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第二课 第三课 第四课

保罗神学的中心系列

第一课 保罗和他的神学

学习指南

内容 页码

预备 — 观看录像课程前,推荐的阅读材料。

2

大纲 — 本课大纲,包括DVD中每部分开始的时间分钟数。

3

注释 — 提供课程内容大纲,关键笔记,课程的引言和总结,以及记录更多笔记的位置。

4

复习问题 — 关于课程基本内容的问题,记录下答案的位置;适用于书面作业和考试。

22

应用问题 — 把课程内容和基督徒人生,神学和事奉联系起来的问题;适用于小组讨论,书面作业和考试。

27

如何使用本课程和学习指南

  • 在观看课程录像前
    • 预备 — 完成所有建议的阅读材料。
    • 计划停下的地方 — 看大纲和时间分钟数,决定在何处开始和停止观看。IIIM 的课程内容非常紧凑,所以你可能需要计划停下的时间。应当按照大纲主要的分段处来计划停下的地方。
  • 观看课程录像的时候
    • 注释 — 使用注释部分,跟从课程的发展和作更多的笔记。很多主要观点已经在注释中被总结出来了,但一定要用你自己的笔记来补充这些。你也应该加上支持的详细说明,帮助你记住,描述,证明主要的观点。
    • 在课程的某些部分暂停/重看 — 为了记录更多的笔记,复习难懂的概念,讨论感兴趣的问题,在某些地方暂停下来,或者重看录像,这会有所帮助。
  • 看完课程录像后
    • 复习问题 —在提供书写的地方写下复习问题的答案。要个人完成复习问题,而不是小组一起完成。
    • 应用问题 — 应用问题可用作书面作业或小组讨论的题目。书面作业的答案最好不要超过一页长。

预备

· 读使徒行传 9:1–21:17


大纲
I. 引言 (0:25)
II. 文化背景 (1:46)
A. 犹太文化 (2:48)
B. 外邦文化 (9:03)
III. 使徒的事奉 (13:42)
A. 职份 (14:22)
B. 宣教 (19:11)
1. 第一次旅程 (19:22)
2. 第二次旅程 (20:40)
3. 第三次旅程 (22:20)
4. 第四次旅程 (23:16)
C. 著作 (25:32)
IV. 主要神学立场 (30:15)
A. 宗教改革的角度(Reformation) (31:05)
B. 末世论的角度(35:03)
1. 术语 (36:28)
2. 结构 (37:49)
3. 结论 (50:50)
V. 总结 (59:15)

注释

I. 引言

II. 文化背景

犹太文化和展现在外邦人面前的希罗文化深深地影响了保罗。

A. 犹太文化

在成为基督徒之前,保罗承认自己继承了犹太传统。

在成为基督徒之后,保罗依然持守着他的犹太文化。

保罗相信旧约圣经的权威性。

保罗坚信犹太教的信仰,将来有一天上帝会派遣大卫之子弥赛亚来除去以色列人的苦难,扩展他的国度,遍及列邦。

B. 外邦文化

圣灵藉着保罗与外邦人的交往来建立他的神学思想。

保罗一生中有些时候住在外邦世界中。

· 徒 21:39

· 徒 22:3

· 徒 9:30

· 徒 11:25

保罗享有正式的罗马居民身份。

保罗表明自己了解那些诡谲的异教文学。

保罗与外邦世界交往的结果:

保罗被装备向教会之外的外邦人宣教。

保罗准备在教会里向外邦人宣教,甚至为他们争战。

保罗大部分书信的中心主题是,耶稣已经给外邦人打开了救恩之门,在上帝的眼中,一切在基督里的外邦人都被算为真正血统的犹太人,和完全遵行律法的人。

III. 使徒的事奉

保罗在教会里的服侍为他的神学不断提供参照,并且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信仰。

A. 职份

基督吩付使徒对教会具有基督的绝对权威。

保罗为使徒职份的资格制定了一套规定。

基督权威的使徒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 徒1:21,他必须受到基督在世上时亲自的教导。

· 徒1:22,他们必须是耶稣复活的见证人。

· 徒1:23-26,新的使徒职份必须由主亲选。

· 加 1:11-18

· 徒 9:1-6

· 徒 9:15

加2:7-8:“(他们)反倒看见了主托我传福音给那未受割礼的人,正如托彼得传福音给那受割礼的人。那感动彼得叫他为受割礼之人作使徒的,也感动我,叫我为外邦人作使徒”。

新约明示保罗是一位合法的使徒。


B.宣教

我们透过观察保罗的三次宣教旅程和去罗马的旅程来认识保罗工作的榜样。

1. 第一次旅程 (徒 13–14)

这次旅程开始于上帝告诉叙利亚的安提阿教会要分派保罗和巴拿巴去做这项特殊的工作,他们穿过塞浦路斯岛,进入小亚细亚,向东最远到达特庇。

保罗作为基督使徒瓣第一次旅程相对较短,并且不够完满。

2. 第二次旅程 (徒 15:36–18:22)

这次长途旅程开始于使徒和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拣选保罗和西拉向众教会送信,所到的教会是安提阿,叙利亚,基利家和加拉太,信的内容是关于外邦人归信后不必再行割礼和遵守摩西的律法,为了让人赢得救恩。

3. 第三次旅程 (徒 18:23–21:17)

保罗从叙利亚的安提阿出发,经过加拉太和弗吕家,然后到达以弗所,在那里开启了复兴的事工。他还探访了他前几次旅程所建立的教会。

4. 第四次旅程 (徒 27–28)

保罗向该撒上诉使他有了第四次去罗马的旅程。

耶路撒冷和罗马之间的区域表明保罗到过很多不同的地方,超过二十五个城市,与数千人有过交往。

保罗的神学不允许他成为一名纸上谈兵的神学家。他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智慧的头脑。但是,他的神学却使他过上奉献和服侍的生活。

