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 第二課 第三課 第四課

使徒信經

第一課

信條


關於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

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創建於1997年,是一個非營利的基督教機構,致力於「聖道教育,面向全球,免費提供」的使命。 為要滿足當今全球不斷增長的基督徒領袖培訓的需要,我們製作和發行了這套純正的、基於聖經的神學教程,主要面向那些沒有可能通過其它渠道接觸培訓材料的基督徒領袖。通過建立捐賑網絡,IIIM已經有了一套低成本培訓全球基督教傳道人和領袖的方法,採用方便使用的多媒體神學教程,現已有五種語言(英文、西班牙文、俄文、中文和阿拉伯文)。所有的課程都是在本機構寫作,設計和製作,其形式和質量上與本機構於2009年美國歷史頻道(History Channelc)在使用動畫和教育 專項上獲得傑出視頻「泰利獎」的兩個作品十分類似。我們的材料採用多種渠道傳遞,包括DVD,文字印刷,網絡視頻,衛星電視,電台和電視。

有關於本事工更多的信息,及其如何參與在其中,敬請登陸我們的網站www.thirdmill.org.


目錄

I. 介紹
II. 歷史
發展
目的
聖經
傳統教導
使徒信經
III. 概述
上帝
三位一體
位格
教會
參與
保存
救恩
IV. 重要性
根基性
標準
邏輯基礎
普遍性
新約聖經
教會歷史
現今
一致性
V. 總結

I. 介紹

你是否曾經想過什麼使樹成為一棵樹?房子成為一個房子?或者人成為一個人?或許我們換一種方式來問,要有怎樣特質後,樹才能稱為樹?房子才能稱為房子?這其實是一些很複雜的問題,已經花費了哲學家們幾千年的時間去思索與探究。在我們研究基督教神學時,我們也會面臨類似問題的挑戰。畢竟,無數的教會我們認為是屬於「基督教」的,但是很多教會對很多事情又存在分歧。因此,一個實際的問題是:哪些教義是基督教神學中基礎性和根本性的教義呢?

當然,在我們問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要先清楚一點,即便是一個人的神學知識相當的不足,也照樣是可能得救的。我們對基督的委身已經足以使我們成為基督徒。但是,與此同時,公平地講,有一些的基本概念,是必須都要包含在任何神學體系中的,這樣才能夠配得擁有「基督徒」的稱號。自從最初幾個世紀的教會開始,使徒信經就有效地向我們提供了這些核心信仰內容的概要。

本課是「使徒信經」系列課程的第一課,使徒信經是一個有名的、普遍使用的基督教信仰內容的概要。我們把這一課定名為信條(信仰條款),因為我們要把使徒信經看為每一個自稱是「基督徒」的人都要確定的信條或教義的總結。早期的教會中,使徒信經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出現。但是到主後700年,用拉丁文把信徒信經寫成統一的標準。下面是現代中文的翻譯:

我信上帝,全能的父, 創造天地的主。

我信我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

因著聖靈感孕,從童貞女馬利亞所生;

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受難,被釘在十字架上,受死,埋葬;

降在陰間;第三天從死裡復活;

祂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邊;

將來必從那裡降臨,審判活人,死人。

我信聖靈;

[我信]聖而公之教會;

[我信]聖徒相通;

[我信]罪得赦免,

[我信]身體復活;

[我信]永生。阿們!

我們對使徒信經作為信條的探討分成三個部分。首先,我們要提到信經的歷史;第二,我們要對信經的內容做一個概述;第三,我們要注重在這些教義對現今的重要性。讓我們首先看看使徒信經的歷史。

II. 歷史

要查考使徒信經的歷史,我們著重兩件事情。一方面,我們要看看信經的發展,查考象信經的作者、寫成的時間之類的事情;另一方面,我們要看看信經的目的,即教會認為制定並應用信經很重要的原因。我們首先來看使徒信經的發展。

發展

人們曾經相信,也有這樣的教導說,使徒信經由12使徒在第一世紀的時候寫成。甚至有人說,由12使徒各提供一句,形成信經12句獨特的神學陳述。然而,此說沒有實際的證據可考,甚至沒有證據證明使徒曾經參與了信經的寫作。

但是如果使徒沒有參與制定信經,那麼是誰制定的呢?

究竟是誰寫了《使徒信經》,這個問題仍然有待定論。原因在於信經上就沒有任何人署名。然而,我們幾乎對此問題能有的肯定答覆,就是早在主後四十、五十年間,它們是那些在受洗儀式上被問到的信仰宣告問題。因此,提問會是這樣的,「你相信上帝是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宰嗎?」 我們之所以知道這點,是因為許多人談起他們受洗的經歷時,都提到這些類似的問題。主後兩百年,有個被教父特土良稱之為古羅馬的信經,幾乎就與使徒信經一模一樣。都是以「你相信……,你相信……」開始的受洗儀式上的問題。首次使用使徒信經這個說法,大約是在主後390年。此人名叫如腓納士(Rufinus),他聲稱十二個使徒的每一位,包括後來代替猶大做使徒的馬提亞,都逐個首肯了信經相應的十二個條款。雖然,的確沒有什麼證據可以證實這個理論,但是,對這些信經內容的確認可以追溯到使徒時代的說法,的確有著相當高的可信度。[約翰·奧斯沃特博士]

早期基督教的著作中,有很多基本的教義和使徒信經相似。一方面,存在一些信仰準則,這些準則分成不同的類別,詳細解釋信仰的基本內容。早期教父的著作表明,這些書面成文的信仰準則描述了所自教會的信仰和行為總結。例如,俄利根在他的著作論首要原則一書中就涵蓋了一個信仰準則;愛任紐在他有名的著作駁斥異端第1卷第10章中也包含了一個準則。這些類似的信仰準則,其意圖就是要保存教會的教導,用來培訓眾人,尤其培訓教會的領袖。通常,這些準則因教會會眾不同而各異。一般來講,他們都著重對重要教義的確認,同時也對道德和傳統進行教導。

另一方面,一些古代教義是以信經的形式列舉出來。這些信經都是短的條文,總結教會信仰準則裡面有關教義的部分,尤其那些最重要的信仰內容,通常是在象洗禮這樣的禮拜儀式中的背誦內容。第一世紀和第二世紀的情況是,每個地方教會都有自己的信經,或者用其他的方式來總結重要的聖經真理。但是到了三世紀、四世紀的時候,一些信經變得非常突出,就被眾多的教會採用。

其中一個古老的占統治地位的信經來自羅馬教會,被稱為古羅馬信經。這個信經和使徒信經非常相似,很多學者認為使徒信經不過是古羅馬信經後來的版本。

不管這個來源是否準確,無可爭辯的事實是,使徒信經最終普遍地被傳開了,尤其在西方的教會。在最初幾個世紀,各個教會所用信經的字句不盡完全相同,但是到了第8世紀,信經的字句基本上確定下來,成為我們今天認可並使用的標準形式。

瞭解了使徒信經的歷史發展背景,我們再來看看形成和應用使徒信經的目的。

目的

今天,很多基督徒對各樣的信經持懷疑態度,其原因看上去並不難理解。雖然極少有人公開宣稱信經和聖經具有相同的權威地位,但是有時,一些好意的基督徒也會把某些信經和聖經本身並駕齊驅。但是,無論從神學上或實踐上,沒有任何信經權威可以達到和聖經一樣的高度。

聖經是我們信心和行為的唯一準則,是上帝默示的,是沒有錯誤的。而另一方面,各種信經,是人們對聖經理解的總結,是教導的工具,是可能有錯誤的。我們將會看到,使徒信經的產生是為了能夠幫助基督徒學習並持守正確的聖經教導。

我們將從三個方面來查考使徒信經的目的。首先,我們要看看聖經是正確教義的源泉;第二,我們要看看教會的傳統教導是對聖經真理的確認;第三,我們要看看使徒信經的意圖是總結教會對聖經的傳統理解。讓我們首先看看一個事實,即委身的基督徒總是肯定聖經是一切教義的基礎。

聖經

我們聽聽早期教父俄利根在他寫於三世紀的著作《論首要原則》的「前言」中的一段話,

「所有信徒……都有一種知識激勵他們過一個美善和快樂的生命,這些知識的獲得沒有別的來源,只有來自基督自己的話語和教導。所謂基督的話語,我們並不是僅僅指那些他道成肉身之後所說過的話……因為,在此之前,上帝的話透過摩西和先知說出來,而且……他升上天之後,祂的話透過使徒們說出來。」

俄利根主張聖經的每個部分都是基督的話語,而這些話語是所有正確教義的來源。

三世紀早期主教希波呂托,在他的著作《駁諾威都異端》的第9部分,有一段話這樣說,

弟兄們,有一位上帝,我們只從聖經中,而不是其他任何地方,獲得對這位上帝的知識。

早期教會相信整本聖經都是基督的話語,由使徒傳遞給信徒們。在這點上,他們強調的是神學家們常常稱之為唯獨聖經或者唯有聖經的概念。這個觀點就是聖經是信仰的唯一無誤的原則,是任何神學爭議的最後仲裁。

關於這一點,在巴西流的著作中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巴西流在主後370年被選舉為該撒利亞的主教。巴西流極力維護教會傳統或慣例,常常表達他的觀點,說這些傳統可以追溯到使徒時代,然而,這些傳統的真實性被質問的時候,他就求助聖經作為他的最終權威。 聽聽巴西流在他的第189封書信,寫給尤斯塔修斯醫生信中的話,

讓上帝默示的聖經在我們中間裁定;看看哪一方所闡明的教義跟上帝的話協調一致,一致的那一方就公認為擁有真理。

巴西流在這裡承認,一些教會在信仰的原則裡面確認一套習慣的觀念, 而另外一些教會持有相反的習慣觀念,所以,他就求助聖經作為解決問題的最高權威。

早期教會堅定地信賴聖經作為一切教義的基礎,但是他們仍然依靠教會傳統的教導來總結維護聖經的教導。

傳統教導

那麼,很自然的就想知道為什麼教會感覺有必要保存教會的傳統教導,保存聖經不是更容易嗎?讓聖經自己說話不是更容易嗎?

其實,很有必要形成一個簡潔清晰的教會信仰告白,尤其是因為有假師傅,其教導與使徒和聖經的教訓不相吻合。因此,尤其為了回應這些錯謬的教導,教會需要形成一個清晰的信仰概要宣言,表明她所持守相信的。[埃瑞克·索尼斯博士]

教會當然是以聖經為她的信仰根基。不過由於聖經相當長,起初識字的人也相當有限。因此,理想的方式就是教會以信經的形式來總結基本教義,讓人們不必讀完整本聖經,就能瞭解和掌握最基本的基督教信仰。[埃德·卡司斯博士]

使徒信經在古代時特別有必要。為什麼?因為,你可以想像,教會在397年是正典(的清單)還沒有完全形成的時候,信仰的權威(性表述)到底是什麼?所以使徒信經在古代的教會有她的必要。據我今天所知道的,今天的使徒信經的形式據說是八世紀的。那麼八世紀已經有了聖經,為什麼還用使徒信經呢?因為,你不可能要求一個弟兄姐妹去看完六十六卷(才接納他們為基督徒)。使徒信經能夠很簡潔的把整卷聖經的重點,很簡單的表達出來。因此它的確是有存在的必要。 [張麟至博士]

假師傅在教會裡製造很多的問題,有些甚至否認福音本身的核心問題, 為了面對這些情況,敬虔的基督徒領袖簡單總結聖經的一些核心教導,使所有的基督徒能夠知道並確認信仰的基本內容。聽聽俄利根在他的著作論首要原則的前言裡的另一部分中,對此問題的描述方式,

很多人認為他們對耶穌擁有正確的看法,然而,其中一部分人和他們的前輩的認知不一樣。然而,作為教會的教導,是按著次序從使徒流傳下來,保存到現今的教會,仍然繼續在保存,這些教導單單被接納為真理,與教會和使徒的傳統上沒有任何不同。

注意俄利根這裡所說的,他沒有說教會的教導是無誤的,或者永遠完備正確。相反他是說教會的教導被接納為真理,因為它是按著次序從使徒流傳下來並且保存到他那個時代。換句話說,在俄利根時代,教會的教導仍然是聖經中基督話語的準確概括。由於這個原因,他那個時代的教會能夠使用它作為檢驗教義的「標準」或「信仰的原則」。但是終極的權威在於新約聖經,而不在於當代的教會。

我們可以想像幾個鏈環組成的鏈條來舉例說明這個觀念。早期教會想要堅定持守基督的教導,這些教導在聖經裡面,這樣,基督就是了第一個鏈環。使徒們和基督有直接的接觸,直接領受基督的教導,所以他們的教導組成了鏈條的第二個鏈環。使徒把他們對基督的知識保存到聖經裡面,使聖經組成了鏈條的第三個鏈環。這個鏈條中的三個鏈環都是完全,沒有錯誤的,因為他們被聖靈監督引導。

第四個鏈環是教會的傳統教導,這個鏈環有所不同。這些傳統習慣的傳播不是沒有錯誤的,聖靈沒有保證他們不會出錯,實際上,就如我們已經看到的,一些教會的傳統習慣和其他教會的傳統習慣互相矛盾。

傳統教導中有些教導是關乎一些次要的實際問題,聖經上沒有直接講到的事情。但是,其他一些傳統是總結聖經的原意,尤其是關乎信仰的主要信條,就像使徒信經列舉的內容一樣。

當傳統的教導涉及這些核心信仰內容時,需要各地方各時代的教會中眾多領袖們的確認,此外,也可以直接借助聖經來證明。這就是為什麼俄利根很有信心地把教會的傳統教導當作信仰的原則。

然而,這個鏈條不是沒有錯誤,無論是教會,或是教會的議會,或是基督徒個人總是有可能犯錯。我們聽一聽第三世紀迦太基主教居普良的第73封書信裡面的話,這封書信是反對羅馬主教司提反所持的教義:

沒有一個正確的傳統會阻止真理的盛行和得勝,這種傳統習慣已經進入一些教會當中,而沒有真理的傳統習慣是古董級的錯誤。

居普良的論點是,一些古代基督徒的觀點和實踐不是根植在使徒傳給我們的真理之中,相反,他們是古董級的錯誤,是長久以來侵入教會的錯誤。實際上,正是人類不可靠的問題才使教會用書面形式把信仰的原則記錄下來,這變得十分重要。俄利根和其他早期教父寫出教會的信仰原則,確保全世界範圍的基督徒能夠把他們的教義和傳統的教義相比較,教會大公會議也記錄傳統教導,以便使他們的評判能夠使各個地方各個時代的基督徒知曉。

無論如何,保存教會傳統教導的目的,是為了確保教會不會偏離聖經的原意,是為了信徒能夠正確理解使徒們的教導,是為了使他們能牢固掌握並活出基督的話語。

聖經是一本巨著,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你無法只是簡單的讓它自己說話,你需要給它有一個好的總結。即便只是在新約裡,就對基督是誰的教義就已經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使徒們努力爭辯,什麼是虛假,什麼是真理。而且這個爭論一直延續到主後第二世紀。這些挑戰主要集中在誰是基督的教義和有關聖經的本質。因此,迫使教會必須盡可能完整和簡要地總結聖經信仰。在這樣的情形下,就形成了使徒信經。因此,重要的是我們有必要牢記,信經決不是對聖經的加添,而是盡力澄清和呈現其本質的含義。 [彼得·瓦爾科爾博士]

就如巴西流在他寫於主後374年的著作《論聖靈》中說,

我們先輩所說的,我們也在說…但是我們不要僅僅停留在這些是先輩遺留下來的傳統這個事實之上,因為他們也是遵循了聖經的意義。

應該提一下的是,在維護傳統教導方面,早期教會不是十分擔心教義的次要點,他們主要集中在信仰和實踐的核心內容和基要真理方面。這一點從他們著作的各樣論題中,以及他們列舉的各樣信仰原則中可以看得十分清楚。

例如,他們著述反對幻影學說的人,幻影派否定基督的人性;他們著述反對諾斯底派的人,諾斯底派相信舊約的上帝很邪惡,他們容許各樣肉身的罪;他們還著述反對其他很多挑戰聖經基本原則的錯誤教導。

既然已經討論了聖經和教會的傳統教導,我們接下來看看使徒信經怎樣為基督徒總結教會的傳統教導。

使徒信經

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使徒信經主要用於確定新的信徒相信聖經基本真理的教導。很多現代的教會利用課堂或聖經學習來培訓新信徒,同樣,早期教會利用信經來對新信徒培訓信仰的基本真理。

奧古斯丁是著名的希坡主教,生活在主後354到430年,他曾經在向初信者,就是新信徒準備受洗時的一篇講道中,總結了信經的重要性。這篇講道中,他的思想裡面直接想的信經是尼西亞信經,但是他的言語精確地總結了早期教會中各種信經的使用和目的。在對初信者的講道:論信經中,奧古斯丁這樣寫道,

你們聽到的這些字句,都分散在聖經的字裡行間裡面,但是,這裡卻把他們總結在一起成為一個綱要,這樣,記憶力遲鈍的人不會覺得太緊張,每一個人都能夠述說、都能夠持守他們所確信的。

正如奧古斯丁這裡所指出的,基督教的核心教導都分散在聖經的各個部分裡面,因此,古代教會用信經的形式總結聖經的核心教義,這樣來保證每一個信徒,甚至他這裡稱為遲鈍或沒有受過教育的人,都能夠確認、堅定持守聖經的基本教導。

當然,因為很多教會使用不同的信經,所以他們也就有不同的最起碼的信仰標準。有些教會不要求新信徒有足夠的信仰知識,而有些教會卻拒絕接納哪些雖有真實信仰但缺乏進一步神學知識的信徒。結果,一個人在一個教會可能有信徒的資格,但是在另外一個教會則不行。基於這樣的不一致,早期教會認識到有必要制定一個凡稱為基督教的每一個教會都能接納的信經。

使徒信經的興起就滿足了這個需求。這個信經很短,信仰的陳述直截了當,每一個信徒都能夠也應該能夠理解。

使徒信經實際上是基督徒信仰的敘事性總結。同時,它也指出一個事實,儘管我們相信聖經的每一個字句都是無誤和無繆的上帝之聖言。我們仍然需要有一個總結,幫助人們理解福音的根本含義。使徒信經就是這一類的總結。在教會很早的時期就形成這個傳統, 濃縮了使徒們基於基督向他們啟示的、有關信仰核心所教導的內容。每一個信條都從「我信」而流露出來。如此看來,這裡最重要就是使徒信經幫助我們將福音應該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在最低限度上傳遞和表達出來。[奧爾伯特·穆勒博士]

既然已經討論了使徒信經的歷史來源,我們就來對信經的內容進行一個概述,這個基督教信仰的大圖畫對早期教會和今天的教會都很有用。

III. 概述

很多年來,神學家們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描述使徒信經的內容,本課中,我們要從三方面來闡述信經的信條。首先,我們要探討關於上帝本身的教義;第二,我們要提到教會;第三,我們要探討救恩的問題。我們先從使徒信經中有關上帝的教義開始。

上帝

對我們基督教神學的所有表達來說,上帝論都是絕對重要的。我們涉及到的一切,比如,我們該如何認識我們自己,認識這個世界,瞭解我們生存的意義和目標,都要歸宿到上帝自身。每一個基督教教義,無論是救恩論,教會論,還是有關將來的末世論,所有這些都根植和建立在上帝的自存、上帝是三位一體之上的。我們對人生的一切盼望和信念,我們對救恩涉及到一切和罪得赦免,都要回到基於上帝自己;上帝計劃了一切,上帝彰顯了他的旨意和目的,他也必將按著他的計劃和旨意成全最終的一切。因此,萬有都要回到我們對上帝的認識上。 [司提反·威樂姆博士]

使徒信經中關於上帝的教義有兩個主要方面,第一,信經的構成圍繞在上帝三位一體的存在形式上;第二,信經對上帝不同的位格,即聖父、聖子和聖靈進行分別陳述。我們先來看看三位一體。

三位一體

你可能注意到使徒信經分成三個主要部分,每一部分以「我信」的陳述開始。第一個部分提到對聖父的信仰;第二部分是關於我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的信仰;第三部分是總結有關聖靈的信仰,並列舉祂現在的事工。

我們應該指出,在關於耶穌基督信條的前面,不是所有古代信經的版本都包括有我信這兩字,很多版本用簡單的並且字取而代之,在上下文中起到和我信相同的效力。然而,無論哪一種情況,信經按照上帝的位格來分類已經被教會完全認可。這個公式就是三位一體教理,它是基於最基本的信仰,就是有獨一上帝,而且這位上帝存在於三個位格,即聖父、聖子、聖靈。

馬太福音28章19節的經文裡,我們發現同樣的公式,當時耶穌把大使命托付給門徒,

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

(馬太福音28章:19節)

這裡和使徒信經裡面一樣,三個名字一起提到,用同等的詞語,表明聖父、聖子、聖靈是完全不同的位格,但卻是同一個上帝。

誠然,使徒信經沒有特別提到「三位一體」這個詞,或者詳述它的意義,但是不要忘了,信經的意圖是一個信仰綱要,不是信仰的全面陳述。教會儀式中使用信經時,教會中的每一個人都知道,以這種方式提到上帝的三個位格,就是意味著三位一體的概念。

當然,不是每一個基督徒都明白三位一體這個詞完全的含義,所以我們應該停下來做個解釋。三位一體通常這樣來表示:

上帝有三個位格,但是只有一個本質。

我們提到位格這個術語,意思是獨特、自知的個體,我們提到本質這個術語,指的是上帝的基本本性,或者他組成的實質。

當然,三位一體的概念對於人類非常難以領會。上帝的存在和本性遠遠超越我們經驗的範圍,很難想像。即使如此,三位一體是基督教非常獨特,最重要的教義之一,但是這個複雜的教義如何成為在基督教神學如此重要的基本教義?

其實,當你整全地來讀聖經時,三位一體的真理就會向你迎面走來。你會發現聖父的確是上帝,聖子的確是上帝,同樣聖靈的確是上帝,是獨一上帝的三個不同位格。為此,就有必要將聖經這方面的教導歸納總結,稱為三位一體的教義。[埃瑞克·索尼斯博士]

三位一體的教義成為基督教神學的房角石,我之所以認為它重要,就是因為它是來自聖經的教義。當然,我們需要小心正確地理解這一點,因為三位一體的字眼並不在聖經中,可是這概念卻在其中。聖經向我們啟示上帝是誰的全備教導的總結——就是上帝是獨一的上帝,聖父是上帝,聖子是上帝,聖靈是上帝——當把這些真理作為聖經全備教導整合在一起,我們得出的結論就是上帝是三個位格、同一本質的神。[埃瑞克·索尼斯博士]

當我們說上帝是由一個本質所組成,我們是在維護聖經的真理,就是上帝是獨一的神。我們會試著解釋三個不同的位格如何又同是一位上帝。我們用本質這個術語來指這個三個位格的每一個都和另外兩個擁有完全相同的屬性,屬於聖父,也屬於聖子,同時也屬於聖靈的素質或本質。

當我們說上帝以三個位格存在,我們是在維護聖經的真理,就是聖父、聖子、聖靈彼此截然不同。他們是獨立的個體,但彼此交談,彼此影響,彼此發生關係。

無論怎樣,三位一體是一個很大的奧秘,是根據對聖經很多處的教導,對我們奇妙上帝本體的精確總結。

三位一體的概念對基督教神學非常重要,原因有很多。例如,這個概念維護我們的信仰耶穌是上帝,以及耶穌不是聖父的替身;這一概念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確定一神論,即使我們是向著三個位格:聖父、聖子、聖靈來敬拜和禱告,但是我們敬拜的是獨一的上帝;除此之外,這個概念幫助我們正確地歸尊榮與上帝全部位格;而且這一概念也讓我們明白,給我們安慰,上帝任何一個位格的同在和幫助就是上帝親自的同在和幫助。實際上,三位一體的信仰是許多其它基督教信仰的基礎,以至於離了這個信仰,就很難理解歷史性的基督教。

我們既然已經從三位一體的概念方面討論了使徒信經中關於上帝的教義,那麼就來思考信經中針對上帝彼此不同的位格進行不同的陳述。

位格

關於聖父方面,信經把上帝的屬性歸結於全能的,同時提到歷史的事實,即祂是創造天地的主。當然,上帝的屬性遠遠不只是祂有無限的能力和主權,而且祂的奇妙的作為不只是創造天地而已。從某些重要性質上來講,信經對天父的描述甚至沒有使基督教和其他的宗教分別開來,其他宗教也可能表明他們相信一位全能神聖的創造者。但是早期教會認為,這些陳述已經足夠證明一個人對聖父的信仰和基督教的一致性。他們依靠信經的其他陳述來和周圍的宗教區分開來。

例如,信經對聖子耶穌基督的描述就很多,雖然沒有描述祂所有的屬性,但是卻提到了他早期生活和事工的幾點細節,這些細節對教會外的人是不可能接受的。

信經提到耶穌是道成肉身,祂以嬰孩降生到世上,過著真實人的生活;信經也提到他的受難、受死、埋葬、復活和升天。聖經告訴我們,非信徒卻否定這些曾經發生過的最基本事實。

即使今天,也有很多自由派的歷史學家和神學家否定這些事實,很多的基督教異端和錯誤的宗教也同樣否定。例如,伊斯蘭承認耶穌是上帝忠實的先知,但是他們堅持說耶穌從來沒有被釘十字架、沒有復活,也否定祂的神性。

最後,信經提到耶穌的任務是在末世的時候審判世人,定惡人的罪,但是給信徒永遠祝福的生命。

關於聖靈,信經說祂使童女馬利亞感孕,懷胎耶穌。除此之外,信經只僅僅確認祂是上帝的一個位格。然而,引申的含義,信經使聖靈與教會以及我們得救的經歷相關,無論現在或是將來。

將來的課程裡面,對於上帝的每個位格,我們還有更多的內容要說。此時,我們只是簡單地指出信經所涉及的不僅是確認三位一體論,而且也提到三位一體的每一個位格,所提的方面都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內容。雖然使徒信經的陳述不是很普遍的,但是對上帝和上帝的位格描述,已經足夠將那些承認歷史基督教信仰的人和那些不承認的人區分開來。

我們既然已經討論了使徒信經有關上帝本身的教義陳述,那麼我們就來看看信經有關教會方面的教義。

教會

使徒信經用兩個短語來描述教會。第一,教會被稱之為聖而公之教會;第二,教會被描述為聖徒相通。很多人已經用很多種不同方式來解釋這兩個短語,將來的課程我們會談得更詳細。

在此,我們只是簡單地指出聖而公之教會不是指羅馬天主教會,而是指全世界各地的教會。

即使如此,對於很多更正教信徒來說,相信任何形式的教會都是很奇怪的事。因此,這樣解釋可能會有幫助,信經說「我相信……教會」,意思不是把我們的信仰放在教會中,它的意思是確認我們的信仰是,教會既是聖潔或神聖的,也是大公的,意思是具有普世性的。

同時,我們確認我們相信有聖徒相通,這就是通常所說的信徒團契。在這個含義上,歷史性的基督教堅持認為教會的重要性。

本課,我們只僅僅集中在教會的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是使徒信經信條的核心。一方面,我們要談談參與教會;另外一方面,我們要考量教會對於教義的保存。讓我們先從參與教會開始。

參與

當信經說 「我信聖[潔]……的教會」,是在強調參與教會的重要性。當然,在教會歷史中,有很多人想讓上帝成為他們的聖父,耶穌成為他們的主,聖靈成為他們的保惠師,但是卻不想成為聚集上帝所有子民的有形教會的一部分。希伯來書10章25節這樣說,

「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

(希伯來書 十章25節)

即使在第一世紀,有些公開信仰的信徒卻不情願把教會作為基督徒聚會在一起來敬拜、教導和團契的場所。但是聖經教導說,教會的聚會對基督徒是重要而且是必需的。

當然,起初使用使徒信經的基督徒們並非是這樣的,相反,信經是特別用於教會的崇拜,是那些來教會受洗的人群都認同信仰的內容。這些人就成為了教會的會員,組成了聚集的一部分。這是信經為我們設定的可以傚法的模式。

即使如此,在現代社會中,我們仍然會看到不參與教會的基督徒。或許因為他們不喜歡組織化的宗教,也或許因為他們曾經被別的基督徒傷害過,也或許因為他們認為讀聖經、看基督教電視、瀏覽基督教網站就足夠了。

但是聖經教導基督徒要組成實際的、真實的群體,而且聖經堅持說這個群體對每一個信徒都極其的重要。雖然基督徒之間要透過基督和基督的靈彼此有屬靈的契合,但不僅僅局限於屬靈的相交。相反,我們的群體要像一個家或者鄰舍,必需有面對面彼此相交的不同人組成。

記住參與教會很重要,我們接下來講教會對教義的保存。

保存

從教會的最初時期,就經常性地一起誦讀,認信和背誦信經和信仰告白,這在教會生活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第一世紀和早期基督教會,當時的社會文盲相當的多。因此,只有很少的人能識字讀書,而他們其中能夠擁有聖經抄本的就更加少之又少。那麼,在公眾敬拜裡經常性的認信這些信經,其實就扮演了提供信仰參照指數的角色,或者通常稱為信仰準則、或者用來合宜地理解聖經總體含義的一個閱讀指導。[約拿單·潘寧頓博士]

正如我們談到信仰的原則時所提到的,教會不是沒有錯誤。使徒信經的目的不是鼓勵我們相信每個地方教會的一切教導,相反,信經只是確定一個事實,就是基督任命祂的教會維護並宣揚福音及其他真理。

耶穌的兄弟猶大在其所寫的猶大書3節和4節中這樣說,

親愛的弟兄啊,我想盡心寫信給你們,論我們同得救恩的時候,就不得不寫信勸你們,要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地爭辯。因為有些人偷著進來,……是不虔誠的,將我們上帝的恩變作放縱情慾的機會,並且不認獨一的主宰──我們主耶穌基督。(猶大書 3-4節)

按照猶大的意思,教會的部分任務是為真道竭力地爭辯,保護從前交付給教會的真理和信仰,反對那些進行錯誤教導和實踐的人們。

當然,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顯而易見,今天不同地區的教會都存在很多錯誤的教導,而且也有很多罪惡的行為。然而,上帝從來沒有收回對教會的使命,或者曉喻任何其他團體或個人接管保護真理教義的工作。保護真理仍然是教會的工作。

而且教會仍然盡力在做這個工作,有時我們做的比其他人好。我們的一些神學忠於聖經,但是有些神學需要改進,甚至需要完全改變,情況應該一直是這樣。但是,為了本課的目的,我們要闡明的觀點是,我們不能放棄。我們必須在教會中繼續保存純正教義,如果我們放棄了這個呼召,我們就是在否定一個重要的基督教歷史信仰的信條:我信教會。

既然已經探討了有關上帝和教會的信條,我們就準備轉入第三點,就是使徒信經中關於救恩的陳述。

救恩

在使徒信經接近結尾之處,包含了不少有關救恩的教導。有人就好奇想知道為何這部分內容出現在結尾之處,而不是在其他部分。當然,信經自身並沒有告訴我們其中的原因。但是,如果你觀察一下的話,對我而言,信經是想要建立上帝的位格屬性:父、子、靈。要確保救恩的經歷是從上帝的位格屬性中湧流出來的,而這決不是任何人為的設計或人為的系統。認識了聖父、聖子和聖靈,就自然帶領我們進入應當自己認罪悔改,接受蒙恩得拯救的邀請和應許。因此,我認為這些陳述放在後面是要表明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源生於上帝自身位格的三一關係。[斯提夫·哈珀博士]

信經中的最後三個信條處理的是關於救恩的問題,確切地講,他們提到了罪得赦免、身體復活以及永生。傳統的系統神學中,復活和永生被列在關於末後之事的教義末世論的題目下面論述,但是,為了簡單起見,我們只把他們放在救恩論的題目下面討論。

所有的基督徒都相信罪得赦免是透過耶穌基督的贖罪之工完成的,我們相信如果我們認罪悔改,上帝不會再因我們的罪審判我們下地獄,就如使徒信經所指出的,這是最早期的教會一開始就相信的。而且我們也都相信聖經教導我們,所有罪得赦免的人因耶穌基督有永生的祝福。例如,約翰福音第3章16節到18節,這樣鼓勵我們:

「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信他的人,不被定罪。」(約翰福音3章16-18節)

每一個信徒都有永生,從某一方面來講,永生從我們信主的那一刻起就有了,因為上帝賜給我們的靈一個永遠不死的新生命。

但是,信經對永生性質的陳述使現代基督徒有時很吃驚,特別是信經講到身體復活方面。有時,基督徒錯誤地認為信經這裡是指耶穌的復活,其實是不是的。耶穌的復活在信經的前面已經提到了,說,「第三天從死裡復活」。不是在重複這一信條,相反,信經提到身體的復活是指聖經的教導,在審判的日子,所有的人都要復活,不是以無形之靈的形式、而是以身體的形式走向自己永恆的歸宿。這是聖經一致的教導,也是幾千年來教會所遵守的信條。

正如耶穌在約翰福音第5章28節和29節教導的一樣:

「時候要到,凡在墳墓裡的,都要聽見他的聲音,就出來。行善的,復活得生;作惡的,復活定罪。」 (約翰福音 5章28-29節)

信經關於救恩的陳述,在聖經中已有清楚的教導,同時也被以聖經為基礎的眾教會所信奉。即使如此,現代很多自稱是基督徒的人卻拒絕這些基本的、首要的教導。有一些人不認為上帝會讓我們對自己的罪負責,錯誤的堅稱饒恕是不必要的。有一些非信徒,在我們的教會中講論說,人生只是現今所擁有的一切,而任何我們擁有的所謂「永」生只局限於我們在世的日子裡,在此肉身中。還有其他很多人錯誤地相信我們將是以沒有軀體的靈魂在天堂裡度過永生。由於這些原因,所以使徒信經中的信條對於早期的教會和對於現在的教會都是有同等的重要性和相關性。

總之,使徒信經集中在有關上帝、教會和救恩的教義上。在另外的課程中,我們會更深入地逐一來探討這些概念,但是現在,我們只簡單地確保我們理解了這個大的畫面。這幾個簡單的教義是如此的基本和重要,以至於他們有效地奠定了基督教千百年以來的界限。

到此為止,我們對使徒信經的討論是在信條部分,我們提到了信經的歷史,對其神學進行了概述,接下來我們轉到第三個主題,就是使徒信經裡面信條長久以來的重要性。

IV. 重要性

對於使徒信經中教義陳述的重要性,我們將從三個方面來講。首先,我們要解釋這些教導對基督教中其他神學的根基性;第二,我們要探討這些教導在教會中得到普遍的肯定;第三,我們要提到這些信條的一致性。讓我們開始探討使徒信經中這些教義的根基性。

根基性

很多人都明白一個觀念,就是大的建築物需要堅固的根基,根基是建立其他東西的基礎,是固定建築物屹立不動的錨,是支撐和穩固整個建築物的支柱。以弗所書2章19節到21節,保羅提到教會是一個建造在使徒和先知之上的建築物,他這樣說,

「你們……是上帝家裡的人了。並且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基督耶穌自己就是奠基石,整座建築都靠著他連接配合,漸漸增長成為在主裡面的聖所。」 (新譯本以弗所書2章19-21節)

沒有穩固的根基,教會不能夠以榮耀上帝的方式被建造。

相似的道理,如果基督教神學是為了榮耀上帝而且使人受益,就必須建立在正確的教義和原則之上。就如耶穌是教會的房角石,耶穌的教導就是神學的房角石。正如使徒和先知因著把基督介紹給世人而成為教會的根基,使徒信經因著把記載在聖經裡面使徒的教導介紹給我們而成為神學的根基。

使徒信經的美妙之處,就在於它極好地總結了基督教的最基本教義,儘管我們處在一個宗派眾多的時代,每一個基督徒卻都必須要確認它的內容。從上帝是誰,耶穌基督是誰,聖靈的位格和他如何實施救恩,建造教會,一直到最後的審判和耶穌基督的第二次再來。沒了這些基本要點——基督教的核心教義,你就實在無法稱其為基督教的信仰了。[司提反·威樂姆博士]

我們從兩方面來講使徒信經的根基性。首先,我們要看看它怎樣奠定了一個標準,以此來評判其他的教義;第二,我們要提到它如何作為一個邏輯基礎,使其他的教義能夠在其之上建立起來。我們先看看使徒信經是神學的基礎。

標準

使徒信經作為教義標準的功能,原因是它表達了幾個最大、最重要的基督教思想。這些思想在聖經中很明確地被教導,每一個人都應該認識並相信它們。正如我們在本課前面講過的,這些教導是基督教的核心。其結果,我們所信仰的其他每一個教義都必須和這些基礎教義協調一致,我們不能夠接受任何和這些本質教導相矛盾的思想。

你有沒有看過口技表演?一個表演口技的人,可以使他說話的時候讓人感覺不到他在說話,口技表演者常常學木偶說話,看起來好像木偶在和口技表演者對話,一個技術精湛的表演者使人覺得木偶是活生生的。但是,無論這個表演多麼生動逼真,我們知道是口技表演者在說,不是木偶在說,為什麼?

其實,答案很簡單,我們知道木偶不是真的,他們也不會真的說話,因此,我們在觀查一個木偶在說話的時候,我們感官的判斷標準是根據我們所知道的事實。不管木偶講話看起來多麼的逼真,我們的標準告訴我們,這個表面現象是在欺騙我們,所以我們就拒絕相信。我們可能不能夠解釋木偶講話怎麼如此逼真,但是我們知道一定有一個符合我們標準的合理解釋。

相似的道理,使徒信經總結了那些核心的信仰,我們堅定地持守這些信仰,從不改變。我們相信聖經在這些教義上面講的非常清楚,它們是如此的重要,我們不能夠有任何妥協。因此,不管人們傳給我們什麼其他的觀點,只要是和這些聖經核心的教導相牴觸,我們都該拒絕接受。

用信經作為一個標準,能夠幫助我們在面對假師傅教給我們錯誤的神學時,仍可以保持忠實於聖經。我們很多人都遇到過一些人,他們很會辯論,個個都非常優秀,以至於我們傾向去相信他們所說的話,甚至他們所說的是錯的或者是在撒謊。因此,有一個簡短的信條羅列那些根本的信仰,可以像錨一樣把我們穩固到聖經的教導上,使徒信經就是這樣的一個錨。

例如,世紀初期,有幾個主要的異端,教會對此作出回應。其中一個是諾斯底主義,在其教義之中,他們說我們的肉身是邪惡的,救恩包括了把我們的靈魂從我們肉體的禁錮中釋放出來。當然,不是所有早期的基督徒都知道如何拒絕這個謬誤的教導。但是那些曾經接受使徒信經培訓的人,基於聖經關於身體復活的教訓,就能夠有信心地拒絕這個異端。就是說,這裡教導我們耶穌再來救贖的是我們的全人,不僅包括我們的靈魂,而且包括我們的身體。

我們很多人可能會被一個聰明的論點所迷惑,或者被一些錯誤的或不實的數據所誤導。我們不是總能夠解釋這些論點,或者找到他們不對的地方,但是即使如此,我們能夠有信心地拒絕那些與使徒信經相矛盾的東西,因為我們知道信經是忠實於聖經的。

當然,我們從來沒有把使徒信經或者其他任何信條高舉到和聖經一樣的層面,惟有聖經自己是絕對的,毫無質疑的權威,即使是使徒信的信條如果表明與聖經有相互牴觸的地方,也應該要被棄絕。但是,自從初代教會開始直到現今,使徒信經經歷住了時間的考驗,已經不斷地向人們顯明它們是準確地代表了聖經的基本真理。因此,我們應該有信心地使用它,來作為評判現代社會中我們遇到的很多其他教義的標準。

已經考量了使徒信經能夠作為教義標準的方式,我們就準備來談談它的根本性的另外一個方面,就是成為其他神學觀點的邏輯基礎。

邏輯基礎

思想概念之間的邏輯關係與一條河流及其源頭之間的關係非常相似。邏輯基礎就像是一條河的源頭,他們是其他思想概念的源泉。有邏輯依賴關係的思想概念就像河流一樣,從源頭自然流淌下來,因此,我們說一個思想概念作為另外一個思想概念的 邏輯基礎,意思是我們能夠從邏輯基礎的概念衍生一個合理的論點,建立其他邏輯性依賴的思想概念。例如,使徒信經裡沒有很明確地提到有關聖父的很多東西,只是說,

「我信上帝,全能的父, 創造天地的主。」

但是這些教義形成了我們對聖父很多其他信仰的邏輯基礎,例如,以上帝是創造天地的主為基礎,我 們也能正確地相信他對天地有主權,而且起初的創造是好的,以及我們能夠透過自然界瞭解上帝的事情。

我們可以透過觀看一棵樹來舉例說明邏輯基礎教義的價值,把地面本身想像成聖經,把樹想像成從此而生的神學,樹幹以及大的樹枝,代表最基本的教義。這些教義是單單基於聖經,單單依賴聖經,但是大的樹枝分成很多小的樹枝,這些小樹枝就是從大的樹枝順著邏輯而流淌出來的信仰。當我們看到樹葉時,就像看到依賴小樹枝而來的思想概念。我們用這樣的畫面來看時,從使徒信經開始的重要性就比較清楚了。我們需要首先瞭解大的教義,把樹的形狀固定下來,深深扎根於聖經裡面。

這對我們意味著兩件事情,第一,可以幫助我們看見我們神學系統中各種不同確信之間的關係;第二,可以幫助我們以這些次要的思想概念和我們的基要信仰相和諧一致的方式,來考量那些聖經非核心性的教義。

使徒信經中的教義清晰表達了基督教真理的核心。它包含了三一真神,聖父、聖子和聖靈。使徒信經實際上起源於主後第二世紀,在那個時候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到最後形成了我們現在使用的形式。它包含了主耶穌的道成肉身,贖罪之死,復活得勝和將來再臨。它包含了罪得赦免。它包含由那些在基督裡被重生、組成彼此相交的教會現實。因此,我認為沒有任何的措施,會比定期的重溫和教導使徒信經,並突顯這些教義真理,更能夠使得教會健康穩固。[詹姆斯·巴克博士]

既然我們已經從使徒信經的基礎性查看了它重要性,下面我們準備討論信經教導得到普遍性的確認。

普遍性

判定真理事實的一個方式就是看不同的見證人怎麼說。越多的人證明一個思想的真理性,我們就越有可能相信。其實,神學中也是這樣,當我們試圖決定我們應該信什麼時,知道人們在整個歷史中所信仰的,以及現代人所信仰的是什麼會很有幫助。就使徒信經來說,其教義陳述已經被很多地方的大多數基督徒所確認。

我們要從三個歷史時期來探討使徒信經中信條的普遍性,首先,我們要看看這些信仰根植於新約聖經;第二,我們要看看這些信仰被整個教會歷史中的大多數基督徒所確認;第三,我們要看看現今他們繼續刻畫教會的特徵的方式。我們先從新約聖經開始,確認這些教義和它的一致性。

新約聖經

從教會的早期開始,對於基督和使徒的教導存在不同意見。這些不同的意見有些是從教會外部引起的,有些是從教會內部引起的。比如,保羅常常寫信反對有些猶太族的基督徒要求外邦信徒接受割禮,就像加拉太書5章記載的。在彼得後書2章,彼得警告說在教會中會有假師傅。新約聖經中充滿了耶穌和門徒糾正不同人錯誤思想的例子。

當主要的信仰遭到危機時,教會中的錯誤是非常危險的。這就是為什麼耶穌和新約的作者們非常在意更正基礎神學上的錯誤。顯著的事情是,他們所提供的更正,彼此之間完全相同。不管這個時候在教會出現多少假師傅,新約展示了教義上可靠的統一性。

教會確認這些書卷作為正典的過程,實際上花了多個世紀,而非是一個簡短的時期,這個事實表明教會在其判斷上具有相當程度的核心一致性。 這不是一個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就解決的問題,事實上,這是過去2000年來教會內部學者們斟酌了很久的問題。然而,在我們談論新約自身具有的核心一致性時,人們不得不承認新約內部存在著不同的視角。 我認為它們之間的不同視角,實際上並不會產生各教義之間的彼此牴觸。你只是從新約裡得到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重點,按不同的方式來講論現實,和現實的不同層面而已。簡單說,在不同的新約書卷之間,我個人的判斷是它們至少沒有什麼顯著的相互牴觸。[大衛·鮑烏爾博士]

根據這種統一性,當新約聖經本身確認使徒信經中的信條時,就可以公正地說這種確認是普遍性的。一致公認聖父、聖子、聖靈的神性,同時又堅持只有一位上帝。四福音書都表明了信經所列基督的感孕、降生、人生、事工、受死、復活以及升天的事實。新約全部的書卷都支持信經關於教會和救恩的陳述。

已經查看了新約聖經,讓我們看看這些信仰內容在整個教會歷史中已經普遍地刻畫出了基督教的特色。

教會歷史

和新約聖經中的教會一樣,後面幾個世紀的教會也展示了各式各樣的神學。當時,對於很多小的問題,幾乎沒有統一的看法,但是對於比較核心的教義,比如使徒信經裡面的信條,幾乎普遍地被接納和認可。一些地方拒絕這些基本的真理,對於這種情況,教會和歷史很大程度上認定這些反對者為分裂者或假師傅。

來看一下主後四世紀的情況作為一個例子。最早的使徒信經版本在這個時候已經開始使用了,歷史中的這個時候,教會出現了幾個異端,教會議會對此進行了處理,這些議會有些是地方教會的議會,但是其他一些被稱為大公會議,他們包括了來自世界各地大部分教會的主教。例如,主後325年召開的尼西亞大公會議和主後381年召開的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都是大公會議,處理與使徒信經中幾個信條有關的問題。

現代的尼西亞信經最初起草於325年的尼西亞大公會議,而且在381年的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上形成了現在的形式,這個信經更普遍地延伸並解釋了使徒信經,有意闡明了幾個概念,是為了否定那些對信經的錯誤解釋。

例如,被稱為諾斯底主義的異端聲稱說,聖經中創造天地的上帝是被另外一位上帝創造的,像諾斯底主義這樣的異端在使徒信經中沒有明確地被定罪,所以,尼西亞信經增加了一些語言,有意使使徒信經更加清楚。

具體來講,使徒信經說,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尼西亞信經把這個地方改成,我們信獨一上帝,全能的聖父,創造天地,和一切有形無形萬物的主。注意四件事情:

首先,尼西亞信經是以使徒信經為基礎。尼西亞大公會議所定的信經以使徒信經為基礎這一事實,證明了教會普遍地承認使徒信經。

第二,尼西亞信經的開頭用我們這個詞代替我。使徒信經的目的是針對個人受洗時的信仰告白,然而,尼西亞信經的陳述是教會普遍和共同地贊同這些相同的教義。

第三,尼西亞信經加了一個詞獨一在上帝前面以使這一點更清楚。這使得使徒信經所暗示的含義更加明確:只有一位上帝。

第四,尼西亞信經明確指出上帝創造萬物,包括象靈魂這樣無形的東西。這就很清楚的說明上帝自己不是被創造的。再一次,這一點也暗含在使徒信經內,因此,尼西亞信經只是澄清這個問題。

整個世紀以來的神學家以及大公會議也都提供了這種形式的確認和澄清。有時,大公會議的決定不是被所有的教會所接納,一個大會可能譴責一些教會的觀點,另一個大會可能譴責另外一些教會的觀點。但是大多數情況下,爭辯雙方的教會都會繼續確認使徒信經的基本原則。

由於這個原因,使徒信經已經普遍地被認為是基督教信仰最基本、最普遍為教會接納的陳述。在整個歷史上就普遍所接納的程度上來講,只有尼西亞信經最接近使徒信經。但是尼西亞信經並不像使徒信經那樣的基本,它裡面有幾個神學觀點複雜,甚至連神學家們也常常會有誤解。這也是為什麼在這門課裡,我們選擇使徒信經作為基督教信仰核心教義原則的基礎。

到此為止,我們已經簡要說明了新約對使徒信經的普遍認可,提到了在整個教會中對其教義的接納。現在我們要談談信經對現今的作用,注意到這些相同的信仰內容仍然刻畫現今基督教會的特徵。

現今

每一個時代,都有假師傅否認教會在很多世紀以來所持守的基本信仰,現代世界,像耶和華見證人和摩門教這樣的異端認為他們自己是基督徒,因為他們接納聖經,而且試圖從某種方式上追隨耶穌,但是他們不是真正的基督徒,因為他們否定了兩千年來奠定基督教信仰的基本信仰,這些基本信仰就是列舉在使徒信經裡的信仰條款。如同基督教會中的某些個別教師們否認這些信條那樣,甚至有些並沒有被列為異端的教會也會否認類似的這些基本信仰。

但是如果還有不少的人拒絕使徒信經裡面所列舉的教義,我們怎麼說信經普遍地刻畫現代教會的特徵呢?答案是兩方面的。一方面,稱自己是基督教的大多數教會都確認這些教義。很多保守的各種類型的更正教教會,包括浸信會、衛理公會、路德會、聖公會、長老會等等,都相信並教導這些教義。其他一些非更正教的教會,像羅馬天主教和東正教,也都確認這些教義。

除此之外,否認這些真理的教會或許不應該稱為「基督教」。他們也可能認可聖經,宣稱跟隨基督,但是他們實際上不信奉聖經的教導和歷史性的教會,因為此緣故,他們不是純正的「基督教」。

其實,每當你我思想使徒信經所闡述的教義之重要性時,我們都得意識到,這是關乎到教會的生命,我們對福音的理解,和我們自身在基督裡得救的絕對重大問題。比方說,信經向我們宣告上帝三位一體的本質。上帝是聖父,是聖子和聖靈時,若我們聲稱是基督徒的話,我們不可能裝著認為三位一體的教義無關緊要,它只不過是我們信仰的外表裝飾,不必太在意。正好相反,三位一體的教義恰恰是有關我們上帝本質的正確宣告。[斯提夫·布賴克茂博士]

我想說使徒信經中的教義是基督教的核心和根本,事實上,如果你偏離它們,你就開始離開了歷史性的基督教信仰。這是早期教會的真實經歷,他們發現人們會以不同的方式來解釋聖經,於是,他們就回應說,這才是正道。它就好比一個鐵軌,是用來解釋聖經的正確架構和工具。如果你偏離它,你就開始離開基督教的根本信仰。因此我認為直到現今,使徒信經仍舊界定了活真價實的聖經信仰的根本特質。

[彼得·瓦爾科爾博士]

由於使徒信經中總結的信仰內容具有如此的基礎性和普遍性,他們在基督徒中發揮了一致性的影響,這是它對今天具有的顯著價值,因為在現今教會中出現了太多的分裂。

一致性

或許你遇到過一些基督徒拒絕學習神學,因為他們確信教義只會分裂基督徒,彼此爭論。他們拒絕的正統與正式的神學,他們往往散佈的口號是,「耶穌使我們合一,神學使我們分裂。」 這個立場中含有某種真理的成分。幾個世紀以來,基督徒彼此分裂,彼此攻擊,彼此逼迫,而且甚至為了教義問題而發生戰爭。即便如此,新約仍然鼓勵教會為教義的合一而努力。比如,以弗所書4章11到13節,這樣說,

「他[耶穌]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 為要……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 上帝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以弗所書 4章11-13節)

這段經文中,保羅提到教會是基督的身體,而且他指出,直到我們在真道上和知識上同歸於一,教會才能走向成熟。由於這個原因,教義的合一應該是每一個基督徒的目標。

當然,基督徒生命的很多其他方面也應該影響我們對教義的學習,有一些事情我們需要去做,像愛上帝和愛鄰舍,追求聖潔,依靠聖靈的能力,默想上帝的話。如果我們只單單定睛在教義上,而忽略其他的東西,常常會使我們誤入歧途。就像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3章2節中警告說,

「我若…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 (哥林多前書13章2節)

就像這節和其他很多經文指出的,獲得知識很重要,但不是基督教信仰最偉大、最美的事情。

避免神學破壞性後果的其中一個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與世上所有基督徒一同分享教義的同一性,並在其中歡喜快樂。當我們能夠用適當關切合一來平衡我們對神學細節的關注時,教義實際上能夠使我們合一,而不是分裂。

今天的教會關於教會的合一,是非常的關注和重視的。往往我們是因為傳福音、普世宣教 的緣故來強調教會的合一。不過有意思的是,主耶穌和使徒保羅在聖經裡所強調的教會合一,我在想的是約翰福音第十七章、以弗所書第四 章,他們都是在講到,我們的一主,一神,一靈,一信,一洗,乃是教會合一的基礎。換句話說,教會所相信的真理或者說真理的系統才是教會合一真正的基礎。[林慈信博士]

整個世界中,有成千上萬的真正基督徒,堅定地委身於聖經的核心教導,就是在使徒信經中表達出來的。實際上就在此刻,無數的基督徒為此正遭受逼迫,甚至殉道,他們可能在很多其他的神學問題與我們意見不一致,實際上,他們或許強烈反對你我們所極力持守的觀點,但是,不管我們之間的分歧有多大,在信經上有關上帝、救恩、和教會的教義上,我們還是在緊緊地站在一起。記得耶穌在約翰福音17章23節為教會的禱告是這樣,

「使他們完完全全地合而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來,也知道你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 (約翰福音 17章23節)

注意耶穌說,教會裡的合一是耶穌被父差來的證據,當我們和別的基督徒肩並肩站在一起的時候,強調我們所共同擁有的神學,我們就是在向世界證明,福音是真實的,這就使我們的宣教有能力。

既然已經定義了福音,並且認同了以福音為共同的根基,我認為一種尋求合一和真理的方式,就是要表明我們既然已經全力委身於我們福音裡的合一,我們就可以彼此追求在生命和事奉中的合一,而不必再互相詢問我們對真理擁有的信念。而且,實際上我們甚至可以慶賀我們彼此間的某些不同之處。我們要尊重彼此的差異;我們要欣賞彼此的差異;我們還要愛慕彼此的差異。我們注重的是在真理和信念的層面上,能夠彼此之間共同喜樂的部分。進而我們就能夠在某種程度上,不僅能慶賀合一帶來的喜樂,還能夠慶賀我們能合理、有良知地,面對我們在神學信念上彼此的不同之處。[林根·當肯博士]

使徒信經能夠幫助各處的基督徒區分開來基本的信仰和次等重要的信仰。當我們在個人生活和教會群體生活著重使徒信經時,我們就會發現神學不一定使我們彼此分裂,相反,我們會發現我們自己和其他忠實的基督彼此合一,並因此而完成耶穌自己對教會的異象和心意。

V. 總結

本課是介紹使徒信經的信條:我們從發展和目的的方面講了信經的歷史;我們也從上帝、教會和救恩方面概述了信經的教義;我們也從信經的普遍性、一致性和基礎性方面提到了信經信條的重要性。

古老的使徒信經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歷史文件,總結了延續幾千年來基督教的核心信仰。即使今天,使徒信經仍繼續為基督教每個宗派的神學家們提供一個統一的起點。這個系列中接下來的不同課程裡,我們將會更加詳細地探討使徒信經中的每組信條,看看他們如何代表了聖經的真理,把世界各地基督教的教導統一起來。

使徒信經

第二課

聖父上帝


關於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

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創建於1997年,是一個非營利的基督教機構,致力於「聖道教育,面向全球,免費提供」的使命。 為要滿足當今全球不斷增長的基督徒領袖培訓的需要,我們製作和發行了這套純正的、基於聖經的神學教程,主要面向那些沒有可能通過其它渠道接觸培訓材料的基督徒領袖。通過建立捐賑網絡,IIIM已經有了一套低成本培訓全球基督教傳道人和領袖的方法,採用方便使用的多媒體神學教程,現已有五種語言(英文、西班牙文、俄文、中文和阿拉伯文)。所有的課程都是在本機構寫作,設計和製作,其形式和質量上與本機構於2009年美國歷史頻道(History Channelc)在使用動畫和教育 專項上獲得傑出視頻「泰利獎」的兩個作品十分類似。我們的材料採用多種渠道傳遞,包括DVD,文字印刷,網絡視頻,衛星電視,電台和電視。

有關於本事工更多的信息,及其如何參與在其中,敬請登陸我們的網站www.thirdmill.org.


