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 第二課 第三課 第四課 第五課

我們相信耶穌

第一課

救主


關於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

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創建於1997年,是一個非營利的基督教機構,致力於「聖道教育,面向全球,免費提供」的使命。 為要滿足當今全球不斷增長的基督徒領袖培訓的需要,我們製作和發行了這套純正的、基於聖經的神學教程,主要面向那些沒有可能通過其它渠道接觸培訓材料的基督徒領袖。通過建立捐賑網絡,IIIM已經有了一套低成本培訓全球基督教傳道人和領袖的方法,採用方便使用的多媒體神學教程,現已有五種語言(英文、西班牙文、俄文、中文和阿拉伯文)。所有的課程都是在本機構寫作,設計和製作,其形式和質量上與本機構於2009年美國歷史頻道(History Channelc)在使用動畫和教育專項上獲得傑出視頻「泰利獎」的兩個作品十分類似。我們的材料採用多種渠道傳遞,包括DVD,文字印刷,網絡視頻,衛星電視,電台和電視。

有關於本事工更多的信息,及其如何參與在其中,敬請登陸我們的網站 www.thirdmill.org.


目錄
I. 介紹
II. 永恆
神性
清楚的聲明
舊約
上帝的屬性
三位一體
本體性
實施性
決議
III. 創造
六日創造
人類的墮落
個人後果
關係破裂
罪孽
沉淪敗壞
苦難,痛苦和死亡
普世後果
延遲了上帝國度
服在虛空徒勞之下
人類的盼望
IV. 救贖
動機
三位一體
創造
信徒
應許
工作
國度的開始
順服
復活
升天
V. 成全
耶穌的再來
一些事件
全體的復活
最後的審判
創造的更新
結果
上帝的榮耀
得贖的喜樂
VI. 總結

I. 介紹

有個故事講到有個小男孩造了一艘玩具小船。他仔細的為船身上漆﹐又作了幾片小杋掛上去。一切弄妥以後﹐他讓船航行在一條小河裡。剛開始﹐船平穩的浮游在水上﹐但不久就被急流沖走了。小男孩到處找他的船﹐可是都沒找到。過了一段時日﹐他很驚訝的在一個商店的展示窗裡看到他的小船。他衝進去﹐喊著說﹕「我的船在那個櫥窗裡﹗」店員對他說道﹕「很抱歉﹗小朋友,不過你要先付錢﹐那小船才是你的。」那個男孩於是工作了幾個星期﹐存夠了錢﹐去買回他的小船。當他雙手捧著小船﹐離開商店時﹐他喃喃說道﹕「小船啊﹗現在你又是屬於我的了﹗我造了你﹐到處找你﹐然後又把你買回來。」

就許多方面而言﹐耶穌和祂子民的關係也類似這個小男孩和他的小船一樣。上帝的兒子起先創造了我們﹐但是我們流離﹐陷入罪裡﹐迷失了﹔然而祂從沒有忘記我們﹐祂來到世上尋找我們﹐要拯救失喪的人。當祂找到我們以後﹐祂付了最高的代價來買贖我們﹐就是犧牲祂的生命。

這是我們相信耶穌這個系列課程的第一課。在這個系列裡﹐我們所要探討的神學領域被人公認為是基督論﹐就是關乎基督的教義。整個課程我們要查考許多不同的真理﹐是關乎耶穌基督位格和祂工作﹐乃是幾千年以來祂的跟隨者所持守認定的。我們把這一課的題目訂為救主﹐因為我們要著重的是耶穌如何救贖罪人脫離罪﹐並且為了父上帝的榮耀﹐和我們能夠分享其中的豐富﹐而確保創造的至終恢復完全。

在耶穌是救贖主這一課裡﹐我們要分成四個階段﹐來探討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位格和祂的工作。首先﹐我們要思考在創世以前﹐祂在永恆裡的存在和計劃。第二﹐我們要考查在創造的最初階段裡﹐祂的所作所為。第三﹐我們要談到﹐從人類墮落犯罪開始﹐延伸至今的救贖漫長歲月。第四﹐我們要探討耶穌回來時﹐歷史的成全完備。讓我們先來看永恆這個階段。

II. 永恆

基督徒想到或者談論耶穌的時候﹐焦點多半是著重於耶穌在地上的生活﹐以及他現今在天上所作的事。有時我們也會查考聖經所教導的﹐日後耶穌再來時﹐他所要作的事。這些都是很重要的教導﹐但事實上﹐就我們所知道的耶穌基督﹐這位三位一體中的第二位﹐其實也是我們永恆的真神。因此當我們從神學的角度來思考耶穌是誰的時候﹐如果我們從歷史裡去回溯﹐去看在整個歷史裡﹐甚至在歷史還沒有開始之前﹐耶穌對於我們的救贖所作的計劃和行動﹐那會更幫助我們認識耶穌到底是誰。

宇宙被造之前﹐永恆的狀況到底如何﹐神學家們對此沒有一致的看見。有些人認為時間是創造的一部分﹐因此無法談論上帝創造之工以前時間的性質。所以在這一課裡﹐我們對永恆的界定是﹐上帝的存在先於宇宙的創造。在永恆裡﹐唯有上帝存在﹐而且他是以三位一體﹐就是以聖父﹐聖子﹐聖靈而存在著。

我們要以三個部份來探討永恆﹕首先﹐我們要查考聖經對於基督神性的教導。第二﹐我們要看他在三位一體中的角色。第三﹐我們要探索耶穌的永恆決議。讓我們先來看耶穌基督﹐上帝的兒子神性這個部份。

神性

聖經並非來自永恆﹐它是在時間和歷史裡寫成的﹔而且直到新約之前﹐聖經也沒有顯示耶穌是三位一體裡獨特的一位。即使是這樣﹐聖經仍是教導耶穌從永恆以來就是上帝。因此﹐新約裡關乎他神性的啟示﹐也同樣顯明於宇宙創造之前﹐而且也如此持續到永遠。

我們在希伯來書13章8節﹐讀到﹕

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希伯來書13章8節)

在新約裡﹐有許多地方顯明耶穌的神性。第一﹐聖經多處清楚的聲明他是上帝。第二﹐有些新約的經文乃是引用舊約對他的描述﹐而指明他的神性。第三﹐有些經文賦予他上帝的屬性。我們會查考一些例子﹐來證明上述的每一點關乎耶穌的神性﹐讓我們先來看那些清楚的聲明。

清楚的聲明

好幾處的經文直接提到耶穌是上帝﹐清楚而明確的教導耶穌的神性。例如﹐約翰福音20章28節﹐使徒多馬稱呼耶穌是我的上帝。提多書2章13節﹐保羅稱呼耶穌是至大的上帝和我們救主耶穌基督。彼得後書1章1節﹐彼得稱呼耶穌是我們的上帝和救主耶穌基督。還有約翰一書5章20節﹐約翰稱呼耶穌是真神,也是永生。

但是最為人所知曉﹐清楚講明耶穌神性的經文就是約翰福音1章1節﹐我們讀到這樣的敘述﹕

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約翰福音1章1節)

這節經文特別的說道就是上帝﹐說到從太初以來﹐就是宇宙被創造之前﹐他就是上帝。後來在同一章的14到18節﹐約翰清楚敘述他所講的這個道就是基督。以這樣的方式﹐約翰清楚無疑的表明耶穌是上帝﹐從過去到未來﹐就各方面而言﹐他一直就是全然的上帝。

舊約

其次﹐除了明確的指稱耶穌是上帝﹐新約也引用舊約多處對上帝的稱呼﹐以此來顯明耶穌的神性。

新約的作者在不同情況裡﹐認定耶穌是上帝﹐將他與舊約裡的主等同並論。在舊約裡﹐上帝向祂的子民啟示他的名字是耶和華-雅威﹐在英文聖經裡通常這個名詞被譯為是主。而在新約幾處經文裡﹐新約作者引申舊約裡清楚提到主耶和華的經文﹐他們說這些經文就是在講述耶穌。

例如馬可福音1章2和3節﹐引用瑪拉基書3章1節﹐以及以賽亞書40章3節﹐那裡提到有個先知﹐或是使者﹐將要在主之前來到。但是馬可說﹐當施洗約翰為耶穌預備道路時﹐這些預言就全應驗了。因此﹐馬可指明耶穌就是主﹐耶和華﹐就是瑪拉基和以賽亞所預言的那一位。

腓立比書2章11節﹐保羅也把耶穌和耶和華作類似的聯結﹐他在那裡提到基督徒的基本宣告就是耶穌是主。還有約翰福音1章1到3節﹐約翰認為耶穌就是上帝的道﹐上帝藉著他在太初時創造萬有。這是清楚的引申自創世記1章1節﹐在那裡﹐摩西這麼寫著﹕起初﹐上帝創造天地。這個關乎耶穌參與創造的敘述﹐顯明耶穌其實就是上帝本身。

上帝的屬性

第三﹐除了以清楚的聲明和引申舊約﹐確認耶穌是上帝以外﹐新約作者們也將上帝的屬性﹐就是上帝所擁有的性情﹐歸諸於耶穌。

例如希伯來書 1章 3節﹐這麼說道﹕

兒子(他)是上帝榮耀所發的光輝,是上帝本體的真像,常用他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希伯來書 1章 3節)

在這段經文裡﹐聖子是等同於上帝﹐而且祂的光輝乃是暗示上帝兒子的神性﹐此外﹐上帝的兒子執掌上帝無限創造和承托萬有的能力。一個有限體無法具有無限的能力﹐唯有無限的上帝才可以。因此﹐聖子必然就是上帝自己。

當然﹐約翰福音1章1到2節﹐約翰也以類似的描述﹐肯定耶穌的神性。他這麼寫著﹕

太初有道,……這道太初與上帝同在。(約翰福音1章1-2節)

約翰講到「太初」時﹐道就已經存在﹐他的意思是﹐在萬有受造之前的永恆裡﹐聖子就已經存在﹔如同創世記1章1節講到﹐在創造之先﹐上帝已經存在一樣。換句話說﹐聖子不是被造的。他與聖父一起存於永恆裡。既然只有上帝能夠具有永恆存在的屬性﹐那麼聖子必然就是上帝自己。

我們已經探討了基督具有全然的神性﹐現在要來看聖子與三位一體裡其他位的關係。

三位一體

三位一體的教義是所有基督教神學中最重要的教義之一。一方面,三位一體的教義教導我們說,上帝是遠超出我們對祂的理解能力的。它教導我們,上帝既是奧秘的又是奇妙的,因此,激發我們對祂的敬拜。同時,另一方面,這個教義使得基督教有別於其他任何的宗教。有些宗教把神視為只有一個位格,而另一些宗教卻相信存在著許多個神祇。基於聖經的三位一體的教義教導我們,在一種含義上,上帝為一,在另一種含義上,上帝為三。從歷史的眼光來看,這個獨特的基督教教義一直就是我們對基督認信的根本核心。

三位一體這個名詞並未出現於聖經裡﹐但它表明上帝有三個位格﹐卻只有一個本體或本質的聖經觀念。位格這個詞乃是指一個獨特、自我意識的個性。聖經教導說上帝的三個位格是聖父、聖子、和聖靈。本體指的是上帝的基本性情﹐或是他所包含的實質。

基督教關於三位一體教義的一貫教導是﹐獨一真神是以三個位格合一的方式永遠存在的。上帝是聖父﹐是聖子﹐也是聖靈。基督徒經過好幾個世紀對經文的探索才得到對上帝的這個認識。早期基督徒對於復活升天的基督的敬拜﹐乃是形成三位一體教義的主要推動力。聖經清楚教導耶穌是上帝﹐經文明確表明聖子具有聖父一樣的本質。那麼﹐基督徒如何在對基督的敬拜與上帝的獨一性上取得一致呢﹖關鍵就在於位格與本體之間的區別。聖經引導基督徒至終肯定聖父和聖子乃是一體﹐卻又是各有其位格。總結來說﹐獨一真神是以聖父、聖子、聖靈﹐三個位格合而為一的方式永遠存在。〔科斯·約翰遜博士〕

神學家通常從兩個觀點來描述三位一體。就某方面而言﹐他們談到三位一體彼此之間的本體性關係﹔而另一方面﹐他們也說到其間的實施性關係。我們要簡單的來探討這些觀念﹐讓我們先來看三位一體的本體性關係。

本體性

本體性這個詞的意思是與本體存在的關聯。因此﹐當我們要探討三位一體裡位格彼此之間的本體關係時﹐我們要注意的是他們彼此如何的結合﹐以及他們是共同分享同一神性的這個事實。因為上帝所有的三個位格都分享同樣的神性本質。他們乃是具有相同的神性﹐例如無限性﹐永恆性﹐和不變性。

腓立比書第二章 5到 8節﹐保羅如此談到三位一體的這個部份﹕

基督耶穌……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書第二章 5-8節)

這段經文講到關乎耶穌的許多事﹔但我們所要著重的是[本有上帝的形象]的這個說法。在這句經文裡﹐保羅清楚的教導﹐聖子是與聖父共同分享其神性﹐或是本體。而聖經裡其它經文也清楚指出﹐這樣的說法對聖靈而言也是真的。他們共有一個神聖本體。

就如耶穌在約翰福音10章30節﹐這麼說道﹕

我與父原為一。(約翰福音10章30節)

不信主的人聽到耶穌這種驚人的宣告﹐知道他是宣稱自己為上帝﹐他們認為他褻瀆上帝﹐於是想要用石頭把他打死。

我們已經探討了聖經對於三位一體本體性的探討﹐現在要來看聖經對於三位一體彼此之間的實施性關係。

實施性

「實施性」這個詞﹐意思是關乎家的管理。因此當我們說到三位一體之間的運作關係時﹐我們所在意的是﹐聖父、聖子和聖靈如何就其獨特的位格彼此關聯、互動。

就如我們所說的﹐從本體性的角度來看﹐聖子是與聖父、聖靈同享一個神聖本體。但就實施運作的關係而言﹐聖子是順命於聖父的旨意﹐而他所具有權柄則是在聖靈之上。

就如耶穌在約翰福音 6章 38節所說的﹕

我從天上降下來,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來者的意思行。(約翰福音 6章 38節)

還有﹐他在約翰福音8章28到29節這麼說道﹕

我沒有一件事是憑著自己做的。我說這些話乃是照著父所教訓我的。那差我來的是與我同在;他沒有撇下我獨自在這裡,因為我常做他所喜悅的事。(約翰福音8章28-29節)

在三位一體的運作關係裡﹐聖子總是順從聖父的權柄和旨意。

如同聖父有權柄在聖子之上﹐聖父和聖子也同有權柄在聖靈之上。

約翰福音15章 26節﹐聖子講到他對聖靈的權柄﹐他這麼說道﹕

「我要從父那裡差保惠師來,就是從父出來……他……要為我作見證。」(約翰福音15章 26節)

就如聖父有權柄﹐差遣聖子來到人間﹐聖子也有權柄差遣聖靈來。

當然﹐在三位一體裡的位格之間是沒有任何衝突的。聖父、聖子和聖靈總是合一的﹐他們有一致的心意。即使是這樣﹐在他們的實施運作關係裡﹐仍有清楚的秩序﹐聖父擁有最高的權柄﹐其次是聖子﹐最後是聖靈。

對我們而言﹐想要全然瞭解三位一體的本質﹐以及三個位格彼此之間的關係是不可能的。即使我們憑著信心﹐知道聖經所啟示的是真實的﹐我們仍然必須要承認﹐三位一體裡許多部份是超乎我們的理解之上的﹔即使是這樣﹐我們還是能從三位一體的同工合作﹐帶給我們實在救恩無比的安慰和激勵。聖父因著聖子的捨命贖罪赦免了我們﹐聖父和聖子差遣聖靈來到我們生命裡﹐重生和更新我們的生命﹐直到聖子再來﹐完成救贖的工作。

我們已經探討了耶穌的神性和三位一體﹐瞭解他在永恆裡的位格和工作﹔現在要來看他永恆的決議。

決議

永恆的決議這個神學名詞﹐經常被稱為是「永恆的旨意」﹐指的是上帝對於宇宙的計劃﹐乃是在他創造之前就已定好的。使徒行傳2章23節﹐羅馬書8章28到30節﹐還有彼得前書1章2節等經文﹐都提到上帝的永恆旨意。

不同的神學傳統對於上帝旨意的性質和範圍有不同的看法。有的相信上帝的永恆計劃是包含歷史的每個細節﹐另一些則是相信上帝對於某些事有他一定的旨意﹐但其它事則否。然而我們必須一致同意﹐基督所成就的﹐乃是上帝計劃的中心﹐就是上帝所命定在他裡面的救恩﹐而且基督不會失敗。

以弗所書1章4和11節﹐這麼寫著﹕

[上帝]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我們也在他裡面得了基業;這原是那位隨己意行、做萬事的,照著他旨意所預定的。(以弗所書1章4,11節)

上帝在基督裡所作的﹐決非是個偶然﹐或是為了要修補一個看不見的問題﹐那乃是上帝永恆旨意所訂定的。那麼當我們思想有關基督的上帝永恆決議時﹐我們要分別其中兩個部份﹕預知和目的來認識。

以賽亞書46章10節﹐很顯然的提到上帝永恆議案的這兩個部份。經文這麼說道﹕

「我從起初指明末後的事,從古時言明未成的事,說:我的籌算必立定;凡我所喜悅的,我必成就。」(以賽亞書46章10節)

就他的預知﹐上帝說到從起初﹐也就是在他創立世界之前﹐他就知道要發生的事情。就祂的目的﹐他說到我的籌算必立定﹐凡我所喜悅的﹐我必成就。讓我們稍微深入的來探討這兩個概念。

就一方面而言﹐我們對預知這個名詞的定義是﹐它指的是在創造之前﹐上帝知道歷史的軌道裡會發生的事件。聖父、聖子和聖靈都知道﹐他們的知識也延伸到未來。除了以賽亞書46章10節以外﹐我們在以賽亞書42章9節﹐45章11到13節﹐還有使徒行傳15章17和18節都看到這個概念。

另一方面﹐上帝創立宇宙的目的可以用許多方式來描述。在這一課裡﹐我們只簡略的說﹐上帝創立宇宙﹐為的是藉著他在基督裡的國度﹐彰顯和增添祂的榮耀。我們看到整本聖經都表明上帝的這個旨意﹐包括詩篇145篇1到21節﹐提摩太前書1章17節﹐希伯來書1章1到13節﹐彼得前書1章20節到2章9節﹐還有啟示錄1章5到6節。

近幾世紀以來﹐有些神學家發現﹐將上帝關乎榮耀國度的永恆旨意視為[救贖的聖約]﹐有助於我們瞭解上帝的作為。聖經啟示我們﹐在創立世界以先﹐三一真神已有嚴肅慎重的安排﹐要確保救贖大工﹐並將之應用於墮落的受造物。在這樣的協商裡﹐聖子承諾要成為肉身﹐受死﹐為的是救贖墮落的人類﹐脫離因罪而有的後果﹔而聖父則允諾要接受聖子為贖回罪人所作的捨命犧牲。有些神學家認為在這其中﹐聖靈也承諾要將救恩施予蒙救贖的罪人。

在永恆的協議中,聖父為祂百姓的緣故計劃了救贖工作。祂也定意為聖子預備身體,一個血肉之軀供聖子披戴、來到人間、道成肉身。同時,聖子同意來到這個世間,在十字架上捨去自己完美的生命,把祂完美的生命犧牲在十架上,替上帝的子民受死。另外,作為救贖聖約的一部分,祂們要差遣聖靈,將基督成就的工作,實施在上帝子民的身上。〔傑夫·洛曼博士〕

救贖聖約的這個觀念很重要﹐它清楚解釋耶穌已經作的﹐和道成肉身時繼續作的事。我們從詩篇110篇﹐以弗所書1章3到6節﹐可看到涉及救贖聖約的這些承諾﹐而在彼得前書1章20節﹐和啟示錄13章8節﹐則有這樣的暗示。

我們以約翰福音6章38到40節﹐耶穌所說的為例﹕

「因為我從天上降下來,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來者的意思行。差我來者的意思就是:他所賜給我的,叫我一個也不失落,在末日卻叫他復活。因為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見子而信的人得永生,並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約翰福音6章38-40節)

救贖是一個有關永恆旨意的問題,是在創世以前在上帝裡面就有的美意。我們無法測透這裡所有的奧秘。顯然,既然上帝是無限的,就會有一些上帝沒有啟示,我們無法知道的事情,當然,我們要理解上帝在這方面已經啟示給我們的。透過整本聖經我們認識到,在三位一體的上帝裡面形成了這個恩約,在永恆中彰顯出祂的榮耀。從而使那些受造之物能夠以祂的榮耀為樂,而這種快樂將永不止息、不斷加添。聖經表明上帝正是透過救贖來達成這個目的,把本來該受責罰的罪人拯救出來。就我們對聖經的理解而言,在創立世界之前,就是在萬有被創造以前,這個恩約就已經安排好了,就是要使聖父所揀選的子民,藉著聖子來世受死和救贖這些子民,聖靈將會吸引這些子民,除去他們罪的敗壞,以至於他們能夠悔改和信靠基督得到救贖。〔托馬斯·耐托思博士〕

三一神的永恆計劃對於所有的信徒可以說是一個絕大的安慰。在上帝創立宇宙之前﹐他設計萬物﹐以彰顯祂的榮耀﹐並且在他慈愛的掌管之下﹐使整個環境成為適合人類居住的所在。因著上帝的預知﹐無一事會讓上帝驚呀。人類墮落犯罪﹐沒有讓他震驚。我們的救贖﹐也不是上帝對於意外事件發生後﹐試圖作補救的緊急努力。相反的﹐每一件事的發生都是照著祂的計劃。即使看起來是這麼的不可思議﹐但是設計又創造的宇宙主宰﹐他道成肉身,就是拿撒勒人耶穌﹐他是宇宙獨一的真神。他乃是按著他永恆的旨意﹐進入到受造世界裡﹐為的是要恢復整個受造大工,包括我們在內。

我們已經探討了在永恆裡的聖子﹐現在要來看創造的最初階段。

III. 創造

為了這一課的目的﹐我們把創造的最初階段定義為﹕它始於創造的那個六日﹐而結束於人類的墮落犯罪、和被逐出伊甸園。整本聖經經常提到這些事件﹐但是最主要的記載是在創世記1到3章。

我們要以兩個主題﹐來探討聖子在創造時期的工作﹐第一﹐在六日創造時﹐上帝首次讓宇宙顯現而存在﹔第二﹐人類的墮落犯罪。讓我們先來看六日創造。

六日創造

現今當基督徒在談論上帝創造世界時﹐我們自然是會想到聖父。但是聖經教導說﹐在創造時﹐聖子是在聖父旁邊﹐而且聖父是透過他或是靠著他而創立世界。約翰福音1章1到3節﹐以及希伯來書1章2節都有這樣的教導。

當我們思想聖子上帝作為宇宙的創造主時,來到我們腦海裡的經文就是歌羅西書一章,這段十分豐富的經文先提醒我們,萬有都是靠祂造的,又是為祂造的,萬有也靠祂而立;然後,再進入很實際的應用部分。這就意味著我們可以有充分的確據,那位創造和塑造這世界的,那位透過駕馭自然規律和實施祂自己聖神旨意維繫和護理萬有的,同樣在根本上,也就是這位能從我們原本是祂的創造,又是借祂的靈新造的一部分,感同身受地瞭解我們目前正在經歷的任何一切。因此,上帝原初的創造目的與上帝當今護理之間的聯繫本是我們的福分。〔雅各·史密斯博士〕

例如﹐歌羅西書1章16節﹐就講到聖子如何參與創造大工﹕

因為萬有都是靠他造的,無論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見的,不能看見的;……一概都是藉著他造的,又是為他造的。(歌羅西書1章16節)

在這段經文裡﹐保羅清楚描述創造是靠聖子而完成的﹐有些譯本則說是「藉著」他而成就的。

在整個創造開始的時候,聖子是以真道,以話語的形式出現。因此,創世紀一章告訴我們,上帝說要有光就有光,上帝說要召聚海洋,要召聚陸地,這個話語在基督教來講,就是約翰福音所說的道成肉身。所以我們所理解的宇宙是神到世界,神到人。為什麼?因為我們所理解的世界是按照上帝的規律得出的,而這個規律不是上帝的想像,是一個真實的真道,因此整個世界就變成了一個可理解,並且有規律的世界。〔陳佐人博士〕

每當我們讀新約時,我們會發現許多令人吃驚的事,而我們其實就是在一個全新的光照下讀舊約的。比如,我們從約翰福音的序言中發現的一件事,就是基督在太初就存在了。基督就是在舊約的每一節經文中。然而,我們回溯到創造之初,約翰告訴我們聖道——這話語就是基督,上帝的道,祂曾是創造的媒介,上帝透過祂創造了諸世界。接著,你讀到像歌羅西書這類的保羅書信,他說,聖子不僅創造了世界,一切和萬有也都是靠祂而有的。而創世記裡告訴我們,上帝說話萬有就出現——那就是透過聖言的創造。那正是上帝說出的聖言。我們現在認識到這聖言就是基督。〔奧爾伯特·穆勒博士〕

很有意思的是﹐聖經對於創造的記載﹐一開始並非著重於創造天地之前的情況﹐而是花了篇幅來描述﹐上帝如何按他所喜悅的方式來安排命定萬象萬有﹐那方式是符合他對宇宙永恆的旨意。創世記1章1節就是記載創造的主題﹐告訴我們上帝是創造者。

然後﹐創世記1章2節告訴我們關乎世界起初的情況。我們讀到這樣的字句﹕


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創世記1章2節)

在上帝命定萬有充滿宇宙之前﹐整個情況是混沌的﹐無形無序﹐而且空虛﹐沒有任何生物居住其間。

在這樣的情況下﹐天地並不適合成為上帝榮耀的國度﹔所以他花了六天來命定並成就祂的創造﹐而他運作的方式﹐顯示出他對世界永恆旨意的一些基本層面。

在創造的最初三天﹐上帝使天地各有其形﹐透過他話語的能力﹐他把光與暗、天與海、旱地與大水分開﹔然後他使菜蔬生長﹐成為後來所造活物的食物。

在接續的三天裡﹐上帝的創造充滿空虛的天地﹐使得祂的國度有合宜的秩序和管理。他創造太陽、月亮、和星辰以定節令﹐並且要太陽管白晝﹐月亮管黑夜。然後他造魚和海中的生物﹐使它們居於水中﹐又造雀鳥飛行於空中﹐以及地上所有的動物﹐充滿旱地﹔然後他造人類﹐不但要他們遍滿地面﹐還要治理這地﹐管理水裡、空中和旱地的所有生物。

創世記1章27到28節﹐對於人類受造的記載﹕

上帝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上帝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創世記1章27-28節)

聖經,尤其是創世記,用非常豐富的詞彙告訴我們,起初人類與上帝之間的關係。首先,人類絕對是上帝創造的頂峰。在第六日結束時,上帝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乃是照著上帝的形像造男造女。從此,人類就與上帝有了一種最高的關係,具有上帝所造一切的最高境界,因祂將祂自己的形象和樣式放在了這個特別的創造裡。為此,創世記第二章用這些字眼描述同樣的現實,上帝從泥土造了亞當,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上帝與亞當分享了祂屬靈的生命。因此,起初人類與上帝之間的關係或許可以恰當用這些詞語來描述:人類本是上帝的朋友,上帝的兒子,在創造界中成為上帝的夥伴,事奉上帝,不光只是事奉上帝。最為重要的,是認識上帝和愛慕上帝。[斯提夫·布蘭克博士]

在六日創造第六天的終了﹐上帝已經創造宇宙﹐作為他特別的國度﹐而且他也命定人類要以榮耀祂的方式來管理全地。

記住這一點﹐我們再來看歌羅西1章16節﹐保羅如此描述創造過程中﹐聖子扮演的角色﹕

因為萬有都是靠他造的,無論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見的,不能看見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執政的,掌權的;一概都是藉著他造的,又是為他造的。(歌羅西1章16節)

注意在這段經文裡﹐保羅強調了有位的、主治的、執政的、和掌權的。在聖經裡﹐創造並非只是存在生活而已﹐也是關乎權柄能力。世界的存在﹐為的是在聖子的權柄之下﹐成為上帝特別的國度。

希伯來書1章2節﹐也顯示同樣的關聯﹕

[上帝]藉著他兒子曉諭我們;又早已立他為承受萬有的,也曾藉著他創造諸世界。(希伯來書1章2節)

在這裡﹐希伯來書的作者把真神聖子曾積極的參與創造﹐與他是承受萬有的這個事實關聯起來。也就是說﹐他是王﹐是要接掌所有權﹐並治理所有受造物。事實上﹐這個主題貫穿全章。

聖經一貫的教導我們﹐創造的目的﹐為的就是要成就上帝特定的國度﹔新約也清楚表明﹐這個國度是要由上帝特定的聖子來掌管﹐透過他﹐也藉著他﹐創造才得以完全。我們甚至可以說﹐聖子的創造大工就是他國度和權柄的彰顯。祂的權柄是涵蓋所有受造物﹐因為是祂所造的﹐也因為如此﹐每個受造物都必須要樂意順服上帝聖子﹐以祂為王。

聖子上帝參與宇宙創造的事實,對我們而言十分重要,因為我們與祂有著密切的個人關係,祂是我們的主和救主。可是,我們的救主並非是要把我們從這個創造的世界中救出來,好像要叫我們離開這個世界——他拯救我們好讓我們能夠正確的活在這個世界上。因為這個世界正是祂所造的。正因為世界屬於祂,而因為我們屬於祂,這個世界就屬於我們。因此,這對我們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我們該如何認識我們自己在上帝面前的呼召,我們在這個世界的生活方式,因為正是在基督裡,我們認識了與我們有關的這位上帝,是具有權柄和能力控制和管理祂的世界,而且祂與我們分享祂治理萬有的特權。因此,至關重要的是,我們與祂的關係也就給予我們在天父世界中,活出祂要讓我們擁有的知識、自由和權柄。〔傑渃得·博瑞博士〕

基督教信仰中一個富有魅力的真理,就在於我們的主、救主耶穌基督不光拯救我們,而且祂本在這個宇宙的創造過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我們的主、救主是救贖者,其實更完整的說,他即是造物主又是救贖主。這一點對我們來說,有多方面的重大含義。其一,它提醒我們,我們的救主是何等的偉大,祂是萬有的創造者。其實,這實在是一個令人驚訝的思想。其次,它也提醒我們,不要誤以為聖子在本質上低於聖父,其實祂全然參與了我們這個浩瀚與奇妙宇宙的創造。另外,這還提醒我們,耶穌基督不光關心祂的教會,還關注整個被造的秩序和其中的活物,我們期待透過基督最終的全然救贖,還要包含這個一同歎息的創造界。最後,這還提醒我們這些耶穌基督的跟隨者們應該與祂有同樣的心思意念,與祂一同眷顧這個世界和其中的活物,因為這原本就是祂的創造。〔戈蘭·斯高靳博士〕

我們已經從創造周的角度﹐探討了聖子在創造時期的工作﹐現在要來看人類墮落犯罪的階段。

人類的墮落

人類墮落犯罪﹐是個可悲而熟悉的故事。創世記2章﹐上帝造了人類的先祖﹐亞當和夏娃﹐將他們安置在美麗的伊甸園裡。他們的職責是照顧看守園地﹐生養足夠的後代﹐讓人類可以將伊甸園擴展而遍滿全世界﹐使得全地成為合宜讓上帝居住的所在。但是在創世記3章﹐撒旦化身成為蛇﹐引誘夏娃去吃上帝所禁止的﹐善惡樹上的果子。夏娃自己吃了﹐就分了一些給亞當﹐他也吃了。這是人類第一個不順服的舉動﹐亞當夏娃相信蛇的話﹐選擇不去相信上帝的供應﹐也不遵守祂的誡命。

所以﹐在創世記3章﹐於是對於他們的罪﹐上帝咒詛亞當、夏娃、和蛇。這個咒詛裡的宣判﹐總結了人類不順從上帝的後果﹐也耽延了上帝創造旨意的成就。但是﹐聖子在這整個過程中扮演什麼角色呢﹖我們對於聖子的工作可以作此總結﹐就是祂參與聖父和聖靈對於人類犯罪以後的咒詛﹐然而他也是所應許的那位救贖者﹐至終要來﹐將人類從這咒詛裡拯救出來。

我們要以三方面來查考真神聖子在人類墮落時期的工作。第一﹐我們要探討墮落的個人後果﹔第二﹐我們要看墮落的普世後果﹔第三﹐我們要簡單的敘述墮落以後﹐人類所得著的盼望。讓我們先來看墮落帶來的個人後果。

個人後果

根據羅馬書5章,講到人墮落進入罪中的一個後果,它說,這就如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這是在說亞當,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這意味著所有的人在他裡面犯了罪。亞當代表著整個人類,因此,當他犯罪,那麼他的罪過就轉給了整個人類。同時,他的敗壞也轉給了他的後代。想像一下,在上帝創造亞當時,祂在亞當裡面放了一瓶毒藥——當然這不是事實,只是打一個比方——祂對亞當說,如果你違背我的旨意,那個小瓶子就會破裂。結果是,亞當背叛了上帝的旨意,這個小瓶子就破了,它毒害了他的思想——讓他不能正確的思想,毒害了他的心靈——他無法愛慕正確的對象,毒害了他的意志——他無法做正確的抉擇。而墮落的亞當有了後代,這個敗壞的特性就傳遞給了他的兒女,以至於整個人類活在這個敗壞的特性中,背叛了上帝。〔弗蘭克·巴克爾博士〕