C. 著作

保罗一共写了十三封信,都针对那些不同的情况下给出的具体的指引。因为保罗的书信常是应用于特殊情况的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所以没有一封书信展现他整个的神学体系。

进一步查看罗马书,我们会发现保罗写信给他们是为了使在罗马的犹太人和外邦人和睦共处。

保罗写给罗马人的书信的这个大纲表明,保罗不想《罗马书》成为他信仰的一个抽象陈述,而是从牧者的角度回答了在基督教会中犹太人和外邦人的关系。

· 罗马书第一章至第三章:犹太人和外邦人同样犯罪,没有人有权利自以为高人一等。

· 罗马书第四章至第八章:上帝为犹太人和外邦人提供了相同的得救之法。

· 罗马书第九章至第十一章:上帝对人类历史的计划中,犹太人和外邦人是互为补充的。

· 罗马书第十二章至第十六章: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实际的基督徒生活中发生的矛盾的解决之道。

我们确定相信保罗有一套有序的、逻辑的神学信仰,或者我们可以称之为系统神学。但是保罗没有写成他的神学体系,尽管此系统支配着他的书信。

IV. 主要神学立场

A 宗教改革的角度

宗教改革以前,罗马天主教会教导救恩需要上帝的恩典和人的功德,称为是上帝的恩典注人信徒的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恩典允许信徒藉着好行为变得更有意义。

保罗在初期教会就反对这种律法主义,他坚持称义是一件完全与律法之工无关的特殊事件。

惟独信心(Sola fide)——(单单藉着信心),信徒称为惟独藉着在基督里的信心,而不是信心加上行为。

更正教认为保罗是主要围绕救恩是如何应用于个别信徒身上这个主题来发展他的神学的。保罗的神学被认为是关于得救的次序(ordo salutis或者是 the order of salvation)架构起来的。

保罗也谈及上帝长久的救赎历史,这救赎的高潮是基督的死和复活,即救赎的历史(historia salutis,或者是history of salvation)。


B 末世论的角度

保罗神学的末世观是:救恩历史是保罗神学的中心。

1. 术语

“末世论”(Eschatology)一词源于希腊文eschatos,意为“末了”或“终结”。

传统系统神学里,“末世论”主要是指圣经中关于基督第二次再临的教导,当我们谈论保罗眼里的“末世论”,我们必须扩大其范围,不单单指基督的第二次再临。

2. 结构

a) 起源


犹太教的神学家:

今世》弥赛亚》来世

· 当前这个罪恶和痛苦的世代(今世)

· 将来蒙福的世代(来世)

· 弥赛亚的来临是不同世代之间关键的转折点

保罗持有两世代的历史论观点。

· 林后4:4

· 林前1:20

· 提前6:19

· 弗2:7

· 弗1:21


b) 发展

现今世代过渡到将来世代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更替,它包含了一段两个世代同时重叠存在的时期。

c) 主题

“已然未然”(already and not yet)——历史终结时期或末日的某些方面已经在基督里实现,还有一些方面还没有全然实现。

· 已然:这论点以三种途径出现在保罗的作品里。


第一,保罗教导神国最后阶段开始于耶稣升至高天宝座的时刻。

第二,来世已经显于我们的一个方面就是我们在圣灵里预尝到永远的基业。

最后,保罗指出基督开始的重造是与来世联系在一起的。

· 未然:

保罗认为末日的祝福还没有全然临到,他仰望基督再来将实行最终的审判,成就最终的祝福。


三种途径形成保罗的观点:

第一,保罗教导君王基督已坐在天上的宝座上治理万有,但是保罗也相信在基督再来时,上帝的国度会完全实现。

第二,保罗认为圣灵是救恩成功后的初熟的果子,我们得基业的订金。“初熟的果子”和“订金”表明我们获得全部的基业是在将来。

最后,虽然新造已在信徒的属灵生命中成为实际,我们仍然等待受造界最终完全的更新,和永远的治理。


3. 结论

保罗大部分是在他牧羊工作中表达他的神学,他解明上帝在第一次降临时为人所作的是什么,并且教导基督徒在等候他再来期间如何活出他们的生命。

a) 与基督联合

罗6:3-4:我们与基督联合其实使我们从今世进入了来世。

罗6:10-11:保罗通过将末世论应用于每一个信徒的实际生活中来教导与基督的联合。

b) 上帝的目的

上帝关于两个世代重叠的计划包含在使犹太人和外邦人联结为神的百姓的这个目的中。

教会可以达到灵性成熟的程度

弗2:19-22

弗4:15-16

罗11:25

弗3:4-6

c) 基督徒的盼望

保罗的末世论指出我们已经开始尝到来世的许多福份,使我们对未来有了盼望。

这些仍然赐给我们的祝福是如此的令人惊奇,相较于我们今生所经历的任何试炼,后者将相形见绌了。

V. 总结


复习问题

1. 解释说明保罗的犹太教文化背景如何影响他以及他的神学。

2. 解释说明保罗的外邦文化背景如何影响他以及他的神学。

3. 为什么说在理解保罗的神学时,要同时注意他的犹太文化背景和外邦文化背景是如此的重要?

4. 解释说明保罗的使徒职份是怎样给他权柄和地位的。

5. 保罗的宣教旅程和去罗马的旅程中,有哪些关键的事件发生?

6. 保罗的主要写作目的是什么?

7. 保罗使徒工作的不同方面是如何相辅相成的?

8. 解释说明保罗所面临的论战与宗教改革的争论之间的平行对比。

9. 简述保罗的末世论。

10. 保罗的末世论对宗教改革时期和当代的基督徒有什么提示?


应用问题

1. 根据保罗的背景和服事,当我们读他的作品时,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2. 为什么说活在“已然”的世界里会给作为基督的追随者的你带来激励?

3. 为什么说活在“未然”世界里会给作为基督的追随者的你带来激励和指明方向?

4. 对保罗的神学有正确地理解会如何迫使和鞭策你积极的服侍基督?

5. “已然未然”范式的理解如何帮助你认识现今世界的苦难?

