夫︰亞伯拉罕

  (2) 父親︰他拉(母親名字不詳,只知撒萊與亞伯拉罕同父異母)

  (3) 兒子︰以撒

 3. 重要關系人物︰

  (1) 侄子︰羅得

  (2) 使女︰夏甲

  (3) 其它︰法老王,基拉耳王亞比米勒

 4. 居住地︰吾珥→哈蘭→迦南→埃及→迦南

B. 一生事跡

 1. 與全家族從吾珥搬到哈蘭

 2. 65歲時與亞伯拉罕離開哈蘭搬到迦南

 3. 飢荒時下埃及與丈夫一起欺騙法老王

 4. 將使女夏甲給自己的丈夫為妾

 5. 苦待夏甲

 6. 神把她改名為撒拉

 7. 神拜訪她的家預言她要生子──暗笑受責

 8. 全家搬到基拉耳與丈夫一起欺騙法老王

 9. 90歲時生以撒

 10. 驅逐夏甲母子離家

 11. 127歲時死於迦南,葬於希伯侖

C. 歸納分析

 1. 她的外表︰極其美麗

 2. 她的個性︰

  (1) 容易適應環境。

  (2) 心地寬廣──長期與家族同住並分家業。

  (3) 順服丈夫──搬遷、獻子、共同欺騙。

 3. 她的能力

  (1) 照顧家人;管理產業。

  (2) 替丈夫無后代想個“替代辦法”。

 4. 她的信心︰

  (1) 軟弱︰等不及自己生子要夏甲取代;在帳棚后暗笑;共同欺騙法老和基拉耳王。

  (2) 剛強︰等待二十五年的信心。

 5. 撒拉的榜樣︰

  (1) 生活型態︰

   a. 帳棚︰寄居,簡單,彈性……

   b. 祭壇︰表達對神的敬拜與感恩→以神為中心。

  (2) 寬廣的心︰照顧培植羅得;分家業時善待羅得。

  (3) 接待客旅︰熱心接待客旅,不小心接待了神和天使。

  (4) 順服丈夫︰在搬遷,甚至在先生有錯誤時。

  (5) 長期等候的信心︰預言生子到以撒生長達25年,以實瑪利生到以撒生共14年。

  (6) 親子關系︰她與以撒的關系很深。

 6. 撒拉的鑒戒︰

  (1) 插手在神的計劃中,造成許多問題。

  (2) 與丈夫共同欺騙別人。

 7. 聖經對她的評價︰

  (1) 多國之母。

  (2) 神的聖潔婦人(彼前三5-6)。

  (3) 信心的婦人(來十一11-12)。

D. 應用

 1. 對於神在我身上的計劃,我知道多少?我要如何配合?

 2. 撒拉一生的記號是帳棚與祭壇,而你我是什么?

  (注︰本題答案由蘇桂村牧師提供。)

二、 專題查經︰信

. 主要經文︰申命記七章九節;詩篇八十九篇廿八節;以賽亞書五十五章三節;羅馬書一章五節、十七節,十六章廿六節;希伯來書十一章;雅各書二章十四至廿六節。

A. “信”的定義

  聖經所說的“信”並非現今世人眾說紛紜的流行看法,如自信、迷信等。舊約有關“信”的主要字詞amen出現約100次,其字根意義乃是“確定、實在”。和合本除了譯作“信、信靠、信服”之外,多處譯為“信實、確實、的確、可靠、立穩、堅立、堅定、堅固、成就、必成”(申七9;詩八十九2837,九十三5;賽七9,五十五3;代上十七2324;王上八26,十一38;何五9)。今日基督徒用語“阿們”(“實實在在”的意思)即據此而來。由此可見,舊約所說的“信”是指“可供立足的實底、確據”。正如J. C. Ryle所言︰“得救的信是靈魂的立足(Saving faith is the foot of the soul)”。

