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 第二課 第三課 第四課

《太古歷史》系列

第一課 完美的世界

學習指南

內容 頁碼

預備——推薦的閱讀材料,在觀看視頻前完成閱讀。

2

提綱——課程的提綱,包括每個部分在DVD上開始的時間。

3

筆記——一個模板,上面有課程提綱、重要筆記、引述和總結;還有用來記筆記的空白。

4

複習問題——關於課程基本內容的問題,以及寫答案的空白;可用於書面作業和測試。

20

應用問題——將課程內容與基督徒生活、神學、和服侍聯繫起來的問題;可用於小組討論、書面作業和測試。

27

如何使用本課程和學習指南

  • 觀看課程前
    • 預備——完成所有推薦閱讀材料。
    • 計劃休息時間——瀏覽大綱和時間代碼,決定在哪裡開始和結束課程觀看。IIIM 課程信息密集,所以也許應該安排一些休息時間。休息可以被放在大綱的大段落處。
  • 觀看課程中
    • 筆記——使用筆記部分來輔助聽課,記錄筆記。很多要點已經在筆記裡總結出來了,但你應該補充自己的筆記。你應該記錄一些的細節內容,可以幫助你記憶和描述要點並加以辯護。
    • 暫停/重放——在需要的時候可以暫停或重放視頻,以便記筆記、回顧難點和重要概念、或討論興趣點。
  • 觀看課程後
    • 複習問題——在空白處回答覆習問題。複習問題應該由自己回答,不需要在小組討論。
    • 應用問題——應用性的問題可用於書面作業,或小組討論。用於書面作業時,回答的長度最好不要超過一頁紙。

預備

  • 閱讀《創世記》1章1節—2章3節

提綱
I. 介紹 (0:28)
II. 簡介 (2:44)
A. 默示 (3:13)
1. 可靠性 (3:37)
2. 設計性 (4:35)
B. 背景 (5:32)
1. 有效利用 (5:58)
2. 相互作用 (7:10)
C. 目的 (10:35)
III. 文學結構 (15:13)
A. 黑暗混亂世界:創世記 1:1-2 (17:28)
B. 理想世界:創世記2:1-3 (19:40)
C. 六日創造秩序:創世記 1:3-31 (20:52)
IV. 原文意義 (26:05)
A. 黑暗混亂世界 (27:05)
B. 理想世界 (31:47)
C. 六日創造秩序 (36:36)
1. 從埃及得拯救 (37:14)
2. 進佔迦南 (40:31)
V. 現今應用 (43:32)
A. 國度的奠基 (46:56)
B. 國度的延續 (51:52)
C. 國度的成全 (54:46)
VI. 結論 (59:09)

筆記

I. 介紹

神要以色列人跟隨摩西的帶領。

摩西不僅告訴我們起初的情況,更指示我們現今的生活應該如何,以及在世代結束的時候,這世界必然達到的光景。

II. 簡介

A. 默示

1. 可靠性

這段聖經的是絕對可信的,因為它是出於神的默示。

摩西的用意是要他的原讀者接受創世記的經文是真實的歷史記載。

2. 設計性

神啟示摩西照著他特定的設計來選擇安排這些經文的內容。

B. 背景

1. 有效利用

有關太古史的許多神話和史詩已經大量充斥盛行在近東的各方各族中間。

摩西在埃及的皇宮受教育,他的著作反應出他熟知古代世界文學。

2. 相互作用

摩西寫作太古史是以真實來對抗虛假的記載。

他刻意倣傚當時的以色列可以理解的、古代近東通行的寫作方式來傳達神的真理。

亞楚哈西斯史詩包含一個基本的三段式結構。

比較創世記和亞楚哈西斯史詩之後,得出一個有力的結論,就是:摩西刻意採用這種整全的結構來編寫他的記事。

C. 目的

摩西想要:

· 要教導以色列民有關過去的歷史事實。

· 使以色列人信服他們信仰的歷史性。

III. 文學結構

這段經文有三個主要的階段。

A. 黑暗混 亂世界(創世記 1:1-2)

這世界是「空虛混沌」的。

許多學者認為這說明這個世界是一個不適合人居住的,不利於人類生活的世界,就如沙漠或曠野,不利於人類生活一樣。

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C. 理想世界(創世記 2:1-3)

摩西寫作的目的是要影響以色列人,使他們能學習順服神的旨意。其它的太古文獻也具有相同的目的。

這些以色列周圍的文明古國寫作太古史的目的是要證明他們當前的宗教與社會制度。

他們的神話要求人民必須順應眾神明的創世諭令,就是他們為宇宙所設定的結構。

摩西專注在耶和華創造世界並使之有序。

摩西為以色列民所立的政策和目標是真正出於神為宇宙的設計。

以色列人面向迦南的行程,正是朝著神的理想世界前進的方向。

當神進入安息,混亂與神運行的靈之間的緊張關係已經解除了。

B. 六日的創造秩序(創世記 1:3-31)

神的話給這個世界帶來了秩序。

神的六日創造秩序可以分成各為三日的兩組:

· 第1天到第3天:神為他的創造界定了領域,來處理地「無定形」的問題。

· 第4天到第6天:神藉著他的創造活物充滿各個領域,來處理混亂世界中「空無一物」的問題。

神對自己所作的工極其滿意。

IV. 原文意義

A. 黑暗混亂世界

創世記前兩節經文最重要的特色是第二節所引入的戲劇性張力和相關的敘述。

摩西在申命記32:10至12使用創世記1:2的語言,為了相關聯:

· 以色列出埃及

· 創世記

摩西用「荒涼」這兩個字形容埃及。

摩西用「兩翅扇展」形容神與以色列的同在。

申命記32:10至12是摩西對自己的作品:創世記1:2的註解。

摩西用神的造物之工作為原型、模式或典範,來解釋神在摩西的日子在以色列民族中正在運行的事。

以色列人從埃及蒙拯救無疑是一次重新創造的工作。

B. 理想世界

「安息」這個字的使用聯繫創造故事和以色列出埃及的例子。

向神謹守全備的安息日敬拜,遠比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中所能行的複雜得多。

以色列人要事奉敬拜神,向他謹守全備的安息節期,只有在他們進入安息地之後才能達成。

離開埃及,進入應許地是達到神完美創造計劃的必經之途。

C. 六日創造秩序

1. 從埃及得拯救

神的大能同樣施展在:

· 拯救以色列出埃及

· 創世記一章的創造秩序

如果有以色列人以為埃及的生活是美好的,那他們需要仔細考查一下摩西的創造記事。

六日的創造與以色列的出埃及有相應的關聯。

2. 進佔迦南

以色列人要成就這個創造中理想的地位:

· 在摩西的帶領下

· 在應許之地

迦南地要像神起初所造那奇妙的世界一樣。

上帝把以色列從埃及的混亂帶進迦南的安息:

V. 現今應用

新約也把創世記1:1至2:3當作在基督裡的救贖一個原始典範。

基督是以三個階段給世界帶來偉大的救贖和審判。

· 神國度的奠基

· 神國度的延續

· 神國度的成全

當基督第一次到地上來的時候,他作成極大的拯救他百姓的工作(神國度的奠基)。

現今,神救贖的恩典透過福音的宣講廣傳到全世界(神國度的延續)。

當基督在榮耀中再來的時候,救贖大工將要達到完滿的地步(神國度的成全)。

A. 國度的奠基

約翰福音1:4至5

「生命在他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

約翰繼續描述創世記一章的主題,特別強調這「光」是神在創造的第一天就帶進那黑暗混亂的世界裡。

約翰指出基督的道成肉身,就像光照亮這個因罪而在黑暗裡的世界。

基督的信徒們在創世記第一章看到有一幅前瞻性的圖畫,描寫神在基督第一次降世時所作的事,就是國度的奠基。

基督在世上的顯現是神最後一次重造世界的開始。

他是我們信心所倚賴的根基,也唯獨他是我們的根基。

B. 國度的延續

新約解釋國度的延續,這段基督兩次降臨之間的時期,也是一個再造的過程。

哥林多後書5:17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這節經文實在可以譯成「有一次新創造」。當一個人用信心接受基督,他就成為一個新境界,新世界,或新創造的成員。

保羅也從另一個方面描述個人得救的經過與摩西創造記事的關係。

歌羅西書3章9到10節

「因你們已經脫去舊人和舊人行為,穿上新人。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象。」

C. 國度的成全

他們也把創造的主題應用在基督工作的最後一個階段——國度的成全。

希伯來的作者看到神的安息日,正是當基督再來時,我們將經歷那終極救贖的理想境界。

有一段很偉大的經文用摩西的創造記事確認基督的再來,就是啟示錄21:1。

整個宇宙被重造成為一個新天新地,一個神要與他百姓一同享受的新世界。

基督徒常常使他們永恆的盼望與創造脫節。

在國度的奠基、延續和成全的過程中引導世界走向它理想的結局——就是神為他的子民所預備的一個奇妙的新創造。

VI. 結論

複習問題

1. 創世記1章1節到2章3節默示了哪兩個方面?請解釋。

2. 請解釋有效利用和相互作用這兩個詞在這些章節中的背景。

3. 為什麼摩西要寫這幾個章節?

4. 請總結對創世記1章1節至2章3節的基本看法。

5. 在創世記1章1節至2節中,什麼是黑暗混亂世界的文學結構?

6. 在創世記2章1節至3節中,什麼是理想世界的文學結構?

7. 在創世記1章3節至31節中,什麼是六日創造秩序的文學結構?

8. 這些文學結構是如何幫助我們理解摩西的寫作目的的?

9. 黑暗混亂世界的原文意義是什麼?

10. 理想世界的原文意義是什麼?

11. 六日創造秩序的原文意義是什麼?

12. 請解釋新約作者是如何把創造故事和神國度的奠基聯繫在一起的?

13. 請解釋新約作者是如何把創造故事和神國度的延續聯繫在一起的?

14. 請解釋新約作者是如何把創造故事和神國度的成全聯繫在一起的?


應用問題

1. 與摩西時代其它創造故事不同,神祇用話語造成秩序,制服混亂。神創造世界的方法是怎樣促使你去敬拜他?

2. 摩西的太古歷史的目的是為了指出以色列人出埃及和征戰是與來自耶和華為他們設立的太古路徑一致。明白這創造的故事在哪些方面可以幫助你瞭解你在歷史中的生活?

3. 以色列人未能認識到神在應許之地的祝福,反而認為埃及地很好。我們會在哪些方面被誘惑而未能認識到基督國度的奠基所帶來的祝福,反而認為那只是「還好」?

4. 當保羅在哥林多後書5章17節說信徒是一個新的創造是指信徒成為一個新境界,新世界的成員。當你明白你不僅是個新造的人而且是新創造境界的成員後有什麼樣的感覺?

5. 伯瑞特博士提到基督徒常常使他們永恆的盼望與創造脫節。也就是說我們假設我們將在天堂的屬靈世界過永生。然而新約教導我們說永生將在新天新地。新約這宇宙重新創造的教導會怎樣影響你對現在這個世界的看法?