人類墮落犯罪帶來的個人後果﹐可談的實在有許多﹐但為了這幾課的目的﹐我們要著重於其中的四項﹐第一個就是上帝和人類團契的關係破裂。

關係破裂

人類墮入罪中,基本而言就是背叛上帝——違背了彰顯祂屬性的道德誡命。此背叛導致了在每一個層面上的悲慘隔離——首先,最重要的,人與上帝的隔離。我們作為祂的創造,具有祂自己的形像,目的在於榮耀祂,然而我們背離了此目的。我們都虧缺了上帝的榮耀,當我們背叛祂時,祂就詛咒了這個創造界,表明上帝與祂創造之間的隔離。因此,人類隔離的經歷,就是我們與給予我們受造的安全、價值、身份或所是的最終源頭切斷了聯繫,因此,我們就與上帝隔離。我們甚至在人與人之間的彼此隔離,因為人類本該在上帝那裡找到他們一切的喜樂、他們的身份和滿足,一旦我們與上帝分離,我們就會在這世上來尋求這一切。因此,人非但沒有成為愛與被愛的對象,卻變得透過彼此競爭這世上之物,來尋找我們的身份,結果我們就與人彼此隔離。〔埃瑞克·索尼斯博士〕

上帝設定的世界﹐是祂和祂的受造物都可以居住其間。但是亞當和夏娃的罪﹐使得他們轉離上帝﹐他們與祂相交的關係因此破裂。他們的不順服﹐使得他們心裡感到羞恥﹐他們失去了有上帝同在時的滿足自信。他們非但不能繼續與上帝在園子裡行走談話﹐反而躲起來﹐不敢見上帝的面。這種團契關係﹐不只從人類的立場﹐受到破壞﹔上帝也是同樣的拒絕他們﹐把他們從伊甸園驅趕出去。至終的結果是﹐人類最大的需要之一﹐就是修復這個與上帝的關係。

再者﹐人類與上帝關係破碎的另一個結果是﹐亞當和夏娃彼此之間的關係也受到破壞。他們因著自己的赤身裸體而感到羞愧﹐於是用無花果葉將自己遮蔽起來。在創世記3章16節﹐我們也看到上帝對人類的咒詛裡﹐罪是導致婚姻裡紛爭的原因。因此﹐人類也需要救贖﹐為的是能夠修復這些受損的人際關係。

墮落的第二個個人後果就是人類因此承受了亞當犯罪的罪孽。

罪孽

羅馬書5章18節﹐保羅如此描述這個問題﹕

因一次的過犯,眾人都被定罪。(羅馬書5章18節)

保羅教導說﹐因著亞當一次不順服的行為﹐使得全人類都受到責罰。換句話說﹐上帝把亞當的罪歸諸到每一個墮落的人﹐我們因著那首次的過犯﹐也成為有罪的人。事情之所以這樣﹐乃是因著亞當是全人類聖約的頭﹐他不只代表他自己﹐也代表他的妻子﹐以及每一個從他們而出的﹐世世代代的後裔。因此﹐我們也都需要救贖﹐使得我們能夠脫離這罪﹐以及罪所帶來的永遠懲罰。

我們要提到的﹐墮落的第三個個人後果就是人的沉淪敗壞。

沉淪敗壞

沉淪敗壞這個神學名詞﹐指的是人性裡罪的敗壞。不同的神學傳統對於敗壞的範圍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所有福音派的基督徒一致同意﹐罪使得我們無法得到上帝的恩典。聖經多處講到人性的敗壞﹐包括羅馬書3章9到18節。

例如﹐羅馬書3章10到12節﹐這麼寫著﹕

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沒有明白的;沒有尋求上帝的;都是偏離正路,一同變為無用。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羅馬書3章10-12節)

在這段經文裡﹐保羅綜合了舊約的幾處經文﹐為的是要強調﹐聖經對於人性敗壞的一貫教導。

在羅馬書3章﹐保羅教導說﹐我們的行為是墮落敗壞的﹐因此沒有義人﹐也沒有行善的。我們的理性也是敗壞的﹐因此無法明白﹔我們的意志也受到影響﹐所以無人尋求神。事實上﹐保羅寫這麼多﹐為的就是要表明﹐在聖潔的上帝面前﹐我們的人性是無用﹐不足取的。我們不配蒙受祂的祝福﹐我們也無法作什麼來救贖自己。我們需要別人來拯救我們。

在二十世紀初葉,人們充滿了大量的樂觀情懷,尤其是西方世界。因為科學的進步,因為教育的普及,因為各式各樣的發明創新——如科技進步等等。因此,在哲學家、社會學家、甚至在自由派神學家的中間,都瀰漫著一種強烈的樂觀氛圍,認為二十世紀將會是一個充滿和平,沒有戰爭的時代;二十世紀必將是一個理性掌權的時代,而理性的活物就不會自相殘殺。因此,在這種強烈期待和平的情懷下,我們步入了那個世紀。其實,這裡有個問題,就像馬克思主義的錯誤,對人性高度樂觀最後導致社會的災難,因為它裡面沒有原罪的教義。那麼結果呢?發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出現了布爾什維克革命;後來發生了對猶太人的大屠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你我都知道,希特勒,納粹等等。簡而言之,結果就是在二十世界,有一億一千二百多萬的人在戰爭中喪生。我談的只是死於戰爭的人,士兵和平民,僅根據我們有限的統計資料的估算。這數字是前四個世紀累計死亡人數的四倍。這告訴我們什麼呢?人類出了錯。不光是在社會狀況,還包括所有的知識,科學的進步和文明的發展,人性中出了根本性的錯誤。這就是我們基督徒通常說的「罪」。目前,在媒體中、學術界等領域這都不是一個受歡迎的字眼。但是,正如萊因霍爾德·尼布爾說的,「基督教的罪論是所有教義中最不受歡迎的,然而,我們卻得到最多普遍經驗性的證據支持著此教義。」〔彼得·庫茲彌克博士〕

墮落帶給人類的第四個個人後果是﹐所有的人類開始經歷到苦難﹐痛苦和死亡。

苦難﹐痛苦和死亡

人類墮落犯罪之前﹐生活是美好而充實的。人類沒有感受到任何的痛苦﹐艱難﹐或是疾病﹐死亡。但是亞當和夏娃犯罪以後﹐上帝咒詛他們和他們的子子孫孫。

作為墮落的結果,上帝審判了男人和女人,事實上,審判了整個創造界。因此,就拿工作來說吧,這本是墮落前上帝賦予亞當和夏娃的使命,卻變成了勞苦,從此人類與工作有了無法割捨的愛與恨的關係。同樣,男人與女人的關係也敗壞和扭曲。同樣,生養兒女這個上帝的禮物,本是為了再造更多上帝的形象,卻也變得苦楚。因此,基本而言,總體的結果就是上帝本來給予亞當和夏娃享受的好事,雖仍舊可以享受,但是,它們實際上又都被扭曲和玷污,因此人類無法在他們完滿的含義上來享受這一切。〔西門·沃伯特博士〕

創世記3章16到19節﹐記載了上帝對人類的咒詛﹐經文這麼寫著﹕

又對女人說:我必多多加增你懷胎的苦楚;你生產兒女必多受苦楚……。又對亞當說:……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裡得吃的。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來;……你必汗流滿面才得餬口,直到你歸了土。(創世記3章16-19節)

這些咒詛不只讓人類經歷痛苦艱辛﹐也讓他們受攔阻﹐無法達成上帝托付給他們的職責。人類在生養眾多﹐遍滿全地的過程﹐在田地辛苦勞作﹐管理全地﹐以及擴展上帝的國度等等職責上﹐都經歷許多艱難。

更糟的是﹐所有人類開始經歷死亡。這些咒詛乃是一直的延伸下去﹐歷世歷代的人都要承受。因此我們如果要達成上帝給人類的使命﹐我們需要一個救贖者﹐他能把我們從這些攔阻裡拯救出來﹐恢復我們原有的蒙福而喜樂的生活。

人墮落之後的後果,用聖經的話來講就是人偏行己路,而人犯罪就是違背神的誡命,是不中的,不能夠達到神的標準。所以墮落使得我們與神分離、分割,使我們產生了屬靈的死亡。這個墮落,從這方面來講就是本質上,但是人墮落之後仍然是在人的地位上,所以我們仍然有上帝原初創造部分的神的形象。我們還有部分的普遍的良善。但無論如何,我們沒有辦法再靠自己的力量去尋求上帝,再達到這個良善的標準。〔陳佐人博士〕

人類需要一個救贖者,其實是需要上帝作為他們的救贖者,原因就在於罪的本質是對抗上帝的。上帝並非是什麼沒有位格的力量,創造了這個宇宙。上帝是有位格的存在——三位一體,上帝是聖父,聖子,和聖靈。上帝是親密的、極具位格的存在,因此,我們的罪是位格性或個人性的敵對上帝。我們的罪在最高含義上,像是對我們造物主的背叛,正如按我們對聖經教導理解的那樣。因此,既然我們的罪像是背叛,那麼對此我們就無能為力。背叛這類事情只有遭背叛的一方有主動權。因此唯有上帝能提供救贖,唯有上帝能夠將破裂的關係恢復,我們才能夠得到拯救。然而,我們還需要一個救贖者,就是在於罪對人類狀態產生的影響。罪已經抓住了我們。當我們離開上帝,轉向我們自己,罪就像一個地心引力把我們抓住,唯有上帝的恩典才能使我們逃脫它的束縛,再次讓我們有能力將我們的心思和人生轉向上帝,沒有救贖我們就無法逃離我們自己罪的捆綁。因而,唯有能使我們與上帝和好的救贖主,才能拯救我們;同時,只有那位能來到我們罪的情形中、並能消滅罪惡權勢的救贖主,才能拯救我們。〔斯提夫·布蘭克博士〕

我們討論完了人類墮落犯罪帶來的個人後果﹐現在要來探討它所帶來的普世後果。

普世後果

人類是上帝國度旨意的中心﹐因此我們的背逆也給宇宙帶來咒詛。從那時起﹐人類社會不斷追求自己的榮耀﹐而非要活出上帝的榮耀。我們以不公義﹐不平等的彼此對待﹐而且我們持續的違逆上帝的旨意﹐因此上帝在地上的國度就無法彰顯出上帝是萬物良善的君王和創造者那美好的榮耀了。整個自然界也受到影響﹐衰敗和死亡耗損敗壞全地和所有受造物。受造的每個部份都需要拯救和贖回。

在這一課裡﹐我們要著重於墮落帶來的兩個普世後果﹐首先是墮落延遲了上帝國度的來到。

延遲了上帝國度

我們在創世記2章8節讀到﹐當上帝創造世界時﹐伊甸園是唯一的樂園﹐世界其它地方則是荒涼而未開發。根據創世記1章28節所說的﹐治理全地乃是人類的職責﹐也就是要開發地土﹐在其上建立人類的社會﹐使得全世界都成為類似上帝所造的那美好的園地。我們要以上帝所委派的君王這個身份來治理全地﹐確保祂在天上榮耀的管轄也要合宜的延伸﹐遍及地上的全體受造物。當這個工作完成時﹐上帝的旨意是要在世界居住﹐以此為他地上的國度。

但是人類的墮落犯罪耽延了人類對世界合宜的開發和治理﹐因此也延遲了上帝國度的來到。我們想要開發和治理的意願被罪所污染﹐如此形成的世界已經不適合上帝的居住。人類雖然是生養眾多﹐遍滿地面﹐但是我們所建立的社會﹐卻絕不是上帝原先要我們建造的美好世界。戰爭﹐罪惡﹐紛爭﹐仇恨﹐假宗教充斥全地﹐即使在教會裡﹐我們也常看到人們缺乏信心﹐不肯全心歸向上帝。因著世上的這些罪﹐使得上帝的國度遲遲無法臨到。

彼得後書3章11到12節﹐使徒彼得講到這個問題﹐他這麼寫著﹕

你們應當怎樣為人,過著聖潔和敬虔的生活,等候並催促上帝的日子降臨呢?(彼得後書3章11-12節)[新譯本]

就一方面而言﹐上帝可以隨時照他喜歡的﹐讓祂的國度臨到地上﹐因為他是有能力﹐隨時都可以除滅罪惡的世界。但是上帝的計劃卻是透過救贖者耶穌基督來做成這事。在這段經文裡﹐彼得教導說﹐當我們努力抗拒世界的敗壞時﹐其實就是把所有的受造帶向它原先的目標﹐因此也催促上帝要來居住在地上的日子。

墮落所帶來的第二個普世後果是﹐所有的受造之物現在是服在虛空徒勞之下。

服在虛空徒勞之下

當痛苦和艱難進入人類的生活裡﹐其餘受造物的生產力和和諧也受到干擾。土地也受到咒詛﹐因此開始長出荊棘和蒺藜來﹐整體的受造因著混亂和敗壞而覺得煩擾不安。

羅馬書8章20到22節﹐保羅描述這個咒詛﹐他說到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受到敗壞的轄制﹐並且如同分娩時那樣的歎息、勞苦。換句話說﹐受造之物不再能像本來所預定的那樣﹐生產出美好的東西﹐也無法成就上帝原先所預定的那美好的世界。

只要對我們週遭的世界情況稍稍遛覽﹐就可知道這樣的描述是何等真實。颶風肆虐我們的海岸地區﹐地震摧毀城市和鄉鎮。水災有時可以把整個村莊沖毀﹐蟲災﹐動物和病害把農作物損毀﹐疾病和傷害使得數百萬人受苦和死亡。墮落的結果的確是到處可見。使世界回復正道的唯一方法﹐就是讓上帝來救贖受造之物脫離這樣的咒詛。

亞當和夏娃的犯罪帶給創造界和人類的後果是極為廣泛的,因為這涉及到人類被造的目的。在創世記中,我們瞭解到人——男人和女人被造,是要管理整個世界,因此,人類扮演的就是上帝與其他創造之間的中保角色,這對整個被造界有著重大含義。聖經說亞當從泥土中被造,因此,受造界的現實命運與人類採取的行為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當亞當和夏娃犯罪,我們看到荊棘蔓延,現今的世界在威脅著生命和創造。因此,非但沒有按照上帝的次序維繫與上帝的關係,來驅動或帶領創造界,反而,在人的治理下是倒行逆施,人類錯誤的治理導致毀壞,並帶領受造界背離上帝。……保羅在羅馬書8章回到這一點,他說,這世上的苦楚會繼續存在(如自然災害,我們的疾病等),這些事都涉及到受造之物都服在虛空之下,這本來是交託在人類手上的,可是在整個罪的權勢下我們在受托的使命上基本失敗。但是,保羅將創造擬人化,說到,「受造之物切望等候神的眾子顯出來。」這是因為正如創造由於人類起初的行為受到了惡運,只有透過人類都正常的活在上帝治理下以後,創造,就是整個受造界才能夠得到拯救。我們還沒有看到這一幕的實現,但是,我們將來會要看到這一切成為現實,就是在末後亞當再來時,基督完成人類起初被造本該擔當的使命,祂將使受造界回到上帝治理的秩序之下,包括人類按合神心意的方式治理萬有。我們在以賽亞書11章看到這樣的盼望,那時,祂要復興動物世界的和平,復興人類與動物之間的和平,因此,我們都熱切盼望那個應有的、榮耀的創造秩序的顯現。而這一切都基於人類在上帝主權下,忠心擔當受造物的中保角色,作為上帝的形象、把上帝的旨意行在全地上。〔約翰·麥靳父磊博士〕

我們已經討論了人類墮落犯罪帶來的個人後果和普世後果﹐現在要來探討在墮落以後﹐聖子給予我們的盼望。

盼望

上帝並沒有等候許久才啟示祂救贖人類的計劃。事實上﹐帶給人類第一絲的希望﹐乃是來自上帝對他們的咒詛。創世記2章17節﹐上帝警示人﹐如果他們吃了分別善惡樹的果子﹐就要把他們殺死。但是亞當和夏娃吃了禁果之後﹐他們並沒有馬上死亡。相反的﹐上帝還顯示相當程度的恩慈﹐延緩他們的死亡。同時祂甚至還恩慈的允許人類繼續服事祂。上帝非但沒有將他們從創造的計劃裡挪除﹐還繼續讓人類成為祂創造工程的中心。

而且上帝還作了更仁慈的事﹕就是應許要差派一個救贖者來粉碎魔鬼的詭計﹐並且挽回上帝的子民對上帝的忠誠。對這個救贖者初次的提及﹐常被稱為是最初的福音﹐那是亞當和夏娃犯罪以後﹐上帝咒詛蛇的時候提到的。

創世記3章15節﹐這麼記載﹕

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創世記3章15節)

亞當和夏娃墮落﹐選擇聽從叛逆的蛇﹐而不是聽從上帝。雖然如此﹐上帝並沒有棄絕祂的百姓。在這個對蛇的咒詛裡﹐上帝應許﹐至終女人的後裔要擊敗蛇﹐而拯救人類。

啟示錄12章9節﹐還有20章2節﹐提到蛇其實就是魔鬼。因此福音派神學家一貫認為這個最初的福音不單只是提到對一個動物的報應。相反的﹐上帝應許要派一個救贖者來壓碎蛇的頭﹐也就是應許要將人類從他們犯罪的後果裡拯救出來﹐斷開他們與魔鬼的聯結﹐恢復他們與祂的關係﹐成為祂國度的忠誠子民。

這些最早的福音描述﹐在創世記3章21節又出現﹐在那裡﹐上帝給予亞當和夏娃用動物的毛皮作的衣服﹐遮蓋他們的赤身露體和羞恥。這不只顯示上帝持續對人類的愛和照顧﹐也預示有一天﹐會有一個更完全的祭﹐來贖回上帝的子民並遮蓋他們的罪。新約清楚的顯示﹐這個祭就是上帝的兒子祂自己。

我們已經探討了聖子在創造時期的工作﹐現在要來看本課的第三個主題﹐聖子在救贖裡的作為。

IV. 救贖

亞當和夏娃的墮落進入罪中,對人類和其餘的受造之物有著可怕的後果。但是,上帝遠比我們的罪更加強大。在第一對人類父母將人類帶入毀壞之後,上帝馬上就啟示了祂拯救我們的計劃。從起初,聖父就約定祂的聖子作為救贖者,祂要將救恩帶給罪人,復興整個的受造世界。

我們對於救贖的歷史時期的定義是﹐它始於創世記3章人類的墮落﹐一直延續到耶穌返回﹐新天新地的圓滿成就為止。在救贖時期裡﹐聖子工作的重點是饒恕和拯救罪人。聖子在人類墮落以後馬上就開始拯救罪人﹐那時﹐亞當和夏娃領受上帝的憐憫﹐就是根基於將來有一天﹐夏娃的一個後裔要帶給人類救贖。聖子在每個世代也繼續這樣的拯救﹐有許多人認罪悔改﹐憑信心歸屬於上帝。

我們要從三個主要觀點來思考﹐在[救贖]的時期聖子所扮演的角色。首先﹐我們要探討聖子救贖罪人的動機﹔第二﹐聖父對聖子的承諾或應許﹐保證罪人得到救贖﹔第三﹐為了完成救贖﹐聖子所作的工作。讓我們先來看聖子救贖罪人的動機。

動機

聖子救贖罪人的動機很複雜﹐可以從幾方面來探討。祂希望給三一真神帶來榮耀﹐也希望創造能達成其目的﹐並且帶來公義和憐憫。但是聖經用來描述聖子救贖的動機﹐最常用的字之一就是「愛」﹐對上帝的愛﹐對受造之物的愛﹐對人類的愛。這愛並非只限於聖子﹐而是三位一體的真神所共同擁有的。

上帝救贖我們的動機,在於祂就是愛。對於這一點聖經十分清楚——約翰一書說,「上帝就是愛。」約翰福音3章16節曾經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聖經經文。「上帝愛世人。」……因此,是什麼導致上帝施恩和拯救?正是祂的慈愛。上帝對祂的創造,特別是受造之人的願望和設計,就是在於要他們認識祂,活在與祂美好的關係中,在祂裡面有喜樂滿足。為此祂提供了舞台讓人來認識祂,認識祂是慈愛、良善的上帝,將應得的榮耀歸給祂。因此,正是上帝對我們的愛促使祂拯救我們。〔斯提夫·布蘭克博士〕

我們要以三個觀點﹐來探討是上帝的愛激勵聖子去救贖罪人﹐首先我們要來看三位一體裡三位之間的愛。

三位一體

上帝選擇救贖人類﹐毫無疑問的乃是因著祂對我們的愛﹔但其中有個常被人遺忘的要點﹐那就是上帝對人類救贖的愛﹐乃是聖父愛聖子的一個彰顯。

以弗所書1章4到6節﹐保羅用這些字句來描述父上帝拯救我們的決定﹕

就如上帝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使他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讚;這恩典是他在愛子裡所賜給我們的。(以弗所書1章4-6節)

在這段短短的經文裡﹐保羅三次提到上帝選擇在基督裡﹐藉著耶穌基督﹐和他在愛子裡拯救我們。保羅寫的重點之一是﹐上帝對我們的愛﹐乃是源自聖父對聖子的愛。他們三者之間的愛﹐是我們得蒙救贖的至要關鍵。我們從羅馬書8章39節﹐和提摩太前書1章14節﹐也看到類似的教導。

新約屢次講到聖父對聖子的愛﹐對我們的蒙受救贖極其重要。在耶穌的受洗和登山變象時﹐聖父表明的很清楚。我們從馬太福音3章17節﹐以及17章5節﹔還有彼得後書1章17節都讀到這個真理。另外約翰福音3章35節﹐還有5章20到23節﹐耶穌講到他救贖和審判的權柄時﹐也提到父上帝的愛。在歌羅西書1章13到14節﹐保羅講到我們蒙救贖﹐成為上帝「愛子」國度裡的人﹐也提示到聖父對聖子的愛。

這樣的愛並非沒有方向。它乃是包含三位一體彼此之間樂意的尊重和服從﹐為了是讓上帝的榮耀得以明白彰顯﹐使得祂的旨意得以達成﹐祂對受造之物的治理權得到承認和頌揚。因著人類乃是上帝創造目的的中心﹐我們的蒙受救贖乃是三位一體之間的愛所促成的結果。

重要的是要意識到,上帝拯救我們,不是因為沒有我們,祂就無法活,也不是沒有得救的人陪伴,祂就感到孤獨。上帝是全然獨立的,祂是自存自足的。祂不需要從我們或者其他被造物得到什麼。因此,我們知道上帝創造,不是出於需要,上帝救贖,也不是出於需要。祂創造和救贖,和祂作萬事,終極而論,都是要榮耀祂自己,彰顯祂的屬性。因此,諸天在不停地述說上帝的榮耀,賦予了上帝形象的人應該反映出上帝的榮美,一切的創造都要彰顯出祂的品格,展現祂的聖潔,和祂的尊貴與美善。祂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個終極的目標。因此,祂為何救贖呢?祂拯救是為了透過被贖的創造界彰顯祂自己的榮耀。〔埃瑞克·索尼斯博士〕

其次﹐上帝對創造的愛﹐也激發聖子對於救贖的參與。

創造

聖子在救贖裡所扮演的角色﹐乃是出於上帝對創造的愛﹐這愛顯明於不同的方面。我們看到身為創造者﹐他關懷所創造的萬物﹐特別是人類﹐因為我們是照著祂的形象所造的。

對於這個真理我們最熟悉的﹐就是約翰福音3章16到18節。經文這麼寫著﹕

上帝愛世人[世界],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因為上帝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因為他不信上帝獨生子的名。(約翰福音3章16-18節)

我們必須提醒﹐約翰經常以世界這個名詞﹐來指稱不同的事﹐他用這個詞來指宇宙﹐地球﹐全人類﹐許多人﹐敵對上帝的人﹐價值運作的人類體系等。但是在這裡﹐他似乎指的是創造本身﹐或是創造裡的全體人類。

約翰福音3章16到18節的基本意念是﹐上帝的愛驅使祂要拯救世人。祂仍然希望世界能成為祂榮耀的國度﹐由祂的僕人﹐就是照著祂的形象所造的人類來充滿﹐並且治理。因此祂計劃差派祂的兒子來救贖願意相信的人類剩餘子民。藉著拯救相信的人﹐上帝能創造出新的族群﹔然後祂要更新天與地﹐成為祂榮耀的國度﹐和祂所救贖的人類居住的所在。羅馬書8章20到22節﹐彼得後書3章13節﹐還有啟示錄21章1到4節﹐也教導類似的觀點。

第三﹐上帝對信徒的愛﹐也驅使聖子參與救贖。

信徒

聖經有多處地方﹐描述上帝對信徒特別的愛。祂希望與我們有親密的交往﹐祝福我們﹔也希望我們能愛祂﹐永遠享有與祂美好的關係。事實上﹐上帝對信徒的愛是那麼的特別﹐以致聖經描述上帝在我們未出生之前﹐就知道、也愛我們。羅馬書8章29到39節﹐以弗所書1章4到12節﹐彼得前書1章2節﹐都有這樣的敘述。聖經也清楚表明上帝對信徒的愛﹐使得聖父差遣聖子來完成救贖﹐也使得聖子願意來成就聖父的旨意。約翰的書信裡特別清楚的提到這個重點﹐例如約翰福音16章27節﹐約翰一書3章16節﹐還有4章10到19節。

毫不誇張的說,上帝一切的作為至少部分地都是出於愛祂子民的緣故。上帝之愛最完美和最完全的彰顯,就是在聖子身上。我們在人生中,都經歷過掙扎,甚至懷疑上帝是否愛我們。然而,即使在我們掙扎或懷疑時,祂對我們的愛一點都沒有減少。其實,祂知道我們一切的罪和我們一切的掙扎,但是仍然愛著我們。甚至在我們信靠祂以前,或是想逃脫我們的罪責,上帝已經設立祂的兒子來救贖我們,這就表明了對我們不變的大愛。為此,上帝付出了極大的代價——耶穌必須承受我們該受的責罰,受難至死。這一切都是為了愛。而且,在耶穌的復活裡,基督就成為上帝對祂子民救贖大愛的永活見證。

我們已經探討了上帝救贖世人的動機﹐現在要來看上帝的應許﹐保證罪人的救贖。

應許

上帝的應許是不變的。他的應許絕不會改變﹐上帝也不會食言﹐違背祂的承諾。凡是上帝所應許的﹐祂一定會實現。這項真理﹐對於我們瞭解聖子在救贖裡的角色非常重要﹐因為救贖乃是根基於聖父和聖子之間的承諾。

我們在這一課的前面曾提到﹐三一真神彼此之間作了一個所謂的救贖聖約的協定﹐他們應許要贖回墮落的人類。我們馬上就會看到﹐這個救贖之約又導致另一個在人類墮落犯罪以後﹐確保他們得蒙救贖的聖約。神學家們經常把這個接續下來的聖約稱為恩典之約。 這個嚴肅的協定是以聖父為一方﹐而聖子與蒙救贖的人類為另一方。這個聖約主導了整個救贖的過程﹐從人類墮落犯罪以後馬上開始﹐直到耶穌榮耀返回時全然達成。

在這個聖約裡﹐父上帝應許要藉著聖子﹐特別是藉著聖子成為肉身的耶穌基督來達成祂所設定的﹐與創造和人類有關的國度計劃。聖子則應許要降世為人﹐成為上帝所選召的大衛王的後裔﹐為的是要達成之前救贖聖約裡所包含的一切條款。他要成為贖罪祭﹐為墮落的人類而死﹐所有憑著信心﹐悔改歸向祂的人都會蒙受救贖﹐脫離罪的敗壞權勢的挾制。連同這些應許﹐聖父和聖子也同意差派聖靈來﹐將救恩的祝福加給聖子所要拯救的人。

神學家通常將恩典之約分為六個執行階段﹐他們是按著上帝為了與祂的子民確立恩典之約﹐在歷世歷代所施行的一些聖約儀式﹐而作了這樣的歸類。這些約定是藉著聖約儀式施行的時候﹐上帝與人立約﹐以此帶領上帝的百姓。

恩典之約的執行始於創世記3章﹐人類墮落之後馬上開始﹐是與上帝聖約子民的始祖亞當所立的﹐通常是被稱為聖約的「亞當時期」﹐或是簡稱為「亞當之約」。在這個聖約裡﹐人類首次得到救贖﹐那是記載在創世記3章15節﹐我們稱之為「最初的福音」。

接著在創世記6到9章﹐記載了上帝與挪亞所立的約﹐在挪亞之約裡﹐上帝應許要用平和穩定的方式來維持創造﹐好讓人類得以存留﹐直到聖子救贖的工作完成。

接續這個約﹐上帝與亞伯拉罕立了一個特別的約﹐記載在創世記15章和17章﹐在創世記22章又加以重申。這個約分派給他的家族一些特權和義務。上帝應許亞伯拉罕﹐他的一個後裔會是應許的救贖者。而根據加拉太書3章,這個特別的後裔就是耶穌。

加拉太書3章16節﹐保羅這麼寫著﹕

所應許的原是向亞伯拉罕和他子孫說的。上帝並不是說眾子孫,指著許多人,乃是說你那一個子孫,指著一個人,就是基督。(加拉太書3章16節)

保羅注意到﹐上帝與亞伯拉罕訂定的聖約裡所包含的一些應許﹐不單是給亞伯拉罕﹐也是給基督。上帝的兒子是祂所應許的救贖者﹐祂要把上帝所有聖約的祝福﹐帶給上帝信實的百姓﹐特別是從罪裡得拯救的祝福。

接下來的聖約是在摩西時代﹐與以色列人立定的﹐那是記載在出埃及記19章到24章﹐還有申命記裡。在「摩西之約」裡﹐上帝設立了一套祭奠的儀式﹐為了預表日後聖子的捨命為祭﹐就是當他降世成為拿撒勒人耶穌時所要獻上的。這些摩西時代的祭奠﹐也清楚確認了聖父與聖子在創造之前所作的那些應許。藉著這些獻祭﹐上帝忠誠的子民因此能夠預先嘗到聖子至終所要完成的救贖恩典。

在這段時期﹐以色列人被建立﹐成為上帝的君尊祭司和榮耀國度。並且藉著他們對上帝聖約的順服﹐他們要在地上建立一個聖子至終要統治的國度。

恩典之約的第五個施行期﹐也是舊約時代最後施行的一個聖約﹐那是與大衛立的約﹐通常稱為「大衛之約」。恩典之約在大衛時期的施行﹐是記載在撒母耳記下7章﹐詩篇89篇﹐和132篇等聖經章節裡。在這個時候﹐上帝應許救贖者會出自大衛的後裔﹐他將要治理上帝在地上的國度﹐並且藉著他公義的統治﹐他要將救恩帶給所有相信他的人。

最後﹐恩典之約第六個施行期是開始於[耶穌]在世的年日﹐並且要延續到他再返回為止。聖經通常稱這是新約﹐敘述於路加福音22章20節﹐希伯來書9章15節﹐12章24節等新約章節。恩典之約在這個時期的施行是﹐所有救贖的工作都要完成。耶穌要照著他所應許的﹐捨命成為贖罪祭﹔聖父要接納他所獻的祭﹐而聖靈則是要將救贖恩典加於所有相信耶穌為他們的救贖者的人。

救恩從本質上一直都是要透過聖子來實現。在救恩歷史的軸上,人們活在相對於耶穌在世事奉期間的時間先後,將決定這個透視角度是回望或是前瞻。對於活在新約時期的我們,就是在回望在耶穌基督裡已經實現和成就的諸般應許,而對於活在舊約時期的人們而言,就是前瞻性的期待成就,雖然沒有像我們現在知道的那麼具體,但都與上帝的應許一致,最終都要在耶穌的身上實現。的確, 我們人類救恩的基礎總歸是耶穌。〔羅伯特·李斯特博士〕

有些人會認為,在耶穌降臨以前,舊約裡的人是以不同的方式得救。因此,有這樣一些的說法:有些人或許是透過對治理的順服得救,或透過遵行律法得救,或者遵守條規,並成為以色列人,也許有人要靠著受割禮得救。但是,聖經整體一致的教導卻表明,這一切不過是預備將來要發生的、那個唯獨救贖我們的事件。即便就算是像獻祭如此複雜的系統,儘管它是如此重要,先知們還告訴上帝的百姓,如果他們的心沒有轉向上帝,他們的獻祭就變得毫無意義。因此,希伯來書十分清楚的說,牛羊的血從來就不能潔淨我們的罪。唯有一種獻祭能夠真正地除罪,就是在於基督獨特的位格。祂是在一個位格上完全的上帝和完全的人,只有滿足這樣位格的才能夠將我們救贖,歸給上帝。〔托馬斯·耐托思博士〕

我們已經探討了救贖裡﹐上帝的動機和應許﹐接著我們要來看聖子所完成的救贖工作﹐特別是他降世為人﹐成為拿撒勒人耶穌時所作的事情。

工作

我們對於耶穌的救贖工作﹐要分四個部份來討論﹕上帝國度的開啟﹐他對父上帝的順服﹐他的復活﹐還有他的升天。讓我們先來看上帝國度的開啟。

國度的開啟

在舊約裡﹐上帝的子民一直渴望有那麼一天﹐上帝會以極其戲劇性的方式﹐將祂的國度帶到地上﹐徹底毀滅他們的仇敵﹐使他們能永遠活在蒙福的生活裡﹔那也是人類最初所領受的任務至終全然履行的一天。上帝要完全恢復祂的創造﹐使得祂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全然行在天上一樣。