  新約關於“信”的教導乃是承接舊約發展成一特定的用法︰強調信者與所信對象之間切身親密的“真實信靠”關系。此關系是概括“神與人之間”的一切廣義關聯,具體表達在“委身、進入、持守”的動作上。希臘字“信”的名詞形式在新約共出現242次(pistis,若加上動詞、形容詞等,則共有551次),此字含有兩方面的意義︰

 (1) 客觀事實層面

  “信仰”,即所信的具體對象或內容,和合本譯為“真道、真理、道”(羅一5,十六26;加一23;弗四513;提前三913;猶320;啟二13,十四12)。

 (2) 主觀經歷層面

  “信心”,即信者本身的委身投入,和合本譯為“信心、信實、信德、信奉”(太九22,廿三23;路十八8;雅二1等)。這兩者密不可分,是同一體之兩面。真實的“信”必定缺一不可,如果你所信的對象是虛假的,則不論你的信心有多么大也是無用的;反過來說,你所信的對象是真實的,但是你若不真正投靠神,則仍是與你無益的。由此可見,“信”乃是以真實可靠的主為中心,向神委身投靠。

B. 信的內容

 1. “信”的中心

  聖經希伯來書十一章一節給“信”下了一個簡明的定義︰“信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這清楚表明“信”是“實底、確據”。至於“信”與“所望之事、未見之事”的關聯,希伯來書並未提出哲學式的邏輯界說,乃是給予生活上的實際例証,來說明“信”是什么。在第二節就緊接著說“古人在這信上得了美好的証據”,此后整章就以“因著信”為關鍵字,承先啟后將“古人”的實際生活經歷一一道來︰從亞伯起講到亞伯拉罕,摩西,直到眾先知。十三節“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廿七節“他恆心忍耐,因為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這都表明“信”就是︰心靈的眼睛確實看見了肉眼不能看見的。當我們繼續讀到十二章一至二節,就看見十一章的總結︰“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証人……仰望為我們‘信’(和合本作‘信心’)創始成終的主耶穌”。聖經所說的“信”就是注目仰望基督。

  基督乃是你我“信仰與信心”的中心,神更是你我“信”的本源,神為你我的“信”創始成終(來十二2)。換句話說,是主耶穌創作你我的“信”,信心是從神而來的(弗六23)。因此“信”絕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真正的“信”是不看自己(不依賴人的理性、經驗、傳統為最高權威)。所以“信”不是知識學術上的自我判斷,也不是一廂情愿的自我投射;“信”絕非勉強自己去接受明知與事實相反的事,更不是在不明真假時作賭注式的選擇。簡言之,“信”就是“放下自己,進入基督。”

 2. “信”的根據

  “信”並非來自理智的辯論或情感的經驗或教會的傳統。真正的“信”是根據真理,所以才是確實的。而主的話就是真理(撒下七28;約十七17)因此,歸根究底來說,“信”是從“基督的話”來的(羅十17)。聖經就是基督的話,我們要將之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裡(西三16),才會有充充足足的信心。所以“信”的根據是神的話(即聖經)。總而言之,“信”乃是透過聖經,在基督裡,對創造主救贖主上帝,在理智上真實認識、情感上熱誠皈依、意志上完全交托,所產生的“生命關聯”與“生活方式”。基督徒的生命與生活乃是本於這樣的“信”以致於這樣的“信”,此即“義人必因信得生、因信而活”的真義(羅一17)。

C. 應用︰我為何要信?我如何真信?

. 本文經呂沛淵教授同意選自洛杉磯台福神學院院訊19975/6月。

第六課 如何預備福音性查經

一、羅馬書五章一至十一節

1. 觀察與解釋

 (1) 前段大意(上下文)