目錄

I. 介紹
II. 上帝
獨一性
多神論
一神論
基督教 7
單純性
III. 全能的父
名字
位格
聖父身份
創造主
君王
一家之主
能力
無限的
無比的
IV. 創造主
創造之工
創造的美好
創造物的權柄
絕對的
獨有的
徹底的
V. 總結

I. 介紹

很多宗教都敬拜一個他們稱之為「神」的這個存在,這樣就會產生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他們敬拜的是不同名字的同一個對象嗎?還是他們敬拜的是完全不同的神?其實,聖經解釋說,雖然很多不同的宗教都使用 「神」這個相同的名詞,但意義卻不盡相同。聖經堅持強調萬有中只有一位真神,就是基督徒所敬拜的上帝,這就意味著其他宗教所敬拜的神,是冒充的,是偶像,是假神。這也就是為什麼基督教經常特別強調要認識聖經中的這位上帝。他是獨一的真神,是唯一有能力創造、毀滅和救贖的那一位上帝。

這是我們使徒信經系列課程的第二課,我們把本課定名為聖父上帝。本課中,我們集中在使徒信經的第一個信條,這個信條是有關三位一體的第一個位格,聖父上帝,的信仰教義。

上一課我們已經瞭解到,使徒信經在教會早期以各種各樣的版本出現,但是大約到主後700年,才用拉丁文將其標準化,下面是現代中文的翻譯:

我信上帝,全能的父, 創造天地的主。

我信我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

因著聖靈感孕,從童貞女馬利亞所生;

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受難,被釘在十字架上,受死,埋葬;

降在陰間;第三天從死裡復活;

祂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邊;

將來必從那裡降臨,審判活人,死人。

我信聖靈;

我信聖而公之教會;我信聖徒相通;

我信罪得赦免,

我信身體復活;

我信永生。阿們!

你可能還記得在這些課程中,我們把使徒信經分成五個主要部分:前面三個部分處理的是上帝的三個位格:聖父、聖子、聖靈。接下來的部分是教會、然後是救恩的部分。本課我們只集中在這個五個部分的第一個部分,只有一個信條所組成:

我信上帝,全能的父, 創造天地的主。

我們可以用很多種方式劃分這個信條中所提到的主題,但是這一課,我們只集中在三個主題上,這三個主題一直都是基督教神學的中心:上帝的概念,全能的父之位格,以及他作為萬物之創造主的角色。

順著這三個主題,我們對聖父上帝這個課程將分為三個部分。首先,我們要論述上帝的基本概念,看看聖經中教導我們關於上帝的存在和屬性的一些基本概念;第二,我們要集中在全能的父這個短語上,注意到三位一體中第一位格的獨特屬性;第三,我們要探討聖父上帝作為萬物之創造主的角色。讓我們開始先看聖經中向我們展現的關於上帝的概念。

II. 上帝

我們對上帝的信仰實在是我們對其他一切信仰的根本。因此,如果我們以世界觀的方式來看的話,上帝就是中心,而其他的一切都是因與上帝的關係而存有。這種將上帝置於中心的思維與我們文化中自我中心的思維是截然不同的;我們的文化先考慮自己,然後再關注其他包括上帝在內的一切與自我的關係。這種人本的世界觀是與聖經看待萬有的方式完全地背道而馳,我認為——我敢斷言,就像聖經啟示的那樣,人本的世界觀也是與上帝看待萬有的方式全然背道而馳。因此,就現今的事奉而論,十分重要去挑戰這種我們生來具有的、自我中心的方式;力圖在我們人生中,讓上帝回到該有的中心地位,用以上帝為中心的世界觀代替自我中心、人本的視角。[詹姆斯·巴刻博士]

我們將從兩個主題來看聖經中展示關於上帝的基本概念。一方面,我們要探討神學家們常常所說的上帝的獨一性,就是指只有一位上帝存在這個事實;另一方面,我們要集中在上帝的單純性,指的是雖然上帝有三個位格,但是他實際上是一個上帝。我們先以上帝的獨一性開始,這個教義是指聖經當中的上帝是獨一的真神。

獨 一性

我們探討上帝的獨一性時,我們首先要看看在教會初期世上流行的多神論;第二,我們要探討強調一位上帝的一神論;第三,我們要談談基督教和基督教關於上帝的概念。讓我們先看多神論的主題。

多神論

多神論是指相信有多個神存在的信仰,這裡的神是指控制宇宙空間超自然的有能力的存在物。其中有些神被認為是永恆的,自然存在的;有些則認為是被生出的,甚至以某種形式被創造出來的。在多神論的系統中,這些神常常是彼此截然不同,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是獨特的,正如所有的人都是獨特的一樣。但是在多神論中,沒有一個神能夠宣稱自己是唯一掌握宇宙空間的超自然存在。

一個很流行的多神論類型,稱為單一主神論,他們信奉一個主神而不否認其他神的存在。例如,羅馬帝國的有些人敬拜宙斯是至高的神,而同時仍然接納其他的神。

早期教會時代,大多數非基督徒都是多神論者,其中很多人相信希臘和羅馬的眾多假神,而另外的人則拜古代近東地區的各種偶像。也有一些多神論者相信宇宙的能力,有些人敬拜被創造的自然物或自然現象。基本上沒有不相信神存在的無神論者。

普遍相信各種神明的一個原因是,多神論是法律要求的。例如,在羅馬帝國,政府強迫人們要敬拜羅馬的眾神明,羅馬人要求人們敬拜神為了獲得神的恩惠並保佑他們的帝國。但是相信各樣神明的一個更根本的原因是人類的罪惡。

聖經表明人類會那麼輕而一舉的,離開真神轉向假神。這與聖經有關罪的教義有特別的聯繫。這一點與我們作為受造物和偉大造物主的關聯,遠沒有我們淪為有罪的受造物和造物主之間關聯來的更加密切。罪以它特有的方式蒙蔽我們,使我們不能明辨上帝藉著創造向我們揭示的有關上帝的真理。因此,事實上,如果單靠我們自己去分辨的話,我們必定會將上帝或其神性與其他非真神的事物混為一談。換句話說,我們會用我們自己的想像去造神,代替永生的上帝。

[大衛·鮑烏爾博士]

就如聖經所說,每一個人心裡最深處都十分明白,離開了神聖的創造主之手,這個宇宙不可能出現。但是由於我們的罪,人類不願自然而然地承認真神,把這些東西歸榮耀與上帝。相反,我們把上帝的作為歸結於其他的資源。羅馬書1章20-23節,保羅這樣說,

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因為他們雖然知道上帝,卻不當作上帝榮耀他,也不感謝他。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將不能朽壞之 上帝的榮耀變為偶像,彷彿必朽壞的人和飛禽、走獸、昆蟲的樣式。(羅馬書1章20-23節)

按照保羅所言,聖經中所說之上帝的存在,對每一個人都是顯而易見的,是明明可知的,而且是可以曉得的。保羅甚至更進一步說,人們透過創造中上帝的自我啟示而知道上帝,但是,因為罪,人們竟然不榮耀上帝,也不感謝上帝。相反,我們卻把上帝的榮耀變成我們創造的假神,敬拜這些假神,取代上帝的位置。

聖經告訴我們,每一個人心中,我們的心思、我們的良心裡面的深處,都知道神,因為祂已經向我們啟示。可是,每一個人都離開神,心裡去轉而敬拜偶像——偶像就是任何上帝所造的,但是我們把它當做神來敬拜。所以每一個人心中都有偶像的,甚至乎是製造偶像的一個工廠。[林慈信博士]

把多神論的圖畫存記在心,我們接下來要探討一神論,即相信只存在一位上帝。

一神論

理論上來講,一神論可以指任何明確相信只有一位上帝的宗教。例如,現代社會的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是一神論宗教,因為他們都堅持相信有神而且只有一位神。

聖經中很多經文都宣稱上帝的獨一性,清楚明確地表明只有一位上帝,下面是幾個例子。列王記上第8章60節,所羅門說,

惟獨耶和華是上帝,並無別神。(列王記上8章60節)

詩篇86篇10節,大衛向上帝唱歌說:

惟獨你是上帝。(詩篇86篇10節)

列王記下第19章19節,希西家禱告

惟獨你耶和華是上帝!(列王記下19章19節)

羅馬書第3章30節,保羅堅稱,

上帝既是一位。(羅馬書3章30節)

雅各在雅各書第2章19節說,

你信上帝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錯。(雅各書2章19節)

只有一位上帝,這是舊約時代的真理,也是新約時代的真理,在早期教會這是真理,在今天仍然是真理。

我們在這裡需要指出,不是所有一神論的宗教敬拜的都是同一位上帝。我們已經說過,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只敬拜一個神,不但如此,他們都認定這位上帝是亞伯拉罕的上帝,至少在名稱上。但是他們對「亞伯拉罕的上帝」所賦予的概念卻完全不同,他們在這位上帝的屬性,上帝的作為,而且甚至祂的本質上都不相一致。

來看一下猶太教。猶太教信仰的基礎是舊約聖經,這也是基督教信仰的基礎,但是猶太教否定聖經所啟示的三位一體的上帝。實際上,他們否認三位一體的每一個位格,他們拒絕承認耶穌是主,以及道成肉身,他們否認聖靈是上帝的位格。因為拒絕耶穌和聖靈,他們就是否認了差派他們的聖父上帝。就如耶穌自己在路加福音10章16節中所說的,

棄絕你們的就是棄絕我;棄絕我的就是棄絕那差我來的。(路加福音10章16節)

猶太教拒絕耶穌和聖靈,因而也就是拒絕聖父上帝。

猶太教相信只敬拜舊約聖經中所描述的上帝,就是指基督徒所愛的同一位舊約的上帝,而且說,「我們敬拜那位上帝。」 因此,表面上,從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說,我們敬拜的是同一位上帝,但是從另外的意義上說,他們的上帝和我們的上帝不一樣,因為他們否認在耶穌裡所啟示的上帝的全部。

如果我們查看一下伊斯蘭教,就更加清楚,他們的上帝和聖經的上帝互相矛盾。

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在伊斯蘭宣揚的信仰中,其一神論的觀念是什麼?我認為當然伊斯蘭教的神是獨一的。但是,基督教對主的屬性和性情與伊斯蘭教有差別。我們有救贖和道成肉身的教義。這兩個教義在人生中清楚具體地展現了我們主的性情。可是,救贖和道成肉身是伊斯蘭教理解一神觀的缺失。[埃德·卡司斯博士]

伊斯蘭教關於神的觀念,的確與聖經相互牴觸,一個非常重要、不合聖經之處,就是認為上帝是沒有位格分別的個體。在伊斯蘭教中,用專門術語來解釋的話,就是上帝絕對為一,在他裡面不存在位格群體。在基督教神學中,具有對獨一上帝的絕對忠誠,信奉只有獨一的真神。聖經中最早的信條就是,「 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上帝是獨一的主。」 因此,對獨一真神論點的強調,一直以來就是猶太—基督教從其起初源泉就有的神學傳統。因此,基督教是獨一神論。當然,我們伊斯蘭教的許多朋友對此並不以為然。他們認為我們相信三神論。他們實際上會認為你們相信父親、母親和兒子,因為在這方面穆罕默德錯誤的理解了基督教的神論。實際上,基督教的三位一體是說——獨一真神自有永有地存在於三個位格之中,聖父,聖子,聖靈,卻不是簡單的一個神格的三個表述的狀態 ,他們也不是一個神的三種不同的隱喻,而是獨一真神本性中實實在在存在著位格之間的團契——這實在是與伊斯蘭的神觀決然不同的。

[林根·當肯博士]

因此,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是一神論的宗教,他們和多神論截然不同,因為他們否定多神的存在。但是他們之間又彼此截然不同,因為他們關於對上帝的教義非常不同。

討論過了多神論和一神論,接下來我們就準備描述一下基督教確認的而且在使徒信經裡面教導的關於上帝的概念。

基督教

使徒信經裡面關於上帝的陳述相當簡單,只是說,

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

你可能注意到,信經沒有很清楚地說只有一位上帝。如果我們不知道信經的起源,讀這些話,很有可能使我們覺得我們在宣告猶太教中的上帝,或是伊斯蘭教的上帝,或者甚至在確認很多神中的一位神。因此,我們怎麼知道這是在講基督教中三位一體的上帝,而不是在講非基督教的一神論或多神論呢?

一方面,信經透過其他句子,明白地談到上帝,以此來否認非基督徒的一神論。就如在前一課我們已經看到的,信經的組織方式是圍繞三位一體的形式,反映出信仰的內容是聖父上帝、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以及聖靈,這是上帝的三個不同的位格,但是都享有相同的單一的上帝的本質。

此外,請記得,信經的目的是對信仰教義的一個總結,不是對信仰內容全面的陳述。當它用在教會儀式中時,教會的每一個人都知道,用這種方式提到上帝的三個位格,暗含著三位一體的教義。

另外一方面,信經用單數形式的一般意義上的名詞「上帝」來作為真神的名字,以此來否認多神論。

「上帝」這個詞可以有很多含義,許多宗教都把他們的「神明」稱為「上帝」。聖經本身有時也使用「神」這個詞來指一些像魔鬼、偶像以及甚至人類的領袖這類的對象。但是這些所謂的神也有他們真實的名字。例如,在古代羅馬的宗教中,「戰神」是戰爭的神,尼普頓神是指海神,朱庇特是眾神的領袖。

同樣的方式,聖經中的上帝也有不同的名字,大多數名字是描述性的,比如,El Shaddai,常常翻譯成全能的上帝,意思是上帝是大有能力的上帝。El Elyon,常常翻譯成至高的上帝,意思是上帝是統管萬有的上帝;Adonai,一般翻譯成主,意思就是主宰或統治者。

但是最接近我們認為是上帝合適的名字是雅威,在比較老一點的版本中翻譯的是耶和華,而在現代的譯本中,通常翻譯為主,雖然其意義和Adonai相差甚遠。

在人類歷史很早期的時候,上帝就啟示他的名字為雅威。例如,在創世記第4章26節我們瞭解到,人類使用這個名字稱呼上帝最早的時候至少在亞當的兒子塞特的年代。在創世記第9章26節挪亞把上帝稱作雅威。在創世記第12章8節亞伯拉罕也用這名字稱呼上帝。

在出埃及記3章13節和14節中,上帝向摩西描述祂的名字也是用雅威,聖經這樣記載,

摩西對上帝說:「我到以色列人那裡,對他們說:『你們祖宗的上帝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他們若問我說:『他叫什麼名字?』我要對他們說什麼呢?」上帝對摩西說:「我是自有永有的。」又說:「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那自有的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出埃及記3章13-14節)

雅威這個名字來自希伯來文「ehyeh」,這個詞這裡翻譯成我是自有永有的,這是上帝向他的百姓啟示的一個非常親密的名字,一個超過其他任何名字,是把自己與所有假神完全分別開來的名字。

實際上,在聖經所有用來稱呼上帝的名字中,「神」或「上帝」是最普遍的。現代的舊約聖經中,上帝這個詞希伯來原文是el或者elohim。在新約聖經中,希臘文的翻譯是theos。但是在聖經那個時代,其他的宗教用同樣的詞來指他們的神明。因此,為什麼使徒信經選擇這個普遍的名字稱呼上帝,而不是用象雅威這樣特別的名字? 因為使徒信經通過使用最簡單的名詞上帝來識別主,指出基督教的神是唯一值得被稱為「上帝」的。列王記上第8章60節,我們看到,

耶和華(或希伯來文中Yahweh雅威)是上帝,並無別神。

(列王記上8章60節)

不錯,其他宗教相信他們敬拜的是真正的神,但是實際上,他們敬拜的是假想的東西,甚至是魔鬼——低層次的、受造的靈體,都受基督教上帝的管轄。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10章20節解釋得很清楚,他說,

外邦人所獻的祭是祭鬼,不是祭上帝。(哥林多前書10章20節)

外邦人不相信他們所獻的祭是給魔鬼,他們相信他們獻祭給各樣的鬼神,但是他們是錯的。

今天,在世界上除了基督教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宗教,有印度教、日本神道教、異教、巫術、伊斯蘭教、猶太教、各種部落宗教等等。但是他們的神明是假的,有些敬拜魔鬼,有些敬拜受造物,有些敬拜他們虛構的東西。但是聖經堅稱只有基督教的上帝是真正的神,只有基督教的上帝要審判世界,而且只有基督教的上帝有能力拯救我們。

使徒信經中的第一個信仰條款,就是呼召新生的基督徒放棄他們過去敬拜的假神,承認和信靠聖經中描述的上帝為萬有中獨一的真神。這個呼召清晰地反映出聖經中一個完全根本性的教導,那就是聖經要求任何時代的每一個人都要承認,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中的上帝是獨一的真神,聖經要求人們要單單敬拜祂。

我們已經查看了上帝的獨一性,接下來我們集中在上帝的單純性,就是他本性或本質的合一。

單純性

你可能記得前一課我們定義三位一體的教義時,我們這樣說,上帝有三個位格,但是只有一個本質。我們也說過,位格這個術語是指獨特、自知的個體,本質這個術語,指的是上帝的基本本性,或者祂構成的實質。

好了,當我們提到上帝的單純性時,在我們腦子裡想的是他的本質,——他的本性,形成上帝存在的實質。

神學家們以相當專門的方式來使用術語,像簡單或者「單純性」這些詞。我們不能從上帝是容易理解的意義上說上帝是簡單的。相反,我們的意思是他的本質不是由不同的實質所組成,而是一個只有單個實質的全部統一組成。

我們可以通過純淨水和污泥的比較來舉例說明這個單純性的概念。一方面,水可以看作是單個物質,全部由水組成,沒有別的東西。但是如果我們在水裡加一些泥土,就變成了污泥,污泥是個混合物,因為它是由兩種物質組成,水和泥土。上帝的本質就像絕對的純淨水一樣,只有一個物質所組成。

但是,為什麼這個很重要呢?為什麼基督教強調上帝是單純的,不是由不同物質所組成的呢?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再看一看三位一體的教義。三位一體教義的陳述是這樣的:上帝有三個位格,但是只有一個本質。

三位一體教義裡至關重要的是位格和本質的區別。上帝就本質而論為一,就位格而論為三。事實上,可以這樣講, 「一」對應的是「什麼」,而「三」對應的是「誰。」[ 科斯·約翰遜博士]

聖經強烈地堅持上帝有三個位格,聖父、聖子和聖靈,聖經也同樣強烈地堅持只有一位上帝。在非常早期的教會生活中,神學家們決定討論只有一位上帝的一個很有用的方式,就是按照上帝的本質或實質來講。因此,當他們說上帝是一個單個的、統一的本質時,他們實際是在否定把聖父、聖子、聖靈看成是三個獨立的上帝,不知怎樣聯合在一起成為三位一體,相反,他們是確認這三個位格永遠是存在於一個獨一的上帝之內。

以這種方式,教會要使人們完全清楚知道,基督徒不是信仰三個上帝,其他宗教常常這樣污蔑我們。相反,我們只相信獨一的上帝,一個上帝,有三個位格。

穆斯林們經常這樣講,基督徒們確認有三位神,或者是相信三神論。其實,在教會歷史上沒有一個正統的人曾經確認這個說法,因為聖父是上帝,聖子是上帝,聖靈是上帝,從創始記到啟示錄都一再的確認,確認上帝是獨一的神。只有一位永活真神。因此,我們唯一能夠充分理解的上帝自我啟示,就是有獨一的上帝,除他以外別無真神,聖父、聖子和聖靈分享同樣的[位格]屬性(godhead),這個教會習慣用語要表明的就是同一屬性存在於三個位格中,這也就是為何我們不承認有三個神。上帝是有三個位格,同一本質的神。聖經不斷傳講這個真理,教會確信這一點,也成為我們與其他不同宗教的根本分水嶺。[司提反·威樂姆博士]

在另外一個古老的信經——尼西亞信經——裡面,很清楚地陳述了這個觀念:

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與聖父本體相同。

因為使徒信經比尼西亞信經更為基本,裡面沒有明確地提到這些詳情。然而,使徒信經強調,我們相信有三個位格的獨一上帝,這裡面就隱含了這個概念。

基督徒相信有三個位格的一位上帝,這一事實對基督徒的生命有無窮無盡的應用。例如,傳統的基督徒敬拜常常是完全的三位一體形式:三位一體的三個位格,我們都敬拜,我們向每個位格唱讚美詩歌、禱告、祈求。忽略三位一體中的任何一位而偏愛另外一位,就是忽略上帝本身。我們把尊貴、服事和愛慕歸給聖父、聖子和聖靈,因為他們都屬一個上帝。

講過了基督教關於上帝的基本概念以及祂存在的本性,接下來,我們就集中在全能的父這個短語上,看看聖經有關三位一體的第一個位格,即聖父上帝的獨特的教導。

III. 全能的父

我們對於全能的父這個短語的討論分成四個部分:首先,我們要看看聖經用「父」的名字來稱呼上帝的方式;第二,我們要考量聖父上帝在三位一體中的位格;第三,我們要探討聖父身份的性質,他為父的角色中所行的一切;第四,我們討論上帝的權能。首先我們來看看聖經中用「父」的名字來稱呼上帝。

名字

聖經至少使用「父」這個詞有三重不同的含義。首先,用來表述上帝作為萬有的創造者。新約的一個例證在林前8章6節,在那裡保羅指出萬物都源本於他和藉著他而存有的。請注意,這並不意味著每節經文提到上帝為父的第一種含義時,也都是用來指三位一體的第一個位格,認識到這一點滿重要。父的第二個用法,特指信徒在基督裡為後嗣作為上帝的兒女。當保羅在羅馬書8章15節說,我們接受的是使人成為兒子的靈,使我們呼叫阿爸父,他所用的「父」就是這個含義。最後,「父」這個詞來定義耶穌與父神的獨特關係。我們也許能這樣總結父的這三種用法:第一個含義強調的是上帝作為創造者,第二個用法特指上帝作為救贖主,而第三個含義是要強調耶穌基督和聖父位格之間的獨特關係。[科斯·約翰遜博士]

不幸的是,有些基督徒錯誤地認為,聖經每次使用「父」這個詞語時,就是指三位一體的第一位,但是,三位一體的教義在新約之前還沒有清楚地顯明出來。在舊約聖經零散的一些經文中暗示了上帝位格的複數性,但是舊約聖經壓倒性地強調上帝的獨一性。

因此,舊約中上帝被稱為「父」的時候,是指整個三位一體的上帝,而不是指單個位格。但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父」這個詞的使用也的確強調「聖父」這個位格,但是重要的一點請記住,在新約聖經清楚地啟示上帝的這三個位格之前,所有用來稱呼「上帝」的術語,包括「父」這個詞,都多多少少是應用到三位一體的全部。在像申命記32章6節和以賽亞書63章16節以及64章8節這些經文中的「父」這個詞,都是指上帝的全部位格。為了舉例說明,我們選一處經文為例,來看看在舊約中「父」這個詞的使用。在瑪拉基書2章10節中,先知問這樣的問題:

我們不是同有一位父嗎?不是同一位上帝創造我們嗎?(新譯本)(瑪拉基書2章10節)

這裡,上帝的全部都被稱為父,包括聖父,聖子和聖靈,因為上帝的全部位格都參與人類的創造。新約聖經很明確指出,聖父、聖子和聖靈每一個位格都扮演不同的角色,但是這段經文沒有指出上帝的各個位格之間的區別,相反,它把「父」這個名字在他們創造中的角色,集體地歸於所有三個位格。

當新約作者們引用舊約時,有些時候,他們也用父來指整個上帝,這就使情況更加複雜化。例如,在馬太福音5章45節和6章6到18節,以及使徒行傳17章24到29節中,好像都是用「父」來表示整個三位一體。這些經文中,用「父」來描述整個三位一體有幾個原因,有時是因為上帝的三個位格都參與了創造世界的工作,有時是因為上帝的三個位格都是我們要順從的倫理標準。我們再來看一處經文作為例子。雅各書1章17節這樣說,

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雅各書1章17節)

這一節經文之前,雅各討論的是上帝的屬性在倫理上是純潔的。因此,雅各這裡所要表達的觀點是,從上帝來的一切都是美善的,而且一切美善的東西都是來自上帝的。既然一切美善的東西都是來自三一上帝的各個位格,基督教的解經家們常常認為這是指整個三一上帝。當然,就如在舊約聖經中,也有理由認為這裡是單單強調聖父的位格。但是,確認聖子和聖靈也能夠賜給我們美善是很重要的。

不過,也很清楚,聖經使用父這個詞,有另外一個意義,就是指有別於聖子和聖靈的一個三位一體的位格。我們可以從下面的經文中看到這個意義:約翰福音1章14和18節、約翰福音5章17節到26節、加拉太書4章6節、彼得後書1章17節。我們再來看兩個例子來說明這一點。在約翰二書9節,使徒這樣來區分聖父和聖子。

凡越過基督的教訓不常守著的,就沒有上帝;常守這教訓的,就有父又有子。(約翰二書9節)

在約翰福音14章16和17節,耶穌堅定門徒們信心的時候,這樣區分聖父和聖靈,

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叫他永遠與你們同在,就是真理的聖靈。(約翰福音14章16-17節)

我們已經瞭解了聖經中如何使用「父」這個名字來指整個的上帝,同時也指三位一體中的第一位。我們接下來要看看聖父的位格與三位一體其他位格的區別。

位格

聖父和聖子以及聖靈的關係可以從很多方面來描述,但是在神學歷史中,有兩個關於三位一體的觀點較為引人注目,具體說,就是通常講的本體的三一論[ontological Trinity]和實施的三一論[economic Trinity]。這兩個觀點講的是相同的三位一體,就是聖父、聖子和聖靈。但是,在上帝的三個位格之間的關係上,他們強調的方面是不同的。

一方面,當我們著重在上帝的存在時,通常提到本體三一論,本體這個詞的意思是關於存在性。因此,當我們說本體的三位一體時,我們是從存在和本質來看三位一體,我們考量的是三位一體的這個三個位格怎樣彼此統一結合在一起,他們怎樣共同擁有同一個本質。

從存在論的角度來看,上帝的三個位格都是無限的,永恆的和不改變的。每一個都擁有上帝相同的本質屬性,像智慧、能力、聖潔、公義、善良和真理。

另外一方面,當我們考量上帝的位格怎樣彼此互相影響時,通常提到實施的三一論,講的是他們之間作為獨立的個體如何彼此相連。實施這個詞的原本意思是涉及到家的管理。因此,當我們說實施的三位一體時,我們是從聖父上帝、聖子和聖靈作為獨特的個體,彼此之間如何相連來看三位一體。

我們從實施的角度來看三位一體時,每一個位格都有不同的責任、不同層次的權柄,以及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務。聖父,聖子和聖靈彼此有交談,他們彼此認可,他們彼此作用,他們從很多方面彼此影響。

無論從本體觀點和實施的觀點,兩者都認為聖父是第一位格。聖父被稱為本體的三一論的第一位格,是因為聖子是從聖父而出來的,聖靈也源於聖父。關於聖子的產生,約翰一書4章9節這樣說,

上帝差他獨生子到世間來,使我們藉著他得生,上帝愛我們的心在此就顯明瞭。(約翰一書4章9節)

獨生這個詞語來自希臘文monogenes,常常翻譯為獨生,不幸的是,早期教會的一些人認為這個意思是聖子是被造的,不是完全的上帝,即使現今有一些異端還是否認聖子的神性,因為他被稱為「獨生」的。

為了反駁這個錯誤的教導,傳統上,基督徒們已經說明聖子是從聖父在永恆中出來的或者由聖父生自永恆中。這些術語強調聖子是自有永有的。在約翰福音15章26節,耶穌提到聖靈的出現時,這樣說,

但我要從父那裡差保惠師來,就是從父出來真理的聖靈,他來了,就要為我作見證。(約翰福音15章26節)

詞語出來是從希臘文ekporeuomai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源於。傳統上,這節經文被理解為,指聖靈存在的來源。

不幸的是,像這樣的經文使一些人得出錯誤的結論說,聖靈不是永恆的或者不是完全的上帝。因此,傳統的基督教神學家已經謹慎地堅持聖靈是三位一體全備一員,而且祂是完全的上帝,即便他的位格是永恆地從聖父上帝而來。

除了被稱為本體的三一上帝的第一位格,聖父也被稱為實施的三一上帝的第一位格,從實施的觀點,聖父被稱為第一位格的原因是他對其他兩個位格的權柄,很像人類的父親,在家裡面有權柄一樣。

我們從很多方面看到聖父對聖子的權柄。比如,像我們在約翰福音6章40節中學到的一樣,子遵行父的旨意;而且,按照像以弗所書1章20節到22節的經文所說,子從父得到他的權柄和國度。實際上,聖經不斷告訴我們子的王權是從屬於父的王權,我們從耶穌坐在上帝的右手邊這個經常的表達中可見一斑,耶穌坐在上帝寶座的右邊,例如詩篇110篇1節和希伯來書1章3節。上帝的右手邊是一個尊貴的和有權能的地方,但是要知道,這位置不是寶座本身。最後,子要將他的國度交給父,就如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5章24節中教導的一樣。簡而言之,在實施的三位一體中,聖父對聖子有權柄。

聖父與聖子關係及其一切權柄的實施是個複雜的問題。其實,這涉及到三位一體中聖父與聖子扮演角色的差異。事實上,聖子在他的角色上甘願屈尊成就父神的計劃。他來到世間順服父神的旨意及其父神實施的一切權柄。然而同時,它們之間有父愛子和子愛父的聖愛關係,在三位一體中他們尋求彼此的取悅與尊崇。因此,我們需要在這個方面做點的分別,區分祂們扮演的角色與祂們在愛中彼此取悅的關係。[西門·沃伯特博士]

同樣,聖父對聖靈也有權柄,例如,我們所聽到是聖父差遣聖靈來,就像路加福音11章13節和以弗所書1章17節中所說的。我們也從使徒行傳10章38節中知道,是聖父用聖靈的能力膏耶穌。整本聖經中,聖靈是聖父在世界上的代表,接受聖父的指導,完成他的旨意。在實施的三位一體中,聖父對聖靈有權柄,正如祂對聖子有權柄一樣。

父神的權柄總是愛的權柄。父神的權柄是愛聖子的權柄,他樂意是他的愛子得到榮耀,就像聖子也樂意父神的榮耀一樣。因此最終,如果聖父、聖子和聖靈他們之間分享聖愛,那麼,這種父與子與聖靈之間存在不同旨意的說法就變成了無稽之談。因為在某種意義上講,如果聖子和聖靈是永恆中盼望執行聖父的旨意,同時聖父是永恆中盼望榮耀聖子和聖靈的話,那麼從根本上講,在上帝的生命裡具有一樣的意願,一樣的愛;因為在三位一體的這個團契中具有一樣的本質。

[斯提夫·布賴克茂博士]

瞭解了「聖父」這個名字在聖經中如何被使用,以及聖父上帝的位格,接下來我們要看看其聖父身份在創造界和人類中的特性。

聖父身份

在我們詳細描述聖父上帝的身份之前,我們應該特別指出,聖經上談到上帝為父身份,大量的經文來自舊約,就是在上帝清楚地啟示他的三一性之前。這些經文中,「父」這個詞主要是指整個三位一體的上帝,不僅僅單指聖父這個位格。

不過,新約提到父的身份主要是指聖父這個位格。因此,在這些舊約經文裡面看到強調聖父的位格也有其合理性。

我們可以討論上帝聖父身份的很多方面,但是我們只集中在三個較為突出的聖經概念。首先,我們要考量聖父創造主的角色;第二,我們要從上帝作為創造萬物和祂子民的君王的角度看看他的聖父身份;第三,我們要集中在聖父是祂子民的一家之主的觀念上。我們首先探討聖父身份的一個觀念,就是祂的創造主的角色。

創造主

從廣義上講,聖經有時提到上帝時,把祂當作祂所造萬物的父,例如,在申命記32章6節、以賽亞書43章6節到7節、64章8節和瑪拉基書2章10節以及路加福音3章38節這樣的經文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這一點。

舉一個例子,保羅在使徒行傳17章26節到28節這樣向雅典人講說,

他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並且預先定准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就如你們作詩的,有人說:『我們也是他所生的。』(使徒行傳17章26-28節)

這裡,保羅引用外邦詩人克裡安和提亞拉突的話,他們說宙斯是人類之父,因為祂創造了人類。當然,保羅強調聖經的上帝才是真正的創造主,而不是宙斯,但是保羅也確認了一個觀念,就是創造主就是創造之物的父。

聖經是一種語言。它用人間的父的這個形象來描述這位創造我們的神。他跟我們的關係是父子之間的一個關係。父代表源頭,代表權柄。[張麟至博士]

正如人類的父親對他們的孩子很有耐心,上帝作為創造物之父的身份,使得祂向我們墮落的世界也顯示了極大的耐心,尤其是對於罪孽深重的人類。這並不是意味著祂永遠不會審判萬物,但是,這一點可以幫助解釋為什麼祂不輕易發怒,常施恩惠。就如我們在詩篇145篇8節和9節所讀到的,

耶和華有恩惠,有憐憫,不輕易發怒,大有慈愛,耶和華善待萬民,他的慈悲覆庇他一切所造的。(詩篇145篇8-9節)

查看了上帝作為創造主的角色,接下來看與祂為父之身份有關的君王角色。

君王

在古代近東地區,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是,人們把君王當成他們的父,國王稱他們的臣民為孩子。這種表達也常常出現在聖經中。例如,以色列人稱大衛是他們的父,因為他曾經是他們的國王。當然,有一些以色列人真的是大衛的後代,所以,大衛是他們血統上的父,但是整個國家都稱大衛為他們的父,他們的意思是大衛為他們的君王。馬可福音11章10節中,講到人們這樣大聲呼喊,

那將要來的我祖大衛之國是應當稱頌的!(馬可福音11章10節)

這裡,顯然,大衛被稱為以色列之父(祖)是與他的王位有關。同樣,在使徒行傳4章25節和26節,教會的人們這樣讚美上帝,

你曾藉著聖靈托你僕人──我們祖宗大衛的口說:「外邦為什麼爭鬧?萬民為什麼謀算虛妄的事?世上的君王一齊起來,臣宰也聚集,要敵擋主,並主的受膏者。」(使徒行傳4章25-26節)

再一次,大衛被稱為以色列的祖宗(父),因為他是主的受膏者,是坐在主寶座上的君王,是他帶領以色列百姓與敵國爭戰,但是為什麼古代把君王稱為父呢?

在古代世界君王稱他們自己為父,因為他們自我描繪為仁愛之君。也就是說,他們眷顧他們的百姓,照顧他們的需要,並保護他們及諸如此類地特點。其實,這不過是一種政治宣傳而已,因為古代的君王們在大多數情形下,只是關心他們自己的利益,而非是服侍他們的百姓。然而同時,上帝向以色列啟示他自己時,他使用了當時慣常把君王看作為父的習俗。不過在這種情形下,上帝作為我們的父親,我們的父皇,我們偉大國度的至高君王,這一點卻不是一個政治宣傳,而是一個真相。上帝眷顧我們,他提供一切我們的需要,他保護我們如同父親一般。因此,他就是他整個王國的父王,他的國度之父。[理查德·伯瑞特博士]

正如人類的君王被稱為他們民族的父,上帝也被稱為「父」,因為祂是統管世界的超乎萬王的大君王,因為祂也直接管理祂的選民以色列人。

聽聽以賽亞書63章15節和16節,怎樣談到主的父性。

求你從天上垂顧,從你聖潔榮耀的居所觀看。你的熱心和你大能的作為在哪裡呢?你愛慕的心腸和憐憫向我們止住了。……你卻是我們的父。耶和華啊,你是我們的父;從萬古以來,你名稱為「我們的救贖主」(以賽亞書63章15-16節)

在此,上帝自己指出他是父,因為他坐在高天的居所寶座上,除了統管萬有之外,同時特別統管以色列和猶大。具體來講,懇求神聖的君王帶領他的軍隊去爭戰,打敗他們的仇敵,贖回祂的百姓。

我們神聖的君王愛護我們,就像父親愛護他的孩子一樣,明白這一點能給我們帶來極大的信心和安慰。靠我們自己,我們不能抵擋這個世界的邪惡,但是我們神聖的君王象父親一樣愛我們,隨時能夠幫助我們。

實際上,這是耶穌在主禱文中教導的一個思想,他指示門徒們向我們在天上的父禱告。主禱文中的這個祈求,上帝被認為是我們在天上的父,而且在整本聖經中,天上的景像是一樣的,是上帝寶座設立的地方,是他坐著為王,統管萬有的地方,因此,當耶穌告訴門徒們禱告要說我們在天上的父時,他的意思是他們向上帝禱告的時候要把上帝作為尊貴的父,是寶座設立在天上的神聖君王,我們相信上帝會給我們日用的飲食,免我們的罪,使我們遠離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這些禱告的基礎就是我們慈愛的君王,祂既有能力這樣做,也願意這樣做。

已經瞭解了上帝是創造主和君王,接下來我們要看看上帝的父親身份的另外一個特徵,就是作為一家之主的角色。

一家之王

對我來說十分有趣的一件事,就是注意到神學總是有隱含的牧養含義。我們所信的內容勢必影響我們成為怎樣的人,這一點在涉及到上帝為父的方面,表現得同樣。我認為無論我們有一個好的父親,還是一個糟的父親,這一點都會產生作用。我是十分幸運有一個好父親,因此,對我來講把上帝看作我在天之父是十分自然的事兒。我的父親對我所說、對我所作、以及我們之間的良好關係——這一切對我而言都十分寶貴。這就使得天父這個概念帶給我十分積極正面的感受。但是,多年來我遇見過也共事過不同的人,他們中有人對父的屬性的看法是相當負面的,十分敵對,不願意提及。然而,我記得與我的一個學生交談的情形,她是這樣來表達的,她說,「上帝成為我從未有過和經歷過的那個父親。」因此,在我們探討上帝為父的屬性時,即便是從失卻之處,我們都可以瞭解到上帝的心腸是一個隨時預備向我們施恩的慈父之心,無論我們是否在地上的父親身上經歷過這些。

[斯提夫·哈珀博士]

每一個人都熟悉一家之主的概念,通常是指等能帶領家庭、為家庭做重大決定的父母、祖父母,或者其他親屬。其實,聖經也常常用同樣的語言來描述上帝與祂子民的關係。

舊約聖經中,我們有時會看到上帝作為人類這個大家庭的一家之主。例如,在創世記5章1節到3節中,摩西用同樣的方式描述上帝和亞當的關係以及亞當與他兒子賽特的關係。

舊約中也時常把上帝描述為以色列民族的一家之主。我們在一些經文,像申命記1章31節、詩篇103篇13節和箴言3章12節中看到,上帝關心愛護祂的百姓。我們看看何西阿書11章1節中上帝的話來作為一個例子,

以色列年幼的時候我愛他,就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何西阿書11章1節)

這裡,上帝把他自己描述為一個父親,從年幼就愛以色列民族。我們在民數記12章7節,也看到上帝把自己描述成以色列的一家之主,上帝在這裡這樣談論到摩西的,

我的僕人摩西不是這樣,他是在我全家盡忠的。(新譯本民數記12章7節)

這裡翻譯為家的詞希伯來文是bayit,這是一個普通的詞,不僅指一個民宅,而且也是指住在房子裡面的人。摩西被描述成兒子或僕人,管理人以及家中的財產,暗含的意思就是上帝是以色列民族的一家之主。

當然,上帝作為祂子民的一家之主的描述也繼續在新約中出現,在馬太福音7章9節到11節和路加福音11章11節到13節中,耶穌說天父答應我們的禱告就像肉身的父親供應他們的孩子一樣。在約翰福音1章12-13節,以及在約翰一書2章29節和3章1節中,我們看到天父愛我們是因為我們生在祂的家裡面。在希伯來書12章5到10節,我們讀到,主為我們好處來管教我們,就和肉身的父親管教兒子一樣。在象提摩太前書3章15節和彼得前書4章17節這樣的經文中,教會被稱為上帝的家和祂的家人。

我認為在上帝為父的屬性裡有著寶貴的牧養含義。我認為其中一件我們能立刻就敢斷言的事,就是上帝是天父。這意味著值得我們去細想天父意味著什麼,聖經傳遞的上帝怎樣的一位父。為此,我們立即可以感到的,就是家庭對上帝而言一定是極為重要的。我認為申命記6章中,當主耶和華說,你要聽,這是我如何將律法和上帝的慈愛世代相傳——就是透過家庭來達成的。要通過父母親並肩勞苦,他們的生命與兒女的生命交融碰撞中,這個偉大的傳承才得以實現。顯然,家庭對上帝來說是極為重要的。我認為你仔細查看的話,你會看見父親對家庭的重要性。這裡的教牧含義就是,當你觀察這個世界時,你會發現有堅強的父親之處,你就會有一個有力量的文化。當文化中的父親形象變得脆弱,父親就隨著文化變得脆弱。這種微弱父親帶來脆弱文化的動態關係,我們毫無疑問需要有堅強的母親,但是父親有絕對的重要性,我認為你在上帝為父的屬性裡看到的一件事,就是父性的動態關係。我看見當你的文化中缺乏父性,這種氾濫就發生,你就缺乏教養,犯罪率自然上升。一旦你弱化父性的理念,這必就導致文化中普遍的秩序混亂。歸根結底,一旦你弱化上帝為父的屬性,這些問題就會接踵而來。[馬太·弗瑞德曼博士]

我們既然已經探討了全能的父的名字、位格和父親身份,接下來,我們要查看上帝完成祂旨意的無限之能力。

能力

我們再來看看使徒信經的第一個信條,

我信上帝,全能的父, 創造天地的主。

使徒信經說聖父上帝是全能的,意思是他擁有無限的、無比的能力。傳統的神學術語中,上帝的全能是指他的無所不能,來自於詞根omni,意思是全部的,中心詞potency的意思是能力。