當舊約的先知們講到以色列﹐人類﹐和創造的恢復時﹐他們通常稱那個日子是主的日子或是末後的日子。他們認為彌賽亞或是基督﹐就是在末後的日子要帶領上帝國度的主要人物。而根據新約﹐耶穌﹐上帝的兒子﹐就是人們等候許久的彌賽亞。他工作裡的主要部份就是在地上建立上帝的國度。

耶穌教導說﹐在他的時日﹐他已經將上帝的國度帶到地上了。我們可以舉出幾個例子﹐在馬太福音12章28節﹐耶穌說﹕這就是上帝的國臨到你們了﹐意思是說上帝的國已經在那裡了。在路加福音16章16節﹐他說道﹕人人努力要進去﹐ 這也是表明已經有人進入上帝的國了。

可悲的是﹐在耶穌的時代﹐有許多人卻拒絕接受上帝的國已經來到的這個真理﹐因為他們期待的是一個眾所公認﹐無法否認的時局狀況﹐就是將世界的次序整個徹底翻轉。但是耶穌卻教導說﹐上帝的國是以一個截然不同的方式來到地上。

路加福音17章20到21節﹐耶穌這麼說道﹕

「上帝的國來到不是眼所能見的。人也不得說:看哪,在這裡!看哪,在那裡!因為上帝的國就在你們心裡。」(路加福音17章20-21節)

確切的來說﹐耶穌並未將上帝的國以全然豐滿的形態帶到人間。他只是開始這個工作﹐因此我們還在期待他會來完成他所開始的﹐就是完成上帝的國度。但這是個緩慢的過程﹐如同耶穌在馬太福音13章﹐馬可福音4章﹐還有路加福音13章所教導的比喻﹐上帝的國如同種子隨著時間而成長﹐或是麵團裡的酵使得麵團逐漸膨大。按著這些比喻﹐我們可以說﹐上帝的國已經被種在地裡﹐但收成的日子,要等到將來耶穌返回時才來到。

新約教導說﹐道成肉身的耶穌﹐在地上展開上帝的國度﹔新約清楚地教導﹐當他榮耀的再來時﹐目前這個邪惡的世代要全然結束﹐上帝的子民要被全然恢復﹐進入新天新地。這的確讓我們有極大的盼望和確據。在我們所處的墮落世界裡﹐我們有時覺得邪惡好像佔上風﹐我們的受苦毫無意義。但是上帝不會永遠的延緩他的公義審判﹐有一天祂一定要徹底審判祂的仇敵﹐全然摧毀這個世界上的罪惡﹐苦難和死亡。祂也會獎勵祂忠誠的子民﹐讓他們在祂的國度裡承受永恆的產業。耶穌藉著許多神跡奇事和教導來證實祂的身份﹐他甚至賜給我們聖靈﹐作為我們得著國度祝福的憑據。所以我們有全然的信心﹐知道他一定會回來﹐完成上帝的國度﹐給予我們全備的產業。

我們已經討論了耶穌如何開啟上帝的國度﹐接著要來看他如何順從父上帝的作為。

順服

之前我們提過人類墮落犯罪之後的個人結果。我們看到亞當首次犯罪的罪性延傳給所有的人類﹐因為他代表著全人類﹐是我們聖約的始祖﹐我們也因此與上帝的關係破裂﹐更因著敗壞而無法得著拯救。

在一個重要的層面上﹐作為我們的救贖者﹐耶穌也在亞當失誤之處贏得勝利。耶穌活出一個絕對順服父上帝的生命﹐甚至最後死在十字架上。藉著他的順服﹐他贏得亞當所失落的祝福。而且現在他也與所有上帝聖約的子民分享那些祝福。羅馬書5章12到19節﹐保羅清楚的描述耶穌與亞當之間的對比。還有在哥林多前書15章45節﹐他甚至稱呼耶穌為「末後的亞當」。

神學家通常會講到耶穌終其一生的順服﹐所顯示的兩個層面。就一方面而言﹐他是被動的順服﹐就是願意卑微自己﹐甘願受苦﹐至終被釘死。他在十字架上的死﹐滿足了上帝公義的要求﹐就是罪的結局乃是死。在他被動的順服裡﹐耶穌替代了我們﹐讓我們的罪歸諸於他﹐就是歸算到他的帳上。在上帝的眼中他被看為有罪﹐他就是替我們而死了。這個單一的行動為我們所有的罪付了贖價﹐使得上帝的公義和憤怒不再臨到我們。耶穌的死﹐讓我們的罪得到赦免﹐使我們從律法的刑罰裡得著釋放。

羅馬書5章18到19節﹐保羅這麼寫著﹕

如此說來,因一次的過犯,眾人都被定罪;照樣,因一次的義行,眾人也就被稱義得生命了。因一人的悖逆,眾人成為罪人;照樣,因一人的順從,眾人也成為義了。(羅馬書5章18-19節)

保羅在這裡很清楚的將亞當與耶穌作比較﹐他的要點是﹐因著耶穌是代表我們﹐正如亞當曾經代表我們一樣﹐所以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獻祭﹐就釋放了我們得以脫離上帝公義的譴責﹐也使得上帝能看我們是公義的。

耶穌所顯示的第二種順服是主動的順服﹕就是他順服父上帝所命定的每一件事。在他成為肉身的期間﹐耶穌全然遵守上帝的律法誡命。他從沒有犯罪﹐總是照上帝所命定的去行。因此﹐當我們的罪全都歸到十字架上的他﹐他公義的順服也同樣歸諸於我們。神學家們通常稱這是法庭式的義﹐意思就是﹐即使我們還沒有徹底脫離罪的內駐情況﹐就已經被稱為是義人了。上帝看我們好像是他道成肉身的兒子耶穌﹐好像我們已活出完全的生命﹐行出他所有的良善工作。也因此﹐我們與上帝的關係得以恢復。雖然因著墮落﹐使得我們為自己無法賺取救贖﹐但是因著耶穌所作成的﹐上帝還是將救贖的恩典和祝福賞賜給我們。

我們若想從我們的罪中,墮落中,用聖經的說法,就是可怒之子的狀態下得救贖,我們需要上帝親自解決我們的問題。我們是全然無助,無法解決我們自身罪的問題。然而,上帝以祂的恩典解決我們的問題。祂用的辦法就是差遣祂的獨生愛子代替我們。聖子上帝成為人,在地上活出的完美一生,在十字架上獻出完美的一死,接著復活走出墳墓,為我們擊敗了死亡。因此,唯一使我們能蒙救贖的方式是成為這個新創造的一部分,正是耶穌代表的從死裡復活的初熟果子。我們要變成這個部分的方式是藉著信靠祂,即把我們的信心放在耶穌身上,這個新人,新的亞當,祂代表著新人類已經是從我們墮落的狀況下得蒙救贖的人。因此,基於在基督裡的信心,信靠這位在祂救贖工作上代表我們的神—人耶穌,我們就得到了拯救。〔埃瑞克·索尼斯博士〕

我們已經談過在上帝的國度和順服裡﹐耶穌所作的事情﹐現在要來探討耶穌的死裡復活。

復活

耶穌身體的復活﹐對於他的救贖工作非常重要。因著從死裡復活﹐耶穌擊敗了死亡﹐也確保那些相信他的人能夠有永恆的身體生命。

哥林多前書15章20到21節﹐保羅這麼描述耶穌的復活﹕

但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 死既是因一人而來,死人復活也是因一人而來。(哥林多前書15章20-21節)

亞當的罪帶來死亡﹐但是當耶穌從死裡復活﹐他就確保所有相信他的人也能夠復活。當他再來的時候﹐我們就會像我們的救贖主所擁有的﹐以那榮耀的身體永遠活著。

我們已經瞭解了耶穌的復活﹐現在來看救贖工作的第四個部份﹐他的升到天上。

升天

在他復活以後﹐耶穌有四十天之久向他的門徒顯現﹐教導他們關乎上帝國的真理。最後﹐他在肉身裡被帶到天上。這個事件記載在路加福音24章50到51節﹐以及使徒行傳1章3到11節。

至少有兩個原因證明﹐對於他的救贖工作而言﹐耶穌的升天是非常的重要。就一方面來說﹐他升到天上﹐為的是登上寶座為王。他現在是以服事父上帝的君王身份來統管萬有﹐特別是治理上帝的子民﹐也就是教會。這些細節是記載在哥林多前書15章23到25節﹐希伯來書12章2節﹐以及彼得前書3章22節。

就另一方面來說﹐升天使得耶穌能夠在天庭成全他的捨命奉獻﹐持續在父上帝面前為祂的子民調停與代禱。按著他中保的身份﹐耶穌不斷提醒父上帝他在十字架上的捨命奉獻﹐為的是確保父上帝會繼續赦免那些忠誠子民的罪孽﹐給予他們救贖所帶來的祝福。我們在希伯來書7章25到26節和9章11到28節讀到這樣的記載。

就某個層面而言﹐因著在創造之前﹐聖子與聖父之間的救贖協定﹐聖子始終是我們的中保﹔但是在他升天以後﹐聖子能以特別的方式成為我們的中保。

提摩太前書2章5到6節﹐保羅這麼描述耶穌身為我們中保的角色﹕

只有一位上帝,在上帝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他捨自己作萬人的贖價。(提摩太前書2章5-6節)


耶穌基督﹐上帝的兒子成為肉身﹐為罪人捨命﹐成為贖罪祭﹐現在則是在父上帝寶座前事奉﹐要確保他在十字架上所付的贖價﹐能夠持續不斷的施予我們的生命裡。

希伯來書7章25節﹐我們讀到這樣的字句﹕

凡靠著他進到上帝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因為他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希伯來書7章25節)

世上除了聖子之外沒有別的救贖主。一方面,沒有任何的宗教人物達到基督最完美的地位能夠與基督相比,能夠有基督的永恆性,但是更重要的是基督是唯一能夠在神與人中間的中保。世上的宗教、哲理的人物可以帶給人很多的道理,很多的哲理,但是基督是從神而出,又歸回於神。他能夠使(向上帝來講)我們與神和好,對人來講承擔我們的罪。因此這一個中保的工作不是單單在道德、在哲理上,乃是在他所處的位格上,用聖經的話來講,基督是那一位唯一的神人,因此中保的關係沒有辦法透過任何人的文化、道德而達到。〔陳佐人博士〕

我們一生會經歷各樣的試煉和挑戰﹐有時不免會覺得﹐上帝到底有沒有垂聽我們的禱告。但是﹐儘管我們會疑惑﹐聖經卻是明確的告訴我們﹐耶穌捨命﹐付出贖價﹐為的是救贖我們脫離罪﹔他的復活為的是確保我們有永生﹔而他升到天上的寶座﹐是為了治理祂的國度﹐這是為了我們的好處﹐也是能夠繼續為我們代求。當然這不表示我們的生活會平順﹐事實不是這樣的。但是這意味著﹐我們的救贖主總是垂聽我們的禱告﹐憐憫我們﹐關愛我們﹐而且也確保我們必然得著他所賜的救恩。

我們已經談過了永恆裡的耶穌﹐他在創造和救贖的工作﹐現在要來探討最後的一個主題﹐就是在未來的天地成全完備時﹐我們救贖主所要作的事。

V. 成全

所謂的天地成全完備﹐包含了耶穌日後再來時﹐馬上要發生的一些事﹐以及我們救恩的最後階段﹐就是從那個時候一直延續到無限的未來。那些事件包括上帝的仇敵被消滅﹐上帝的子民蒙受至終的祝福﹐還有創造本身全然的更新﹐好讓上帝所救贖的子民可以在其中永久居住。簡單而言﹐這個世界最後會成為上帝在地上榮耀的國度。

我們要以三個階段﹐來探討聖經怎樣的描述天地的成全完備。首先﹐我們要講到耶穌的再來﹔其次﹐我們要談到天地成全時﹐所要發生的一些事件﹔第三﹐我們要談到天地成全以後﹐永遠的結果。讓我們先來看耶穌的再來。

耶穌的再來

耶穌第一次在世上出現時﹐是極為卑微﹐世界上大多數的人不認識他。甚至在他曾經生活過的地方﹐一些世俗的歷史學者也很少提到他。但他第二次再來時﹐情況就會非常不同。

馬太福音24章30節﹐耶穌這麼說道﹕

他們要看見人子,有能力,有大榮耀,駕著天上的雲降臨。(馬太福音24章30節)

還有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6節﹐保羅這麼寫道﹕

主必親自從天降臨,有呼叫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音,又有上帝的號吹響。(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6節)

這幾處經文至少指出四項關乎耶穌再來時的情況。第一﹐那是親自有形體的回來。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會再回到我們現今居住的這個世界。使徒行傳1章11節加上這個描述﹕他怎樣往天上去,他還要怎樣來。意思是他可能從雲裡降下來。

第二﹐他的回來是公開顯明的。每個人都可以看到他﹐而且會有上帝的號角和天使長的聲音﹐響徹全球。

第三﹐耶穌的再來是凱旋歸來﹐他要以大能征服者的身份回來。根據馬太福音16章27節﹐24章31節﹐還有25章31節﹐會有天使天軍與他一同顯現。

還有第四﹐聖經也顯示耶穌的再來是突然的﹐他的來到不是我們所能預料的到的。事實上﹐根據馬太福音24章36節﹐只有父上帝知道耶穌再來的那個日子。因此﹐如果有人宣稱他自己是基督﹐或是說知道耶穌何時再來﹐信徒們絕不可相信。

我們瞭解了耶穌的再來﹐讓我們來看在天地成全完備時﹐耶穌所要作的一些事情。

一些事件

耶穌再來時﹐至少有三個重要的事情會發生﹕全體的復活﹐最後的審判﹐以及創造的更新。我們要對這些事情一一的探討。讓我們先來看全體的復活。

全體的復活

當基督再來時﹐每一個死去的人都要復活﹐不論義人惡人﹐都會得著一個新的﹐持續存在的身體。

約翰福音5章28到29節﹐從耶穌所講的這些話﹐給予我們清楚的教導

「時候要到,凡在墳墓裡的,都要聽見他聖子的聲音,就出來;行善的,復活得生;作惡的,復活定罪。」(約翰福音5章28-29節)

在啟示錄20章13節﹐我們也讀到類似的教導﹐經文告訴我們復活甚至也包括那些身體已經失落的人。每個人都包括在內﹐所有的人都要復活﹐為的是要接受審判。

論到信徒復活的身體﹐聖經教導我們說﹐那是免於敗壞和罪惡的身體﹐罪不能再住在我們身體裡﹐而且我們新的身體是永遠健康的。

腓立比書3章20到21節﹐保羅教導我們說﹕

主耶穌基督……將我們這卑賤的身體改變形狀,和他自己榮耀的身體相似。(腓立比書3章20-21節)

在那個最後階段﹐我們得著的身體將是榮耀的﹐如同耶穌現今所具有的﹐就是他從死裡復活時所得著的那榮耀身體。

非信徒的身體也是持續存在的﹐但卻無法從罪裡被贖回。相反的﹐他們的身體要因著上帝對罪咒詛的結果而繼續受苦。事實上﹐當他們受審判時﹐這個咒詛還會加增。約翰福音5章28到29節﹐還有使徒行傳24章15節﹐都講到不信的人身體的復活。並且在馬太福音5章29到30節,和10章28節提到他們的身體要遭責罰。

耶穌回來時要發生的第二件大事就是最後的審判。

最後的審判

在所有的人都復活以後﹐耶穌馬上要以君王身份﹐行使權柄和能力﹐在最後審判時﹐摧毀他所有的仇敵﹐並且祝福他信實的子民。每個人都要面臨最後的審判﹐無人能夠逃脫。一些經文﹐例如傳道書12章14節﹐馬太福音12章36到37節﹐哥林多後書5章10節﹐啟示錄20章12到13節﹐都把這個事件講的很清楚。同樣的經文也提到﹐正如每個人要經歷審判﹐每個人生活的每一個層面﹐就是每個意念﹐言語﹐和行為等﹐都要被列入考量﹐作為審判的證據。

因著人類是墮落而有罪的,如果在審判時,若以自己的功勞,站在上帝的面前﹐必定被審判定罪﹐所領受的懲罰就是在地獄裡永遠受苦。但好消息是﹐對於那些在基督裡蒙恩典,藉著相信基督,而得赦免的人﹐必被宣判無罪﹐而且必得承受永遠的基業。

約翰福音3章18節﹐針對這點﹐這麼說道﹕

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因為他不信上帝獨生子的名。(約翰福音3章18節)

約翰福音5章24節﹐哥林多前書11章32節﹐還有帖撒羅尼迦後書2章12節﹐也重複同樣的信息。

聖子在祂的救贖工作中作為審判官,我認為這對我們當前的界定,過於強調上帝之愛的傾向是一種平衡。上帝屬性的根基是聖潔,而聖潔具有兩個層面,祂的公義準繩與祂的憐憫慈愛。因此,就聖子因著愛在十字架上捨身,這當然對我們認知的救贖具有核心的地位。但是,就在此救贖中,我們同時也必須正視上帝的聖潔與公義,祂的準則永不更改。從伊甸園到如今,它們都是一樣的。世人都犯了罪。因此,審判官的義必須是我們對十字架概念和耶穌基督拯救工作的主要部分。失去這一點,我認為我們就削弱了罪的概念,我們就無法理解我們從根本上需要悔改,需要把我們從罪中救贖出來的救主。基督教就成了一個可愛的神仙下凡,簡單的把我從我的麻煩中解救出來。主耶穌的公正和公義對祂在十字架上工作的整全性概念是根基性的,甚至在已經得救的信徒生命中,耶穌繼續的作為也是同樣重要的。在人類歷史終結時,我們也都要與耶穌這位審判官相遇。最後,我們所有的人生都要來到這個聖潔之愛和聖潔之義者的面前,祂帶著極大憐憫的審判權柄將向我們展現。〔比爾·烏瑞博士〕

最後﹐耶穌再來時,要發生的第三件大事就是創造的更新。

創造的更新

就如耶穌要審判全人類﹐除去不信的人﹐他也要潔淨更新創造本身。

彼得後書3章10到13節﹐這麼描述創造的更新﹕

天必大有響聲廢去,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銷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燒盡了……在那日,天被火燒就銷化了,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鎔化。但我們照他的應許,盼望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彼得後書3章10-13節)

人類的救贖必將對其他的創造有重大的影響,正如羅馬書8 章22-23節說的,我們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歎息勞苦,直到如今。不但如此,就是我們這有聖靈初結果子的,也是自己心裡歎息,等候得著兒子的名分,乃是我們的身體得贖。其他的創造都受到亞當之罪後果的轄制。這個轄制體現在創造界的混亂,混沌和死亡中。保羅說這個創造界現在正在經歷的,好比一個產婦生產的呻吟,暗指將來要出生的——從現今的要生出另一個——就是整個創造界都將得到救贖和復興,它目前急切等候那個新世界的到來,正如我們這些已有聖靈初結果子的人,仍然在等待我們全部的兒子名分,那就是我們身體救贖的實現。就像信徒必將得到他的榮耀狀態,脫離死亡、罪惡和敗壞的轄制,同樣,當新天新地降臨時,創造界必將同時從它的轄制中得享自由,絕不再有我們今天看到的任何死亡,敗壞和混亂。〔吉姆·梅坡爾斯牧師〕

根據啟示錄22章3節﹐這個新天新地是全然沒有罪惡的存在和咒詛﹐人類墮落帶來的惡果全然被清除﹐因此上帝的子民可以活在無罪﹐無痛苦﹐無疾病和死亡的環境裡。啟示錄21章4節甚至告訴我們﹐上帝會擦去我們一切的眼淚﹐所有的創造都會恢復到上帝起初所計劃的﹐上帝的子民會領受在永存國度裡永生的祝福。而啟示錄21和22章所描述的﹐新耶路撒冷就是那個國度的首都。

啟示錄22章2節﹐這麼描述新耶路撒冷的一部分﹕

在河這邊與那邊有生命樹,……樹上的葉子乃為醫治萬民。(啟示錄22章2節)

創世記2和3章提到曾經栽種於伊甸園的生命樹。創世記3章22到24節特別講到﹐當上帝把亞當和夏娃逐出伊甸園時﹐部份的原因就是不讓他們去吃生命樹的果子。但是當基督再來﹐最後的審判之後﹐人類卻是可以吃生命樹的果子﹐使得我們能夠在上帝榮耀的治理之下﹐享有永遠的平安和健康。

人作為具有上帝形象的活物和作為治理創造界中其他受造物的副攝政,兩者之間有著特定的聯繫。也就說,亞當和夏娃在上帝權柄之下作為萬有的治理者,這就使他們和他們治理的領域之間有著關聯。當亞當和夏娃墮入罪中後,後果就不光落在亞當身上,還涉及到了整個的創造界。類似地,就如羅馬書8章說到的,由於亞當和夏娃的原罪,受造之物受到敗壞的轄制,在人類最終的救贖裡,如同人類經歷最後的自由一樣,創造界同樣也都要從罪的影響中得享自由。因此,作為上帝形象的副攝政和他們所治理的領域有著內在的聯繫。這個結果把罪對人和其他創造的影響,及其拯救對人和其他創造的影響,這兩者都緊密的聯繫起來,既涉及到人類和其他受造對罪的經歷,又關係到最後人類和其他受造都從罪與轄制中得到自由。〔羅伯特·李斯特博士〕

我們已經探討了基督再來時的樣式和要發生的一些事件﹐現在要來看它們的結果。

結果

在本課起頭﹐我們概略的講到上帝創造的目的﹐那就是上帝創造宇宙﹐為的是藉著祂在基督的國度﹐彰顯和增添祂的榮耀。耶穌再來的結果﹐就是要完成這個目的。耶穌的再來﹐就是要把上帝的國度以全然完備的形態帶到地上﹐在那裡﹐有上帝所愛的忠誠子民﹐而他們也樂意愛上帝﹐服事祂﹐敬拜祂。

上帝救贖人類的終極目的,就是為祂自己的緣故重建或復興祂的子民。這個最終的復興將比亞當夏娃在伊甸園中的團契更加完美、更加絕妙。在人類墮落之後,上帝給他們一個初始的福音,福音的第一個應許,講到救贖者將是女人的後裔,要傷蛇的頭。其餘的聖經部分就是這個復興過程的展開。以色列民族成為這個復興的一個部分,這個復興的一幅圖畫。接著,普世教會就成為這個復興的更大畫面。最終,在基督再來臨時,你會有新天新地的最後復興,上帝將直接與人有親密的團契,所有那些透過信心認識基督的人都要享受這個完美的狀態,不再有撒但的攻擊,和罪的纏繞,他們將在永恆中完美的榮耀上帝。〔傑夫·洛曼博士〕

我們可以用許多方式描述耶穌成全天地的結果﹐但是在這一課裡﹐我們要將這些結果分成兩個部份。第一﹐我們要思想這個新天新地所帶來的上帝的榮耀﹔第二﹐我們要著重於人類在其中所要經歷的得贖的喜樂。讓我們先來看上帝的榮耀。

上帝的榮耀

我認為三一真神因著成就我們的救贖大功,在永恆中必得榮耀。上帝為著祂的榮耀完成拯救,不僅彰顯祂的公正與公義,祂是永不更改的,祂的律法全然聖潔,同時,還表明祂是全然的智慧。祂能夠維護祂自己的這些屬性,同時能夠憐憫,赦免罪人,使他們稱義。 先知問道,「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喜愛施恩?」因此,都是為了上帝的榮耀,為了罪人蒙拯救,最終結果和起初的目的,就是要讓上帝的榮耀在永恆中能夠無可限量、永無止境的彰顯。〔托馬斯·耐托思博士〕

當基督再來的時候﹐他是以君王的身份﹐統領上帝的國度﹐其權柄要達到至高至尊的程度。而且當全人類都承認耶穌的治理﹐跪拜在他的權柄之下時﹐也就是達成歸榮耀於上帝的目的。

腓立比書2章9到11節﹐保羅這麼寫著﹕

上帝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上帝。(腓立比書2章9-11節)

上帝的恩慈將使得祂得著榮耀﹐因著祂的愛和良善﹐祂赦免誠心悔改的罪人﹐並且祝福我們﹐是超乎我們想像之外。也因此﹐我們樂意頌讚祂﹐宣揚祂的美善。

以弗所書2章6到7節﹐保羅這麼說道﹕

上帝又叫我們與基督耶穌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要將他極豐富的恩典,就是他在基督耶穌裡向我們所施的恩慈,顯明給後來的世代看。(以弗所書2章6-7節)

當耶穌再來的時候﹐我們的忠誠會得到獎賞﹔所有上帝信實的子民將會承受新天新地﹐就是啟示錄21章1到5節所教導的﹐我們要享受上帝的同在﹐是遠超過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有上帝同在時所享有的。

墮落前,人類當然與上帝享有一種自由聖潔的關係。然而,從某種含義上,在人類墮落後,上帝在救贖裡賦予人一種與祂關係的應許,比墮落前要更加豐富、更加奇妙。因此,亞當曾經被稱為是上帝的朋友,而如今每一個信徒都有權柄做上帝的兒子。很多人都指出,事實上這裡有著更大程度上的親密關係,其中的含義表明我們不會再回到伊甸園的情景。我們實際上在走向新耶路撒冷,聖經神學貫穿著漸進地走向一個更加偉大的地方,就是新耶路撒冷,新天新地,而不再是簡單地回到歷史的起點。〔西門·沃伯特博士〕

談起因為墮落的實際發生,這對人類究竟產生了怎樣利弊問題,我認為重要的是要承認,人類墮落、拒絕上帝是一件悲劇。它是極大的惡;它是對天上至高君王的大反叛。為此,我們絕不該將墮落這個巨大悲劇縮水。然而,當我們看到上帝全權計劃展開實現時,我們看到我們最後的結局,與起初人類像亞當和夏娃留在樂園中的單純狀態相比,要變得更加完美。因為我們的結果是救贖,不只是停留在單純的階段,我們進入了與三位一體的上帝更深的團契之中,正是透過我們在基督裡的救贖和我們在基督裡的信心,我們受邀得享三一真神的團契,就是分享聖父、聖子和聖靈在永恆中的合一,我們與神的性情有份,與基督同為後嗣。因此,當我們估量我們在基督裡的位分時,最重要的就在於我們擁有的,要比亞當夏娃在伊甸園中享有的更加超越。因此,由於墮落後的拯救,我們領受從上帝而來的奇妙全權的祝福。這不是否認墮落的悲劇性,而是要確定,透過上帝全權的美善與能力,從悲劇中生出比沒有悲劇要更加燦爛的結局。〔埃瑞克·索尼斯博士〕

當然﹐耶穌再來時﹐還有另一方面也會給上帝帶來榮耀﹐而那也是對於全人類的一個警告。除了祝福祂的子民﹐主也會咒詛那些拒絕接受他為救贖主和君王的人。他們所承受的懲罰也會帶給上帝榮耀﹐因為那是確保祂聖潔的尊榮﹐彰顯祂的公義﹐也使祂的子民從罪的痛苦和壓制裡得著釋放。根據啟示錄19章1到2節﹐上帝公義的子民要為著惡人被審判而歡欣。然而直到那個時候﹐基督徒通常不會為這些光景感到高興。相反的﹐我們卻是要盡力宣揚基督赦罪和拯救的福音﹐使得許多的人可以免受這樣可怕的命運。

我們已經查考了天地成全時帶給上帝的榮耀﹐讓我們接著來看聖經所教導的﹐信徒所要經歷的得贖的喜樂。

得贖的喜樂

聖經提到信徒蒙救贖之後持續喜樂的三個來源﹐其中最大的就是我們可以全然與上帝相交的這個事實。

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犯罪以後﹐他們彼此隱藏﹐也躲著不敢見上帝。當上帝咒詛他們時﹐他們被趕逐﹐不再享有上帝特別的同在。但是在新天新地裡﹐耶穌挽回更新人性﹐使得我們能夠在身體上去享有上帝特別的同在﹐而且我們的眼睛能夠看到祂的榮耀。約翰福音17章24節﹐約翰一書3章2節﹐還有啟示錄21章3節﹐對此都有清楚的教導。

第四世紀的西坡主教奧古斯丁在他的著作上帝之城﹐22卷30章裡簡略的提到這個祝福﹕

美德的作者﹐上帝自己﹐曾如此應許﹐當祂藉著先知所說的﹐「我將是你的上帝﹐你是我的子民「﹐這話的真意及其酬報﹐莫過於是﹕」我會是他們的滿足﹐也就是所有人們看重而期待的﹕生命、健康、供養、富足、榮耀、尊貴、和平安﹐以及所有美好的事物」。這也是對於使徒所說的「上帝為萬物之主」的正確解釋﹐祂應該是我們所有渴望的極至﹐是眼看無盡無限的﹐愛戴無悔﹐頌讚無休。這愛的外顯﹐這樣的表露﹐就如永生一樣﹐人皆可有。

信徒會經歷的第二個得贖的喜樂是彼此全然相交。

亞當的罪﹐除了摧毀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以外﹐還破壞了人們彼此之間的關係。但是啟示錄22章2節宣稱﹐當我們全然蒙救贖時﹐萬國萬民也要得醫治。戰爭和不公義要全然止息﹐而破裂的人際關係也全然修復。全世界成為一個和平、友善、彼此相愛﹐互相服事的友好家園。

最後﹐信徒所經歷的第三個得贖的喜樂就是萬民會與基督一同治理新天新地。

提摩太后書2章12節﹐保羅就提到這點﹐他如此寫著﹕

我們若能忍耐,也必和他一同作王。(提摩太后書2章12節)

啟示錄2章26和27節﹐3章21節﹐還有22章5節﹐也教導說﹐我們會與基督一起作王。

亞當和夏娃是照著上帝的形象而造的﹐被安置在伊甸園裡﹐為的是在上帝的主領之下﹐照管上帝的創造。但是亞當犯罪帶來的咒詛和敗壞﹐使得人類無法完成上帝至終的目的。然而,因著耶穌的獻祭和順服﹐他作成亞當所無法達成的任務。耶穌現在是我們聖約的首領﹐統管所有受造物。在天地成全以後﹐被贖回的人類最後要治理上帝的創造﹐以此尊榮上帝﹐也使所有的受造物蒙受益處。

基督徒可以對我們將來的盼望,全然的得贖,有一種屬靈的盼望。這盼望是對一個正面的未來有確定性的期待。此盼望獨特和實際的特質就在於它使人振奮,讓我們不屈不撓,使我們重新振作,能給我們享有一種期待的喜悅,確信那個應許必將成為現實。把從我們有限的角度來看,也許有點不靠譜、不太確定的當前奮鬥目標,化為感到確定地、不可避免的、必要成就的,從而使我們更加振奮向前。〔戈蘭·斯高靳博士〕

VI. 總結

在耶穌是救贖主的這一課裡,我們思考了耶穌基督﹐上帝的兒子在他四個不同階段裡的位格和工作﹐就是宇宙被造之前的永恆﹐創造的初始﹐漫長的救贖期﹐還有成全完備的將來世代。

耶穌基督無疑是有史以來,最多彩多姿和最重要的人物。而他今天仍是活著的救主﹐以君王身份﹐從他天上的寶座治理萬有。因為真理都會有奧秘﹐所以,我們絕對無法全然的瞭解和體會他。但我們希望藉著這一課的概論﹐能幫助我們思考認識他,好叫他的百姓來尊榮他,領受更多福分。

我們相信耶穌

第二課

基督


關於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

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創建於1997年,是一個非營利的基督教機構,致力於「聖道教育,面向全球,免費提供」的使命。 為要滿足當今全球不斷增長的基督徒領袖培訓的需要,我們製作和發行了這套純正的、基於聖經的神學教程,主要面向那些沒有可能通過其它渠道接觸培訓材料的基督徒領袖。通過建立捐賑網絡,IIIM已經有了一套低成本培訓全球基督教傳道人和領袖的方法,採用方便使用的多媒體神學教程,現已有五種語言(英文、西班牙文、俄文、中文和阿拉伯文)。所有的課程都是在本機構寫作,設計和製作,其形式和質量上與本機構於2009年美國歷史頻道(History Channelc)在使用動畫和教育專項上獲得傑出視頻「泰利獎」的兩個作品十分類似。我們的材料採用多種渠道傳遞,包括DVD,文字印刷,網絡視頻,衛星電視,電台和電視。

有關於本事工更多的信息,及其如何參與在其中,敬請登陸我們的網站 www.thirdmill.org.