6. 在這節課的學習中你得到的最重要的洞見是什麼?為什麼?

《太古歷史》系列

第二課 失而復得的樂園

學習指南

內容 頁碼

預備——推薦的閱讀材料,在觀看視頻前完成閱讀。

2

提綱——課程的提綱,包括每個部分在DVD上開始的時間。

3

筆記——一個模板,上面有課程提綱、重要筆記、引述和總結;還有用來記筆記的空白。

4

複習問題——關於課程基本內容的問題,以及寫答案的空白;可用於書面作業和測試。

19

應用問題——將課程內容與基督徒生活、神學、和服侍聯繫起來的問題;可用於小組討論、書面作業和測試。

24

如何使用本課程和學習指南

  • 觀看課程前
    • 預備——完成所有推薦閱讀材料。
    • 計劃休息時間——瀏覽大綱和時間代碼,決定在哪裡開始和結束課程觀看。IIIM 課程信息密集,所以也許應該安排一些休息時間。休息可以被放在大綱的大段落處。
  • 觀看課程中
    • 筆記——使用筆記部分來輔助聽課,記錄筆記。很多要點已經在筆記裡總結出來了,但你應該補充自己的筆記。你應該記錄一些的細節內容,可以幫助你記憶和描述要點並加以辯護。
    • 暫停/重放——在需要的時候可以暫停或重放視頻,以便記筆記、回顧難點和重要概念、或討論興趣點。
  • 觀看課程後
    • 複習問題——在空白處回答覆習問題。複習問題應該由自己回答,不需要在小組討論。
    • 應用問題——應用性的問題可用於書面作業,或小組討論。用於書面作業時,回答的長度最好不要超過一頁紙。

預備

· 閱讀《創世記》2章4節至3章2節


提綱
I. 介紹 (0:25)
II. 文學結構 (2:23)
A. 簡介 (3:03)
1. 在伊甸園內 (3:31)
2. 狀況得蒙改進 (4:09)
3. 狀況遭到咒詛 (4:59)
4. 放逐伊甸園外 (5:35)
B. 對稱性 (6:29)
1. 開頭與結尾兩段 (7:01)
2. 兩段中間部分 (10:34)
III. 原文意義 (13:47)
A. 園子 (15:19)
1. 確實地點 (16:11)
2. 神聖本質 (22:14)
B. 忠心 (29:31)
1. 在伊甸園 (30:29)
2. 在迦南地 (31:43)
C. 後果 (35:46)
1. 死亡 (36:23)
2. 痛苦 (38:54)
3. 放逐 (40:57)
IV. 現今應用 (43:57)
A. 奠基 (45:18)
1. 保羅 (45:43)
2. 馬太福音 (48:47)
B. 延續 (52:18)
1. 保羅 (52:48)
2. 雅各 (53:55)
C. 成全 (55:38)
1. 羅馬書 (56:03)
2. 啟示錄 (57:02)
V. 總結 (59:28)

筆記

I. 介紹

雖然創世記2章3節至3章24節的經文較長,並且涉及許多主題,但事實上它卻是一個完整的故事。

II. 文學結構

A. 簡介

1. 在伊甸園內(創世記 2:4-17)

2. 狀況得蒙改進(創世記 2:18-25)

這段的開頭引出一個新的問題來(創世記2:18)。

3. 狀況遭到咒詛(創世記 3:1-21)

內容開始引進一個新的角色和主題:誘惑人的蛇。

4. 放逐伊甸園外(創世記 3:22-24)

神提到有關生命樹的問題。

除非神的直接介入,人類再也不能進入伊甸園。

B. 對稱性

1. 開頭和結尾

創世記2章4至17節和3章22至24節至少在三個重要方面呈現出強烈的對比:

· 地點:

o 2章4至17節:亞當在一個充滿了神祝福的地方生活和工作。

o 3章22至24節:神把亞當和夏娃趕出園外。

· 樹:

o 2章4至17節:強調分別善惡的樹。

o 3章22至24節:強調生命樹。

· 人類的使命:

o 2章4至17節:神任命亞當在園裡做蒙福的工作,沒有痛苦沒有困難。

o 3章22至24節:神把亞當和夏娃趕出園外並懲罰他們在園外做繁重體力的工作。

這些對比正好說明了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前往應許地的時候他們的處境。

2. 兩段中間部分

三個對比的對稱性:

· 與神的關係:

o 2章18至25節:神人之間親密而和諧。

o 3章1至21節:不和諧取代了神人之間原本的和諧。

· 與人的關係:

o 2章18至25節:完美幸福。

o 3章1至21節:男人和女人間彼此爭戰。

· 與邪惡的關係:

o 2章18至25節:邪惡是不存在的。

o 3章1至21節:長期與邪惡爭戰。

摩西描述亞當夏娃的方式與以色列人的經歷息息相關。

III. 原文意義

摩西寫這段太古史是要為以色列人出埃及入迦南這個當前的宗教和社會計劃提供實際的教導。

摩西特別針對這些事件來勸勉以色列人能追溯並倒轉亞當和夏娃所走過的路。

A. 伊甸園

摩西認定伊甸園就是應許之地。

1. 確實地點

有一道河從伊甸園流出來,分成四道河:

· 比遜

· 基訓

· 底格里斯

· 幼發拉底

「伊甸」這個名字:

· 巴比倫文:「伊甸」的意思是「一處平原」或「開闊的平地」。

· 希伯來文:「伊甸」的意思是「一個令人愉快和歡喜的地方。」

地點:

· 伊甸的大河流入了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

· 然而,伊甸並不是座落在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的。

· 伊甸從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流延伸到今天的土耳其南部和埃及的邊界。

· 幾乎涵蓋了我們今日稱為「肥沃月彎形」的全部地區。

神應許將這片從前稱為伊甸的地賜給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

2. 神聖特質

以色列人正要前往的應許之地是一個享受神特別同在的地方。

摩西形容伊甸所用的詞彙可以同樣應用在會幕上。

有七個方面顯明出伊甸與會幕一樣,是神特別同在的神聖地方。

· 神行走

· 生命樹

· 金子/瑪瑙

· 天使

· 入口

· 服事

· 六日

靠近迦南地就是靠近神從起初就預定要作為他神聖的居所。

迦南地只不過是當初伊甸園的影子。然而,摩西的描述把這地未來有一天要達到的景象呈現給了以色列人。

B. 忠心

摩西要以色列人記得在所要去的應許地上,他們也必須忠於神的誡命。

1. 在伊甸園

上帝考驗亞當和夏娃,要看看他們願不願意忠心於他。

· 如果亞當和夏娃順從神,他們就會從神得到更多的祝福。

· 如果他們悖逆神,他們就要承受神的審判。

2. 在迦南地

神要求以色列人必須向他忠心才能進入並佔領迦南地。

應許之地的祝福並不是無條件的:

· 如果以色列人在迦南濫用他們居住的特權,上帝在他們面前怎樣使列國的民滅亡,他們也必照樣滅亡。

· 如果以色列人過信心的生活,成為聖潔的百姓,完全奉獻遵守神的誡命。他們才有希望進入應許地平安的居住 。

C. 後果

1. 死亡

神曾警告亞當和夏娃犯罪的後果就是死亡。

在伊甸園中不忠於神的誡命的後果:

· 死的刑罰在人類始祖身上

· 以色列人若是嚴重的背叛神的誡命,也必要遭遇同樣的刑罰。

2. 痛苦

亞當和夏娃都承擔了痛苦的刑罰。

摩西要帶領以色列人去一個地方,使他們解除在迦南地外所承受的一切痛苦。

3. 放逐

亞當和夏娃被隔絕在伊甸園和它的生命樹之外。

這個給人類的生命樹禁令不是永遠的。

IV. 現今應用

A. 國度的奠基

在國度奠基的時期,基督追溯並倒轉了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所作的。基督成就了亞當和夏娃沒有達成的神的誡命。

1. 保羅

· 羅馬書5章14節

· 羅馬書5章18至19節

亞當的一次過犯使得眾人都被定罪,但基督的一次義行卻叫眾人都被 稱義。

新約聖經也教導我們,基督是所有信他的人集體的或立約的代表。

2. 馬太福音

在馬太福音4章1至11節中,當馬太記載基督受試探時,他特別著重描寫基督如何追溯和倒轉亞當犯罪的經過。

        • 地點:曠野
        • 時間的長度:40天/40年
        • 飢餓
        • 經文的使用:在試探中耶穌引用聖經的話
        • 天使:當耶穌在整個試探的過程中忠心到底,神就倒轉了天使的角色,使他們反過來服侍耶穌的需要。

B. 國度延續

在國度延續時期,基督的跟隨者們像當時讀亞當和夏娃故事的以色列人一樣,受到引誘,試探和試煉。

1. 保羅

保羅用夏娃反面的例證,對離棄基督真實的福音這種極端悖逆的行為提出警告。

2. 雅各

這生與死的對比,相對於亞當夏娃的故事中生命樹的供應與死亡的威脅這些主題。

保羅和雅各勉勵我們這些在國度延續中經歷試煉的人必須向神忠心。

C. 國度的成全

1. 羅馬書

在羅馬書16章20節中,保羅指向創世記3章15節的救贖應許。

2. 啟示錄

約翰在啟示錄這卷書中多次提到生命樹。

亞當和夏娃從伊甸園被驅逐出境正是不許他們吃生命樹上的果子。然而,當基督再來的時候,神要把生命樹的果子賜給他的百姓吃。

約翰看到了一個新的世界,就是亞當和夏娃失去的那個樂園的重回。

V. 總結


複習問題

1. 請簡介創世記2章4節至3章24節的主要部分。

2. 請解釋這段經文主要部分中重要的對稱性。

3. 摩西是如何識別伊甸園的和為什麼他要解釋園子的聖潔?

4. 請解釋摩西是如何描述在伊甸園和迦南地關於忠心這個主題的。

5. 請說明亞當和夏娃不忠心所帶來的後果。

6. 請解釋創世記2章至3章中的遠古事件是如何與摩西時期以色列人的生活聯繫起來。

7. 保羅和馬太是如何教導在基督裡的救恩奠基了樂園的回歸。

8. 根據保羅和雅各,摩西是如何把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的事件和國度的延續聯繫起來的?

9. 根據新約聖經,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裡的故事是如何應用到國度的成全中的?


應用問題

1. 在太古歷史中摩西回顧罪是如何破壞神和人之間的關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破壞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2. 對以色列人來說,迦南地僅僅是原來伊甸園的影子。摩西給以色列人前往的那塊土地一個異象。現代的信徒對應許之地應該有怎樣的異象?為什麼?

3. 神為什麼試驗人?神在哪些方面試驗過你?你是否忠心?

4. 摩西解釋給以色列人說佔領迦南地將是生命祝福的預嘗,但是要享受這些祝福他們必須對神忠心。現代的信徒可以預嘗將來怎樣的祝福?享受這些祝福是不是也是有條件的?