聖父上帝的能力是無限的,因為祂有力量和能力完成祂所選擇的;祂的能力是無比的,因為單單只有祂擁有這種能力。

我們要看看剛剛提到的聖父上帝能力的這兩個方面,就是無限性的事實和無比性的事實。讓我們先看看上帝能力的無限性。

無限性

聖經描述聖父上帝有能力做任何祂想做的事情,聖經也用很多種不同的方式來證明這個無限的能力,聖經提到上帝有能力創造宇宙萬物,也能毀滅宇宙萬物,聖經說祂有能力控制天氣,在戰爭中擊敗祂的敵人,統管人類政府,施行神跡,拯救世人。聽聽先知耶利米在耶利米書10章10到16節如何描述上帝,

惟耶和華是真神,是活神,是永遠的王!他一發怒,大地震動;他一惱恨,列國都擔當不起。……耶和華用能力創造大地,用智慧建立世界,用聰明鋪張穹蒼。他一發聲,空中便有多水激動,他使雲霧從地極上騰;他造電隨雨而閃,從他府庫中帶出風來。……他是造做萬有的主。以色列也是他產業的支派,萬軍之耶和華是他的名。(耶利米書10章10-16節)

上帝最終控制被創造世界的方方面面,祂有能力做任何他所喜悅的的事情。在以賽亞書46章10節和11節,上帝這樣總結祂自己的能力,

我的籌算必立定,凡我所喜悅的,我必成就,……我已說出,也必成就;我已謀定,也必做成。(以賽亞書46章10-11節)

在我們認為世界的運轉好像要失控,覺得它要進入完全的混亂局面時,上帝的全能則會及時提醒基督徒們,這個世界仍在上帝手中。上帝不會受制於另一個源頭或另一個更高的能力。這個世界無論怎樣變化,它都不會失去控制。上帝是全權之神,我們可以確信他不會被任何其他的力量掌控,這就給我們力量憑信心走過那些我們有限認識無法把握的時刻。對於我們這些無法看到上帝所見一切的人而言,得知上帝不會用他的掌控或能力去改變他自己的旨意,實在是個極大福份。無論任何事臨到我,無論在我人生裡出現任何的狀況,它們都是在上帝慈愛的全權手中。因此,即便我無法解讀我的情形,我還是能夠確信,深知上帝在支撐著我,伴我一路同行。

[羅伯特·裡斯特博士]

整本聖經都指出,上帝對百姓的救贖是祂能力的完美彰顯。舊約聖經中,我們常常在出埃及記中看到他的大能,祂用十災擊打埃及人,把以色列人從為奴中釋放出來;在曠野四十年中,上帝從天上降下食物餵養他們;上帝又使他們征服應許之地。在古以色列人的思想中,出埃及是他們所知道的上帝救贖能力的最偉大的典範。

在出埃及記到律法書中,我們也看到上帝能力的明證,像一些經文,如出埃及記14章31節,民數記14章13節和申命記9章26節到29節。在舊約聖經的其他任何部分,我們也發現這個主題,在歷史書列王記下17章36節中,在詩歌書卷中象詩篇66篇3節到6節中,在先知書卷象以賽亞書63章12節中,我們都看到上帝的能力。

這並不是說古以色列人忽略了在主裡面,靠恩典,透過信心而得到的偉大奇妙的屬靈救贖,如果他們說一些像「我靠信心相信上帝的能力」這樣的話也完全正當,但是很多舊約聖經的作者發現,說一些像「上帝透過祂獨自拯救整個民族脫離為奴狀態來證明他的能力」這樣的話,更加引人注目,這不應該是令人吃驚的,畢竟,在出埃及記中上帝大能的客觀證明是無話可說的,甚至不信的埃及人也深深折服。

基於這樣對上帝無限能力的理解,我們應該在此稍微提一下,儘管上帝有無限的能力,但是有一些事情是上帝不能也不願意去做的,特別是,聖父上帝的本性決定了他做的一切事情,結果是,他永遠不會做違背他本性的事情。

本性是一個廣泛的術語,同時包括了本質屬性和位格的屬性。我們可以把它定義為一個人的基本特性或者一個存在體的中心層面。就聖父上帝來講,祂的本性不僅包括了祂的存在和祂的性情,同時也包括了祂和三位一體其他位格的關係,聖父上帝的本性是絕對永恆和不改變的,這使祂以此來行使祂的能力。雅各書1章17節這樣提到上帝不改變的本性,

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在他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雅各書1章17節)

聖父上帝的本性不會限制祂的能力去做與祂本性一致的事情,但是卻保證他將行使他的大能時與他的屬性協調一致。例如,祂從來不會停止永恆,祂從來不會撤回他對聖子和聖靈的權柄,祂從來不會做有罪的事情,祂會永遠持守祂的應許。

對我而言在現代自然科學興起中,一個有趣的因素就是意識到上帝用與過去相同的方式來管理現今物質世界的運行。從萬物有靈論的信仰來看,這個世界具有許多不同的神靈,它們居住在這個物質世界的元素裡。他們相信神是全然無法測度的。既然神是全然無法測度的,人類就無法研究這個物質世界,因為你不知道自然界今天和明天是否按同樣的規律運行。但是如果你知道上帝是不會改變的,那麼你就會實際走進世界,觀察研究它,試圖認識上帝怎樣造了它,又如何使它運行。因此,就憑上帝不變性的這個信念,就賦予人類能力興起了現代科學。其實,正如這一點賦予我們能力建立了現代科學,它也賦予基督徒在不確定的境況下有確據、安慰和平安,因為我們不必自己把什麼都搞得一清二楚。我們不必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我們只需要知道一點,那就是我們的上帝有能力全然供應我們遇見的一切任何挑戰,我們可以預期他必能應付一切的情形,正如他向亞當、亞伯拉罕、大衛、耶穌和保羅所應許的那樣——他是可以依靠的,是信實的,是不會出爾反爾的,他自己每天都是同樣的,在他自己裡面有一切的能力面對我們遭遇的每一個情形。[林根·當肯博士]

既然已經討論了聖父上帝無限大能的性情,我們接下來要轉到祂能力的無比性,只有上帝自己是全能的。

無比性

以賽亞書14章24節到27節這樣描述上帝無比的能力,

萬軍之耶和華起誓說:「我怎樣思想,必照樣成就;我怎樣定意,必照樣成立,就是在我地上打折亞述人,在我山上將他踐踏。他加的軛必離開以色列人;他加的重擔必離開他們的肩頭。」這是向全地所定的旨意,這是向萬國所伸出的手。萬軍之耶和華既然定意,誰能廢棄呢?他的手已經伸出,誰能轉回呢?(以賽亞書14章24-27節)

注意這段經文中,描述上帝無限的大能之後,緊接著就說明只有上帝是全能的,沒有人能廢棄祂,沒有人能使祂的手轉回。

聖父上帝的能力是無比的,這個事實是從另外一個事實自然而來的,就是只有一位獨一的真神。確實,如果存在另外一個無限的能力,上帝作為獨一上帝的地位可能就會受到挑戰,畢竟,一個無限能力的存在要麼是上帝,要麼因為祂的能力使他自己成為上帝。

這就是上帝在約伯記38章中告訴約伯的本質,當時,上帝說如果約伯能在起初有能力做上帝做過的事情,像創造、排序、以及護理管理宇宙,那麼,約伯就能證明自己為義。

但是事實是,只有上帝才是真正的神,因此,只有上帝有無限的能力。

不幸的是,現在很多基督徒卻善意地否認了上帝的全能,他們誤解了聖經中的教導,以為上帝盡自己所能,卻仍舊對祂的創造界無法全然掌管。但是,上帝的全能是聖經中一個奇妙的實際教導。當上帝的子民陷入困境時,他們向上帝呼求,因為他們知道上帝能夠救他們。當魔鬼似乎掌管這個世界時,我們可以平安地相信上帝完全掌管魔鬼。如果沒有了對上帝全能的信心,我們就失去了信心的基礎,上帝可以打敗敵人, 從而他的孩子們必將得到祂應許的永遠的祝福。

思想全能的父這個短語裡面所蘊含的豐富的神學,真是奇妙!我們服事的是一位有能力,有位格,像父親般的上帝,祂用奇妙的方式愛我們,關懷我們。我們可以完全確信祂的保守永不失敗,因為我們知道祂自己是永不失敗的上帝,祂永遠是我們的創造主,君王和一家之主。他總是具有無窮無盡、無可比擬的能力。而且,他永不改變。祂永遠會在那裡拯救我們,祂所提供的救恩就像祂自己一樣是永永遠遠的。

本課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探討了三位一體聖父上帝的本性,以及上帝之位格即全能的父的特性。我們接下來要討論第三個主題:聖父作為天地的創造主的角色。

IV. 創造主

我們對於聖父是天地的創造主的討論集中在祂創造之工的三個方面。首先,我們要考量聖父的創造之工;第二,我們集中在創造的美好上面;第三,我們要提到聖父對於創造物的權柄。我們先看看聖父施行的創造之工。

創造之工

創造之工是使徒信經特別歸功於聖父的一個工作。你記得使徒信經的第一個信條這樣說,

我信上帝,全能的父, 創造天地的主。

聖經中提到關於聖父所有的工作中,基督教在歷史上所強調的就是這項工作,這是所有的基督徒都必須認定的。

大多數基督徒都熟悉這個觀念,就是上帝創造世界並維持世界,主要是因為聖經常常這樣提到。實際上,如果我們打開聖經第一頁去讀,讀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上帝創造天地。創世記第1章1節這樣說,

起初,上帝創造天地。(創世記第1章1節)

這個介紹性的經節之後,創世記第1章後面的部分就解釋上帝在六天之內創造世界,使之井然有序。

在整個教會歷史中,關於創世記第1章創造記述的解釋,曾經出現過很多不同的理論,幾乎所有的神學家都同意,上帝ex nihilo或從無中造出了世界。也就是說,在上帝創造天地之前,除了上帝之外,沒有任何事物存在,沒有供上帝創造世界用的先存物質,甚至有很多人說上帝創造了時間和空間。

但是神學家們對於聖父上帝創造世界的具體方法常常存在不同意見,尤其是對於六天創造時間的本質。有些教會之父,例如革利免、俄利根和奧古斯丁,相信這裡的「天」是一個比喻的說法,代表創造可能是在一瞬間完成的。但是其他的教父,像愛任紐和特土良,則認為這裡的一天是指24小時的一天。後來,當科學開始提出宇宙很古老的時候,很多神學家開始用新的方法來讀創世的記載。有人提出這六天是正常的24小時的天,但是在上帝創造每天之間卻有很長時間的間隔;另外一些人則解釋說這六天是比喻說法,代表一個紀元或時代。

顯然易見,創世記一章有關創造日數的問題,是一個經常引起許多激烈爭論的根源。我認為其中一個問題是創世記一章的事屬於哪一類的文學體裁?這是一個文學體裁用來給予我們可感的實事,就是感官的實事呢?還是一個文學體裁用來教導屬靈的實事。當然,我們不該,也不能在這兩者之間設立嚴格的界線。畢竟上帝就是這個世界的創造者,兩者應該彼此不相矛盾的。但是,當我們把創世記一章當成是科學性的書籍,或把它視為是討論創造含義和本質的角度,這的確會導致我們有兩種不同的解釋。[約翰·奧斯沃特博士]

對於早期教會,以及他們對使徒信經的使用,最重要的事情似乎是,信徒承認唯有上帝,在聖父的帶領下,創造了並護理整個世界,包括屬靈的領域和物質的範疇,所有的實體和被創造物。

利未人在尼希米記9章6節中強調同樣的思想,經文這樣說,

你,惟獨你是耶和華!你造了天和天上的天,並天上的萬象,地和地上的萬物,海和海中所有的,這一切都是你所保存的;天軍也都敬拜你。(尼希米記第9章6節)

這裡我們讀到,惟獨上帝創造了宇宙,惟獨上帝賜生命給存在的萬物,護理祂所創造的世界。

很重要一點需要指出,即使聖父在創造和護理天地中處於主導地位,但是三位一體以各樣的方式都參與了這些創造的工作。例如,聖子是聖父創造世界的手段或工具,而且祂仍然需要聖子的參與來護理它。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8章6節這樣描述創造之工,

然而我們只有一位上帝,就是父,萬物都本於他,我們也歸於他;並有一位主,就是耶穌基督,萬物都是藉著他有的,我們也是藉著他有的。(哥林多前書第8章6節)

這裡,保羅解釋聖父是創造之本,萬物都是本於祂,但是萬物是藉著聖子而有的,我們持續存在是因為聖父藉著祂兒子維持我們的生命。

聖經清楚的提到聖靈參與創造之工的地方比較少,在舊約中的一些經文中只要以含蓄的方式提到聖靈的創造工作。在舊約時代,沒有清楚地啟示出來聖靈是上帝的一個獨特位格。然而,新約教導說聖靈已經在世界中積極地執行上帝的旨意,在一些經文中,像馬可福音12章36節,可以看到聖靈默示舊約的作者們,使徒行傳2章2節到17節,彼得教導說預言和屬靈的恩賜都是來自聖靈,即使在舊約時代也是這樣。

因此,我們讀舊約中關於上帝的靈的記載,自然就推斷他們預示了以後更清楚的啟示,聖靈是一個獨特的上帝的位格。例如,在創世記1章2節和3節,這樣記載,

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上帝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創世記第1章2-3節)

上帝的靈這幾個字,表面意義上指上帝所有的位格,但是從新約的角度,我們能夠看見裡面強調聖靈這個位格的活動。

已經看了聖父在創造之工中創造主的角色,我們接下了要集中在上帝的創造物都是美好的這一面。

創造的美好

很多宗教和哲學都宣揚說,物質世界是道德中性的,也就是說,既不美善,也不邪惡。而有一些則說,世界是邪惡的。例如,早期基督教會遇到了很多外邦哲學,他們宣稱物質世界是墮落的,因此,真正得救的人必須脫離他們自己肉身的捆綁。這種負面的世界觀也成為使徒信經強調上帝創造天地的其中一個原因。聖經中,世界是上帝一個美好的創造,反映了他美善的特點。

創世記1章4、10、12、18、21、25和31節,總共七次,都告訴我們上帝創造的美好,而且最後一節,聖經記載一切所造的不僅僅是「好」,而且「甚好」。就如摩西在創世記1章31節中說,

上帝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創世記第1章31節)

不幸的是,上帝創造世界不久,亞當和夏娃違背上帝,犯了罪,吃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人類犯罪的結果,上帝使整個創造物都處在咒詛之下。提到這一點的一段經文是創世記3章17節到19節,上帝這樣咒詛亞當,

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裡得吃的。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來,你也要吃田間的菜蔬。你必汗流滿面才得餬口。(創世記第3章17-19節)

因為亞當的罪,地被受咒詛,以致使種地變得艱難,使得亞當和以後的人類努力工作才得食物。對地的咒詛不是只局限於種地,同時也影響了整個世界的各個方面,保羅在羅馬書第8章闡述了這個問題,他說,透過耶穌基督信徒所得的救贖,最終使整個受造物得蒙救贖。保羅在羅馬書8章20節到22節這樣寫到,

因為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一切受造之物一同歎息、勞苦,直到如今。(羅馬書第8章20-22節)

保羅教導說,對於地的咒詛影響到了受造物的每一個層面。

但是,儘管上帝的咒詛,我們不應該錯誤地認為,受造之物不再美好。是的,人類的墮落犯罪毀壞了受造之物,但是,這仍然是上帝的世界,根本上還是美好的,保羅在寫到婚姻持久的有效性,以及基督徒可以吃任何食物時,提到了這一點。保羅在提摩太前書4章4節中的話,

凡上帝所造的物都是好的。(提摩太前書第4章4節)

注意保羅這裡所說的,他沒有說凡上帝所造的物曾經是好的,而是說,凡上帝所造的物都是好的。

物質世界是美好的這一事實,其實是上帝自己的宣告。這對我們有許多實際的含義。比如說,我們需要保護環境。我們是被造界的管家。還有,終極而言,上帝在時刻保護這被造界。他在重新再造萬有,有一天被造萬物都要復興復原,而不是被毀滅。我們會永遠活在新天新地中。上帝創造這個美好的物質世界。我們的物質身體——我們物質的存在方式——是美好的。[馬可·斯特勞斯博士]

因此,無論我們談到婚姻,或是食物,或是上帝造的任何之物都是好的,我們確定相信這一切都是好的,因為創造這一切的聖父是美好的。這就是為什麼保羅在羅馬書1章說,透過受造之物,人們就可以看見上帝的美好。這也是為什麼詩篇19篇能夠宣告說,諸天述說上帝的榮耀。

十八世紀的約翰衛斯理在他的著作創造中上帝的智慧之概述,第三部,第二章中描述所造之物的美好時說,

整個世界是一幅畫,其中顯示了神性的完美。不但展現了上帝的存在,而且還有祂的合一,祂的能力、祂的智慧、祂的獨立和祂的美好。

世界透過本身自然的美好展示了上帝的美好,世界擁有美好因為是美好的上帝所創造的。

上帝的創造反映了他自己的美善。他首先告訴我們創造自身沒有惡,就是說惡並不是起初就在物質世界中的。反之,聖經卻告訴我們在上帝創造世界的初期,他造的是很好的。在創造中的一切都為美。但是,現在墮落的後果使得這個美好被損害。自然界的荊棘和蒺藜與人類汗流滿面才能餬口,都表明上帝的創造已經被扭曲。然而,作為基督徒我們已經開始一個歷程,更準確的講,上帝和我們一起已經開始這個復原的歷程。在基督耶穌裡我們是新的創造,正如一個聖詩作者說的,作為基督徒我們能看到一些是沒有信靠基督的人無法查驗的事。我們開始看出創造是上帝的傑作。因此,我們基督徒會把藝術,美學,結構,和諧,整合與創造界融為一體。這也是我們期待在新天新地中具有的特質,到那時上帝的創造將進入一個全新的境界,我們必將能夠按著上帝原本要讓我們享受創造界的方式,全然地享受他的創造。[德瑞克·托馬斯博士]

對創造之工和創造的美好有了理解,我們接下來準備討論聖父上帝對創造之物的權柄,這是創造主所擁有的。

創造之物的權柄

關於聖父上帝作為創造主的權柄,有許多方面我們可以討論,但是我們只集中在三個基本的特徵上:祂的權柄是絕對的、獨有的和徹底的。我們會仔細地逐一查看這三個觀念,首先從聖父上帝作為創造主權柄的絕對性開始。

絕對性

聖父的權柄是絕對的,意思是他有絕對的自由對所造之物任意而為,聖經常常用窯匠對器皿的權柄來比較上帝的絕對權柄。在以賽亞書29章16節、以賽亞書45章9節、耶利米書18章1節到10節和羅馬書9章18節到24節這樣的經文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描述。保羅在羅馬書9章20節和21節中,這樣提到上帝的權柄,

受造之物豈能對造他的說:「你為什麼這樣造我呢?」窯匠難道沒有權柄從一團泥裡拿一塊做成貴重的器皿,又拿一塊做成卑賤的器皿嗎?(羅馬書第9章20-21節)

當然,保羅用的是反問句,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因為上帝是萬物的創造主,祂有自由和權柄對所造之物做任何祂願意做的事情。

我想當有人聽到聖經教導上帝對世上發生的一切都有終極的權柄,他們或許會感到自己受到限制或威脅,他們會感到心裡不滿。然而,作為基督徒,當我們想到上帝是誰的時候,都應該感到難以形容的感恩。這就意味著我們的人生與生命都在這位全智、全能、全愛的天父手裡,他為我們的緣故,在十字架上犧牲了他自己的獨生愛子。特別是在艱難中,在我們對自己人生迷茫徘徊,對未來沒有希望的時候,這實在能帶給我們難以述說,無法形容的安慰。

[丹尼斯·約翰遜博士]

即便我們不能理解所發生的一切,可是只要你屬於耶穌基督,上帝就是愛你的天父。無論你經過什麼樣的情形,他愛你、保護你。人生在世實在會有一些難以描述的痛苦。但是無論你的情景怎樣,他仍舊掌管。 不知你能否接受即便是你人生的最難時刻,這仍然是為你的好處的緣故。為了你的成聖,他將我們人生中的仇敵改變,他將他們變成我們的朋友,使我們在他對我們的愛中全然得勝。注意我們僅僅只是得勝,而是透過愛我們的基督,全然得勝。因此,上帝會使用試煉和艱難來使我們成聖,塑造我們變成耶穌基督的模樣。他安排事情進入我們的生活,好使我們更像基督。希伯來書12章,作為仁慈、智慧和良善的天父,他管教我們。我想信心的掙扎往往就是不斷在這點上重複磨練。我們不得不反覆提醒自己,上帝關心我,即使是我不能明白一切,但他把這事那人帶入我的人生,一定是為了我的好處,我的聖潔和我的救贖。[湯姆·史瑞納博士]

獨有的

聖父上帝除了有絕對的權柄之外,祂對一切所造之物的權柄是獨有的。聖父上帝作為創造主的權柄是獨有的,意思是沒有任何創造物擁有這樣絕對的權柄。絕對的權柄只屬於創造主,而上帝是唯一的創造主。除此之外,我們從實施的角度來看三位一體時,聖父對三位一體的其他二個位格擁有權柄。例如,耶穌在約翰福音5章26節和27節中,這樣說

因為父怎樣在自己有生命,就賜給他兒子也照樣在自己有生命,並且因為他是人子,就賜給他行審判的權柄。(約翰福音第5章26-27節)

耶穌教導說祂審判世界的權柄是父賜給祂的,這個權柄終極來說在父裡面,是祂獨有的特權。但是父委託子代表祂來實行審判。在哥林多前書15章24節,我們看到相似的觀念,耶穌對世界的王權服從於上帝的更大王權。

對於聖靈,也是相同的真理,一些經文象約翰福音16章13節,羅馬書8章11節,和彼得前書1章2節等,都教導說聖靈也遵行聖父上帝的旨意。

正如聖子的權柄和聖靈的權柄是從聖父那裡來的一樣,被造之物的權柄也是從聖父上帝下來的,靈體,天使、地上掌權的,甚至一般的人都有一定程度的權柄,但是所有這些類型的權柄都是從上帝來的,因此聖父的權柄總是超越被造之物的權柄。

徹底的

聖父的權柄除了是絕對的和獨有的之外,他對世界的權柄也是徹底的。我們說上帝的權柄是徹底的,意思是上帝的權柄覆蓋祂所創造的一切,事無鉅細。這一點至少有兩個重要的應用,第一,每個人都在上帝的權柄之下,沒有任何人或其它的創造物沒有義務不順服上帝。

忠信於聖父上帝的天使和人類承認並願意順服上帝,但是魔鬼和不忠信的人類反抗並拒絕順服上帝的命令,即使如此,聖父的道德審判適用於每一個人,不管我們住在哪裡,我們是誰,也不管我們是什麼文化或宗教,我們都得對上帝交帳。

第二,每件事都在上帝的權柄之下,上帝的權柄延伸到所造之物的方方面面。因為上帝創造了萬物,創造物的任何一面都不是道德中立的,上帝創造一切都是有目的的,並且賦予其道德性,這意味著不管是什麼物體,不管是看到的是事物的那個方面,沒有道德中立的。任何創造物要麼是行使上帝所賦予的功能,因此就是美善的,要麼違背上帝,因此就是邪惡的。

現代世界中,很多基督徒傾向於把生活分成屬靈的層面和屬世的層面,我們大多數人認為「屬靈」的事情,像教會、敬拜、傳福音和聖經學習,是在上帝的權柄之下,我們在我們家裡或者道德的選擇上也努力認定上帝的誡命,但是很多基督徒趨向認為上帝的誡命不支配所謂的「屬世」的事情,比如政治、教育和工作。但是,現今這種屬靈層面和屬世層面的區分是不符合聖經的。一些經文象箴言3章6節,傳道書12章14節,和提摩太后書3章16節到17節都指出,上帝講到人類生活的每一個層面,祂的權柄延伸到我們所做的任何事情。

按著這個世界的標準,權柄常常被看成是負面的概念,上帝的權柄對基督徒來講,卻是一個偉大的確信,因為上帝仍然愛著這個世界,上帝仍然在掌管著它,上帝從起初就知道世界的結局,上帝是那位將來要審判萬民的主宰。這一切應該帶給我們良好的感受,因為我們可以確信有一位主,全然知道他正在做的什麼,我們對未來的確信和信靠都在他身上。[西門·沃伯特博士]

V. 總結

這一課是關於聖父上帝,我們已經仔細查看了使徒信經的第一個信條,我們討論了這個信條裡面所蘊含的上帝的概念,我們提到了作為上帝第一位格的全能的父,我們也探討了聖父上帝作為天地的創造主的角色。

理解聖父上帝的位格,對所有的基督教神學都是最基本的。除非我們認識並敬拜聖經中的三一真神,否則我們就是敬拜假神。認識並尊崇聖經稱呼聖父上帝的位格是真敬拜中最重要的部分。聖父上帝是聖子和聖靈都順服並尊崇的,他們所做之工就是要增加聖父上帝的榮耀。所以,祂應該也是我們順服、尊崇和榮耀的中心。

使徒信經

第三課

耶穌基督


關於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

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創建於1997年,是一個非營利的基督教機構,致力於「聖道教育,面向全球,免費提供」的使命。 為要滿足當今全球不斷增長的基督徒領袖培訓的需要,我們製作和發行了這套純正的、基於聖經的神學教程,主要面向那些沒有可能通過其它渠道接觸培訓材料的基督徒領袖。通過建立捐賑網絡,IIIM已經有了一套低成本培訓全球基督教傳道人和領袖的方法,採用方便使用的多媒體神學教程,現已有五種語言(英文、西班牙文、俄文、中文和阿拉伯文)。所有的課程都是在本機構寫作,設計和製作,其形式和質量上與本機構於2009年美國歷史頻道(History Channelc)在使用動畫和教育 專項上獲得傑出視頻「泰利獎」的兩個作品十分類似。我們的材料採用多種渠道傳遞,包括DVD,文字印刷,網絡視頻,衛星電視,電台和電視。

有關於本事工更多的信息,及其如何參與在其中,敬請登陸我們的網站www.thirdmill.org.


目錄

I. 介紹
II. 神性
上帝的兒子
III. 人性
經歷
出身
身體
靈魂
復活
職份
舊約的背景
在耶穌身上的應驗
本性
IV. 工作
降卑
道成肉身
受難
升高
復活
升天
坐在
審判
V. 總結

I. 介紹

過去的兩千年中,曾經有數億的人們敬拜、跟隨並傳揚拿撒勒人耶穌的福音。歷史上沒有任何人曾經得到這樣廣泛的尊敬,或像祂這樣對社會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很多的藝術家、音樂家和作家都以耶穌為創作題材,很多的民族和文化都圍繞耶穌的教導進行建造。甚至世界上很多地方的日曆以耶穌的出生來計算。

但是除了耶穌的名聲之外,祂也是大家詳細考查的熱門對象,各個領域的學者都在研究祂,懷疑論者試圖羞辱祂,而祂的跟隨者們卻用一切可能的方式認識祂。

事實上,瞭解耶穌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因為有一天我們都要回答這個問題,「耶穌基督是誰?」 對於基督徒,答案應該是很熟悉的,因為已經在使徒信經裡面背誦了好多個世紀了。

本課是我們使徒信經系列的第三課,我們定名為耶穌基督。本課中,我們的注意力要放在有關耶穌基督的信條上面,耶穌基督是上帝的兒子,是三位一體中的第二個位格。相關的信條如下:

我信我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

因著聖靈感孕,從童貞女馬利亞所生;

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受難,被釘在十字架上,受死,埋葬;

降在陰間;第三天從死裡復活;

祂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邊;

將來必從那裡降臨,審判活人,死人。

有很多種方法可以概括信經中關於耶穌的陳述,但是,我們只集中在三個主題,這三個主題是在神學歷史中一直普遍關注的焦點。第一,我們要提到耶穌基督的神性,看一看祂神性的一些特性,以及祂和另外兩個位格之間的關係。第二,我們要看看祂的人性,討論祂的神性和人性之間的關係。第三,我們要探討祂的工作,不僅包括祂在世的事工,也包括祂升天之後的事工。讓我們先來看看使徒信經中關於耶穌基督神性的闡述。

II. 神性

當我們談起基督為永恆的道或許更恰當的是基督的神性,他作為完全的上帝時,我們是在談論新約聖經關注耶穌是誰的這個核心宣告。聖經告訴我們,耶穌即是完全的上帝,又是完全的人。一旦我們偏離這兩點,我們就不再擁有真的耶穌了。我們對祂的神性唯一能夠解釋的途徑,就是嚴格地按著聖經所宣稱的展開。從那兒我們知道耶穌是永生上帝的兒子。這是早期教會宣講的最基本實事。例如,我們從使徒保羅所寫的歌羅西書中得知我們的確據,耶穌具有掌管萬有的偉大能力。萬有都是靠他造的,一切的權柄都服在他的腳下。只有上帝才有這樣的殊榮。一旦把祂神性這的一點去掉,我們就失掉了福音,我們就失去了耶穌,那根本就不再是基督教了。[奧爾伯特·穆勒博士]

使徒信經用這樣的話來描述耶穌的神性,

我信我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

基督徒常常有意地使用一些詞語,像基督、上帝的兒子和主,來表示耶穌的神性。

為了我們的目的,我們只集中在使徒信經中用來指出耶穌神性的兩個術語。一方面,我們要看看耶穌是上帝的兒子這個事實;另一方面,我們要查考耶穌是主的意思。我們先開始看看聖經把上帝的兒子用在耶穌身上的含義。

上帝的兒子

關於上帝的兒子這個詞語,首先要注意的是,聖經會常用它來表示那些不一定具有神性的活物。例如,眾天使常常被稱為上帝的兒子們,像在約伯記1章6節到2章1節這些經文段落中。一些現代版本的聖經,這些經文被翻譯成天使,而不是上帝的兒子,但是約伯記這段經文,希伯來文實際上是benay haelohim,字面意思是上帝的眾子,我們也可以在其他的經文段落中找到相似的語言。

以色列民族也被稱為上帝的兒子,像出埃及記4章22節,和何西阿書11章1節這些經文。以色列諸王也被指稱為上帝的兒子們,像撒母耳記下7章14節和詩篇2篇7節這些經文。人類第一個人亞當被稱為上帝的兒子,記載在路加福音3章38節。

而且,正如所有基督徒都知道的,聖經很多經文稱上帝忠心的信徒們為上帝的兒子們,我們可以在象馬太福音5章9和45節、路加福音20章36節和羅馬書8章14和19節這些經文中可以看到這些稱呼。保羅在加拉太書3章26節這樣寫到,

所以,你們因信基督耶穌,都是上帝的兒子。(加拉太書第3章26節)

但是如果「上帝的兒子」之名稱本身並不包含耶穌神性的意思,那麼,為什麼教會卻一直這樣講?

當我們看看新約中對耶穌的討論,就會很清楚,耶穌是從一個獨特的方式上作為上帝的兒子。

我們發現新約聖經最強調的觀點之一,就是耶穌是上帝獨特的兒子。祂擁有上帝的一切本性。或者我們用另一種說法,耶穌是出於真神而為真神。而我們作為上帝的兒女基於另一種關係,是透過收養為後嗣,而不是基於本性。耶穌是上帝永恆的兒子,祂永遠是聖子,上帝的獨生子。[湯姆·史瑞納博士]

耶穌獨特的兒子身份,在約翰福音中尤其清楚。例如,第1章1到18節告訴我們耶穌是上帝永恆的道,意思是祂既是上帝自己,同時又是父上帝的獨生子。我們也在約翰福音8章18到23節看到這一點,耶穌說,祂是父的兒子,是從上頭來的,不是屬於這個世界來的。在約翰福音10章30節我們也看到這一點,耶穌在這裡強調說祂和父原為一。

但是,約翰清楚地說明這一點,最顯著的地方,或許是在約翰福音5章18節,他是這樣寫的,

[耶穌]稱上帝為他的父,將自己和上帝當作平等。(約翰福音第5章18節)

這節經文很清楚地提到耶穌說他是上帝的兒子,他的意思是祂和父上帝是平等的。由於這個原因,基督徒已經正確地理解,聖經說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意思是祂既是獨特的,又是具有神性的。

耶穌具有上帝兒子的身份在新約很多其他的經文中也有提到。羅馬書1章3到4節,和8章3節中我們看到這一點,這裡保羅教導說,耶穌在道成肉身之前就是上帝的兒子。我們在希伯來書1章1到3節也看到,經文說,作為上帝的兒子,耶穌創造了萬有,代表了上帝本體的真象。這些經文以及其他很多的經文中,耶穌以特殊的方式被認定為上帝的兒子,表示他的永恆性和神性。

對耶穌神性和上帝的兒子強調,在三位一體的教義中也反映出來,這個教義是這樣的,

上帝有三個位格,但是只有一個本質

新約教導說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是三位一體中的一個位格,但是祂和聖父與聖靈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就如我們在上一課講過的,三位一體的本體觀點是集中在上帝的本質和存在。作為上帝的兒子,基督與父上帝和聖靈在權柄和榮耀上是相同的。上帝的三個位格——包括聖子——都是無限、永恆和不改變的,每一個都有相同的上帝的本質屬性,比如智慧、權能、聖潔、公義、美善和真理。

與之相對照的,三位一體的實施觀點描述的是上帝位格之間怎樣彼此互相作用。以此觀點來看,每一個位格都有不同的責任,不同層次的權柄,以及分配不同的角色。例如,基督永遠都是父上帝的兒子,服從於上帝的權柄。聽聽耶穌在約翰福音6章38節所說的話,祂這樣描述祂對上帝的順服,

因為我從天上降下來,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來者的意思行。(約翰福音第6章38節)

耶穌在約翰福音8章28-29節表達了相似的意思,祂在這裡說,

耶穌說:「……我沒有一件事是憑著自己做的。我說這些話,乃是照著父所教訓我的。那差我來的,是與我同在;他沒有撇下我獨自在這裡,因為我常做他所喜悅的事。」(約翰福音第8章28-29節)

聖子順服父上帝的權柄貫穿在整個新約中,他們之間沒有衝突,因為子和父常常一致,但是父上帝屬於較高位階的。

同樣,在三位一體的實施中,子有超過聖靈的權柄。例如,耶穌在約翰福音15章26節這樣說,

但我要從父那裡差保惠師來,……他來了,就要為我作見證。(約翰福音第15章26節)

在其他一些經文段落中,例如羅馬書8章9節和彼得前書1章11節,聖靈實際上被稱為基督的靈,這裡再一次表明聖靈是由基督差遣來的。

這些關係都概括在聖子作為三位一體第二位的身份裡面。祂是本體三位一體的第二個位格,因為祂是從第一個位格,就是聖父那裡出來的,同時,祂又呼出第三個位格,就是聖靈。祂是實施三位一體的第二個位格,因為他處在中間的位階,祂服從於聖父,但是對聖靈有權柄。

早期基督教會,承認耶穌基督具有完全神性的認信是基督教信仰裡極其重要的一面。那些在受洗時承認使徒信經的人們,並不要求他們掌握和承認關於三位一體內部運作的所有的正確神學觀點與細節,但是,都要求他們是毫不猶豫地承認耶穌基督的神性。即使今天,確認耶穌基督是真正完全的上帝,是合乎聖經真正的基督教的標記。

既然已經看了上帝兒子這個術語的重要性,接下來我們要看看主這個稱謂如何指出耶穌的神性。

新約中稱呼耶穌為主,這個詞是從希臘詞kurios翻譯過來的。kurios是一個相當普遍的詞,意思是管理者或者主人,這個詞甚至用於禮貌性的稱謂,像英文中的先生(sir)。同樣,kurios常常僅用於人類,像馬太福音10章24節,路加福音12章36節到47節,以弗所書6章5節到9節,以及其他很多的地方。

同時,新約也使用kurios這個詞作為上帝的名字,就如在馬太福音11章25節,路加福音1章16節,使徒行傳2章39節,以及很多其他的經文。既然有特定的意思範圍,為什麼我們認為新約中使用kurios這個詞就表明了耶穌的神性?為什麼我們不認為這個詞就是簡單地指他在地上的權柄和尊榮?

基督徒用主kurios這個詞的關鍵在於舊約。舊約聖經由希伯來文寫成。然而,在基督降生前的幾個世紀時,希伯來文的舊約譯成了希臘文。這個譯本稱為七十士譯本。當猶太學者將舊約聖經翻譯成希臘文時,他們使用希臘文kurios這個詞六千七百多次,來翻譯上帝向他百姓自我啟示的聖名,雅巍(耶和華)。這個背景對理解新約承認耶穌是主kurios極其重要。雖然kurios這個詞自身並不一定暗示耶穌是上帝。在以舊約的背景來看這個術語時,有多出經文清楚地隱含出耶穌就是上帝。[科斯·約翰遜博士]

在新約中最令人驚訝的經文之一,就是在腓立比書中說到,萬膝都將跪拜,萬口必將承認耶穌基督是主,使榮耀歸給父神。其實,保羅在此是在引用以賽亞書中的一段詩歌,原本用來頌讚萬人都要尊耶和華為主的。而在此處,保羅卻有意將這段舊約的經文用來稱頌耶穌基督為主。因此在此處新約不光是說耶穌基督是主人,他根本就是與主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並駕齊驅的那一位。[彼得·瓦爾科爾博士]

保羅在羅馬書10章9和13節這樣寫到,

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上帝叫他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因為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因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羅馬書第10章9-13節)

這段經文的13節,為了證明凡是求告耶穌之名的人就必得就,保羅引用的是約珥書2章32節。但是約珥書中的這一節經文,在舊約希伯來文中,主的名字用的是雅威Yahweh,是上帝特有的名字。簡單來講,保羅說耶穌是主,他的意思是耶穌是雅威Yahweh,是舊約中的主,舊約中的上帝。

新約中把耶穌等同舊約中的上帝的其他經文還有馬太福音3章,馬可福音1章,路加福音3章和約翰福音1章,這些地方都表明耶穌是以賽亞書40章中的主,施洗約翰為祂預備道路。希伯來書1章10節中,我們看到相同的動態,這裡主耶穌是詩篇102篇24節和25節中的提到的創造世界的上帝。這樣的經文還有很多很多。

當然,也不是說新約中每一次稱耶穌為「主」的時候,人們就是在指耶穌的神性,有時,他們只是有意向他表示尊敬。但是,當教會正式承認耶穌是主,就像使徒信經中所承認的,我們是在確認聖經中的教導,即耶穌是上帝,作為上帝,祂是三位一體中完全的一員,與聖父和聖靈享有上帝相同的屬性。

基督的神性對基督徒的生命有各種各樣的應用意義,例如,它意味著在禱告和唱詩中,我們應該承認耶穌是上帝,理當把祂當成上帝敬拜祂。也意味著我們應該向祂禱告,就如我們向父上帝和聖靈禱告一樣,更意味著,我們可以在確定的救恩中大得安慰,知道上帝自己把我們從罪中救贖出來。這些以及其他與基督徒生命息息相關的應用,都是基於耶穌是上帝的信仰基礎之上。

心裡有了對耶穌神性的理解,我們接下來轉到使徒信經中所反映出來的耶穌的人性。

III. 人性

在過去的兩個世紀當中,很多神學家已經欣然接受了耶穌的人性,但是他們卻懷疑祂的神性。但是在初世紀的教會中,普遍來講很少會有人們來懷疑耶穌的人性。因著當時一些主流哲學的影響,使得人們比較容易接納一個神明能夠裝扮 成一個人來到人間,但是他們卻很難接受這樣觀念,就是一個神自己可以實際真實地成為一個人,人類是有物質軀體,有情感交流的活物。在他們的印象中,上帝不會甘心把自己的榮耀和尊嚴放下,委屈降卑成為低下的、被造的人類。不幸的是,不少現代的基督徒也很難確實地相信,上帝聖子能夠降臨到世上,成為卑微、有限和脆弱完完全全的人的樣式。

為了證明耶穌是完全的人,我們要講到耶穌人性的三個廣泛特徵。第一,我們要談到祂人的經歷;第二,我們要討論他人的職分;第三,我們要稍微提一下祂人的性情和祂神性之間的關係。讓我們首先來看看在使徒信經中列舉的祂作為人的經歷。

經歷

耶穌的一些經歷證明了祂是真正的人,因為只有人才有這樣的經歷,看看下面使徒信經中的陳述,

耶穌因著聖靈感孕,

從童貞女馬利亞所生;

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受難,

被釘在十字架上,受死,埋葬;

降在陰間;

第三天從死裡復活。

使徒信經的這一部分,至少確認了耶穌人性的四個方面,祂的出生、祂的身體、祂的靈魂,以及祂的復活。我們將先來瞭解他的出生,這包括他的感孕和降生。

出生

使徒信經用這樣的話提到耶穌的出生,

祂因著聖靈感孕,

從童貞女馬利亞所生。

不可否認,關於耶穌的受孕和降生,有一些不同尋常的細節。首先,祂是受聖靈的感孕,而不是從肉身的父親受孕。而且,耶穌的受孕也沒有違犯祂母親的童女身份,後面的課程中,我們會詳盡討論這些細節,然而現在,我們只集中在一個基本的觀念,就是受孕和降生是祂主要的人類經歷。

當使徒信經說耶穌「感孕」,請記住,耶穌遵循亞當和夏娃之後所有人類同樣方式,即從在媽媽子宮裡面的小嬰孩開始。一些經文,像馬太福音1章18節,路加福音2章5節和6節,加拉太書4章4節和希伯來書10章5節都表明,和每一個人類的方式一樣,上帝在瑪利亞腹中孕育耶穌。

路加福音1章34節到37節記載了瑪利亞和天使的對話,來描述瑪利亞的懷孕,

馬利亞對天使說:「我沒有出嫁,怎麼有這事呢?」天使回答說:「聖靈要臨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蔭庇你……因為出於上帝的話,沒有一句不帶能力的。」(路加福音第1章34-37節)

瑪利亞自己認識到這樣的方式懷孕需要神跡,而且,她得到的正是這個神跡。

耶穌由童女感孕的神跡所帶來的保證,就是祂既是全然的上帝,又是全然的人。童女感孕實在是一個神跡,在眾所周知的救恩歷史中,可以算得上是最偉大的神跡之一。然而,從祂感孕之後起,祂在母腹中的胚胎成形和發育與其祂普通的嬰兒沒有什麼區別。祂的出生經過產道,一個正常人出生的過程。祂必須要依賴祂母親的養育和食物,從流鼻涕到換尿布,這些都是祂像普通人一樣的平常經歷。祂遠不止是一個人而已,但是,祂一點都不少於一個完全的人。

[羅伯特·裡斯特博士]

有時,人們爭論說耶穌不可能是真正的人,因為祂沒有真正肉身的父親,但是,人類的第一個人也沒有肉身的父親,甚至沒有母親。正如創世記2章告訴我們的,亞當是使用塵土造成的,夏娃是從亞當的肋骨造成的,兩個人都沒有父母,兩個人都不是從女人而生的,但是,他們兩個都是完全的、真正的人。同樣,耶穌也是完全的人,即使祂的受孕是大大超乎常規。

除此之外,我們從聖經中知道,耶穌在瑪利亞母腹裡面的成長完全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一直長到祂出生。他不是魔術般地出現,或者祂的出生是忽然從天上掉下來的。相反,馬太福音第1章和路加福音第2章都指出,瑪利亞的懷孕起初沒有被發現,後來就變得很明顯,甚至使她的未婚夫想要暗暗地把她休掉,直到上帝在夢中告訴他真相。最後的結果就是,耶穌作為一個真正的人出生了。

耶穌是完全實在的人。基督經童女感孕的神跡一點都沒減弱祂真實的人性。耶穌的童女感孕其實要向我們揭示出一種在基督身上能看到的人性,就是我們將來在天可以達成的完全之人,卻沒有一點罪。

[埃瑞克·索尼斯博士]

已經討論了耶穌的出生,接下來我們要討論祂的身體怎樣證明他是完全的人。

身體

我們還記得使徒信經這樣說,

耶穌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受難,

被釘在十字架上,受死,埋葬;

這個陳述中,信條增添了耶穌一些特定的經歷,這些經歷只有對一個有真實身體的人才可能發生。

根據馬太福音27章、馬可福音15章、路加福音23章,以及約翰福音18章和19章關於耶穌被逮捕以及釘十字架的記載,耶穌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受盡了各樣的折磨。祂被鞭打,被戴上荊棘做的冠冕,被人吐吐沫,被人嘲笑、不斷地被杖打頭、被逼著背上自己的十字架,走向釘祂十字架的地方。

耶穌的受難,被釘十字架,受死,以及埋葬,證明了祂是一個真正的人,有人的肉體,一個會被鞭打、一個會流血、一個會受盡士兵的折磨,一個筋疲力盡的時候會虛脫、一個會被殺、以及在靈魂離開之後,有一個會被埋葬在墳墓裡面的身體。

有一個真實的人的身體非常重要,因為上帝的公義要求一個真正的人的身體經受上帝的審判,才能為有罪的人類贖罪。我們可以看到,羅馬書7章4節,歌羅西書1章21到22節,以及希伯來書10章10節中都強調了這一點。

我們把希伯來書2章14到17節的經文作為一個例子,

兒女既同有血肉之體,他也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特要藉著死,……為百姓的罪獻上挽回祭。(希伯來書第2章14-17節)

這段經文講的很清楚,為了替我們贖罪,耶穌必須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類之身體。

瞭解了耶穌的出生和身體,讓我們來看看另外一個事實,就是耶穌的靈魂完全了祂的人性。

靈魂

聖經一貫地說,人是由會死的身體和居住在其中的不滅的靈魂所組成。聖經用不同的詞語提到我們的靈魂,但是最普遍的就是「魂」和「靈」。一些傳統基於希伯來書4章12節和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23節,主張「魂」和「靈」是我們裡面兩個不同的部分。但是大約有200處的經節中,這兩個詞用來指,我們裡面非物質部分的全部。因此,最好的結論就是,「魂」和「靈」這兩個詞指的都是同一個內部的真實,人是由兩個主要的部分組成:身體和靈魂。

路加福音23章46節,耶穌在祂要死的時候提到他自己的「靈」或者「魂」,祂是這樣說的,

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路加福音第23章46節)

耶穌死在十字架上的時候,祂表明的意思是祂的身體將要安放在墳墓裡,祂的靈魂卻要交在上帝手裡。

就我們靈性的層面而講,我們的靈魂是我們意識所在,我們肉體死亡的時候,我們的靈魂離開我們的肉體,繼續處於有意識的狀態。使徒信經解釋了,耶穌死的時候,在耶穌身上發生了相同的事情,信經是這樣說的,

祂降在陰間。

信經這裡說,當耶穌死了之後,祂的意識、理性的靈魂和祂的身體分離。祂的肉體在墳墓裡,他的靈魂卻降在陰間,本課的後面我們要更深地探討這句話的意思,但是現在,我們只想簡單地提一下耶穌下到陰間來,指出使徒信經確認耶穌有一個真正的人類靈魂。

最後,除了透過耶穌的出生、祂的身體、以及祂的靈魂來確認耶穌的人性之外,使徒信經也提到耶穌的復活,即祂的靈魂和祂的身體重新聯合在一起。

復活

復活證明了耶穌是一個真實的人,因為復活重新確認了耶穌作為完全榮耀的一個人存在,包括祂真實的身體和真實的靈魂的重新聯合。復活是在耶穌人的靈魂進入他完全的人的身體之後發生的。是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復活之後的身體發生了變化,因為他的身體已經是榮耀的身體,不再朽壞。但是這絲毫不能降低祂的肉身,降低他的人性。相反,透過哥林多前書15章,我們看見,耶穌復活的身體,是所有信徒身體復活初結的果子。這樣,就向我們顯明瞭我們自己將來復活身體的情況。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5章20到23節,這樣說,

但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死既是因一人而來,死人復活也是因一人而來。……但各人是按著自己的次序復活,初熟的果子是基督,以後在他來的時候,是那些屬基督的。(哥林多前書第15章20-23節)

正如亞當是第一個被造的人類,耶穌是第一個復活帶有榮耀身體的人。在祂之前也有復活的,有些是耶穌自己讓他們復活的,以諾和以利亞甚至沒有經過死亡,直接被升上天,但是,這些人沒有一個得到一個榮耀的不朽壞的身體。

即使耶穌的身體是榮耀的身體,但是,仍然是完全的人,正如上帝在死人復活的日子更新我們的身體之後,我們仍然是完全的人一樣。

祂曾是個嬰孩。在襁褓中祂要絕對的依賴於祂的母親。在祂的成長中,路加告訴我們祂的智慧和身量,以及神和人對祂的喜愛,都不斷增長。我們得知祂經歷過我們經過的飢餓與乾渴。在加略山的十字架上,祂經歷了任何人要經歷過的死亡。其實,遠遠不止這些。祂不僅是完全的人,祂也是完全的上帝。然而現實是耶穌不光是個貨真價實的人,祂根本就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奧爾伯特·穆勒博士]

既然已經從耶穌的經歷查看了他的人性,接下來我們要轉到使徒信經中提到的關於祂作為人的職分,就是基督的職分。

職分

使徒信經中這樣提到耶穌的職分,

我信耶穌基督。

現代基督教中,很多信徒都不明白,基督這個詞其實是耶穌的職分,而不是祂名字的一部分,在這一點上,「基督」這個詞相似於「君王」或者「法官」這些名詞。

我們要從兩部分來談耶穌人的職分。首先,我們要查考「基督」職分的舊約背景;第二,我們要解釋這個職分在耶穌身上的應驗如何指出我們主的人性身份。我們從「基督」這個職分的舊約背景開始談起。

舊約背景

中文基督這個詞是從希臘文christos翻譯過來的,這個詞又是舊約希伯來文mashiach或彌賽亞翻譯過來,意思是受膏者。

舊約時代,「受膏者」這個詞是一個廣義的詞語,可以指上帝委派來特別服事祂的任何人,例如,歷代志上16章22節指出,先知就是受膏者。利未記4章3節、5節和16節提到受膏的祭司。撒母耳記上26章9節、11節和16節,大衛提到掃羅是耶和華的受膏者,因為他是以色列的王。

利未記21章10到12節這樣描述大祭司受膏的情況,

在弟兄中作大祭司,頭上倒了膏油,又承接聖職,穿了聖衣的,……上帝膏油的冠冕在他頭上。(利未記第21章10-12節)

這裡我們看見,受膏的儀式使人獻身事奉上帝。

受膏者這個詞在舊約中一個重要的應用就是用在大衛的後裔,那些做以色列和猶大君王們的身上,我們在詩篇89篇38節和51節,詩篇132篇10和17節,以及歷代志下6章42節這樣的經文中看到這一點。在大衛的時期,上帝與大衛立約,應許大衛的一個後裔要在地上建立永遠的國度。詩篇89篇3到4節這樣總結了耶和華與大衛的立約,

我與我所揀選的人立了約,向我的僕人大衛起了誓。我要建立你的後裔,直到永遠;要建立你的寶座,直到萬代。(詩篇第89篇3-4節)

其實,很自然就想知道,如果上帝已經應許給他們永遠的王位,為什麼大衛的後裔最後失去了他們的王位呢?答案是,上帝在約裡面所應許的福氣,有一個前提,就是大衛的每一個後裔都要順服,這個前提在歷代志下6章16節、詩篇89篇30到32節,以及詩篇132篇12節中說的清清楚楚。因此,當大衛的後裔背叛耶和華的時候,他們就失去了他們的王位。

例如,在主前922年,在大衛的孫子羅波安在位的時候,10個支派脫離大衛的王朝,歸附耶羅波安統治。列王記上11章和12章對這件事情有記載。歸附耶羅波安的這些支派被稱為以色列國,剩下來仍舊順從羅波安的成為猶大國。

後來,到了主前587年,甚至猶大王國不再屬於大衛的家,他的後裔約雅斤退位,他的國度完全被巴比倫所佔領。

這個時期,很多先知預言,將來上帝要派一個偉大的「彌賽亞」或「受膏者」,他將是一個從大衛後裔而來的大君王,要恢復並統一以色列和猶大國。

舊約浮現出來的彌賽亞是一個君王,是出自大衛家族的君王。上帝曾經與大衛立約,在此聖約中上帝應許說,將來有一天上帝要從祂的後裔中興起一個君王,就祂與上帝的關係而言,祂是上帝獨特的兒子;祂要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萬國,直到永遠;祂必定要設立公平和公義。說到底,當我們涉及到舊約的彌賽亞時,我們所論及的是一個君王。一個終極的君王,祂要帶來上帝的救恩與拯救。[馬可·斯特勞斯博士]

很多舊約先知談到彌賽亞或基督,是大衛的後裔,他要使被虜的回歸到應許之地,為恢復的國家帶來上帝極大的祝福。例如,我們可以在耶利米書23章5到8節,30章8到9節,以及33章14到17節中看到這類的預言;在以西結書34章20到31節,37章21到28節中我們也能看到;在撒迦利亞書12章和13章中同樣能看到這類的預言。我們看看耶利米書23章5到6節,來作為一個例子,

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要給大衛興起一個公義的苗裔;他必掌王權,行事有智慧,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義。在他的日子,猶大必得救,以色列也安然居住。」(耶利米書第23章5-6節)

舊約聖經透過這樣的預言,鼓勵上帝的百姓仰望彌賽亞,就是大衛家族中一個受膏的大君王,祂要拯救他們脫離苦難,帶領他們進入上帝榮耀的祝福當中。

瞭解了彌賽亞職分的舊約背景,我們接下來要探討彌賽亞的職分在耶穌身上的應驗,如何指出我們主耶穌人性的身份。

在耶穌身上的應驗

新約有超過500處的經文提到耶穌是基督。因此,從基督教的觀點,耶穌就是舊約所盼望的偉大的彌賽亞,雖然沒有直說,基本就是這樣。但是,為了消除疑慮,約翰福音中有兩段經文提到說,耶穌是「彌賽亞」,而且約翰在這些經文中也解釋了「彌賽亞」的意思就是「基督」。這兩段經文是約翰福音1章41節和約翰福音4章25到26節。為了證明這一點,讓我們看看其中的一段經文。

約翰福音4章25到26節中,記載了耶穌和一個在井旁的撒瑪利亞婦人的談話,經文這樣說,

婦人說:「我知道彌賽亞(就是那稱為基督的)要來,他來了,必將一切的事都告訴我們。」 耶穌說:「這和你說話的就是他。」(約翰福音第4章25-26節)

耶穌在這裡明確承認,祂就是舊約當中預言的彌賽亞,約翰解釋了「彌賽亞」這個詞的標準希臘文是christos,這裡被翻譯成基督。這就是告訴我們,無論何時耶穌被稱為基督,我們應該明白祂就是舊約當中預言的彌賽亞。

但是,耶穌彌賽亞或者基督的角色怎樣證明祂是一個完全的人?為什麼上帝不直接帶著上帝的榮耀降臨到地上?或者為什麼祂不差派一個天使來帶領祂所揀選的民族?