  保羅在三章廿一節至四章闡明了神揀選罪人為義的方法,並且建立其聖經基礎之后,便列出一連串因信稱義者自然會得到的祝福,特別是“與神相和”──脫離神的忿怒。

 (2) 發現特殊或重要的字、詞、句

  a.稱義(justified)︰法庭上法官判犯人無罪,上帝宣告人無罪,稱信神的人為義人。

  b.與神相和(have peace with God)︰不再在神的忿怒之下,而是活在神的平安中。是神主動改變關系,使人與神和平相處。

  c.恩典(grace)︰神白白施予人的恩惠和慈愛,本是人不配受的。在此處特別指︰被神稱為義人的地位。

  d.以神為樂(rejoice in God)︰脫離神的忿怒,在神裡面歡喜快樂。

 (3) 歸納全段主題

  根據本書第四課第二段所講的五項方法,可從上下文思路和因果關系,歸納出全段主題是︰因信稱義的福分。

 (4) 分小段觀察並解釋

  a.與神相和,不再在神的忿怒之下,而在神的平安中(五1

  b.站在恩典中(五2a

  c.歡喜盼望神的榮耀(五2b

  d.患難中仍歡喜(五3-8

  e.將來完全得救(五9-10

  f.以神為樂(五11

2. 歸納與應用

 (1) 全段經文的主題是描述一個重生得救的基督徒所能經歷到的改變。請想想看,過去是不認識神、與神為敵的人,今日卻能與神和好,有平安、有盼望、有喜樂,這是何等的福分。

 (2) 上述改變中,最明顯的經歷就是過去遇到患難時常怨天尤人,如今卻能在患難中喜樂。秘訣在於︰

  a.知道患難是通往榮耀必要之路(八17

  b.患難使人成熟,老練生盼望(五34

  c.患難中更易經歷神的愛(五5

  d.基督的受死,保証神的愛(五6-8

 (3) 在你的一生中,經歷過哪些重大的患難?請敘述其中一項。你信主后,也經歷過患難嗎?你真的能在患難中喜樂嗎?請分享你的見証。

二、 馬可福音一章十四至廿八節

1. 觀察

 (1) 事件主題︰耶穌呼召門徒,趕出污鬼

 (2) 事件背景︰耶穌出來傳道前,先受施洗約翰洗禮,並到曠野受試探后,開始在加利利省傳道。

  . 場景一(一章十四至廿節)

  (1)人物︰耶穌,西門和兄弟安得烈,西庇太和兩個兒子(雅各,約翰),僱工。他們的職業都是漁夫。

  (2)時間︰約翰下監后(十四節)。

  (3)地點︰加利利海邊。

  (4)過程︰

  a.耶穌來到加利利宣講福音

內容︰日期滿足、神國近了、悔改、信。

  b.召西門和他的兄弟

(a) 他們在打魚。

(b) 耶穌呼召他們︰來跟從我。

(c) 他們就舍網跟從神。

  c.召雅各和約翰

(a) 他們在補網。

(b) 耶穌呼召他們跟從。

(c) 他們就舍網及家人、工人,跟從神。

  . 場景二(一章廿一至廿八節)

  (1)主題︰趕出污鬼。

  (2)人物︰耶穌、鬼附的人、眾人。

  (3)時間︰耶穌剛出來傳道時。

  (4)地點︰迦百農之會堂及加利利四方。

  (5)經過︰耶穌在安息日入會堂教訓人

   眾人對神教訓的反應︰希奇、佩服。

   鬼附者的喊叫︰拿撒勒人耶穌,神的聖者。

   耶穌責備污鬼,不要作聲,吩咐鬼出來。

   鬼出來的景況︰那人抽瘋、喊叫。

   眾人的反應︰驚奇。

  (6)結果︰名聲遍傳。

2. 解釋(問題與解答)

 (1) 福音是什么意思?耶穌所傳福音的內容,是什么意思?

  福音原意“好消息”,這裡特指從神而來的好消息。對猶太人而言,他們當時所期待的好消息是彌賽亞來建立神的國。耶穌的宣示也是如此,但耶穌宣示的真正涵義,即彌賽亞的工作,與神國的內涵,當時的猶太人恐怕無法真正了解,神也提及人當有的回應是悔改與相信。

 (2) “來跟從我”之意為何?四個門徒決意跟隨耶穌時所做的行動有何涵義?