目錄
I. 介紹
II. 出生和預備
道成肉身
童女所生
大衛的後裔
位格實質合一
受洗
被證實為基督
被膏的職份
盡諸般的義
受試探
順服
體恤
無罪
III. 公開事奉
福音
國度
悔改
能力
肯定身份
確保成功
證明
使徒性的宣告
變像
IV. 受難和受死
凱旋進入
主餐
贖罪
新約
被釘十架
歸算
審判
V. 高舉
復活
救贖計劃
救恩祝福
升天
使徒權柄
登上寶座
治理
話語和聖靈
代禱
統治
再來
審判
更新
VI. 總結

I. 介紹

現今世界大多數的地區﹐人的稱謂至少有兩個部分。例如﹐他們會有個姓氏﹐表明他們和某些的家族有連帶關係﹐另外他們還會有個別的、屬乎自己的名字。因此﹐我們教導孩子們認識耶穌基督的時候﹐他們通常會以為「耶穌」是祂的名字﹐而「基督」是祂的姓氏。事實上﹐有時連大人也會有這樣的誤解。不過﹐這實在沒什麼好奇怪的﹐因為聖經有時也用「基督」這個詞﹐彷彿那就是耶穌的名字。然而實際上﹐「基督」是他的頭銜,是用來指稱耶穌在上帝國度裡的事奉和尊榮。

這是我們相信耶穌這個系列課程的第二課﹐我們把這一課的題目訂為基督。在這一課裡﹐我們要著重於探討耶穌的生平有那些事跡和特質﹐能夠幫助我們瞭解為什麼他就是基督。

基督這個名詞 的基本意思就是受膏者﹐那是從新約聖經的希臘字chees-TOS翻譯過來的﹐而那個希臘字又是從舊約聖經的希伯來文maSHEEach或是「彌賽亞」翻譯過來的。
許多人若是知道基督或是受膏者﹐在聖經裡並不是專門用來描述耶穌時﹐可能會很驚訝﹔其實在舊約裡﹐那是個很常見的稱呼﹐通常是指那些被油膏抹﹐特別要事奉上帝的人。在舊約歷史的不同階段﹐一般而言﹐所有的先知、祭司、和君王都被稱為是受膏者。

例如﹐在舊約裡「彌賽亞」或「受膏者」這個稱呼﹐最重要的意思之一﹐就是指大衛王的後裔﹐也就是那些治理以色列國和猶大國的君王。我們從歷代志下6章42節﹐詩篇89章38到39節﹐還有51節﹐以及詩篇132篇10和17節﹐都看到這樣的稱呼。但是舊約的這些章節也使人產生盼望﹐就是日後會有一個特別的受膏者將要來到﹐他要以獨特的方式聚合舊約所有受膏者的角色﹐並且全然成就上帝在世上的救贖目的。猶太人普遍知曉這個人就是彌賽亞﹐或是基督。當然﹐普世的基督徒都知道﹐耶穌就是這位偉大的彌賽亞﹐最後的受膏者﹐基督。

我們對於耶穌基督的討論﹐要分為四個部份。首先﹐我們要探討從他的出生和預備成為基督那個階段的一些事件的神學意義﹔第二﹐我們要查考他以基督身份的公開事奉﹔第三﹐我們要探討他的受難和死亡﹔第四﹐我們要查看使得他做為基督被高舉的一些事情。讓我們先來看耶穌的出生和預備時期。

II. 出生和預備

在這一課裡﹐對於耶穌的出生和預備參與彌賽亞事奉的階段﹐我們的敘述是從宣告他的出生開始﹐一直延續到他在曠野勝過試探﹐凱旋而歸為止。我們會深入探討他在這個階段所發生的一些事件﹐不過我們要先概略的講這整個階段。

在耶穌誕生之前﹐天使就對童女馬利亞和她的未婚夫約瑟作了這個孩子要降生的宣告。路加福音1章26到38節﹐天使加百列對馬利亞預告耶穌的降生﹐而在馬太福音1章20和21節﹐主的使者也對馬利亞的未婚夫約瑟傳遞了類似的信息。約瑟和馬利亞是住在以色列地﹐是當時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在馬利亞懷孕的末期﹐愷撒亞古士督要約瑟和馬利亞到伯利恆城報名上冊﹐這是記載在路加福音2章1到5節。

根據路加福音2章6到20節的記載﹐耶穌就在他們停留在伯利恆的時候誕生。天使們將他出生的訊息傳報給附近的牧羊人﹐他們就去看他﹐並且把他們所聽到的這個消息傳開了。根據路加所提到的﹐治理那個時期的政治領袖和所發生的一些事情﹐以及聖經以外的歷史記載﹐歷史學家們一般推算出耶穌是在公元前4年出生的。

聖經沒有記載太多關乎耶穌早期的事情﹐但是路加福音2章21節提到他在出生後第八天受割禮﹐並且被起名為耶穌。還有﹐當耶穌在聖殿被獻給上帝的時候﹐有兩個上帝忠心的僕人﹐西面和亞拿﹐認出他就是人們一直期盼的基督。這是記載在路加福音2章22到40節。我們也在馬太福音2章1到12節讀到﹐因著星辰超自然的運行﹐啟示耶穌的出生﹐使得東方來的博士辨識出他就是猶太人的王。

然而﹐耶穌在以色列地並沒有久留。因為治理猶太地的大希律王從博士那裡知道猶太人新的君王已經誕生了﹐他就想要殺死這個新生的彌賽亞﹐於是他下令屠殺伯利恆鄰近地區兩歲以下的小男孩。但是上帝預先警告約瑟﹐他就帶著全家逃到埃及去。希律王死了以後﹐這家人才回到以色列。但是因著上帝再次的警告﹐約瑟於是讓家人定居在拿撒勒這個小城鎮﹐遠離新上任的猶太人的王﹐就是大希律的兒子亞基老。這些事件是記載在馬太福音2章13到23節。

耶穌長大期間﹐他的家人每年都會到耶路撒冷參加猶太人的節慶。根據路加福音2章41到52節記載﹐在耶穌十二歲時﹐全家又去參加這樣的節慶﹔耶穌的聰明和應對智慧讓那些宗教領袖和教師們非常的驚訝。

耶穌在30歲左右﹐開始準備他公開的事奉。首先他讓施洗約翰為他施洗﹐那是記載在馬太福音3章13到17節﹐馬可福音1章9到11節﹐還有路加福音3章21到23節。

緊接著﹐在他受洗以後﹐耶穌在曠野禁食40天﹐這是記載在馬太福音4章1到11節﹐馬可福音1章12到13節﹐還有路加福音4章1到13節。在這個時候﹐他抗拒撒旦的誘惑﹐那是發生在他公開出來事奉之前。

關於耶穌的出生和預備時期﹐的確有許多的事跡可說﹐但是我們只著重於其中的三件﹐他的道成肉身﹐他的受洗﹐還有他的受試探。讓我們先來看耶穌的道成肉身。

道成肉身

道成肉身這個神學名詞﹐指的是耶穌永久的取了人的本性﹐包括具有人的身體和靈魂。聖經在多處提到耶穌的道成肉身﹐例如約翰福音1章1節和14節﹔腓立比書2章6和7節﹔還有希伯來書2章14到17節。

在這一課裡﹐關於耶穌的道成肉身﹐我們所要注意的幾個神學重點是﹐耶穌是童女所生﹐他身為大衛後裔的身份﹐還有他的神性與人性的位格實質合一。讓我們先來談他是童女所生。

童女所生

耶穌的母親馬利亞是以童女身份受孕、懷胎、生下耶穌。她是經由聖靈神奇感孕而懷了耶穌﹐並且一直維持那樣的身份直到耶穌誕生。這些事實是清楚記載在馬太福音1章18到25節﹐還有路加福音1章26到38節。

耶穌由童女所生的這個事實﹐至少包含三個重點﹐第一﹐因為耶穌是由一個婦女所生﹐所以﹐他是全然的人。

根據創世記1章21到28節﹐上帝起初設定的次序是﹐所有的受造物要各從其類而出。這個計劃的一個特別後果是﹐人類的婦女要負責生育人類的嬰孩。這意味著耶穌是在馬利亞的腹中被孕育成長﹐如同其他人類的嬰孩一樣﹐因此他被賦予真實的人性﹐包含一個身體和靈魂。

活於主後325到389年﹐拿先斯的貴格利﹐曾是康士坦丁堡的主教﹐他寫過關乎耶穌身為全然的人的重要性。在他的第51封書信裡﹐有這樣的字句﹕

如果他所沒擁有的﹐他就無法醫治……如果只是半個亞當墮落﹐那麼基督只需要一半人性﹐也只要拯救人性的一半就可以。但如果是整個亞當的性情都墮落﹐那麼就必須聯結於神子的整個人性﹐如此才能夠全然得救。因此不容他人妒羨我們全然得救贖﹐或是認為救主只是有個軀體和思維﹐或是徒具人的樣式而已。

貴格利是呼應希伯來書2章17節所說的﹐他知道人類的救贖需要一個全然具有人性的﹐如同我們一樣的救主。

第二﹐耶穌是由聖靈奇妙感孕的﹐所以他的人性是完全沒有被罪所敗壞。根據羅馬書5章12到19節﹐所有的人類都承受亞當初次犯罪而來的罪性。按著羅馬書7章5到24節﹐我們的性情也因著內裡的罪而敗壞。但是聖經清楚教導說﹐耶穌生下來是無罪的。我們從哥林多後書5章21節﹐還有約翰一書3章5節看到這個教導﹐另外路加福音1章35節對於他出生的宣告也隱含這個真理。雖然神學家對耶穌是由婦人所生﹐卻是能夠免於罪的本性和敗壞﹐總覺得其中必有一些神秘難測之處﹐但大多數都同意,童女所生這個事實就確實表明耶穌之所以能夠如此﹐乃是上帝的保守和超然持續同在的結果。

耶穌聖潔無罪至關重要,因為耶穌是來拯救罪人的。因此,例如在舊約的獻祭制度中,整個預表要求帶來獻祭的動物必須是毫無瑕疵,沒有殘疾,象徵著耶穌自己必須是無罪無瑕疵,好來代替我們贖罪。這個來為罪人贖罪的人必須自身無罪。〔羅伯特·李斯特博士〕

為了應驗舊約代為獻祭的畫面,祭物自己必須無罪,完美的祭物。我想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假如耶穌在任何方面與我們的罪性有份,有了罪的行為,他自己必然需要另外一位在聖潔上帝眼中的無罪者來代他贖罪。然而,正是他的無罪使得他有資格為其他有需要的罪人代求。從另外一個角度而言,互補而非對立的視角就是意識到耶穌是末後的亞當,在第一位亞當失敗之處得勝了。在亞當的失敗裡,耶穌補償了一個全然順服的人生。因此,無論你從耶穌成為第二個亞當,或是有資格成為贖罪的完美祭物的角度來看,耶穌自己的無罪是涉及到彌賽亞福音中絕對重要,不可缺少的一個要素。〔戈蘭·斯高靳博士〕

耶穌由童女受孕而生所隱含的第三個要點是﹐他的確就是所應許的那位彌賽亞﹐被差遣來要拯救他的百姓脫離罪和死亡。

馬太福音1章21節﹐約瑟在夢裡領受這個預言﹕

馬利亞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馬太福音1章21節)

還有在馬太福音1章22和23節﹐馬太如此解釋這個預言﹕

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馬太福音1章22-23節)

在這個解釋裡﹐馬太引用以賽亞書7章14節﹐明白指出耶穌的出生應驗了這個預言﹐以此證明他就是基督。

有些福音派學者相信以賽亞關乎童貞女生子的預言﹐乃是直接明指耶穌。其他學者們則認為它是耶穌的預表。但是所有的學者都同意﹐耶穌由童貞女所生﹐證明他就是所預告的彌賽亞﹐藉著他﹐上帝要把祂的百姓從罪惡和死亡裡拯救出來。

我們探討了耶穌的道成肉身是由童女所生﹐現在要來看他是大衛後裔的這個身份。

大衛後裔

在馬太福音1章中,馬太以耶穌的家譜開始,表明他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對馬太而言,這是極為重要的事。原因在於在舊約大衛作王執政期間,上帝就已經建立了祂國度的模式,祂將來治理世界的方式。大衛其實就是一個提前的預表或模板,表明上帝將來的治理,就是上帝在祂的疆界裡對祂子民的治理。因此,這個在舊約中就已經建立的模式,在耶穌到來時的應驗和成就,就變得十分重要。所以這是一個十分緊要的因素。另外一個因素,記載在舊約撒母耳記下7章,在那裡上帝應許大衛,將來要有一位他的子孫在大衛寶座上永遠掌權,將要實施上帝王權在全球的治理。從某種含義上講,這個應許實際上有個中斷,在古代以色列歷史上有五、六百年的時間沒有自己的君王。因此,當耶穌來到時,我們在福音書中讀到,祂現在就是座在大衛寶座上的那一位。極為重要的是,當彌賽亞來臨時,祂一定要來自大衛的家族。〔彼得·瓦爾科爾博士〕

耶穌身為大衛的後裔﹐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這個身份讓他有合法權利成為彌賽亞或是基督。在主前10世紀的時候﹐上帝和大衛立了一個聖約﹐應許要藉著大衛的一個後裔掌權時﹐在地上建立一個永存的國度。這是記載在撒母耳記下7章和歷代志上17章。

大衛的王國在他的兒子所羅門死了以後分裂﹐但是舊約預告說﹐將來會從大衛的一脈出現一個王﹐就是人們認為的「彌賽亞」或是「基督」﹐他最後會復興大衛的國度。我們在詩篇89篇3到4節﹐詩篇110篇1到7節﹐還有詩篇132篇17節讀到這樣的預告。這個王會更新大衛的國度﹐使得那些流離在外的人回到應許之地﹔而且他也要將上帝最偉大的祝福帶給復興的國度。這些應許是記載在聖經多處地方﹐例如耶利米書23章、30章﹐和33章﹐還有以西結書34章20到31節﹐以及37章20到28節。這就是為什麼馬太福音1章和路加福音3章要特別顯示耶穌的家譜﹐強調他是大衛的後代﹐為的是要證明耶穌能夠合法的承擔彌賽亞或是基督的職份。

我們已經探討了耶穌是童女所生﹐也具有大衛後裔的身份﹐現在要來討論他的位格實質合一。

位格實質合一

位格實質合一這個名詞裡含有一個事實﹐那就是

耶穌是一個位格﹐卻具有兩個獨特的性情(神性和人性)﹐而每個性情都保有它各自的特質。

耶穌是三位一體中的第二位﹐在永恆裡他具有完全的神性和其特質。當他被孕育﹐生而為人的時候﹐他的位格裡又加了全然的人性﹐包含所有人性該有的基本特質。

主後451年的迦克敦大公會議總結聖經對於位格實質合一的教導﹐其發表的聲明被稱為是迦克敦信經﹐或是「迦克敦信條」﹐以及「迦克敦宣言」等﹐其中片段的節錄是這樣﹕

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是神性完全﹐人性亦完全者﹔他是真上帝,也是真人﹐具有理性的靈魂﹐也具有身體……在凡事上和我們一樣﹐只是沒有罪﹐……他具有兩個性情﹐不相混亂,不相交換,不能分開,不能離散﹔二性的區別不因著聯合而消失;各性的特點反得以保存,會合共存於一個位格,一個實質之內。

這個宣言是相當的專業性﹐但為了探討的目的﹐我們將它總結為三個部份﹕第一﹐它說到耶穌具有二個屬性﹐也就是神性和人性。

論到基督的位格實質合一,我們在談論祂的屬性。我們說兩個屬性和一個位格,這兩個屬性在一個位格上聯合。我們這裡說的屬性是祂的本質、實體、特徵,具有祂人性部分,也有另外一個皆然不同本質,就是神性的部分。因此,人性就組成部分而言通常包括兩部分,身體和靈魂,或者屬靈層面和物質層面,這是構成我們稱為一個活著的人必須要具備的完整存在。同樣,神性方面也要具有上帝的根本屬性、特徵和能力。當我們用屬性一詞時,我們在說耶穌存在於神人二性中,兩種本質,兩種生存方式。因此,作為完全的人,百分之百的人,人性一詞只是我們的縮略語,說耶穌具有作為真實人的一切特質。同樣,神性就是說他具有作為全然真神的一切特性。〔約翰·麥靳父磊博士〕

上帝的永恆之子無論何時總是具有上帝本來該有的每一個屬性。例如﹐就他的存在、智慧和能力而言﹐他是無限而永恆的﹐也是不變的。因此﹐舊約對於任何關乎上帝的性情的描述﹐對耶穌而言也是如此。我們從約翰福音1章1到3節、10章的30節﹐和希伯來書1章2到3節等經文裡﹐都讀到這樣的表述。這意味著﹐耶穌絕對就是基督﹔他總是按著上帝的旨意行事﹐他是全然純正﹐他不會收回承諾﹐或是不加以履行。而且當他為我們而死在十字架上的時候﹐他內心的美善使得他得以成為無比寶貴的祭物。

與此同時﹐耶穌也具有人類所該有的每個本質﹐例如具有人的身體﹐和人的靈魂。這就是為什麼他也會軟弱、受傷和死亡﹔另外他的身體也有正常的限制等等。希伯來書2章14和17節﹐4章15節﹐還有腓立比書2章5到7節等經文都敘述了耶穌所具有的完全人性。他的人性對於他身為基督非常重要﹐那使得他成為大衛的後裔﹐並且可以承擔先知、祭司和君王的職份。還有就如我們在希伯來書2章14到17節所讀到的﹐當他為我們而死的時候﹐他的人性使得他有資格能替代我們﹐因為只有一個真實的人的死亡﹐才能夠為人類贖罪。

在道成肉身中,上帝是永恆裡所生的聖子,在特定的時刻由聖靈臨到瑪利亞身上,懷胎披戴了我們的人性。因此,我們就意識到就祂與我們相關的人性而言,耶穌擁有上帝按祂的形象創造我們作為人的一切本質。耶穌具有人的性情,他具有人類的頭腦,他做決定也像通常人基於他們考量的一切要素來做抉擇。正如約拿單所說的,「我們最終的認知支配著我們的最終行動」。因此,任何關係到我們作為人類的所是和所為, 耶穌都披戴了。但是同時,奧秘就在於雖然祂隱藏了祂與父神共享榮耀的外部顯現,祂絕沒倒空祂作為上帝兒子所擁有的一切永恆屬性。祂仍然是全能的,祂仍然是全知的,祂依舊是永不改變的聖潔,作為上帝的兒子,祂仍然有完美的知識,為何拯救要發生,因這些事情都在祂永恆的神性中,祂無法倒空放棄這些屬性。因此,當我們探討在位格實質合一的屬性時,我們要確認耶穌具有完全的人性,因為人類需要被祂拯救。耶穌具有完全的神性,因為只有上帝才能完成這救贖,只有上帝是救主。因此,在一個位格中存在完全的上帝和完全的人。〔托馬斯·耐托思博士〕

第二﹐迦克敦信經也提到耶穌兩個性情之間的獨特性或區別。耶穌並不是擁有神性和人性的混合﹐他的人性沒有妨礙他的神性﹐而他的神性也不會助長他的人性﹔相反的﹐他的每個性情是全然不變的﹐例如﹐我們看到在約翰福音1章3節﹐以及8章40節﹐約翰肯定耶穌的神性與人性﹔這就是為什麼即使身為上帝﹐耶穌還是需要在知識、經驗和恩典上長進。從他人性的觀點來看﹐耶穌需要學走路、講話、理解等等人所要學習的事情﹐他也需要學習知道上帝的旨意﹐這些對於耶穌身為基督的角色非常重要﹐因為那使得他從身為人的立場來增添他的知識和經歷﹐讓他因此更能夠憐憫體恤我們的軟弱﹐如同希伯來書2章17和18節所說的。

第三﹐迦克敦信經肯定耶穌只是一個位格。

在我們思想位格實質合一時,位格在這個表述裡做為主格,或代理,祂是擁有兩種屬性的實體,卻是獨一的執行者,終極的現實是一切背後的行動都是透過祂的屬性發出的,不論是做為上帝的作為,還是人的作為。因此,我們可以把位格視為這個擁有屬性的實體。這是誰的身體?這是我的身體,這就是我,就是我自身,獨立的個體。屬性就是我擁有的本質,而位格是一種與他人和自我意識關聯的深刻現實。〔約翰·麥靳父磊博士〕

在上帝的智慧中,道成肉身是個奧秘。這裡有兩個屬性,其中一個是人性意志,一個是神性意志,既有人的性情,又有神的性情,人的知識和人的有限與上帝的全知全能都全然居住在這個單一的位格中。透過聖經我們開始認識到,有些時候耶穌的講論,是出於祂基督彌賽亞角色中的人性,順從和順服聖父。還有些時候,祂是以祂的神性出發的作為。我告訴你,「你的罪得赦免了」,誰能赦免罪過?惟有上帝自己!但是所有的作為都是透過這一個位格,這一張臉來實施。也就是說,為著拯救的緣故必須有一個位格性的合一,在此位格裡具備了神人二性。〔托馬斯·耐托思博士〕

耶穌並不是有兩個位格﹐或是兩套心思﹐好像一個人的身體裡面存有上帝的位格一樣。再者﹐他也不是一個位格裡混合兩個獨特的性情或是思想﹐好像上帝的位格裡混合了普通的人。就如我們在約翰福音17章1到5節﹐歌羅西書2章9節所讀到的﹐耶穌一直都是三位一體裡永恆的第二位﹐是我們所知道的上帝之子。這個真理很重要﹐因為它意味著耶穌仍然能夠全然的彰顯神性。例如,從身為人的立場﹐他必須學習知識﹐但是從身為上帝位格的立場﹐他總是全知的﹐知曉過去現在和將來的一切。因為耶穌完美地彰顯出所有的上帝屬性﹐從而我們就可以毫無疑問的信賴他﹐事奉他﹐相信他可以成就每個應許和計劃。

耶穌是唯一那位既為全然的上帝,又為全然的人。這個獨特的特質帶給我們巨大的安慰。因為祂是完全的人,祂就能體恤我們各樣的軟弱和痛苦。我們的救主已經歷了這一切。並且祂在此一生中從未犯罪,好讓我們可以完全信靠與跟隨祂。與此同時,又因為祂是完全的上帝,我們就能有完備的確據,沒有任何人類的軟弱能剝奪祂拯救我們的能力;祂以無限的能力和權柄成就祂給我們的應許和計劃。正因為耶穌既為全然的上帝,又為全然的人,祂就是完美的統治者,代求者和救贖主。

我們已經從道成肉身這個重點﹐探討了耶穌的出生和預備﹐現在要來談他的受洗。

受洗

關於耶穌的受洗﹐我們要從三方面來探討他如何預備自己進入事奉﹐首先我們來看他被證實為基督的事實。

被證實為基督

就某個層面而言﹐耶穌從道成肉身開始就承受基督的職份﹐他生為大衛王的後裔﹐有眾天使宣告他是基督。但是他接受任命﹐是直到祂受洗以後才得以公開表明出來﹐而且是由三位一體裡的另外兩位向普世作此宣告。聖靈以鴿子的樣式落在他身上﹐證實耶穌就是基督﹐而聖父則是從天上大聲宣稱耶穌就是基督。雖然聖靈和聖父那時都沒有特別使用「基督」這個名稱﹐上帝卻是已經向施行約翰啟示﹐領受這些印記的那一位就是基督。我們從路加福音3章15到22節﹐還有約翰福音1章19到36節﹐讀到耶穌受洗的細節。這種向普世全地正式宣告上帝的基督已經來到的確認﹐為的就是預備他要進入事奉的崗位。

被膏的職份

耶穌受洗的第二個結果﹐是他領受膏抹﹐承受基督的職份。有個反對稱呼耶穌為基督的理由是﹐他並沒有真的領受用油膏抹﹐以承擔基督的職份。但是福音書的記載顯示耶穌是在他受洗時被聖靈所膏抹﹐這個正式的膏抹表明耶穌要成為基督﹐也賦予他事奉的能力。因著道成肉身﹐耶穌是全能的﹐但是基督的職份是屬乎人的﹐所以他隱藏了他的能力和榮耀﹐為的是要像那些他所要拯救的人。如同其他受膏抹的人一樣﹐耶穌倚靠聖靈的能力來事奉。我們在路加福音4章1和14節﹐還有使徒行傳10章38節﹐看到這樣的記載。

約翰福音3章34節﹐講到耶穌如何從聖靈領受能力﹕

上帝所差來的就說上帝的話,因為上帝賜聖靈給他是沒有限量的。(約翰福音3章34節)

盡諸般的義

我們要提到耶穌受洗的第三個結果是﹐那是一個盡諸般的義的舉動。當耶穌到施洗約翰那裡要受洗時﹐約翰不肯﹐因為耶穌已是純正公義的﹐他未曾犯罪﹐也無須悔改。但是耶穌的回答是﹐單單他個人無罪是不夠的﹐他也要履行所有派定給他的公義職責。

馬太福音3章14和15節記載他們之間的討論﹕

約翰想要攔住他,說:我當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這裡來嗎﹖耶穌回答說:你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於是約翰許了他。(馬太福音3章14-15節)

我們知道那個時候﹐為人施洗的並不是只有施洗約翰一個人﹐因此耶穌受洗的意義就變得格外重要。那時有不同的猶太團體﹐包括施洗約翰﹐把他們自己與那時耶路撒冷的敗壞情況分別出來﹐並且認為他們是以色列公義的剩餘子民。他們經常藉著洗禮或是洗濯來讓新的成員加入。因此﹐當耶穌讓約翰為他施洗﹐就是藉著這個公義的舉動﹐證明也認同他自己是以色列人中真正信實的剩餘子民。

我們已經從道成肉身和受洗這兩個重點探討了耶穌的出生和預備﹐現在要來看他的受試探。

受試探

耶穌受試探是一個大家熟悉的故事。細節是記載在馬太福音4章1到11節﹐還有路加福音4章1到13節。簡單來說﹐聖靈驅使耶穌去到曠野﹐在那裡他禁食四十天﹐然後受到撒旦的試探。但是﹐儘管他的身體是處於軟弱情況﹐耶穌在靈裡和心志上依然強壯。他雖然覺得飢餓﹐卻是拒絕使用他屬上帝的能力來滿足自己的需要。雖然他有權柄﹐他還是拒絕不仗著他的特權來證明他自己。而且雖然他的目標是為聖父贏得全世界﹐他卻拒絕採用容易但罪惡的方式去事奉上帝的仇敵。

許多神學家也指出﹐耶穌受撒旦的試探﹐是比對創世記3章裡﹐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的被試探。羅馬書5章12到19節﹐保羅顯示出耶穌是代表他的百姓﹐正如亞當一樣﹔然而亞當失敗之處﹐以致將咒詛帶給全人類﹐耶穌卻是勝過試探﹐將救贖帶給世人。

耶穌受過試探。聖經說,祂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祂沒有犯罪。當然,我們能想到的事件,如曠野中的試探,在祂受洗後即將開始祂公開的事奉時,祂遇見魔鬼親自給祂的三次試探。我們大多數人可能從未遇到過魔鬼。牠可能派一個爪牙就能威脅我們,但是要對付耶穌,撒旦要親自出馬。然而,耶穌的一生都面臨試探。我認為我們常常錯以為耶穌只是在這個時刻受到試探。這些試探之所以巨大,在於它們的比例,尤其是都集中在祂的身份和使命上。然而,我認為祂在其一生中都受到試探。我認為這裡的要點,就是耶穌是我們的代表,祂是我們代替者,祂是末後的亞當,新的人類。因此,正如亞當在伊甸園受試探,末後的亞當也要如此受到那蛇的誘惑。祂若是要代表我們,祂就必須要在凡事上都像我們一般受到試探。不然,祂就不是我們的代替者。聖經十分明確指出,耶穌在祂事奉的任何時候都沒落入罪中。祂全然無罪。祂沒有在心思、言語和行動上有絲毫的過犯。然而,我認為作為我們罪孽的承擔者,我們的代替者,祂必須要經受各類的試探。〔德瑞克·托馬斯博士〕

為了本課的目的﹐我們對於耶穌的受試探﹐要著重於三個層面﹐第一﹐他的受試探教導他學會順服。

順服

希伯來書5章8到9節﹐這麼說道﹕

[耶穌]……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他既得以完全,就為凡順從他的人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希伯來書5章8-9節)

耶穌是全然無罪的﹐他從沒有不順服上帝。然而他也是全然的人﹐因此他也必須學習認知上帝公義的要求,並在他的人生中勝過挑戰和試探。我們看到﹐在他忍受試探時﹐耶穌藉著遵守上帝律法的要求﹐並且服從父上帝對他生命的計劃﹐以此順服上帝。他的順服預備他得以承擔基督的事奉﹐就如我們在希伯來書5章9節讀到的﹐這樣的順服使他成為上帝所悅納的祭物﹐讓他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

體恤

我們要講到的第二個重點是﹐耶穌受試探﹐讓他能夠體恤他的百姓。耶穌沒有屈從於試探﹐但他還是能感受到它的誘惑力。他覺察到撒旦所提供的都是人想要的﹐他因著禁食而身體軟弱的狀況﹐這更加強他對那些事物的渴望。但這個經歷也使得他更加憐憫﹐理解我們在生活遇到試探時所受的苦與掙扎。希伯來書4章15節﹐這麼寫著﹕

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希伯來書4章15節)

耶穌面對和抵抗罪的試探,給我們基督徒極大的安慰和激勵,因為祂在這方面以全然的人性面對。祂經歷了試探,卻沒有被它打倒。從這個意義上講,耶穌忍受的每一件試探都成為基督徒如何面對試探的榜樣。〔西門·沃伯特博士〕

當我們想到耶穌面對和抵抗罪的誘惑試探時(希伯來書4章有大段的講論),有一件需要提到的,就是我們許多人都害怕單獨地遇見試探,當我們陷入罪中行事,在那種情形下我們都有的那種特別經歷。可是事實上,耶穌在地上生活時祂理解什麼是受試探,而如今當祂在高天做我們的大祭司時,祂知道那個滋味。因此,我們能夠有確信,我們不再是單獨面對這些試探。凡是我們帶到耶穌那裡的任何事,祂都瞭如指掌,現在祂就能夠改變,在我們的試探境況裡成為我們隨時的幫助!〔雅各·史密斯博士〕

無罪

我們要講到的關乎耶穌受試探的第三個重點是他的無罪。無罪這個詞的意思是無能力犯罪。許多世紀以來﹐基督徒一直用這個名詞描述耶穌是無能力犯罪。神學家經常將耶穌的無罪與祂的受試探相提並論﹐因為如果有可能﹐在祂受試探的時候﹐那是他一生裡最有可能犯罪的時刻。

所有的基督徒都知道﹐耶穌未曾犯過罪﹐他也未曾屈服於試探之下﹐或是有任何邪惡的意念思想﹐也沒有說過罪惡的話語。聖經多處肯定他的無罪﹐例如哥林多後書5章21節﹐希伯來書4章15節﹐還有7章26節﹐以及彼得前書2章22節﹐約翰一書3章5節。但是他甚至沒有犯罪的能力也是真的。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耶穌是三位一體的第二個位格。而上帝自己不可能犯罪,因為他無法作出與自己性情相反的舉動。上帝的三個位格總是並且必將是無罪的。我們在哈巴谷書1章13節;雅各1章13節;約翰一書1章5節和其他許多經文中,都可以看到這點。

但是這並非就意味著他所承受的試探沒有那麼真實而劇烈。因著他具有人性﹐耶穌是從身為一個人的立場來經歷試探。他明白擺在他面前那些東西的價值﹐也深切知道它們所能夠帶給他的好處﹔因此他的順服以及憐憫的心思不會就此減少其意義。事實上﹐我們可以說﹐因著耶穌是無罪的﹐這就使得他的順服和憐恤心志更加增添﹔這個經歷讓他深入的體驗和感受﹐也因此更能按著我們的需要﹐來回應我們。

福音書只簡短的記述耶穌的出生和事奉的預備時期﹐因此有時難免為人所忽略﹔但是那些描述其實包含許多重要的真理﹐其中的一個重要真理,就是確切顯明上帝所應許的那位受膏者,彌撒亞已經來到。耶穌的出生﹐以及他預備承擔彌撒亞的職份﹐顯示出上帝對人的大愛和憐憫﹐因為祂沒有任憑我們被罪和死亡所挾制﹐而守住祂所應許的﹐差遣祂的兒子作為我們的救贖主。

我們已經探討了耶穌的出生和預備承受基督的職份﹐現在要來討論他的公開事奉。

III. 公開事奉

為了這一課的目的﹐我們定義耶穌的公開事奉﹐是從他開始對眾人傳道﹐一直到他最後榮耀的進入耶路撒冷為止。在深入探討這段時期所發生的一些事件之前﹐我們先要作一個綜合性的概述。

路加福音3章23節說﹐耶穌大約是在三十歲左右開始他的公開事奉﹔而根據四福音書﹐特別是約翰福音﹐所提供的線索﹐許多學者們相信耶穌的公開事奉延續了三年之久﹔其中約翰特別記載耶穌在這段時期參與了三或四次的逾越節慶典﹐那是記載在約翰福音2章23節﹐6章4節﹐11章55節﹐還有5章1節。

根據馬太福音4章13到17節﹐耶穌是在加利利海西北邊﹐加利利地區的一個城市迦百農﹐開始他的公開事奉。他在加利利和以色列的其他城市宣講上帝國度的福音﹐以及施行一些神跡奇事﹐那是記載在馬太福音4章23和24節。還有﹐根據馬太福音10章和馬可福音3章的描述﹐在這個時候﹐耶穌也揀選十二個門徒﹐並且裝備他們一起宣揚上帝國度的信息。然後﹐他也將他的事奉擴展到以色列其它地區﹐包括撒馬利亞和猶大地。在他公開事奉的末期﹐耶穌定意朝向耶路撒冷走去﹐為的是要在那裡被釘死。在這個階段﹐他讓他的門徒們知道﹐他即將被殺﹐而殺他的人就是那些他受膏所要拯救的國民。