其實,根據舊約的預言,彌賽亞必須是一個人,因為他必須是大衛的子孫。正如我們已經瞭解的,上帝與大衛立約,特別提到大衛的一個後裔要世世代代治理以色列。顯而易見,大衛所有的後裔都是人。

上帝透過聖約與罪人建立關係,他是甘心樂意這樣做的。他並沒有義務要這樣,但他卻主動建立關係。正是基於上帝全權的選擇,透過他的兒子作為中保,與我們進入立約的關係中。一旦上帝進入這個聖約中,他當然就有義務履行聖約的條款,無論是約中祝福還是咒詛。他沒有自由來毀約。[德瑞克·托馬斯博士]

我們看到我們非常驚訝,我們的神真的束縛他自己,行在他的旨意的裡面。所以這個約,你可以說是束縛,但我們更可以理解成為神立誓要讓他永遠的旨意成就在這個約下的百姓的身上。因此,我們更可以說是神的自由的發揮。[張麟至博士]

基於上帝與大衛所立的約,上帝使祂自己差遣一個有人性的彌賽亞,來拯救他的子民,這個彌賽亞就是耶穌。

第二個原因是,只有一個大衛的人類子孫能夠成為祂百姓的贖罪祭。我們已經看到,希伯來書2章14到17節表示,彌賽亞必須是一個人。除此之外,以賽亞書53章也增添了這樣的要求,應該是大衛的一個人類的子孫才能贖罪。

彌賽亞必須是人類的第三個原因是,祂必須是第二個亞當,也就是說,他必須要勝過亞當所失敗的。

上帝創造人的時候,祂設立亞當成為全人類的頭,祂賦予人類把整個世界變成上帝國度的使命,但是亞當犯罪了,也使整個人類陷在罪裡,致使我們不能完成上帝賦予我們的使命,創世記1章到3章,記載了這個故事,羅馬書5章12到19節,解釋其深刻的含義。舊約的歷史書卷,按著次序,記載了墮落的人類,在無數的世紀中,怎樣不斷地嘗試建立上帝的國度,又不斷地失敗。

儘管如此,父上帝的要求沒有改變;人類仍然肩負著建立上帝國度的責任。因此,最終,父上帝差遣祂自己的兒子,來解決這個問題。聖子上帝來為我們建立上帝的國度。但是為了代表我們,即代替我們的位置來建立上帝的國度,他自己首先要必須成為人的樣子。耶穌透過他無罪的生命,替代的死,大能的復活以及屬天的王位,成功地在亞當以及我們失敗的地方全面得勝。他成為人類的第二次機會,我們的第二個亞當。當我們靠著信心與基督聯合的時候,他的得勝成為我們的得勝,他的能力能為我們的能力。我們建立上帝國度的尊嚴、重要的角色被恢復了。

對於耶穌人性的討論,到此為止,我們已經談到了耶穌各種各樣人類的經歷,也談到了耶穌彌賽亞或基督的人類的職分。為此,我們接下來要談論耶穌人類的性情及其與神性的關係。

本性

當我們說耶穌有人性的特點,意思是祂擁有人類所有根本的屬性和特點,就是一些東西,像人類實際的身體和有理性的靈魂。

整個教會歷史中,關於耶穌人性的特質曾經有很多的神學爭議爭論,從各方面來講,他是完全的人嗎?祂真的擁有血肉之軀嗎,還是只是表面看起來是一個人?他有一個真實的靈魂嗎,還是他只是上帝住在一個空乏的軀體之中?像這樣的問題看起來相當技術化,而且神秘化,甚至一點都不重要。但是,關於耶穌人性的爭論卻存在導致教會分裂的危險。這個問題曾經是很多神學大公會議討論的議題,也是很多異端教派的絆腳石。甚至在今天,對基督人性的錯誤理解都能破壞所傳的福音。因此,明白耶穌基督的人性,至少是初步的層面,對每一個基督徒都很重要。

正統的基督教神學一貫堅持,從任何一個方面來講,耶穌都是完全的人:他有一個身體和靈魂,他遭受病疼、傷害和死亡,他有正常人身體的限制,等等。

但是,我們這樣談論耶穌的時候,情形馬上會變得複雜起來,因為從很多重要的方面,耶穌不同於其他人類。首先,耶穌是一個完全的人,而我們這些其他的人都是有瑕疵的。這樣的結果就是我們之間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每一個人類都犯了罪,我們可以在列王記上8章46節,詩篇130篇3節,詩篇143篇2節,羅馬書5章12節,加拉太書3章22節,以及其他很多經文段落中看到這個主題,我們來看看羅馬書3章10到12節的經文,來作為一個例子,

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沒有明白的,沒有尋求上帝的;都是偏離正路,一同變為無用。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羅馬書第3章10-12節)

但是耶穌不一樣,他生來就沒有罪,過一個完全無罪的生活,聖經特別提到他是無罪的,一些經文象希伯來書4章14到15節,9章14節。那麼,我們怎樣把這個觀念與耶穌擁有真實完全的人性之觀念融合在一起呢?其實,簡單的答案在於罪的行為,甚至犯罪的能力,不是構成人類的根本。

不錯,起初,上帝創造人類,具有犯罪的能力,在創世記第3章中,亞當和夏娃吃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之後,就證明了這一點。但是我們要承認即使在他們犯罪之前,他們仍然是人。所以,一個不犯罪人是可能的。

實際上,我們死了進天堂之後,我們就失去了犯罪的能力,正如希伯來書12章23節講的,但是,我們仍然是徹頭徹尾的人。因此,這個世界中罪是我們的特點,但是在另外的世界中,罪就不成為我們的特徵。因此,罪性不是人類的根本屬性。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耶穌的人性包括人類所有根本的屬性和特點。

另外一個使耶穌不一樣的事情,是他是唯一一位擁有二性的人:人性和神性。其他任何一個人都只有一性,即人性。但是耶穌既是上帝,又是人,同時是完全的人和完全的上帝。

聖經沒有明確地說基督的二性怎樣融合在他的位格裡面,早期教會因為很難解釋這個合一的關係而導致了很多爭端。但是最終教會形成書面語言,確認基督的一個位格,兩個本性,沒有超越聖經對此細節的描述。

我們用來描述在基督位格中神人共存的術語是實質合一(hypostatic union),雖然對我們現代人來說,初聽起來有點生疏,但是當我們想到初代教會怎樣用到這個詞時,就可能會明白。

早期教會時代,hypostasis本質這個詞是一個普遍使用的詞,用來指我們現在稱為位格,尤其是指只三位一體裡的位格。

例如,四世紀的教父巴西流在他的著作論聖靈的第18章中,這樣使用hypostasis本質這個詞:

只有一位上帝和父,一位獨生子,和一位聖靈,我們逐一宣揚每一個實質。

在此,巴西流所指的意思和我們說「我們逐一宣揚每一個位格」是相同的。那麼,實質合一的教義,處理的就是神性和人性在聖子一個本質或位格之內合一的問題。準確地描述是這樣的:

耶穌是一個位格,有兩個截然不同的本性(神性和人性),每個本性都保持自己的特徵。

聖子永遠都是完全的上帝,擁有上帝所有的屬性。當他被懷在馬利亞腹中,出生後,在他的位格裡面又增加了所有人的根本屬性,例如身體和靈魂。

新約中有個地方談到實質合一,就是腓立比書2章5到7節,保羅在這裡這樣寫到,

基督耶穌 …… 他本有上帝的形像,…… 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腓立比書第2章5-7節)

在此,保羅清楚說明,耶穌就是上帝,擁有完全的神性,然後,降世為人,在已有的神性之上,又增加他的人性。保羅這裡說耶穌「反倒虛己」,或者字面的意思是「倒空自己」,這句話有時使得基督徒迷惑。

有些人錯誤地認為耶穌實際上是撇開了他的榮耀,甚至放棄了他的神性。但是,在前面的課程中我們已經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上帝的性情就是不改變,上帝不能撇開祂任何根本的屬性,不能減少祂全部的本性。

幸運的是,保羅通過兩個短語,把這個意思解釋得很清楚,取了奴僕的形象和成為人的樣式。這兩個短語告訴我們耶穌如何「虛己」或「倒空自己」,更確切地說,耶穌倒空自己,不是失去祂的神性,而是穿上一個額外的性情,就是人性,這個性情不是取代而只是遮蓋了祂神性的榮耀。

實質合一最著名的陳述,或許當屬主後451年在小亞細亞北部城市迦克墩舉辦的大公會議上所制定的信經。迦克墩大公會議的召開是為了維護有關基督的位格和二性之傳統教義,否定關於此教義的幾個異端。

這個大會所產生的信經有幾個名稱,包括迦克墩信經或「信條」和「迦克墩決議」,下面是其中的節選,

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是神性完全、人性亦完全者;他真是上帝,也真是人,具有理性的靈魂,也具有身體;……在凡事上與我們一樣,只是沒有罪;……具有二性,不相混亂,不相交換,不能分開,不能離散;二性的區別不因聯合而消失;各性的特點反得以保存,會合於一個位格,一個實質之內。

迦克墩信經的語言大多非常術語化,但是我們可以歸納成兩點。一方面,耶穌只有一個位格。他不是擁有兩個位格或兩個頭腦,好像一個人的身體裡面住著一個上帝人。也不是一個人裡面,兩個不同的位格或頭腦莫名地混合或混雜在一起,好像上帝和人合併在一起。祂是而且永遠都是那位自有永有的那一位,就是上帝的兒子。

另一方面,耶穌同時有不同的二性,人性和神性。這二性都是完整全部的,就如父上帝的性質是完全的上帝,人類的性質完全的人,耶穌擁有上帝的每個根本的屬性,也同時擁有人類的根本屬性。

而且,耶穌的二性彼此不同,他的二性不是混合的,不是混合了上帝的屬性和人的屬性。也不是他的人性攪擾他的神性,或者他的神性提高了他的人性,而是二性都完全保持不變。

令我深省的是希伯來書極力強調的,神人之間的中保,大祭司必須是完全的神和完全的人。一方面,祂是永生上帝,創造主以祂大能的話語拖住萬有。祂是完全的上帝。然而,正如希伯來書的作者說的,因為我們需要一位全然為人的大祭司,體恤我們的軟弱,祂就是披戴血肉之軀,成為我們一樣的人。祂是我們的弟兄,祂為我們的代求能從分擔我們同樣身軀的人性著眼,以絕對的順服忍受各樣的試練和試探,祂深知人類受考驗是怎樣的滋味。因此,我們既需要一個如弟兄般的人為大祭司,我們還需要一個全然為神的大祭司,祂能永遠活著為我們代求。而我們在耶穌基督的一個位格上,同時滿足了這兩個本性。[丹尼斯·約翰遜博士]

基督的人性對於我們信徒來說有很多方面的應用,就如保羅在提摩太前書2章5節所說的,意思是在我們和上帝之間有一位有效的中保,透過他的死我們被饒恕,過一個和父上帝完全和好的生活。也如保羅在羅馬書5章12到19節所教導的,意思是耶穌是第二個亞當,信靠他的人組成了一個新人類,恢復了我們在被造物中的尊貴和尊榮。因此,我們有能力過一個討上帝喜悅的生活,並能改變世界,使之越來越像上帝在天上的國度。從個人的層面來講,我們與罪掙扎的時候,經歷人生苦難的時候,知道我們的救主是完全的人,能夠理解並憐憫我們的痛苦和軟弱,並能使他急切地回應我們的情況,止住我們的苦難,建立我們的品格,以及增添我們屬天的獎賞。耶穌完全的人性對我們的生命有無數的影響,這些只是其中的幾個而已。

本課到此為止,我們已經探討了耶穌基督神性和他的人性。接下來,我們要集中在使徒信經中提到的關於基督的工作。

IV. 工作

最近的幾百年以來,神學家們普遍地會從兩個方面,來討論耶穌奇妙的救贖工作。首先,是耶穌的降卑,祂卑微自己,從天降下,為了救贖墮落無望的人類,取了脆弱的人性,在地上過一個受苦的生活;第二,是耶穌的升高,聖父上帝開啟了耶穌基督隱藏的神性的光輝榮耀,並加添祂尊榮和讚美。這兩個方面特徵在使徒信經中並沒有十分詳細地提及,但是這樣的思路對我們思想耶穌的工作會很有幫助。

本課中,在討論耶穌的工作時,我們首先要看看祂的降卑,包括那些隱藏或遮蓋祂榮耀的事情。第二,我們要看看祂的升高,包括那些顯示祂榮耀以及導致將來更加榮耀的工作。讓我們首先從基督的在世降卑的事工開始。

降卑

使徒信經中這樣提到耶穌降卑的工作:

[祂]因著聖靈感孕,

從童貞女馬利亞所生;

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受難,

被釘在十字架上,受死,埋葬;

降在陰間;

這些工作中,子上帝使得祂的榮耀被遮蓋起來,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使自己遭受苦難和羞辱。因為子上帝的神性是不改變的,是不能被降卑的,所以他的降卑只局限在祂的人性裡面。然而,因為祂的人性是完全與他的位格聯合,祂的神性位格也完全經歷了這個卑微。

本課中,我們把耶穌降卑的工作概括為兩個主題:祂的道成肉身以及祂的受難。讓我們先來看他的道成肉身,即祂的降世為人。

道成肉身

神學術語道成肉身是指耶穌永久地取了人性,「道成肉身」的字面意思是「取了肉身」,也就是有了人的身體。但是我們已經知道,基督教神學也一貫主張耶穌也有一個人的靈魂。因此,當我們從神學角度來說道成肉身時,我們一般是指耶穌整個的人性。聖經很多地方提到基督的道成肉身,比如,約翰福音1章1和14節,腓立比書2章6到7節,以及希伯來書2章14到17節。

約翰福音1章1和14節或許是「道成肉身」這個術語的來源,約翰這樣寫道,

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約翰福音第1章1,14節)

注意約翰說上帝的兒子成了肉身,這是道成肉身的字面意思。約翰的意思是耶穌取了真正人性,包括一個真實的身體。

在使徒信經中,與耶穌道成肉身工作有關的是祂的感孕和出生。我們前面在耶穌的出生時已經提到這些事件,討論了這些事情證明他的人性。在此,我們想重新討論這些事件。但是,是從耶穌彌賽亞的工作之角度來看。為什麼道成肉身是必需的?透過這件事耶穌成就了什麼?

聖經教導說,耶穌道成肉身的工作至少成就了三件事情:第一,它使上帝兒子合法成為大衛家君王;第二,它給了耶穌成為有效的大祭司所需要的憐憫和同情;第三,道成肉身對於耶穌成為贖罪祭是必需的。讓我們逐一進行簡單扼要地討論,先從大衛家君王必須是人類開始。

我們已經提到了,因為上帝要持守向大衛所立的應許,所以彌賽亞必須是人類的一員。因此現在,我們要思考耶穌道成肉身的工作怎樣使他有權坐在大衛的王位上。擺在我們前面的問題是,合法繼承大衛王位的人只能是大衛的子孫,所以,只有耶穌肉身的父親是大衛的後裔,耶穌才能繼承大衛的王位。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耶穌通過童女瑪利亞成為肉身,瑪利亞已經許配給了約瑟。我們從馬太福音1章和路加福音3章的家譜中知道,約瑟是大衛嫡傳的後裔,因此,約瑟和瑪利亞結婚之後,領養了耶穌,耶穌就合法承傳了約瑟的家譜,有就權成為彌賽亞君王。

道成肉身,除了給上帝的兒子合法的權益來成為大衛家君王,同時給了耶穌成為祂子民有效的大祭司所需要的憐憫和同情。

聖經告訴我們,耶穌道成肉身,使祂作為大祭司能夠感受到我們人類的軟弱。因此,這就意味著與那些無法充分體會親自身為人的情形相比,祂是一個與我們同在、為我們著想的、更加有效的大祭司。這體現在許多不同的方面。在耶穌自己的人生經歷上,要面對活在墮落世界中我們面對的同樣問題,就是披戴肉身之上帝知道任何一個活在這個墮落世界之人的經歷,同樣的難處、悲傷、失望、背叛和傷害。這對他絕不是理論,不是他自己隻身坐在遙遠的太空,在亙古的永恆中臆想這些遭遇。而是他自己真真切切以我們的脆弱身體進入這個世界,以我們的血肉之軀親身經歷一切。[林根·當肯博士]

希伯來書的作者在希伯來書2章17和18節討論道成肉身這方面的工作,經文這樣說:

[耶穌]他凡事該與他的弟兄相同,為要在上帝的事上成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他自己既然被試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試探的人。(希伯來書第2章17-18節)

除了給耶穌成為大衛家君王的合法性,以及成為有效的大祭司的經歷之外,道成肉身也使耶穌為了他百姓的罪而成為贖罪祭。

在本課前面我們已經看到,耶穌必須是人類中的一員,才能代替祂百姓的位置去死。但是他的人性對贖罪為什麼這麼重要呢?答案是,因為人的罪,上帝對人類的懲罰就是死亡,聖經在創世記2章17節,羅馬書5章12節和6章23節,雅各書1章15節以及很多其他經文對此都有教導。從亞當開始,罪蔓延到整個人類,導致了整個人類死亡的懲罰。這就是為什麼只有一個真實的、有血肉之軀的人的死才能滿足上帝的要求。

在羅馬書5章15到19節,保羅解釋耶穌的人性和我們救恩之間的聯繫,他這樣說,

若因一人的過犯,眾人都死了,何況上帝的恩典,與那因耶穌基督一人恩典中的賞賜,豈不更加倍地臨到眾人嗎?……若因一人的過犯,死就因這一人作了王,何況那些受洪恩又蒙所賜之義的,豈不更要因耶穌基督一人在生命中作王嗎?……因一人的悖逆,眾人成為罪人;照樣,因一人的順從,眾人也成為義了。(羅馬書第5章15-19節)

一次又一次,保羅不斷強調耶穌的義代替並洗清了亞當帶給人類的罪。保羅在這裡說的極其清楚,為了彌補亞當所破壞的,耶穌必須成為人。為了承擔上帝對人類的懲罰,為了使祂的義能夠覆蓋其他人,耶穌必須成為人。

有時候,我們這些保守的福音派基督徒,只強調基督的神性,卻忘了他是以其人性的地位來救拔我們。正因為耶穌成了真正的人,他就能代替我們,為我們的罪,受苦致死。因此,耶穌的人性對我們的救恩來講是根本性的。[馬可·斯特勞斯博士]

既然對耶穌的道成肉身有了瞭解,讓我們接下來探討祂的受難,就是使徒信經中提到關於耶穌卑微工作的第二個方面。

受難

神學術語受難來自希臘詞pascho,受苦的意思。指耶穌的受苦和死亡,從祂被逮捕的那一夜開始。使徒信經中這樣提到耶穌的受難:

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受難,

被釘在十字架上,受死,埋葬;

降在陰間。

大多數基督徒對耶穌被捕、受苦以及被釘十字架的故事很熟悉,所以在此,我們不再討論細節的問題,而是集中在耶穌遭受這些事情的原因。

關於耶穌的受難,聖經解釋說這是教導耶穌去順服,得到父上帝的稱讚所必需的。希伯來書5章8節這樣說,

[耶穌]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希伯來書第5章8節)

彼得也在彼得前書2章20到21節這樣說,

但你們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這在上帝看是可喜愛的。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彼得前書第2章20-21節)

透過耶穌的受苦,基督完成了父上帝的旨意,並使自己得到上帝的喜悅。透過完全地順服父上帝,耶穌得到了永恆的獎賞,現在,將這些獎賞榮耀地與我們分享。

但是基督在彼拉多手下的遭遇,並不是僅僅受苦而已,並持續到祂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這或許是基督卑微工作最顯著的部分,而且有好的理由,正是祂的死才代替了我們的罪,成就了我們的救恩。

主耶穌為罪受死,這是整本新約貫穿一致的要點;我們可以如此說,祂的死之所以產生功效,就在於祂代替我們受責罰。代替意味著祂站在我們的地位上,責罰則指向祂在我們的地位上忍受審判的實事;這責罰是因著我們違背他律法理當遭受的後果。上帝屬性特別是祂聖潔的現實,表明根據祂的性情,如果有罪,就必須要受到相應的責罰。而上帝計劃的這個奇妙、慈愛和智慧的救恩,從一個角度講,就是把我們肩頭罪債應受的刑法,轉移到祂自己披戴肉身的兒子、全然無辜、毫無瑕疵的肩頭。因此,祂完全實現了舊約一再要求有毫無瑕疵動物獻祭的模式。[詹姆斯·巴克博士]

使徒保羅常常描述耶穌釘十字架是福音的中心,很多經文中都可以看到這一點,像羅馬書6章6節,哥林多前書1章17和18節,加拉太書6章14節,以及歌羅西書1章20節。我們來看看加拉太書2章20到21節,作為一個例子。

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上帝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捨己。我不廢掉上帝的恩;義若是藉著律法得的,基督就是徒然死了。(加拉太書第2章20-21節)

基督的死是完成我們救恩的中心工作,由於這個原因,它一直是歷史上福音傳揚的中心事件。

耶穌釘十字架之後,祂的身體被安放在一個墳墓裡,在那裡死亡狀態持續了三天。作為一個完全的人,耶穌經受了一個正常人的死亡經歷。使徒信經用降在陰間這句話記載了這個事實。這個時候,耶穌的屍體一直在墳墓裡,但是祂的靈魂卻下到了死人去的地方。

在此,我們應該提一下,不是所有現代的神學家們都同意降在陰間所表達的含義,現今很多的教會解釋這句話的意思只是說耶穌埋葬了。但是很清楚,這好像不是使徒信經所要表達的含義。

一方面,使徒信經同時提到了耶穌被埋葬,而且降在陰間,顯而易見,這兩個短語是分開的,而且是連貫的歷史事實的記載。

另外一方面,不錯,陰間這個詞的意思可以簡單地指在地下,但是,聖經中以及早期教會的著作中,這個詞常常指的是一個容納死人靈魂的地下居所,我們應該認為這是早期教會默認的意思,這個意思也是古代基督徒使用「陰間」這個詞時心裡面所想的意思。

由於這些原因,最好的結論就是使徒信經有意教導說,在耶穌死亡和復活的這一段時間,祂的靈魂真的降到了陰間,但是這個陰間的性質是什麼呢?

在古代世界,人們常常用垂直語言結構來描述宇宙。人類居住的地面,是在中間;上帝以及天使所在的天堂,是在天空上面;地面以下是一個黑暗的陰間,被稱為死人的靈魂居住的地方。希伯來文的舊約聖經中常常稱之為sheol,希臘文的新約聖經以及希臘文翻譯的舊約聖經,常常稱之為hades。

舊約聖經說,義人和惡人的靈魂都住在那裡,等候最後的審判。然而,新約聖經中,hades陰間常常指惡人靈魂居住的地方,例如路加福音10章15節。無論怎樣,至少在耶穌復活之前,新約聖經也確認,義人的靈魂也在陰間,最著名的經文就是使徒行傳2章27節到29節,提到義人之君大衛就是在陰間。

這並不是意味著在hades或陰間的每一個人的待遇都是一樣的。路加福音16章19到31節,記載了耶穌關於拉撒路和富裕的財主的比喻,這個比喻指出在惡人的靈魂和義人的靈魂之間有一個鴻溝。惡人遭受痛苦,義人在那裡享福,這個比喻中,亞伯拉罕是在享福的地方。由於這個原因,神學家們常常稱陰間的這一部分為亞伯拉罕的一邊,或者更字面化一點,稱為亞伯拉罕的懷中。

教父特土良,在三世紀早期的著作中,表達了這種陰間劃分的普遍信仰,在他的著作論肉身的復活第17章中,他這樣寫到,

即使現在遭受苦難的靈魂,在陰間要享福,……拉撒路的情況證明這一點。

教父伊格那修,在主後107年在答川廉斯的信中,也這樣說,

那些在地下的人,[我是指]那些與耶穌一同復活的眾人,因為聖經說, 「已睡的聖徒的身體,多有起來的」,他們的墳墓也開了。實際上,耶穌獨自下到陰間,但是復活時卻有眾人與祂在一起。撕碎了從世界之初就已存在的分離方式。

因此,當信經說耶穌降到陰間時,最可能的意思就是祂肉體的靈魂降到了已故之人靈魂所在的地方。具體來講,祂下到了義人靈魂所在的地方,不是去到惡人受苦的地方。耶穌呆在陰間的這個區域是祂工作所必需的,因為祂的靈魂要遭受一個真實人的公正懲罰。

耶穌的受難向我們表明了,在一個墮落世界中人的真正境況。如果甚至連我們完全的主在祂面對罪、贖罪的時候,必須受苦的話,那麼我們這些不完全的人也應該受苦。實際上,就像保羅在提摩太后書3章12節中所說的,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裡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苦。但是,聖經也告訴我們,我們受苦,就是基督在受苦,意思就是他憐憫我們的苦楚,急切地要安慰我們。正如保羅在歌羅西書1章24節說的,基督在我們身上的患難最終會完成,那時,耶穌就在榮耀中再來,我們就得到我們永恆的基業。我們的患難不是沒有目的,是上帝的手段,要帶來整個創造界完全的恢復。

我們已經看了耶穌降卑的工作,接下來我們要考量祂升高的工作,就是祂的上帝之榮耀再一次彰顯。

升高

當我們討論耶穌基督的升高時,記得有一點很重要,耶穌的升高不僅僅是祂隱藏的榮耀被顯現出來,透過他的降卑,聖子上帝得到的榮耀比祂原來所擁有的更大。他所行的一切作為受到上帝的祝福,因祂的犧牲而贖買的百姓成為祂的產業,同時,又獲權柄坐在上帝國度的寶座上。透過這些作為,因為降卑的緣故,聖子上帝的功德、尊貴、和榮耀在實質上都得到更加的提升。

使徒信經這樣提到耶穌的升高:

第三天從死裡復活;

祂升天,

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邊;

將來必從那裡降臨,審判活人,死人。

基督的神性是一直在高處永不改變,不會經歷死亡,也不會從屬天的寶座上被挪去,因此,聖子上帝的升高只限於祂的人性。然而,和基督在人性中其他的經歷一樣,祂的神性位格也完全經歷了升高。

我們對於基督升高的討論分成四個部分,首先,我們要提到基督從死裡復活;第二,我們要談到基督的升天;第三,我們要探討坐在父上帝右邊掌權執政的意思;第四,我們要論及將來祂要進行的審判。讓我們先從基督釘死在十字架後第三天從死裡復活開始談起。

復活

對於我們的救恩來說,基督的復活和祂的死一樣重要,很多基督徒沒有認識到這一點。這就是為什麼彼得前書3章21節講到因耶穌基督的復活而得救的原因。要明白我們的救恩不僅僅是基督替我們做了買贖,作為一個禮物送給我們,雖然我們也常常這樣說,但是,耶穌賜給我們這個禮物是通過與他聯合的方式,這就是我們在新約中多次聽到的「在基督裡」的意思。

我們透過耶穌的死而得饒恕,因為與基督聯合的緣故,我們和祂一同死在十字架上。我們得到永生,是因為透過耶穌的復活,我們也在復活在新生命裡。聖經中羅馬書6章3到11節,8章10到11節,哥林多後書5章14節,13章4節,歌羅西書2章11節到3章3節以及很多其他經文都提到這一點。我們舉一個例子,保羅在羅馬書6章4到5節,這樣說,

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裡復活一樣。我們若在他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也要在他復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羅馬書第6章4-5節)

簡單地講,基督從死裡復活的工作,確保了在信心中我們也有新的屬靈生命,而且將來我們得到我們自己復活榮耀的身體,和基督的一樣。從此意義上講,祂的升高也是我們的升高,給我們帶來尊貴、榮耀和尊榮。

因著死亡,耶穌就超越了死亡的權勢。你無法誘惑一個死了的人。祂也超越了鬼魔的權勢。罪將基督交付死亡,這個罪的最強大同盟,從而使得基督與死亡相遇,在與死亡相遇中,耶穌征服了死亡。這對上帝子民的蘊含著豐富的益處。因此,在啟示錄一章18節,復活耶穌榮耀的基督宣告說,我是永活的;我曾經死過,看哪,現在又活著,直活到永永遠遠,並且拿著死亡和陰間的鑰匙。耶穌用它們釋放他自己,並且祂還擁有它們,因為有一天祂將使用這些鑰匙從死亡束縛中解救祂的百姓。[諾克斯·錢伯林博士]

耶穌基督的十架與復活不僅是我們罪得赦免和我們罪得贖回的蒙恩途徑,同樣重要,或許更為重要的就是復活開始了一個全新和最後的世界。聖經稱之為新的創造是始於那個墳墓,那空的墳墓。復活開闢了新紀元、新焦點、一個歷史自身的聯結點。就是因為耶穌基督的復活,我們現在都活在了末後的時期。祂開啟了末後時代的起點,基督徒的盼望就是在於這個新的起點將在基督第二次再來時全然實現。[約拿單·潘寧頓博士]

除了復活的工作之外,耶穌的升高也包括祂從地上升天。

升天

升天的事件是指耶穌的身體被提到天上。耶穌復活40天後,在雲彩中被取上升。路加同時在路加福音24章50到51節和使徒行傳1章6到11節描述了耶穌的升天。

耶穌升天的工作成就了很多祂在世上無法完成的事情。例如,在約翰福音14章2到3節,耶穌告訴門徒他要升到天上,為他們預備地方,在約翰福音16章7節,耶穌說,祂如果不升到天上就不能差遣聖靈來給教會能力服事。

除此之外,為了完成祂在十字架上開始的救贖之工,耶穌實際上必須要升天。希伯來書的作者在第8章和第9章討論了這一點。概括來講,作者說地上的聖殿是天上聖殿的表現,他把耶穌的贖罪和地上大祭司每年一次在贖罪日的所作的相比較。當祭司他們把祭物的血帶進至聖所,並撒在祭壇上後,從而就完成了替百姓的贖罪。同樣的方式,耶穌進入天上真正的至聖所,把祂自己的血撒在祭壇上,以此完成耶穌在十字架上開始的獻祭之禮。

我們來看看希伯來書9章11到12節,這樣描述基督在天上的贖罪之工:

但現在基督已經來到,作了將來美事的大祭司,經過那更大、更全備的帳幕,不是人手所造,也不是屬乎這世界的。……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進入聖所,成了永遠贖罪的事。(希伯來書第9章11-12節)

而且,基督作為我們在天上的大祭司,繼續為我們代求,當我們犯罪的時候,繼續替我們懇求祂贖罪的益處。神學家們通常稱基督在天上聖殿裡面持續的工作為祂的天庭,就是這個天庭使我們的救恩有保障。希伯來書7章24到25節這樣描述祂的天庭:

這位既是永遠常存的,他祭司的職任就長久不更換。凡靠著他進到上帝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因為他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希伯來書第7章24-25節)

正如我們在這看到的,耶穌升之高天之上是他救贖大功極其重要的一個層面。缺少了它,我們就無法得救。

已經談論了基督的復活和升天,我們接下來要討論祂在天上坐在上帝右邊執政掌權的含義。

坐在

新約很多很多地方都提到耶穌坐在父上帝全能者的右邊,基本的意思是,耶穌是我們人類的大君王,祂在天上有一個王位,就在父上帝大寶座的旁邊掌權執政。在這樣的場景中,聖父上帝是偉大的王,是宗主,而聖子上帝是較小的王,是服事上帝的附庸王,是諸侯。這遵循古代世界的王國模式,小的君王在大帝國中統管各個諸侯國,向大君王進貢並存並臣服於他。

通常,當我們思想耶穌基督的王權時,我們腦海裡想的,往往是非常崇高、在至高之處的聖子,因為我們知道耶穌現今坐在父上帝的右邊,執政掌權。然而,我們必須記得,耶穌是帶著祂的人性升為至高,掌權為王的。這就是說,按祂的神性耶穌總是君王。祂總是全權統管和治理萬有,但是耶穌在祂的人性上,授予了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又因著耶穌是大衛的子孫,因此這位代表以色列國和上帝子民的大衛之子,就像大衛一樣成了附庸君王。祂就是天父上帝,至大君王的僕人。[理查德·伯瑞特博士]

多處經文除了提到耶穌君王的角色之外,也提到祂是祭司,為祂的百姓代求。這也遵循了古代世界的模式,君王常常作為祭司。例如,創世記14章中提到的麥基洗德,就是君王又是祭司。

聖經中提到耶穌的位置在父上帝右邊時,有些時候,是在強調祂彌賽亞君王的角色,這樣的經文有使徒行傳2章30到36節,以弗所書1章18到23節,希伯來書1章3到9節,以及彼得前書3章21到22節。

但是,另外一些時候,聖經是為了突出耶穌作為我們大祭司的角色,替我們代求。這樣的經文有羅馬書8章34節,以及希伯來書8章1節。

然而,這兩種情況的意思是一樣的,耶穌對所有的創造界有權柄和能力,代替聖父上帝統管萬有。耶穌在這個位置上,將救恩帶給他的百姓,並保證父上帝滿有恩典地對待他們。

在提到了耶穌從死裡復活,上升到天上,坐在父上帝的右邊掌權執政之後,使徒信經又提到了耶穌在末世的時候要實行的審判。

審判

當使徒信經說耶穌將來要回來進行審判時,意思是祂必從那裡降臨,也就是說從祂的在上帝右邊的寶座上降臨。這個觀念就是耶穌是掌管萬有的人類君王,他要審判那些違背祂的律法,忽略祂的王權和國度的人。我們可以在很多的經文中看到這一點,比如路加福音22章30節,使徒行傳17章31節,以及替撒羅尼迦後書1章5節和4章1節。

最後的審判將包括對死人和活人的審判,也就是說,每一個曾經生活到世間的人,包括那些耶穌回來時仍然活著的人。每個人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思想,每一個行為都要根據上帝的標準來審判。而最可怕的事實是,每一個人都會被判為有罪的,都要滅亡。

好消息是,那些因信心與基督聯合的人,已經透過基督的死而經歷了審判,也將要因耶穌基督的復活而已經得到辯護,因此,在審判的日子,他們要得到永遠的祝福和產業。

但是,壞消息是,那些沒有在基督裡的人,必須自己獨自承受上帝完全的憤怒,他們要被扔到地獄裡,直到永遠。

在我那這個時代,人們都很不愛聽末後審判的教義,我想今天的情形也不會好到哪裡去。以前我不認為審判的主題會對人有任何實質性的吸引力,但是,我意識到宣告審判具有絕對的重要意義。我們應該要宣告,如果人們不來信靠耶穌基督,結局就是永恆的地獄。

[湯姆·史瑞納博士]

我們談論地獄的一個理由就在於它是真理,而我們無法逃避真理。世上有半真半假的,甚至裡面包含了百分之九十真理的東西,然而,如果你要貨真價實的傳福音,要傳全備真理的福音,你必須要論及到終極的審判。談起地獄會提醒我們誰是那位審判者。是上帝,而不是我們自己。這勢必提醒我們個人的責任感,提醒我們傳福音的迫切性,提醒我們要思想永恆。總之,談論到地獄會讓我們聯想的許多,這是那些不傳有地獄的福音信息無法達成的結果。為此,我們會論及它。但是一定要記得,我們之所以要談論它,就是因為它是真理,而我們不想逃避真理。[馬太·弗瑞德曼博士]

V. 總結

這一課中,我們探討了使徒信經中有關耶穌基督的信條,我們討論了祂是完全的上帝,包括祂的神性和祂與三位一體其他位格的關係;我們也探討了他是完全的人,包括祂的神性和人性之間的關係;我們也概括了祂的工作,從降卑開始到最終的升高。

對於我們這些稱自己為基督徒的人,以及那些想瞭解基督教的人,牢固地領會耶穌基督的位格和工作都非常至關重要的。耶穌是我們福音信仰的中心與核心,正是祂的位格把我們與其他的信仰系統分別開來。祂是宇宙萬有的統治者,是所有人類歷史轉折和分野的支點,祂是我們的上帝,是我們的大祭司,我們的至高君王。換句話說,得救恩典就是要認識祂、愛慕祂、在與祂的聯合中得到永恆的生命。

使徒信經

第四課

聖靈


關於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

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創建於1997年,是一個非營利的基督教機構,致力於「聖道教育,面向全球,免費提供」的使命。 為要滿足當今全球不斷增長的基督徒領袖培訓的需要,我們製作和發行了這套純正的、基於聖經的神學教程,主要面向那些沒有可能通過其它渠道接觸培訓材料的基督徒領袖。通過建立捐賑網絡,IIIM已經有了一套低成本培訓全球基督教傳道人和領袖的方法,採用方便使用的多媒體神學教程,現已有五種語言(英文、西班牙文、俄文、中文和阿拉伯文)。所有的課程都是在本機構寫作,設計和製作,其形式和質量上與本機構於2009年美國歷史頻道(History Channelc)在使用動畫和教育 專項上獲得傑出視頻「泰利獎」的兩個作品十分類似。我們的材料採用多種渠道傳遞,包括DVD,文字印刷,網絡視頻,衛星電視,電台和電視。

有關於本事工更多的信息,及其如何參與在其中,敬請登陸我們的網站www.thirdmill.org.