保罗神学的中心系列

第二课 保罗和加拉太书

学习指南

内容 页码

预备 — 观看录像课程前,推荐的阅读材料。

2

大纲 — 本课大纲,包括DVD中每部分开始的时间分钟数。

3

注释 — 提供课程内容大纲,关键笔记,课程的引言和总结,以及记录更多笔记的位置。

4

复习问题 — 关于课程基本内容的问题,记录下答案的位置;适用于书面作业和考试。

18

应用问题 — 把课程内容和基督徒人生,神学和事奉联系起来的问题;适用于小组讨论,书面作业和考试。

25

如何使用本课程和学习指南

  • 在观看课程录像前
    • 预备 — 完成所有建议的阅读材料。
    • 计划停下的地方 — 看大纲和时间分钟数,决定在何处开始和停止观看。IIIM 的课程内容非常紧凑,所以你可能需要计划停下的时间。应当按照大纲主要的分段处来计划停下的地方。
  • 观看课程录像的时候
    • 注释 — 使用注释部分,跟从课程的发展和作更多的笔记。很多主要观点已经在注释中被总结出来了,但一定要用你自己的笔记来补充这些。你也应该加上支持的详细说明,帮助你记住,描述,证明主要的观点。
    • 在课程的某些部分暂停/重看 — 为了记录更多的笔记,复习难懂的概念,讨论感兴趣的问题,在某些地方暂停下来,或者重看录像,这会有所帮助。
  • 看完课程录像后
    • 复习问题 —在提供书写的地方写下复习问题的答案。要个人完成复习问题,而不是小组一起完成。
    • 应用问题 — 应用问题可用作书面作业或小组讨论的题目。书面作业的答案最好不要超过一页长。

预备

  • 阅读加拉太书
  • 阅读使徒行传第十三章至第十四章

大纲
I. 引言 (0:28)
II. 背景 (2:43)
A. 第一次行程 (3:17)
B. 问题 (6:33)
1. 外邦人大量进入教会 (6:57)
2. 假教师 (8:48)
III. 内容 (14:22)
A. 序言/结语 (15:28)
B. 问题的绪论 (15:49)
C. 历史陈述 (16:50)
1. 被召和受训 (17:21)
2. 与教会领袖开会 (18:53)
3. 与彼得的冲突 (20:13)
D. 神学的论据 (21:57)
1. 早期的经历 (22:40)
2. 亚伯拉罕的信心 (23:47)
3. 目前的经历(29:29)
4. 亚伯拉罕的妻子和儿子们 (30:16)
E. 实际的劝诫 (32:28)
1. 在基督里的自由 (33:13)
2. 圣灵的权能 (35:32)
3. 上帝的审判 (37:17)
IV. 中心观点 (38:54)
A. 基督 (41:29)
B. 福音 (43:08)
C. 律法 (45:57)
D. 与基督的联合 (49:21)
E. 圣灵 (52:42)
F. 新的创造 (56:36)
V. 总结 (58:17)

注释

I. 引言

II. 背景

A. 第一次行程

大约在公元四十六年,上帝启示叙利亚的安提阿教会分派保罗和巴拿巴去进行特殊的宣教,之后保罗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宣教旅程。

路线:

· 叙利亚的安提啊

· 撒拉米

· 帕弗

· 别加

· 彼西底的安提阿

· 以哥念

· 路司得

· 特庇

· 路司得

· 以哥念

· 彼西底的安提阿

· 别加

· 亚大利

· 叙利亚的安提阿

似乎有可能保罗写加拉太书是在公元48年,在他离开加拉太后的一年内,耶路撒冷会议开始之前。

B. 问题

1. 外邦人大量进入教会

作为一名犹太人,保罗自然是优先向犹太人传福音,然而犹太人对福音的漠然使得保罗认为上帝正呼召他向外邦人传福音。

2. 假教师

加拉太的假教师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处理教会中的外邦人要受割礼。

保罗认为让外邦基督徒受割礼明显违背了基督教的信仰。

· 否定了基督为救恩作所成的死亡和复活的功效的足够性

· 证明对肉体的错误依靠

· 造成了加拉太教会的分裂。]

III. 内容

保罗写给加拉太人的书信分为六个主要段落。

A. 序言 (1:1-5)/ 结语 (6:11-18)

B. 问题的绪论 (1:6-10)

保罗立刻攻击加拉太教会错误教导的问题。

C. 历史陈述(1:11-2:21)

包含几个证实保罗的使徒权柄的历史证据。

1. 被召和受训 (1:11-17)

保罗在阿拉伯花了三年时间直接向耶稣学习福音和基督教真理。

耶稣亲自向保罗教导新的观点。

2. 与教会领袖开会 (2:1-10)

向加拉太人显明保罗使徒权威的第二个历史证据是,保罗上耶路撒冷去见教会领袖。

在这次会议中他们肯定了保罗向外邦人传福音的工作。


3. 与彼得的冲突 (2:11-21)

保罗的第三个历史证据是关于自己与彼得在叙利亚的安提阿的冲突。

倘若保罗的权柄足以纠正在使徒中为首的彼得,勿庸置疑,也足以纠正加拉太教会的假教师。

D. 神学的证据 (3:1-4:31)

保罗为因信称义的教义提供了大量直接地神学论证。

1. 早期的经历 (3:1-5)

保罗关注加拉太人早期对基督教信仰的经历。

2. 亚伯拉罕的信心 (3:6-4:11)

保罗证明亚伯拉罕得救信心的榜样,并论述到上帝已经因为亚伯拉罕有这样的信心而赐福于他,而不是因为他顺从律法。

首先,保罗指出亚伯拉罕是因为相信上帝应许他会有一个孩子而被称义。

其次,保罗继续指出上帝已经告诉亚伯拉罕这救恩的祝福会传至外邦。

第三,保罗希望加拉太人知道肉体的割礼只是自我咒诅的一个象征,而不获得义的一种途径。

第四,保罗论到摩西的律法并没有改变亚伯拉罕的榜样遭受了假教师即刻的反对。

第五,保罗宣布上帝的祝福仅仅来源于那些属于亚伯拉罕的特殊之子,即基督的人。

3. 目前的经历 (4:12-20)