雖然耶穌主要的事奉是宣講福音﹐就是因著上帝的國要來到﹐呼籲人們要悔改和相信﹐他卻是用不同的方式來傳達這樣的信息。耶穌事奉不同的族群﹐他對以色列一般的民眾﹐宗教領袖﹐社會所棄絕的人﹐外邦人﹐以及各式各樣的罪人傳講上帝國度的福音﹐面對的會眾有時是數千人﹐有時是在各人的家裡﹐只有少數幾個人。他在不同的地方教導人﹐例如人們的家裡﹐會堂﹐或是曠野地﹔也用不同的方式教導﹐例如說比喻、提出問題、預言、訓言﹐甚至是行神跡。無論何時何地﹐人們總是認出他的事奉帶著獨特的權柄﹐他們的回應也很強烈﹐有的人相信並且悔改﹐有的卻是惱怒而拒絕。

福音書記載了許多耶穌公開事奉的事跡﹐就其中許多的內容﹐我們要著重的有三點﹐第一﹐耶穌的宣揚福音﹔第二﹐耶穌能力的彰顯﹔第三﹐耶穌證明他是受膏為基督的職份。我們先來看耶穌所宣揚的福音。

福音

耶穌用許多的方式傳講福音﹐有些方式比較隱晦﹐有些則是很直接。他用比喻、訓示、對話、祝福或審判的預言﹐對未來的預告﹐禱告﹐還有行神跡奇事。但是當福音書的作者們總結耶穌的信息時﹐他們宣告耶穌最基本的信息﹐就是上帝國已來到﹐因此他呼召人們要悔改。

馬太福音4章17節﹐馬太如此概要敘述耶穌的福音信息﹕

從那時候,耶穌就傳起道來,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馬太福音4章17節)

馬可福音1章14和15節﹐馬可也以類似方式描述耶穌的信息﹔還有馬太福音3章2節﹐馬太記錄施洗約翰也傳講悔改的信息。

我們要探討耶穌的福音所包含的兩個層面﹐第一﹐他提到國度的來到﹔第二﹐他呼召人們要立刻悔改。讓我們先來看耶穌對於國度的教導。

國度

當我們打開福音書,開始閱讀時,有一件東西可能會使我們驚奇,甚至不可避免的要衝擊我們。這就是耶穌宣講的、教導的、身體力行的事,很清楚地,它就是上帝的國。毫無無疑,根據施洗約翰的講道所預表的耶穌和耶穌開始傳道時的話,中心就是上帝的國近了,或者已經近了,或者天國已經近了。之後,在祂所有教導中,如靈裡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在所有關於天國的比喻中,一切的教導,所有祂顯明自己就是真正的大衛後裔中那位君王的方式,如祂騎著驢駒進耶路撒冷, 總之這一切要使我們清楚認識到:福音書,傳道人,和福音書的作者們都要讓我們清楚明白,耶穌的信息和祂的整個人生,都是關於帶來和復興上帝的統治,或上帝的國。〔約拿單·潘寧頓博士〕

就如他同時代的猶太人一樣﹐耶穌知道上帝是所有受造物的永恆掌權者。但是舊約也啟示上帝的計劃是讓祂的王權彰顯於地上可見的國度裡。如同我們在前一課學到的﹐上帝在創立世界時﹐就開始這樣的計劃﹐所以祂任命亞當和夏娃為祂的助理攝政王。可是他們卻虧缺上帝的托付﹐沒有把世界治理成合上帝心意的完美樣式。上帝的國度接著進展成一個大帝國模式的以色列國﹐但這國度又因著以色列人的犯罪和流亡而遭到嚴重挫敗。雖然上帝在以斯拉和尼希米的時候想要恢復這個國家﹐但是百姓的不肯忠於上帝﹐使得他們的流亡至終延展到幾個世紀之久。到了耶穌的時候﹐以色列人已經承受了幾百年的流離之苦﹐他們迫切等候基督的來到﹐全然恢復上帝的國度﹐以及要帶給世人的祝福。因此﹐當耶穌宣告上帝國都臨到的福音時﹐這的確是振奮人心﹐帶來盼望的信息。

耶穌宣揚的福音是﹐在他的時代﹐上帝在地上國度的末期已經來到﹔天國的樣式將要彰顯於全地。就如我們在馬太福音5章3到12節登山寶訓的八福裡所看到的﹐所有上帝忠誠的子民在上帝的國度裡要大蒙祝福。他們的悲哀要止息﹐他們要承受全地為業﹐不會有外來的政權迫使他們作虛假的敬拜﹐也不會有敗壞的宗教領袖為了表面的和平而與以色列人的仇敵作妥協交易。他們的罪要蒙赦免﹐流離失所的要被帶回來﹐在疾病痛苦咒詛之下的要得著醫治﹐主上帝要親自打敗以色列的仇敵﹐清除人們的罪過﹐恢復所有的受造界。

耶穌宣揚的關乎國度的福音信息聽起來雖然很美好﹐但它也包含一個條件﹐那就是悔改。

悔改

耶穌警告說上帝的國度會在瞬間臨到﹐那時﹐不但上帝信實的百姓要領受祝福﹐上帝的仇敵也要接受審判。因此若是以色列人要領受所應許的祝福﹐他們自己就先要認罪悔改。

對罪悔改包括從罪中回轉。不過,福音性的悔改不僅是轉離某事,而且也是同時轉向某事。其實,這個某事是一個人,就是耶穌。 我們要在信心中轉向祂。 因此,悔改包括離棄我們的罪,並在信心中轉向基督。 在這裡, 我們要思想和梳理一下悔改大致包括或表現的幾個方面。 其中一個便是理智上,或者認知上對我的罪的意識。如果我不承認自己是個罪人,不明白自己以某種方式,或形式違犯了上帝的律法,我便不太可能悔改。因此,必須要有對我是罪人,我所做的在上帝眼裡是錯的這個事實的意識,認知和確信。與此同時, 有可能的是有人會在概念上承認自己所做的在上帝眼裡是錯的,但卻對此毫不在乎。因此,悔改的第二個方面是懊悔,一種情感上的知罪。不僅確信我做錯了,而且對之懊悔,對之不快。我對自己的罪有一種好像上帝對罪有的悲痛。這兩個要素之外,還有第三個相關的要素:意志的行使,或者說一種意志的能力,不再把罪當成是一個應許和快樂,而承認它不足以實現它所應許的,而是轉向基督,將祂作為更加美好的應許和快樂。〔羅伯特·李斯特博士〕

我們可以想像悔改好像是把一個錢幣翻個面﹐在轉動中﹐我們轉離罪﹐而趨向義。要轉離我們的罪﹐我們首先要為自己不遵守上帝的律﹐以及在可能情況下傷害我們的鄰舍而真心痛悔﹔然後我們向上帝承認我們的罪過﹐祈求祂的赦免﹐以此徹底的棄絕我們的罪。有些經文﹐例如耶利米書31章19節﹐和使徒行傳2章37和38節﹐都明白顯示這些悔改應有的步驟。但悔改也意味著要歸向上帝﹐我們祈求祂潔淨我們﹐並且恢復與祂的關係﹐也定意以後都要順服祂。這不是說我們以後都不會再犯罪了﹐而是意味著真誠的悔改乃是包含一個要遵守他的誡命﹐討上帝喜悅的心願。約珥書2章12和13節﹐哥林多後書7章10和11節等經文都給予這樣的教導。

悔改在聖經中是個重要的詞彙。 希臘原文是metanoia。 如果我們要從罪中悔改,就意味著對metanoia徹底的理解帶來的改變。 我們從我們罪惡的道上改變。 它意味著我們朝向另一個方向,我們生命中經歷了耶穌,我們要朝向這個方向。 我們要改變。我們要改變一切祂要我們改變的。 說句實話,這包括一切。 對於心意改變的徹底理解不僅是只改變你理智上相信的。事實上,我喜歡舊約中被譯為「知道」的這個詞。希伯來原文是yada』。其意為體驗或經歷。「知道」不僅包括我們頭腦上知道,也包括我們的手,我們的腳,我們的情感,我們的心,包括我們的一切。改變心意意味著改變一切。並且,我相信正因為我們在改變一切,我們才開始改變。例如,我們所做的事和關乎我們身份的事。我們開始改變我們的行為。如果行為上不改變,可能還沒有任何改變。我有一個神學院的長輩教授說過:「你做你自己相信的事,同時,你相信你自己所做的事。」 改變心意附帶著一連串的行動。〔馬太·弗瑞德曼博士〕

耶穌所宣揚的上帝國度即將來到的確是美好的信息﹐但是這福音與必然該有的悔改是不可切割的。唯有那些為罪悔改﹐信靠而歸向上帝的人才能夠享有上帝國度的一切祝福。

除了宣揚福音﹐耶穌公開的事奉也多方面的彰顯他的權能﹐以此見證他的信息乃是真實的。

能力

使徒行傳10章38節﹐使徒彼得以此總結耶穌神奇的權能﹕

上帝怎樣以聖靈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穌…… [他]周流四方,行善事,醫好凡被魔鬼壓制的人,因為上帝與他同在。(使徒行傳10章38節)

耶穌行了許多神跡奇事﹐以此彰顯出聖靈的能力。在約翰福音2章1到11節﹐他變水為酒﹐顯示他的掌管萬有。在馬太福音12章22節﹐馬可福音1章23到26節﹐還有路加福音9章38到43節﹐這些經文記載了耶穌的權柄勝過惡鬼和它們的影響。耶穌也醫治有病或殘疾的人﹐例如馬可福音10章46到52節﹐路加福音8章43到48節﹐還有約翰福音9章所記載的。耶穌甚至使死人復活﹐我們在馬太福音9章18到26節﹐路加福音7章11到15節﹐以及約翰福音11章41到45節讀到這樣的記載。事實上﹐耶穌所行的神跡遠超過以色列歷史上的任何一位先知所作的。新約聖經提到至少35個具體的神跡﹐而約翰福音則指出耶穌行的神跡遠超乎這個數目。約翰福音21章25節﹐我們讀到約翰所寫的﹕

耶穌所行的事還有許多,若是一一的都寫出來,我想,所寫的書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約翰福音21章25節)

對於耶穌所顯示的奇妙能力﹐我們要思考的至少有兩點﹕第一﹐它們肯定他的身份就是基督﹔第二﹐它們確保他至終會成功的把上帝的國度帶到地上。讓我們先來看耶穌行的神跡如何肯定他的身份。

肯定身份

耶穌大能神奇的作為﹐肯定他的確就是基督﹐乃是被上帝特別膏抹﹐要將國度的末期帶到地上。身為基督﹐耶穌是上帝權能的使者﹔而他所行的神跡則彰顯出上帝認同耶穌所傳講的一切事。路加福音7章22節﹐約翰福音5章36節﹐還要10章31到38節﹐以及新約多處經文都顯示這個真理。除此之外﹐聖經裡有許多人把耶穌行的神跡與他受膏抹的職份聯在一起﹐那是基督職份所包含的幾個層面。例如路加福音7章16節﹐約翰福音6章14節﹐還有7章40節提到﹐許多人認為耶穌的那些神跡是履行其先知的職份。而在路加福音17章12到19節則記載﹐耶穌自己把他奇妙的權能與祭司的職責聯在一起。此外﹐馬太福音9章27節﹐12章23節﹐15章22節﹐還有20章30節則提到﹐耶穌的神跡也與其君王的職份有關。約翰福音10章37和38節﹐耶穌這麼說道﹕

我若不行我父的事,你們就不必信我;我若行了,你們縱然不信我,也當信這些事,叫你們又知道又明白父在我裡面,我也在父裡面。(約翰福音10章37-38節)

耶穌所行的神跡證明他的福音信息是真的﹐他的確就是基督﹐也會把上帝國度的末期帶到地上。還有路加福音11章20節﹐耶穌也說道﹕

我若靠著上帝的能力趕鬼,這就是上帝的國臨到你們了。(路加福音11章20節)

耶穌大能的作為證實他的確就是基督﹐要將天上的國度帶到地上﹐為的是終結撒旦對上帝的百姓和受造物的欺壓統治。

我們討論了耶穌能力的彰顯﹐肯定他基督的身份。現在要來探討那些大能的作為也確保他的成功。

確保成功

耶穌所行的神跡彰顯出他有足夠的權能成就他所應許和宣揚的。他具有所需要的能力﹐讓上帝的國度臨到地上﹐如同在天上一樣。事實上﹐他所行的許多讓人蒙福的神跡的確使人得以預先嘗到上帝國度的美好。例如他醫好有病痛的﹐又使死人復活﹐這就是在預示一個沒有疾病和死亡的國度﹐如同啟示錄21章4節所講的。當他餵飽數千個飢餓的人時﹐就是在表顯那個永恆國度裡豐富的實況﹐如同我們在出埃及記23章25和26節﹐約珥書2章26節﹐還有路加福音12章14到24節所讀到的。

耶穌也彰顯出他有足夠的能力可以摧毀國度的眾仇敵﹐例如當他趕出污鬼時﹐就是顯示出他有足夠的能力可以建立一個不可動搖的國度﹐一個不受任何威脅的國度﹐正如我們在馬太福音12章22到29節所讀到的。

耶穌的權能吸引每一個目睹他行事的見證人。雖然他的仇敵議論著﹐認為他的能力是鬼魔的一種欺騙手腕﹐然而實際上﹐耶穌的能力是來自上帝﹐這證明了耶穌的確是基督﹐而且他有能力履行他所應許或警告的事。對我們基督徒而言﹐這是一個很大的安慰﹐也值得喜樂,因為那意味著我們相信耶穌是正確的抉擇。不管我們有多少疑問﹐或是需要多長的時間﹐上帝才會完成祂藉著耶穌所開始的工作﹐無論如何﹐耶穌已經給我們足夠的確據去信靠他。他實在是那位受膏者﹐基督。如果我們效忠於他﹐那麼在他永恆的國度裡﹐他必確保我們會有一個蒙福尊榮的位份。

我們已經探討了耶穌所宣揚的福音﹐和他所彰顯的能力﹐現在要來討論他公開的事奉證明他是受膏承受基督的職份。

證明

耶穌的公開事奉有多方面證明他是受膏成為基督﹐就明顯的實例﹐我們舉出其中兩個值得注意的重點﹕彼得使徒性的宣告耶穌就是基督﹐以及耶穌榮耀的變像。讓我們先來探討彼得使徒性的宣告。

使徒性的宣告

馬太福音16章15到17節﹐馬太記載彼得公然的承認﹕

[耶穌說]:你們說我是誰﹖西門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耶穌對他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馬太福音16章15-17節)

馬可福音8章27到30節﹐還有路加福音9章18到20節﹐也記載了這個事件。

彼得的認信在福音書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因為它出現在馬太,馬可,和路加,這三本對觀福音書中。這三本福音書中的前半部分都關注耶穌作為上帝的權柄; 這種權柄通過神跡,趕鬼,醫病,奇事,以及祂的教導顯明出來。彼得認出耶穌就是彌賽亞。從那裡開始,真正引入了彌賽亞作為受苦僕人的身份。接著,馬太,馬可,和路加福音都以稍微不同的方式來強調彼得的認信。在馬可和路加福音中,所有的神跡都引向這一幕,很明顯是為了向彼得顯明和證實,耶穌的確就是基督,彌賽亞。 所以,他承認上帝一直透過耶穌行事,並且作為一個人認出耶穌是基督。馬太福音,在認信之後緊接著記錄了耶穌第一句話:「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你的。」所以,馬太福音更強調透過耶穌的作為揭示出這是上帝啟示的事實,無疑這些作為是祂權柄的標記,不過彼得之所以能明白過來是因為上帝啟示給他了。因此,對於上帝啟示的意義,尤其在馬太福音中顯得更為重要。〔馬可·斯特勞斯博士〕

彼得認定耶穌的受膏為基督﹐那是一個從上帝而來直接的啟示。就如我們看到的﹐人們因著耶穌所行的神跡﹐應該就能推斷出他是基督﹔但是彼得以眾使徒代言人的身份所作的宣告﹐卻是有更大的意義﹐那是一個上帝所給予的權威性預示﹐清楚無誤的肯定耶穌就是基督的這個事實。

福音書中最不同凡響的事件之一,就是當彼得回答耶穌的問題「你們說我是誰?」時,回答道:「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這是個具有決定意義的時刻。那麼,是什麼使這個事件不同凡響呢?正如耶穌所說的,這是一個啟示的時刻,上帝自己啟示西門彼得他自己所不能明白的事。不過這也是漫長期待的原因,整整500年,以色列人盼望這位彌賽亞的到來。 現在彼得對這個站在他面前的人宣稱「你是彌賽亞。」 所以,你要能夠感受到在突如其來的那一刻,這種長久以來深深期待的份量。〔彼得·瓦爾科爾博士〕

我們已經探討了彼得使徒性的宣告耶穌受膏為基督這個重點﹐現在要來看耶穌榮耀的變像。

變像

變像這個名詞﹐是神學家們用來形容耶穌在榮耀裡向他的門徒們顯現的那個事件﹐那時他的形象有極大的改變﹐顯示出他部分的神聖榮耀。這個事件是記載在馬太福音17章1到8節﹐馬可福音9章2到8節﹐以及路加福音9章28到36節﹐還有彼得後書1章16到18節也提到這件事。

簡單來說﹐那個事件是耶穌帶著彼得、雅各和約翰到山上去禱告﹐當他們在那裡的時候﹐耶穌的外形就改變了﹐他的容貌放出榮耀的光芒﹐衣服也潔白髮光。當耶穌的形象改變時﹐摩西和以利亞也與他一起出現﹐還有上帝的聲音從天上傳來﹐確認耶穌是祂的兒子。當彼得提議門徒們可以在那裡為耶穌、摩西和以利亞各建一個棚子的時候﹐上帝指明耶穌是最為尊貴﹐值得他們所順服。這個宣告非常重要﹐因為摩西頒布律法,拯救上帝的百姓;而以利亞則是忠實的先知﹐呼籲背離的以色列國回轉。那就意味著耶穌一直是持守著律法和先知所要求的﹐他不但滿足以色列過往最偉大的領袖們的期盼﹐也是歷來最偉大的受膏者﹐是大衛最後的子孫﹐要把上帝的國度帶到地上。

登山變像是指耶穌和他的三個門徒上了高山之後那令人驚歎的一幕。 他們看到了基督榮耀的顯現。因此,我們首先瞥見了基督的二性,祂作為人變了形像,由此我們可以一覽祂從起初一直所擁有的榮耀,正如一首聖誕詩歌所唱的,上帝成了血肉之體,我們卻看到了祂的神性。我們看到了祂那令人眩目的榮耀同在。如此榮耀直到門徒們下山的時候,他們自己仍舊在發光。然而,當我們想到這聖約的成全時,就體會到這裡的威榮,因為誰在這變像中與祂相遇呢?祂在與以利亞和摩西會面。在這裡我們看到耶穌是摩西律法的成全,對先知職分的成全,在這些方面對祂彌賽亞身份的成全。所以,舊約在彌賽亞耶穌身上成全,因為祂與頒布律法的摩西和集先知職分大成的以利亞會面了。耶穌來了,與他們會面,在這令人驚歎的變像中,確立了祂彌賽亞的身份。〔埃瑞克·索尼斯博士〕

我們已經討論了耶穌的出生﹐預備自己承受基督的職份﹐以及他的公開事奉。現在要來探討他的受難和死亡。

IV. 受難和死亡

我們使用「受難」這個詞特指耶穌忍受的痛苦,尤其是祂走上十字架這一周的苦難。從許多方面,這都是耶穌生平故事中最黑暗的部分,因為在這一周中,耶穌被人拒絕,被祂的門徒們否認與背叛,接著被指控祂的人殺害。但是,最大的痛苦在於耶穌在我們的位置上,承擔祂在天之父全然傾倒下來的義怒與審判。然而,即便是在這個最為黑暗的故事中,仍有著一線希望之光。耶穌的受難與至死向我們彰顯三一真神為了拯救我們甘願付出的巨大代價,見證出聖神的大愛和全然的捨身,值得我們不斷地感恩、順服和讚美。

在這一課裡﹐我們定義耶穌受難和死亡的時期﹐是從他抵達耶路撒冷開始﹐直到他被釘死﹐埋在墳墓裡為止﹔雖然在耶穌一生中﹐這個階段只有一個星期而已﹐但是卻發生許多重要的事件。我們在探討細節之前﹐還是先作個概要的敘述。

大約在主後30年左右﹐耶穌上耶路撒冷去過逾越節。當他坐著驢駒進入城裡時﹐許多人認出他﹐而且頌讚他是以色列的王。因此﹐他的進入耶路撒冷被公認為是個凱旋的進入。我們在馬太福音21章1到11節﹐馬可福音11章1到11節﹐路加福音19章28到44節﹐還有約翰福音12章12到19節﹐都讀到這個記載。

一旦進入耶路撒冷﹐耶穌就為聖殿裡作買賣和兌換銀錢的人而惱怒﹐他於是翻到他們的桌子﹐把他們趕出聖殿﹐這個行為乃是帶著預示性的譴責和君尊的審判。馬太福音21章12到17節﹐馬可福音11章15到18節﹐還有路加福音19章45到48節都記載了耶穌潔淨聖殿這件事。接下來幾天﹐耶穌與宗教領袖們辯論﹐並且教導那些願意聽他的人。

然後﹐在猶太人逾越節的前一晚﹐耶穌召聚門徒們﹐與他們共享最後的宴席﹐那是通常被稱為是最後的晚餐。在吃飯的時候﹐耶穌設立了主餐﹐要人持續紀念並且保持在主裡的契合﹐直到他應許返回的時刻為止。這件事是記載在馬太福音26章17到30節﹐馬可福音14章12到26節﹐還有路加福音22章7到23節。在同一個晚上﹐耶穌也給予他們許多的教導﹐通常被稱為是離別的訓誨﹐那是記載在約翰福音13到16章﹐還有在約翰福音17章﹐大祭司的禱告裡。

在那個晚上﹐耶穌的門徒猶大按著他和猶太人的宗教領袖所協議的﹐離席要去賣耶穌﹐這個事件記載在路加福音22章3到4節﹐以及約翰福音13章27到30節。之後﹐耶穌和其餘的門徒們走到客西馬尼園﹐當耶穌禱告的時候﹐猶大領著一群猶太人的宗教領袖和兵丁來到園子裡﹐他們逮捕了耶穌。耶穌在猶太人的大祭司該亞法和其他領袖面前被控訴﹐並且承受羅馬巡撫彼拉多和治理猶太地的王希律安提帕的審問。在這樣緊張的情況下﹐耶穌的門徒們都棄他而逃﹐彼得甚至三次否認他。耶穌還被鞭打﹐嘲笑﹐最後被判處死刑。這些事件是記載在馬太福音26章31節到27章31節﹔馬可福音14章32節到15章20節﹔路加福音22章39節到23章25節﹔還有約翰福音18章1節到19章16節。

耶穌是在他被逮捕後那天的中午被釘﹐他被釘在十字架上﹐公然懸掛在那裡﹐直到死亡。在他極其痛苦難受的那段時間﹐他還應許要恩待那個悔改的強盜﹐安排人照顧他的母親﹐並且求上帝赦免那些判處他死刑的人。大約下午三點左右﹐他向上帝呼喊而斷氣﹐這些事件是記載在馬太福音27章32到54節﹔馬可福音15章21到39節﹔路加福音23章26到47節﹐以及約翰福音19章16到30節。

在那個時候﹐地大震動﹐聖殿的幔子從上到下裂開。在一個羅馬士兵用茅槍刺了耶穌﹐確定他已經死了之後﹐耶穌的身體從十字架上被取下來。因為安息日即將開始﹐有些跟隨耶穌的人趕快把他的身體預備好﹐安放在一個借來的墳墓裡。馬太福音27章51到61節﹐馬可福音15章38到47節﹐路加福音23章44到56節﹐還有約翰福音19章34到42節﹐都記載了那個可怕的下午所發生的事件。

我們對於耶穌的受難和死亡﹐要著重於其中的三個重大事件﹐那就是耶穌的凱旋進入耶路撒冷﹐他的設立主餐﹐以及他的被釘十架。讓我們首先來看他的凱旋進入耶路撒冷。

凱旋進入

耶穌騎著驢駒進入耶路撒冷﹐為的是成就撒迦利亞書9章的預言。驢子本身有其重大意義﹐因為那是君王在和平時期的坐騎﹐也就是他們深信自身不會受到任何生命危險時所騎的。這個象徵的舉動有其目的﹐為的是表明耶穌確信他是以色列合法的君王﹐肯定那些相信他國度信息的人﹐並且譴責那些不信的人。

耶穌靠近聖城時﹐人們開始認出他﹐而且歡迎他的來到﹐為了尊榮耶穌﹐許多人把棕樹枝﹐甚至他們的外衣鋪在路上﹐並且高聲頌讚他。馬可福音11章9到10節這麼記載﹕

前行後隨的人都喊著說:和散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那將要來的我祖大衛之國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馬可福音11章9-10節)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歡迎耶穌。猶太人的領袖﹐例如祭司和文士們就很反對他﹐也拒絕他﹐其實他們應該是最高興他的來到才是。因著拒絕上帝的受膏者﹐他們顯示出他們的事奉乃是敵對上帝和他的工作。路加福音19章42到44節記載﹐耶穌進入耶路撒冷以後對這個城市所說的話﹕

巴不得你在這日子知道關係你平安的事;無奈這事現在是隱藏的,…… 因為日子將到,你的仇敵必……連一塊石頭也不留在石頭上,因你不知道眷顧你的時候。(路加福音19章42-44節)

耶穌在世最後一周的前幾天﹐那些宗教領袖繼續抵制他﹐盤問他各樣的問題﹐企圖在人們面前詆毀他。他們也試著要激發羅馬當局來反對耶穌﹐屢次質問耶穌身為基督的身份和權柄。

在耶穌凱旋進入聖城和接下來的日子裡,雖然宗教領袖拒絕祂,人們卻讚美和接待耶穌。為何他們對他會有如此不同的反應呢?其實我們可以從不同的層面來理解。首先,位高權重的人害怕失去他們的權柄。我們能夠看到這種對權力和權柄的普遍傾向。這是人類的本性,在這點上猶太掌權者也不例外。掌權者都想保持他們的地位,耶穌的到來威脅到他們的權力。他們只是狹窄的理解上帝的國,只從自己國家,自己民族,自己部落的角度來看,結果他們失去的最多。正如在路加福音中瑪利亞被告知的那樣,這個孩子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許多人興起;又要作譭謗的話柄。約翰福音開始就預言說,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 有些翻譯說,黑暗不認識光,不過我認為我們應該理解為,黑暗無法勝過光。耶穌來是作為世界的光,而黑暗注定要失敗。因此宗教掌權者的反應正是揭示了這點。但我們也應該記得,沒過多久,在這我們通常稱之神聖之周的後期,幾乎每一個人,包括跟隨耶穌的群眾,都同聲喊著要釋放強盜巴拉巴,卻要釘死耶穌。耶穌來不是要成就人們要上帝達成他們心願的期待,相反,他來是要彰顯上帝定意要成就的事,因此,這就意味著他來,會威脅到我們自身的獨立,威脅著我們的自主自治。我們是不願意向自己死的,為此,耶穌帶來了顛覆我們人自我意願的威脅。這就是為什麼,從人的角度出發,終極而言耶穌一定會被人拒絕。〔麥克爾·葛羅道牧師〕

我們已經談過耶穌的凱旋進入﹐現在要來看耶穌受難和死亡那個星期的第二個重要事件﹐就是他設立主餐。

主餐

如同先前所提到的﹐耶穌的受難和死亡發生在受難周﹐其間耶穌作的事情之一﹐就是和門徒們一起吃逾越節的宴席﹐這是他是在被捕和釘死之前作的﹐這個事件就是人們所熟悉的最後的晚餐。在這最後的晚餐﹐耶穌作了一件很特別的事﹐讓基督徒自此以後要如此紀念他﹐那就是他設立主餐﹐成為基督徒的聖禮或是條例。

我們說過﹐最後的晚餐是逾越節的晚宴﹐那是紀念上帝拯救以色列國民脫離為奴的埃及地。但是在這個宴席末了﹐耶穌卻用逾越節的象徵﹐要門徒們注意他身為基督所作的事。他特別拿起晚餐的兩個物品﹐就是無酵餅和酒杯﹐並且給予它們新的意義。根據路加福音22章17到20節﹐耶穌將餅與他自己的身體相聯﹐那是他即將要呈獻給上帝作為贖罪祭﹔而他把酒與自己的血相聯﹐那也是贖罪祭的一部分。此外﹐如果我們將馬太福音26章29節﹐以及馬可福音14章25節﹐與路加福音22章19節的教訓聯在一起﹐我們就會看到耶穌乃是教導他的門徒要不斷的使用這些東西來紀念他﹐一直到他再回來完成已經開始的工作。

在基督教的傳統中,主餐或聖餐經常被描述成基督可見的聖言,因為它們將在十字架上發生的事,用視覺的方事展示出來。因此,破裂的餅和倒出的酒把我們引向基督被釘在十架上的身體,和為我們流出的寶血。這象徵的功用或聖禮的功能在於將我們帶回到耶穌面前,使我們透過吃餅喝杯領受祂受死帶給我們的益處,紀念祂為我們所做的一切。同時,在我們吃喝的時刻,在不同程度上信徒也感受到美好的屬靈激勵,在那個時刻我們一同分享了基督為我們成就的所有益處。〔西門·沃伯特博士〕

我們特別要提到﹐主餐有兩方面的含義﹐首先就是這個儀式與基督的[贖罪]有關。

贖罪

主餐的基本象徵意思是很容易瞭解的﹐無酵餅代表耶穌的身體﹐酒則是代表他的血。然而它們有什麼意義﹖按著路加福音22章19節﹐餅代表他的身體﹐為我們而捨﹐而馬太福音26章28節提到﹐酒表示耶穌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換句話說﹐耶穌的身體和血之所以有意義﹐因為那是他在十字架上﹐向上帝所獻上的﹐為的是贖我們的罪。當我們接下去談到耶穌的被釘十字架時﹐會再深入探討這個主題。

新約

我們要提到主餐的第二個含義﹐就是它表徵著新約的確立。路加福音22章20節﹐耶穌這麼說道﹕

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路加福音22章20節)

在這裡﹐耶穌引申的是耶利米書31章31到34節﹐先知耶利米所預告的那個聖約的更新。

新約是上帝立約應許的保證與更新,就是上帝之前在亞當、挪亞、亞伯拉罕、摩西和大衛時代所立訂的那些聖約。上帝之前與他子民所訂立的約﹐表明上帝非常恩待祂的百姓﹐但是也要求他們要忠誠順服﹐上帝應許那些順服上帝的人會蒙受祝福﹐而不順服的則會受到咒詛。上帝與祂的百姓之間的聖約﹐到耶穌道成肉身時﹐就達到最後的階段;耶穌是新約的執事﹐以他流出來的寶血來印證這約。我們在希伯來書9章15節﹐讀到這樣的字句﹕

基督作了新約的中保,既然受死贖了人在前約之時所犯的罪過,便叫蒙召之人得著所應許永遠的產業。(希伯來書9章15節)

我們已經談過耶穌的凱旋進入﹐以及他的設立主餐﹐現在要來看他的被釘十架。

被釘十架

釘十字架是古代羅馬帝國死刑的一種﹐那是把犯人綁著或是釘在十字架上﹐就像耶穌所承受的﹐他們要掛在十字架上﹐直到死亡﹐通常是窒息而死。當然耶穌的被釘十字架是很獨特的﹐因為那也是作為一個贖罪祭。身為基督﹐他的責任就是為他的百姓而死﹐就如我們在希伯來書9章11到28節所讀到的。

有太多的教義是關聯到耶穌的被釘十字架﹐我們無法全部提到﹐因此我們只談其中的兩個﹕把我們的罪歸給耶穌﹐以及耶穌的死﹐是上帝對罪審判的結果。讓我們先來看歸算的這個觀點。

歸算

歸算基本的意思就是轉讓或是結算﹐但是當我們說到﹐把我們的罪轉責到十字架上的耶穌時﹐我們指的是上帝把罪人的罪轉歸到耶穌身上的舉動。因此﹐當我們說﹐我們的罪歸到耶穌身上時﹐意思就是上帝為我們的罪而譴責他。耶穌自己從沒有犯過罪﹐也沒有被罪所敗壞。但是從法律的觀點﹐上帝認為耶穌好像親身犯了每一個歸諸於他的罪。

接續著舊約贖罪祭的模式﹐耶穌替代他的百姓﹐在十字架上獻上自己。希伯來書9和10章主要就是講到這個真理。基督替代我們﹐也因此聖經常常提到他是我們的挽回祭﹐就如羅馬書3章25節﹐以弗所書5章2節﹐約翰一書2章2節所提到的。而那也是為什麼耶穌被稱為是我們的贖價﹐如同馬太福音20章28節﹐提摩太前書2章6節﹐還有希伯來書9章15節所講到的。

在我們的罪歸諸於他之前﹐耶穌是完美無罪的。雖然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可是一旦我們的罪歸算到他身上﹐上帝就因著歸諸於他的所有罪孽﹐而看他是有罪的。這就是保羅在哥林多後書5章21節所要表明的意思﹕

上帝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哥林多後書5章21節)