目錄

I. 介紹
II. 神性
使徒信經
結構
耶穌被感孕
聖經根據
名字
屬性
工作
形式
III. 位格特性
屬性
區別
關係
IV. 工作
創造能力
自然界
聖靈的恩賜
個人更新
成聖
恩典
普遍恩典
聖約恩典
得救恩典
啟示之工
一般啟示
特殊啟示
光照和內心的帶領
V. 總結

I. 介紹

每個基督教傳統都有其側重點。有些傳統強調敬拜,有些強調教義和真理,有些強調社會參與和善行,有些強調信徒之間的合一,有些強調基督徒有活潑的生命。這些側重點都很好。

但是,基督徒常常忽略那個能將這些側重點統一起來的真正現實:祂就是基督身體裡面的一切好處的源頭。祂就是在基督信仰各個方面以及上述側重點中,鼓勵我們和賜能力給我們的那一位。祂就是經常與我們同在,做工將救恩實行在我們身上。祂就是我們裡面內在的生命。祂不是別的,祂就是上帝聖靈。

這是我們《使徒信經》系列課程的第四課。這節課的題目是《聖靈》,因為我們要注重在信經中有關三一神的第三個位格——聖靈的信條上面。

使徒信經用一句話直接講述了聖靈這個主題:

我信聖靈

使徒信經中另外唯一一處提到聖靈的地方,就是耶穌在馬利亞腹中受聖靈感孕。你可以看到,信經相對較少、卻很明確地提到聖靈。但是隱含了很多關於聖靈的真理,這些真理在整個歷史中對信徒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我們對於聖靈的討論分為三個部分。首先,我們要探討聖靈的神性,祂是完全的上帝;第二,我們要考量聖靈的位格,祂不僅僅是一個神的能力,同時也是一個真實的個體;第三,我們要探討聖靈的工作,祂曾經做過的,以及現在正做的。我們先從聖靈的神性開始。

II. 神性

我們要從兩個方向,探討聖靈的神性。一方面,我們看到使徒信經確定對聖靈神性的信仰;另外一方面,我們要看看信經這方面教導的聖經根據。讓我們先從使徒信經對聖靈神性的確定開始。

使徒信經

我信聖靈一旦談論起有關聖靈的位格,人們經常會問到的問題之一,就是教會是否一貫的確定或承認聖靈的神性。當然,我們有歷史紀錄表明,尼西亞信經和尼西亞大公會議並沒有完全清楚澄清有關聖靈位格的問題。為此,後來另有一個大公會議,就是迦克爾敦會議,在迦克爾敦會議中確認,聖靈是有完全的神性,可以像聖子一樣接受敬拜。這一點會引起有些人這麼說,「其實,教會不總都是承認聖靈的神性。」 我認為這是錯誤的看法。任何大公會議的召開,從來都不是為了表述一個全新的教義。所有大公會議的召開,都是在面臨異端挑戰時,為了澄清對教會歷史和傳統上教導內容的理解。因此你可以這樣說,正因為有此大公會議的宣告,我們就有很好的理由相信,從使徒的時代,經過使徒後期教父和教會早期神學家們的宣告,我們可以追溯到聖靈具有神性的一致性教導。[斯提夫·布賴克茂博士]

首先,我們應該承認,使徒信經沒有明確的陳述聖靈的神性。但是,至少從兩方面卻暗示了聖靈的神性。第一,信經三位一體式的結構,說明了在很多重要的方面,聖靈和聖父、聖子是同等的;第二,信經關於耶穌被感孕的描述表明了聖靈是上帝。讓我們來看看這兩個方面,首先從信經本身的結構來看。

結構

你可能記得前面的一個課程中,我們從上帝的教義的角度來看信經的時候,我們提到,使徒信經可以看成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每一部分以我信開始。第一部分講到對父神的信仰;第二部分是關於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我們的主的信仰;第三部分總結了關於聖靈的信仰,列舉了聖靈主要的事工。

我們在前面的課程也學過,使徒信經是經過一段時間發展而形成的,其最早的版本只是一些地方教會受洗時的信條。有些早期的信經在有關耶穌的部分包括我信這些字,但是其他信經只用並且這個詞來連接,在公元700年左右統一起來的信經版本就是這樣。但是,不管他們怎樣用詞,意思是一樣的:信經是按照上帝的三個位格劃分的,這種劃分普遍地被教會所接納。這種以三一形式表達的信仰觀念,就是只有獨一的上帝,這位上帝存在於三個位格中,就是聖父、聖子和聖靈。

早期教父希坡律陀Hippolytus,生活在主後170年到236年間,他解釋說,他那個時代受洗時用的信經是非常清楚的三一結構,這個信經可能是從一個教會開始的,但是後來被廣泛使用。當時信經的語言和現代使徒信經的語言很相似,而且,是在受洗儀式上使用的,所以就特別強調它的三一結構。

希坡律陀(Hippolytus)解釋說,當時的受洗形式是,受洗的人要浸到水裡面三次。受洗的人每浸到水裡面一次,就要確認信條裡面關於三位一體相應位格的信仰。首先,受洗的人要承認他相信有關聖父的信條,接著就被浸到水裡面;出來後,再承認他相信有關聖子的信條,然後是第二次的浸水;最後承認相信關於聖靈的信條,接著是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浸水。透過早期教會這種以及其他相似的慣例,我們可以看到,信經本身的結構有意識地強調三位一體每個位格的神性和工作,當然也包括聖靈。

使徒信經確定聖靈神性的第二個方式,是透過對耶穌被感孕的描述。

耶穌被感孕

使徒信經說,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

因聖靈感孕

這句話並不能清楚地斷定聖靈是完全的上帝,但是卻強烈地隱含了這個信仰。關於耶穌受聖靈的感孕,信經間接提到了路加福音1章35節,天使向馬利亞說的話,

「聖靈要臨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蔭庇你,因此所要生的聖者必稱為 上帝的兒子。」(路加福音第1章35節)

這節經文中,聖靈和至高者的能力等同,在本課的後面我們會看到,只有上帝才有至高者的能力,因此,透過間接引用這節經文,使徒信經來確定聖靈完全的神性。希伯來書10章5到7節肯定了這個結論,經文這樣說,

所以,基督到世上來的時候,就說:「上帝啊,祭物和禮物是你不願意的;你曾給我預備了身體。燔祭和贖罪祭是你不喜歡的。那時我說:『上帝啊!我來了,為要照你的旨意行;我的事在經捲上已經記載了。』」(希伯來書第10章5-7節)

這裡,我們看到耶穌身體的預備,是上帝特別的工作,根據這些經文,我們可以肯定地說,使徒信經陳述耶穌是受聖靈的感孕,意思是確認聖靈的神性。

我們既然已經瞭解了使徒信經怎樣對聖靈神性的表述,接下來讓我們看看聖靈神性的聖經根據。

聖經根據

我們今天所持定的信仰,和歷代教會以來所持定的信仰相一致,認識到這一點非常重要。這也是明白使徒信經關於聖靈神性教導很有幫助的一個原因。即便如此,我們最大的信心是來自聖經本身。我們看重信經是對聖經的總結,而不是代聖經。基於此,重要的是,我們要確定信經所說的是基於聖經的。

我認為我們至少能從四個方面看到,聖經向我們指出要承認聖靈的神性。首先的事實,就是「聖靈」在一些經文中同「上帝」這個詞是交換使用的。其次,聖靈神性的一個證據,就在於那些本來只用於特指上帝的某些屬性,也歸屬於聖靈。第三,聖靈還實行了唯有上帝能夠獨行的作為。最後,我們注意到聖靈作為一個獨立的名字,出現在馬太福音28章吩咐基督徒受洗的教導中。[科斯·約翰遜博士]

相信聖靈神性的聖經基礎,可以從很多方面來論證,但是,為了我們的目的,我們將注重在聖靈的名稱、聖靈的屬性、聖靈的工作以及提到聖靈的三位一體形式上。讓我們先從聖靈的各種名稱開始。

名稱

聖經中有很多對聖靈的名稱。有些名稱用隱含的方式暗示聖靈的神性,有些名稱非常清楚地稱祂是上帝,還有一些名稱則處於以上兩種形式之間。

暗示聖靈是上帝的最含蓄的方式就是聖靈這個名字了,「聖」這個詞可以用在不是上帝的各樣被創造物上,「聖」這個詞通常指從一般中被分別出來的東西,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對上帝是特殊的。因此,「聖」這個詞本身並不能表示聖靈是上帝。

即使如此,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在整本舊約中,只有上帝被一直不停地被稱為聖者。我們可以看到幾十處這樣的經文,比如列王記下19章22節,以賽亞書30章11節到15節,何西阿書11章9到12節。還有其他一些經文段落,似乎用聖靈來指上帝自己。比如,以賽亞書63章10到11節,我們也看到這樣的名字出現在以色列古代非默示性的文學中,比如在《智慧之書》第9章17節。針對舊約聖經的這個背景,我們可以合理地看出「聖靈」這個名字中暗含了上帝的概念。

先把這些隱含的名稱放在心裡,我們來看看其他的一些名稱,他們顯示聖靈是上帝的方式,介於非常隱含到非常清楚之間。這些名稱包括耶和華的靈,上帝的靈,以及永活上帝的靈。同樣,耶穌的靈,基督的靈,耶穌基督的靈,還有,你們天父的靈,他兒子的靈,以及那使耶穌從死裡復活者的靈。所有這些名稱指出聖靈是上帝的方式,都是透過表明上帝和聖靈之間的聯合,就如人和自己的靈魂聯合一樣。保羅在哥林多前書2章11節很清楚地提到這種聯合,經文這樣說,

除了在人裡頭的靈,誰知道人的事?像這樣,除了 上帝的靈,也沒有人知道 上帝的事。(哥林多前書第2章11節)

我們的靈使得我們成為人,人的靈裡面沒有一樣不屬於人,他們是全然地為人。同樣,聖靈是完全的上帝,這使祂能明白上帝的心意。因此,透過將上帝的心意啟示給基督徒,聖靈證明祂自己就是上帝。

最後,有一些經文很清楚地指出用「上帝」這個名字來指聖靈。使徒行傳5章3到4節,聽聽彼得對亞拿尼亞的話,

「亞拿尼亞,為什麼撒但充滿了你的心,叫你欺哄聖靈,把田地的價銀私自留下幾分呢?……你不是欺哄人,是欺哄 上帝了!」(使徒行傳第5章3-4節)

這段經文中,彼得起初說亞拿尼亞是欺哄聖靈,接著彼得解釋他的意思是亞拿尼亞欺哄上帝,在此,使徒彼得明明白白地稱聖靈是「上帝」。

因此,通過我們考察聖經中對聖靈的稱呼,可以看到,從非常含蓄的方式到非常清楚的方式,這些稱呼都指出了聖靈是上帝。

聖經證實聖靈神性的第二個方式是透過賦予聖靈上帝的屬性。

屬性

基督教神學家們已經提到上帝有兩大類獨特的屬性:相對屬性和絕對屬性。一方面,上帝有相對屬性,就是能夠與上帝的創造物可以「相交」或者可以「分享」的屬性。

例如,上帝擁有理性的屬性,這是可以與人類相交或分享的屬性。作為有限的創造物,人類不能徹底地認識上帝的理性,但是我們仍然有能力用理性的方式去思維。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是上帝,只是證明了我們是被有理性的上帝所創造的,並且祂把祂的理性傳遞給我們。我們的理性來自上帝的理性,我們反映上帝理性的屬性,因為我們是祂的創造物。

上帝的另外一個相對屬性是上帝的愛。聖經中很多地方教導說我們對人的愛、甚至對上帝的愛都是直接來自上帝愛的屬性。我們可以從下面經文中看到,加拉太書5章2節,以弗所書5章1到2節,提摩太后書1章7節,以及約翰一書4章7到21節。

但是上帝也擁有絕對屬性,這些屬性本質上,是不能與祂的創造物共同分享的。上帝的絕對屬性,大家所熟悉的有很多,像上帝的全知,就是上帝無限的聰明、知識和智慧;上帝的全能,就是上帝無限的能力;上帝的全在,就是在同一時間內上帝是無處不在;以及上帝的永恆性,就是上帝是永遠存在的,並且是自有永有的。因為上帝的絕對屬性只有上帝自己擁有,所以我們只要顯明聖靈擁有其中一個或者多個上帝的絕對屬性,就能證明聖靈是上帝。實際上,我們考察聖經就會發現,聖靈全部擁有這些屬性。首先,我們看看聖靈的全知。

聖經說聖靈完全瞭解上帝的心意。我們在以弗所書1章17節和哥林多前書2章10和11節中都能看到這個意思。當然,上帝的心意是無限的,要求同樣一個無限的思想才能完全明白。聖靈能夠理解上帝全知的心意就證明聖靈自己是全知的。因為祂是全知的,那麼聖靈也一定是上帝。

聖靈也以祂的全能來證明祂是上帝,聖靈的能力是上帝無限的能力。聖經很多經文提到聖靈的能力,比如撒母耳記上10章6節,羅馬書15章19節,哥林多前書12章11節,以及帖撒羅尼迦前書1章5節等。在創世記1章1到3節中,聖靈和上帝的能力是相互聯繫的,

起初上帝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上帝說:「要有光。」 就有了光。(創世記第1章1-3節)

我們以前講過,舊約聖經提到上帝的時候一般是指整個三位一體。但是也很合理地看到,有時會根據語言和上下文,特別突出強調其中一個或另一個位格。上面的例子,就強調聖靈的位格是上帝的靈,或者聖靈。因此,創造光的工作是聖靈完成的,本章中上帝對其他東西的創造,也是一樣。為了使聖靈有這樣的全能,為了使聖靈從無中創造萬物,祂必須是完全的上帝。

聖靈擁有的另外一個絕對屬性是全在。像詩篇139篇7到10節這樣的經文教導我們,從最高的天到極深的海洋,聖靈充滿在世界的每一個地方。

聖靈也擁有永恆的屬性。希伯來書9章14節,提到聖靈是「永遠的靈」,意思是他是永遠存在,而且繼續自存到永遠。

透過這些絕對的屬性,以及其他一些類似屬性,聖經清楚地表明聖靈就是上帝。

工作

聖經證明聖靈是上帝的第三個證據,是聖靈所作的工作。在後面的課程,我們要仔細地探討聖靈的工作,本課中,我們只是簡單迅速地看一下聖靈的一些工作,以此證實祂的神性。

當我們查看聖經時,我們看到聖靈作為上帝是與聖父和聖子同等的。證實這點的一些做法就是在聖經中尋找聖靈的作為。……上帝的靈就是那位見證基督的靈,他使我們與基督聯合,帶來新生命,帶來復活,並參與創造和維繫創造界。所有這些一切的作為只有上帝才能行使。這些既不是人類所能行的;也不是天使或任何其他被造之物的作為。如此的作為唯有上帝自己才能施行。基於這個認識基礎,我們看到聖靈做的,就是上帝做的,因此,聖靈之工不僅來自其位格,還是來自上帝自己。[司提反·威樂姆博士]

聖經中描述聖靈所作的很多工作,是只有上帝自己才能做的,這些工作顯示出上帝的能力和屬性。例如,我們讀羅馬書8章11節,知道聖靈重生了我們的靈魂之後,給我們一個新生命。以弗所書2章8節告訴我們,聖靈使我們進到父那裡去。從羅馬書5章到8章,我們知道聖靈將救恩實行在我們身上。祂是所有先知,甚至也是我們主耶穌實行神跡背後的能力,這一點我們可以從羅馬書15章4節和19節這樣的經文中知道。雖然聖靈的工作無窮無盡,但是我們只注重在一兩個顯著的例子上作為說明。

首先,聖靈啟示聖經的寫作,聖經就是上帝的話。認識到聖靈的話就是上帝的話,我們承認聖靈就是上帝自己。我們可以在下面的經文裡面看到這一點,馬太福音10章20節、約翰福音3章34節,使徒行傳1章16節和4章31節和以弗所書6章17節。

舉一個例子,彼得在彼得後書1章20節和21節這樣說,

聖經所有的預言,都不是先知自己的見解, 因為預言不是出於人意的,而是人受聖靈的感動,說出從 上帝而來的話。(新譯本彼得後書第1章20-21節)

這段經文中,彼得教導人是受聖靈的感動說出從上帝而來的話。聖經是上帝的話,因為是由上帝,確切地說,是上帝的第三位格聖靈,所啟示出來,說出來的話。

另外一個例子,聖靈作為保惠師的工作也顯明祂是上帝。在約翰福音14到16章中,耶穌指出聖靈作為保惠師的工作是啟示真理,定這個世界的罪,為耶穌作見證。乍聽來會覺得奇怪,但是對我們來說聖靈的這個工作比耶穌自己肉身親自在地上的工作更有效。就如耶穌在約翰福音16章7節說的,

然而我將真情告訴你們,我去是與你們有益的。我若不去,保惠師就不到你們這裡來;我若去,就差他來。(約翰福音第16章7節)

仔細想一下,按照耶穌自己的話,教會有聖靈的同在強過耶穌基督肉身直接的同在。但是一個被創造的、有限的人永遠無法超過基督在地同在的福氣,所以,聖靈的同在比聖子對我們更有益的話,那麼聖靈自己一定是上帝。

形式

聖經斷言聖靈是上帝的第四個方式是透過三位一體的形式,即聖靈的名字與聖父、聖子同列。

三位一體的形式是指聖經中的經文,從相對同等基礎上,清楚地提到三位一體的三個位格,特別是證明他們的合作。通過提及聖父、聖子和聖靈是同等的夥伴,聖經表示聖靈和聖父、聖子一樣是上帝。我們在下列的經文中都可找到這種格式:羅馬書15章30節、哥林多前書12章4到6節,帖撒羅尼迦後書2章13到14節,以及其他一些經文。我們來看兩處這種格式的例子。

第一處的經文出現在馬太福音28章19節,耶穌給我們的大使命中,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馬太福音第28章19節)

在這個經文的形式中,耶穌表示受洗要奉三位一體所有三個位格的名或權柄進行,這個命令沒有展示上帝相對位格的尊榮有什麼不同,相反,三者處於同等的地位。

第二處清楚的例子是在哥林多後書13章14節,保羅的話是這樣說的,

願主耶穌基督的恩惠、上帝的慈愛、聖靈的契通,常與你們眾人同在!。(新譯本哥林多後書第13章14節)

在這封信最後的祝福中,保羅把三個位格排列在一起,聖子,就是主耶穌基督,聖父,就是上帝,以及聖靈,這樣,保羅呈現上帝的三個位格,在救恩的祝福中,處於同等的夥伴。

這樣的格式表示了聖靈在上帝位格屬性裡有同等的位格,展示了聖父、聖子和聖靈,無論是在上帝基本的屬性,或是上帝的工作中,比如向罪人提供恩典和救恩,作為上帝被尊崇、被敬拜,彼此都是同等的。

三位一體的基督教教義教導說,獨一上帝在同一本質裡具有三個不同位格。因為聖靈是上帝,我們就該合情合理地,不僅可以向他禱告,還應該尊崇他為上帝。[科斯·約翰遜博士]

我們既然已經查考了聖靈的神性,我們準備進行下一個主題:聖靈的位格特性。這一部分,我們要看看一些事實,聖靈具有真實的位格,而不僅僅是一個上帝的力量或能力。

III. 位格特性

整個教會歷史中,很多團體都否定了聖靈的位格,一個有自我意識和上帝的位格屬性的存在。有些人相信聖靈只是父神的另外一個形式而已,還有一些人爭辯說「聖靈」的名字只是古代作者用來描述上帝能力的一個名字而已。但是從使徒信經的結構,我們可以看到使徒信經明確肯定聖經的觀點,即聖靈是上帝位格特性一個真實、獨特的位格。這是聖經清楚的教導,並且是歷代不同支派的基督教會共同持有的立場。

鑒於新約聖經是以有位格的方式來描述聖靈,他決非是一種非位格性的力量。從此教會就環繞著這個見證,並宣告說這也是我們所認信的。就其表述成後來信經的形式而言,的確花了三、四百年的時間,之前對其表述方式確實存在著辯論。然而,當該薩利亞的教父巴茲爾在第四世紀討論這個議題時,他不是在要表述一種嶄新的教義,他只不過是將過去三百年裡人們已經相信的內容帶到討論桌前。[彼得·瓦爾科爾博士]

首先我們需要承認,使徒信經沒有清楚地說明這點。但是,當我們考慮到起初幾個世紀基督教關於聖靈的爭論,我們就可以看到信經確定聖靈是三位一體的一員,這就是含蓄地確定了聖靈的位格。和其他符合聖經的基督教團體一起,使徒信經拒絕了那些把聖靈去位格化、只把聖靈看成一種力量和上帝能力的看法。

針對使徒信經確認聖靈位格化的聖經基礎,我們將分為三個部分來討論。首先,我們會看看聖靈所擁有的位格屬性;第二,我們要注重在他的位格和聖父聖子的區別;第三,我們要描述聖靈和三位一體其他位格的關係。我們先討論聖靈具有全部位格的屬性。

屬性

我們提到聖靈的位格屬性時,我們的意思是聖靈所擁有的那些位格的獨特品質,也就是這些特質是對於聖靈具有真實的位格所必須的,而不是僅僅是一個非位格的力量。

我發現使我非常收益的是,新約聖經不單是談到聖父上帝的名和稱號,聖父上帝的工作,聖父上帝的屬性,聖父上帝的作為,同時,新約聖經還談到聖子和聖靈。換句話說,在整本聖經中用來描述聖父上帝的所有位格特徵,都可以歸因於新約聖經裡的聖靈。這就再一次向我們強調,聖靈是一個有位格的,而非只是一種力量和能力而已。[林根·當肯博士]

聖靈有太多位格的屬性,我們不可能在本課中全部羅列出來,我們只是簡單地提供幾個例子,來證明他具有位格。我們先從聖靈擁有意志開始。這是聖靈計劃、意願和揀選的能力。顯然,能夠做這些事情的存在物不可能僅僅只是一股力量或能力而已。對於聖靈擁有意志的例子,我們看看哥林多前書12章11節,這裡,保羅談到屬靈恩賜的分配,經文這樣說,

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哥林多前書第12章11節)

聖靈想要這種人有這樣的恩賜,那種人有那樣的恩賜,非位格化的能力不可能有計劃和意願,只有具有位格的才能如此,因此,聖靈必須具有位格。

聖靈也具有智慧的屬性,靠祂的智力,聖靈才能擁有知識和能力來教導我們。聖靈透過很多方式來彰顯祂的智慧,比如象哥林多前書2章10節說,祂尋求並知道上帝的心意;羅馬書8章27節說,祂有自己的意思;哥林多前書12章8節說,聖靈也賜給人智慧和知識;在路加福音12章12節,聖靈也做教導的工作。

在約翰福音14章26節,耶穌自己談到聖靈的智慧,祂告訴祂的門徒說,

但保惠師,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來的聖靈,他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並且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約翰福音第14章26節)

不具有位格的力量是不能思想,不能明白並且不能教導的,因此,智慧的屬性證明了聖靈具有位格。

聖靈也有情感,回應其他位格和事情的內在情緒和情操。和祂的其他位格屬性一樣,祂的情感證明祂是具有位格,而不僅僅是一股力量而已。例如,羅馬書15章30節,提到聖靈的愛;帖撒羅尼迦前書1章6節,提到聖靈的喜樂。聽聽以弗所書4章30節怎樣提到聖靈的擔憂:

不要叫 上帝的聖靈擔憂;你們原是受了他的印記,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以弗所書第4章30節)

聖靈擁有擔憂這樣的情感,表示祂是具有真實完全的位格。

此外,聖靈還擁有我們可能稱之為代理的屬性。聖靈有自己的意志、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思打算、行事。這使祂能夠做很多只有有位格的才能做的事情。例如,在約翰福音15章26節和羅馬書8章16節中,聖靈可以作見證;腓立比書2章1節說,聖靈可以與我們相交;在使徒行傳8章29節和13章2節中,聖靈可以對我們說話,吩咐我們。

舉一個例子,保羅在羅馬書8章26節和27節中這樣說,

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聖靈照著 上帝的旨意替聖徒祈求。(羅馬書第8章26-27節)

聖靈替信徒祈求的事實,又一次證明了聖靈的具體位格。非位格的能力和力量是不會禱告和代求的,也不會真誠地歎息的。只有有位格的才能做這些事情。

英國偉大的傳道家司布真,生活在1834到1892年間。在祂題目為聖靈的代求中提到聖靈位格代求的益處,他講道的經文是羅馬書8章26到27節,他說,

聖靈幫助我們承受身體和意念的軟弱。祂幫助我們背負我們的十字架,不管是身體的痛苦、心理的壓抑、或是屬靈的爭戰、誹謗、貧窮、或是逼迫。祂幫助我們的軟弱,這個幫助者是如此具有上帝的能力,我們不需要害怕任何結果。上帝的恩典夠我們用,祂的剛強在我們的軟弱處顯得完全。[司布真]

意識到有力量在我裡面運行真是滿受鼓舞,有一位在我裡面運行的能力遠遠超出我自己的。儘管有時候我感到無助,被其他的東西擄去受奴役。其實那只是一種感覺,與實際相距甚遠。上帝聖靈的大能仍舊在我裡面不停的運行,要將我塑造成基督的樣式。這真是巨大的鼓舞,但是同時,又是十分嚴肅的事。因為這意味著我總是在永活上帝的同在中,總是活在上帝的面前。也就是說,雖然我也許可以在他人面前掩飾我的敗壞,然而,卻沒有任何一樣的罪可以在他面前隱藏,因為我是真真切切的活在上帝的面前。而聖靈是全然神聖的靈,上帝的靈是純潔的。當然,作為牧師,在我輔導那些與罪掙扎的人們時,我需要在這兩方面有平衡。 不必被無助壓倒,聖靈就在你心裡和生命中運行,信靠安息在基督裡面,在與罪的征戰中他必給你得勝的能力。同時,你也不該自鳴得意,因為正是同一位聖靈永遠運行在你裡面,與你同在。[丹尼斯·約翰遜博士]

既然我們已經瞭解了聖靈的位格屬性,證明祂是具有位格的。接下來我們看看在三位一體之內,聖靈和聖父、聖子的位格區別。

區別

首先,我們應該承認,聖經中沒有一些經文十分清楚地說明聖靈和三位一體其他位格的區別。例如,在加拉太書4章6節,聖靈被認作是上帝兒子的靈;在馬太福音中聖靈被認作是父的靈。聖靈還有其他幾個名稱,突出強調了三位一體之間的相關聯繫,而不是他們之間的區別。

雖然,這些經文在早期教會中產生異議,但是,這些緊密的聯繫並不奇怪。畢竟,三位一體裡面的三個位格,是同樣的上帝。所以,說聖靈是父的靈和子的靈完全合理,但是同時,又持定聖靈和聖父、聖子有區別,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位格。

強調聖靈和三位一體其他兩個位格之間的區別,一個方法就是來看幾處經文,看他們之間彼此影響,突出他們之間的不同。雖然有許多經文表明這些差異,用兩段經文就足夠顯明聖靈與聖子以及與聖父之間的區別。首先,看看耶穌在約翰福音16章7節中的話,

然而我將真情告訴你們,我去是與你們有益的。我若不去,保惠師

就不到你們這裡來;我若去,就差他來。(約翰福音第16章7節)

耶穌在這裡所說聖靈就不會來,除非聖子先離去。很明顯,耶穌說一個先走,一個後來,就是把自己和聖靈區別開來。每個都有不同的角色,直到聖子完成了祂地上的工作、升天之後,聖靈的角色這才開始。這就很清楚地顯明瞭聖靈和聖子之間的區別。

同樣,聖靈也做一些事情把祂和聖父區分開來。例如,聖靈作為保惠師角色的一個工作就是為我們辯護者,幫助我們在父神面前,懇求父聽我們的禱告 。

總體來說,聖靈的工作是應用基督的工作。基督已經為我們的緣故犧牲了他的生命。正是聖靈的工作將那成就的工作,實行在我們心裡,因此,我們對兩者的工作都需要。我是說如果我們沒有得到聖靈把基督的工作實行在我們心中,我們就無法有一個好的靈命,這是因為上帝是要從內心深處實行基督的工作。為此,聖靈來到,重生我們,給我們有新的生命。聖靈使我們成為聖潔,走成聖的道路。而且,聖靈不斷賜下恩賜和祝福,在我們生命中結出果子及其一切塑造的工作。為此,聖靈的工作是根本無法取代的。[約翰·弗萊姆博士]

例如,在羅馬書8章26和27節,保羅這樣寫道,

況且,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鑒察人心的,曉得聖靈的意思,因為聖靈照著 上帝的旨意替聖徒祈求。(羅馬書第8章26-27節)

當保羅說聖靈替我們向父神代求時,他就是證明他們兩個是不同的位格,一個發出代求,另外一個聆聽代求。

聖靈替我們向父神代求。在我們不曉得怎樣禱告時,聖靈卻向我們的心說話,而且正如保羅所說,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使得我們能夠向上帝說出那些我們根本都不知道的事情。[約翰·弗萊姆博士]

我們可以說祈禱的一個標準模式,就是向著聖父,奉聖子的名,在聖靈的能力中來禱告。然而,我們信仰肢體有著豐富的恩典與自由,我們可以直接向聖靈祈求,卻不會對上帝的尊嚴有任何的妥協損害或導致我們的禱告不蒙垂聽。[戈蘭·斯高靳博士]

下面這段對聖靈的禱告文,常常認為是教父奧古斯丁寫的,他生活在主後354到430年間,給我們提供一個美好禱告的例子,

聖靈啊,請在我裡面吹氣,

使我的意念能夠聖潔;

聖靈啊,請在我裡面做工,

使我的工作能夠聖潔;

聖靈啊,請吸引我的心,

使我的愛能夠聖潔;

聖靈啊,請加給我力量,

使我能夠持守聖潔;

聖靈啊,請四面保守我,

使我自己永遠聖潔。

已經根據聖靈的位格屬性討論了祂的位格和祂跟聖父和聖子之間的區別,接下來我們要看聖靈和三位一體中另外兩個位格之間的關係。

關係

就如在本課中我們所談論過的,三位一體三個位格之間的聯繫,傳統上已經從兩個不同的方面做了描述。具體來講,神學家提到了本體性三位一體和實施性三位一體。這兩個觀點都是基於同一個三位一體,聖父、聖子和聖靈,但是他們強調上帝的三個位格之間關係的不同方面。

我們說本體性三位一體,是強調上帝的本體和存在性。從這個觀點上看,聖靈和聖父、聖子具有相同的能力,相同的榮耀。上帝的三個位格都是無限的、永恆的和不改變的。而且,每一個都有上帝相同的本質屬性,比如智慧、能力、聖潔、公義、善良和真理。

我們說實施性三位一體,是強調上帝的位格之間怎樣彼此影響。從這個觀點來看,上帝的每個位格都有不同的責任,不同的權柄和不同的角色。聖靈的權柄服從於更高權柄的聖父和聖子,聖靈的角色很大程度上是聽從他們的指示,並榮耀他們。

無論上帝在那裡,他的靈就在那裡。他的靈不僅特指他的同在,同時也顯明他的作為。因此,當你追蹤上帝與他所造之物的關係時,就根本不可能不涉及到聖靈。聖靈此時此刻正在引導人類的歷史。聖靈的確就是上帝看顧護理和彰顯慈愛的行動代理。[奧爾伯特·穆勒博士]

基督教神學中,無論是本體性三位一體或是實施性三位一體,聖靈都被稱為第三位格。

在本體性三位一體聖靈被稱為第三位格,因為祂是第一個位格聖父和第二個位格聖子呼出來的。

這裡,我們稍微停一下,講一講東正教教會的教導,他們認為聖靈只是單單從父神而出,而不是從聖父和聖子共同而出的。此教導的不同也是導致東、西方教會從1054 年到現在一直分開的原因之一。當然,因為在這個爭論之前使徒信經就存在了,所以,它沒有論述東西方在此方面的不同見解。因而東、西方教會也都認可使徒信經中的所有信條。

就實施性三位一體來講,聖靈被稱為第三個位格,因為祂排列在第三位,既服從聖父,又服從聖子。聖經從幾個方面指出他的順從。例如,祂被聖父和聖子差派並賜下,在路加福音11章13節、約翰福音14章26節、15章26節以及使徒行傳2章33節這些經文中可以看到這樣的教導。當聖靈來的時候,祂遵從聖父和聖子,做他們差祂來要祂做的事情。在約翰福音16章13節,羅馬書8章11節和彼得前書1章2節中我們可以看見這樣的教導。

當然,即使我們從實施性三位一體的角度說,聖靈排在最後的位置,但是祂仍然是完全的上帝,對創造物擁有絕對的主權,強調這一點很重要。此外,三位一體之內,三個位格彼此順服,因為只要一個位格做事,他們都一起做。因此,聖靈並不是因為祂本質上低於聖父和聖子而從屬於聖父和聖子,一點也不是。聖靈在本質的神性上和他們完全相等。

聖靈的位格是基督教神學不可缺少的部分。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我們有很多原因可以確認這一點。聖靈擁有的屬性清楚地標明了祂具有獨特的、有自我意識的位格。同時,他和聖父以及聖子的相互關係和相互影響,證實了祂具有活生生的位格,而不僅僅是一股沒有意識的力量或能力。對於這個傳統的教義,我們能夠,也應該具有更大的信心持守。

本課是論及聖靈,到此為止,我們已經學習了使徒信經對聖靈神性的確定,以及對祂完全位格的確定。在此,我們已經準備好講述我們的第三個主題,聖靈在歷史上以及到今天仍在做的工作。

IV. 工作

對聖靈工作豐富瞭解的一個好處之一,就是認識到上帝以個別的方式在我們中間工作。他不是對我們按電鈕,而是來到我們中間,按一種特別個體的方式與我們交往互動。就是說,聖靈真實地住在我們心裡,他和我們一同禱告,還為我們禱告。他賜給我們聖潔的禮物,他並且參與我們人生的方方面面。其實,在我們生命的每一個層面,正如保羅在加拉太書所說的,他給予我們基督徒品格的果子。他賜給我們諸般的恩賜在教會中來服侍。要知道所有的這一切,都是上帝透過聖靈在我們中間的工作。[約翰·弗萊姆博士]

儘管使徒信經沒有過多地詳細地描述聖靈的工作,但是,信經「我信聖靈」的確認,從一開始就暗含了對聖靈工作的許多信仰。

有很多種方式描述聖靈的工作,但是我們只從四個方面來探討。首先,我們要看聖靈的創造能力;第二,我們要集中在聖靈的成聖工作;第三,我們討論一下祂恩典的運行;第四,我們要描述一下祂的啟示工作。讓我們先來看看他的創造能力。

創造能力

我們提到聖靈的創造能力,這個詞的意思既指聖靈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同時還支配和改變所造之物的能力。

當你讀到聖經的開篇,創世記第一章,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那就是聖靈。你再翻到歌羅西書第一章,我們讀到基督就是創造之主,而且他的創造正是透過聖靈運行的方式實現的。聖靈還積極參與新的創造。新的創造其實就是我們通常講的歸正(即悔改和信靠)。正是聖靈他重生了我們,人若不被聖靈重生,就不能進入上帝的國。其實,聖靈不光是做了我們個別重生之工,他還在重生整個宇宙萬有。因此,保羅在羅馬書第八章談到被造的萬物直到現在都一同在分娩的痛苦中呻吟,等待萬物的更新釋放,這也還是聖靈的工作。[德瑞克·托馬斯博士]

對聖靈創造能力的討論,我們將集中在聖靈活動的三個不同層面。首先,我們要討論聖靈在自然界的創造之工;第二,我們要討論聖靈賜給教會的屬靈恩賜;第三,我們要討論聖靈在我們人類靈魂和心靈個人更新中的角色。讓我們先來看看聖靈在自然界中所展現的創造能力。

自然界

聖靈在自然界中的創造能力在聖經開始的經文中就能看到。本課的前面,我們看到了創世記第一章創造世界的記載中聖靈的角色,注意到祂施行上帝無所不能的大能,從一無所有中創造出世界。我們在詩篇104篇30節也看到相似的描述,詩人讚美上帝發出祂的靈創造地和地上的萬物,不僅僅是最初六天的創造,而且是每一天都是如此。詩篇33篇6節也回應這一主題,約伯記33章4節又特別擴展到人類。

舉一個例子,詩篇104篇30節這樣說,

你發出你的靈,它們便受造。你使地面更換為新。(詩篇第104篇30節)

這一節中,詩人表達了他對萬物形成的理解,他把它歸結為上帝的靈、就是聖靈的工作。

聖靈在自然界的創造之力,從祂在聖經當中所行的很多神跡奇事中看出來。例如在舊約,出埃及記17章6節,聖靈能夠使摩西從磐石中得到水。列王記上17章,聖靈使寡婦的面和油有增無減。

在新約,馬太福音14章,祂能夠使用一點食物耶穌餵飽五千人;馬太福音15章,餵飽四千人;羅馬書8章11節中我們看到祂使耶穌從死裡復活;羅馬書15章18和19節中,我們又看到,聖靈使保羅有能力行神跡,做事工。

當然,祂最大的神跡之一,就是道成肉身,使童女瑪麗亞懷孕。這個特別的神跡,記載在路加福音1章35節,是使徒信經中唯一詳細記載的聖靈工作。

即使今天,聖靈具有活潑的能力來創造、更新、使所有的創造之物按上帝的旨意而成就。

實際上,在聖靈完全翻轉人類因墮落犯罪的後果之前,世界的更新不會完成。創世記3章告訴我們,亞當和夏娃吃了分別善惡樹上的禁果之後,上帝就咒詛了他們。因為上帝賜給人類權柄,成為上帝在全地的代理或代表。上帝對亞當和夏娃的咒詛,影響了整個創造界,甚至包括地本身。

從那個時候起,聖靈就一直在世界做恢復的工作,將全地帶到其最後的階段,就是新天新地,就像我們在以賽亞書65章17節和66章22節、彼得後書3章13節,和啟示錄21章1節這些經文中讀到的。

我們既然已經看了聖靈在自然界中的創造能力,接下來我們看看聖靈怎樣用祂的創造力賜給教會各樣屬靈的恩賜。

聖靈的恩賜

我們提到聖靈的恩賜,意思是:

為著建造教會的目的,聖靈賜給個人超自然的能力。

聖靈創造這些恩賜,分發給人們以前不曾擁有的新能力;或者加強已有的能力,超越擁有者個人的自然才能或者經歷。

新約中聖靈的恩賜是相當特別獨特的能力、是超然 賜予的能力。我認為重要的是應當意識到它們絕不只是才能而已。屬靈恩賜是聖靈超然 賜下給每一位信徒的。[馬可·斯特勞斯博士]

聖靈賜給早期教會各類的恩賜,列舉在哥林多前書12章,羅馬書12章和以弗所書2章。有些恩賜組合自然才能,或者人的屬世能力;有些能力甚至教會外的人從某種程度上也擁有,只因為他們是按照上帝的形象造的,比如智慧、知識、服務、教導、鼓勵、施捨、治理和憐憫等。但是,另外一些屬靈的恩賜,很顯然是超自然的直接結果,比如醫治和行神跡的能力。還有其他一些恩賜處於自然和超自然之間,比如說預言、說方言、翻方言和分辨諸靈。

所有的基督徒都同意聖靈賜給祂的教會超自然的恩賜。但是在此前提下,存在一些稍微不同的觀點。有些教會堅持神跡停止的立場,認為在現今的時代,聖靈分發類似自然才能的恩賜,認為一些奇妙的恩賜在某個時代已經消失,比如在使徒以後的時代,或者接近聖經正典形成的時候。

有些教會堅持神跡繼續的立場,他們認為聖靈仍然賜給教會新約聖經中提到的相同恩賜。這個立場中,對於基督徒個人能得到哪種恩賜,也有很多不同觀點。

在這兩個極端的立場之間,存在各樣溫和立場。溫和的教會傾向於相信聖靈仍然能夠根據自己的意思分發奇妙的恩賜。但是他們不堅持聖靈必須一直向教會分發每一種恩賜。這些教會強調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聖靈都可以自由運行。

但是,在這些立場中,有一件事情是一樣的,就是他們都相信,為了教會的益處,聖靈繼續賜下至少一樣恩賜。屬靈的恩賜是上帝的能力,是上帝的子民一起使用的。這些恩賜不是為了滿足個人的慾望,甚至不單是為了增強個人的靈命。相反,屬靈恩賜是為了增強教會的事奉,幫助教會在基督裡成熟長大。我們可以在羅馬書12章4到5節,哥林多前書12章7節,以及以弗所書4章7到16節中看到這一點。舉一個例子,看看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2章7節所寫的,

聖靈顯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同]得益處。(哥林多前書第12章7節)

就如保羅在這裡所提到的,屬靈恩賜的賜下是為了教會,有屬靈恩賜的個人或許也從他們的恩賜中獲益,但是恩賜的基本目的和焦點是為了教會的益處。他們是聖靈創造性的大能之工,目的為了整體建立教會。

我認為屬靈恩賜的主要用途應當在基督身體的背景下來認識。屬靈恩賜不

是那種禮物,只是給予個人來享受,或是自娛自樂,或是從中牟取利益,屬靈恩賜是為基督身體的益處賜下的,為了建立這身體,為了激勵著身體,為了這身體的發展和成長,為了在我們的教會和我們的社會,拓展上帝的工作。[瑞阿德·卡賽斯博士]

聖靈給與我們的屬靈恩賜在於造就教會,建立教會,為著開展基督教的事工,為著彼此鼓勵,早日實現大使命。我們現在主要的焦點,特別是關注在方言和預言的靈恩問題,其實真的是我們在聖經中看到的次要重點。我們要專注在新約強調的屬靈恩賜上面。那能給我們安慰,能夠顯示新約時代已經來臨的恩賜,就是聖靈在我們裡面個別的作為,和在信仰群體中的整體作為;從而使我們能夠在世界中個別的和整體的完成事奉的工作。在我們生活在這個世上時,這是我們實在需要專注的重點,而且察看它怎樣具體地在我們個人和教會整體的生活中實行出來。[司提反·威樂姆博士]

隨著明白了聖靈如何在自然界中運用祂的創造能力,以及賜給教會屬靈恩賜,接下來讓我們看看聖靈的能力怎樣彰顯在每個信徒心靈裡面的個人更新。

個人更新

聖經說,人類生來就處於靈命死亡狀態。正如羅馬書5章12節到19節指出,我們都因著亞當而犯罪,結果就是死亡,因此,為了拯救我們脫離這個困境,聖靈在我們裡面創造新的生命,使我們的靈活在上帝的面前。聖經用重生這個詞來描述這個新生命,就是被再生。我們在約翰福音3章3到8節、提多書3章5節,約翰一書5章1節到18節以及其他經文中看到這種重生。我們把保羅在提多書3章5節的教導,作為一個例子,

他便救了我們……藉著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提多書第3章5節)

我們重生之後,聖靈繼續在我們裡面工作,改變我們思想、情感和行為,為的是讓我們成為愛主、順服主的人,聖經中有很多經文提到這些,比如羅馬書8章1到16節,哥林多前書12章3節,加拉太書5章16到25節,和腓立比書2章13節等。或許關於聖靈轉變大能的最著名論述是保羅所描述的聖靈果子,就是聖靈在信徒生命中更新創造的碩果。聽聽保羅在加拉太書5章22和23節所說的,

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加拉太書第5章22-23節)

我們這些個性的改變都是來自聖靈活生生的創造能力,他要我們更像耶穌基督的形象。當然,在末後的日子,聖靈要用祂創造的能力使所有真正的基督徒復活,賜給我們一個完全的,不朽壞的身體,就像耶穌基督已經擁有的。聽聽保羅在羅馬書8章23節中提到這一點,

不但如此,就是我們這有聖靈初結果子的,也是自己心裡歎息,等候得著兒子的名分,乃是我們的身體得贖。(羅馬書第8章23節)

當保羅說基督徒有聖靈初結的果子時,他用的語言來自舊約的慣例,把初熟的果子當作祭物獻上,代表全年的收成。同樣,聖靈在信徒中的工作就是將來要來的更大事情初結的果子。聖靈的工作不會停止,直到祂完全重新創造我們,除去我們的咒詛和敗環,恢復我們達到聖潔、無罪的狀態。迄今為止,聖靈已經給我們新的生命,但是最終,祂也要重新創造我們的身體。 既然我們已經看了聖靈創造能力的工作,接下來我們應該把我們的注意力轉到聖靈的成聖工作上。

成聖

我們提到聖靈的成聖工作,指的是使人和事情成為聖潔的作為。聖靈這個工作把人和物分別出來,為上帝所用,就要潔淨他們,使他們近乎祂的榮耀。從很多方面來講,這個概念和我們本課前面所講的更新的概念相似相關。

聖經常常說教會是聖潔的,或者是被聖靈的同在和事工所分別為聖的,羅馬書15章16節,哥林多前書6章11節,帖撒羅尼迦後書2章13節,和彼得前書1章1節和2節中都有提到這個意思。聽聽保羅在哥林多前書3章16和17節怎樣提到聖靈,

豈不知你們是 上帝的殿, 上帝的靈住在你們裡頭嗎?……上帝的殿是聖的,這殿就是你們。(哥林多前書第3章16-17節)

舊約中,猶太人的聖殿是上帝在地上的寶殿,是上帝同在的住處,就像所羅門在歷代志下6章1節所說的,是上帝在地上的居所。但是在新約中,上帝不再住在聖殿裡面,相反,聖靈將教會分別為聖成為新的聖殿,以弗所書2章22節完全一致地表達了這個觀點,其他經文也有類似的回應。 聖經也告訴我們,基督徒個人透過聖靈內住來成聖,這個道理就是聖靈住在信徒的心中。聖經很多地方提到聖靈的內住,比如像羅馬書8章9到16節,哥林多前書6章19節,提摩太后書1章14節,以及雅各書4章5節。

聖靈的內住對信徒來說是一個根本的現實。當上帝進入信徒生命中,使他們在基督裡成為新的創造,聖靈就在他們的生命中掌權。絕對重要的是我們要依靠聖靈,我們必須依賴他內住的能力,不然的話我們就依然活在敗壞的肉體中。我們基督徒已能夠分辨活在聖靈中和活在肉體中的不同,因為活在聖靈中能夠使得我們按著上帝的心意來榮耀基督。[埃瑞克·索尼斯博士]

這種聖靈內住產生一些結果,下面只列舉幾個,它洗清我們的罪,將我們分別為聖獻給上帝,我們因聖靈在我們心意上的影響而快樂受益。保羅在哥林多前書6章9-11節這樣提到這些事情,

不義的人不能承受上帝的國……你們中間也有人從前是這樣;但如今你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並藉著我們上帝的靈,已經洗淨、成聖、稱義了。(哥林多前書第6章9-11節)

透過聖靈聖成聖的工作,信徒已被洗淨,已被分別為聖歸於上帝,因此他們不再是算為不義之類的人。

你是否曾經靜下來思想過,上帝自己竟然住在你的裡面,這有多麼的奇妙?宇宙的創造者如此愛你,以致把你與他永永遠遠地聯合在一起。你不是搖搖欲墜地等著上帝的肯定,你已經深深地隱藏在上帝的心裡面。這種關係給你力量抵擋罪,給你能力抵抗誘惑,使你過討上帝喜悅的生活。而且,即使你真的犯了罪,不管是多大的罪,在上帝的眼中,你仍會被接納,你仍然夠格進入祂的同在,與祂相交,敬拜祂,當然毫無疑問,你要祈求和接受上帝的饒恕。

到此為止,我們已經探討了聖靈的創造能力和聖靈的成聖工作。接下來,我們要談談聖靈實行上帝恩典的各種方式。

恩典

我們探討聖靈實行三種形式的恩典:普遍恩典、聖約恩典和救贖恩典。我們從普遍恩典開始。

普遍恩典

普遍恩典是不論人們的信仰如何,上帝向全人類所彰顯的憐憫,賜予全人類的恩惠。聖靈不是平均地把普遍恩典分給眾人。相反,祂隨時隨處,隨自己的意思和計劃賜給人們。

例如,普遍恩典被視為聖靈在世界上抑制罪的方式。墮落的非信徒被罪所控制,就如保羅在羅馬書8章1到8節所講的,他們的本性是與上帝為敵的,喜歡犯罪。但是像保羅在羅馬書7到8章所教導的,聖靈在這個世界上抵抗罪。這和聖靈在信徒心中重生之後所做的工作相似。雖然聖靈不會將這種得救大福份給不信的人,但是聖靈仍然會常常阻止他們為所欲為地犯罪。

世界上常見的另外一個普遍恩典就是非信徒獲得的知識,以及因為這些知識而能夠做的事情。非信徒能夠學到很多寶貴的知識,而這些知識都是對教會、信徒,以及其他所有人類有益的,任何人在任何時候發現一些東西很有價值,這個知識就是來自聖靈恩賜的禮物。

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加爾文,生活在公元1509到1564年間,在他的代表著作基督教要義第2卷2章15和16段中,描述了聖靈所賜的普遍知識,他這樣說,

當我們看到真理之光在世俗作家的著作中表現出來的時候,就要明白,人心雖然已經墮落,而且失去最初的完整性,但是仍然稟賦著上帝所賜的優異才幹,如果我們相信上帝的靈是真理的唯一源泉,那麼,不論在何處出現,我們都不能拒絕或者藐視它,除非我們想要藐視上帝的聖靈……如果上帝願意藉著非信徒的勞力和服務,在物理、邏輯、數學以及其他的學科來幫助我們,那我們就應當接受。[約翰·加爾文]

聖約恩典

我們在聖經的很多地方,還看到聖靈所實行的第二種恩典,有時被稱作聖約恩典。

聖約恩典包含了上帝向所有在聖約裡面的人所彰顯的憐憫和恩惠,即使有些人並非是真信徒。舊約中,以色列是上帝聖約的子民,因為整個民族都在上帝與亞伯拉罕、摩西和大衛所立的特殊聖約之下。新約中,上帝的聖約子民是有形教會,由所有參與教會的人組成,即使有些不是真信徒。上帝的聖約恩典比普遍恩典更豐富、更忍耐。

例如,即使古以色列常常對上帝不忠信,犯罪抵擋上帝,但是上帝對以色列依然非常忍耐憐憫,因為上帝與以色列的立約,祂不毀滅他們整個民族,常常為他們存留忠信的剩餘子民。保羅在羅馬書11章1到5節,有清楚的描述。而且,因為上帝的聖約,即使古代以色列人中不信的人,也得到上帝的祝福,最好的例子或許就是出埃及的事件。摩西在出埃及記2章23到25節寫道,

以色列人因做苦工,就歎息哀求,他們的哀聲達於 上帝。 上帝聽見他們的哀聲,就記念他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 上帝看顧以色列人,也知道他們的苦情。(出埃及記第2章23-25節)

請注意,上帝為什麼關心以色列民,拯救他們,不是因為他們對上帝很忠實,而是因為他們在上帝與他們先祖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所立的聖約中。

今天的教會也是一樣,例如,教會裡面的每一個人,常常聽到福音,有機會悔改,得救。他們也一起享受上帝賜給整個教會的祝福。實際上,就如我們從希伯來書6章4到6節中學到的,教會中的假信徒甚至能夠享受教會的屬靈恩賜。這就是為什麼希伯來書10章29節說教會中的假信徒因為他們的不信而褻慢施恩的聖靈。

當我們來到教會聚會,那裡既有已經得救,還有尚未得救的人。尚未得救之人在教會的一個好處,我可以簡單得這麼說,就是活在基督徒的「同在中」。這是一件好事,上帝如何使用這個情形,我們無法全搞清楚。不過單就在一起就是件好事。約翰·加爾文用普遍恩典來形容它;約翰·衛斯理則用期待上帝的恩典來描述。這是在人們清楚表明他們信靠耶穌基督之前,恩典在個人生命中運行的方式,這實在是恩典在做工。我認為大致有兩種主要的運行方式。首先,就是我們變得開始承認和悔悟我們的罪。我們開始看見罪的真切:就是罪在毀掉我們,罪還使上帝傷心。你必須要在一個有恩典的地方才能看到這一點。之後,一旦意識到對罪的悔悟開始在我們裡面發動,緊接著就是一些神學家闡述的情形,我們開始領悟到還有一種不同方式的活法,那是一種更好的人生方式。因此,我想特別對那些尚未蒙恩的人而言,能有機會從這些有利之處著眼看待人生總會有些好處的,相信在他們這樣尋求中,上帝必然會在他們的生命來工作。[斯提夫·哈珀博士]

真是因著上帝的眷顧使人在一些地方,在其環境中他們能夠聽到福音,在那兒他們能夠看到活出來的福音,他們遇見耶穌基督活在一群人們中間會是什麼樣式。因此,在上帝的全權中,或許這正是他使用的方式,在人還沒有歸信之前就將他們帶入教會生活,好讓他們可以回應福音。[斯提夫·布賴克茂博士]

得救恩典

最後,聖靈所行的第三種類型的恩典,就是很多神學家所說的得救恩典。

得救恩典就是就是基督透過完美的生活、死亡、復活、升天、榮耀再來,為給那些接受耶穌為救主的人所贖買的永恆的益處。每一個信徒都從聖靈那裡得到得救的恩典。

我們因聖靈所行的得救之恩而要得到的福氣,都因耶穌所的工為我們存留。但是只有聖靈將之應用在我們身上時,我們才能得到這些益處。這些祝福中,最明顯的就像重生,就是聖靈賜給我們新的生命,我們因此重生。聖經中提到這一點的經文有約翰福音3章5節到8節,羅馬書8章2到11節,以及提多書3章5節;罪的悔改、饒恕以及稱義也是聖靈實行在我們身上的得救之恩,我們在下列經文中看到這一點,撒加利亞書2章10節,哥林多前書6章11節,以及提多書3章5到8節;新約中也提到聖靈將救恩作為整體應用在我們身上,就如帖撒羅尼迦後書2章13節和提多書3章5節提到這一點。

基督徒談到個人得救時,其焦點是趨向耶穌基督的和他的工作。當然,這是很好的一件事,但是認識到聖靈所起的作用也很重要。

瞭解到聖靈在信徒裡面的工作,使得我們有可能擁有基督徒最豐盛的生命。聖靈激勵著我們,因此,十分關鍵能認識到,使我們不僅有意願、更是有能力為基督而活的正是聖靈。我們豐富理解聖靈為我們所做一切的一個部分,就在於正是他光照我們理解上帝的話語;正是他給我們屬靈的胃口相往上帝的事,使我們渴慕上帝而嚮往上帝的事;使我們願意愛上帝的子民,讓我們願意事奉上帝。這對我們個人來說真是巨大的釋放和減壓。因為會有人認為這一切都在我的肩上,上帝告訴我要做什麼,而我就得全靠自己來做,全靠自己來順服,那麼,理解這點會給這樣的人帶來很大的緩解。當然,我們有我們的責任,上帝不會替我們順服,但是他能給我們意願、能力和見識。一切都是上帝的榮耀。[唐納德·惠特尼博士]

聖靈在我們生命中比三位一體中的任何一位都活躍,祂使我們確信得到饒恕、喜樂、美善、力量、和平,以及其他救恩的祝福。因此,如果我們想要豐豐富富得到這些,我們就要向聖靈祈求得到得救恩典。除此之外,我們需要尊重聖靈的信實和憐憫。聖靈賜給我們的得救恩典大大配得我們的感恩、我們的尊崇、我們的敬拜和我們的愛。