  “來跟從我”有來作我的門徒之意。當時的拉比都有一群跟隨者,向他學習,也效法他的行誼,跟他的志業。耶穌的呼召,有此涵義。兩對兄弟,一對跟隨時放下他們的事業、雄心。另一對須與親人告別,付上代價不少。

 (3) 會堂是什么地方?耶穌為何可以在會堂裡教訓人?

  在西元前五八六年猶大亡國、聖殿被毀后,猶太人在被擄各地建立會堂,以教導律法、敬拜上帝,這個習慣流傳到耶穌的時代。安息日猶太人聚集會堂敬拜神,會堂的領袖常會請過路的教師起來講道,耶穌想必是這樣得到機會的。

 (4) 文士是誰?“有權柄”是什么意思?何以文士的教訓沒有權柄,而耶穌卻有?

  文士是當時研究律法、教導律法,為律法的實行作詮釋的人。有權柄大概是指帶有折服人,使人愿意順服其命令或教導的力量。文士的教導常常是細瑣、教條、空洞而沒有內涵。馬太福音登山寶訓后(七章廿八至廿九節)也有相同的評語,從登山寶訓耶穌的教訓來看,可能是神的教導不教條,對律法詮釋生動、深入、而具革命性,也可能是神的態度具折服力,也可能是神的身分本身自然流露出權柄。

 (5) 被鬼附者所喊叫的話有何涵義?耶穌趕鬼之事呈現了什么信息?

  鬼附者所說的話其實是污鬼所言。其涵義︰污鬼知道耶穌的身分──神的聖者。耶穌來是要摧毀鬼在人身上的捆綁。

  耶穌趕鬼的信息︰鬼在人身上有權柄,常有形無形地控製人,耶穌的權柄大過鬼,神的命令鬼須聽從。神的臨到是要來摧毀魔鬼的勢力。

3. 歸納︰

 (1) 本段主要信息︰

如果對照馬太福音十章三十五節,可以看出本段是耶穌剛出來傳道的狀況,也是神傳道事工的縮影。神傳道生涯的工作是︰

  a.傳神國福音(14節)

  b.呼召訓練門徒(16-20節)

  c.教訓(21-22節)

  d.趕鬼醫病(23-31節)

神傳道生涯的特征──像有權柄的人(21-27節)

 (2) 對耶穌的認識︰

神是滿有權柄的神

  a.命令門徒跟從(16-20節)

  b.以權柄教訓人(21-22節)

  c.吩咐污鬼出去(23-28節)

 (3) 對福音的認識︰(14-15節)

  a.神的國降臨(內容)

  b.藉悔改、相信去接受福音(方法)

 (4) 對魔鬼的認識︰(24-28節)

  a.有權柄可控製人

  b.知道耶穌、需聽從耶穌吩咐

 (5) 門徒的榜樣︰立刻聽從,撇下一切甘心跟隨。

 (6) 跟從主需付代價

  a.舍己

  b.撇下一切

4. 應用︰

(1) 耶穌的呼召也同樣臨到你嗎?你我今日如何跟從耶穌?

(2) 在我的周圍有任何魔鬼勢力的現象嗎?如何儆醒防備?