保罗表达了他对加拉太人属灵状况的深度关注,他期望他们承认自己的软弱的灵命光景。

4. 亚伯拉罕的妻子和儿子 (4:21-31)

保罗用圣经中关于亚伯拉罕的妻子和儿子的记载来驳斥假教师。

E. 实际的劝诫 (5:1-6:10)

保罗指出了假教师在加拉太教会所惹致的一大堆问题。

1. 基督里的自由(5:1-15)

保罗要加拉太人在基督里享受真自由,他强调坚持基督徒自由的重要。

保罗警告加拉太人不要从犹太人的遗传作为否认上帝道德律来使用基督徒的自由。

2. 圣灵的权能 (5:16-26)

保罗回答了每个信徒必须依靠圣灵的带来和权能而不能依靠肉体。


3. 上帝的审判 (6:1-10)

保罗警告加拉太教会不要忘了从上帝而来的审判,他希望这种警告会鼓励他们更加依靠基督和圣灵而获得救恩。

IV. 神学主题

保罗在加拉太书的教导是他末世论中心观点的应用。

加拉太教会最根本的错误就是假先知轻看了基督藉受死和复活所带来的来世美景,他们错误的认为绝大部分的来世还没成为实现。

“低估的末世论”削减了基督第一次再来的意义。

A. 基督

保罗关注上帝派遣基督的目的:“将我们从罪恶(的时代)中救出来”。

B. 福音

保罗通过反对假教师关于福音的本质的认识来表达他对加拉太人的低估的末世论的忧虑。

当保罗说假教师其实根本没有福音的时候,他的意思是说那些假教师们否认基督已经带来了来世,救恩的世代,上帝国度的世代。通过教导割礼,暗示假教师认为通过行为之法称义,他们其实是拒绝了基督第一次到来的真实意义。


C. 律法

加3:19:“这样说来,律法是为什么有的呢?原是为过犯添上的,等候那蒙应许的子孙来到……”。

律法不是为赐给上帝子民救恩或赐他们有能力过义的生活而设的,而是为显出他们的罪而设的。

D. 与基督联合

保罗坚诗称义和过义的生活必须在基督里结合起来。


保罗看到基督作为亚伯拉罕的子孙,藉着他救恩全然临到,澄清只有藉着与基督联合上帝的一切祝福才能临到。

E. 圣灵

圣灵的角色是保罗写书信的时候常存于心的观念。

保罗要人重视圣灵的工作和属血气的工作之间的对比,在加5:16-26,他写出血气和圣灵之间的强烈对比。

保罗提醒加拉太人那些属于基督的人已经拥有圣灵的全备的能力,当基督的门徒依靠圣灵的权能时,圣灵会在他们内心中感动他们去结义的果子。


F. 新造

保罗深深地依靠他后来的日子所写的书信关于新造的教义。

每一个人成为新造的一部分是关键问题。

V. 总结


复习问题

1. 描述保罗第一次宣教旅程的目的和路线。

2. 加拉太教会的具体问题如何促使保罗写信给他们?


3. 对保罗第一次宣教旅程的理解和加拉太教会的具体问题如何帮助你理解保罗所写的书信?

4. 在加1:6-10,为什么保罗坚持拒绝他的教导,就等同于接受一个错谬的福音?


5. 解释说明保罗的被召与受训,与领袖的见面,与彼得的冲突这三件历史性的事件如何促使保罗证明他的使徒权威?

6. 解释说明保罗在加3:1-4:31中如何使用直接的神学论证来阐述因信称义的教义。


7. 在加5:1-6:10,保罗如保宣告假教师的问题,他的具体的劝告是什么?

8. 保罗关于基督的描述如何影响他以后的教义?

9. 为什么保罗称假教师的福音是另一类的福音或者说根本就不是福音呢?

10. 保罗如何解释律法对于加拉太人的目的?

11. 解释保罗关于与基督联合的论证如何影响他的末世论?

12. 保罗关于圣灵在信徒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看法是什么?

13. 保罗如何强调活在新造里,是每个信徒首先要重视的事?


应用问题

1. 加拉太教会的信徒不但没有在属灵上成熟反而变得幼稚,试举你或你的教会需要成长 的一些方面。

2. 正如保罗所宣讲的,他的处理方法是什么?他是如何使用圣灵来帮助加拉太人的?你和你的教会如何从保罗处理问题中学到方法?

3. 你教会的成员之间有什么分歧,根据加3:28-29,你们的分歧在上帝面前是正确的吗?

4. 保罗在加拉太书第5章讲述了自由和责任的平衡。你如何平衡在基督里的自由和上帝道德律?

5. 圣灵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圣灵而活是什么意思?

6. 你今日学习这封书信,上帝的恩典如何显明于你?

7. 这课中对你最有意义的教导是什么?为什么?