既然我們探討了聖靈創造能力之工,成聖之工和恩典之工,接下來我們要看看聖靈的啟示之工。

啟示之工

聖靈一般看成是三位一體中代理啟示、見證和悟性的那個位格,我們可以從下面的經文中看出這一點,約翰福音14章26節,哥林多前書2章4到10節,以弗所書3章5節,以及其他很多經文。實際上,聖靈和啟示之間的聯繫如此緊密,以致祂被稱為真理的聖靈,比如在約翰福音14章17節,15章26節以及16章13節。約翰一書5章6節,約翰就在這裡直接說,

聖靈就是真理。(約翰一書第5章6節)

在以弗所書1章17節,保羅概括聖靈的角色,稱祂為:

「智慧和啟示的靈。」(以弗所書第1章17節)

我們要從三個方面來談聖靈的啟示工作。第一,我們要談談一般啟示;第二,我們要看看特殊啟示,最後第三,我們要集中在光照和內心的帶領上。讓我們先看看一般啟示。

一般啟示

一般啟示是上帝使用自然界和其中充滿的,向所有的人類來表明他的存在、屬性、同在、作為和旨意。

聖經中很多地方提到一般啟示,比如詩篇8篇和19篇,以及羅馬書1章和2章。例如,羅馬書1章20節,這樣提到一般啟示,

自從造天地以來, 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馬書第1章20節)

聖經常說,一般啟示是透過聖靈在自然界中創造能力的工作來進行的,既包括創造本身的作為,又包括維護所造之物的工作。所有這些工作都是來自聖靈的旨意和性格。因此,我們在一切中看見聖靈的手,而這一切都在教導我們聖靈的本性和旨意。

聖靈在一般啟示下的角色是相當顯著和重要的,因為,顯然他是創造的行動者。他是那位仍然維繫上帝法則的那一位,就是我們常說的自然規律。這就是聖靈提供給每一個人,沒有分別的啟示,當然,這就與我們有時談到的特殊啟示不一樣。在特殊啟示——聖經中,因為聖靈在我們內心做工的緣故,我們認識到耶穌是主和救主。然而,一般啟示是上帝向一切被造之物都顯明的內容。[西門·沃伯特博士]

上帝告訴我們諸天述說上帝的榮耀。因此,無論我們的目光轉向任何地方,我們都能從環繞我們的萬物上,看出上帝能力、智慧、美善的彰顯。聖靈帶來這些上帝的啟示,以各種大能的方式讓我們在心靈深處得以曉得,從此我們就不得不心服口服的轉向造物主。[埃瑞克·索尼斯博士]

特殊啟示

除了向世人提供一般啟示之外,聖靈還主要向教會提供特殊啟示。

特殊啟示是:上帝直接的介入,或者使用他的代言人向一部分人來表明他的存在、本性、同在、作為和旨意。

聖靈提供特殊啟示的形式有聖經、預言、異夢、異象、天使的拜訪以及其他非同尋常的媒介。特殊啟示主要是給一部分人或一群人,特別是那些接受上帝救恩的人。在舊約,特殊啟示主要是給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在新約,特殊啟示主要是給教會。像屬靈恩賜,特殊啟示是為了上帝所有子民的益處,為了在信心中改變建造每一個人。

聖靈曾經給我們最大的特殊啟示就是耶穌基督道成肉身,希伯來書1章稱讚我們的主是上帝啟示的頂峰。即使現在,聖靈繼續透過啟示的聖經向我們指向基督,聖經裡面包含了各個時代基督的話語,透過有權柄的先知和使徒傳遞給我們。

一些經文提到聖靈是聖經的作者,比如馬太福音22章43節,馬可福音12章36節,使徒行傳1章16節和4章25節,以及提摩太后書3章16到17節。舉一個例子,彼得在彼得後書1章20和21節中說,

聖經所有的預言,都不是先知自己的見解, 因為預言不是出於人意的,而是人受聖靈的感動,說出從 上帝而來的話。(新譯本彼得後書第1章20-21節)

自使徒時代以後,聖靈不再啟示新的聖經,但是祂在舊約和新約中所提供的特殊啟示繼續向各個時代的基督徒顯明祂的旨意。

第三,聖靈除了提供一般啟示和特殊啟示之外,還給基督徒個人做光照和內在帶領的工作。

光照和內在帶領

我們讀到彼得後書1章21節。舊約先知們說出從上帝而來的話,是受聖靈的感動,這就隱含著聖靈給予教會能力,將會光照我們去理解他曾默示給先知們的一切。這不是新的啟示,但是,我們必須要被聖靈光照並賦予能力,才能理解已有的啟示。[諾克斯·錢伯林博士]

光照是一種上帝的恩賜,主要是認知性的知識和悟性,比如,彼得在馬太福音16章17節中所得到的耶穌是彌賽亞的知識,內在帶領是一種上帝的恩賜,主要是感情和直覺性的知識和悟性,包括像我們的良心、感覺這些上帝讓我們採取某一特定行為的東西。

光照和內在帶領在聖經裡面不是劃分得十分清楚,聖經常常將兩者平等地應用,例如下面的經文,哥林多前書2章9到16節,以弗所書1章17節,歌羅西書1章9節,以及約翰一書2章27節。例如,在以弗所書1章17節,保羅這樣說,

求我們主耶穌基督的 上帝,榮耀的父,將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賞給你們,使你們真知道他。(以弗所書第1章17節)

這裡,保羅稱聖靈是智慧和啟示的靈,從光照和內在帶領的範疇,我們可能會企圖把智慧看成是內在帶領,而啟示看成是光照,這可能是保羅心裡面想的,另外一方面,他也可能只是指聖靈的兩者工作,而沒有明確清楚指出他們之間的區別。

我們所有的人,都需要聖靈的光照,因為沒有聖靈的話,我們所有的人都是屬靈的瞎子。我們做屬靈瞎子的程度,如同蝙蝠在視覺上的瞎眼,它無法來見太陽光。因此,在太陽光照耀時,大白天它們就躲進洞穴裡,用腳倒掛在洞頂上。它們只有在夜間的時候出來。才能有視覺。其實,我們就像蝙蝠在白天的情形。雖然上帝之光照耀,但是因著罪破壞了我們的屬靈官能,我們就無法分辨上帝和他話語的真實實際。我們也許會隱隱約約的意識到冥冥之中有上帝,但是,我們無法體會和理解聖經給我們的命令,和聖經給我們的應許。聖經描述的主耶穌就展現在我們眼前,讓我們去信靠,獲得新的生命。新約聖經卻道出一些有關我們屬靈情形的生動圖畫,在這一點上我們都是瞎子,在這一點上我們都是聾子,在這一點上我們的心都剛硬,以至於上帝的話語對我們全然沒有產生印象。但是接著,新約聖經在哥林多後書4章說到,那吩咐光從黑暗裡照出來的上帝,已經照在我們心裡,叫我們得知上帝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這正是聖靈的光照,一旦聖靈這樣光照我們,我們就能以屬靈眼光看待基督,我們就能分辨他的真實,我們就能聽見和意識到他正在呼召我們歸向他自己。[詹姆斯·巴克博士]

光照和內在帶領是一種途徑,聖靈以此來教導他的子民他所啟示的真理。相應地,從聖靈在我們裡面的事工,我們至少有三樣事情得到益處。第一,我們可以委身〔學習聖經〕,知道我們學習聖經的時候,聖靈會幫助我們明白;第二,我們可以〔專心禱告〕,不斷祈求聖靈的引導、聰明、智慧、和旨意。第三,我們可以致力過一個公義〔聖潔的生活〕,活在聖經教導我們的真理中。

V. 總結

本課對使徒信經的學習,我們已經探討了使徒信經中有關聖靈的教義。我們從信經的角度和聖經的根據,看了聖靈的神性。我們根據聖靈的屬性、以及與聖父聖子的關係,探討了聖靈的位格。我們也探討了聖靈在創造能力、成聖,恩典以及啟示上的工作。

對於基督徒來說,聖靈的教義非常豐富,他教導我們聖靈是三位一體的第三個位格,是我們最接近的、最隨時的幫助。這個教義還指出,聖靈是最有責任激發並賜力量給我們,使我們活出討上帝喜悅的生活;這個教義給我們很大的信心,上帝一直都深深地並親自介入到這個世界中,常常給那些在他裡面有信心的人帶來益處。

使徒信經

第五課

教會


關於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

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創建於1997年,是一個非營利的基督教機構,致力於「聖道教育,面向全球,免費提供」的使命。 為要滿足當今全球不斷增長的基督徒領袖培訓的需要,我們製作和發行了這套純正的、基於聖經的神學教程,主要面向那些沒有可能通過其它渠道接觸培訓材料的基督徒領袖。通過建立捐賑網絡,IIIM已經有了一套低成本培訓全球基督教傳道人和領袖的方法,採用方便使用的多媒體神學教程,現已有五種語言(英文、西班牙文、俄文、中文和阿拉伯文)。所有的課程都是在本機構寫作,設計和製作,其形式和質量上與本機構於2009年美國歷史頻道(History Channelc)在使用動畫和教育 專項上獲得傑出視頻「泰利獎」的兩個作品十分類似。我們的材料採用多種渠道傳遞,包括DVD,文字印刷,網絡視頻,衛星電視,電台和電視。

有關於本事工更多的信息,及其如何參與在其中,敬請登陸我們的網站www.thirdmill.org.


目錄

I. 介紹
II. 法定認可
舊約聖經

耶穌

應用

目的

信徒和非信徒目的

責任

III. 聖潔
定義

有形教會

無形教會

IV. 大公
定義

有形教會的大公性

無形教會的大公性

一位救主

一個信仰

V. 相通
有形教會

恩典途徑

屬靈恩賜

物資

無形教會

與基督聯合

與其他信徒的聯合

VI. 結論

I. 介紹

現代社會中,當大多數人聽到「教會」這個詞時,他們想到的是一個建築物,基督徒聚在裡面一起敬拜上帝,這些建築物有些是高大宏偉、高雅華麗的大教堂,有些是裝飾簡樸小禮拜堂。有些是將原來的倉庫或者店面改裝的,有些就是在住家的房子裡,狹小的茅屋中,有時敬拜者為了躲避危險,甚至在山洞中聚會。但是,在使徒信經中「教會」這個詞,和聖經中一樣,首先主要是指上帝的子民,由那些承認信仰聖父、聖子、聖靈的人組成的一個聖潔的群體。

本課是使徒信經系列課程的第五課,課程起名為教會。本課中,我們要討論一下使徒信經中對教會這一神聖制度的信仰陳述。

使徒信經詳細提到教會的部分如下,

我信……

聖而公之教會,

聖徒相通

信經中的這幾句話,歸類在聖靈及其事工這個大的項目之下,其原因是因為聖靈是三位一體中每天最直接參與教會的位格。因此,我們本可以在聖靈的那一個部分來討論教會,但是我們選擇花一整課來介紹,因為這是基督教的基礎,也是我們基督徒生命經歷的基礎。

就如我們在上一課提到的,很多更正教信徒發現,表白對教會的信仰很奇怪,就好像我們相信教會和相信上帝是一樣的。當使徒信經說我們信聖而公之的教會時,意思不是說我們相信教會使我們得救。得救的信心在基督裡,而且單單在基督裡。我們相信教會的意思是,我們相信聖經教導我們有關教會的真理,而且告訴我們教會對於基督徒很重要。同理,信聖徒相通也是一樣的。我們不是相信其他的信徒能夠救我們,但是我們確實相信聖經的教導,上帝使用其他的信徒來傳福音給我們、服事我們、以及來堅固我們的信心。

這課有關教會的課程,將分成四個主要部分來探討使徒信經中所包含的意思。第一,我們要看看上帝將教會法定認可;第二,我們要討論教會的聖潔;第三,我們要提到教會的大公性或普世性;最後,第四,我們要探討教會的相通。每一部分都會幫助我們明白教會的身份和性質,就如使徒信經裡面所確定的。讓我們先來看看上帝對教會的法定認可。

II. 法定認可


現代社會中,很多基督徒相信教會不是必須的,或者至少他們的表現是如此。很多情況下,虔誠的信徒認為教會這樣的組織只是人為的發明,侵擾了我們跟上帝之間的個別關係。但是,聖經卻告訴我們一個很不同的觀念。從廣義上來講,教會是上帝在地上的國度,是上帝特殊子民的聚會,是上帝使用的一個主要的手段與途徑,以此來賜恩典給對他忠心的人。根據整本聖經的教導,教會在建立和保持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們說教會被上帝法定認可,意思是上帝建立教會有上帝的目的,而且賜給教會權柄。一般來講,聖經教導我們,教會的建立是上帝的許可,是上帝設立的組織來完成上帝在世界上的使命。就如耶穌在馬太福音16章18節說的,

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馬太福音16章18節)

教會不是墮落人類的發明,耶穌自己就是教會的根基。

因此,即使我們看到教會在歷史中的缺點和不足,甚至有時教會偏離了福音的軌道,不再是上帝的教會,但是我們千萬不能就此斷定教會是無用的,或者不必要的。使徒信經用很簡單的話,來確認上帝對教會的這種法定認可,

我信……教會,

回憶前面的課程,你可能記得,使徒信經是早期教會對信仰標準的總結,這些信仰標準是對聖經的總結。因此,信經表白對教會的信仰時,是要確認聖經關於教會的教導。而聖經關於教會最基本的教導,就是上帝委任教會來完成祂在世界上的目的。

我們集中在三個主要方面來談上帝對教會的法定認可:第一,我們看看教會的舊約背景;第二,我們要集中在耶穌在地上傳福音時為建立教會所做的;第三,我們要探討這些聖經觀點的一些應用。讓我們先看看教會的舊約背景。新約中教會的概念其實是來源於舊約。

舊約聖經

不少人會認為教會誕生於耶穌升天、把聖靈傾倒給他的門徒之後的那個五旬節。

其實,我認為這是對教會本質的一個誤解。我認為教會是舊約上帝子民的延續。上帝曾呼召亞伯拉旱和他舊約的百姓,因此,我們可以理所應當的說,那時就有了教會,那就是教會的開始。因此,教會是始於舊約,一直延續到我們到這個世代,並且一直持續到一切的成全,直到耶穌從天再來的那日。[埃德·卡司斯博士]

新約很多次提到「教會」時,使用的詞是希臘詞「Ekklesia」。這個詞是從舊約七十士譯本,即舊約的希臘文譯本,轉化過來的。舊約中,ekklesia以及相應的希臘文單詞,常常用來識別以色列民的聚會。申命記9章10節,31章30節;士師記20章2節,列王記上8章14節;詩篇22篇22節和25節,以及其他很多經文都提到這一點。

即便在新約中,「Ekklesia」這個詞變成了一個專用名詞特指教會,這個詞仍然還會用在舊約以色列民的聚會。例如,在使徒行傳7章38節,司提反對要打死他的人說,

這人摩西曾在曠野會中和西奈山上與那對他說話的天使同在,又與我們的祖宗同在,並且領受活潑的聖言傳給我們。(使徒行傳7章38節)

這裡,翻譯成會的希臘文就是ekklesia,這個詞通常翻譯成教會。這表明舊約以色列人的會和新約中的教會是等同的,教會是舊約的延續。

彼得前書2章9節中,彼得稱呼教會的名稱是適合舊約的以色列人,他這樣說,

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彼得前書2章9節)

這裡,彼得引用舊約幾個提到以色列民族的經文,他把以色列特殊的名字應用在新約的教會,表明這兩者之間有重要的延續。

如果我們考量彼得前書2章,會發現彼得把原本賦予舊約以色列的一系列稱呼,一股腦的用在了新約教會身上,你們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我們看到彼得正在教導一群散居在不同地區的眾教會,他們大多數是外邦信徒,卻看他們自己是上帝對以色列預言應許的真實成就,而且意識到這就是他們的身份。[丹尼斯·約翰遜博士]

當然,這不是說新約時代的教會和舊約時代以色列人的聚會相同,他們有聯繫,但是也有區別。羅馬書11章,保羅談到舊約以色列人聚會和基督教會的關係,以兩種不同的比喻幫助我們理解這種關係。這裡,保羅用麵團和橄欖樹的比喻來描述這種關係。

羅馬書11章16節說,

所獻的新面若是聖潔,全團也就聖潔了;樹根若是聖潔,樹枝也就聖潔了。(羅馬書11章16節)

第一,保羅說舊約的聚會是同一團面的新面初熟之物Firstfruit),新約的教會由此而建立的。

利未記23章17節要求以色列人用麵餅作為初熟之物獻給耶和華。初熟之物不是單獨的收穫,而是整個季節收穫的一部分,代表了整個季節的收穫。因此,當保羅說以色列和新約教會都是同一個麵團時,他的意思是,以色列人和新約基督徒兩者都是一個組織裡面的一部分,同樣是上帝的子民,同樣是上帝的教會。

第二,保羅說,舊約的聚會是一棵樹的根,而新約的教會則是同一棵樹的樹枝。

保羅實際上用幾節的經文來說明這個例子,他把各個時代的教會與一棵修剪的橄欖樹相比較。舊約時代的教會基本由猶太人所組成,是樹的重要部分:根、樹幹、和很多樹枝,外邦基督徒是接到樹上的野橄欖枝子。簡單講,就是外邦基督徒被接在猶太人的教會裡面。因此,即使保羅時代的教會有猶太人和外邦人所組成,但是教會的主幹和根卻是整個舊約中所描繪的同一棵樹。當然,這棵新樹有很多方面的不同,已經被改善和建造,但是仍然是同一棵樹。同樣,舊約的教會已經被改善並建造成新約的教會。兩者在很多重要方面有所不同,他們代表不同的成長階段,但是,他們仍是同一個教會。

我們已經從舊約背景的角度查考了教會的法定認可,現在讓我們看看耶穌怎樣依賴舊約教會建立祂的教會, 同時提升了舊約教會。

耶穌

事實上,我們不能否認,因著耶穌基督的到來,祂在地上的事工對上帝的子民和世界有極大的影響,很多神學家有很好的理由意識到耶穌的到來,不單只是維持舊的秩序,和舊的教會。同時,有一點很重要的要認識到,耶穌基督也並不是來開創建立一個全新的教會,祂的新約教會與祂的舊約教會仍有極大的延續性。

福音書中,耶穌提到教會時,只有三個地方使用了ekklesia這個名字,實際上,這也是在四福音馬太、馬可、路加和約翰中出現過的僅有次數。這三處的經文都出現在馬太福音中,一次在16章18節,另外兩次在18章17節。我們來更詳細查看一下這幾處的經文。

在馬太福音16章18節,耶穌說了這樣的話,

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馬太福音16章18節)

希臘詞oikodomeo,這裡翻譯成建造,既可以指建造一個新的東西,也可以指在原有的基礎上重新建造,恢復建造。雖然耶穌沒有清楚地表明祂指的是哪一種意思,但是我們已經從保羅在羅馬書11章的教導中看出,應該傾向於耶穌是對舊約教會的重新建造、恢復建造。

馬太福音18章17節中耶穌的話比較清楚,他這樣說,

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馬太福音18章17節)

這一節經文,耶穌是談論關於教會的紀律問題,他的意思是,一個不悔改的人應該帶到教會或聚會面前。耶穌基督事工的最初背景下,唯一存在的教會就是分散在各處的猶太人會堂,以及在耶路撒冷的聖殿。這些明顯都是舊約中以色列人聚會的方式,但是耶穌仍然稱之為「教會」。

舊約聖經中的爭論一般要求由長老、祭司以及士師來處理,他們是會眾任命的代表來實行審理。在出埃及記18章,申命記1章和19章中我們看到這一點。耶穌在當時重申這個原則,提醒祂的聽眾,他們仍然要在以色列的聚會中解決他們的爭端。但是耶穌也有意將他的話應用到祂自己的教會中,就是他早先在馬太福音16章中提到的教會。這就是馬太為我們記載耶穌話語的原因。看見沒有?馬太和耶穌的意思,與保羅的意思一樣,新約中的教會就是舊約以色列人聚會的發展和延續,耶穌來,不是要用教會取代以色列,耶穌來,是要用新約教會的模式來拯救和恢復以色列。

當我們探討舊約和新約教會之間的延續時,認識到耶穌在連結這兩者之間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

首先,廣義上講,新約中所描述的耶穌是上帝對以色列應許的應驗。正如我們在羅馬書8章1節到4節和加拉太書3章16到29節中看到的,耶穌是忠信遵守上帝的聖約以及承受上帝應許給亞伯拉罕和摩西所有祝福的以色列人。我們從路加福音1章32節和使徒行傳2章31節到33節中瞭解到,耶穌是大衛的子孫,是恢復大衛的寶座並統治以色列和猶大的那一位。耶穌沒有摒棄過去,耶穌是舊約教會的頂峰,是其最完美的會員和牧者。

第二,耶穌是新約教會的創立者,是帶來更新和恢復,把失敗的舊約教會轉化成新約教會的那一位,以弗所書5章23節和歌羅西書1章18節的經文稱祂是教會的頭;以弗所書5章22到33節和啟示錄19章1到10節說基督是教會的新郎;馬太福音28章18到20節的大使命,耶穌自己親自賜權柄給教會;耶穌愛教會,支持教會、賜權柄給教會。

舊約的信徒、舊約的教會與耶穌基督的關係和新約的信徒、新約的教會與主耶穌的關係在它的核心的意義上,是完全一樣的,雖然在外表上表達的 儀式、形式有點不同。舊約的信徒,當他們信靠神,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們的義。當舊約的信徒信神的時候,他們是相信神的恩典、神的憐憫,有一天神要來,要成就救恩。是的,他們並不知道他的名字是耶穌,他在伯利恆出生,在拿撒勒長大,在羅馬的十字架上為我們捨命。這些的細節他們可能不清楚,但是他們所相信的是那一位完全開恩,憐憫他們,潔淨他們的心,赦免他們罪的上帝。……神的應許臨到一個人,也臨到他的家。我們得救是本乎恩,藉著信。這個不是出於我們自己,也不是出於行為。神的恩典要臨到我們,我們的家人,我們屬於神的家庭,神的教會。從這重意義上來說,舊約和新約的信徒,舊約和新約的教會與主耶穌基督的關係是一樣的。[林慈信博士]

到此為止,我們已經從舊約背景和耶穌在地上事工的角度查看了教會的法定認可,在此,我們要查考一下這些觀點涉及到的應用。

應用

我們認識到耶穌按立新約教會是舊約以色列的恢復和發展時,一個重要的應用就是,舊約中的以色列和新約中的基督教會之間有一個根本的連續性。從實際的層面,我們應該期望新約中上帝的子民反映出舊約的根基。當然,有些東西已經不同,新約很詳細地指出了這些改變,但是,新約也指出教會和以色列之間的相似。

這種連續性有很多方面,我們不能一一指出。但是,在此有必要詳細列出三個,首先,在舊約教會和新約教會之間存在目的上的連續性。

目的

神學家們常常用三個階段來總結世界的歷史:創造、墮落和救贖。創造的階段,是指創世記1章和2章的描述,上帝創造世界、植物、動物和人類。在世界的一個特殊地方,上帝建造了一個伊甸園。遵照上帝的命令,人有責任生養眾多,充滿地面,治理全地,使全地都像伊甸園一樣,充滿上帝的聖潔,上帝的同在。

墮落的階段,記載在創世記3章,人們違背上帝,被趕出伊甸園,由於人的犯罪,整個創造界被污染,保羅在羅馬書8章20到22節對此有解釋。

接下來的歷史是救贖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上帝做工,要把人類重新恢復到完全的地步,並透過人類使創造界恢復到起初的狀態。救贖的最後狀態是新天新地,以賽亞書65章17節和66章22節,彼得後書3章13節,以及啟示錄21章1節都提到了這一點。人類和創造界的救贖一直是新舊約中上帝之教會的目的。

現代社會中,教會仍然行走在恢復創造界的這個目的中。遵循新約教導的優先性,我們執行這個目的,主要是透過宣揚福音來進行。要認識到,多一個人信主,就表明離救贖的最後階段更近一步。我們也透過在世界上活出基督徒的生活來執行教會的這個目的,向鄰舍顯示基督的愛,改變我們周圍的文化,彰顯上帝的榮耀、尊貴和性情。我們執行教會的目的也透盼望、禱告耶穌基督再來的日子,完成救贖的工作。

舊約教會和現在新約教會的連續性的第二點,是上帝子民的聚會中同時包括了信徒和非信徒。

信徒和非信徒

不要忘了,舊約和新約中,上帝的教會都不完美。舊約中,一些古代以色列人對上帝忠心,得到上帝的祝福,但是有很多人卻不信上帝、背叛上帝,受到上帝的咒詛。整本舊約中都可以看到這種情況,但是最清楚的,可能是在上帝的聖約中關於祝福和咒詛的敘述,比如在利未記26章和申命記27章到30章。

新約教會中,基督徒的聚會也是同樣的情況。教會中常常混有非基督徒。例如,12使徒中的猶大就是非信徒。約翰福音6章70節和71節,特別告訴我們這一點,我們也從他出賣耶穌這件事中,知道他是非信徒。啟示錄2章和3章給各教會的信也證明了教會混合性的特點,啟示錄的這兩章經文,盼望教會中真正的信徒要得勝,但是也警告說,那些沒有得勝的人就證明他們不信的心。約翰一書的大部分都在區分教會中的真信徒和假信徒。除此之外,很多其他的經文也警告教會中的假師傅,鼓勵那些得救的人持守到底,證明他們的信心。

哥林多後書13章5節,保羅也認識到這個事實,他鼓勵人們要為之省察,保羅這樣說,

你們總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沒有,也要自己試驗。豈不知,你們若不是可棄絕的,就有耶穌基督在你們心裡嗎?(哥林多後書13章5節)

保羅要每個人都知道,一些東西,像教會的會員制,洗禮、以及可靠的信仰告白都不是在基督裡得救信心的真實確據,一個從來沒有真正來信耶穌基督的人,也可以同樣做這些事情。因此,保羅鼓勵教會的會眾省察自己,確信他們真的相信基督的救恩。

當然,作為一個人,我們不能瞭解另外一個人的心,我們只是觀察他們的行為,聽他們的言語,因此,我們不可能常常分辨誰是真正的信徒。但是知道我們的教會中有非基督徒的存在,會影響我們對自己以及教會中其他人的看法。我們應該對整個教會不斷教導、宣講福音,為了救那些還沒有得救的人,即使我們不知道哪些人是非基督徒。我們應該接納教會中那些慕道友,即使他們還沒有接受耶穌,也不要阻礙他們來教會。我們應該向別人存忍耐的心,要認識到,即使有人來教會已經很久了,但是每個人的信心不同,成熟度也不一樣。

舊約教會和新約教會連續性的第三點,是他們在上帝面前有相似的責任。

責任

新舊約中上帝的子民都被賦予相同的責任,愛上帝,在世上擴展上帝的國度,以及帶給上帝的榮耀。關於愛上帝,申命記6章5節到6節,說舊約的教會要盡心愛上帝,也要盡心遵行上帝的律法。

同樣,新約教會要愛上帝,遵守上帝的律法,正如耶穌在馬太福音22章37節所教導的,盡心愛上帝是律法中最大的誡命。約翰在約翰一書5章3節教導的,用心愛上帝就是要用心遵守上帝的誡命。

一個人們常問的問題是新約教會要不要遵守舊約的律法。坦白地說,答案既是要、又是不要。在一個層面上是不必要的,就那些舊約律法Torah中具體的禮儀規條,事實上對我們已經沒有約束力了。我們不必要為我們的男孩實行割禮。我們不必要每年三次去聖殿崇拜。我們不必要做許多你能羅列的清單。其實,記錄在使徒行傳15章,第一次耶路撒冷大公會議的討論,就是針對這個問題的決議。然而,什麼是舊約律法Torah想要達成的目的?在這個意義上,律法向我們揭示了上帝的性情和品格,而這些性情和品格正是他期待我們與他分享的,在這個層面上,答案就是肯定的,律法仍然適用。我想你可以從保羅的書信中看到這點。保羅可以自由的向他的讀者們說,要或不要。他會說你不必要去做許多這樣那樣的事。因為你是自由的,當然,正因為如此,你就不要去偷竊,不要去撒謊,不要貪心,不要犯姦淫。那麼,遵守律法是我們得救的必要條件嗎?絕對不是。但是,作為那些白白獲得拯救的人,難道不期待我們來分享和彰顯上帝的生命嗎?當然要,就律法向我們揭示出上帝的生命而言,在這個層面上,是必要的,律法仍然對新約教會適用。[約翰·奧斯沃特博士]

請注意,上帝的子民,無論是在新約還是在舊約,都是要擴展上帝的國度。舊約的教會知道,在創世記17章4節和5節,上帝應許亞伯拉罕成為多國之父。就如保羅在羅馬書4章13節教導的一樣,舊約教會清楚,這個應許使他們有責任靠著信心把上帝的國度擴展到全世界。同樣,新約教會仍然肩負這個使命,把福音傳遍萬國。耶穌在馬太福音28章19節給教會的大使命這樣說,

你們要去,使萬民做我的門徒。(馬太福音28章19節)

舊約的以色列民和新約教會共同擔負的第三個責任是榮耀上帝。舊約教會中,我們可以從以下經文中看到這一點,詩篇86篇12節,詩篇115篇18節,甚至新約聖經也有描述舊約世界的經文,如使徒行傳17章24節到28節。榮耀上帝的責任,也可以從我們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被造的這一事實中可見一斑,就如創世記1章27節的經文所說。舊約世界中,形象指的是國王的雕像,提醒讓人們去愛、遵從以及榮耀這些國王。作為上帝的形象,人類生來就是要帶給上帝榮耀的。

同樣,新約教會也是要榮耀上帝,哥林多前書10章31節,彼得前書4章11節,啟示錄4章11節,以及很多其他的經文都有類似的教導。

上帝賦予教會的責任不是難以承受的重擔,尤其是我們在基督裡之後,就更不是了。如果我們必須靠自己的善行站在上帝面前,那麼這個責任的重擔無疑會把我們壓垮。但是,在基督裡,在教會裡面的真信徒,已經從定罪中得釋放,能夠擴展主的國度,遵守上帝的律法,帶給上帝榮耀,不用擔心失敗。實際上,最終的得勝已經有了保證,雖然我們可能遭遇暫時的挫折,但是歷史是向著上帝無可阻擋的勝利而前進的,而且是透過教會向前進。因此,我們越順服,即我們越持守我們的責任,上帝就越快帶來上帝國度的榮耀階段。

通過查看基督教會的發展過程,從舊約起初的階段到新約時期耶穌親自認可的他的身體,很清楚,教會是被上帝完全法定認可的。教會的存在是因為上帝要她存在,教會要完成上帝的旨意。教會不是人類的發明創造,也不是對聖經信仰的墮落,而是基督的新婦和身體,是被上帝所愛的,奉獻給上帝的,為了服事祂,榮耀祂。

有了對教會是上帝法定認可的理解,接下來,我們轉到第二大點:教會是聖潔或神聖的這個事實。

III. 聖潔

整本聖經中,用很多不同的詞語來表達聖潔或神聖的概念。新約聖經中,描述教會是聖潔的或者是成聖的,組成教會的人們被稱為聖徒,這三個詞,聖潔、成聖和聖徒,來自希臘文同一組字根,聖潔來自希臘文形容詞hagios,成聖來自希臘文的動詞hagiazo],意思是成為聖潔。聖徒是希臘文的名詞形式hagios,意思是聖潔的人。

舊約聖經中,希伯來文有同樣的概念來表達,形容詞形式[qadosh], 意思是聖潔,動詞形式qadash,意思是成為聖潔,名詞形式 [qodesh],意思是聖潔的人。

那麼,我們談到聖潔時,很多基督徒習慣認為聖潔是指將上帝與他的創造物區分開的屬性,人們常說,上帝的聖潔是上帝和其他創造物全然不同的屬性。但是這不是聖經使用「聖潔」這個詞的唯一用法,聖經也用這個詞來指創造物或者物體的聖潔,他們某一特殊的品質能反映上帝自己的聖潔,就是在這個意義上,使徒信經說教會是聖潔的。

我們從兩部分來思考教會的聖潔性,首先,我們要探討聖潔這個詞的定義;第二,我們要用這個定義來確定聖潔的人。我們先從聖潔的定義開始。

定義

聖經中,聖潔的概念是複雜的,但是大體上來說,當聖經提到一些人或一些東西是聖潔的,最基本的意思就是指[道德上的潔淨]。相關的含義,「聖潔」也可能來描述人或物[分別出來特別為上帝所用]

讓我們看看這個定義的兩個方面,先從道德上的潔淨開始,我們說一個人或者物品是道德上潔淨時,我們的意思是指不沾染罪和污穢。道德潔淨的含義上講,聖潔的根源在於上帝的性情。聖經很多地方描述上帝是聖者,例如列王記下19章22節,箴言9章10節,以賽亞書30章11節到15節,以及約翰一書2章20節。

這不只是上帝遠比我們偉大,也不只是上帝無限,而我們有限,而是他在道德上是與我們全然不同的一位。在他裡面全無黑暗,沒有轉動的影兒。在他裡面根本就沒有一絲邪惡或傾向做錯事的念頭。在他裡面決然沒有任何一點行惡的跡象或願望。[林根·當肯博士]

因為上帝是完全的聖潔,任何有罪的東西,進入祂的同在,都要應該經受祂的審判和憤怒。我們從很多地方看到這一點,撒母耳記上6章20節,列王記下24章3節,以及希伯來書12章14節等。雖然,上帝可能忍耐一時不行審判,但是祂聖潔的顯現,最終會消滅那些罪沒有遮蓋的人。結果,任何進入上帝同在的人或物,都要先變為聖潔。例如,以賽亞書6章3到7節的這一段描述:

[撒拉弗]彼此呼喊說:「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那時我說:「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 有一撒拉弗飛到我跟前,手裡拿著紅炭,是用火剪從壇上取下來的,將炭沾我的口說:「……你的罪孽便除掉,你的罪惡就赦免了。」( 以賽亞書6章3—7節)

這段經文中,以賽亞害怕自己會滅亡,因為他有罪孽或者罪惡的人,卻看到了聖潔的主耶和華的特別顯現。因此,撒拉弗,其中一個服事上帝的天使,用從壇上取下一個火炭,來潔淨以賽亞的罪。透過這個潔淨,以賽亞就的罪就被赦免,他變為聖潔了。因為他的聖潔,就可以站在耶和華的面前而不被審判。

從以賽亞書6章中,我們可以看到,上帝的聖潔是上帝其中的一個相對屬性(可傳遞屬性),相對屬性是上帝完全絕對的品性,同時,也可以以有限的方式分享在創造物的品性中。聖潔的可傳遞性在於很多聖經的命令,信徒要聖潔,像以弗所書1章4節,希伯來書12章14節,以及彼得前書1章15節和16節。我們努力追求要像上帝一樣在道德上的潔淨。當然,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我們永遠也不能達到這個目的。但是基督自己具有道德上完然聖潔,如果我們在他裡面,他的義就算做我們的義,我們就算為完然的聖潔,完全脫離罪和污染。

聖潔定義的第二個層面,是描述人或物[分別出來特別為上帝所用]。在這個意義上講,即使人或物不是道德上的潔淨,也可能是聖潔的。舉個例子,保羅在哥林多前書7章14節中說,

因為不信的丈夫就因著妻子成了聖潔,並且不信的妻子就因著丈夫成了聖潔。(哥林多前書7章14節)

這裡,保羅說因著一個信徒和一個非信徒的婚姻,非信徒就可以成為聖潔,或按照另外的翻譯就是,非信徒就被分別為聖了,意思是說,即使非信徒還沒有被上帝在基督裡變成道德上的潔淨,但是他卻被上帝認可,來服事上帝。

一些基督徒往往覺得很奇怪,上帝會把既不完全,又不潔淨的人分別出來為聖,來服事祂。但是如果我們想一想,聖經中有很多例子,上帝將不信的人分別出來,完成他的旨意。聖經中最大的例子可能就是身為使徒的猶大,卻出賣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就如耶穌自己所說的那樣,揀選猶大正是為了達成這個目的。他的背叛結出了獻給上帝最潔淨、最聖潔的果子,就是上帝兒子寶貴的犧牲。如果上帝能用邪惡的不信者來服事祂,那麼,一個愛上帝、聖潔的人的特殊服事,將給上帝帶來多大的榮耀呢?

我們已經看到,聖經中聖潔的概念有多層含義,所以我們必須小心,弄清楚聖經使用聖潔、或成聖、甚至聖徒這些詞來描述教會時的含義是什麼。有時,聖經的目的是喚起注意,教會中的真信徒是道德上潔淨的,因為基督的聖潔已經穿戴他們。而另外一些時候,是指從世界中特別被分別出來服事上帝的人,甚至他們還不是真正的信徒。還有其他的一些時候,是指真信徒被分別為聖,為要特別服事上帝。

不管哪一種情況,有一件事我們知道,任何聖潔的物、任何聖潔的人對上帝都是特殊的。我們尊崇上帝的名,不妄稱上帝的名,因為祂的名是聖潔的;我們順服聖經,因為聖經是我們至聖上帝聖潔的話語;我們注重追求每個生活層面中道德的潔淨,知道上帝呼召我們過聖潔的生活;我們參與並順服上帝聖潔的教會。無論在哪裡我們看到聖潔,就看到上帝的手,我們就懷著敬虔的心特別對待。

心裡有了聖潔的定義,讓我們以此來探討辨別那些聖潔的人。

廣義上講,聖經提到「聖潔的人」時,是指他們從世界中被分別出來,為了特別地服事上帝。例如,舊約中整個以色列民族一般被稱為是「聖潔」的,因為上帝與這個民族立約。我們從下列經文中看到這一點,例如出埃及記19章5到6節,申命記7章6到9節, 以及28章9節,以西結書37章26到28節。

這個主題也延續到新約,例如,路加福音1章72節提到耶穌來是要應驗上帝的聖約。因為我們知道教會是新約中更新的、恢復的以色列,所以教會也是聖潔的,我們從歌羅西書3章12節,希伯來書10章29節以及其他地方,都可以看到這一點。舉例來說,彼得前書2章9節中,彼得這樣提到新約的教會,

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彼得前書2章9節)

彼得引用幾處舊約的經文,都是講到以色列的聖潔,在這裡直接應用到教會,他的觀點就是,舊約和新約的教會是同一個,是相同的聖潔團體。

我們已經知道,不是所有的以色列人或者教會裡面的人都是真信徒,然而,即使如此,他們都被認為是「聖潔」的,因為他們都是屬於上帝的[聖約群體],就是說,這些人都在上帝的聖約裡面。

那些聖約群體中真的信徒,他們的聖潔要超過非信徒的聖潔。非信徒的聖潔是因為他們分別出來為上帝所用,但是真信徒的聖潔不僅僅是被分別出來,而且也因為在基督裡他們順服上帝,道德上成為聖潔。當然,目標總是要使整個聖約群體都來信靠,每個人都能忠實於上帝,過一個道德聖潔的生活。

關於聖潔的人,一個很有幫助的方法是傳統上對有形教會和無形教會的區分。讓我們分別來看看這個兩個類型,首先從有形教會開始。

有形教會

有形教會的意思就是我們目前肉眼可看見的教會,這是顯然易見的。因此,有形教會就是那些世上宣稱自己是教會的,就是今天世界上所有宣稱跟隨耶穌基督,宣稱遵行上帝的旨意和話語的宗派分支。這就包括眾多有宗派,無宗派和認為他們是耶穌基督門徒的人們。[馬可·斯特勞斯博士]

任何時候,有形教會包括每一位固定參加聚會的人,不管他們內心的境況如何。有幾種方式來數算有形教會的人員,他們可以透過確定在上帝的聖約裡,比如新約中的洗禮,或者舊約中的割禮。他們可以透過承認在基督裡的信心。在沒有正式會員制度的教會,或者沒有施行聖禮(象洗禮)的教會,他們也可以透過經常順服教會的教導來數算。或者象保羅在哥林多前書7章14節的教導一樣,他們可以只包含成人信徒或信徒的配偶的數目。

例如,在舊約裡面,整個以色列民族都是教會組成部分,即使不是每個人都有得救的信心,至少,他們都出現在民族當中。除此之外,就如上帝在創世記17章所指示的,他們透過男人的割禮都被確定在上帝的聖約裡面。

新約中,我們發現一些相似的情況,每一個參加教會聚會的人都是教會的組成部分,包括那些公開表明信仰的人(如決志信主的),受洗的人,信徒的兒女和配偶,以及家裡面的奴僕。例如,保羅寫信給各個教會,他的目的就是要讓每個和那些教會直接相關的人來閱讀。從保羅勸勉基督徒要省察自己是否有真實的信心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完全預料在教會裡面可能有非信徒。我們可以從哥林多後書13章5節中看到這一點。在馬太福音13章24到30 節麥子與稗子的比喻中,耶穌也有同樣的預料,這裡祂說,不要把非基督徒從教會中趕出來。在啟示錄2章和3章給各教會的信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同樣的事情,這裡,耶穌一直地鼓勵他們要得勝並忍耐到底。在希伯來書6章4到8節和10章29節這樣的經文中,警告不要違背新約,我們看到同樣的重點。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希伯來書10章29節這樣說,

何況人踐踏上帝的兒子,將那使他成聖之約的血當作平常,又褻慢施恩的聖靈,你們想,他要受的刑罰該怎樣加重呢?(希伯來書10章29節)

這一節經文中,希伯來書的作者指出,一個人在上帝的聖約中被分別為聖之後,仍然有可能拒絕基督。本章聖經的後面說的很清楚,他們的刑罰是在地獄裡面受永遠的痛苦。

重要的是要記得,在有形教會中總會有耶穌自己說的,「麥子和稗子」混合的情形。會有真正屬於上帝的子民,也會有看上去像上帝子民的人。正如會有真心實意跟隨耶穌的門徒,也會有猶大混雜在其中。甚至保羅也發現有鬼附的人加在他帶領的門徒裡。因此,總會有假的信徒混在地方教會中。[唐納德·惠特尼博士]

有形教會的混合特點,意味著我們要常常警惕教會中的不信和錯誤。同時,即使有非基督徒參與事工的服事,教會的聖潔仍然持續。因此,我們敬重聖餐,就是上帝聖潔的聖餐;我們尊崇上帝聖潔的道,即使道講的不好或者假冒偽善,就如保羅腓立比書1章14到18節教導的。教會的聖潔性,既是警告我們不要把教會看成上帝,同時給我們確信,儘管人類的罪和不信,但是上帝仍然有效地使用教會。

心裡有了對有形教會的理解,下面讓我們看看無形教會的概念。

無形教會

無形教會是由那些被上帝認識,由真信徒組成的教會;有時我們稱他們是蒙揀選的人,他們也是有形教會的一部分,當然他們是被上帝所知道和擁有的這批人。他們將會是在有形教會中固定參與敬拜的人。關鍵在於他們是那些被上帝認識,永遠蒙拯救的人。有形教會包括了上帝聖約群體中的每一個人,反之,無形教會只包括那些在救恩中與基督聯合的人。因此,無形教會有時也稱為真教會。我們可能會認為無形教會比較小,完全包含在有形教會之內。一般來講,我們把有形教會裡面的大部分人當成是真正得救的人,只是給予他們懷疑的空間。但是實際上,只有上帝知道人的心,就如詩篇44篇21節和使徒行傳15章8節所說的。所以結果是,在歷史的這個階段,只有上帝能完全分辨無形教會。雖然我們只主要集中在地上此時存在的有形教會,但是,無形教會也包括歷代以來所有的信徒,既有耶穌在地上事工之前的,也有以後的,認識到這一點很重要。

通常,聖經的教導是針對無形教會,而不是有形教會,但是一般給讀者就他們的得救問題有懷疑的空間。然而,有些值得注意的例外,比如哥林多前書5章,提摩太前書1章19節和20節。啟示錄2章和3章,給各教會的信,對他們的讀者不是很樂觀。但是總體上來說,聖經的作者期望他們的讀者是信靠上帝,忠實地順服上帝。目標是要證實每個人的都是忠信的,讓全部的的有形教會都納入無形教會。

耶穌基督再來的時候,祂要完全潔淨祂的教會,清除其中一切不信的,使得有形教會和無形教會完全一致。我們從下面的經文中可以看到這一點,馬太福音7章21節到23節,和13章24到30節,哥林多前書3章12到15節,以及彼得前書4章17到19節。但是在此之前,無形教會的組成只有上帝才清楚知道。

現在,在有形的教會中存在無形的教會這個事實,對基督徒來說有很重要的應用,其中一個很大的應用就是,教會需要經常性地聽到福音,我們知道在有形教會中有非信徒的存在,意思就是教會會員制度不能保證我們的救恩。因此,我們必須不斷地教導,宣講救贖的福音,不但對別人,同時也是對我們自己。我們必須確定邀請會眾當中的非信徒來到耶穌面前,成為無形教會中的一員。

當使徒信經明確確認基督的教會是聖潔的,意思是基督的教會在上帝的聖約中,是被分別出來的,成為上帝特殊的子民,奉獻給上帝服事上帝。也意味著,教會終極的目的是道德上的潔淨,甚至基督教會中的信徒現在的經歷都是隱藏在基督的道德潔淨之中的;除此之外,每當我們將我們自己順服在主的誡命之下時,我們就持續不斷地從我們的過犯中得到潔淨,使我們更加靠近上帝從起初就為我們設立的像祂那樣完全聖潔的目標。

我們已經查看了上帝對教會的法定認可,奠定了教會的權柄和重要性,也查考了,教會對上帝來說是聖潔的。接下來我們要探討第三大點,教會是大公的或者說是普世的。

IV. 大公

我們要從三個部分來討論大公這個概念。第一,我們要為「大公」這個詞語下個定義;第二,我們要看看有形教會的大公性;第三,我們要看看無形教會的大公性。讓我們先從「大公」這個詞的定義開始。

定義

前面的課程中我們提到過,大公這個詞的意思是,[普世性]或者 [包括歷代的所有基督徒]「大公」這個詞來自拉丁語[catholicam],拉丁語又來自希臘語的前置介詞[kata]和形容詞[holos],意思是「全部的」或者「完全的」。這個詞不是指羅馬天主教會,而是描述忠實跟隨基督的所有教會之間的合一關係。

你可能記得,這個系列的前面幾課中講到,現今版本的使徒信經,是從早期教會受洗時使用的信仰信條發展而來的。書寫這些信條時,世界各地的基督教會還沒有走到一起,接受一個單獨的、統一管理的體制。因此,使徒信經提到教會的大公性時,沒有想到一個凌駕於所有基督教會之上的組織。相反,大公性是說存在於所有正統基督教會之間聖靈裡的合一,即使我們的組織結構不同。在歷史的現階段,「大公」這個詞是包含性的。意思是「教會」這個詞可以推廣到每一個基督教會的會眾。

這個概念和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章2節的教導一致,經文這樣說,

寫信給在哥林多上帝的教會,就是在基督耶穌裡成聖,蒙召作聖徒的,以及所有在各處求告我主耶穌基督之名的人。基督是他們的主,也是我們的主。(哥林多前書1章2節)

這裡,保羅用集合名詞哥林多…的教會來指在哥林多所有的基督徒會眾,是所有稱呼主名的人,無論他們住在哪裡,所組成的大教會的一部分。

第三世紀中葉,迦太基的居普良開始強調主教和神父在定義教會中所起的作用,在他書信第68封中,他這樣說,

他們是教會,是一群連結於神父的人…教會是大公的,而且是單一的,不能分割的,但是神父象粘合劑一樣將他們連結在一起,神父又彼此連結。

對居普良來說,教會的合一是根植於神職人員及其事工的合一。隨著這個觀點的增長,基督徒也開始確認教會的合一在於體制的合一。由於主教和神父遍佈世界各地,所以教會也就成了一個遍佈世界各地的單一組織。

其實,到此為止,「大公」這個詞的意思仍然是包含性,包括所有按著基督的名被召、忠實於教會傳統教義的人們和會眾。

然而,到了後來,教會就被分割破碎。例如,主後1054年,羅馬天主教將東正教的教會驅逐出教會,同樣,東正教將羅馬天主教開除教會。

至此,這些教會開始使用「大公」這個詞時,冠以新的排他性的含義,堅持他們自己的教會是大公性的,或是普世性的,認證自己是唯一正確的教會,譴責異己的教會。

後來,隨著16世紀的改教運動,大多數會採取不同的方法。本質上,他們回到信條的原意,呼籲使用大公這個詞的早期包含性的含義。與聖經和使徒信經相一致,更正教會肯定了所有的基督教會聖靈裡的合一,都以基督為元首。而且他們認為,甚至不用一個區域的體制,這種合一也能夠維持,而且不會失去每個宗派所付出的正面貢獻。

在現代社會中,認識到教會的大公性,意味著確定每個教會在維護使徒信經所陳述的教義中所起的有效性。每個正統教會中的基督徒都是以基督為元首,每個真實的信徒都有聖靈恩賜,為此,我們應該熱切從教會中的每個基督徒的恩賜中受益,而且我們應該盡可能的和他們一起服事。

有了對「大公性」這個詞定義,讓我們接下來看看有形教會從哪些方面被稱為「大公性」。

有形教會

綜合我們對大公性的理解和有形教會的理解,我們可以這樣定義有形教會的大公性:一個所有與上帝立約,以基督為元首的人所組成的世界性的團契。顯然,這個團契有聖靈的合一,而不是教會的體制,沒有任何單個宗派的體制凌駕於所有的基督徒會眾之上,相反,有形教會的合一是基於一個事實,就是每個教會都與同一位上帝立約,都以同一個基督為立約的元首。