(3) 其他的感想︰

第七課 如何編寫小組查經的討論問題

一、經文︰腓利門書一至二十節

. 查經前的預備

A. 觀察

 1. 文體︰敘述文(也可視為人物查經)

 2. 背景

  (1)作者︰保羅 受者︰腓利門(富有,家中設教會,住小亞細亞的 Lycus Valley)。

  (2)年代︰公元58-60年,保羅在羅馬坐監時

  (3)寫作的原因︰

a. 腓利門的奴隸阿尼西母逃離主人后,在羅馬與保羅同囚而信主,保羅為他向腓利門求情。

b. 機會教育︰保羅藉此機會教導腓利門對主、對人的態度。

  (4)主要人物︰保羅、腓利門、阿尼西母。

  (5)事︰保羅為阿尼西母向腓利門求情。求情的方式︰不按羅馬或世俗的理與法。

  九節憑愛心求︰不是“放膽吩咐”或倚老賣老,自恃被囚之身分。

  十一節與你我有益︰考慮到雙方的益處,不只求自己的益處。

  十四節甘心同意︰不是勉強。(十三節)

  十六節按主的心意︰不是肉體的(世俗的標準)。

以自身的榜樣︰不是高調。

  十九節我必償還︰不是強迫虧負。

  二十節在主裡的期望。

B. 歸納主題︰

  根據主要事件,可看出此書是保羅藉寫信給腓利門,教導“基督徒的人際關系”。

C. 解釋

  九節為何保羅“寧可”憑愛心求?(使腓利門不按世俗的標準而按愛心的標準抉擇)

  十一節為何此事對保羅與腓利門都有益處?此益處何指?難道從前阿尼西母對腓利門真的無益嗎?

  (保羅指的是屬靈的益處。腓利門的益處是因寬宏、愛心、順服所得的屬靈益處,而非從前在阿尼西母身上所得的投資報酬益處;保羅的益處是引人信主,有人服侍)

  十五節永遠得他是什么意思?(得到他的心,而非法律上的服從)

  十六節奴仆與兄弟的差別何在?(在心理上、地位上、角色上的平等,如主耶穌道成肉身)

 十六節下按主說與按肉體說有何不同?(不同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D. 應用

 1.我們對人、對事、對得失的判斷或看法,應以什么為標準?

 2.從保羅為阿尼西母求情的方式上,可學到什么榜樣?

 3.我們曾有類似的經歷嗎?

注︰以上屬於帶領前的預備,若時間許可,盡可能寫出每個細節,否則只寫幾個重點亦可。除了背景部分,其余盡量不看參考書,等上述預備的工夫完成后才查看。

. 帶領小組查經時討論的問題

 1.引題︰許多人常問︰基督徒與一般人有何不同?從你個人的觀察及對聖經的了解,你認為答案是什么?(組員的回答可能來自不同的角度)今天我們要從腓利門書,來看基督徒在對人、對事、對得失的看法上,與一般人有何不同,或者說,應以什么為標準。(這樣講,已無形中表明主題,不一定要問出主題。以下的問題,以此主題為中心)

 2.這段經文中,有三個主要人物,可否找出是誰?

他們三人間的關系是什么?保羅為何寫這信?

(若組員答不出,可提示答案在第二、九、十二和十六節)

目的︰觀察人物,綜覽全文,組員回答后,可稍補充背景部分。

 3.可否替這段經文分段?(一至三,四至七,八至二十節)

目的︰觀察全章的文字結構及思路。

 4.從四至七節中可看到保羅十分稱贊腓利門,保羅對他滿意的原因是什么?(愛心和信心)

目的︰此段雖非重點,但仍應稍微顧及解釋。

  請特別注意這裡提到腓利門的信心包含兩方面,可否有人找出來?(對主、對人,我們容易對主有信心,但這裡講到對人也應有信心,且應與人同有信心),我們如何與人同有信心?

 5.從八至二十節可看到保羅盼望腓利門與阿尼西母的關系有何更新而變化?請先看十一節,為何從前無益,現在有益於腓利門、保羅二人?

保羅希望腓利門以何種身分對待(看待)阿尼西母?奴仆與兄弟有何不同?

 6.保羅對腓利門的要求,超出一般社會的理與法。他希望腓利門根據何種標準來對待這位奴隸?請從九、十六、二十節來看。

 7.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當我們從主耶穌的心意及標準來看人、看事時、我們的抉擇和表現會有不同。請問你有沒有類似的經歷?