保罗神学的中心系列

第三课:保罗和帖撒逻尼迦书

学习指南

内容 页码

预备 — 观看录像课程前,推荐的阅读材料。

2

大纲 — 本课大纲,包括DVD中每部分开始的时间分钟数。

3

注释 — 提供课程内容大纲,关键笔记,课程的引言和总结,以及记录更多笔记的位置。

4

复习问题 — 关于课程基本内容的问题,记录下答案的位置;适用于书面作业和考试。

23

应用问题 — 把课程内容和基督徒人生,神学和事奉联系起来的问题;适用于小组讨论,书面作业和考试。

28

如何使用本课程和学习指南

  • 在观看课程录像前
    • 预备 — 完成所有建议的阅读材料。
    • 计划停下的地方 — 看大纲和时间分钟数,决定在何处开始和停止观看。IIIM 的课程内容非常紧凑,所以你可能需要计划停下的时间。应当按照大纲主要的分段处来计划停下的地方。
  • 观看课程录像的时候
    • 注释 — 使用注释部分,跟从课程的发展和作更多的笔记。很多主要观点已经在注释中被总结出来了,但一定要用你自己的笔记来补充这些。你也应该加上支持的详细说明,帮助你记住,描述,证明主要的观点。
    • 在课程的某些部分暂停/重看 — 为了记录更多的笔记,复习难懂的概念,讨论感兴趣的问题,在某些地方暂停下来,或者重看录像,这会有所帮助。
  • 看完课程录像后
    • 复习问题 —在提供书写的地方写下复习问题的答案。要个人完成复习问题,而不是小组一起完成。
    • 应用问题 — 应用问题可用作书面作业或小组讨论的题目。书面作业的答案最好不要超过一页长。

预备

  • 阅读徒15:1-18:22
  • 阅读帖撒罗尼迦前书
  • 阅读帖撒罗尼迦后书

大纲
I. 引言 (0:25)
II. 背景 (2:13)
A. 第二次宣教旅程(2:50)
B. 帖撒罗尼迦的问题 (8:24)
1. 逼迫 (9:16)
2. 假先知 (11:35)
3. 基督徒的生活 (17:27)
III. 结构和内容 (22:19)
A. 帖撒罗尼迦前书 (22:48)
1. 问侯和结语的评论(23:33)
2. 感恩 (24:28)
3. 保罗不在的日子 (27:46)
4. 教导 (29:57)
B. 帖撒罗尼迦后书 (36:42)
1. 问侯和结语 (37:31)
2. 感恩和鼓励 (38:28)
3. 教导(39:47)
IV. 神学立场 (42:10)
A. 救恩的教义 (46:43)
1. 过去的救恩 (48:30)
2. 将来的救恩 (52:13)
3. 现今的救恩 (53:37)
B. 伦理 (56:28)
1. 救恩的过程(56:55)
2. 伦理的含义 (58:33)
C. 历史地位(1:2:13)
V. 总结 (1:11:45)

注释

I. 引言

II. 背景

A. 第二次宣教旅程

记录在徒15:36-18:22。 在往今日希腊领域的一些地区之前,保罗主要经过小亚细亚的一些地方。

保罗拣选西拉作为他旅行的同伴,而巴拿巴和马可去了塞浦路斯。

· 特庇

· 路司得

· 弗吕家

· 特罗亚:夜间保罗见到一个异象,有一个人央求他去马其顿,因此,保罗和他的同伴立即坐船到马其顿去。

· 腓立比

· 帖撒罗尼迦

· 庇哩亚:庇哩亚的人甘心领受保罗的福音,但帖撒罗尼迦不信的犹太人很快就知道了保罗在庇哩亚的事,就赶过来耸动搅扰众人。

· 雅典

· 哥林多

· 坚革哩

· 以弗所

· 安提阿

保罗极有可能是在哥林多写了帖撒罗尼迦前书,那时正值提摩太将帖撒罗尼迦教会的消息带到到哥林多后不久的时候。帖撒罗尼迦后书可能写于几个月后,也是在哥林多写的。

B. 帖撒罗尼迦的问题

1. 逼迫

当保罗第一次将福音传到帖撒罗尼迦的时候,那里的信徒成为人们暴动的对象,经历了严峻的威胁生命的迫害。

帖撒罗尼迦那些不信的犹太人咄咄逼人,他们不但将保罗和西拉赶出他们的城市,还赶到庇哩亚去搅扰他们。

自从保罗传道给帖撒罗尼迦到他写信期间,逼迫成了帖撒罗尼迦信徒为基督而活的的最主要特征。


2. 假先知

受苦的基督徒在生活中渴望基督的第二次再临。

基督徒越是注重基督的再临,就越容易被假教师和假先知关于基督第二次再临的极端错误所动摇。

a. 与保罗的冲突

帖撒罗尼迦前、后书里有很多段落提到一些假教师极力敌挡保罗的教训,保罗得知这些假先知已经进入信徒当中,并在他们中间散播谣言抵挡保罗。

甚至一些人假冒保罗之名写信给帖城信徒,盅惑他们。

b. 错误的教训

假先知认为耶稣立刻要再来,甚至有些人宣称基督已经来临。

3. 基督徒的生活

a. 失望

因为耶稣不在,帖城信徒变得灰心失望。

保罗告诉帖城信徒,虽然一些圣徒身体亡故,但我们仍与基督同活,还会与基督一同再来。

b. 不负责任

假先知的信息导致了一种不负责任的生活。

假先知盅惑基督徒不再需要工作供养自己的生活。

III. 结构和内容

A. 帖撒罗尼迦前书

1. 问侯 (1:1) / 结语的评论 (5:23-28)

问侯语表明这封信是写给帖撒罗尼迦人,是保罗写的,同时西拉和提摩太也一起参与。


2. 感恩 (1:2–2:16)

保罗为帖城信徒在患难中的忍耐而感谢上帝。

保罗告诉他们见到自己的时候,他是何等的喜乐。

保罗为帖城信徒承认他的权柄而感谢神。

3. 保罗不在的时候 (2:17–3:13)

保罗使帖城信徒确信他一直挂念着他们,他派提摩太他去拜访就是证明。


保罗为提摩太从帖城带回的消息而大大喜乐和感恩:信徒坚守真道,他们象保罗思念他们一样,同样思念保罗。

保罗为帖城信徒祷告,求上帝为他开一条路,能够再次拜访他们。

4. 教导 (4:1–5:22)

保罗称赞帖城信徒同心遵行他以前的命令。

保罗提到一些关于帖城基督徒如何谨防罪恶,顺从基督的具体事情。

保罗命令帖城信徒要每日亲手作正经的事。

保罗劝导帖城信徒彼此鼓励,盼望将来与他们所爱的已死的人在主里再相会。

保罗想澄清基督的再来应当促使所有信徒过圣洁的生活。

在以下的经文中,保罗处理了一些不同的主题:

· 要警戒而不是溺爱那些懒惰的人。 (5:14)

· 要以善报恶 (5:15)

· 在患难中要喜乐 (5:16-18)

· 要察验预言和教训 (5:19-22)

B. 帖撒罗尼迦后书

1. 问侯(1:1-2) / 结语 (3:16-18)

问侯语短小直接,表明这封信是写给帖城的教会的,写信人不单单是保罗还有西拉和提摩太。

我们一看那简短的结语的时候就知道,保罗实际上是主要的作者,他签上名来表明这是他们亲笔信。

2. 感恩和鼓励 (1:3-10)

保罗为帖城信徒的信心和爱心献上感谢,尤其在面对逼迫的时候。


保罗鼓励帖城信徒,他们的信心是很重要的榜样,他常向其他教会夸奖他们的忍耐。

保罗告诉帖城信徒自己不断地为他们祷告,他们不是孤军奋战。

3. 教导 (2:1-3:15)

保罗的教导可分为三个部分:

· 保罗关于基督再来的教导。 (2:1-17)

· 保罗要求帖城信徒为他和他的同工得以继续平安的事奉来祷告。(3:1-5)

· 保罗警戒一种不负责的教导。 (3:6-15)

IV. 神学主题

保罗的末世论植根于旧约中上帝关于历史的计划的观念。

保罗和其他 使徒构筑了两个世代的历史观。

帖城信徒发明了我们称之为“狂热的末世论”教义,很多人认为末世已经实现或者已近在咫尺。

保罗试着去平衡他们关于末期的观点。


A. 救恩的教义

保罗指出基督再来时救恩将会实现是基于这救恩在现今已经开始。

1. 过去的救恩

保罗说上帝拣选帖撒罗尼迦的信徒,意思是说他们藉保罗宣讲的福音而相信之前,上帝已经决定爱他们,计划救他们。

当保罗向帖城信徒提到拣选的事时,他心里是认为上帝已经拣选他们,使他们与耶稣联合,陪伴他们从今生走向来世。

保罗还写到帖城信徒的过去已成就的救恩的另一方面:他们的归信。

2. 将来的救恩

保罗在他的书信里主要关注信徒将来的救恩。

保罗认为基督将来再临会带来救恩的最终实现。

在新天新地里,我们会经历彻底和完全的改变,与基督一同作王,满有尊贵和荣耀。


3. 现今的救恩

保罗也提到救恩是一种现今正在进行的事。

保罗要信徒知道他们实际上正承继着一种美好的基业,这基业是他们所渴望切盼的。

今世和来世之间交接期间,圣灵的工作极其重要。

对真理的持守是他们生命中基督救恩的最基本的方面。


B. 伦理

保罗通过强调基督徒的道德生活来反对帖城信徒的狂热末世论。

1. 救恩的过程

上帝设计我们在过去和现在对救恩的经历来引致将来的救恩。如果没有过去和现今的救恩,将来的救恩是不能得到的。

2. 伦理的含义

保罗写信给那些已经认信,却不活在义中的人。警告他们无法完成他们的救恩过程,因此他们从来还没有开始这个过程。

保罗认为真正的信徒不可能会失去救恩。

因为他们在过去经历救恩,在现今他们就有义务继续这救恩,基督徒必须警醒和端庄,在信仰上坚固,有盼望,有爱心,因为将来的救恩与此有关。我们现今的忠心是我们获得将来救恩的途径。

C. 历史地位

保罗提醒帖城信徒有些事的发生要先于基督再来,而这些事已初见端倪。


在基督再来之前有四件事情必定要发生:

1. 不法的隐密事要发动和被拦阻。

2. 离道反教的事要发生

3. 那拦阻要被除去

4. 不法的人要显露出来。

关于不法的人的身份鉴别,教会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和建议。


V. 总结


复习问题

1. 保罗第二次宣教旅程的地点是哪里?这次旅程的目的是什么?

2. 帖撒罗尼迦教会遭遇的三个主要问题是什么?他们的分歧是什么?


3. 保罗的第二次宣教旅程和他在帖城所遭遇的问题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保罗写作的动机?

4. 解释说明保罗写给帖撒罗尼迦教会的第一封书信的目的和他要向帖城信徒传达的主要问题。


5. 解释说明保罗写给帖撒罗尼迦教会第二封书信的目的以及保罗向他们传达的主要问题。

6. 比较帖撒罗尼迦前、后书的写作目的,两者相似之处是什么,不同之处是什么?


7. 保罗的救恩教义是如何论及帖城信徒的狂热末世论的?

8. 保罗对基督徒现今道德生活的重视是如何联系于帖城信徒的将来救恩的?


9. 根据基督再来之前必须要发生的事,来描述帖城信徒的历史地位。

10. 解释保罗的末世论如何形成了他的神学立场。


应用问题

1. 在上帝要他去马其顿的呼召下,解释保罗起初的计划和想法是怎样无法实现?保罗如何回应?上帝若呼召我们去做我们尚未计划的事,我们当如何回应?

2. 受逼迫和苦难的帖城信徒是如何在患难之中保持喜乐和忠心的?

3. 在这已然未然的历史背景下,为什么向信徒解释圣洁的生活是如何的重要?

4. 为什么你认为保罗和同工们天天祷告?为什么教会需要天天祷告?

5. 我们的救恩是如何反映出已然未然的方面的?

6. 保罗如何解释不法之人的隐密事?他的解释如何给你关于今世的愿景?

7.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为什么?