每當我們開始問這類的問題:「上帝將我們的罪過歸算到基督身上,公正的嗎,公平嗎,公義嗎?」其實,我們傾向於設想來到一個人間的法庭,「我們會把一個殺人犯的罪歸算到另一個無辜的人頭上嗎?」 答案當然是,「不」。 從人公正的尺度看,這是當然錯的。然而,我們有一個前提,就是上帝的公正是完美的,因為祂自己本身就是完美,從而我們知道祂所行的一切都是公正。同時我們都知道,聖經實際上告訴我們,為何上帝這麼做是對的。比方說,如果上帝只是隨便找個人,任意將我的罪歸算到他的頭上,這當然就不公平,也不公正。這甚至不符合上帝自己公義的標準。但是,倘若在人類還沒受造以前,上帝定意要透過祂自己的兒子拯救罪人,唯有祂實質上能夠擔當我們的過犯,因為祂自己完美的公義和祂完美的順服,就要成為我們的贖罪祭呢?倘若這根本就不是隨便的分配,或是一個不情願的指派,告訴他說,「你必須要擔當這個罪名」?還記得耶穌在福音書中說到,沒有人能奪取我的命,而是我自己願意為羊捨的。因此,你就開始明白最完美的上帝公正恰恰彰顯在祂透過祂兒子拯救罪人的完美計劃上,聖子甘心捨棄祂自己的生命,擔當我們的罪孽,使我們能與上帝和好。上帝的公正是完美的,它最完美的高峰就是發生在十字架上的那一幕。〔奧爾伯特·穆勒博士〕

我們已經談過我們的罪歸算到基督身上﹐現在要來看耶穌被釘十架的第二個重點﹕上帝的審判。

審判

人類的死亡總是上帝對罪的判決。我們在創世記3章17到19節﹐以西結書18章4節﹐還有羅馬書5章12到21節﹐都看到這個真理。創世記第3章﹐死亡因著亞當的犯罪而臨到人類﹐並且如此延續下去﹐因為亞當的罪也歸諸到我們身上。

耶穌的死﹐也是上帝對罪的審判。在上帝把我們的罪歸給他之前﹐耶穌是不可能死的﹔一旦我們的罪歸諸到十字架上的耶穌﹐死對他而言﹐不但成為可能﹐也是必須的。那是對如此滔天罪惡﹐上帝能作的唯一公義的回應。作為這判決的一部分﹐耶穌必須在死亡的權勢下待三天﹐才得以復活。但好消息是﹐因著耶穌承擔上帝對我們的罪而有的全部怒氣﹐所以也就沒有任何余留的判決會來脅迫我們。約翰福音5章24節﹐耶穌這麼說道﹕

那聽我話、又信差我來者的,就有永生;不至於定罪,是已經出死入生了。(約翰福音5章24節)

如果按我自己的意思定義罪,我很可能會扭曲它的真實面貌。但是,上帝全然知道什麼是罪,而因為罪的嚴重程度要求祂的審判,這實際上就成了我能得到的最好福音。當然,我不願意看我的罪。我不喜歡正視罪對我人生和這個世界的影響,除非上帝審判它,罪惡才真正得到對付。我會找到各種方式繞開罪的本質。但是,上帝的審判意味著祂不僅確切地知道什麼是罪,我實際上犯了什麼罪,祂還知道我周圍的罪對我的影響。因此,主耶穌獻上自己捨身受死為祭物,來滿足這些需要、那些難處和各類問題時,就恰恰解答了我的罪的問題。沒有那個審判,沒有這種理解和公義地處理這種可怕的、稱為罪的東西,就根本談不上拯救。因此,基督的贖罪祭真是這世上唯一的好消息。這世上的其他宗教試圖處理這個稱為罪的東西,或是想像的罪,想要擺脫它,提升它,說它沒有發生,或要制伏身體,但是基督帶著祂全然公義的審判來到世間,祂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的罪。在祂闡明它後,就自己在十字架上承擔這一切的審判。因此,對基督徒而言,對所有的人而言,這真是大好的喜訊。〔比爾·烏瑞博士〕

耶穌是道成肉身的上帝。祂是成為肉身的聖言聖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祂是從聖父懷裡來的獨生子將聖父表明出來。記住這點十分重要,因為只有這樣,當我們看到聖子在十字架上捨身,擔當我們的審判,上帝對我們罪的責罰,將我們該受的刑法傾倒在祂身上時,我們就會知道正是在聖子裡的上帝自己,面對著我們對上帝的背叛,卻正在為抵擋祂自己的罪承擔著自己的審判。什麼是福音?上帝如此愛我們,不是讓我們自己來付清我們的罪債,恢復與他的關係;他沒有讓我們自己建造橋樑,彌補我們與祂之間的鴻溝。反而祂自己來到人間,祂自己承擔我們罪的那些醜陋、悲哀、惡劣和邪惡;祂不僅傾倒自己來赦免我們,更將祂神聖的同在、永遠的生命和聖潔的愛放在我們裡面。這就是美妙的福音。 〔斯提夫·布蘭克博士〕

這一課到此為止﹐我們已經探討了耶穌身為彌賽亞或是基督的三個階段﹕他的出生和預備﹐他的公開事奉﹐以及他的受難和死亡。現在我們可以來討論本課的最後一個主題﹐就是耶穌作為基督被高舉。

V. 高舉

我們講到耶穌的被高舉﹐所含括的時間是從他的復活﹐一直到他日後形體可見的返回。我們先要概略的提到這段時期的包含的事件﹐然後再深入的探討其中的細節。在他被釘和埋葬之後﹐七日的第一天﹐耶穌從死裡復活。接著有四十天之久﹐他向許多的門徒顯現﹐教導他們關乎上帝國度的真理﹐解釋在履行聖經的應許上﹐他所扮演的角色﹐並且透過使徒們建立教會的領導架構。這些事件是記載在馬太福音28章﹐馬可福音16章﹐路加福音24章﹐約翰福音20和21章﹐還有使徒行傳1章1到11節。

四十天過後﹐耶穌為人們祝福﹐然後在眾人觀看中升到天上﹐那時有天使宣告﹐耶穌還會再返回。這些事件是記載在路加福音24章36到53節﹐以及使徒行傳1章1到11節。升到天上以後﹐耶穌向父上帝呈獻他的受死為贖罪祭﹐然後坐在父上帝的右邊。耶穌從那時開始治理他的百姓﹐而這樣的掌權要一直持續到他榮耀返回﹐那時他要審判他的仇敵﹐並且要祝福他的子民﹐讓他們進入新天新地。我們可以從以弗所書1章20到22節﹐帖撒羅尼迦後書1章7到10節﹐還有啟示錄20章11節到22章7節﹐讀到這些事件的敘述。

我們要探討耶穌被高舉所包含的四個層面。第一﹐我們要看他的復活﹔第二﹐我們要講到他的升天﹔第三﹐我們要思考他在天上的治理﹔第四﹐我們要著重於他可見的再來。讓我們先來看他的從死裡復活。

復活

死亡是人類經歷的最重大悲劇﹐也是罪惡在這個世界最邪惡的彰顯。但好消息是﹐上帝所膏抹的基督已經為我們勝過了死亡。當耶穌藉著聖靈的能力﹐從墳墓裡復活時﹐他向所有的受造物證明﹐他的確就是上帝所愛的兒子﹐是承受上帝國度的那位主。更美好的是﹐他確保那些忠心跟隨他的人﹐將來必定要復活。

關於耶穌的復活有許多重要的含義是我們無法全然討論的﹐我們因此只專注其中的兩個重點﹐首先﹐耶穌的復活推進上帝的救贖計劃。

救贖計劃

上帝對於全人類和所有受造物的救贖計劃﹐乃是透過大衛後裔﹐就是基督的治理﹐成就上帝聖約的應許﹐並且在地上建立上帝的國度。如果耶穌沒有復活﹐這個計劃就無法實現。因此﹐在上帝成就其聖約的應許上﹐耶穌的復活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這也就是為什麼新約認為復活是對耶穌為基督的一個確認﹐這樣的觀點是記載在路加福音24章45到46節﹔約翰福音2章17到22節﹔使徒行傳17章3節﹐還有羅馬書1章1到4節。

就耶穌的復活﹐我們所要探討的第二個含義是﹐它帶給信徒們許多救恩的祝福。

救恩祝福

新約將耶穌的復活﹐與我們承受救恩帶來的各樣祝福相連在一起。那使得我們被稱為義﹐意思是我們的罪過被得赦免﹐也就是羅馬書4章25節講到的。耶穌的復活也是我們靈裡重生的根源﹐讓我們因此得以承受永恆的基業﹐就是彼得前書1章3到5節所講的。那也使得我們在身體和生活中能顯出善行和真實的見證基督﹐正如我們在哥林多後書4章10到18節所讀到的。還有﹐耶穌的復活也使得信徒能夠盼望日後身體的復活﹐那時我們會有如同耶穌復活以後所擁有的榮耀形體﹐我們在羅馬書6章4到5節﹐以及哥林多前書15章42到53節讀到這樣的應許。雖然基督徒並不常這麼思想﹐但是耶穌的復活的確是我們現在已經享有﹐和將來會得著的救恩的許多祝福的最根本緣由。

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是新約聖經的核心要點,從中散發出眾多的福份。首先,復活教導我們耶穌是誰,證實了祂就是彌撒亞,萬主之主,和上帝的兒子。因此,復活教導我們有關耶穌的許多重要事實,及其它所帶來的巨大福份。然而,由此而生的、對基督徒來說的關鍵含義就意味著耶穌今天仍舊活著!祂已經從死裡復活,這意味著祂是一個實際上我們現在就能夠認識和相遇的人。不僅如此,這實際意味著耶穌具有一種能力,祂復活的能力是我們都可以支取的。而且,我們相信藉著聖靈這個新生命盡然可以居住在我們裡面。從此,對基督徒的人生而言,不是我們試著依靠自己的能力跟隨耶穌的腳蹤行,這意味著在我們裡面實在有祂復活的大能。其實,不只是這些,我的意思是復活還給了我們對未來難以置信的盼望。復活就成了我們死後會發生在我們生命中的模型,因著在耶穌的復活上,我們看到上帝的誓言,死亡不是終結;接下來是走出墳墓進入新生,復活——有復活的身體。當然,因為歷時歷代的基督徒,在面臨死亡時,他們和我們都有這個難以置信的盼望和確據。這就是信靠耶穌,祂將帶領我們走出死亡進入祂的復活。我還要在加一點,這個復活同時也是上帝發誓要更新祂一切的創造。耶穌的身體是物質的身體,祂的復活顯現不光是屬靈的,祂有了一個物質的身體。因此,這就標誌著上帝將要拯救人的身體,將其更新。創造的物質世界不是邪惡的,它們必將被改換一新。在羅馬書8章對我們有清楚的教導,保羅說整個創造將要全然更新。而正是復活給了我們清楚地線索和確據。〔彼得·瓦爾科爾博士〕

我們談過了耶穌的復活﹐現在來探討他升天。

升天

耶穌的升天﹐就是他神奇的被提升到天上﹐進入到上帝的同在裡。當然﹐就他上帝的本質﹐上帝的兒子是任何時候都無所不在的﹔但就他屬人的性質﹐這樣的提升﹐是把耶穌的身體和靈魂從地上提升起來﹐進入天使和過世信徒的靈魂居住的天庭所在。路加福音24章50到53節﹐以及使徒行傳1章9到11節都記載這件事﹐而聖經其它經文也提到這件事。

我們要探討﹐耶穌身為基督﹐他的升天包含了兩個重點﹐一個就是耶穌給予他的使徒們的使徒權柄﹔另一個是耶穌登上寶座﹐坐在父上帝的右邊。讓我們先來討論使徒權柄這個題目。

使徒權柄

當耶穌為救贖罪人﹐成為挽回祭﹐滿足上帝的全部公義以後﹐上帝就給予耶穌超乎萬有的至高權柄和能力。馬太福音28章18節﹐耶穌告訴他的門徒﹕

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馬太福音28章18節)

除此之外﹐耶穌在升天的時候﹐也把他的一些權柄分給地上的使徒們﹐讓他們可以代表他﹐以絕對的權柄去建立和管理教會。接受這樣權柄的就是原先的那十一個忠心的使徒﹐加上使徒行傳1章26節講到的﹐替補叛徒猶大的馬提亞﹐而保羅則是因著耶穌特別的指派﹐而領受那樣的權柄。因著這樣分授的權柄﹐這些使徒們得以寫出新約聖經並加以認可﹐以及傳講明確真實的教訓。如同我們在使徒行傳1章24到26節所讀到的﹐使徒們直接從基督所領受的權柄是非常獨特﹐也無法藉著人的方式再傳遞下去。因此﹐再也沒有其他的使徒擁有這樣獨特的權柄。以弗所書2章19到20節﹐使徒保羅提到這個事實﹐在那裡他講到普世的教會是﹕

上帝家裡的人了;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以弗所書2章19-20節)

有這樣權柄的使徒是教會職份裡一個特殊的類別﹐他們只是為普世教會的根基時期而設立。

我們瞭解了使徒的權柄之後﹐現在要來看耶穌升天的第二個重點﹐就是他的登上寶座。

登上寶座

基督與上帝坐在天上意味著基督已近勝過了一切上帝和祂子民的仇敵。在以弗所書2章中保羅講到了這一點。保羅在那裡講到的仇敵是空中、宇宙中的敵人,現今黑暗勢力的執政掌權者。這些勢力已經被從死裡復活的基督征服和勝過,因此,基督坐在至高上帝的右邊。而且,奇妙的好消息是我們竟然也復活坐在了上帝的右邊。因此,作為基督徒我們也能勝過宇宙中的一切鬼魔和邪惡勢力。我們不必害怕他人宣稱的有不可見的能力轄制我們。我們不必要懼怕牠們,因為基督已近勝過了牠們,我們靠著基督一同得勝有餘。〔弗蘭克·瑟爾曼博士〕

耶穌升到天上﹐在那裡呈獻他的贖罪祭之後,就在上帝的右邊坐下了。希伯來書1章3節﹐9章11到14節﹐還有10章12到14節﹐都提到這個事件發生的前後順序。

坐在父上帝右邊的這個動作﹐表明耶穌是登上寶座﹐成為父上帝在天上的攝政王。大衛王在詩篇110篇第一次預告這個彌賽亞的尊位﹔新約也經常提到那是屬乎耶穌的位置﹐例如馬可福音16章19節﹐路加福音22章69節﹐以弗所書1章20到21節﹐還有彼得前書3章22節。

登上寶座成全了耶穌的基督職份。他在道成肉身和受洗被膏抹之前就蒙揀選﹐但是一直等到他升天﹐實際坐上寶座之後﹐才開始正式的行使他治理的權柄。

主耶穌工作的每一個層面,祂事工的所有方面,祂與我們這個時代一切個別性或位格性的關聯,對救贖而言都是極其重要的。屬靈而論,耶穌在父上帝寶座右面的事實給我們極大的確據,深知在人類歷史的盡頭我們必要得勝。祂是那位百戰百勝的君王。雖然我們如今還沒有看到結局,實際上祂已經得勝了。這是個宇宙性的理念。在祂完整的主權中,當祂在寶座上掌權為主宰時,整個宇宙萬有的改變更新就呈現在我們眼前。然而,在思念耶穌是誰時,一個最絕妙之處在於這位坐在寶座上的是一個得了榮耀的人。上帝的兒子成為人子,這個道成肉身是永久不息的。祂沒有變得只有靈魂。祂已經帶著完整的人性升天。這位目前坐在父上帝右邊的就是那位猶太木匠,上帝的兒子。如今祂要永遠不斷地為我們代求。在祂的主權、祂的全權、祂的治理、祂絕對勝過一切的權柄裡面,有一種不可思議的結合。這個結合體現在那種令人驚奇的親密,帶我們進入祂的裡面,祂那種為我們人生代求,大有能力、關愛的禱告仍然繼續著。因此,這位完美的救主在寶座上給了我們一個楷模。是的,祂真是配得一切的頌讚與愛慕,與此同時,從人的角度,一個平衡的視角就是祂仍舊在難以置信的捨己為人,這真是一個奇特真理。多年來,我經常思想那些聖詩,它們令人驚訝地以現代時態說到耶穌正在流血的傷口。起初,我的反應是其實祂曾經流血和受死。可是它們在頌讚祂頭戴冠冕的現實,它們在說祂忍受著加略山上五處的傷口在流血。現在,我意識到聖詩試圖要說,不要忘記祂的道成肉身,那個冠冕為王的生命正是道成肉身的基督,祂既是天地萬物的主,也是供應我們每日需要的主。因此,每當我們思想耶穌在寶座上的工作時,其實即便是在今天,都對我們基督徒有著巨大的含義。〔比爾·烏瑞博士〕

我們已經從耶穌的復活和升天這兩個層面談到他的被高舉﹐現在要來看他在天上正在進行的治理。

治理

治理這個神學名詞﹐意思就是耶穌從天上這威嚴能力之所在﹐進行統治管理萬有﹐也就是耶穌現今以父上帝附庸君王的身份執行治理所作的一切事情。

當聖經描述耶穌目前正在做的,它們經常的說法就是基督坐在父上帝的右邊。當代讀者對這個說法容易產生誤解。耶穌其實不是閒坐在天父的旁邊等待祂返回的日子;基督坐在寶座上意味著祂在統治祂的國度。祂就是坐在至高上帝右邊的攝政君王。而且祂要不斷統領我們為我們代求直到祂的再來。耶穌的治理證明祂已經勝過罪惡與死亡,得到權柄給我們這些面臨人生困境的子民持續不斷的安慰。

聖經告訴我們,基督坐在上帝的右邊。這是一個擬人化的表達,表示基督得到了治理教會和宇宙的至高權柄。在祂的高昇中,祂有權分享這一切相應的伴隨而來的榮耀。然而,坐在上帝的右邊的意思,不是耶穌升到一個地方去休息了。其實,祂仍然繼續以我們的君王、祭司和先知的職分工作。〔吉姆·梅坡爾斯牧師〕

身為被高舉的基督﹐耶穌在天庭治理所作的事情﹐我們要以三個層面來探討﹕第一﹐他先知性的話語和聖靈﹔第二﹐他在父上帝面前祭司性的代禱﹔第三﹐他以君王身份統管他的子民。讓我們先來看耶穌預言性的話語和聖靈。

話語和聖靈

我們在使徒行傳2章33節讀到﹐耶穌行使他先知性的事奉﹐所作的事之一﹐就是差派聖靈來﹐恩賜給教會。使徒行傳2章記載﹐當聖靈第一次來到時﹐伴隨的現象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大風吹過的響聲﹐還有外地來的猶太人以不同的語言熱烈讚美上帝。這是一個先知性的工作﹐因為聖靈給予教會能力﹐在世界各地成為耶穌所預告的見證。彼得解釋說﹐這些跡象乃是成就約珥書2章所預言的﹐就是在末世時﹐聖靈要使所有上帝信實的子民得著事奉的能力。

雖然五旬節那天發生的現象很不尋常﹐但是自從五旬節以來﹐耶穌仍然持續差派聖靈以先知性的方式事奉教會。最常見的例子就是﹐當我們讀聖經時﹐耶穌差遣聖靈來光照引導我們能明白他的話語。

耶穌在他治理期間的先知性事奉還包括感動聖經的寫成。我們從提摩太后書3章16和17節﹐彼得後書3章15和16節讀到﹐他差遣聖靈感動使徒們把基督真實的話語寫下來﹐傳給他的百姓。耶穌也繼續透過那些為我們而存留的經文話語堅固他的教會﹐差派聖靈﹐給予牧者恩賜﹐使他們能對會眾傳講上帝的話語﹐並且傳福音給失喪的人﹐正如腓立比書1章14節﹐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13節﹐還有希伯來書13章7節所提到的。

除了先知性的話語和聖靈﹐耶穌的治理也包括他祭司性的代禱。

代禱

耶穌升天以後﹐把他為百姓贖罪所流的血獻給父上帝為祭﹐這是一個無法重複的舉動﹐但是這個獻祭所帶來的好處﹐例如饒恕、潔淨和醫治﹐卻需要以持續的方式應用在我們生活上。至終﹐我們在新天新地裡﹐會享有全然的純淨﹐健康和昌盛﹐但是在現今﹐耶穌卻是在父上帝面前為我們代禱﹐祈求祂﹐在我們還活在世上的時候﹐將贖罪後部分的豐盛祝福賜給我們。希伯來書7章25和26節﹐9章11到26節﹐10章19到22節﹐還有約翰一書2章2節﹐這些經文都提到了耶穌在為我們的代求。

基督在表達祂作為我們祭司性的整全工作牽扯到兩個層面。首先,這涉及到他為我們捨棄自己的生命,這是從十字架的工作來看的——他在我們的地位上,代替我們受死,祂將我們的罪過擔在自己身上,付清了我們所有的罪債。另一方面,祭司還是一位他子民的代求者,就是中保,這就涉及到持續不斷地在上帝和人之間作中介,為他所代表的人們代為祈求。基督執行了這兩方面的工作。不是祂只完成了在十字架上的代罪之工,好像祂還沒有實施祂祭司的代求之工。不是這樣的。祂的十架大功已成就了,祂是我們的代贖者,我們的代表。但是同時,祂仍然繼續為我們禱告,替我們求情。祂為何要這樣做?這不是因為十字架的效果不夠,而是祂正在將那個十字架的效果持續不斷地施行在我們身上。我們會不斷犯罪;我們還未達到最後榮耀的地步。祂繼續在父上帝面前基於祂已經做成的為我們代求。藉著聖靈祂繼續以我們無法測透的方式代求,祂這樣持續不斷地代求,作為我們的中保,作為代表我們人生每一個層面的知情者。祂為祭司的整全工作,既是我們的祭物,也要作為我們的代求者。〔司提反·威樂姆博士〕

可悲的是﹐有許多基督徒卻誤以為當他們犯了罪﹐他們只能孤單無奈而無助的立在父上帝面前﹐為自己的失敗辯解。但事實的美好真像是﹐就如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付了贖價﹐他現今是在天上父上帝面前為我們代禱﹐要確保父上帝會繼續赦免我們﹐也祝福我們。在天上父上帝面前﹐我們絕不會孤單無助﹐因為耶穌繼續在為我們禱告。

在我們目前的人生中,耶穌仍舊持續地、個別地、關係性地作我們的保惠師,我們的中保和我們的代表。祂是我們的辯護律師,每日不斷的在上帝寶座前,為我們的情形代求。最好的消息就在於因為祂自己做成的贖罪之功,祂從未在天庭裡輸過任何的案例。 它總是在基於祂自己完美的,為我們已經做成的救贖之功,作為我們的大祭司為我們代求,這是為何祂為我們的祈求總是成功,總是有效。〔埃瑞克·索尼斯博士〕

我們談過耶穌的話語和聖靈以及他的代禱以後﹐現在要來看他以君王身份的統治。

統治

在耶穌持續的統治裡﹐其中部份的工作就是管理教會﹐也就是聖經所講的基督的新婦﹐例如以弗所書5章23到29節所提到的﹔還有哥林多前書12章27節也講到﹐教會是耶穌的身體。

身為大衛的後裔子孫﹐耶穌也治理萬國﹐要它們臣服於他公義的統治與管理。馬太福音28章19和20節﹐哥林多前書15章24到28節﹐還有啟示錄22章16節都含有這樣的觀點。

還有﹐身為上帝的代表﹐以及人得著恢復以後的真實形象﹐耶穌是以創造萬有的主宰身份來行使他的治理權柄﹐就如希伯來書2章7到8節所描述的。

除此之外﹐耶穌被高舉到一個程度﹐其地位是超過一切在上掌權的﹐例如天使和鬼魔。我們在羅馬書8章38到39節﹐歌羅西書1章16節﹐2章15節讀到這樣的描述。腓立比書2章9到11節﹐保羅如此總結耶穌君王性的統治﹕

上帝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上帝。(腓立比書2章9-11節)

耶穌掌管宇宙萬物﹐教會﹐萬國﹐受造界﹐和天使、鬼魔居住的靈界。他的統治並不全然可以預知﹐因為他乃是照著父上帝隱藏的計劃來治理。但是聖經向我們保證﹐因為基督是統管萬有﹐跟隨他的人就無須懼怕。我們至終的得勝是確實的﹐我們所經歷的任何事情﹐沒有一件是超乎他的掌管和權柄。宇宙存在的每一事物﹐從全宇宙的運作﹐到最微小的粒子運轉﹐都是在他的權柄和能力之下。到最後﹐地上所有的君王和人民﹐所有靈界的受造物﹐都要俯伏敬拜﹐承認他至高的權柄。

我們已經探討了耶穌的復活﹐升天﹐和統治﹐現在要來討論耶穌身為基督將來要作的事﹐就是他有形可見的再來。

再來

新約教導說﹐耶穌身為基督﹐他要以榮耀可見的形體回到世上﹐成就上帝在地上的國度。基督的再來﹐是基督徒信仰的中心主旨。使徒行傳1章11節﹐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3到18節﹐帖撒羅尼迦後書1章5到10節﹐還有哥林多前書15章23節﹐這些經文都提到這個真理。

對於基督的再來所要完成的事情﹐我們要探討其中的兩項﹐就是審判所有的靈界和人類﹐以及受造界的更新。我們先來看對靈界和人類的審判。

審判

身為基督和君王﹐耶穌要作的事情之一﹐就是在末日施行審判﹐給予每個天使、鬼魔和人類該有的獎賞和懲罰。正如耶穌在馬太福音25章31到46節所說的﹐每個死去的人都要復活﹐然後所有的人要按著他們所行的接受審判﹐那些行善的﹐要得著永生和祝福的獎賞﹔而那些行惡的要被定罪﹐承受永遠的刑罰。約翰福音5章22到30節﹔使徒行傳10章42節﹐17章31節﹔還有哥林多後書5章10節等經文也提到耶穌要行的審判。

當然﹐聖經也教導我們說﹐唯有聖靈住在人裡面﹐人們才有能力行善。信徒若不是因著在基督裡被稱為義﹐即使我們行善也是枉然。除此外﹐就信徒本身而言﹐實在沒有什麼讓他們是比非信徒優越的。以弗所書2章8到10節﹐保羅這麼寫著﹕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上帝所預備叫我們行的。(以弗所書2章8-10節)

就我們本身而言﹐在上帝面前﹐所有的人都是有罪的﹔然而在最後的審判時﹐我們這些相信基督的人﹐就被算作是因著基督的死﹐我們也已經為我們罪而死﹔因此﹐我們不但不會被定罪﹐反而要因著上帝藉著我們所行的善事而得著獎賞。

因著我們所蒙受的祝福﹐我們會全然脫離死亡的恐懼﹐我們會擁有如同耶穌那樣的榮耀身體。而且我們會永遠活在平安昌盛裡﹐脫離罪惡和敗壞。最重要的﹐我們能夠面對面看到我們的上帝﹐我們的救主﹐並安息在他的恩典裡。

我們所得的獎賞裡有一部分是﹐我們要在新天新地裡﹐與基督一同掌權治理。我們在羅馬書8章17節﹐還有提摩太后書2章12節﹐讀到這樣的應許。我們行使權柄所要作的頭一件事﹐就是與耶穌同座﹐一起審判天使和鬼魔﹐保羅在哥林多前書6章3節如此教導我們﹔所帶出的結果也類似對於人類的審判﹐那就是公義的天使要得到獎賞﹐而作惡的鬼魔要被定罪﹐如同我們在馬太福音25章41節所讀到的。

我們已經探討了對靈界和人類的審判﹐現在要來看耶穌再來時﹐受造界的更新。

更新

保羅在羅馬書8章19到22節教導說﹐上帝因著亞當的犯罪而咒詛全地﹐因此也影響到所有的受造物﹐全宇宙因而就受制於敗壞的權勢之下。然而在羅馬書8章21節﹐還有啟示錄22章3節提到﹐當耶穌再來的時候﹐他要讓受造物脫離罪和死亡的轄制。然後我們要承受並且掌管一個完美的世界﹐比之前所創造的更好。舊約的先知們預先看到這恢復的受造界情況﹐就是充滿豐盛的食物﹐人與野獸之間的和平相處﹐還有喜樂的敬拜事奉上帝。我們在以賽亞書﹐耶利米書﹐和撒迦利亞書裡讀到許多這樣的描述。受造界的更新﹐首先是需要讓火來淨化全世界﹐如同彼得後書3章10到13節﹐彼得所講的。但是所帶出來的結果卻是美好的。彼得後書3章13節﹐彼得這麼說道﹕

我們照他的應許,盼望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彼得後書3章13節)

例如,從啟示錄中,我們得到有關新天新地的圖畫即是花園又是城市。那裡有不同的樹,尤其是再次出現代表著分別善惡的智慧樹和生命樹。同時,那裡也有一座宏偉的城市。美妙的新耶路撒冷城從天降臨,城中有一道生命河,這又讓我們回到伊甸園。因此,那將是一個充滿快樂和吸引力的樂園,同時,它有高端精細的傑作,有你期待的美好城市文明。我們都盼望著它的到來。不再會有任何的災難。其實,我認為到那時自然界仍將繼續有力地彰顯上帝的屬性,或許會在天空地面上都出現見證上帝能力的奇妙作為。但這些決不會是災難,因為那裡不再有悲哀,那裡不再有疼痛,上帝將要保護他的子民免遭這一切。這就意味著,我們所盼望的新天新地正如彼得說的那樣,有義居在其中。那將是一個完美公義、完美公正的社會。必將是一個對所有人來說美好無比的境界。當我們到達那榮耀時,我們在地上曾經經歷的種種悲哀,我們目前正在忍受的所有悲劇都不復存在了,萬物都有成全的義,一切都更新了。上帝一切的公義都將實現,我們都為上帝極大的憐憫獻上感恩。〔約翰·弗瑞姆博士〕

我們可以這麼想﹐如今的受造景況﹐雖然還是在罪的咒詛之下﹐然而有時我們看著它們﹐還是覺得它們的美麗、繁榮﹐實在讓我們歎為觀止﹐心裡湧出喜樂。那麼再想想﹐如果受造之物脫離罪的咒詛﹐沒有苦痛疾病﹐沒有戰爭﹐更沒有死亡﹐那是何等美麗的景象﹗當耶穌再來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活在那樣更新的景況裡﹐那麼榮美、繁榮而喜樂。因著耶穌基督掌管萬有﹐他有絕對的權柄和能力為我們造這樣一個完美的世界﹐我們在那裡可以榮耀上帝﹐永遠享受祂的同在。

身為耶穌基督的跟隨者﹐我們最大的希望是他必然會再來﹐給予我們國度的祝福。這個盼望足以激勵我們熱切的事奉上帝﹐向失喪的人傳揚上帝的福音﹔即使我們知道因著在基督裡的確據﹐我們再不會因著我們的過犯而被定罪﹔但是這樣的期盼也激發我們要追求一個聖潔的生活﹐這樣的期待也促使我們更愛耶穌﹐感謝他所應許要給我們的那些美好祝福。

VI. 總結

在耶穌為基督的這一課裡﹐我們探討了耶穌在地上生活和事奉的一些重要事跡和其意義。我們討論了他的出生和預備﹐他的公開事奉﹐他的受難和死亡﹐還有他的被高舉。耶穌生平的每一個階段﹐都讓我們清楚看到﹐耶穌就是上帝差派來的基督。

耶穌基督是有史以來最有能力﹐最扣人心弦的那一位。但是讓我們更加歡喜的是﹐他如今依然活著﹐在天庭的寶座上﹐作我們的先知、祭司和君王。如果我們忠誠的事奉他﹐他就按著他話語所說的﹐確保我們在來世所要得著的祝福﹐是超乎我們所能想像、渴望的。在這個系列的接下去幾課﹐我們要詳細的探討耶穌身為先知、祭司和君王的角色。但就我們已經查考的﹐我們已經有足夠的理由驚歎、敬畏基督的偉大和奇妙﹐並且委身甘心樂意順服 ﹐為他而活。

我們相信耶穌

第三課

先知


關於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

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創建於1997年,是一個非營利的基督教機構,致力於「聖道教育,面向全球,免費提供」的使命。 為要滿足當今全球不斷增長的基督徒領袖培訓的需要,我們製作和發行了這套純正的、基於聖經的神學教程,主要面向那些沒有可能通過其它渠道接觸培訓材料的基督徒領袖。通過建立捐賑網絡,IIIM已經有了一套低成本培訓全球基督教傳道人和領袖的方法,採用方便使用的多媒體神學教程,現已有五種語言(英文、西班牙文、俄文、中文和阿拉伯文)。所有的課程都是在本機構寫作,設計和製作,其形式和質量上與本機構於2009年美國歷史頻道(History Channelc)在使用動畫和教育專項上獲得傑出視頻「泰利獎」的兩個作品十分類似。我們的材料採用多種渠道傳遞,包括DVD,文字印刷,網絡視頻,衛星電視,電台和電視。

有關於本事工更多的信息,及其如何參與在其中,敬請登陸我們的網站 www.thirdmill.org.