歷史上,有形教會可用各種方式來描繪它的大公性。一些傳統中,透過教會的體制來描繪,教會拓植的時候就擴展,每個新的牧師被按立時,那些已經是牧師的人就按手在他身上。

但是,通常強調整個教會的合一,在於我們在基督裡的信心和聖靈的工作,而不是在於按立牧師或神父的傳承。為此,無論何地有聖靈裡的合一,無論何地,與上帝立約的人奉耶穌的名聚會,新的會眾就可以產生。更正教會堅持認為有形教會是大公性的,因為只要人們在上帝的聖約中,以基督為元首,在聖靈裡合一,教會就存在。

今天,很多基督徒面臨的其中一個最普遍的問題是,不知道哪些教會他們應該接納為基督大公或普世教會的一部分,世界的大部分地區,有如此多的教會宣稱他們是基督教會,一些好心的基督徒常常走向兩個極端,非此即彼。要麼他們敞開胸懷接納任何聲稱自己是基督徒的教會,要麼除了他們自己狹隘定義的會眾或宗派之外,一律排斥。

對於這個難題,一個很有幫助的解決辦法在於三個傳統的教會標誌,這些標誌是17世紀蘇格蘭的約翰·諾克斯(John Knox)闡述的,但是代表了當時很多更正教信徒的思想。本質上,這些標誌能夠使基督徒區分真正有形的大公教會和假的教會。

要想知道教會的情形,絕對有必要使用教會的標誌來識別,因為在現實中,每個群體都可以自稱是教會。在重大的神學危機時刻,諸如16世紀的宗教改革時期,問題在於到底誰是真的教會?為此,改教家們十分慎重的定義了教會的標誌。他們說,「不是掛在外面的。」教會標誌不是教堂的建築風格,而是首先,她是否在宣講上帝的話語。哪裡正確宣講上帝的話語,哪裡就有了教會;哪裡正確的執行敬拜的聖禮和次序,哪裡就是了教會。最後這個標誌特別包含了教會的紀律與勸懲,認識到喪失了勸懲的標誌,就會失去教會的純潔,因此,最終教會就會失去自己的真實的本質與身份。[奧爾伯特·穆勒博士]

讓我們逐一看看這三個有形大公教會的傳統標誌,先從上帝聖道的傳講開始。

沒有任何教會或者宗派可以獨自宣稱其擁有、解釋、應用或者傳講上帝的道。有些教會或宗派宣稱只有他們擁有解釋聖經和教導聖經的權利;有些宣稱他們有特別的光照,使得他們比別人理解聖經更準確。但是沒有任何教會能完全彰顯所有的這些標誌,包括宣講上帝的聖道。聖經是上帝給所有有形教會的,而且上帝將聖靈賜個整個有形教會,來幫助我們理解聖經。我們可以從下面的經文中看到這一點,提摩太前書3章15節,希伯來書4章11到13節,6章4到6節。此外,聖經勉勵整個有形教會閱讀、理解、教導上帝的話語,就如我們在馬太福音28章20節,提摩太前書4章17節,以及提摩太后書2章15節,和3章14到17節這些經文中看到的一樣。

教會的第二個標誌是適當地行使聖禮,包括受洗和聖餐在內,這兩種聖禮是所有有形教會都要進行的,不是單單屬於哪一個宗派。

按照聖經施行聖禮,是所有有形教會裡面會眾的特權和責任。我們在下面的經文中看到這一點,馬太福音28章19節中的大使命,要我們施洗;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章13到17節中對受洗的論述;在路加福音22章15到20節中,耶穌設立聖餐,耶穌指出聖餐是對整個國度設立的,為所有以耶穌為聖約元首的那些人設立的。這些經文就是大多數更正教會識別和肯定其他教會和宗派的聖禮根源。

有形大公教會的第三個傳統標誌是正式的教會紀律,比如開除教籍。

沒有哪一個基督徒喜歡實行正式的教會紀律,尤其是開除會籍。這會導致教會忽略運用正式的教會紀律。當然,聖經也是要求我們忍耐。比如, 馬太福音13章24節到30節所記載的麥子和稗子的比喻。

即使如此,還是應該有紀律。有時一個人的罪很大,必須給予紀律處分,尤其是危害到教會及其聲譽時。像這樣的時候,實行紀律的本意既是為了保護教會,同時也是為了讓犯罪者悔改。教會紀律的聖經基礎可以從以下的經文中發現,馬太福音16章19節和18章18節,約翰福音20章23節,以及提多書3章10節。實行紀律的經文象哥林多前書5章1到13節等。因為整個有形教會屬於基督,是基督在地上代表,因此,有形教會的每一部分都要透過正確實行教會紀律,來維護基督的百姓和基督的榮耀,這一點很重要。

考慮到教會的標誌對於今天仍然很重要。這些標誌能幫助我們確信,我們自己的會眾保持在有形的、大公的教會範圍之內,在上帝的聖約中,並以基督為元首。這些標誌也能有效地幫助我們識別和認清教會的騙子和仇敵,以致我們能提醒基督徒遠離這樣的群體,也能向世界宣告這些假冒騙的群體並不能代表我們的主耶穌和主恩惠的福音。這些標誌也能鼓勵我們在事工上面,跨越宗派,與正統的有形教會一起服事。一旦我們認識到,基督的身體不只是局限於我們自己的教會體系或宗派,而是應該擴展到世界任何福音傳播和發展的地方,那麼,我們就能有勇氣和智慧去接納基督有形教會中的任何人。

我們已經查看了有形教會的普世性,接下來讓我們從幾個方面考量無形教會的大公性或普世性。

無形教會

綜合我們對大公性的理解和無形教會的理解,我們可以這樣定義無形教會的大公性:各個時代中所有因救恩與基督聯合的人。我們前面講過,無形教會是有形教會中的一部分,因此,我們可以正確地說,無形教會中的每個人都是在上帝的聖約裡面,以基督為首。但是為了與有形教會相比較,我們的定義主要集中在與有形教會的不同方面。

有很多種方法來思考無形教會的大公性,但是我們只集中在兩個方面,第一,無形教會是普世的,因為只有一位救主;第二,無形教會是普世的,因為只有一個真實的信仰能帶我們到救主那裡。我們先看看只有一位救主的觀念。

一位救主

聖經清楚地教導我們,耶穌基督是人類唯一的救主,他是唯一一位有能力救我們的,也是唯一願意救我們的。彼得在使徒行傳4章12節說,

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使徒行傳4章12節)

耶穌基督永遠是人類唯一的救主。我們的主祂自己在約翰福音14章6節也宣稱這個真理,他說,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翰福音14章6節)

為何只有耶穌基督能夠拯救我們?因為救主必須是完美的人和完美的上帝,耶穌必須是一個完美的人,才能站在我們的位置上,為我們犧牲,成為代替我們的祭物,唯有耶穌有可能擔當這個重任。當然,在上帝設立大衛為猶大偉大的獅王時就在救恩歷史中有了預備,讓大衛成為上帝的彌賽亞,受膏的君王;而耶穌就是大衛後裔的偉大君王,耶穌實現了這個職分。因此,整個舊約就在為我們預備耶穌的到來。為此,耶穌是唯一能夠滿足把他的百姓從罪惡中完全拯救的那一位![約翰·弗萊姆]

耶穌是長老會、浸信會、聖公會、衛理會、路德會、羅馬天主教、東正教、以及其他有形教會中各個宗派的救主。

只有一個無形教會,因為每一個得救的人都和同一位基督、同一位救主聯合。祂是我們合一的基礎,因為祂自己不可分開,所以我們也不可分開。

無形教會是大公的或普世的第二個相關事實是,只有一個真實的信仰能把我們帶到耶穌那裡。

一個信仰

基督教不僅僅是一個救贖的系統,而且還是一個與上帝的立約關係,認識到這一點很重要。也就是說,和其他宗教不同,基督教不是獲得救恩的一個方法,而是上帝與祂的子民之間的關係。是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信心將我們放在與上帝的正確關係上。但是最大的問題是:你站在上帝面前的時候,你的身份是什麼?你是上帝國裡面忠信的國民嗎?當上帝看你的時候,祂看到的是隱藏在基督寶血裡面的那一位嗎?或者你是上帝仇敵國度裡的一員?你是靠自己的功德站在上帝面前嗎?誰替你付上你自己罪的代價?

很可憐,那些在虛假宗教裡的是敵人國裡面的成員,他們不是上帝聖約的子民。因此,他們不是、也不能屬於基督。只有基督信仰能使我們進到救贖主那裡,這就是為什麼符合聖經的基督教否認人能透過其他宗教得救的原因,即使那些宗教或人們好像有好的意圖。

眾所周知,世上存在著不少非基督教的宗教信仰,因著它們的人數和影響往往號稱是世界的偉大宗教。人們常問一個問題,如果一個人不是基督徒,但忠實地參與其他這些宗教活動,他們敬虔地跟隨某個特定宗教的教訓和實踐,而且是真心投入其中,儘管他們不信靠耶穌,或許根本就從未聽說過基督,他們將來會去天堂嗎?其實,聖經在這一點上講的十分清楚。在約翰福音14章6節,耶穌直接處理了這個特別的情形。他指著他自己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如果這還不夠清楚,他下面接著說,「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唐納德·惠特尼博士]

因為上帝的普遍恩典,我們可以在持任何信仰群體的人生中看到多樣的善行。同時,我們也可以在人們生活中看到可怕的邪惡。如果我們真意識到上帝的聖潔和人類的墮落,我們會瞭解到人來到上帝面前,與祂有特別的關係,所需要的遠超過具有良好的道德倫理行為。其實,就我們罪人的境況,我們永遠無法做出任何能討上帝喜悅的事。因此,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救贖者和救主,不光是有宗教的操練。而唯有耶穌能夠給我們提供道路,與上帝重建這種關係。[埃瑞克·索尼斯博士]

我們已經講過,無形教會中的成員通常包含在有形教會中,為此,許多神學家提出這樣的觀點,救恩對那些在有形教會之外的人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不是有形教會的一部分,這個人就沒有得救的機會。

早期教會的教父居普良,生活在主後200到258年間,在他的著作《論教會的合一》中這樣說,

任何與教會分離、與淫婦聯合的人,就是與教會的應許分離,離開基督教會的人,就不能得到基督的獎賞。他是陌生者,他是褻瀆上帝的,他是敵人。不將教會當作母親的,也不能再將上帝當作父親。[居普良]

這裡,居普良反對那些離開有形教會的人,他的觀點是,除非你是有形教會的成員,否則你不能進入無形的教會,得到基督的獎賞。這個論點和我們討論過的有形教會在上帝的聖約裡面相一致。

問題的根本是,救恩本身就是上帝聖約的祝福,我們從以下經文中看到這一點,耶利米書31章31到34節,路加福音1章69到75節,羅馬書11章27節,希伯來書7章22到25節,以及其他很多經文。舉一個例子,耶穌在路加福音22章20節,設立聖餐的時候說,

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路加福音22章20節)

耶穌在被捕的那一夜說,他流出的血,為我們贖罪,這血是一個約,換句話說,基督寶血裡面的救恩只有來自基督的聖約。

既然上帝的約是與有形教會所立的,救恩通常是透過有形教會來到的,這發生在人們在有形教會中信主,或者有形教會透過傳福音活動而使人悔改的時候。當然,有時人們得救不是跟教會直接有關,但是這種情況下,要特別認識到,一定伴隨有奇異的事情,特別神奇的事情。

因為無形教會是普世性的,只有那些忠實上帝聖約的人才能得救。相信其他宗教的人們無法靠著達到他們自己宗教善行的標準,能有任何的指望進入天堂。我們必須向他們傳福音,我們必須告訴人們這位唯一的救主,我們必須把他們帶進唯一聖約的群體中,就是上帝在地上的國度,並且教導他們要愛並順服大君王、主基督。我們認識到無形教會的大公特性,對我們所有得救的人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鼓勵,她是我們在基督裡合一的紐帶。但對那些還沒有進到基督裡的人而言,也是一個十分可怕的警告。

到此為止,在我們的教會課程裡,我們已經查看了教會是上帝法定認可的,也考察了教會同時是聖潔和大公的或普世的。接下來我們要轉向我們最後的一個大點,就是教會的聖徒相通。

V. 相通

我們在討論聖潔這個詞時,我們知道聖徒這個詞一般是指有形教會裡的所有人,特別是指無形教會裡的一切人。因此,當討論聖徒相通時,我們的注意力將集中在我們還沒有涉及的術語相通上。

在古希臘版本的使徒信經中,相通這個詞是[koinonia (κοινωνία)],聖經使用這個詞通常是指存在於教會會友之間的團契,尤其是通過與上帝的聯合。我們從一些經文中可以看出,像使徒行傳2章42節,哥林多後書13章14節,約翰一書1章3節等。

新約聖經使用[koinonia (κοινωνία)] 也通常指分享物質的東西和錢財。我們從下面的經文中可以看出,羅馬書15章16節,哥林多後書9章13節,希伯來書13章16節。這個詞也用來描述福音的分享,不是在傳福音的活動中,而是在教會內部互動的方式,正如腓立比書1章5節和腓利門書6節中說的。

有了這些概念,信經中使用的相通這個詞,傳統上指教會中會友間的團契關係,指分享我們共同擁有的東西,以及應用上,指我們與分享者之間的互相依賴。

探討聖徒相通,我們的討論圍繞在我們已經熟悉的區別上,第一,我們要看看有形教會中的相通;第二,我們要看看無形教會中的相通。讓我們先從有形教會中的聖徒相通開始。

有形教會

其實,有形教會的相通有很多方面,我們只注重在三個方面。第一,恩典途徑;第二,屬靈恩賜;第三,物資。讓我們先看看恩典途徑。

恩典途徑

恩典途徑是上帝通常用來向人們施予恩典的工具或機制。約翰衛斯理,衛理會中的創始人之一,描述恩典途徑的方式,反映了很多基督教傳統的信仰。他的講章第16篇,基於瑪拉基書3章7節,他這樣說,

透過恩典途徑,我瞭解到外在的記號、話語、或行為、上帝的定規、以及為這個末世所約定的,成為普通的渠道,以此傳遞給人們,預防、稱義、或者成聖的恩典。[約翰·衛斯理]

蒙恩的途徑,有人稱其為屬靈的操練或敬虔的功夫,如何稱呼取決於你領受的傳統。當我聽到這個說法,「它們是怎樣做工的?」我總是想提醒一句,「它們並不做工。而是上帝在其中做工,是上帝恩典的大能在運行。然而,恩典途徑給我們機會領受和消化上帝的恩典。它們造就了一個時間和空間,使我們能專注在我們生命中奇妙工作的上帝恩典。我喜歡把它們想像成水管。我們不該把水和水管的作用搞混。我們需要的是賜生命的活水,而水管是協助把水帶到我們中間的途徑,這樣我們就能夠飲用那生命的活水。恩典途徑使得我們能夠暢飲生命的活水。[斯提夫·哈珀博士]

實際上,上帝使用很多途徑施恩給我們,包括災禍、患難、信心、施捨和團契本身這些事情。但是,傳統上,神學家們尤其注重三個特殊的恩典途徑:上帝的道,包括洗禮和聖餐的聖禮以及禱告。這個三個途徑都完全屬於有形教會,既包括其中的信徒,也包括其中的非信徒。

威斯敏斯特小要理問答,是更正教傳統的對基督教教導的總結,第88問題和答案這樣描述恩典途徑,

問:基督藉什麼外在和通常工具將救贖的益處賜給我們呢?

答:基督藉以將救贖的益處賜給我們的外在和通常工具,就是他的賜恩之道,特別是聖經、聖禮和禱告,他使這一切在選民身上生效,使他們得救。

聖經很多地方談到這些恩典途徑的益處,像羅馬書10章14節,哥林多前書10章17節,彼得前書3章12節和21節。

即使救贖的益處只是給那些得救的人 ,即只給無形教會的人,但是各種律例本身是給了整個的有形教會。記住,無形教會是看不見的,我們不知道誰是無形教會當中的,無形教會也沒有自己的敬拜服事,沒有自己的牧師,沒有教會體制,這些事情是有形教會才有的。同樣,我們所有恩典的途徑,講道、洗禮、聖餐、以及禱告,其他人能夠觀看,他們是看得見的,這些是有形教會共同分享的事情,因此他們是有形教會相通的部分。

恩典途徑一直以來就是非常重要的律例,透過這些途徑,上帝通常賜給我們生命救贖的恩典,因此,我們應該充分地利用他們。我們應該傳講那使人悔改的道,教導那帶來智慧和成熟的道;我們應該慶祝聖禮,因為它能可見地彰顯福音並通過印記將我們保守在上帝聖約中;我們應該祈求上帝的恩典與饒恕,為悔改和成熟祈禱,為幫助我們能夠抵擋罪來禱告,為脫離兇惡而禱告,為供應我們具體的需要而禱告。以這些以及其他很多的方式,恩典途徑是有形教會中很重要的事工。

除了恩典途徑之外,有形教會也共同擁有屬靈恩賜。

屬靈恩賜

注意,當我們說屬靈恩賜是屬於整個有形教會的時候,不是說有形教會裡的每個人裡面都有聖靈的內住。不是這樣的,理解這一點很重要。只有真信徒才能有聖靈的內住,即使如此,聖靈使用各種各樣的屬靈恩賜來建造有形的教會。對於有些人,這意味著要不斷地更加成聖,並要長大變得更加成熟;對另外一些人,意味著先要信主有得救的信心才行。無論哪一種情形,有形教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接觸屬靈的恩賜,而且,甚至有某種程度上參與在其中。並且正是因為如此,我們就可以有理由說,整個有形的教會是一同在分享各種不同的屬靈恩賜。

屬靈恩賜被整個有形教會所共享,從幾個方面可以證明。首先,他們應用在公開敬拜服事中。我們在哥林多前書14章13到26節很清楚地看到這一點。第二,恩賜的獲得是為了建立整個教會,我們從哥林多前書12章4到7節和以弗所書4章3到13節等經文中可以看到這一點。第三,保羅特別說方言是為不信的人做證據,參看哥林多前書14章21到22節。第四,希伯來書6章4到6節中談到,教會中不信的人是被定罪的,因為他們沒有從屬靈恩賜中受益。透過這些方式,聖經表達的很清楚,信徒和非信徒一樣分享參與教會的屬靈恩賜。

與恩典途徑一樣,屬靈恩賜對現代有形教會具有很大的益處。他們在宣講上帝的真理和拯救失喪者方面很有作用,在幫助信徒在信心和成熟上成長很有用。很多恩賜,比如,憐憫人的和接待人的,在幫助地上上帝子民的需要方面很有用處。無論何時聖靈賜給祂的子民屬靈的恩賜,我們應該鼓勵他們,為了眾人的益處,使用那些恩賜,不要向有形教會中的任何人有所保留。

有形教會中的聖徒相通也存在於會友間彼此分物質財富。

物質財富

相通或[koinonia (κοινωνία)]在聖經中和早期教會中的部分含義,是基督徒向那些在教會中有需要的人分享他們的物質財物。[koinonia (κοινωνία)]這個詞常常用來指為窮人的捐助,就像羅馬書15章26節,哥林多前書8章4節,以及9章13節,和希伯來書13章16節。

即使沒有使用[koinonia (κοινωνία)]這個詞,相通的這個方面的含義也可以從早期教會的活動中看出來。例如,很多早期基督徒賣掉他們的財產,奉獻給教會,就如我們在使徒行傳2章44節和45節,以及4章34和35節中看到的一樣。早期教會,一些英勇的基督徒,甚至賣掉他們自己成為奴隸,為了使其他人得自由,或者為了籌集錢,讓窮人有飯吃。

早期教會教父革利免,生活在主後30-100年間,在他寫給哥林多人眾所周知的革利免前書的書信中,他談到了這些實踐,這個書信的55章中,他這樣說,

我們知道我們當中的很多人,為了贖回別人,甘願他們自己被捆綁,很多人也把自己賣為奴隸,他們賣身所得的錢,可以給別人買食物。[革利免]

這種意義的相通,在早期教會是如此的強烈,信徒是如此地想到別人,甚至超過自己,以致他們不但願意與人分享他們的財物,而且為了能夠給別人,甚至捨棄他們的自由。

保羅在哥林多後書8章3到5節中的話幫助解釋了他們的思想,保羅這樣說,

他們是按著力量,而且也過了力量……再三地求我們,准他們在這供給聖徒的恩情上有分。並且他們……更照上帝的旨意,先把自己獻給主,又歸附了我們。(哥林多後書8章3-5節)

這段經文中,保羅描述了馬其頓眾教會的慷慨捐助,他解釋說,是他們對主的擺上和奉獻,讓他們能夠這樣犧牲,甘願與有形教會的弟兄姐妹分享。

與那些有需要的人分享物資,是有形教會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整個教會都是上帝的子民,是上帝的聖約群體,上帝關心裡面的每個人,上帝也呼召我們做同樣的事情。簡單來講,我們所有的都是屬於上帝的,我們只是上帝財產的管家,意思是,我們的奉獻和給予是主對他百姓的事奉,是對世人所作的福音見證。因此,如果我們想要對上帝忠心,我們千萬不要保留主的財產,不給需要的人。

我們已經探討了有形教會中的聖徒相通,接下來我們要考量無形教會中的聖徒相通。

無形教會

我們從兩個主要相關的觀念來看無形教會中的聖徒相通。第一,我們要談談所有信徒都與基督聯合;第二,我們要提到無形教會中我們與其他信徒的聯合 。讓我們先來看看我們與基督的聯合。

與基督的聯合

新約聖經經常提到信徒與基督的聯合。這個觀念通常用在基督裡、在耶穌裡、或者在他裡面來表達。一方面,這種聯合的意思是耶穌在聖父面前代表眾信徒,尤其是在他的死和復活上。但是另外一方面的意思是,信徒與耶穌有生命的聯合,這是一個奧秘。耶穌住在信徒裡面,信徒也住在耶穌裡面。

我認為尤其是使徒保羅的教導中心之一,就是保羅特別強調與耶穌基督聯合;我們屬於他。我們察看聖經啟示,聖經教導是我們要麼在亞當裡,要麼在基督裡。當然,亞當是人類的始祖,所有的人類都是來自亞當肉身的兒女。因此,他們都是以罪人的身份來到這個世界,他們生來都具有罪性,他們都與上帝隔絕。得救、贖回和信靠基督的含義就是被納入基督,歸屬基督。與基督聯合意味著成為他身體的一部分。[湯姆·史瑞納博士]

正是因著與基督聯合,我們領受到基督裡一切的益處。就歷史性的眼光而言,我們的理解是把稱義、成聖、做兒女等一切我們用來描述我們獲得的救恩好處,都只能為在基督才能領受。因此,對我們而言,絕對重要,十分必要地強調透過與基督聯合來獲得這些救恩益處。那麼,我們怎樣得到這些益處,或怎樣才能與基督聯合呢?我們是透過信心,唯借信心地與基督聯合火領受。正是得救的信心帶領我們進入與基督的合一,而這個信心的禮物本是來自上帝。[周鈞權博士]

神學家們時常提到耶穌與信徒之間的這種生命聯合是個奧秘,因為聖經沒有具體解釋是怎樣的情形。但是,聖經確實清楚地描述到這種聯合涉及到我們的身體與靈魂。我們可以從約翰福音15章4到7節、,羅馬書8章9到11節,以及許多其他的經文中看到這一點。作為一個例子,我們看看保羅在哥林多前書6章15到17節中所說的,

豈不知你們的身子是基督的肢體嗎?…但與主聯合的,便是與主成為一靈。(哥林多前書6章15-17節)

查理斯司布真,著名的浸信會講道家,生活在1834年到1892年之間,在他的講章無與倫比的奧秘中,提到我們與基督的聯合,這篇講章的經文是以弗所書5章30節,他這樣說,

我們與基督之間生命的聯合……不是統一,而是同一,遠遠超過加入,而是成為彼此的一部分,成為整體中的必要部分……基督……必須擁有他的百姓,他們是基督眼中的瞳仁。[查理斯司布真]

真的很奇妙,想到我們與基督聯合是如此的生命攸關,以致如果把我們從他裡面拿走,基督自己就會遭受損失。基督愛我們,為我們而死,我們就成了祂的獎賞,祂的產業。因為我們與祂聯合,每一個基督徒應該感到我們救恩的安全,饒恕的確據,以及站在上帝面前極大的鼓勵。我們應該從這個聯合中汲取能力,被基督所餵養,被聖靈所保守。而且在與上帝的團契聯合中,我們應該大有膽量,知道我們隱藏在基督裡,在聖父、聖子以及聖靈的眼中被看為完全,這並不意味著上帝不管教我們的罪。但是,確實意味著他們管教的時候,是一種愛的作為,為的是要帶我們進入成熟和完全,以便我們能與上帝永遠的聯合。

我們已經查看了信徒與基督的聯合,接下來我們看看在基督裡彼此的聯合。

與其他信徒的聯合

因為在無形教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是與基督聯合的,所以信徒在基督裡也是彼此聯合的。我們在羅馬書12章5節、加拉太書3章26到28節,以弗所書4章25節,以及其他很多的經文中看到這一點。耶穌在約翰福音17章22到23節中,向聖父提到這種相交的關係,

你所賜給我的榮耀,我已賜給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我在他們裡面,你在我裡面,使他們完完全全地合而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來,也知道你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約翰福音17章22-23節)

我們與有形教會的聯合是關係性的和經驗性的,然而,我們與無形教會的聯合是屬靈的和本體性的。我們每個人通過基督和祂的靈被編織在一起,結果,我們在基督裡都是平等尊貴,就如保羅在下面的經文中教導的,哥林多後書5章14到16節,加拉太書3章28節,和歌羅西書3章11節。我們甚至經歷彼此的痛苦和喜樂,就是哥林多前書12章26節中說的情形。

無形教會中的相通,不局限於地上的教會,也擴展到天上的教會,擴展到那些已經離世與基督同在的人。正如地上的信徒通過基督彼此神秘地相通,我們與每一為與基督聯合的人都彼此相通——包括那些在天堂的人。聖經透過一些經文教導我們這個概念,比如希伯來書11章4節和12章22到24節。

聖經使用一個顯著的比喻來教導這個事實,就是把教會描述成基督的新婦。從某種意義上講,有形教會被當作基督的新婦,但是完美的新婦是在無形教會中。我們從舊約的以賽亞書54章5節到8節,何西阿書2章19節和20節,以及新約的以弗所書5章26和27節中看到這一點。這些比喻的成就出現在啟示錄19章中,就是已經完美了的無形教會。

啟示錄19章6節到8節這樣記載約翰看到的異象,

我聽見好像群眾的聲音,眾水的聲音,大雷的聲音,說:「哈利路亞!因為主我們的 上帝,全能者作王了。我們要歡喜快樂,將榮耀歸給他!因為羔羊婚娶的時候到了,新婦也自己預備好了,就蒙恩得穿光明潔白的細麻衣。」這細麻衣就是聖徒所行的義。(啟示錄19章6-8節)

這裡,我們看到基督的新婦,由歷代以來所有被救贖的聖徒所組成,彼此相通,我們站在一起,穿著那一件婚紗、那細麻衣,就是由每一個聖徒的義行所編織成的美麗義袍。

從信徒在基督裡彼此相通這一事實中,聖經得出很多的應用。它教導我們,每一個信徒都很寶貴,甚至對基督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它教導我們,彼此尊重,彼此服事;它教導我們,要彼此憐憫,彼此親愛,彼此溫柔和忍耐,要彼此饒恕;它教導我們,要想別人怎樣待我們,就要怎樣待人。因為在我們透過基督與他們的相通中,他們就像是我們自己身體的一部分。

VI. 結論

本課程講的是關於使徒信經,我們已經探討了關於教會的教義,我們查看了上帝把教會法定認可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我們討論了教會是聖潔的,既是分別出來的,又是純淨的;我們也提到了教會的大公性或者普世性;最後,我們探討了教會裡面聖徒相通的方式。

作為當代的基督徒,我們的教會生活經歷,往往和聖經時代的教會生活經歷很不相同,甚至和使徒信經形成的時代也不盡相同。但是教會生活的根本實質從來都沒有改變過。教會仍然都是上帝的聖約子民所組成,仍然是上帝所揀選的器皿,要把福音傳遍全地,將全地變成上帝的國度。我們,就是教會,對主來說是聖潔的。我們是祂的國度,我們是祂的子民,在主裡面彼此連結合一,主自己正在透過我們來做祂自己的工。

使徒信經

第六課

救恩


關於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

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創建於1997年,是一個非營利的基督教機構,致力於「聖道教育,面向全球,免費提供」的使命。 為要滿足當今全球不斷增長的基督徒領袖培訓的需要,我們製作和發行了這套純正的、基於聖經的神學教程,主要面向那些沒有可能通過其它渠道接觸培訓材料的基督徒領袖。通過建立捐賑網絡,IIIM已經有了一套低成本培訓全球基督教傳道人和領袖的方法,採用方便使用的多媒體神學教程,現已有五種語言(英文、西班牙文、俄文、中文和阿拉伯文)。所有的課程都是在本機構寫作,設計和製作,其形式和質量上與本機構於2009年美國歷史頻道(History Channelc)在使用動畫和教育 專項上獲得傑出視頻「泰利獎」的兩個作品十分類似。我們的材料採用多種渠道傳遞,包括DVD,文字印刷,網絡視頻,衛星電視,電台和電視。

有關於本事工更多的信息,及其如何參與在其中,敬請登陸我們的網站www.thirdmill.org.


目錄

I. 介紹
II. 赦免
罪的問題

罪的定義
罪的根源
罪的後果 6
上帝的恩典
聖父
聖子
聖靈
個的責任
條件
途徑
III. 復活
咒詛
福音
舊約聖經
新約聖經
耶穌的復活
救贖
現在的生活
居間之境
新生命
IV. 永生
時間
質量
地點
V. 結論

I. 介紹

我們已經在前面的這些課程中講過,使徒信經是早期教會的基督徒在受洗時,要承認的信仰概要。在這個情景下,我們很容易想像到,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信仰告白最令人激動的部分,應該是信經關於個人得救方面的信條。

對我們來說,不也是這樣的嗎?我們愛慕我們偉大的上帝——聖父、聖子和聖靈;我們珍惜上帝所建立的教會;但是我們最大的喜樂,在於上帝為我們預備的救恩這個好消息。上帝愛我們,祂饒恕我們的罪,祂在今生和來世都為我們預備奇妙的未來,我們在這些信仰的確據中歡喜快樂。

本課是使徒信經系列課程的第六課,課程的名稱是救恩。本課中,我們要查看使徒信經關於好消息中從饒恕到永生的這些信條。

聖經中,救恩這個詞的使用非常多樣化,表明我們在基督裡的救恩也是多方面的。當代的基督徒使用「救恩」這個詞時,我們腦子裡的概念通常是,接受基督透過祂代贖之死而得的福氣,從重生開始,與上帝和好,到生命成聖的過程,最終在新天新地中得榮耀而達到頂點。

使徒信經提到救恩這方面的信條是這樣說的,

我信罪得赦免;

我信身體復活;

我信永生

赦免、復活和永生這三個概念,雖然不能全面概括聖經對救恩的描述,但是使徒信經的陳述,基本表達了信仰的內容,尤其是在上帝拯救個別信徒時所做之事的特別層面而言。

我們對使徒信經中救恩部分的討論,將從救恩的三個層次逐一進行。第一,我們要探討罪得赦免;第二,我們要探討身體復活的教義;第三,我們要探討永生的本質。我們先從熟悉的主題罪得赦免開始。

II. 赦免

為了理解使徒信經中赦免的意思,我們要探討三個比較相關的問題:第一,罪的問題使得赦免成為必須;第二,上帝的恩典使得赦免成為可能;第三,我們個人的責任,也就是為了得到赦免,我們需要做的事情。首先讓我們看看罪的問題。

罪的問題

相信聖經的基督徒都知道,耶穌之所以死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解決罪帶來的問題,罪把我們與上帝的祝福分開,使我們處在咒詛之下,我們無法靠著自己來解決這個問題。談到罪的問題,是指我們處在罪的懲罰之下。除了基督,我們沒有辦法把我們自己從罪的現狀和後果中解救出來。

我們要從三個方面探討一下聖經關於罪的教導:第一,我們要找出聖經對罪的定義;第二,我們要探討人類罪的根源;第三,我們要看看罪的後果。我們先從罪的定義開始。

罪的定義

聖經以各樣的方式談到罪,使用一些詞象違背律法、悖逆、犯罪、得罪、邪惡、箭不中靶心、以及其他各種各樣描述罪行的詞語,這些詞語有助於我們對罪的瞭解。

但是,在聖經抽像地講述罪時,在它自己給出對罪的定義時——有個詞彙比其他的更為顯著:就是違背律法。按聖經的詞彙,罪就其本質而言是違背上帝的律法。就如使徒約翰在約翰一書3章4節講的,

凡犯罪的,就是違背律法;違背律法,就是罪。(約翰一書3章4節)

我們看到,像羅馬書7章9到25節,以及哥林多前書15章56節這些經文,也同樣強調了罪是違背律法。罪的這個基本概念,也反映在很多不同的基督教傳統神學中。

我們以威斯敏斯特小要理問答為例,在問題14是這樣的問的:

罪是什麼?

小要理問答這樣回答:

凡不遵守或者違背上帝律法的,都是罪。

注意,這個答案,指出了違反上帝律法的兩個基本狀況:不遵守律法,和違背律法。

一方面,不遵守律法是沒有按照聖經的要求去做,這種狀況通常稱為失職的罪行(或忽略的罪行),因為我們遺漏或忽略了我們應該做的。另外一方面,違背律法是做了聖經禁止的,這種違背律法的狀況常常稱為過犯的罪行,因為我們從心思、情緒和行為上主動地做了聖經所禁止要我們做的。

當我們談到上帝的律法是定義罪的標準時,有一點很重要需要指出,就是上帝的律法既不是武斷的,也不是隨意的,相反,上帝的律法反映了上帝完美的性情和屬性。保羅在羅馬書7章12節,這樣描述上帝的律法

這樣看來,律法是聖潔的,誡命也是聖潔、公義、良善的。(羅馬書7章12節)

正像保羅在這裡所說的,上帝的律法是聖潔,公義和良善的,就如上帝自己一樣。上帝的律法經常和他的屬性相一致。

這就是為什麼聖經教導說,如果我們愛上帝,就會遵守他的誡命,如果我們愛上帝,也會愛那些表現上帝的事情,比如上帝的律法。我們可以在申命記5章10節和6章5到6節,馬太福音22章37到40 節,約翰福音14章15到24節以及其他很多的經文中看到這一點。約翰在約翰一書5章3節中這樣說,

我們遵守 上帝的誡命,這就是愛他了。(約翰一書5章3節)

愛上帝的表現就是遵守祂的律法,因此,我們違反了上帝的律法,我們就沒有愛上帝,因此我們就是在犯罪。

聖經中,愛上帝和順服上帝有十分密切的關係,我認為我們首先要弄清楚的是,愛上帝不單是履行愛上帝的誡命。當聖經說「如果你愛我」或者基督說,「如果你愛我,就要遵守我的誡命」時,意思並非強調以責任為導向,盡義務的苦差事。而是表明,如果有愛,如果這個自願付出是根深蒂固地來自以上帝為樂,那麼,最自然、最有效的證明就是深深地、樂意地、隨時地順服。因為根源是你喜愛上帝,而渴望討上帝的喜悅;根源是相信上帝的作為是可靠的,是為了我們的好處,就和祂的性情一樣。[戈蘭·斯高靳博士]

我們沒有愛上帝的行為時,就是犯罪,因著悖逆反對上帝,因著違反祂的法律,因為做惡,因為箭不中靶心,因為得罪祂聖潔、公義和善良的本性來犯罪。但是,當對上帝的愛激勵我們時,我們就將上帝的喜好和誡命高過我們自己,其結果,在我們的生活中,就可以避免很多的罪,以及由罪而來的極其可怕的後果。

罪的定義就是違背上帝的律法,有了這個理解,接下來我們看看人類犯罪的根源。

罪的根源

我們大多數人都熟悉創世記3章所記載的,這裡敘述了我們的祖先亞當和夏娃違背上帝的命令,吃了不可吃的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從聖經的觀點來看,這個行為不是一個個別的事件,它導致了整個人類陷入罪孽當中,而且在罪中墮落。神學家們普遍認為這個事件造成了人類犯罪悖逆,簡單來講,就是墮落。

創世記1章26節到31節告訴我們,上帝造人時,上帝看我們是甚好的,這種情況下,「好」這個詞,意思是我們正是上帝所想要的。我們第一個父母是道德上潔淨的上帝之形象,適合藉著充滿和管理上帝所創造的世界,來服事祂。

就如保羅在羅馬書5章12節所指出的,在墮落之前,罪沒有進入人類之前,我們沒有犯過罪,我們沒有犯罪傾向,我們也沒有被罪污染,我們也不住在罪中。

但是,即使在這個無罪的狀態下,我們確實既有犯罪的能力,也有犯罪的機會,上帝創造亞當和夏娃,把他們安置在伊甸園,上帝向他們啟示了很多事情。但是一個命令也迅速擺在他們面前,要實驗他們服事上帝的意願。創世記2章16和17節,我們看到上帝許可亞當和夏娃吃伊甸園中任何樹上的果子,除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之外。違反命令的可能性給了亞當和夏娃犯罪的機會。

很令人傷心,當我們從創世記3章1到6節瞭解到,蛇引誘夏娃偷吃了禁果,接著,夏娃又給亞當果子,亞當也吃了。亞當和夏娃違背了上帝公義的律法,自願選擇了犯罪。啟示錄2章9節指出蛇就是撒旦,提摩太前書2章14節指出夏娃被蛇引誘。但是撒旦的誘惑或者夏娃的愚蠢都不是我們祖先犯罪的借口。他們二人都因選擇行惡而不從善救犯了罪。

這些事件中,我們再一次看到,罪從根本上是違背上帝的律法,就是上帝顯明的旨意,我們選擇了惡,而沒有選擇善。而且,即使我們是被欺騙引誘犯罪,上帝仍然要我們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就是為什麼把上帝的話語藏在心裡會有幫助的原因,這樣,不僅僅使我們知道上帝的話語,而且我們愛上帝的話語。我們知道上帝的話,幫助我們認識罪,不至於被引誘;我們愛上帝的話語,更容易選擇順從上帝。

瞭解了罪的定義和根源,接下來我們要看看罪的後果。

罪的後果

聖經指出,亞當和夏娃犯罪之後,上帝對整個人類進行了審判和咒詛。這個咒詛影響了人類存在的每個層面,直接的結果就是靈性的死亡,整本聖經都提到這一點,比如約翰福音5章24和25節,以弗所書2章1節到5節,以及歌羅西書2章13節和14節。罪了也導致了我們整個人的敗壞,包括身體和靈魂,我們在耶利米書17章9節以及羅馬書7章18節到8章11節中看到這一點。而且,罪最終會導致我們身體的死亡,就如創世記3章19節和羅馬書5章12節告訴我們的。最後,罪使人類處在上帝的審判之下,應該在地獄裡面永遠受苦,我們在馬太福音5章29節到30節讀到這一點。

著名的牧師查爾斯·司布真,生活在1834到1892年間,在他的講章「咒詛除去了」,這樣講到上帝對於亞當和夏娃的咒詛,

咒詛都包括什麼?咒詛包括了死亡,身體的死亡………包括了靈性上的死亡,就是亞當內在生命的死亡,屬靈的生命已經離開,只有靠聖靈才能恢復…… 最後,也是最糟糕的,咒詛包括永遠的死亡……這一切都包含在可怕的、恐怖的……「地獄」這個詞裡面。[查爾斯·司布真]

更糟糕的是,亞當和夏娃犯罪的結果也擴展到全人類,擴展到每一個從亞當而來的後裔,我們從下列經文中看到這個普遍性的結果,像列王記上8章46節,羅馬書3章9到12節,加拉太書3章22節,和以弗所書2章3節等。保羅在羅馬書5章12到19節,這樣談到亞當的罪,

這就如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 因一人的悖逆,眾人成為罪人。(羅馬書5章12-19節)

前面的課程中我們已經看到,亞當是整個人類立約的代表,保羅說,因此,亞當的罪就歸算在他的後裔身上,結果是,我們生來就是罪人,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靈性上就是死的,要遭受痛苦和艱難,最終伴隨身體的死亡。

很難言過其實,對於我們來說,甚至不可能完全明白罪的結果,但是,我們的罪是反抗造物主,是試圖奪取上帝的榮耀,是違反了上帝的律法,是虧缺了上帝的榮耀,是竭盡所能與上帝為敵。罪破壞了我們與上帝的關係,因為上帝是聖潔的,祂不能對罪熟視無睹。上帝的聖潔使得上帝向罪發怒。因此,當看到人類的罪性時,需要知道,這就是我們一切問題的中心,罪是簡單的(英文的Sin只有三個字母)一個心理學,像一面鏡子,可以幫助我們明白我們所看到的,知道我們是什麼樣子的。也提醒我們沒有任何辦法我們可以救我們自己脫離這個困境,只有上帝能,上帝透過基督能救我們脫離這個困境。[奧爾伯特·穆勒博士]

罪的問題真的很可怕,整個人類完全失落,而且被定罪,我們絕無方法自救,我們注定在上帝的審判中永遠受苦,我們沒有任何辦法討上帝的喜悅,也沒有辦法彌補我們的罪。除了上帝恩惠的赦免之外,我們完全沒有得救的希望。

已經查看了罪的問題,我們接下來要談談赦罪以及使赦罪成為可能的上帝的恩典

上帝的恩典

上帝有憐憫,不願意整個人類處在罪的咒詛之下。上帝仍要人充滿地面,治理全地,將世界變成上帝同在的國度。因此,祂差派救贖主來解決罪的問題,這個救主就是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

作為救贖主,耶穌將我們從罪和墮落中救贖出來,使我們與上帝自己和好,恢復我們將這個世界變成上帝國度的能力,上帝的計劃不是依靠人類的能力,掙得我們自己的救恩,而是依靠上帝的恩典,祂無限的憐憫,透過特殊的代表,即主耶穌基督而給賜給我們的。羅馬書3章23節和24節,我們讀到的經文是,

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 上帝的榮耀;如今卻蒙 上帝的恩典,因基督耶穌的救贖,就白白地稱義。(羅馬書3章23節和24節)

既然赦免是上帝恩典的工作,包括了三位一體聖父、聖子、聖靈,所有三個位格的參與,首先是從聖父開始的。

聖父

就其核心救恩是三位一體的事情。聖父是發動者,聖子是完成者,聖靈是施行者。當我們思想聖父與聖子關係時,我們必然和應該要想到聖父聖子與聖靈。三個位格都參與計劃我們的救恩,三個位格都發出恩典、仁愛和憐憫,同時又持定忿怒、公義和審判。因此,當我們看到聖父是發動者時,並不是獨立於聖子與聖靈之外而獨自運作。[司提反·威樂姆博士]

赦免是從聖父開始的,因為祂是計劃者。 新約聖經清楚地教導說,聖父差遣聖子到世界上來,指定他為救贖者,我們可以從一些經文中看到這一點,例如約翰福音3章16到18節,使徒行傳2章34到36節,希伯來書3章1到2節等。

新約也教導說,父上帝賜給耶穌權柄,賜給祂能力來做上帝子民的救贖者,應許接受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犧牲來付罪的代價。父上帝的這個角色在一些經文中可以看出來,約翰福音10章14到18節,歌羅西書1章18到20節,以及希伯來書2章10節。

實際上,羅馬書3章25節說,正是父上帝將耶穌作為祭物獻上,保羅這樣說,

上帝設立耶穌作挽回祭。(羅馬書3章25節)

父上帝是救贖的偉大設計師,是上帝恩惠的計劃和憐憫的心願要赦免我們的罪,祝福我們,而且也是上帝的權柄使得救恩成為可能和可靠。

有種說法,在十字架上,耶穌試圖挽回天父對祂子民的怒氣,看起來好像是耶穌是慈愛的,天父不慈愛,這個想法實際上極大地誤解了耶穌基督救贖工作的內容。耶穌在十字架上的工作,實際上彰顯了父上帝對其子民預先的愛。想一想,新約聖經中有多頻繁地強調,耶穌來到世界上,背負祂十字架,事實上是父上帝愛的結果。信主之後,我們大多數人首先背誦的經文,約翰福音三章十六節就強調,「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那麼,這一節經文裡面強調了誰的愛?我絕對不是要忽略掉耶穌基督的愛,但是,這節經文裡確實是強調了天父的愛,賜下祂的獨生子。[林根·當肯博士]

聖子

成就我們罪得赦免的上帝之恩典,也包括聖子,就是我們的救贖主。

在父上帝的應許成就過程中,為了替人類贖罪,聖子被差遣到世上來,成為肉身的耶穌,就是大家期待已久的彌賽亞。我們在很多經文中都看到這一點,例如羅馬書3章25節和26節,希伯來書2章14到17節,以及10章5到10節等。

耶穌的贖罪,是透過代替罪人死在十字架上,祂接受了上帝因我們的罪而給我們的咒詛,而且耶穌完全的義歸算在我們身上,這樣,我們不再是罪人,而成為順服的上帝兒女。下面列舉的一些經文談到了這個主題,約翰福音10章14到18節,加拉太書2章20節,哥林多後書5章21節,以及希伯來書10章9到14節。保羅在以弗所書1章17節中這樣說,

我們藉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豐富的恩典。(以弗所書1章17節)

我們的罪得赦免,不是因為上帝忽略我們的罪,而是因為祂在基督身上做了懲罰,這就是為什麼聖經鼓勵我們在我們的救恩中要有信心。

除了聖父和聖子的工作之外,赦罪也是上帝的恩典透過聖靈做工的結果。

聖靈

聖靈實際上是三位一體中將赦罪應用到我們生命中的位格, 父上帝制定計劃,聖子完成救贖,但是直到聖靈運行,我們的罪才得赦免。

我們剛信主時,聖靈透過赦免我們過去所犯過的一切罪,使我們與上帝和好。聖靈也透過重生,給我們一個新的屬靈生命,就像耶穌在約翰福音3章5到8節中說的。使徒行傳11章18節,提到這種經歷是「悔改得生命」,因為重生和信心常常包含了我們對罪的難過和懺悔,很多經文強調了這一點,比如,哥林多前書6章11節等。

聖靈繼續在我們的生活中進行不斷赦罪的工作。祂是保守我們信心的那一位,也是帶領我們天天悔改的那一位,更是不斷赦免我們罪的那一位。我們在羅馬書8章1到16節以及加拉太書5章5節這些經文中看到這一點。舉一個例子,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後書2章13節中說,

祂[上帝]從起初揀選了你們,叫你們因信真道,又被聖靈感動,成為聖潔,能以得救。(帖撒羅尼迦後書2章13節)

這裡,保羅寫到,信徒因聖靈的工作而得救,祂使我們從罪和不義中得潔淨,也就是說,聖靈在我們身上實行赦罪的工作,而且,隨著我們繼續相信真理,聖靈就繼續實行赦免的工作。

聖父、聖子和聖靈都向我們顯示了得救的恩典。這一點在我們生活中至少有三個應用:第一,當我們犯罪,呼求上帝的饒恕和救恩的其他方面時,向上帝的三個所有位格顯明我們的請求是對的;第二,我們得到祝福時,應該向上帝所有的三個位格獻上感謝。第三,我們可以在救恩中獲得偉大的信心,知道三位一體的三個位格都愛我們,都做工確保我們的救贖。聖父、聖子和聖靈一起做工,為了我們的益處,為了解決我們罪的問題。

已經從罪的問題和上帝的恩典的角度看了赦罪,接下來,我們看看在赦免中個人的責任所起的作用。

個人的責任

聖經清楚地教導說,上帝不是赦免所有人的罪,有些人罪得赦免,有些人則沒有。為什麼會這樣呢?從人的角度來看,原因是,赦免的過程通常包含了個人責任的因素。一般來講,往往那些承擔責任的人的罪得到赦免,那些逃避責任的人的罪就得不到赦免。

對於個人的責任的討論,我們分成兩個部分,第一,我們將提到一些赦免條件,是聖經所認定的對於赦免的一般要求。第二,我們要談論得到赦免的途徑。我們從聖經認定的赦罪條件開始。

條件

聖經提到赦罪的兩個基本條件,第一,對上帝的信心是赦罪的先決條件。聖經中,信心是個多方面的概念,但是在此,我們談到對上帝的信心,是指,

承認上帝的主權,忠心地順服祂,信靠祂,為我們救贖主耶穌基督的緣故,會施憐憫給我們。

雖然現代人聽起來感到很奇怪,但是聖經常常提到這種信心就是「敬畏上帝」。

例如,詩篇103篇8節到13節,這樣描述了饒恕的條件性,

耶和華有憐憫,有恩典,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他不長久責備,也不永遠懷怒。他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也沒有照我們的罪孽報應我們。天離地何等的高,他的慈愛向敬畏他的人也是何等的大!東離西有多遠,他叫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有多遠!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他的人!(詩篇103篇8節到13節)