保罗神学的中心 系列

第四课:保罗和哥林多书

学习指南

内容 页码

预备 — 观看录像课程前,推荐的阅读材料。

2

大纲 — 本课大纲,包括DVD中每部分开始的时间分钟数。

3

注释 — 提供课程内容大纲,关键笔记,课程的引言和总结,以及记录更多笔记的位置。

4

复习问题 — 关于课程基本内容的问题,记录下答案的位置;适用于书面作业和考试。

21

应用问题 — 把课程内容和基督徒人生,神学和事奉联系起来的问题;适用于小组讨论,书面作业和考试。

26

如何使用本课程和学习指南

  • 在观看课程录像前
    • 预备 — 完成所有建议的阅读材料。
    • 计划停下的地方 — 看大纲和时间分钟数,决定在何处开始和停止观看。IIIM 的课程内容非常紧凑,所以你可能需要计划停下的时间。应当按照大纲主要的分段处来计划停下的地方。
  • 观看课程录像的时候
    • 注释 — 使用注释部分,跟从课程的发展和作更多的笔记。很多主要观点已经在注释中被总结出来了,但一定要用你自己的笔记来补充这些。你也应该加上支持的详细说明,帮助你记住,描述,证明主要的观点。
    • 在课程的某些部分暂停/重看 — 为了记录更多的笔记,复习难懂的概念,讨论感兴趣的问题,在某些地方暂停下来,或者重看录像,这会有所帮助。
  • 看完课程录像后
    • 复习问题 —在提供书写的地方写下复习问题的答案。要个人完成复习问题,而不是小组一起完成。
    • 应用问题 — 应用问题可用作书面作业或小组讨论的题目。书面作业的答案最好不要超过一页长。

预备

· 阅读使徒行传18:23–21:17

· 阅读哥林多前书

· 阅读哥林多后书


大纲
I. 引言 (0:26)
II. 背景 (2:40)
A. 第三次宣教旅程 (3:17)
B. 哥林多的问题 (7:29)
1. 被破坏了的关系 (8:58)
2. 性的泛滥 (13:25)
3. 对敬拜的污蔑 (16:04)
4. 拒绝承认保罗的使徒权柄 (21:29)
III. 结构和内容 (24:27)
A. 哥林多前书 (24:47)
1. 问侯(25:53)
2. 感恩 (26:09)
3. 结语 (26:19)
4. 主要内容 (26:36)
B. 哥林多后书 (38:13)
1. 问侯(38:53)
2. 引言 (39:09)
3. 结语 (39:52)
4. 主要内容 (40:01)
IV. 神学主题 (48:12)
A. 信心 (52:35)
1. 基督作为主 (53:03)
2. 基督作为救主 (56:16)
B. 盼望 (1:00:58)
C. 爱心 (1:4:24)
V. 总结 (1:9:30)

注释

I. 引言

II. 背景

A. 第三次宣教旅程

保罗很大程度上重复了第二次宣教旅程的路线,于公元52或53年开始进行三次旅程。

· 叙利亚的安提阿

· 加拉太

· 弗吕家

· 特庇

· 路司得

· 以哥念

· 彼西底的安提阿

· 以弗所

· 马其顿

· 亚该亚

· 腓立比

· 特罗亚

· 亚朔

· 米推利尼

· 基阿

· 撒摩

· 米利都

· 哥士

· 罗底

· 帕大喇

· 塞浦路斯

· 推罗

· 多利买

· 凯撒利亚

在第三次旅程中,保罗写了两封正式的信给哥林多教会,另外又写了两封,但没有保存下来。

B. 哥林多的问题

由于对末世论,以及对基督如何带信徒进入救恩和永生的来世的误解,哥林多教会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他们认为自己实际上已经比任何人都接受了更多的来世的祝福。

1. 被破坏了的关系

a. 敌对的原因

保罗得到消息说哥林多信徒认为自已所跟随的老师比别人的要好,以致彼此争竞。


b. 上诉

c. 哥林多的贫穷

彼此缺乏关心,以致在圣餐的事上怠慢了穷人。

d. 耶路撒冷的贫穷

哥林多教会没有把应许给帮补耶路撒冷缺乏的基督徒的捐献准备好。

2. 性的泛滥

一些哥林多信徒认为由于耶稣已经再来,所以一些不当的性行为就没关系了。

教会中的一些人也承认这种性关系的合法性。

一些人走向另一极端,过苦修的生活,禁止性行为,甚至反对结婚。

3. 对敬拜的污蔑

a. 性别的角色 (11:2-16)

给出关于在祷告中要蒙头的纠正。

b. 属灵的恩赐 (12–14)

保罗坚持认定除非信徒彼此顺服,顺服聆听,不然他们就无法从圣经的话语中得到造就。

c. 祭偶像的食物 (8–10)

保罗认定异教徒的敬拜,不会玷污食物,基督徒只要不参与异教徒那样的敬拜,是可以吃这些食物的。但是他也警告信徒,如果他们存着错误的动机去吃,则也是在拜偶像。

4. 拒绝承认保罗的使徒权柄

否认保罗的使徒权柄是他们最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哥林多前、后书同时提及。

一些假使徒声称自己具有和保罗并其他使徒一样的权柄,他们教导一个错谬的福音,以致迷惑了很多哥林多信徒,给他们带来罪恶的思想和行为。

如果哥林多信徒相信假使徒,而拒绝保罗的教导,那么也必会否认基督和福音。

III. 结构和内容

A. 哥林多前书

事实上,哥林多前书是我们所知道的保罗写给哥林多教会的第二封信。


1. 问侯 (1:1-3)

2. 感恩 (1:4-9)

3. 结语 (16:13-24)

4. 主要内容 (1:10–16:12)

主要内容由两个报告组成:第一是保罗对革来氏家的回信,第二,保罗对哥林多教会来信的回复。

a. 对报告的回复

· 教会内部的纷争

如果哥林多信徒都以耶稣为他们最大的主人,而使徒和教师为基督的仆人,就不会因各自喜好某一位使徒和教师而冲突了。


保罗也额外写信告诉他们用世界的智慧来处理属灵的事是极其愚蠢的。

他们属世的眼光已经迷蒙了他们对属灵真理的追求。

· 不朽

哥林多信徒很明显误用了这句话:“凡事都可行”。

保罗在林前6:12-13重释了这句话:“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我都可行,但无论哪一件,我总不受它的辖制。食物是为肚腹,肚腹是为食物;但神要叫这两样都废坏。身子不是为淫乱,乃是为主;主也是为身子。”