目錄
I. 介紹
II. 舊約背景
資格
蒙上帝呼召
上帝給予的話語
忠於上帝
成就而應驗
功能
權柄
職責
方式
期望
歷史發展
前君王時期
君王時期
流亡
恢復重建
特別預言
III. 在耶穌裡完全實現
資格
蒙上帝呼召
上帝給予的話語
忠於上帝
成就而應驗
功能
權柄
職責
方式
期盼
主的傳報先驅
像摩西的最後先知
預言的復興
IV. 現今應用
啟示的範圍
啟示包含的內容
解釋聖經
遵從聖經 29
V. 總結

I. 介紹

當人們碰到問題或是面臨重大抉擇時,他們常會去請教別人。如果只是普通尋常的小問題,他們可能是詢問家人或是鄰舍該怎麼辦,但如果是有長遠影響的重大問題,人們通常會去找個專家,就是某個可以信賴,能夠給予權威性和真正指導的人,告訴他們應該怎麼處理。整個聖經歷史裡,上帝常常透過先知們提供這樣確切可靠的指引。這些先知們帶著權柄,將上帝的聖約應用於上帝的子民所面對的各種不同狀況裡。

這是我們相信耶穌這個系列課程的第三課,我們把這一課的題目訂為先知。在這一課裡,我們要探討耶穌如何履行先知的職份,帶著權柄,將上帝的聖約應用於我們人生裡。

如同我們在前一課提到的,在舊約裡,上帝設定了三個職份,以此治理祂的國度,那就是先知、祭司和君王。在上帝國度的最後階段,也就是我們通稱為新約的時代,這三個職份至終落實於基督身上。為了這個緣故,研究這些職份在整個歷史裡的重要性和其作用,可以幫助我們清楚理解耶穌在上帝國度裡現今的治理,和祂忠信的跟隨者能得到的祝福和當盡的義務。

當人們聽到「先知」這個名詞時,他們多半是想到一個能預卜未來的人;就連大多數的基督徒也會如此認為。聖經裡的先知有時固然是可以預告未來,然而這卻不是他們事奉的主要中心。最根本的是,上帝的先知乃是祂的大使。他們的職責是解釋上帝的聖約,鼓勵上帝的子民要忠於上帝,而這也是耶穌先知工作的重心。

本著這個對先知職責的認知,我們對先知的定義是:

上帝聖約的大使,宣告並且應用上帝的話語,特別是關乎對罪審判的警告,以及鼓勵人們對上帝忠心的事奉,並因此領受上帝的祝福。

我們在這一課裡有三個主題要探討,是關乎耶穌的先知身份,首先我們要查看耶穌先知職份的舊約背景;其次我們要探討新約就此職份在耶穌裡得到全然實現的教導;第三,我們要思考耶穌的先知工作在現今應用。讓我們先來看耶穌先知職份的舊約背景。

II. 舊約背景

每當基督徒想到耶穌是我們的先知時,要緊的是記得,他並不是歷史上第一位事奉上帝,在祂聖約中作先知的人。在整個聖經歷史裡,有數百位的先知,他們在權柄和能力上當然不能與耶穌相提並論,但是他們對上帝的事奉,預表了耶穌要如何履行這個國度的職份。因此我們若是要明白耶穌的先知職責,探討那些在他之前的先知的作為,可以有助於我們對此的理解。

我們對耶穌先知職份的舊約背景的討論可以分為三個部份,首先我們要談到先知職份的資格;其次我們要看先知的功能,第三,我們要思考舊約設立這個職份時的期望。讓我們先來看先知職份的資格。

資格

如同我們先前提到的,舊約的先知乃是上帝聖約的大使或是使節。在祂的聖約裡,上帝啟示祂自己是祂子民的大君王,而祂的先知則是祂的使節,或是屬乎祂天堂王室的特派使者,他們把上帝的話語帶給以色列和其他國家的百姓,勸勉他們要向上帝他們的君王效忠。當然,以色列周圍的許多國家也有他們自己的先知,那些人在表面上是類似上帝的真先知;可是這些假先知利用玄虛、迷信和鬼魔的力量表現他們的假神。

在聖經時期,無論是在以色列還是鄰邦國家,假先知的做事、說話和表現,的確很像真先知。不過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當你看查聖經裡像列王紀、歷代志和其他的先知書,舊約先知就是顯明自己為真先知,因為他們奉耶和華的名說話,而正因為他們奉耶和華自己的名講話,他們不違背上帝在祂話語已經說過的,他們也不違背其他真先知所說的;如此他們就把自己分別出來了。不過我認為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舊約先知是經常反對當時流行的思想;很不幸的,那個時候有先知受雇出來說話的,特別是在北國以色列更是如此。在阿摩司書第七章,當他說「我原不是先知,也不是先知的門徒」, 他的意思是告訴北國的大祭司亞瑪謝自己並不吃國王或大祭司的俸祿。 「我原不是先知」的意思就是阿摩司不是專業先知,「也不是先知的門徒」意思就是阿摩司也不是屬於某個先知學校,所以亞瑪謝不能叫阿摩司做什麼。阿摩司會這樣對亞瑪謝說話,因為亞瑪謝叫他回家,別再管北國的事,回到南方去。阿摩司回答說不行,我是奉了上帝的命令。我們也發現像耶利米、彌迦等先知也直接與這些吃國王俸祿的假先知發生衝突。有關真先知的社會地位,我們能夠下這樣一個結論:他們不吃王的俸祿,也不吃祭司的俸祿。他們為上帝作見證,反對那些濫用權利、犯法、以及作惡的人, 就是國王和祭司也不例外。〔理查德·伯瑞特博士〕

身處於假先知充斥的地方,如何從其中把屬上帝的真先知分別出來,這對以色列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為此緣故,舊約對於上帝的真先知設定了一些資格。

這些必備的資格是記載於申命記18章17到22節,在那裡,摩西這麼寫著:

「耶和華……說:……。我必在他們弟兄中間給他們興起一位先知像你。我要將當說的話傳給他;他要將我一切所吩咐的都傳給他們……若有先知擅敢托我的名說我所未曾吩咐他說的話,或是奉別神的名說話,那先知就必治死……。先知托耶和華的名說話,所說的若不成就,也無效驗,這就是耶和華所未曾吩咐的……」(申命記18章17-22節)

在這段經文裡,我們至少看到屬乎上帝的真先知應該具備的四個資格。如同摩西在此的教導,真先知要蒙上帝呼召;把上帝托付的話語傳講給上帝的子民;他們要奉祂的名,按祂所命定的傳講,以此表顯對上帝的忠心;而信息的成就則驗證他們的事奉與職份。

我們對於舊約先知資格的探討要著重於摩西所提到的四項必備條件:第一,真先知必須蒙上帝呼召;第二,他們必須傳講上帝給予的話語;第三,他們要忠於上帝,照祂所命定的傳講;第四,他們的事奉是藉著信息的成就而驗證。我們會對這幾個資歷的每一項仔細探討,讓我們先來看真先知必須蒙上帝呼召。

蒙上帝呼召

在舊約裡,上帝呼召許多人成為祂的先知。這個呼召不是一個邀請,而是神聖的召喚,乃是上帝這位聖君王命定祂的特定百姓成為祂的使節。舊約裡,每一次先知蒙召的記載,都讓我們看到這樣神聖的召喚。

例如在以西結書2章1和2節,關於先知以西結的蒙召:

他對我說:「人子啊,你站起來,我要和你說話。」他對我說話的時候,靈就進入我裡面,使我站起來,我便聽見那位對我說話的聲音。(以西結書2章1-2節)

在此我們看到上帝吩咐以西結站起來,聽候委任,上帝也差遣祂的靈,以確保以西結會遵行其旨令。先知的蒙召乃是上帝這位天上的君王對其子民行使其權柄性的選擇。

上帝經常直接向先知發出這些先知性的呼籲,通常是耳可以聽見的。撒母耳記上3章,上帝直接呼召撒母耳;以賽亞書6章,呼召以賽亞;阿摩司書7章,呼召阿摩司;還有耶利米書1章,呼召耶利米。

不過在其它時候,上帝也間接性的委任先知,乃是指引一個先知去呼召另一個。例如列王記上19章16節,上帝命令先知以利亞去任命以利沙為他的繼任者。列王記上20章和列王記下2章,對先知們的同伴或是先知後嗣的記述,也顯明這樣的委派,那些段落記載著一群先知環繞著一個已經蒙上帝呼召的先知。但不管上帝直接呼召,或是透過上帝命定的僕人召喚,先知的蒙召至終是源自上帝的心意,不論一個人意願多麼好,非常委身於上帝,或是非常知悉上帝的話語,但若沒有上帝超自然的呼召,無人可以成為一個先知。

除了蒙上帝呼召,舊約的先知們也必須傳講上帝給予的話語。

上帝給予的話語

聖靈感動先知們要傳講上帝命定他們要說的話,因此,真先知傳講時只能宣告上帝的話;但我們若是比較聖經裡不同先知們說話的方式,還是會看到聖靈的感動並不意味著先知們無法控制他們的話語;反而是聖靈使用先知們不同的性情和觀點,透過他們無誤的將預言的信息表達出來;因此,預言和聖經的其它部份都是出自同一聖靈的感動。

彼得後書1章20和21節,彼得如此說道先知們領受的聖靈感動:

經上所有的預言沒有可隨私意解說的;因為預言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乃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上帝的話來。(彼得後書1章20-21節)

我們在此看到,在舊約裡,聖靈督導著真先知所說的話語,以此確保他們的話語帶著權柄,沒有錯誤。

聖靈使用他默示的特定先知的個性和看問題出發點來動工。我想在神學方面認識這個問題的傳統框架,就是「有機的默示」,就是上帝透過他的僕人動工,使用他們的個性,使用他們特定的觀點,使用他們的教育,或者他們所沒有的教育來達成他的旨意。我想人也可以使用成聖的教義,思想上帝是怎樣藉著人的、地上的、有形有體的事物,把它們分別為聖,達致他自己的目的,使用這些作為他自己的手段,從這個角度思想默示的問題,上帝也是這樣使用先知。雖然這樣說,但我想先知文學中有一些例子,你會看到上帝實際上是向先知口授,你知道的有,「你要去對百姓說這樣的話,」以賽亞、或者耶利米或者以西結,他們就去,他們就說這樣的話。所以在先知文學裡面的一些地方,上帝是向他的先知口述說話,但與此同時,上帝按他們原來的個性使用他們,在帶出他對古代以色列和教會的先知性的話語時,並沒有推翻先知的個性。〔馬可·伽格尼廉特博士〕

舊約先知的第三個資格是他們必須忠於上帝,照祂的律令傳講預言。

忠於上帝

雖然先知們不是按著上帝的聽寫逐字說出,但聖靈也沒有許可他們隨心所欲的傳講。他們不但要傳達上帝命定的信息,而且也要確保他們的預言與上帝已經啟示的信息一致,特別是那些已經記載在聖經裡的。

申命記13章1到4節,摩西這麼說道:

若有先知……向你顯個神跡奇事,對你說:我們去隨從……別神,事奉他吧……你也不可聽那先知或是那做夢之人的話;……你們要順從耶和華─你們的上帝,敬畏他,謹守他的誡命,聽從他的話,事奉他,專靠他。(申命記13章1-4節)

摩西在此教導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即使一個先知可以行神跡和預卜未來,但若是他的教導與上帝的誡命相違逆,人們就要拒絕抵制他。

耶利米哀歌2章13和14節,也強調同樣的原則。那段經文記載耶利米憂傷,因為以色列境內的假先知們把國家帶入歧途,耶利米說到這些先知沒有去「顯露……百姓的罪孽」,也就是說他們允許百姓違逆上帝的誡命。假先知非但沒有要百姓遵從上帝的聖約,還鼓勵他們違抗,也因此他們顯明出假先知的身份。

最後,舊約先知的第四個資格是他們的預言必須成就而應驗,也就是他們所預告的必須實現。

成就而應驗

申命記18章22節,摩西這麼說道:

先知托耶和華的名說話,所說的若不成就,也無效驗,這就是耶和華所未曾吩咐的,是那先知擅自說的,你不要怕他。(申命記18章22節)

上帝的先知們說的話能被信賴,乃是因著他們正確的傳講上帝的話語,而上帝的性情和聖約的應許是非常值得信靠的。真的預言不會落空,因為上帝有能力和權柄,使那些預言按祂的意願得以應驗,而且上帝也致力信守祂的話語。

有時,預言會很快的得到應驗,例如列王記上17章1節,先知以利亞宣告,除非他禱告,否則雨露不降。我們在列王記上18章讀到,在上帝最後降雨之前,這樣的乾旱延續了三年。還有在列王記下7章17到20節,我們看到以利沙預言王的軍長會死,果然也很快就應驗了。

但有些時候,預言的實現卻沒有那麼快。例如在主前930年左右,有個真先知預言約西亞的誕生,他是大衛家忠於上帝的後裔,這個預言記載在列王記上13章2節。但所預告的孩子約西亞卻是直到主前630年才出生,那是記載在列王記下22章1節,幾乎是預言之後的三百年才實現;還有關乎耶穌降生的一些預言甚至要更長的時間之後才應驗。

在此,我們還要先提到,有時即使是真先知的話,也不是全然照著他們所說的那樣應驗。然而就摩西所教導的,怎麼有這樣的可能﹖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瞭解,當我們在讀舊約的預言時,有時對於那些預言會有錯誤的印象。雖然許多人認為先知們對未來的預告應該是有其絕對性,然而就真實情況而言,卻很少如此。

絕大多數時候,先知們會警告,如果人們繼續犯罪,就會遭受咒詛;如果信靠上帝而行事,就會得到祝福。這些預言的目的是要激發人們為罪悔改,並且持續信靠上帝和忠於祂的聖約。唯有當真先知指明,上帝已經起誓要作某些事情的時候,那些預言才是絕對的。

因此,就預言會應驗的一個合理看法是,當人們改變他們的行為時,就因此會影響到預言的結果。在這些情況下,即使他們的警告沒有像所說的那樣實現,預言實際上也的確是應驗了。

聖經裡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但其基本原則是記載在耶利米書18章7到10節,在那裡我們讀到這樣的話語:

我何時論到一邦或一國說,要拔出、拆毀、毀壞;我所說的那一邦,若是轉意離開他們的惡,我就必後悔,不將我想要施行的災禍降與他們。我何時論到一邦或一國說,要建立、栽植;他們若行我眼中看為惡的事,不聽從我的話,我就必後悔,不將我所說的福氣賜給他們。(耶利米書18章7-10節)

在耶利米書18章,上帝向我們宣告一個原則,他實際是在說,「如果我威脅要審判一群國民或一群人,他們若悔改,我就不向他們發出我原來打算要對他們施行的審判。」 反過來也可以說,「如果我向一群人、一位君王或一群國民應許祝福,他們不再遵守我的命令,那麼我從前應許祝福,現在就要帶來審判。」這樣,這種原則作用的方式看來就是,這個條件在這裡明確闡述出來,然後看起來在別的經文裡以隱含的方式實現,在上帝威脅要審判、或應許要祝福的處境中特別是這樣,也許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在約拿書中,上帝差遣約拿向尼尼微人宣告審判,約拿這樣做了,尼尼微人悔改,實現了人悔改這種條件,這看來是上帝一開始就以此在他們心裡動工要激發起來的。〔羅伯特·李斯特博士〕

無論如何,真先知的話語總是會應驗,有時是照著所說的實現,另些時候,人們對預言的回應則是帶來不同的結果。總而言之,真預言的結果總是與上帝的聖約和性情是一致的,並且也使得上帝真先知的事奉得到驗證。

摩西對於先知職份資格的描述,使得上帝的百姓能認識那些先知是真實的為上帝說話。他這樣作,為的是讓人們得以分辨、並且遵行真先知的信息,而且忠實於上帝的聖約。我們也要記得這些先知的資格,因為耶穌在新約時代擔任上帝的先知時候,他是完全符合這些資格的。

我們已經探討過先知的資格,現在來看這個職份的功能。

功能

我們要談到先知功能的三個層面,首先,我們要談到他們的權柄;其次,我們要說到他們的職責;第三,我們要講到他們用來履行職責的方式。讓我們先來看他們的權柄。

權柄

我們在本課開始時曾提到,先知乃是:

神聖約的大使,宣告並且應用上帝的話語,特別是關乎對罪審判的警告,以及鼓勵人們對上帝忠心的事奉,並因此領受上帝的祝福。

在舊約裡,上帝是如同大君王,透過聖約治理祂的百姓;祂的先知們乃是這些聖約的大使,他們負責解釋上帝在天庭給予他們的啟示。

在古代近東地方,有強權的皇帝或是宗主常統治離京城有段距離的一些弱小藩國或是附庸國。這些宗主們通常會對附庸國施加一個條約,其中言明他們之間的關係。聖經通常把這樣的條約稱為 盟約。

為了管理並執行這些盟約,宗主們會任命一些大使,代表他們去發言,使用被授予的權柄。這些使節們的任務是提醒附庸國那些條約裡的款項,警告他們如果沒有遵行那些條款,他們會受到的咒詛;也鼓勵他們如果順服遵行那些條款,就能得到條約裡的祝福。

瞭解這個古代近東的歷史極為重要,因為在舊約裡,上帝常用宗藩盟約的方式描述祂和百姓之間的關係。身為宗主,祂任命先知為祂授權的大使,去提醒附庸的子民祂聖約的條款。

因為先知乃是上帝的大使,他們所說的話就被當成如同上帝親自的發言。聖靈也感動先知們,使得他們能夠對以色列的百姓正確的宣講上帝的意念和意願。以這樣的方式,上帝確保祂的先知們在代表祂的時候,總是能夠帶著權柄無誤的宣講祂的信息。

為什麼對待真先知的話語非常重要,因為真的先知是替上帝說話,所以如果我們不願意聽,那就是聖經所講的,「心與耳末受割禮」,我們的心還沒有改變,我們其實就是背叛上帝。所以不聽先知的話就是不願意聽上帝的話,也就是在背叛上帝,所以是非常嚴肅地事情。〔周功和博士〕

瞭解了先知的權柄以後,我們來看上帝分派給那些先知的職責。

職責

要瞭解先知的職責,我們要再來看古代近東的宗藩盟約。當古代近東的宗主把盟約加諸於附庸的藩國時,這些聖約裡清楚列明他們之間的一些協定,裡面包括:宗主過往的恩慈良善,就是宗主對附庸國過去所作的一切美善的事情;附庸國對宗主應該要有的忠心順服,其中包含許多附庸國需要遵守的條約律令;還有附庸國遵守或違逆這些條款之後導致的各種後果,就是附庸國遵守之後他們會得到的祝福,或是違逆之後他們會遭遇的懲罰或咒詛。

上帝和祂聖約子民的互動也類似如此;因此身為上帝聖約的使者,先知們的任務就是要提醒上帝的百姓們祂的聖約裡的細節,警告他們不遵守協定可能遭到的懲罰,也鼓勵百姓們遵守那些協定,以能得到祝福。

當以色列人誠心侍立在上帝的面前時,先知們提醒他們各樣行為的後果,鼓勵他們要繼續持守忠心。例如在耶利米書7章5到7節,21章12節,還有22章4到5節,我們都讀到這樣的例子。

可是當以色列人因著嚴重的叛逆或長久不信守聖約的條款,而無法忠誠的立在上帝面前時,先知們會指控斥責他們的叛逆和不忠。他們細數以色列人的罪,提醒他們因著不遵守聖約會帶來的咒詛,為的是讓他們能夠悔改。我們在耶利米書8章,阿摩司書4章1到3節看到這樣的例子。還有在許多時候,假如以色列人願意順服而悔改,先知們甚至給予他們祝福,我們在約珥書2章12到27節,還有聖經其它多處地方看到這樣的例子。

我們已經探討了聖經裡先知的權柄和職責,現在要簡單的談到他們用來完成任務的方式。

方式

無疑的,先知們用來成就任務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宣講。先知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將上帝的話語宣告給祂的百姓。他們指控百姓的罪,命令他們要順服,鼓勵他們要持守上帝的道,警告他們要受到的審判,還有給予他們祝福。他們講述比喻,預告未來,他們也禱告,甚至為上帝的百姓代求。我們在聖經裡多處看到這樣的記載,還有,許多先知也寫下他們所講的話,這也是為什麼聖經裡有這麼多卷先知的書信。

但是除了口語傳講以外,先知們也使用其它特別的作為傳遞信息。例如,聖靈給予一些先知能力去行神跡奇事,這些大有能力的神跡證實先知們的確是上帝的大使,也顯明上帝支持先知提出的警告,並且同意履行先知所宣講的後果。

例如先知摩西對以色列人和埃及人宣告上帝的旨意,隨後有許多的神跡奇事印證他的話,例如降在埃及的十災,紅海的分開,還有記載於出埃及記、利未記、和民數記裡的許多奇事。這些聖靈大能的工作見證摩西是個真先知,也以此警示以色列人和埃及人要聽從他所說的話。

我們從列王記上17章到列王記下13章,看到以利亞和以利沙的先知事工裡也包含了許多的神跡奇事。先知撒母耳也行過神跡,例如撒母耳記上12章,他呼求上帝打雷降雨;還有列王記上13章那位不知名的先知給予一個預兆,讓耶羅波安王的手枯乾。

除了神跡外,許多先知們也會作象徵性的舉動,來印證他們的信息。他們甚至進入屬靈爭戰,以此勸勉上帝的子民要遵從聖約的條款。

明白先知乃是上帝聖約的使者,幫助我們瞭解到聖經裡咒詛的警告和祝福的應許都是根據上帝和祂百姓之間的聖約關係。上帝對待祂的百姓不是反覆無常的,祂的作為也不是無法預測的。相反的,祂極力要執行祂聖約的條款,而且那些條款也不是秘密的。祂恩慈寬容的給予我們律令,差派祂的使者們向我們顯示要如何把那些條例應用在我們生活中不斷變化的情況裡。上帝讓祂的百姓容易明白祂的要求,因為祂要我們存著信心行在祂的面前,經歷祂的祝福,成就祂國度的目標。

我們已經探討了先知職份的資格和功能,現在讓我們來看舊約對於未來先知職份的期望。

期望

舊約對於未來先知職份有兩個基本的期望。從一方面而言,有些期望是因著先知職份的歷史發展性質而形成的;另一方面,有些期望則是來自關乎未來先知的一些特別預言。我們要探討這兩種期望,讓我們先來看根據先知職份的歷史發展而產生的期望。

歷史發展

因著上帝與人的關係是由聖約而定,所以總是需要先知來提醒人那些聖約的條款。歷世歷代以來,這樣的角色有時會有變化,上帝的國度隨著歷史演進而改變,先知的角色也要調整以應付需求的改變。

我們要從歷史的四個階段來看先知的不同角色,首先是以色列在還沒有王之前的漫長時期,我們稱之為前君王時期。這段時期等同於上帝與亞當、挪亞、亞伯拉罕和摩西的聖約時期。

前君王時期

在前君王時期開始時,上帝的國度還沒有從世界其它地方區分別出來,成為一個特別的國家。即使這個民族在亞伯拉罕時代已分別出來,它也還沒有君王。這個時候,先知擔任一些不同的職責,也有一些不同的稱呼。通常我們可以說他們是與上帝交談,領受異象,幫助人們遵守上帝的聖約。

例如當上帝起初創造世界時,祂與亞當和夏娃直接對話,他們與上帝同行,談話,領受祂的啟示,就如我們在創世記2,3章所讀到的。他們藉著教導孩子們關乎上帝和祂的聖約來履行其先知的角色。他們的一些後裔也與上帝有類似的關係,例如創世記5章24節提到的以諾。

在挪亞的時代,上帝也與挪亞直接談話,就如我們在創世記6到9章讀到的。但是祂也要挪亞對人們預告,因著人們嚴重的得罪上帝,按著聖約,世界所要面臨的審判,如同彼得在彼得後書2章5節所教導的。除此之外,挪亞也行了一個公開的預示作為,就是造了一艘方舟,裡面載滿動物,以此證實他的信息。

上帝也對亞伯拉罕直接講話,啟示他關乎未來的計劃。藉著與上帝交談,並且把上帝話語告訴其他的人,亞伯拉罕行使了其先知的職責,這是記載在創世記20章7節等經文裡。亞伯拉罕的後代,以撒、雅各、約瑟等也擔任先知的角色,他們從上帝領受異夢和異象,還有天使的造訪。這幾個先知都把上帝的話語對人們傳講,要求人們遵守上帝的聖約,勸勉他們對上帝忠心。

在摩西時代,我們發現前君王期另一個重要的先知作為。根據民數記12章6節,摩西是在這個時代屬於上帝的卓越先知,在歷史的這個時候,上帝給祂百姓頒布書寫的聖約,就是出埃及記20到23章記載的十誡和約書。那也成為摩西的責任,要向百姓解釋上帝的律法,引導他們遵守那些條款,勸勉他們對上帝忠心,以得著聖約裡的祝福,而不是咒詛。其他與摩西同期或是接續的先知們也是繼續履行這樣的職責,只是他們所行的,無人能超越摩西的影響和範圍。

君王時期

儘管先知的職份在前君王時期是相當的廣泛,到了君王時期卻是變得非常正式,那時以色列人定居在應許之地,由君王統治。這個君王期始於掃羅,他是以色列第一個君王。但是先知的職份與掃羅的繼任者大衛和他的後代關係更為緊密。

在君王時期,先知職份集中於權力的中央領域,特別是宮廷和耶路撒冷城,而且先知的人數也增加了。君王乃是臣屬於上帝的子民生活的軸心,而先知的工作則是提醒人們遵行上帝聖約的條款,因此這樣的工作通常是藉著與君王的直接接觸而完成。

在這段時期,先知們的主要角色是提醒君王和他們的大臣們要忠於上帝,以此為全國所當遵行的責任。例如列王記上下,還有歷代志下,記載了許多先知們和以色列與猶大君王們的對話和接觸。即使如此,先知們還是繼續對普通的百姓說話,提醒他們要遵守上帝的律令,以及他們行為的後果。先知們也勸誡與以色列鄰近的國家要與以色列和猶大和平相處。

聖經把以色列和猶大說成是兩個不同的國的原因,當然就是它們一開始是一個國,但是後來在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執政之下,這國分裂。那是在大約公元前920年或在此前後的事,北國有10個支派,南國有2個支派。北國被稱為以色列,當中最大的支派是以法蓮支派,但10個支派整體上被稱為以色列。南國被稱為猶大,那是國中最大的支派,當然南國的首都就是耶路撒冷。〔弗蘭克·巴克爾博士〕

在所羅門時代之後,北國和南國發生分裂。北國被稱為以色列,他們也有自己敬拜的中心地點,然後南國被稱作猶大。在國分裂之後,你們經常看到先知去到不同的地方,他們這樣去事奉,你們看到何西阿是向以色列作先知,以賽亞向猶大作先知,所以事奉有各自的領域,與分裂的北國和南國相關。〔馬可·伽格尼廉特博士〕

可悲的是,以色列和猶大的一些君王和百姓並不聽從先知的教訓,也因此他們至終要承受聖約裡命定的咒詛,離開應許之地,被擄流亡到他國。

流亡

北國以色列在主前723或722年流亡,被擄到亞述;而南國猶大則是在主前587或586年被擄到巴比倫。

先知的職份持續要對著統治上帝百姓的君王們傳講上帝的心意,即使在流亡被擄時期仍然如此。但在歷史的這個階段,因為沒有君王,因此重點是屬上帝百姓的國度和王權的恢復。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先知們鼓勵上帝的百姓要為罪悔改,恢復遵行聖約,使得他們領受上帝在聖約裡的祝福。先知們也宣告如果百姓回歸向上帝,祂會加力量於他們,使他們能夠遵行聖約,而不至於再度落入聖約的咒詛裡。我們讀耶利米書31章33和34節,那裡提到上帝甚至使得他們無法再違約,而是認真的按著律法而活。透過這樣的事奉,先知們盼望在大衛公義的子孫統治下,上帝就願意復興在應許之地的國度。

最後,這個被擄階段到了終結的部份,恢復重建時期。

恢復重建

這個回歸或是恢復期是始於主前539或538年。猶大或是以色列仍然沒有君王,但耶路撒冷和聖殿已經重建,許多家庭也回到應許之地居住。

這時仍然有少數先知存在,忠心的先知例如哈該和撒迦利亞,他們繼續為領袖們和一般的百姓守望,鼓勵他們要忠於上帝;他們勸勉通國的人在這恢復的階段要繼續忠心,使得上帝能看顧他們直到重建完成。不幸的是百姓們依舊不聽從先知的警告,導致恢復重建的努力最後失敗。

在恢復重建的時期,人們對國度的期盼是上帝至終會履行祂對大衛的應許,讓他的一個後裔坐在以色列和猶大的王位上。我們在撒迦利亞書12和13章讀到這樣的期盼。剛開始,他們盼望因著百姓的順服,能感動上帝而祝福他們;但恢復重建失敗以後,他們轉而盼望,儘管他們有罪,但上帝至終會憐憫祂的百姓,而按祂名的緣故使國度得到恢復。

藉著回溯先知職份的歷史發展,我們看到先知們始終是上帝授權的大使,他們的職責是要上帝的百姓遵從聖約,由這一貫性也衍生出對未來先知事奉的特別期盼,具體而言,就是屬上帝的未來先知都是祂授權的大使,他們的職責是提醒百姓認知上帝對他們的恩慈良善,也勸勉他們要對上帝忠心順服,由此而承受聖約祝福或咒詛的後果。

不過先知職份因著歷史而有的改變也帶出來另一些期盼。剛開始,上帝的先知與君王並沒有那麼密切接觸;然而一旦以色列有了君王,我們看到先知的角色與君王的職份有了密切關聯,每一次君王的職份有重大改變,先知的職份也受到影響,這顯出在新約時期,對先知職份的期盼主要是來自舊約歷史的最後階段,就是回歸的重建恢復期,那時上帝的子民仍在期待大衛的後裔回到王位;因此特別期望未來的先知乃是傳報,並且伴隨彌賽亞君王來到,開創出一個對上帝聖約忠心順服的新時代。

除了舊約裡根據這個職份的歷史發展所衍生的對先知的期盼,還有因著特別預言而產生的對未來先知的一些期盼。

特別預言

舊約裡有很多關乎對於未來先知的預言,為了這一課的主題,我們的討論只限於其中的三個,第一,我們要談到人們期望上帝至終要達成流亡被擄時期的預言,就是有個特別的先知要成為主的傳報先驅。

根據以賽亞書40章3到5節,有個特別的先知要宣告主即將來到,他會征服所有的仇敵,並且復興大衛的王朝。一旦這個傳報者出現,復興重整就即將臨到。

其次,人們仍然在等候那像摩西的最後先知,他要興起,帶領上帝的子民趨向公義,如同摩西在前君王時期所作的那樣。

我們再次來看申命記18章18節,上帝對摩西所說的話:

我必在他們弟兄中間給他們興起一位先知像你。我要將當說的話傳給他;他要將我一切所吩咐的都傳給他們。(申命記18章18節)

我們在舊約聖經中看到,有對我們主耶穌到來發出的預言,關係到他的工作,他作為先知、祭司和君王的工作。申命記18章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段經文,講到將來有一位像摩西一樣的先知要來。按照舊約聖經的上下文,像摩西一樣的人,就是像他那樣與上帝面對面,獨特地領受上帝啟示的人。實際上,摩西可謂是所有先知的頂峰。你看舊約聖經,特別是在申命記34章結束的地方,那裡宣告再也沒有興起先知像摩西的。這就為將要到來,像摩西一樣,但比他更偉大,要講上帝的話語,要把上帝的真理帶給我們,面對面地認識上帝的那一位作了鋪墊預備,而這確實就在我們主耶穌基督身上達到高峰。約翰福音1章重拾這線索。我們的主從亙古就認識聖父,把聖父顯明出來。使徒行傳3章也講到這一點,說明對此的應驗,就是耶穌是帶來上帝國度的那一位,他成就上帝的啟示,他是成就摩西角色的那一位,卻是以更偉大的方式成就。希伯來書1章特別強調,上帝藉著包括摩西在內的眾先知說話,在末世透過他兒子耶穌基督的說話達到了頂峰,耶穌基督使那啟示得以成就。〔司提反·威樂姆博士〕

在某個層面上,上帝的百姓總是在期待他們的主能差派這個像摩西的先知來到。令人歎息的是,舊約裡沒有一個先知能夠彰顯出像摩西所擁有的那些大能的屬靈恩賜,或是帶出來上帝聖約裡全備的祝福。但是在恢復重整的時期,人們重新期盼著上帝最後會差遣這位先知,來復興整個王國。

第三,人們期盼,當王國全然復興重整以後,也將有預言的復興,假先知要從全地被滅除,真先知的人數會加增。

如同恢復期的先知撒迦利亞在他的書卷13章2節提到的:

萬軍之耶和華說:那日,我必從地上除滅偶像的名,不再被人記念;也必使這地不再有假先知與污穢的靈。(撒迦利亞書13章2節)

除此以外,人們也依然期盼著約珥的預言能夠成就,就是上帝的真先知要加增,成就上帝聖約裡全備的祝福。

約珥書2章28和29節,約珥這麼預言著:

以後,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老年人要做異夢,少年人要見異象。在那些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我的僕人和使女。(約珥書2章28-29節)

這些將來的日子,就是約珥所說的以後,指的就是末後的世代,或是末後的日子;那時,上帝會使祂的國度擴及全地,祂也會把最終的祝福傾倒給祂的子民。也就是到那個時候,在上帝信實的子民中,說預言會變得非常普遍,這些預言全是高舉上帝的聖約,鼓勵百姓要敬拜尊崇上帝。

舊約結束時,以色列民陷於混亂無序的狀態,王國即將復興的希望甚是渺茫。即使如此,以色列中忠於上帝的子民依然對上帝存著信心,相信上帝至終會成就舊約關乎祂國度的所有應許,而且這將由先知職份來成就。我們因此可以看到,這的確是耶穌的事奉所作成的。