 8.最后,我們由保羅向腓利門求情的方式上,可看到一些榜樣和原則。他的原則是什么?請由九,十一,十四,十六,十九節比較他與世人有何不同。

 9.結論︰這封書信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真正認識主愛主的人,對於同工、人事、得失,應有的態度,由保羅對腓利門的期待,可看到保羅心目中的屬靈人,應該是︰

對神──有信心(五節),行善為主不為己(六節)

對人──同工(一節),同當兵(二節),有愛心、信心(五節),同有信心(六節),使同工得快樂安慰(七節),憑愛心求(九節),視人有益處(十一節),心上人(十二節),甘心(十四節),兄弟(十六節),同伴(十七節),不虧欠(十八節),因弟兄的長進快樂(二十節)。

  若時間許可,可請大家分享,從這段經文中最得益處的是什么。

二、 經文︰希伯來書十二章

A. 引題︰

  中國古代詩詞中,對人生有何描述?(如夢、如戲、如寄)。讓我們從希伯來書十二章來對比基督徒的人生觀。

B. 觀察與解釋

 1.從希伯來書全卷聖經中,可看到幾個重複出現的字句,請找出來﹗(更美、信心、盼望……)

 2.從這些字句及十一章這篇偉大的信心篇章中,可看到本章承先啟后所教導的主題和三個重點是什么?請按經文為這三個重點分段。

 3.信心之路(十二1-3

  (1) 基督徒如何活出“信心”的生活?“重擔”、“罪”是指什么而言?“創始成終”是什么意思?

  (2) “仰望耶穌”,對信徒的意義及重要性如何?

 4.管教的意義(十二4-13

  (1) 這一個段落的主旨為何?十二章四節,“與罪惡相爭”的罪惡,是指什么?

  (2) 管教的意義及目的是什么?

  (3) 因此,當用怎樣的態度來面對管教?

 5.警戒(十二14-29

  (1) 十二章十四至十七節,警戒的重點是什么?舉以掃為例的重點何在?“聖潔”是什么意思?

  (2) 十二章十八至廿四節,作者如何比較西乃山與錫安山?作此比較的目的是什么?與上、下文有何關系?

  (3) 十二章廿三節,“名錄在天上諸長子之會所共聚的總會”是指誰而言?“震動”是什么意思?

C. 歸納與應用

 1.基督徒盼望的緣由有哪些?這些對我們的意義是什么?我們當有哪些態度、行動來回應?

 2.本章聖經指出,基督徒當有哪些生命的態度?如︰十二章一節──奔跑的人生,十二章廿八節──事奉的人生,這些對你有什么提醒?

 3.十二章廿八節,作者再次論到,基督徒人生的目的是事奉上帝(九14),為什么他這樣認為?事奉的態度當如何?當有哪些態度、行動來回應?

D. 結論

  基督徒的人生觀,是以神為中心,積極向標竿奔跑,熱心事奉,以聖潔的心志,凡事感恩。

第八課 如何帶領小組討論

小組查經檢討單

. 帶領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經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檢討單填寫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所問的問題

極佳

佳尚

(1)是否讓參加者了解上下文、背景

    

(2)引言是否切合主題,且引人入勝?

    

(3)主題分段是否恰當?

    

(4)經文的意義是否深入查考?

    

(5)經文的原意有否正確解釋?

    

(6)你參加查經后,是否比自己閱讀時獲得更多的啟發

    

(7)有否恰當的應用本段經文在今日生活中?

    

(8)結論是否清楚?

    

2. 帶領的技巧

    

(1)能否使參加者都熱烈參與

    

(2)遇見困難的狀況時,能妥當處理嗎?

    

(3)態度是否輕松自然?

    

(4)時間的控製是否恰當?

是否各個問題都有

足夠的時間充分討論?

    

3. 綜合建議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請打 * 后交給帶領者。若帶領者愿意,可逐項講評說明,效果更佳。

最后更新時間: 2002 年 5 月 1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