· 联合

保罗希望哥林多信徒要与世上不信的人保持联系,但是不要与那些宣告为基督徒而仍行在罪中的人联系。

b. 回信 (7:1–16:12)

· 婚姻 (7:1-40)

保罗处理了婚姻,重婚和单身。

· 祭偶像之物 (8–10)

保罗讲论已经献给偶像的食物的事。

在第九章中保罗解释了他自己希望限制基督徒自由的原因,含沙射影地要求信徒也效仿着做。

· 敬拜(11:2-34)

· 属灵的恩赐 (12–14)

保罗解释所有的属灵恩赐都要在爱中运用,如果不在爱中运用,则一切的恩赐都是毫无意义的。

· 复活 (15)

保罗解释了基督的复活是福音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使信徒获得最后的救恩,他们也必和基督一样复活。

· 捐钱和亚波罗 (16:1-12)

B. 哥林多后书

1. 问侯(1:1-2)

问侯语中显明这信是保罗和提摩太写的,受信人是哥林多教会和亚该亚周边地区的圣徒。

2. 引言 (1:3-11)

引言讲述了保罗为福音事工的缘故,遭受了极大的患难和从神而来的安慰。

3. 结语 (13:11-14)

4. 主要内容 (1:12-13:10)

a. 保罗的行为 (1:12–2:11)

保罗在两件事上澄清自己的行为,第一,他解释自己原来要去哥林多的计划为何被搁置。


其次,他讲到自己被一个哥林多人攻击的事。

b. 保罗的事工 (2:12–7:1)

保罗讲述了一系列问题:哥林多教会的某些人仍然怀疑保罗的使徒职份。

保罗特别为自己的服事给出了说明,宣告自己的呼召和能力都来自神,澄明如果有谁继续否认使徒的权柄,将招来严重的后果。

c. 捐钱 (7:2–9:15)

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因为犹大地的饥荒而极其缺乏,而哥林多教会却还没有准备好捐献。


d. 保罗的事工 (10:1–12:13)

哥林多教会评估训练过的传道人,希望他们的领袖要领工资,而保罗没有这样做,他自己养活自己,因为他不想增加教会的负担。这样,保罗就被认为比别的传道人低一等。

e. 即将来访 (12:14–13:10)

保罗正计划去哥林多,尽管这可能对哥林多教会来说有可能意味着审判和管教。

保罗热切向哥林多教会传扬悔改的福音,信心和救恩,期望那些敌对他的人能成为耶稣基督真正的信徒。


IV. 神学议题

保罗用他的末日的教义,或“末世论”来纠正受众。

哥林多信徒也严重的误估了这世代的历史计划,在他们的脑海里,罪恶和死亡已不存在,他们可以自由地享受来世的丰盛,他们的错误观念属于高估的末世论。

A. 信心

1. 基督作为主人

哥林多信徒忘记了基督是万有之主和宇宙的救主。

保罗强调来世还没有完全地实现,没有人已经开始掌权,每个人仍然在等待基督的再来。

2. 基督作为救主

哥林多信徒贬低基督的救主角色的地位。

在很多哥林多信徒的心中,恩赐和荣耀是信徒个人赚得的。

保罗通过强调基督和信徒的联合的教义来回应之。

保罗认定信徒不应该根据世俗和血气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反之,他希望他们视自己为联结于基督的人,在主自己的爱里和荣耀里彼此建立。


通览写给哥林多人的信,保罗反复指出与基督联合是给其他信徒荣耀、价值和福音的根基。

B. 盼望

保罗提醒哥林多信徒他们现今所获得的祝福是暂时的。

保罗关于盼望教义的最长论述是在林前15章。

保罗极其清楚地说明在来世完全实现之前,有一些重大的事情仍然要发生,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仍然要发生。


C. 爱心

我们称保罗的爱具有末世的价值是完全正确的,保罗关于爱的遵从价值在他的著名的“爱的篇章”里可以找到,即林前13:8-10。

在一切属灵的恩赐和基督徒的美德中,保罗提到惟独爱会在来世得以继续保留。

保罗指出若没有爱,一切的恩赐,才华等等都是无用的,令人生厌的。

V. 总结


复习问题

1. 保罗第三次旅程经过哪些地方,其目的是什么?

2. 解释说明哥林多教会遭遇的四个主要问题,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分歧。


3. 解释保罗第三次宣教旅程及哥林多的问题如何使保罗决定要写哥林多书?

4. 解释保罗写给哥林多第一封信的目的和主要观点。


5. 解释保罗写给哥林多第二封信的目的和主要观点。

6. 比较保罗写哥林多前书和后书的目的。他们有怎样的相似和相异?


7. 哥林多教会关于信心和基督的超越性有什么错误的认识?

8. 保罗是如何向哥林多人教导盼望的道理的?


9. 解释保罗是如何讲到爱是末世性的美德,他如何影响今生的一些联系。

10. 总结保罗要求哥林多人重新评估他们的高估末世化的要点。


应用问题

1. 你认为为何人们喜欢高举一位领袖与他人之上?这样做有什么危险?顺从基督,服于基督如何规避这种危险?

2. 比较保罗关于我们的敬拜和利未记10:1-3节中所讲的敬拜的区别。对上帝的属天的敬畏如何影响我们和其他人的敬拜方式?

3. 解释保罗在林前6:12-13中关于性行为的教导,保罗的权利和主人身份如何促使我们有正当的性关系?

4. 如何理解保罗的苦难,正如他在林后第一章里所表达的,如何帮助你面对试炼和苦难?

5. 为什么我们身体的将来复活给你盼望?这种盼望如何影响你今天的生活方式?

6. 关于爱的正确理解应当如何影响你与教会内和教会外的人的关系?为什么你认为爱是末世性的美德?

7.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