5. 現代的信徒從耶穌開始倒轉了亞當與夏娃在伊甸園不順服所帶來的咒詛這個事實得到怎樣的盼望?

6. 請閱讀雅各書1章12至15節。雅各是如何解釋這些在國度延續中的試煉?這些解釋會如何勉勵信徒向神忠心?

7. 請閱讀啟示錄22章1至2節。約翰往前眺望所見的新世界就是失而復得的樂園。神的救贖計劃歷史是怎樣給你生活的目的和意義?

8. 在這節課的學習中你得到的最重要的洞見是什麼?為什麼?

《太古歷史》系列

第三課 一個暴力的世界

學習指南

內容 頁碼

預備——推薦的閱讀材料,在觀看視頻前完成閱讀。

2

提綱——課程的提綱,包括每個部分在DVD上開始的時間。

3

筆記——一個模板,上面有課程提綱、重要筆記、引述和總結;還有用來記筆記的空白。

4

複習問題——關於課程基本內容的問題,以及寫答案的空白;可用於書面作業和測試。

19

應用問題——將課程內容與基督徒生活、神學、和服侍聯繫起來的問題;可用於小組討論、書面作業和測試。

23

如何使用本課程和學習指南

  • 觀看課程前
    • 預備——完成所有推薦閱讀材料。
    • 計劃休息時間——瀏覽大綱和時間代碼,決定在哪裡開始和結束課程觀看。IIIM 課程信息密集,所以也許應該安排一些休息時間。休息可以被放在大綱的大段落處。
  • 觀看課程中
    • 筆記——使用筆記部分來輔助聽課,記錄筆記。很多要點已經在筆記裡總結出來了,但你應該補充自己的筆記。你應該記錄一些的細節內容,可以幫助你記憶和描述要點並加以辯護。
    • 暫停/重放——在需要的時候可以暫停或重放視頻,以便記筆記、回顧難點和重要概念、或討論興趣點。
  • 觀看課程後
    • 複習問題——在空白處回答覆習問題。複習問題應該由自己回答,不需要在小組討論。
    • 應用問題——應用性的問題可用於書面作業,或小組討論。用於書面作業時,回答的長度最好不要超過一頁紙。

預備

  • 閱讀《創世記》4章1節至6章8節

提綱
I. 介紹 (0:25)
II. 文學結構 (2:13)
A. 早期的暴力與盼望 (3:12)
1. 敘述 (3:59)
2. 家譜 (7:35)
B. 晚期的暴力與盼望 (11:06)
1. 神的兒子們 (12:05)
2. 偉人 (15:31)
3. 後記 (18:04)
III. 原文意義 (19:20)
A. 關聯 (19:59)
1. 早期的暴力與盼望 (20:55)
2. 晚期的暴力與盼望 (42:08)
B. 意義 (44:42)
IV. 現今的應用 (46:35)
A. 奠基 (47:34)
1. 暴力 (48:02)
2. 拯救 (50:25)
B. 延續 (53:03)
1. 持續的暴力 (53:54)
2. 持守信心 (55:06)
C. 成全 (56:26)
1. 暴力的結束 (56:52)
2. 最後的拯救 (57:45)
V. 總結 (59:25)

筆記

I. 介紹

II. 文學結構

這段創世記的經文是一份經過細心編排,有一個合一目的的文學作品。

A. 早期的暴力與盼望(創世記4章1節至5章32節)

創世記4章和5章可以分為4部份,這4部份又可分為敘述和家譜各兩組的對應。

1. 敘述

創世記4章1至16節描寫罪人該隱,分為五個戲劇性的步驟。

· 該隱獨自一人,被驅逐。

· 祭物之間的區別。

· 該隱謀殺他的兄弟亞伯。

· 詛咒。

· 保護。

第二段敘述把重點從罪人該隱轉到亞當的第三個兒子,義人塞特身上。有關義人塞特的記載可以分為三個簡短的階段:

· 塞特的出生

· 以挪士的出生

· 人才開始求告耶和華的名。

2. 家譜

· 第一個家譜:該隱有罪的世系(創世記4章17-24節)

· 第二個家譜:塞特公義的世系(創世記5章1-32節)

在該隱的家譜和塞特的族系中都有以諾和拉麥這兩個名字。而摩西把這兩組同名的人作成明顯的對比。

以諾:

· 罪人以諾高舉自己

· 義人以諾與神同行

拉麥:

· 罪人拉麥是個殺人兇手

· 義人拉麥盼望上帝的拯救

B. 晚期的暴 力和盼望(創世記6章1至8節)

這些經文的兩個主要階段描寫地上發生的一連串造成威脅的事件和說到神怎樣回應這些事件。

1. 神的兒子們(創世記6章1至3節)

三個合理的身份認定被提供:

· 塞特族系的人

· 天使

· 君王或貴族

照著先前該隱和他的後裔犯罪的樣式,暴力已經進到生活的另一個層面:對婦女的暴行。

2. 偉人(創世記6章4至7節)

· 不太可能是「巨人」

· 最有可能是指「強大的勇士或戰士」

因著偉人的出現,罪惡完全掌控了人性。

3. 後記(創世記6章8節)

洪水毀滅了暴力和罪惡的人類,卻為未來的世代帶來了一個拯救的結局。

神藉著塞特的一個特殊的兒子,名叫挪亞的人帶來拯救。

III. 原文意義

A. 關聯

早期人類歷史中的暴力情形和以色列人忍受暴力的經驗非常相似。

1. 早期的暴力和盼望

摩西想讓他的讀者們能聯想到:

· 該隱和他的家族就像是埃及人。

· 義人亞伯,塞特和塞特的後裔就像屬神的百姓。

a. 罪人該隱(創世記4章1至16節)

摩西專注在五個重點上,讓以色列人可以把這段經文和他們的時代相連。

· 該隱和亞伯的職業

· 該隱和亞伯所奉獻的祭物

o 神拒絕該隱的祭物,卻喜悅亞伯的祭物。

o 摩西初次來到法老面前要求他釋放以色列人,因為他要向耶和華獻祭。

· 謀殺

· 該隱所在的地點

· 該隱得到的保護

b. 義人塞特(創世記4章25至26節)

塞特稱神的名為耶和華。這就使他自己和以色列人相連。

· 耶和華的名這個用法從塞特的時代就有了。

· 在摩西的時代,這個名字成為對神的主要稱呼。

以色列人應該藉著禱告這個主題使他們自己和塞特相連。

摩西使他的讀者注意到埃及人就像是該隱,也使他們看到自己就像是亞伯和塞特。

c. 該隱有罪的世系(創世記4章17至24節)

摩西也同樣編寫這些家譜使得以色列人繼續把埃及人和惡人相連,而他們自己和義人相連:

· 該隱是個建造城市的人。

· 該隱所建城市的名字。

· 該隱的後裔拉麥以自己殺人的行徑為傲。

· 嬰孩的死亡。

· 拉麥宣稱他享有加倍的保護。

· 該隱世系中文化的複雜性。

d. 塞特公義的世系(創世記5章1至32節)

這個關聯建立在至少四個因素上:

· 以色列民族是出於塞特的後代。

· 塞特後裔的義行不斷重複的關注。

· 摩西對塞特家族數目的強調。

· 摩西強調許多塞特家族的人都得享長壽。

摩西寫作早期暴力和得救盼望的這段太古史的目的是要和他當代的世界建立密切的關聯。

2. 晚期的暴力和盼望

摩西說偉人生活在地上的時候是在太古的時代,也在「後來」。

摩西要他的以色列讀者看出創世記6章的太古偉人和迦南地可怕的偉人戰士之間的關聯。

B. 意義

在創世記6章8節中提到挪亞,指出神也一樣會從這些威脅中施行拯救。

IV. 現今的應用

A. 奠基

在基督第一次降世這國度奠基的時期,至少在兩個方面叫我們想起太古史的暴力世界:

1. 暴力

新約聖經拿耶穌十架上的受死來和亞伯的死的暴力相比(希伯來書12章23至24節)。

2. 拯救

耶穌為世界帶來的得救盼望。

藉著他的死和復活,耶穌真正成就了他所宣告的拯救。

B. 延續

新約把這段太古史的經文應用在國度的延續,就是基督第一次來和他的再來之間的時期。

1. 不斷遭遇暴力

耶穌教導說他的跟隨者會遭遇世界的恨惡和逼迫。

耶穌說那加害信徒的暴力是繼續從前暴力的模式,可以一直推回到義人亞伯的血。

2. 持守信心

歷代以來跟隨基督的人必須跟隨亞伯的榜樣(希伯來書11章4節)。

C. 成全

在基督回來的時候,我們會看到那些臨到神百姓身上的暴力情形將會結束。我們也會經歷一次最後的拯救,進入一個享有永遠福氣的世界。

1. 暴力的結束

暴力的終止是新約描寫國度成全時期的一個主要特徵。

2. 最後的拯救

基督會把那帶著無限祝福的生命和平安賞賜給他的百姓。我們將會得著一個完全的,最後的拯救。

當基督再來時:

· 所有信靠他的人都要看見暴力止息。

· 他們要承受一次完全的,榮耀的拯救,進入永世的救贖中。

V. 總結


複習問題

1. 創世記4章1節至5章32節的敘述和家譜是如何互相對應?

2. 請描述摩西在創世記6章1至8節中所記載的充滿暴力的事件。神是如何回應這些事件的?

3. 創世記4章1節至6章8節的文學結構反映了摩西什麼樣的寫作目的?

4. 摩西把太古歷史時的暴力和盼望和他那個時代的世界建立了什麼樣的聯繫?

5. 摩西希望當時跟隨他的以色列人怎樣回應太古歷史和他們世界的情形之間的聯繫?

6. 請解釋在國度奠基的時期,在哪兩個方面叫我們想起太古史的暴力世界。

7. 請描述在哪兩個方面新約把這段太古史的經文應用在國度的延續中的。

8. 請描述在哪兩個方面新約把這段太古歷史的經文應用到國度的成全中的。


應用問題

1. 摩西把該隱和亞伯的生平作了對比。你更像哪一個呢?為什麼?通過對不同角色的對比,摩西希望達到什麼目的?

2. 在創世記6章3節中,神對人類暴力的回應說在對人類審判前人的日子還可到一百二十年。這經文怎樣告訴你關於神對人類罪的恆久忍耐的本性?



3. 雖然人類墮落暴力,但是通過神與我們的關係,我們總能看到一線希望。在太古歷史裡我們可以找到哪一線希望?這如何在今天給予你盼望?

4. 請解釋從太古時期,當時的以色列時期和新約時期神救贖的模式是不變的。請問神在現代世界的救贖與上述幾個時期有什麼不同?

5. 創世記4章1節到6章8節中的暴力和盼望是如何預表基督在十字架上贖罪工作?

6. 請描述在國度成全時的救贖。明白國度成全時的救贖是一個完全的,最後的拯救會使你有怎樣的感受?

7. 在這節課的學習中你得到的最重要的洞見是什麼?為什麼?