注意,是那些敬畏耶和華的人才得到上帝的饒恕,他的過犯才被挪去。

在整本聖經中都可以看到同樣的意思,例如,在歷代志下20章18節和19節說,上帝赦免那些一心尋求他的人;在馬可福音4章12節中,耶穌表示只有那些認識上帝、明白上帝、回轉歸向上帝的人才得赦免;使徒行傳26章17節說,那些眼睛睜開,看見主的榮耀和能力的人,能夠得到赦免。

聖經中關於赦免的第二個通常的條件是破碎的心。破碎的心是

真誠地為自己的罪悲傷,真實地懊悔違反上帝的律法。

不是簡單的傷心害怕被抓到或者受懲罰,而是承認上帝的要求是聖潔的,對於沒有尊敬上帝而心裡感到破碎。

在悔恨方面,我們的意思是感覺到我們的負罪感。我想到大衛,在他和巴示拔犯罪之後,是的,他犯罪得罪了巴示拔,也犯罪得罪了巴示拔的丈夫。他犯罪得罪了舊約的教會,但是最終,他犯罪得罪了袮上帝,我只得罪了袮,做了在袮眼中看為惡的事。而且我們可以感覺到他心裡面的悔恨。我想現代的詞語就是破碎,我們需要聖靈說話來破碎我們,在上帝的同在中破碎我們。[德瑞克·托馬斯博士]

例如,在撒母耳記下11章,大衛與巴示拔犯了姦淫罪之後,毫無懊悔之心,而且後來,為了隱瞞巴示拔的懷孕,故意安排置她丈夫烏利亞於死地。在巴示拔懷孕期間,大衛沒有任何悲傷悔罪的行為,直到他的孩子出生。我們在撒母耳記下12章上看到,先知拿單直接面對大衛所犯的罪。到了那時,大衛承認了他的罪行,深深感到譴責。在真正心靈破碎的情況下,他寫下了詩篇51篇,一篇偉大的悔罪詩,深深表達了他的傷心和懊悔。大衛在詩篇51篇6節和17節中寫到,

你所喜愛的是內裡誠實;……上帝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上帝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詩篇51篇6節和17節)

大衛認識到,為了得到上帝的饒恕,他需要認同上帝對他所犯之罪上的看法,他需要恨惡他所做的,而且需要真實的懊悔。

我們在詩篇32篇1節到2節,同樣看到強調破碎的心,赦免只會給那些沒有詭詐的人。我們在以賽亞書55章7節也看到這一點,這裡說,上帝只向那些離棄自己罪的人施憐憫。我們在耶利米書5章3節中看到,心裡剛硬不悔改的人,得不到赦免。

悔罪是悔改的核心,我想我們可以透過集中心思在上帝的聖潔上,來培養悔罪之心。我們可以思想聖經中,從創世記到啟示錄,關於上帝的教導,祂不能與叛逆的百姓相交,而要審判叛逆的人,懲罰犯罪的人,這就是上帝聖潔的本質。隨著我們仔細思想上帝的聖潔,讓我們回顧我們生命的軌跡,查看我們在哪些方面犯罪、不順服、偏離上帝的教導,生活在不敬畏上帝的困境中。接著,我們再回想,所有因我犯罪而來的懲罰,現在都落在基督的肩上,祂替我承受。這告訴我,我自己的罪是何等的嚴重,只有靠著道成肉身上帝兒子的死,替我贖罪。按照上帝的聖潔,我發現自己的罪是如此的嚴重,所付的代價是如此的大。因此,我感覺到犯的罪更加嚴重,懊悔更深,就會不斷、不斷、不斷出現誠實的願望,將自己委身在上帝的聖潔中,告訴祂,我真的很悔恨,實際上,是痛恨罪,正是罪使得必需要有贖罪祭。[詹姆斯·巴克博士]

無論是不是基督徒,對每一個人的生命來說,信心的條件和破碎之心都很重要。對於那些還沒有接受基督為救主的人,這些條件是來到上帝面前,罪得赦免,在基督裡開始新生命的機會。對於我們這些已經屬於基督的人,這些條件可以提醒我們,需要過一個與信心相稱的生活,真心懊悔我們不斷犯的罪,這樣我們可以天天得到饒恕和潔淨。

我們既然已經瞭解了上帝赦罪的過程,從上帝運作的信心和我們破碎的心開始。接下來我們看看我們得到赦罪的一般途徑。

途徑

有時,基督徒不能分辨恩典的途徑和恩典的基礎,結果,他們錯誤地認為恩典的途徑能夠掙得恩典,或者甚至強迫上帝施恩給我們,因此,清楚地區分途徑和基礎很重要。為了幫助我們瞭解這種區別,想像一個人需要身體的理療,從受傷中恢復健康,理療費用很昂貴,卻有人奉獻支付了這筆理療費。我們可能會說,這個人恢復健康的途徑是理療,但是這個理療的經濟基礎是別人的奉獻。

我們可以這樣總結這些區別,基礎是導致行為或結果的根源或功德,而途徑是帶來行為或結果的工具或機制。

得到從上帝而來的赦免和恩典的基礎,永遠都是基督的功德,是耶穌透過自己順服的生命和在十字架上的犧牲而得的,我們在一些經文中看到這一點,比如,馬太福音26章28節,歌羅西書1章13節到14節以及約翰一書2章12節。赦罪一直都是掙得的,但是是靠基督掙得的,不是靠我們。我們生命中得到所有恩典的根本途徑,就是信心。不管是直接向上帝表達,或是透過恩典的途徑表達,信心是基本的手段,透過信心,上帝在我們生命中施行恩典和其他的祝福。

聖經提到一些信心起作用的途徑,為了配合本課的目的,我們只能從兩個方面來概括總結這些途徑。先從禱告開始。

整本聖經中,禱告是呼求上帝的恩典和赦免的一個通常途徑。例如,聖經常常提到認罪和悔改的禱告作為信心的表達,聖靈來赦免我們的罪。這些禱告的有效性可以在列王記上8章29節到40節,詩篇32篇1到11節,使徒行傳8章22節,約翰一書1章9節以及其他很多經中看到。

對於那些剛剛信主的人來說,有信心的認罪悔改禱告,是聖靈在我們生命中施行赦免和救恩的途徑,這就是為什麼在使徒行傳11章18節,教會提到信主歸正就是「悔改得生命」了。對於很多基督徒來說,認罪悔改的禱告仍然是我們生命中得恩典重要的途徑。約翰一書1章9節這樣說,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翰一書1章9節)

福音奇妙的好消息,是基於基督為我們所做的,上帝完全白白地赦免我們的罪。我們只要在信心中祈求,就能夠得到赦罪。

你知道,很多人認為,如果你教導說,上帝赦免罪人,只是透過他們來到祂那裡,說一句,天父,饒恕我們,這樣好像就使得上帝的恩典很廉價。但是,問題的實質是,這正好是高舉了上帝的恩典,不是因為我們的悔改本身救了我們,或者基於我們的悔改饒恕了我們,而是因為上帝自己提供了饒恕我們並與我們和好的基礎,就是無限寶貴的、無價的獨生兒子之死。[林根·當肯博士]

耶穌基督,上帝的兒子,三位一體的第二位,來到世上,以人和奴僕的身份在地上服事30年,在十字架上受苦而死,承擔了永遠的罪債,付上了罪的代價。這是個永恆的代價,一個永遠犧牲,一個巨大的代價,一個為我們的罪付上的無限代價。因此,這一點都不是廉價的恩典,這是有史以來得到的最昂貴的恩典。我們白白得到的禮物,卻是單單因為耶穌把祂自己全部給了我們。[馬可·斯特勞斯博士]

一切來到祂面前的人,只要說,主啊,饒恕我,就得到饒恕,不是因為他們赦免的要求很高貴,不是因為他們悔改得好,而是耶穌所作的一切,已經足夠使我們與天父再度恢復美好的團契。[林根·當肯博士]

這裡,我們需要指出,認罪和悔改的禱告,是赦罪的通常途徑,除此之外,代求禱告有時被認為是赦罪特別的或者例外的途徑。代求可以這樣來定義,中保或代表別人的祈求與禱告。

聖經記載很多聖經人物有效代禱的例子。從民數記14章19節和20節中,我們看到耶和華聽了摩西的代禱,赦免了以色列人的罪;在歷代志下30章18節到20節中,我們看到,耶和華聽了希西家的代禱,赦免那些沒有好好預備逾越節的人的罪。在約伯記1章5節中,我們看到,約伯常常替他的兒子們代求。在雅各書5章14節和15節,我們看到雅各教導說,教會的長老能夠為那些犯罪的人代禱。上帝不是每次都答應我們忠心的代禱祈求,施行赦免,但是大部分時間他聽我們的代禱。

除了人的這些代禱之外,聖子和聖靈也替人們代求,耶穌所提供的代求,聖經在以賽亞書53章12節、羅馬書8章34節和希伯來書7章25節中都有提到。聖靈的代求在羅馬書8章26到27節中也有提到。

赦罪的第二個一般途徑是聖禮,或者很多現代更正教會稱之為「儀式」(ordinance),即洗禮和主的晚餐。

使用「聖禮」這個詞語時,我們需要弄清楚,我們不是在談論羅馬天主教洗禮和聖餐的觀點。相反,「聖禮」這個詞歷史上被很多更正教會用來指主的晚餐和洗禮。這兩個儀式很特別。上帝給教會設立的聖禮,作為表達我們信心和得到上帝恩典的手段。更正教的各個傳統對這些聖禮運作的細節也不盡相同,但是他們都同意聖禮是特殊的。

有時,當聽到別人說主的晚餐和洗禮作為赦罪的途徑時,基督徒會感到懷疑。因此,很重要來強調一下,我們不是說這些聖禮裡面有任何的功德,使他們有功效,他們不是赦罪的基礎。

同時,聖經教導我們,我們透過主的晚餐和洗禮表達信心時,聖靈會使用這些聖禮在我們生命中實施赦免。

聖經有些經文提到洗禮是赦罪的途徑,像馬可福音1章4節,使徒行傳2章38節,羅馬書6章1到7節,以及歌羅西書2章12到14節等。

舉一個例子,看看亞拿尼亞在使徒行傳22章16節對保羅所說的話,

現在你為什麼耽延呢?起來!求告他的名受洗,洗去你的罪。(使徒行傳22章16節)

在此,亞拿尼亞指出,保羅的罪可以透過受洗而得赦免,或者被洗去。

當然,洗禮不是赦罪的必要手段,我們也可以透過其他方式得到赦免。例如,那個與耶穌一起釘十字架的強盜,悔改信主時,沒有受洗,不過,路加福音23章43節指出,他得到了赦免,並且得救了。因此,我們不應該錯誤地認為,只有受洗的人才得赦罪和救恩。但是,聖經有非常清楚的教導,洗禮的一般功能只是我們生命施行赦免的途徑。

聖餐也是一樣的,保羅清楚地教導說,領受主的晚餐,是得到耶穌基督死之益處的途徑,比如得到赦免。哥林多前書10章16節,保羅寫到,

我們所祝福的杯,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血嗎?我們所擘開的餅,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身體嗎?(哥林多前書10章16節)

這些問題是反問句,閱讀保羅書信的人都知道,答案是「是的,當然是的」。透過領受主的晚餐,我們與基督聯合。透過這個聯合,我們得到救恩的所有福氣,包括赦罪的福氣。

赦罪是我們基督徒生命中經歷的一個偉大的救恩福氣。不管我們是新信徒,或是很久的信徒,赦罪是我們與基督同行的一個連續性的方面, 它能導致很多其他的祝福。

約翰·衛斯理,衛理會的創辦人,生活在1703年到1791年間,在他講道集的第26篇講章中提到赦罪的問題,這篇講章是講解登山寶訓的,他這樣說,

一旦……我的罪得到赦免,我們將和那些在基督裡靠著信心被分別為聖的人一起,得到很多同樣的祝福。罪就失去了它的權勢:不能再管轄那些在恩典之下的人,也就是那些被上帝恩待的人。現在,他們在基督裡,就不再被定罪,因此,他們已經從罪和罪孽中得自由。律法的義在他們裡面完成,他們不再隨從肉體行事,而是隨從聖靈了。[約翰·衛斯理]

我認為,罪得赦免,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我們作為基督徒最寶貴的事。根本上,它的意思是,我們的罪得赦免就意味著我們與上帝,我們的創造者,有了正確的關係。我們看看今天的世界,發現人們渴望生命的意義、價值和目的。我們的文化裡充滿了迷惑,生命是什麼?生命的目的是什麼?我存在的價值是什麼?人們嘗試不同的東西來尋找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要麼追求工作、或者性、或者毒品,我的意思是,人們透過不同的渠道方式試圖找到幸福和喜樂。但是,福音告訴我們,人根本的需要是與我們的造物主,就是造我們的主,有正確的關係。福音告訴我們,上帝差遣祂的獨生子,來贖我們的罪,承擔了上帝的怒氣。出於愛,上帝差遣祂的兒子,出於愛,我們的罪能夠得赦免,因此,如果我們相信祂,我們就被饒恕。我們感受到這個經歷,就是當我們轉向耶穌基督,尋求這種赦免,就會有一種難以置信的平安感,並感受到與被造界的正當關係,因為這是真實與萬物和好。瞬間,我們就認識到,這本是我們被造的目的。[湯姆·史瑞納博士]

我們既然已經探討了罪得赦免的教義,接下來我們要查考另外一個信條,身體的復活。

III. 復活

回憶一下使徒信經的陳述:

我信身體復活

在這一點上,我們需要清楚,信經不是在講耶穌的復活。使徒信經的前面已經講到耶穌自己的復活,說耶穌第三天從死裡復活。信經這裡所說的「身體的復活」,意思是普遍的復活,就是耶穌基督榮耀再來時,所有人的復活。

咒詛

我們要從三個步驟來考量身體的普遍復活。第一,我們要看看咒詛導致身體的死亡。第二,我們要闡述基督教的福音能賜生命給我們身體。第三,我們要看看我們的身體最終要經歷救贖的方式。

前面的課程中,我們已經講過,上帝造人包括了物質的身體和非物質的靈魂。根據希伯來書4章12節和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23節,一些傳統堅持說,每個人除了擁有「靈」之外,還有「魂」。但是將近有200處的經文,這兩個詞語常常互用,表示人內在的非物質的整體存在。因此,大多數基督教傳統得出的結論是,「靈」和「魂」這兩個詞指的是同一事實,人只有兩個主要部分組成,身體和靈魂。

墮落犯罪之前,我們的身體和我們靈魂沒有被罪和罪的能力所污染,但是當亞當和夏娃犯罪之後,罪不但污染了他們的靈魂,也污染了他們的身體。對身體的污染,最終導致了身體的死亡。創世記3章19節中這樣記述上帝對亞當的咒詛,

你必汗流滿面才得餬口,直到你歸了土,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創世記3章19節)

亞當和夏娃犯罪違背上帝,上帝對他們兩個進行了咒詛,其中一個咒詛就是他們要滅亡,他們最終要死,歸回塵土。因為人類都是從亞當和夏娃而來的,我們生來都是被罪污染的。就如保羅在羅馬書5章12節所陳述的,

這就如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羅馬書5章12節)

罪敗壞了亞當和夏娃的靈魂,同時敗壞了身體。因為我們是他們的後裔,我們承受了同樣的咒詛。按照聖經的描述,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狀態,在靈裡面是死的。我們處在上帝的審判之下,失去了討祂喜悅的能力,我們從羅馬書5章12節到19節以及8章1節到8節這樣的經文當中可以看到這一點。

與亞當和夏娃一樣,我們的身體也是被罪所敗壞,這種敗壞的結果就是身體所經歷的苦難、疾病,以及最終的死亡。保羅在羅馬書6章12到19節以及7章4到25節談到了這一點。罪敗壞了我們的一切,我們的全人,身體和靈魂,但是上帝奇妙的應許,就是在基督裡的救恩,同時救贖了我們的身體和靈魂。

基督徒不應該將人類的死亡看做是一件正常的事情,我們常常自己說出來,或者表達那種想法,有時,在追思禮拜中,我們可能提到某些人說,「其實,他們已經很長壽了。」只是對那些夭折的嬰孩,或者二、三十歲過世的人,我們可能說,「唉,真是太悲慘了。」這確實不應該是基督徒對死亡的看法,一個基督徒對於死亡的觀點,無論是何種死亡,都是不正常的。我們被造是要活到永永遠遠的,你想想看,甚至在創造的記載中,第七天上帝歇了他的工,祂可以進入與他創造物一同的完全享樂;我們可以活出祂的榮耀,實現創造的文化御令。我們的被造決不是為了死。但是相反,罪進入了世界,創世記3章,罪的代價,使徒保羅提到創世記2章,說,罪的代價就是死。死亡,既指身體的死,也是指靈裡的死。[司提反·威樂姆博士]

在某種程度上,身體的死亡對基督徒是個祝福,因為我們會直接與耶穌基督同在,但是從更實際的意義上來講,身體的死亡是悲慘的。死是人們普遍的經歷,但也是極端可怕的殘忍。上帝創造人不是叫他們死亡,祂創造我們是為了給我們生命,而且,直到基督再來,我們的身體得贖時,我們的救恩才得完全。

我們既然已經看到了,身體的死亡是咒詛的結果,那麼,接下來我們看看福音保證我們身體復活的層面,

福音

我們知道有多少基督徒是相信他們沒有身體在天堂裡度過永生的?數目大概不會很少。聽起來好像很奇怪,在現代的一些教會中,死人復活的教義,幾乎完全不知道。造成這個現象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基督徒通常沒有瞭解我們身體的重要性。但是聖經很清楚地教導,好的消息不僅僅是救我們的靈魂,而且也是救我們的身體,當耶穌基督再來的時候,身體要得榮耀。

舊約聖經

身體的復活是福音的一部分,我們將從三個方面來探討這個問題,第一,我們要提到這一教義的舊約背景;第二,我們要查看新約對此清楚的闡述;第三,我們要談到信徒的復活和耶穌的復活之間的關係。讓我們先從舊約的背景開始。

福音這個詞,意思是好消息,實際上來自舊約,但是,很多現代基督徒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特別出現下面的經文中,以賽亞書52章7節和61章1節,以及民數記1章15節。

我們看看以賽亞書52章7節,作為一個例子,

那報佳音、傳平安、報好信、傳救恩的,對錫安說:「你的 上帝作王了!」這人的腳登山何等佳美!(以賽亞書52章7節)

舊約當中,「好消息」或「福音」是指上帝打敗祂的或他們的敵人,來拯救上帝的百姓。狹義上講,這個好消息是指,上帝把祂的百姓從壓迫他們的敵人那裡拯救出來。但是,廣義上講,好消息是指,上帝翻轉所有從亞當和夏娃犯罪墮落而來的咒詛。上帝要將祂在天上榮耀的主權擴展整個全地,最終祝福所有在祂裡面有信心的人。

當然,上帝在舊約中提供的救恩,是基於將來基督的得勝,雖然,基督還沒有來到世界,死在十字架上,但是祂已經應許替祂的百姓死。這些應許已經足夠保證他們的救恩。實際上,在舊約中,每一個得救的盼望,都指向基督,以及祂所要成就的。

我們來看看希伯來書10章1節到5節,這樣描述舊約的獻祭,

律法既是將來美事的影兒,不是本物的真像,……因為公牛和山羊的血斷不能除罪。所以,基督到世上來的時候,就說:「上帝啊,祭物和禮物是你不願意的;你曾給我預備了身體。(希伯來書10章1-5節)

希伯來書的作者指出,舊約獻祭只是將來事情的影子,最終在基督裡實現。動物獻祭不能永遠、完全地除罪,因為按照上帝的要求,人類犯罪的代價就是人類的死。但是牲畜祭物能夠而且確實是指向耶穌,耶穌作為完全的人之死,是徹底充分有效的贖罪。

作為舊約中福音的一部分,聖經教導上帝的百姓,將來有一天,上帝要使所有的死人都要復活,按照他們的行為審判他們。那些活在義中的人,就是在上帝裡面有信心的人,將會受到永遠的祝福。但是,那些違背上帝的人,將會定罪,承受永遠的審判。這兩種人,都永遠會以身體的形式得到這兩個結果。基督教神學家通常指這個事件為末後的審判。

我們前面的課程已經講過,使徒信經裡提到末後的審判是這樣說的,

將來必從那裡降臨,審判活人,死人。

關於末後審判,包括身體復活的教義,最清楚的陳述,或許在但以理書12章,經文提到,天上的一個使者向但以理啟示說,將來上帝要將祂的百姓從壓制中釋放出來。

但以理書12章1節和2節,但以理得到這樣的啟示:

那時,……你本國的民中,凡名錄在冊上的,必得拯救。睡在塵埃中的,必有多人復醒,其中有得永生的,有受羞辱、永遠被憎惡的。(但以理書12章1-2節)

但以理提到那些睡在塵埃中的人時,特別指的是身體的復活。靈魂不會睡在塵埃中,只有身體會,就是這些身體,在末日審判的時候,要復活。

以賽亞也提到在審判之日,包括了普遍的復活,看看以賽亞書26章19節到21節所記述的,

死人要復活,屍首要興起。睡在塵埃的啊,要醒起歌唱!……地也要交出死人來。……因為耶和華從他的居所出來,要刑罰地上居民的罪孽。(以賽亞書26章19-21節)

這裡,我們再次看到死人,就是那些睡在塵埃的人,要從他們的墳墓中復活起來,地要交出這些人。這些事的發生都是在審判的過程中,就是耶和華來要刑罰地上居民的罪孽。

舊約的一些經文提到,在審判和償還的日子,從陰間中釋放,這也暗示了死人復活的教義,例如詩篇49篇7到15節,和詩篇73篇24到28節。在約伯記19章25到27節中,約伯很肯定地表達了他的信心,在主站立在地上的日子,就是審判的日子,他必復活見到上帝的面。

將來的復活和審判在舊約中,並不像在新約中講得那麼清楚。即便如此,舊約對此仍然十分肯定,表明這些是將來要發生的事。例如,以賽亞預言將來要復活,死人從他們的墳墓中出來。類似地,但以理也說到死人都起來,義人和惡人都要面臨最後的審判。雖然不是所有的猶太人都接受這個看法和信念,但至少這在一些猶太人中間流傳。耶穌時代的法理賽人相信復活,撒督該人卻不相信。但是,當撒督該人前來詢問耶穌是否有這類的事情時,他們用了一個常人看上去很可笑的問題,來試探耶穌。而耶穌自己實際上是引用了一段經文回答,「當上帝說,我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和雅各的上帝」,耶穌特別指出,「上帝不是死人的上帝,而是活人的上帝……」當上帝建立了關係,與人進入立約關係,這是一個位格間的關係,是與那個特別的個體相交。如果亞伯拉罕只是長眠地下,永不再醒過來,那麼,這個上帝與亞伯拉罕建立的永遠聖約,其實就根本沒有任何意義了。因此,這意味著新約理所當然不可更改的委身於復活的教義。當然,耶穌的復活就最終鎖定了這件事。 [約翰·弗萊姆]

既然已經查看了普遍復活是舊約福音的一部分,那麼,接下來我們要看看復活也是新約福音信息的一部分。

新約聖經

新約和舊約中對福音的宣講,最大的不同在於,新約中,救贖主最終來了。祂最終出現在歷史中,成為拿撒勒人耶穌。上帝現在通過耶穌來掌權。這就是為什麼新約聖經中常常強調耶穌是主的原因,意思就是祂是掌權的王。我們在下面的經文中看到這一點,例如路加福音2章11節,使徒行傳2章36節,羅馬書10章9節,以及哥林多前書12章3節等。

新約和舊約中救恩的方式是一樣的,透過信靠上帝所提供的應許。那麼,舊約中的信心和新約中的信心,有什麼不同呢?差別不是在於對上帝的信心,而是對特殊應許的信心。舊約中的信心,根本上,是向前盼望那還沒有成就的應許,新約中的信心,是回頭看十字架上已經成就的應許。因此,這兩者都包含了對上帝直接的信心,惟有上帝能夠提供,而我們卻無法提供的。[羅伯特·裡斯特博士]

舊約中所有救恩的應許,在基督裡完全實現了,就如我們在希伯來書10章1到5節中看到的一樣,祂的死是實現了舊約中獻祭的預表。在羅馬書15章8到3節,以及加拉太書3章16節中,保羅教導說,耶穌的福音應驗對舊約先祖的應許。以這種或很多其他的方式,新約肯定了舊約的福音,就是好消息,即至聖的君王最終給祂的子民帶來了靠著恩典透過信心的救恩。

耶穌教導說,普遍的復活要發生在末後審判的時候,在馬太福音22章23節到32節,以及路加福音20章27到38節中,耶穌駁斥撒都該人不承認復活的事情。在路加福音14章13到14節,耶穌鼓勵信徒要有好行為,為要在復活的時候,得到報償;在約翰福音11章24到26節,耶穌與拉撒路的姐姐馬大的對話中,也確定了這個教義。在路加福音20章37節中,耶穌這樣說,

至於死人復活的事,摩西在荊棘篇上提過。 (新譯本路加福音20章37節)

這裡,耶穌堅持復活的教義已經在舊約中顯明瞭。舊約中的其他部分都確認了這個觀點,不幸的是,在很多教會中,死人身體的復活被極大地忽略了,很多基督徒相信,我們在永生中是沒有身體的。但是,希伯來書6章1節和2節指出,死人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一個基本真理。希伯來書11章35節中說,信徒的復活是善行的一個動機。實際上,使徒們常常指出基督徒相信舊約關於復活的應許,例如,彼得和約翰在使徒行傳4章1節和2節中這樣講的;保羅在使徒行傳23章6節到8節和24章14節到21節中也這樣說。作為一個例子,看看保羅在使徒行傳24章14到15節中,為自己事工辯護時講的話,

但有一件事,我向你承認,就是他們所稱為異端的道,我正按著那道事奉我祖宗的 上帝,又信合乎律法的和先知書上一切所記載的,並且靠著 上帝,盼望死人,無論善惡,都要復活,就是他們自己也有這個盼望。(使徒行傳24章14到15節)

這裡,保羅指出,基督徒對於末世死人復活的盼望,正是猶太人同樣的盼望,不同的是,基督徒相信這個復活是透過耶穌基督而實現的。

上帝的救恩計劃一直是不變的,這一點對於我們來說很重要。祂不會對古代的以色列指出一個得救的方式,對我們又指出另外一個得救的方式。祂沒有給猶太人一個得救的方式,給外邦人一個得救的方式。舊約和新約的教導都是一致的,這就是為什麼基督徒重視舊約是上帝的話,對生命有益的原因。上帝的子民一直都是靠恩典、透過信心、在基督裡面得救的。基督徒是憐憫和救贖歷史中的一部分,這憐憫和救贖是上帝為祂忠心的子民所提供的。整本聖經,包括新約和舊約,都教導我們這個奇妙的真理。

既然已經查看了,在舊約和新約中,福音都包含了死人要復活的好消息。那麼,接下來,我們要看看信徒的復活和耶穌的復活之間的關係。

耶穌的復活

新約教導說,在耶穌的復活和信徒的復活之間,至少有兩個非常重要的連結,第一個連結是,我們將要復活得到祝福的生命,特別是因為我們在耶穌的復活中與他聯合。保羅在羅馬書6章4到5節這樣說,

所以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裡復活一樣。我們若在他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也要在他復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羅馬書6章4-5節)

保羅說,透過信心、透過洗禮,我們在基督的死上與祂聯合,其結果是償付我們的罪債;但是,我們也在基督的復活上與祂聯合,結果是,現在我們的靈裡面有重生的生命,將來我們的身體要復活。我們與基督復活聯合的經文,有哥林多前書15章21節到22節,腓立比書3章10到12節,以及歌羅西書2章12節等。

在耶穌的死上與祂聯合這一事實的結果,是我們自己的復活的保證。看看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5章20到23節所說的,

但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死既是因一人而來,死人復活也是因一人而來。在亞當裡眾人都死了;照樣,在基督裡眾人也都要復活。但各人是按著自己的次序復活,初熟的果子是基督,以後在他來的時候,是那些屬基督的。(哥林多前書15章20-23節)

這裡,保羅指出,耶穌的復活是收穫中初熟的果子,收穫包括了所有那些屬基督的人。

舊約中,上帝要求以色列人將收穫中初熟的果子獻給祂。例如我們在利未記23章17節中看到這一點。初熟的果子就是整個季節最先收穫的部分,他們代表整個季節的收穫。他們是一種保證的形式,透過獻給上帝最先收穫的部分,以色列人表達了他們的信心,他們自己會得到接下來的收穫。上帝將耶穌基督的復活顯給我們,證明了祂的整個心意是要我們經歷相同的復活。因此,作為一個信徒,我們對於自己將來的復活,有極大的確信,知道上帝透過耶穌基督的復活,為那一天,已經給我們印上了印記。

到此為止,關於身體復活的學習,我們已經查看了,身體的死亡是咒詛的結果;也看了福音給我們的身體帶來生命。接下來,我們要查考我們身體經歷復活的實際過程。

救贖

我們要從三個階段來考量上帝對我們身體的救贖:第一,信徒現在的生命在地上經歷的事情;第二,我們的身體在死後的居間之境;第三,基督再來時開始的復活之後的新生命。讓我們先從我們現在的生命開始談起。

現在的生命

雖然基督徒通常根據我們在末後的日子復活來談論身體的得贖,但是,聖經上實際教導說,我們身體的救贖,在我們剛信主的那個時刻,從聖靈的內住就開始了。 一些聖經經文提到關於聖靈的內住,像羅馬書8章9到11節等。雖然不是身體立刻的復活,但是卻給我們印上印記,保證將來我們身體完全的得贖,就如保羅在以弗所書1章13和14節所說的。

而且我們的身體,在世的整個過程中,將繼續受益於聖靈的內住,尤其是成聖的過程中。我們身體的成聖,和我們靈裡的成聖是相似的。聖靈把我們分別出來,獻給上帝,潔淨我們。祂在我們的生命中不斷使我們成聖,比如赦免我們身體所犯的罪,保證我們使用身體尊崇上帝的方式。理想的狀態是,我們用身體來榮耀上帝,就如保羅在哥林多前書6章20節所說的,而且把它們當作活祭獻給上帝,羅馬書12章1節提到這一點。

居間之境

我們的身體從現在的生命開始得贖之後,到從我們身體的死亡開始的居間之境期間,這個過程仍然持續。

我們死的時候,身體暫時與我們的靈魂分開,這個階段通常稱作居間之境,是我們的生命處於在地上與將來復活之間的情形。在居間之境狀態中,我們的靈魂在天堂與基督同在,聖經中談到這一點的地方有,馬太福音17章3節和哥林多後書5章6到8節。

但是,我們的靈魂在天堂時,我們的身體還存留在地上,我們的身體還是受罪的污染,身體的腐爛就是證明。但是污染我們身體的罪,卻不能夠再影響我們去犯罪。一方面,死亡使我們脫離罪的轄制,就如保羅在羅馬書6章2節到11節講的。另一方面,我們的身體躺在墳墓裡,沒有知覺,沒有思想,沒有行為和感情,無論好壞。

但是,即使死亡將我們的身體和靈魂暫時分離,但是聖經從來沒有說,我們的身體不是我們全人的一部分。無論是土葬、火葬或者丟失,身體繼續是我們的一部分,聖經當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例如,撒母耳記上25章1節說撒母耳死了,被埋葬在拉瑪他自己的家鄉。列王記上2章10節說,大衛葬在耶路撒冷,被稱為大衛的城。列王記上下,以及歷代志下,都是用很多同樣話來描述,猶大的國王,被葬在先祖大衛的城裡。他們的屍體仍舊屬於他們,而且仍舊是他們全人的一部分。

威斯敏斯特小要理問答在37問答中這樣描述死亡,問題是,

信徒死時,從基督領受什麼益處?

小要理這樣回答:

信徒死時,他們的靈魂在聖潔上達於完全,並且立刻進入榮耀裡;他們的身體仍舊與基督聯合,暫時安息在墳墓中,直到復活之時。

這裡,小要理問答說,信徒死時有兩個結果,一個是他們的靈魂,一個是他們的身體。靈魂在天堂進入榮耀裡,但是我們身體,仍舊與基督聯合,安息在墳墓中,躺在那裡休眠,等候復活的新生命。

我認為這樣說很正確,我們的靈魂在天上,而我們的身體在墳墓裡,是的,我們同時在兩個地方。在這一點上,需要一些解釋,其實小要理問答中針對這個問題有一個很好的答案。「信徒死時,他們的靈魂在聖潔上達於完全,並且立刻進入榮耀裡;他們的身體仍舊與基督聯合,暫時安息在墳墓中,直到復活之時。」第一部分關於靈魂離開身體,是哥林多後書5章1到10節的主題,保羅提到他現在的身體是地上的帳篷,而且他不願意死亡的到來,因為他的靈魂要離開他的身體,這是不正常的狀態。[諾克斯·錢伯林博士]

人的這種同時在兩個地方的張力,即使在天堂也能感覺到。不用懷疑,天堂的奇妙超過我們能想像的,但是有一點是真的,即使在天堂,我們救恩也沒有完全實現,因為我們的身體還沒有復活。保羅在羅馬書8章23節,這樣談到身體的復活,

不但如此,就是我們這有聖靈初結果子的,也是自己心裡歎息,等候得著兒子的名分,乃是我們的身體得贖。(羅馬書8章23節)

這裡,保羅說,我們在今生中歎息,因為我們還沒有得到身體的復活,但是在天上的靈魂仍等待擁有新的身體,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他們也在歎息,等待身體的得贖,這樣的想法是有道理的。

有些人認為,我們將來得到的身體只是方便在地球上使用,是一個選擇性的配備,我們完全滿意而且相當高興沒有身體。這似乎是柏拉圖式的思想,而不是聖經的道理。因此,在身體死亡和應許的身體復活之間的居間之境是什麼樣的呢?是什麼樣呢?聖經沒有給我們生動逼真的指示,也沒有給我們詳盡明確的描述,但是聖經給我們的答案是十分確定的,是極度親密的關係,我們將與主同在。[戈蘭·斯高靳博士]

已經有了對現在的生命以及居間之境的理解,接下來我們要看看在新生命中我們身體的得贖。

新生命

普遍復活時,身體的恢復,要得到一個新的、完美的生命。復活時,罪的後果會最終、而且永遠、完全地離開我們,這一點在下面的經文中可以看出來,羅馬書8章23節,哥林多前書15章12到57節,以及腓立比書3章11節等。神學家常常稱救恩次序的這個階段是得榮耀,因為我們會被建造成榮耀的、完全的人。聖經沒有給我們很多關於得榮的具體細節,但是保羅確實在哥林多前書15章,簡單地比較了我們現在的身體和將來的身體。看看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5章42節到44節所說的,

死人復活也是這樣:所種的是必朽壞的,復活的是不朽壞的;所種的是羞辱的,復活的是榮耀的;所種的是軟弱的,復活的是強壯的;所種的是血氣的身體,復活的是靈性的身體。若有血氣的身體,也必有靈性的身體。(哥林多前書15章42-44節)

我們不是十分確定,我們現在的身體和將來復活身體之間的連續性和間斷性。正如基督在復活時身體所經歷的變化,我們的身體也要改變,將被更新,變得完全,將會是不朽的,榮耀的,強有力的,以及屬靈的,但是依然是完全的人,在復活時,我們最終會變成上帝一直想要我們成為的樣子。

我們身體的死亡是罪的結果,身體的死是上帝對人類墮落犯罪的審判。但是,好的消息是,福音宣告我們身體的恢復,告訴我們耶穌來是為了救贖我們的全人,包括身體和靈魂。這個救贖是榮耀的,是我們喜樂和慶賀的源泉。隨著身體的復活,我們最終能宣告戰勝死亡,我們最終要準備承受上帝在新天新地裡為我們存留的祝福,我們最終能親眼看見耶穌基督的得勝。

到此為止,我們對救恩的討論,已經探討了使徒信經關於罪得赦免以及身體復活的信條,在此,我們要探討我們最後的主題:永生。

IV. 永生

使徒信經在最後的信條中提到永生。

我信永生。

到此,緊接著身體的復活之後,信條才提到永遠的生命,就是常說的永生。信條確定這個信仰,就是上帝忠實的子民最終的獎賞是完全的、受祝福的、不朽的、沒有窮盡的生命。

關於永生,雖然我們有很多東西需要探討,但是本課中,我們只注重在三個問題上:第一,我們要提到永生的時間,永生什麼時候開始?第二,我們要提到永生的質量,永生跟其他生命有什麼不一樣?第三,我們要提到永生存在的地點。讓我們從永生的時間開始。

時間

永生什麼時候開始?基督說祂來了,要叫我們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毫無疑問,耶穌的意思是,在基督裡,成為基督的門徒,要帶領我們過一個高品質的生活方式,但是這就是永生嗎?永生是從我們離開這個存在的空間到來生的時候開始的嗎?永生是從那時才開始的嗎?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的。但是從另外的意義上來說,新生命是現在就在我們裡面已經種下的生命種子,正是基督復活的生命給了我們新生命,他將帶我們通過墳墓進入永生,與上帝無窮窮盡的在一起。因此,永遠的生命就是從現在開始的,永生不只是定義為無窮無盡的生命,而是定義為高品質的生命,從現在以基督為中心的,以上帝為中心,到將來人類一切的完全恢復,理解這一點很重要。我們現在已經參與其中,即使我們仍然置身在這個痛苦、掙扎破碎的世界上。[戈蘭·斯高靳博士]

聖經常常說,信徒得到永生已經是現在的事實。我們在約翰福音10章28節,提摩太前書6章12節,約翰一書5章11到13節,以及很多其他經文中看到這一點。看看耶穌在約翰福音5章24節中所說的,作為一個例子,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那聽我話、又信差我來者的,就有永生,不至於定罪,是已經出死入生了。(約翰福音5章24節)

耶穌和新約的作者有時談到永生就是現在的事實,是從與基督聯合而來的。當然這是真的,即使我們的身體會死,但是我們的靈魂不會死。屬靈生命現在擁有的是我們將來永遠要擁有的。

一方面,聖經更經常談到的事實是,在末後的審判時,我們要承受永遠的生命。我們在下面的經文中看到這一點,馬太福音25章46節,馬可福音10章29節到30節,約翰福音12章25節,羅馬書2章5到7節,以及猶大書21節。舉個例子,約翰在約翰福音6章40節這樣寫到,

因為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見子而信的人得永生,並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約翰福音6章40節)

就如約翰在這裡所說的,聖經常常把我們完全得到的永生與身體的復活相聯繫。身體復活過來時,我們就永遠活著,身體和靈魂,成為完全救贖、完全恢復的全人。

描述一下透過我們與基督聯合,我們在基督裡得到的, 「已然」和「未然」,我認為這很有幫助。我的意思是,基督裡的益處,包括永生,是在我們接受基督時,相信基督的時候,就已經得到的,他們是我們的,我們有永生。然而,同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還尚未實現, 當然,即使在我們接受基督之後。我們大都會變老,會生病,在基督沒有來之前,我們大都會經歷死亡。從這個意義上講,永生「未然」,我們仍需要等待。因此,「已然」和「未然」,我認為能夠幫助我們理解,是的,我們已經有永生,然而,同時,永生仍然在新天新地中等待我們。[周鈞權博士]

公平意義上來說,我們靈魂的永生是從重生開始的。但是,直到我們的身體在末後審判復活時為止,我們才算完全得到永活的生命。只有那時,我們整個的人才在上帝面前活著。在此之前,我們只是透過靈魂的得贖,而預先嘗到永生的滋味。但是只有我們的身體也得著新生命時,才是上帝計劃中的永生。

有了對永生時間上的理解,接下來,我們要看看永生的質量。

質量

聖經中永生的概念,不單單是存在和意識不停的問題,別忘了,即使那些落在上帝永遠審判之下的人也是永遠存在,意識不停。相反,永生質量的關鍵是我們要在上帝的祝福中永遠活著。從這個意義上講,得到生命,就是得到上帝的恩典和祝福,相反,遭受死亡,就是落入上帝的憤怒和咒詛之下。永生和永死都包含繼續存在的概念,他們的區別在於存在的質量。約翰福音17章3節,耶穌有這樣的禱告,

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翰福音17章3節)

這裡,耶穌說永生就是認識上帝,並認識耶穌。從上下文中,認識的意思暗含了愛的關係,耶穌的觀點是,不能單單從存在或意識的角度去定義永生,而是根據經歷上帝的愛來定義。

在羅馬書7章9到11節,保羅談到生命與死亡的問題,這樣說,

我以前沒有律法,是活著的;但是誡命來到,罪又活了,我就死了。那本來叫人活的誡命,反倒叫我死,因為罪趁著機會,就藉著誡命引誘我,並且殺了我。(羅馬書7章9-11節)

這裡,保羅在寫作的整個期間,他的身體和思想都是活的,他有理性、有意識地存在,即使如此,他首先說曾經活著,接著又死了,罪把他殺死了。區別在於他站在上帝面前,在律法定他的罪之前,他曾經是活著的,但是,一旦律法把他放在上帝的咒詛之下,保羅就是死的。後來,保羅來到耶穌跟前,咒詛就被除去了,他就有了新的生命,我們可以從約翰福音5章24節和約翰一書3章14節中看到相同的意思。

我們可以這樣來思想,在末後普遍復活的日子,所有死人都要起來,我們不朽的靈魂,重新與我們的身體聯合,按照約翰福音5章28到29節,那些行善的復活要得獎賞,那些作惡的復活要定罪,兩者都是以復活的身體,有意識地永遠活著。但是,聖經稱那些義人的結局為生命,稱那些惡人的結局為死亡。區別不在於他們是否永遠存在,是否有意識或經歷,而是在於他們跟上帝的關係。如果我們在上帝的祝福之下,聖經說我們是活著的,如果我們在上帝的咒詛之下,聖經說我們是死的。因此,永生是在與上帝祝福的關係中,永遠有意識地存在。但是有什麼祝福呢?祝福的生命是什麼樣呢?

我認為我們不應該抱著幻想,以為我們永遠與上帝在一起就是在漂浮在雲端等等。其實,我們會有一個新的復活的身體,沒有沾染過罪、不會死亡、沒有疾病的身體。我們會永遠活著,永遠不死。我們將住在一個新地上,具體細節我們捉摸不清。我們不知道所有的細節,但是我們知道,我們會有一些責任,我們將和基督一同做王。我猜想,既然是一個新的宇宙,我們將會和上帝創造的整個宇宙有互動關係。因此,我猜想,會有一些特別的事情,讓我們去做。但是,根本上,新約強調的不是我們做一樣有趣的事情,我相信那些事肯定引人入勝而且完善臻美的,但是,新約所強調的是,上帝要與我們同在,我們要與祂面對面,與祂相交,將是我們永遠的喜樂和滿足。[湯姆·史瑞納博士]

著名的神學家路易斯·伯克富,生活在1873到1957年間,在他的著作系統神學第6部分,第5章中,這樣描述永生的最後階段,

這永生最豐富的光景,就是享受與上帝的相交……他們要在基督裡,面對面看到上帝,在祂裡面找到完全的滿足,在祂裡面有喜樂,而且要榮耀祂……將有較高層面上的認知和相交……每個人的喜樂是完全的和滿足的。[路易斯·伯克富]

從一些方面來看,似乎是很奇怪,聖經沒有常常談到永生的性質。畢竟,對那些悔改在基督裡有得救信心的人,永生是福音提供的最大獎賞。但實際情況是,聖經傾向於從相當一般的角度來談論永生。啟示錄21章3節和4節告訴我們,上帝要和祂的子民同住,將沒有死亡和悲哀,我們會有新的身體,我們將完全脫離現在罪的污染和影響,但是具體細節呢?實際上,聖經幾乎沒有講到這一點。相反,大多數地方是鼓勵我們,相信上帝是善良的,不要太多推測祂為我們預備的奇妙恩典。聽聽保羅在哥林多後書12章2到4節所說的話,

我認得一個在基督裡的人,他……被提到第三層天上去。……他被提到樂園裡,聽見隱秘的言語,是人不可說的。(哥林多後書12章2-4節)

注意,這裡保羅所談到的經歷,在天堂聽到的是隱秘的言語,人類的語言沒有辦法完全表達。此外,第三層天所包含的是人不可說的,上帝把這些奧秘保留起來是如此的奇妙。

這只是在天堂,身體復活前的居間之境,如果天堂的奧秘都沒有顯示,那麼我們最後階段的奧秘又會有多少呢?誰能夠想像,當基督再來的時候,生命是何等的奇妙呢?聖經告訴我們,將沒有悲哀、沒有苦難、沒有失望、沒有死亡。這些事情是如此的奇妙和真實,但是聖經卻沒有具體地告訴我們關於將來很多細節的東西。

既然已經查考了永生的時間和質量,接下來,我們要看看我們最後的主題,我們永遠居住的地方。

地方

聖經常常提到我們永遠居住的地方是,新天和新地。這個詞語使用在以賽亞書65章17節和66章22節,彼得後書3章13節,以及啟示錄21章1節等經文中。這個天地的樂園給橫跨聖經的故事情節帶來了圓滿的結尾。歷史從創世記1章1節,上帝創造天地開始,接著,人類墮落犯罪帶來污染,不再適合上帝居住,聖經其餘的部分就是告訴,人類和創造物都在等候救贖的故事。一旦耶穌基督再來,最終的結果就是,天地被救贖,要更新,從而上帝最終將與復活的子民在地上同住。在馬太福音6章9節和10節,耶穌教導門徒的禱告,就表達了耶穌心中的這個目的,

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馬太福音6章9-10節)

目標永遠都是,上帝的國度,既完全彰顯在天上,就是天使和眾聖徒的靈魂所在的地方,也會最終完全彰顯在地上,就是我們在的地方。這就是為什麼耶穌教導我們說,要祈求上帝的國降臨在地上,禱告祂的旨意要在地上被遵行,如同在天上被全然遵行一樣。

雖然聖經沒有經常提到新的創造,但是有提到的地方,講的就很清楚,被救贖的人類最終的目的地不是在天上,而是在被更新的地上。例如,在以賽亞書65章17節到19節,我們看到上帝的子民要住在更新的聖城耶路撒冷。在啟示錄21章2節,我們看到這個新耶路撒冷將出現在新地中。看看約翰在啟示錄21章1到5節中所說的,

我又看見一個新天新地。……我又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由 上帝那裡從天而降,……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上帝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 上帝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 上帝。 ……坐寶座的說:「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啟示錄21章1-5節)

這裡,我們看見上帝在天上預備新耶路撒冷,一但新地準備好的時候,上帝要將新耶路撒冷從天帶到地上,作為上帝與百姓同在的居所,百姓也居住在地上。如果上帝的計劃只是把我們永永遠遠提到天上,就沒有必要有一個新地。但是就如我們在經文當中讀到的一樣,上帝使一切都更新了,包括世界本身,要成為我們永遠的家。

早期教父奧古斯丁,著名的希坡主教,生活在主後354年到430年間,在他的著作上帝之城,第20卷第16章中,這樣描述了將來的新地:

隨著世界本身的更新,變得更好,適合容納人類居住,人類自己的肉身也被更新,變得更好。[奧古斯丁]

將來有一天,上帝會將一切都更新。我們尤其在耶穌教導門徒禱告的優美詞語中,可以看見這一點,「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基督教關鍵的、核心的、根本的觀念,就是我們生活在盼望中,等待天上的事將來在地上實現:就是一切在天上所行的,都尊上帝為聖,一切都是正確無誤,有公義,榮耀,真理和慈愛掌權。作為基督徒,我們的盼望,我們切實的盼望,就是這些行在天上暢通無阻的事,將會成就在地上,這是聖經應許我們的,新的創造,我們永恆的家園。[約拿單·潘寧頓博士]

新地是我們最終的家園,如果我們看不到這個事實,就很容易使我們與現實的物質層面分離,認為身體存在於地上會很辛苦,而不是祝福。但是如果我們認識到,地球本身是我們永恆的家,那麼我們會看到現在的世界是個祝福,是預先品嚐上帝在將要來的世界中為我們存留的美善和祝福。

V. 結論

本課關於使徒信經的討論,我們主要集中在救恩這個主題上。我們從罪的問題、上帝恩典的禮物、以及人的責任方面,談了罪得赦免;我們也透過查看死亡的咒詛、福音的生命,以及在基督裡的救贖,探討了身體復活的教義;我們最後查考了永生的本質,包括永生的時間,質量和地點。

從本課關於救恩的討論中,我們已經瞭解到,使徒信經強調了教會在幾千年中一直維護的、共有的基督教信仰告白中的根本部分。當我們與別的傳統或宗派的基督徒談話時,如果我們心裡保持這些共有的教義,就會發現,我們與那些確認使徒信經的人擁有堅實的合一基礎,也能更正那些懷疑使徒信經的人。此外,我們強調這些救恩的根本教義,會幫助我們看到更大的圖畫,看到上帝在這個世界中所做的,找到更多更多的理由,為上帝的慈愛和恩典來頌讚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