《太古歷史》系列

第四課 正確的方向

學習指南

內容 頁碼

預備——推薦的閱讀材料,在觀看視頻前完成閱讀。

2

提綱——課程的提綱,包括每個部分在DVD上開始的時間。

3

筆記——一個模板,上面有課程提綱、重要筆記、引述和總結;還有用來記筆記的空白。

4

複習問題——關於課程基本內容的問題,以及寫答案的空白;可用於書面作業和測試。

19

應用問題——將課程內容與基督徒生活、神學、和服侍聯繫起來的問題;可用於小組討論、書面作業和測試。

23

如何使用本課程和學習指南

  • 觀看課程前
    • 預備——完成所有推薦閱讀材料。
    • 計劃休息時間——瀏覽大綱和時間代碼,決定在哪裡開始和結束課程觀看。IIIM 課程信息密集,所以也許應該安排一些休息時間。休息可以被放在大綱的大段落處。
  • 觀看課程中
    • 筆記——使用筆記部分來輔助聽課,記錄筆記。很多要點已經在筆記裡總結出來了,但你應該補充自己的筆記。你應該記錄一些的細節內容,可以幫助你記憶和描述要點並加以辯護。
    • 暫停/重放——在需要的時候可以暫停或重放視頻,以便記筆記、回顧難點和重要概念、或討論興趣點。
  • 觀看課程後
    • 複習問題——在空白處回答覆習問題。複習問題應該由自己回答,不需要在小組討論。
    • 應用問題——應用性的問題可用於書面作業,或小組討論。用於書面作業時,回答的長度最好不要超過一頁紙。

預備

  • 閱讀《創世記》 6章9節至11章9節

提綱
I. 介紹 (0:26)
II. 文學結構 (2:44)
A. 洪水中的拯救 (3:49)
1. 初次立約 (4:17)
2. 存留之約 (5:56)
3. 逃避洪水 (7:42)
4. 出到干地 (8:24)
5. 神記念挪亞 (8:54)
B. 新的秩序 (10:21)
1. 挪亞的兒子們 (11:15)
2. 巴別塔的潰敗 (14:31)
III. 原文意義 (16:53)
A. 洪水中的拯救 (18:05)
1. 關聯(18:27)
2. 含義(23:57)
B. 挪亞的兒子們 (25:04)
1. 迦南 (25:39)
2. 衝突(27:40)
3. 含義(38:37)
IV. 現今的應用 (41:49)
A. 奠基 (43:01)
1. 盟約 (43:34)
2. 得勝 (45:30)
B. 延續 (46:59)
1. 洗禮 (47:46)
2. 屬靈爭戰 (50:38)
C. 成全 (52:41)
1. 最後的劇變 (53:07)
2. 最後的爭戰 (55:58)
V. 總結 (58:16)

筆記

I. 介紹

II. 文學結構

A. 洪水中的拯救(創世記6:9—9:17)

這些經文形成一個前後對稱的五段戲劇。

1. 初次立約(創世記6:9—22)

神向挪亞說話,告訴他為何神計劃要毀滅全人類。

神計劃要藉著拯救挪亞和他的全家來重新開始一個世界。

2. 存留之約(創世記8:20—9:17)

在洪水故事結束的時候,神與挪亞立了第二個約(見創世記9:11-15)。

挪亞是立約的中保,而這個約要一直延續到未來的世世代代。

3. 逃避洪水(創世記 7:1-16)

挪亞預備了方舟,把各樣動物帶進去。

4. 出到干地(創世記 8:6-19)

和第二段構成了一個戲劇性的反面對照

5. 神記念挪亞(創世記 7:17–8:5)

這個故事的中心或是轉折點。

摩西的首要關切是要表明神藉著挪亞,把人類帶進一個充滿極大祝福的世界。

B. 新的秩序(創世記 9:18–11:9)

1. 挪亞的兒子們(創世記 9:18–10:32)

創世記9章20到29節,說明幾個兒子的個別差異。

創世記10章1至32節描述了挪亞的兒子們和他們的後裔的分佈情形:

· 雅弗族 — 在迦南北部,東北和西北的地區

· 含族 — 北非

· 迦南,含的兒子 — 在以色列人的應許地迦南

· 閃族 — 阿拉伯半島地區

2. 巴別塔的潰敗(創世記11:1-9)

巴別塔的故事可以分為前後對稱的五個戲劇性段落。

a. 人的聚居

b. 人的計劃

c. 神察看

d. 神的計劃

e. 人被驅散

對挪亞兒子們的敘述:

· 顯示出在這個新的秩序裡面,包含了許多各個不同的人類群體中複雜的互動關係。

· 包括人對神的叛逆,和最後神打敗這些背叛他的人。

III. 原文意義

摩西的寫作:

· 對過往史實的記錄

· 為引導他當代的以色列人

A. 洪水中的拯救

1. 關聯

摩西指出他自己和挪亞關聯,藉著這樣來建立洪水和他那時代的關聯。

a. 暴力

挪亞和摩西的工作都是為了拯救人脫離暴力。

b. 方舟

摩西和挪亞都是藉著方舟或「TEVAH」從水裡的死亡中被拯救了出來。

c. 聖約

· 挪亞是代表全人類與神立約的。

· 摩西帶領以色列人與耶和華立了一個特別的約。

d. 洪水的審判

· 挪亞 — 洪水

· 摩西 — 過紅海

e. 風

神在挪亞的時代和摩西的時代,都曾經命令風來驅逐大水。

f. 牲畜

· 挪亞帶牲畜到他那個時代的新世界裡。

· 摩西帶領牲畜進入到應許之地。

g. 神記念挪亞

· 神為挪亞所作的一切,因為神記念他。

· 上帝拯救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因為他記念他的約。

h. 自然界的祝福

· 挪亞 — 一個持久穩定,對人類有利的自然秩序。

· 摩西 — 在應許地上,自然界也仍然持續著它的穩定和對人類有利的狀況。

2. 含義

神使用挪亞:

· 把人類從可怕的上古暴力中拯救出來。

· 在一個享有極大祝福的新世界中重建人類的生活。

神揀選摩西:

· 把以色列人從埃及的恐怖暴力中拯救出來。

· 帶領他們進入應許地這個新世界。

摩西為以色列人的計劃與挪亞洪水的經歷實在太相似了,以致沒有人能斷然否認它確實是出自神的手。

B. 挪亞的兒子們

1. 迦南

迦南,含的兒子,受到了挪亞的咒詛。含除了是迦南的父親這個事實以外,他的重要性微不足道。

2. 衝突

摩西為要強調衝突的必然性,他重複三次提到迦南受咒詛。

在雅弗與閃的聯手之下,迦南才能臣服於雅弗。

在人類的未來會引發一場戲劇性的衝突,閃的後裔會制服迦南的後裔。

3. 含義

這些迦南的後裔,或稱迦南人,定居之地從北部的西頓延伸到南部的迦薩;直到所多瑪和蛾摩拉一帶地區。

摩西記述挪亞的兒子們是為他帶領以色列人前去征服埃及的呼召提供一個歷史的背景。

巴別這個城名與後來稱為巴比倫的城市有關。

摩西用對比來展現神得勝的大能:

· 巴別居民的看法

· 他自己的看法

「分散」這個詞常常帶有很負面的意思,指的是在爭戰中被徹底打敗。

耶和華使人驚駭的大勝利:

· 招聚他的天軍來與巴別城爭戰。

· 追趕逃遁的居民,使他們分散到世界各地去。

巴別的居民想要建一座通天的高塔。耶和華不得不特地從高天下來,就為了看看這個城。

摩西取笑這個古城說它被稱為巴別的真正原因是,那地方曾經發生過「BALAL」(或變亂)。

耶和華和這個上古史中最偉大的城開了一個玩笑。

以色列人以為環繞迦南的城牆高得頂天,正如那些建造巴別塔的人以為他們古廟塔的塔頂可以通天一樣。

IV. 現今的應用

A. 奠基

基督所完成的偉大救贖,和創世記6章9節到11章9節所強調的主題互相對應。

1. 盟約

基督藉著新約拯救他的百姓脫離神的審判。

基督是在神的百姓落在神審判之下的時候來到這世上。

2. 得勝

在世界的新秩序裡,以色列人必須前去征服迦南地,他也保證他們必定大大的得勝。

耶穌藉著他的死和復活勝過靈界黑暗的勢力。

B. 延續

創世記6章9節至11章9節和基督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來臨之間這段時期相連。

1. 洗禮

挪亞時代的洪水是象徵或預表基督徒洗禮的水(彼得前書3章20至22節)。

2. 屬靈爭戰

挪亞洪水的拯救帶領人類進入一個聖戰中。

今天的基督徒是處在與邪惡的爭戰當中。

C. 成全

新約的作者把基督在榮耀中的再來描寫為一次最後的劇變和最後的爭戰。

1. 最後的劇變

挪亞的洪水證明了基督的榮耀再來(彼得後書3章3至7節)。

現在的天地要在基督回來審判世界的時候結束。

當基督在榮耀中再來的時候,將會有一次更大的變故發生,這一次的變故將完完全全改變我們所知道的世界。

2. 最後的爭戰

基督的再來將會有一場全球性的爭戰。基督要親自顯現,毀滅他一切的仇敵(啟示錄19章11至16節)。

V. 總結


複習問題

1. 請歸納一下洪水的拯救的五段戲劇。

2. 在關於挪亞的兒子們和巴別塔的潰敗這些章節中是如何刻畫出洪水後新秩序的模式的?

3. 請描述挪亞洪水的日子和摩西時期以色列人的經歷之間的關聯。摩西想要他的讀者從這些關聯中得到什麼樣的暗示?

4. 摩西想要他的讀者從創世記9章18節至10章32節對挪亞兒子們的描述中學到些什麼?

5. 國度的奠基是如何與創世記6章9節至11章9節中摩西所強調的主題互相對應的?

6. 國度的延續是如何與創世記6章9節至11章9節中摩西所強調的主題互相對應的?

7. 國度的成全將會是如何與創世記6章9節至11章9節中摩西所強調的主題互相對應的?

8. 請根據國度的奠基,國度的延續和國度的成全來總結創世記6章9節至11章9節的現今應用。


應用問題

1. 救贖的主題可以追溯到挪亞的洪水,以色列進入應許之地的旅程和國度的奠基。神是怎樣救贖你的?神救贖的主題是如何給你和這個世界帶來盼望?

2. 摩西在這些章節中鼓勵以色列人在戰爭中勇往直前。我們該如何在屬靈爭戰中應用這些鼓勵?上帝在我們面前還擺設了些什麼樣的戰爭?

3. 巴別的人是如何被上帝的方法擾亂的?請舉一個例子說明現代基督徒是如何依靠自己的努力和金錢而不是依靠上帝的?

4. 現代人在哪些方面譏笑和懷疑基督的再來?挪亞的洪水是如何提醒我們基督再來時宇宙性的大毀滅?

5. 在這節課的學習中你得到的最重要的洞見是什麼?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