我們已經查考了舊約背景裡,上帝給予先知的職責和事奉,現在要來看本課的第二個主題,就是在耶穌裡,先知職份的全然實現。

III. 在耶穌裡全然實現

新約清楚講明耶穌是上帝最重要的先知,祂具備完全的資格,得以擔任上帝所授權的聖約大使,也全然履行這個職份的功能。在他身上,所有舊約裡關乎先知的期盼都得已實現。

關於耶穌如何履行祂的先知職份,我們的討論還是著重於先前所講到的舊約先知的職份和他們的工作;特別是這個職份的資格、功能,以及期盼。讓我們先來看耶穌在那些方面符合先知的資格。

資格

就如我們先前看到的,以色列的真先知必須符合四項資格:他們必須蒙上帝呼召;他們要對民眾宣講上帝給予的話;他們必須忠於上帝,只宣講上帝要他們說的;還有,他們的信息必須成就而應驗。我們看到耶穌的確符合這些資格。首先耶穌是蒙上帝呼召。

蒙上帝呼召

耶穌乃是蒙上帝特別呼召成為先知,我們從他的出生、受洗和變象等重要事件可以清楚看到這點。

首先我們來聽路加福音2章30到35節,西面就耶穌的誕生所說的話:

我的眼睛已經看見你的救恩─就是你在萬民面前所預備的: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你民以色列的榮耀……這孩子被立……又要作譭謗的話柄,叫許多人心裡的意念顯露出來。(路加福音2章30-35節)

西面啟示出,自從耶穌誕生開始,我們的主就已蒙召要成為先知所預示的,為萬民所預備的一個兆頭。

除此以外,在耶穌受洗時,聖父和聖靈共同顯示耶穌已經蒙召作為先知。在馬太福音3和4章,馬可福音1章,還有路加福音3和4章,聖父開聲說話,聖靈也如鴿子顯現,印證耶穌是上帝的兒子,受命要承擔一個特別的使命。這幾章的記載顯明,耶穌的受洗是他公開事奉的開始,他開始宣講悔改的信息和上帝國度的來到。

但是,最顯明耶穌先知身份的事件莫過於他的登山變象,那是記載於馬太福音17章2和3節。

[耶穌]臉面明亮如日頭,衣裳潔白如光……有摩西、以利亞……同耶穌說話。(馬太福音17章2-3節)

耶穌與舊約裡最偉大的先知一起出現,摩西頒定上帝的律法,也是對百姓宣講上帝話語的先知典範,而以利亞則是行使許多神跡奇事,宣召大衛家違約的子民要悔改。單單是與這兩位先知在一起,就顯明耶穌也是一位偉大的先知。

然而,請注意在馬太福音17章4和5節,接下去的記載:

彼得對耶穌說:主啊,我們在這裡真好!你若願意,我就在這裡搭三座棚,……說話之間,忽然有一朵光明的雲彩遮蓋他們,且有聲音從雲彩裡出來,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他!(馬太福音17章4-5節)

上帝並不是命令彼得和其他的門徒們要均等地聽從這三位先知,乃是單單要聽從耶穌。他們要注重他的話,過於摩西和以利亞所說的。上帝以此來顯明耶穌乃是歷世歷代以來最重要的先知。

很有意思的是,在登山變像的敘述中,上帝命令門徒,或者敦促門徒要聽耶穌。我想很重要的是要認識到,他不是指示他們放棄摩西或以利亞,而是要讓耶穌居首位。我想那一刻的整個要點,就是要確立耶穌基督是上帝啟示頂峰這個事實。猶太人的傳統,就是承認、尊重摩西是律法的化身,以利亞是眾先知中其中一位最著名的。不是說律法過時了,或者先知過時了。肯定的是,我們不要拋棄我們的舊約聖經,但這裡強調的,是在耶穌基督裡的啟示具有最完美、至高和超越的本質。而是好像希伯來書1章講的一樣,上帝在許多時候,以不同方式,通過他的先知向我們說話,但現在,我們來到那最純全最完全的,不是上帝派一位使者來,而是上帝親自在我們中間。我認為這就是登山變像裡這命令潛在的言外之意。〔戈蘭·斯高靳博士〕

對於第二個資格,耶穌明確的表示他所說的,乃是上帝給予的話語。

上帝給予的話語

例如約翰福音14章24節,耶穌這麼說道:

你們所聽見的道不是我的,乃是差我來之父的道。(約翰福音14章24節)

在約翰福音12章49節,還有14章10節,耶穌也作了類似的宣告;事實上,在約翰福音1章裡,耶穌的確被稱為是上帝的道。

約翰福音第1章使用的「道」這個詞,就是希臘文單詞「logos」。多年以來,神學家們對此有極多的討論,確定的是,希臘人對上帝觀念中關於他是理智,或者上帝是智慧的理解很有可能是有道理的,但很清楚的是,主的道,上帝的道,在舊約聖經中是一個非常突出的主題,約翰很有可能是採用我們在希臘哲學中使用的,但實際上也是把它用在耶穌身上,以他為上帝的道,啟示上帝的那一位,那一位上帝說「要有光,」他這樣說了,事情就這樣成了;也許約翰只是在說,當道成了肉身,他是帶著一切的權柄和傳遞的大能來到,貫穿整本舊約聖經,上帝也是在發揮這權柄和大能。〔西門·沃伯特博士〕

首先我們能夠看到,上帝的道是有位格的一位,就是主耶穌基督,然後第二,是上帝說的話。但約翰稱他是「上帝的道」。他在這方面的用法,基本上是向我們傳遞出我們的主在向我們啟示聖父這件事上所起的作用。這位希伯來人作者可以說從來沒有人見過上帝,但顯然上帝懷中的耶穌,來把他向我們顯明。 〔萊瑞·庫克瑞爾牧師〕

約翰如果是在傳福音的話,他就是在說明同一點,即這就是上帝,你要面對這個問題。這是指向約翰福音20:28,在那裡約翰要我們看耶穌是上帝,向我們說上帝的話。因為他是上帝的道,所以我們信靠他說的是上帝的聖言。〔約翰·麥靳父磊博士〕

第三,耶穌對上帝的忠心,符合先知的第三個資格。

對上帝的忠心

耶穌在他的事奉裡,不斷堅稱他乃是要成就父上帝的旨意,他所說所作的,都是照著父上帝所命定的。新約在多處有這樣的記載,例如約翰福音5章19和30節,還有8章的28節。耶穌也明白表示他所有的話語和作為與他先前的眾先知們所行的是一致的。

例如馬太福音11章9到14節,他讚許施洗約翰的事工;馬太福音12章38到45節,他肯定先知約拿的事奉;路加福音4章,他宣告自己開始的事奉乃是應驗以賽亞書61章所預告的,那位受膏先知的來到。事實上,耶穌屢次重申這個真理,肯定全本舊約經文持續的有效性。

馬太福音5章17節,耶穌這麼說道:

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馬太福音5章17節)

在這些記載裡,耶穌顯示他所作所說的每件事,都表明他對上帝全然的忠心。

最後,耶穌也符合第四個資格,就是他的先知信息得以成就應驗,以此印證他的身份。

成就應驗

福音書經常提到耶穌的預言得到應驗,以此證明他的真先知身份。有時他的話語很快就應驗,例如他成功的控制自然狀況,驅趕污鬼,醫治病人以及讓死人復活等。在這些情況下,天氣、鬼魔,疾病、甚至死亡本身很快的就順服他帶著權柄的先知命令。而在其它時候,特別是他預示未來時,那些預言則是後來才成就。

例如約翰福音19章9節,約翰有這樣的評論:

這要應驗耶穌從前的話,說:你所賜給我的人,我沒有失落一個。(約翰福音19章9節)

在這裡,約翰引述的是約翰福音17章12節,耶穌以至高祭司身份禱告所說的話,約翰指出耶穌的話語在此得到應驗。

理所當然,耶穌關於他所要面臨的死亡和復活的話語也得到驗證,如同我們在馬太福音16章21節, 20章18和19節,還有約翰福音18章32節等處所看到的。藉著這些預言的應驗,耶穌顯明他的確是上帝的真先知。

但是並非耶穌所有的預言都在他在世的時候得到應驗,他有許多的預言是關乎未來,而且是遙遠的未來。在某些情況下,這些預言的實現是記載在歷史的其它時候。

例如路加福音21章5和6節,耶穌這麼預言:

有人談論聖殿是用美石和供物妝飾的;耶穌就說:論到你們所看見的這一切,將來日子到了,在這裡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不被拆毀了。(路加福音21章5-6節)

耶穌講到,因為猶太人拒絕為他們的罪悔改,猶太人的聖殿會遭到摧毀,但是耶穌死的時候,聖殿還是矗立在那裡。不過它在不久之後,就是主後70年,羅馬人劫掠耶路撒冷時的確被摧毀了。

顯然,我們還在等候耶穌的一些預言得到實現。例如,他還沒有回來,使上帝的國度達到完全。但他會再來的。事實上,我們能有也該有全然的信心,相信耶穌會實現這些預言。因為每一次,我們都能對照著聖經和歷史記錄來衡量他的預言,知道他所預言的話語總是應驗而實現。因為過去他的話語總是真實的成就,我們應該期待它們在將來也會同樣的成就。

我想我們對此有信心,這是因為如果我們回到舊約聖經歷史,我們可以看到上帝怎樣在主耶穌基督第一次降臨的這件事上成就了他的應許。上帝一步一步通過他在創世記3章15節一開始的應許,通過我們看到的先知啟示,上帝一直在預告他的兒子彌賽亞要到來。這一切都發生了,這一切在兩千年前都已經成就了。當耶穌說鑒於他的到來和他已成就的大事,他還要再來時,這事就必然要發生。我們可以肯定,鑒於上帝在過往信守他的應許,他必在將來也要繼續如此。〔司提反·威樂姆博士〕

出於幾個原因,我們可以肯定耶穌要實現他再來的預言。首先,他成就了在他來之前舊約聖經的預言,所以我們根據經驗可以知道,他已經應驗了一些關於他的預言。第二件事,就是在他受死、復活和升天之後,他至少有兩次確實再到跟從他的人的中間來,向他們啟示他自己。第一次,當然就是向大數的掃羅顯現,在前往大馬士革路上向使徒保羅啟示,另外一次是向在拔摩島上的約翰啟示。所以,我們有證據表明,耶穌活著,住在天上,確實向跟從他的人顯現。第三,就是根據我們作為信徒的經歷,當我們看到向我們所作的應許在我們的生活中彰顯成就,當我們把自己獻給他,他就改變我們,使我們成為他的兒女,他差遣聖靈進入我們的生命。你知道,這實際上發生在全世界各地,在許多彼此沒有聯繫的不同人身上實現了,而且這是在他們每一個人身上的全然改變,在數以百計的年間,在許多不同的地方,我們發現、我們看到這一點,這是人們繼續經歷到的,我們知道這裡是有一個目的。我們知道他要做成他已經應許要做的事,因為他已經在我們的生命中如此行,自從他第一次來,一直到現在都如此行。所以我認為,為此我們能知道,也能夠信靠他。〔傑渃得·博瑞博士〕

查考了耶穌全然符合先知職份的資格以後,我們要來看他如何達成這個職份的功能。

功能

就如我們在這一課一直提到的,先知是上帝的聖約大使。他們向百姓解釋上帝的旨意,勸勉他們悔改,不再叛逆,還有鼓勵他們要忠心的事奉上帝。就他們的功能,我們要注意其中的三個部份:他們的權柄,他們的職責,以及他們的方式。

對於耶穌如何達成其先知的功能,我們的描述也如同舊約先知的功能。首先,我們要看耶穌也具有權柄,能夠代表上帝說話。其次,我們看到他的職責也類似舊約的先知們。第三,我們會顯示他履行職責時採用的方式也類似舊約的先知所作的。讓我們先來看耶穌具有為上帝說話的權柄。

權柄

新約聖經充份顯示出耶穌具有權柄,能夠代表他的父上帝說話。例如約翰福音7章16到19節,12章49和50節,還有14章24節等,在這些經文裡,耶穌都帶著權柄,講到他是被父上帝差派來的。

約翰福音7章16到19節,耶穌在耶路撒冷對群眾這麼說道:

我的教訓不是我自己的,乃是那差我來者的……人憑著自己說,是求自己的榮耀;惟有求那差他來者的榮耀,這人是真的,在他心裡沒有不義。(約翰福音7章16-19節)

耶穌的權柄來自父上帝,這也顯現在他的教導裡,他講到凡接待他的,就是接待父;而棄絕他的就是棄絕父。有許多的經文都顯明這一點,例如馬太福音10章40節,馬可福音9章37節,路加福音9章48節,還有約翰福音13章20節,以及12章44節。

以其中一個為例,路加福音10章16節,耶穌這麼說道:

棄絕我的,就是棄絕那差我來的。(路加福音10章16節)

那些不理會從上帝而來帶著權柄的使者和其信息的人,至終會發現那些信息是真實的;可悲的是,到那時他們就沒有機會作出回應了。

約翰福音8章26到28節,耶穌這麼回應那些反對他的人:

我有許多事講論你們,判斷你們;但那差我來的是真的,我在他那裡所聽見的,我就傳給世人。他們不明白耶穌是指著父說的。所以耶穌說:你們舉起人子以後,必知道我是基督,並且知道我沒有一件事是憑著自己做的。我說這些話乃是照著父所教訓我的。(約翰福音8章26-28節)

我們瞭解耶穌的先知權柄以後,現在來探討耶穌被差派來,要完成的職責。

職責

就如我們先前所說的,因著先知是上帝聖約的大使,所以他們必須承負一些職責或任務,提醒上帝的子民聖約的細節,並且鼓勵他們遵守那些條款。而身為先知,這也是耶穌所領受的職責。特別是當耶穌宣揚福音,講到上帝國度的最後時期已經臨到時,我們清楚看到他的這份職責。

第一,在所有關於上帝國度的教導裡,他極力宣揚上帝為君王和其權柄的真理,以此肯定上帝與祂子民的聖約確實存在。我們在多處經文裡看到這點,包括馬太福音6章10節的主禱文,耶穌在那裡教導他的門徒,禱告上帝的國臨到世上,以及祂的旨意得以成就。

第二,耶穌肯定聖約的條款依然有其效用,但上帝的子民卻沒有遵行,因此他勸勉百姓們要認罪悔改,在馬太福音4章17節,和馬可福音1章15節,我們都看到這樣的勸誡。

第三,耶穌也肯定聖約的後果。例如在馬太福音23章,法利賽人的七禍裡,耶穌勸勉上帝的百姓要順服上帝,以避開祂的審判。還有馬太福音5章3到12節,登山寶訓裡論八福的教導,他鼓勵上帝的子民要祈求上帝的恩慈憐憫,為的是領受祂的祝福。

路加福音4章17到21節,耶穌開始他公開的事奉時,如此總結他的任務:

有人把先知以賽亞的書交給他,他就打開,找到一處寫著說: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上帝悅納人的禧年……耶穌對他們說:今天這經應驗在你們耳中了。(路加福音4章17-21節)

耶穌在此特別聲明他自己就是上帝國度復興的傳報者,就如以賽亞書61章所預言的。

以賽亞教導說,當上帝來到,對祂的仇敵行最後的審判,並且將祂的國度從以色列延伸到全地時,祂是藉著一個特別的先知來開始這樣的工作。那個先知要宣揚上帝國度終於臨到的好消息,而且在宣揚的過程中,這個先知也要提醒上帝的子民對聖約的遵行,勸勉他們為罪悔改,以避免聖約裡列出的咒詛,要他們堅守對上帝的信心,以得到上帝應許的祝福。因此按著耶穌自己的見證,我們的主的確就是那個特別的先知。

福音和神的國有什麼關係,在馬可福音耶穌所講的,記錄的第一句話就是「神的國近了,你們要悔改,信福音」,福音就是好消息,什麼好消息呢,就是神的國神的統治要臨到這個世界,那麼耶穌所行的神跡都是天國降臨的神跡,神的統治神的國度降臨的時候,罪得赦免,瞎眼的要看見,瘸腿的要行走,大麻瘋要被潔淨,鬼被趕出去,甚至死人復活,這個就是神的國降臨,這個就是福音的好消息,當然我們也知道福音包含耶穌的十字架,若不是耶穌的死和復活,耶穌替我們賺取救恩,賺取救贖,更替我們勝過死亡,神的國就不可能降在我們身上,因此福音就是最好的消息,神的國的降臨,神的國就是我們能夠享受的最大的福氣和最大喜樂。〔周功和博士〕

新約聖經裡其中一個實在的問題,就是上帝的國和福音有什麼關係?如果我們開始時,把上帝的國理解為是上帝在男男女女心中作王治理和統帥,這作王治理和統帥要體現在他們生活觸及的每一個領域當中。他們進入這種由上帝治理和統帥的方式,是通過福音,euangelion,那好消息。那好消息就是基督已經在十字架上為他們的罪捨命。通過福音那改變生命的大能,然後他們被呼召去改變他們身邊的世界,把上帝的國度作為帶進他們生活的每一個領域。〔傑夫·洛曼博士〕

我們已經談過耶穌先知的權柄和職責,現在來看他用來履行職責的方式。

方式

就如舊約的先知一樣,耶穌用來達成他先知任務的主要方式就是口頭述說;也就是說,他對群眾傳講上帝的話語,要他們信守上帝的誡命。他指控他們的罪,命令他們悔改,順服上帝啟示於經文的旨意;鼓勵他們要持守信心,警告他們將來的審判,並且對那些信靠上帝的人給予祝福。他述說比喻,預示未來,禱告,也為上帝的子民代禱。

發人深思的是,有一件事耶穌沒有作——聖經說,他沒有把他的教訓寫下來。正如舊約中上帝使用了那些先知,他也讓他的門徒們替他記錄那些信息。新約聖經有四本福音書,就是馬太,馬可,路加,和約翰福音,這四本書記載耶穌先知事奉的話語信息。

不過就如舊約的先知,除了口頭述說,耶穌也使用其它許多方法來完成先知的事奉,那些方法需要一些特別的作為,其中最明顯的莫過於行使神跡。耶穌所行的神跡奇事遠多於歷史上其他任何先知所行的,他大能的事工也見證他的確是上帝的大使,那些神跡奇事顯明上帝強烈認同肯定耶穌所說的每件事。

約翰福音10章25節,耶穌這麼說道:

我奉我父之名所行的事可以為我作見證。(約翰福音10章25節)

正如舊約先知那樣,耶穌還作一些象徵性的舉動。例如,馬太福音3章15到17節記載他接受約翰的洗禮,以此表明他象徵性的舉動。此外,與舊約先知一樣,耶穌也參與屬靈爭戰。例如,在馬太福音4章1到11節,還有路加福音4章1到13節,記載他如何勝過魔鬼的試探誘惑;在馬可福音1章25到26節,以及5章13節,記載他如何趕出污鬼。

觀看耶穌的先知權柄、職責和事奉的方法,我們可以看出他的確全然符合先知的職份;因此我們可以確切的說他預言的每件事都會成就應驗,耶穌的話是信實可靠的;也因此我有必要聆聽他所說的,而且要遵行。對於我們這些身為上帝聖約裡的成員,遵守耶穌的話語會帶來上帝在聖約裡命定的祝福,而我們的不順服則會帶來管教。對於那些還不屬上帝的人,如果他們繼續拒絕耶穌,他所預示的話必成為他們要面臨審判的警告;但對於認罪悔改,憑信心接納他的人,則成為賜生命的保證。

我們查考了耶穌符合先知的資格,也達成先知職份的功能,現在要來簡略的探討他在那些方面符合舊約對未來先知職份的期盼。

期盼

我們前面提到,在舊約的結尾,對於上帝國度末期的先知有三個期盼:有主的傳報先驅出現,那最後的先知是像摩西那樣,而且到那時會有預言的復興。我們看到這三個期盼都成就應驗在耶穌的位格和事奉裡。我們要闡釋這些期盼與耶穌的關係,我們先來看主的傳報先驅。

主的傳報先驅

以賽亞書40章3到5節,預告有這個要來的傳報使者,經文這麼寫著:

有人聲喊著說:在曠野預備耶和華的路,在沙漠地修平我們上帝的道。一切山窪都要填滿,大小山岡都要削平;高高低低的要改為平坦,崎崎嶇嶇的必成為平原。耶和華的榮耀必然顯現;凡有血氣的必一同看見;因為這是耶和華親口說的。(以賽亞書40章3-5節)

在這裡,這個特別的先知要預示宣告主的到來,要征服所有的仇敵,並且恢復大衛的王朝。

事實上,耶穌不但是那位打敗眾仇敵的主,也是承繼大衛寶座的君王。藉著耶穌,上帝達成關乎上帝國度末期的所有預言。但,誰是那個先來到的傳報者﹖這個關乎主的傳報者的預言如何應驗在耶穌身上﹖那個先驅的傳報者就是施洗約翰,他宣告耶穌的來到。

約翰福音1章23節,施洗約翰這麼說道:

[約翰]說:我就是那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修直主的道路,正如先知以賽亞所說的。(約翰福音1章23節)

施洗約翰擔負的職責就是宣告上帝的來到,要像一個勇士那樣來到,攻克所有的仇敵,並且祝福他的子民。約翰所傳報宣告的那一位就是耶穌。

請聽約翰福音1章32到34節這麼記載著:

[施洗]約翰又作見證說:我曾看見聖靈,彷彿鴿子從天降下,住在他[耶穌]的身上。我先前不認識他,只是那差我來用水施洗的、對我說:你看見聖靈降下來,住在誰的身上,誰就是用聖靈施洗的。我看見了,就證明這是上帝的兒子。(約翰福音1章32-34節)

約翰達成他先知性的宣告,指證耶穌是上帝的兒子,他藉著打敗上帝的仇敵,恢復大衛家的寶座,讓上帝的國臨到。

耶穌符合舊約對於未來先知的第二個期盼,他的確是那位像摩西的最後先知。

像摩西的最後先知

申命記18章15節,摩西對以色列人講這些話:

耶和華─你的上帝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興起一位先知像我,你們要聽從他。(申命記18章15節)

使徒行傳3章22和23節,彼得清楚教導眾人,耶穌就是舊約所預示期盼的像摩西的那位先知。

耶穌所行的神跡奇事,其規模是自摩西以後人未曾見過的。他所預示的話語,其程度也是自摩西以後無人能有的。他像摩西一樣,與上帝面對面談話;而且耶穌也保證,人若是憑著信心,回應他先知信息的教導,就被認為是上帝誡命的持守者,得以承受上帝聖約國度的全備祝福。

希伯來書3章5到6節這麼寫著:

摩西為僕人,在上帝的全家誠然盡忠,為要證明將來必傳說的事。但基督為兒子,治理上帝的家;我們若將可誇的盼望和膽量堅持到底,便是他的家了。(希伯來書3章5-6節)

事實上,新約聖經教導說,耶穌不只是自摩西以來,最偉大的先知,也是歷世歷代以來最偉大的一位。希伯來書1章1到2節說到在耶穌之前,上帝的工作是透過先知們在長時間且用不同的方式來完成,但是到了復興上帝國度的末期,上帝是透過祂的兒子,這位最偉大的先知,給予我們更大的啟示。如同我們在約翰福音1章18節和14章9節所讀到的,耶穌是父上帝身份、旨意和救贖的最全然和最清晰的啟示與顯明。事實上,根據約翰福音1章14節,耶穌乃是上帝的道成為肉身。

耶穌的啟示超越所有在他來之前的其他先知的啟示,這表現在耶穌不僅宣告上帝的話語或道,他本來就是那道成肉身的上帝話語。他體現了上帝的話語。所有其他在他之前來的先知,雖然他們的事奉很了不起,他們卻只是上帝話語的代言人。耶穌來的時候,他肯定是上帝話語的代言人;他肯定是傳講上帝的國度;傳講悔改;他傳講上帝的命令,但他傳講的方式是,因著道成肉身,他也體現了上帝的身份。〔羅伯特·李斯特博士〕

當耶穌作為先知降臨,當他作為先知、祭司和君王降臨,成就在以色列中所有這些角色,所有這些職分就都在基督身上應驗了。作為先知,他是摩西親自預言,說那一位要來,要像他一樣的那一位 ,這樣他就真正終止了所有其他預言。這是因為上帝已經通過他的兒子,要以一種終極的方式說話,這是因為其它所有的先知都不是上帝,沒有一位先知可以在他們裡面吸取上帝的完全啟示。但現在實際就是啟示上帝的那一位來到了,因著他是上帝,所以知道上帝是誰的那一位來到,他知道上帝一切的計劃,他知道上帝的聖潔,他完全知道要做什麼才能挽回上帝的忿怒。因此他自己擁有上帝關注的一切,他知道上帝喜好的一切,因為他就是上帝。就這樣,基督作為我們的先知,在他位格之內,用他的話語向我們顯明。除了基督他自己已經啟示的,我們無需再問其他的問題,因為他有足夠的智慧,知道他能啟示什麼,他不應該啟示什麼;祂完全有足夠的知識,在他所行的一切上賜給我們絕對的真理和絕對的榜樣。他是那位完全的先知。〔托馬斯·耐托思博士〕

耶穌履行先知職份的重要性是無可比擬,他是上帝旨意和目標的最明確、最肯定的啟示,彰顯上帝為了復興國度而傳達的命令和應許。

耶穌符合舊約對於先知的第三個期盼乃是關乎預言的復興。

預言的復興

我們之前提到,舊約期待有那麼一天,所有的假先知會被滅絕,而真先知則是相當普遍的出現於上帝的子民當中。藉著耶穌,這樣的期盼得以實現。就真先知人數的加增而言,這始於耶穌按立他許多的門徒,帶著大能到世界各處去宣講上帝的話語,這情況一直持續到五旬節,他將聖靈澆灌於教會,其結果是他們都開始用不同的語言說預言。

使徒行傳2章4節記載了這個事件,接著是使徒行傳2章14到18節,彼得對事件的解釋:

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彼得……高聲說:猶太人和一切住在耶路撒冷的人哪,……當側耳聽我的話……這正是先知約珥所說的:上帝說:在末後的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少年人要見異象;老年人要做異夢。在那些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我的僕人和使女,他們就要說預言。(使徒行傳2章4節,14-18節)

在初代教會,耶穌差遣他的靈加給教會能力,得以說預言。雖然現今的教會經常爭論這種預言的情況是否繼續存在,但無可置疑的,那時預言的確是個有大能而普遍的事奉,是耶穌在國度的初期用來建立他的教會。

但是假預言要怎麼處理﹖舊約對於假預言終結的期待如何在耶穌身上得到應驗﹖因為新約多處經文都提到在教會裡,假預言一直是個存在的問題。馬太福音7章15節,還有24章11和24節,彼得後書2章1節,約翰一書4章1節,以及其它的經文都談到這點。

這問題的答案是雙重的,就某方面而言,在真先知人數加增以後,假預言就開始受到約束,因為真先知的職責就是要找出並且譴責虛假的預言。

哥林多前書14章29節,保羅對這個問題這麼教導:

至於作先知講道的,只好兩個人或是三個人,其餘的就當慎思明辨。(哥林多前書14章29節)

保羅清楚講明教會裡真先知的一個任務是明辨並且根除虛假的預言。

而在另一方面,顯然虛假的預言依然是個持續的問題,但至終耶穌會把假先知和他們不實的話語全然根除。當他回來施行審判,成全國度的時候,他最後會除滅所有的假先知;在那個時候之前,我們是懸心期待活在張力中間,知道耶穌已經開始他的國度,也開始限制假預言的傳佈,但他還沒有施行至終的審判,把假預言徹底的了結。

耶穌全然符合先知的職份,他忠實的履行了先知的功能和職務,實現了舊約對於先知的各種期盼。這是大好的信息,因為在舊約裡,上帝已經應許祂的子民,有一天有個像摩西的先知會興起,帶領祂的百姓信守祂的聖約。而現今,耶穌道成肉身了,那個應許已經實現。為這個緣故,我們相信也尊崇耶穌是歷世歷代以來最偉大的先知。我們聆聽且相信他的話語,委身順服他的教導,也相信他的預言是真的,至終會引領我們永久的享有上帝聖約裡的諸般祝福。

我們已經查考了舊約和新約裡先知職份的實現,現在要來看本課的第三個主題,就是耶穌預言事工在現今的應用。

IV. 現今的應用

耶穌預言事工在現今要如何應用,一個合宜的探討方式是按韋斯敏斯德大要理問答第43條的回答,那裡這樣總結道:

基督執行先知的職份,是在歷史歷世中,藉著祂的聖靈和聖道,採用各種不同方式,向教會啟示了上帝全備的旨意,特別是關乎對他們的造就和救贖的所有事宜。

在這個回答裡,要理問答以他對教會的啟示,來總結基督的先知事工。這個答覆裡提到,基督啟示性工作至少有兩個部份,首先它講到基督啟示的範圍,那是包括是在歷史歷世中,藉著祂的聖靈和聖道,採用各種不同方式;其次,它提到基督啟示事工裡的內容,就是啟示了上帝的全部旨意,關乎對他們的造就和救贖的所有事情。

韋斯敏斯德大要理問答的總結是那麼清楚,因此關於耶穌先知事工在現今的應用,我們要引用它提供的模式。首先,我們要思考基督預言啟示涵蓋的範圍,以及它們對我們現今生活的意義。第二,我們要著重於基督預言啟示包含的內容,以及我們該承擔的責任。讓我們先來看我們從先知基督領受的啟示涵蓋的範圍。

啟示的範圍

大要理問答講到基督給予教會的啟示是在歷史歷世中,藉著祂的聖靈和聖道,採用各種不同方式,它肯定聖經的真理,認為基督就是透過所有經文和真實的預言對我們說話的那一位。

耶穌本人說了許多先知性話語,但他也差派聖靈去感動他之前和之後的先知們,他們每個人以不同的方式完成他們的事奉。我們從這個過程可以導出的最重要結論是,整本聖經,無論是新約還是舊約,都是基督對他的教會所講的先知性話語。

認為整本聖經都是基督的話語,這樣的說法好像有些古怪,畢竟耶穌並沒有寫下聖經的任何書卷,即使是福音書,裡面除了記錄他講的話以外,還寫了其它許多事情;然而這是教會歷代以來一貫持守的教導。

例如,初代教會的教父俄利根在第三世紀初寫的論首要原則的序文裡提到聖經乃是耶穌的先知事工,他這麼寫著:

藉著基督的話語,這不只是包含他成為人的樣式時講的話……而是在那之前,基督,就是上帝的道,乃是存於摩西和眾先知裡面……除此以外,在他升天以後,他依舊藉著他的門徒們說話。

俄利根所寫的,也是歷代教會所肯定的,指明聖經的每個部份都是基督先知性的話語,這樣的看法是完成符合聖經的。

就某方面而言,聖經教導耶穌的先知性事奉遠早於他道成肉身,在地上的工作,因為他在之前就一直激勵感動舊約的先知們。

彼得前書1章10到11節,使徒彼得這麼說道:

論到這救恩,那預先說你們要得恩典的眾先知早已詳細的尋求考察,就是考察在他們心裡基督的靈,預先證明基督受苦難,後來得榮耀,是指著什麼時候,並怎樣的時候。(彼得前書1章10-11節)

彼得教導說基督早就差遣他的聖靈去感動舊約的先知們,使他們思量考察上帝救贖的應許何時會實現。由此可見整本舊約聖經是基督的話語。

同樣的,既然耶穌先知性事奉早於他在地上的工作,那麼在他升天以後,這事工也依然持續著,因為耶穌也同樣差遣他的聖靈去感動新約的使徒們和其他人,完成他們的工作。

約翰福音16章13到15節,耶穌這麼說道:

真理的聖靈……,他要引導你們明白一切的真理;……凡父所有的,都是我的;所以我說,他要將受於我的告訴你們。(約翰福音16章13-15節)

整本聖經乃是基督對我們說的話,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它肯定聖經裡的每卷書都帶著權柄,也與現今的教會生活很有關聯。接受基督為我們的先知,就是要接受他對我們說的包含在舊約和新約裡的所有話語,認定那是關乎上帝國度和聖約的啟示。我們不能只聽從福音書或是新約裡耶穌講的話,以此為滿足。我們必須閱讀、理解並且遵從整本聖經的話語,因為那全是基督對我們說的話。
當然在此我們也要因著歷史的改變而作調整,例如新約,這後來的啟示,經常告訴我們要如何去理解和應用先前的啟示,就是舊約。但基本的原則是不變的,整本聖經都是基督對歷代教會說的話。

我們讀聖經的時候,我想我們所有人都會發現,我們有自己特別喜歡讀的地方,我們有在上帝話語中特別喜歡的部分,很多人理所當然,一開始就被福音和耶穌說的話吸引。但是情況就是,正如上帝的話語證實的,正如初期教會和第一代基督徒們一貫證實的那樣,聖經都是上帝默示的,所以是有益的,對於教導是有用的,對於糾正我們生活中的錯誤,向我們顯明真道,筆直平坦的道路,賜生命的道路來說,是大有好處的。所以,即使上帝允許我們有某些特別喜歡的部分,被具體的書卷和話語吸引,但聖經的總體見證很重要,因為我們是完整的人,我們與其他人建立關係時,這就用上帝的話語,以它作為中心,把我們都吸引在一起。〔雅各·史密斯博士〕

正確認識耶穌是我們的先知,應驗了整個預言啟示的那一位,上帝所有的應許都成就在他身上,這就意味著舊約聖經的啟示也是他的話語。他在當中直接說話的福音信息是他的道。也通過擴展,耶穌呼召使徒 —— 他們作為他的使者說話,他們作為得到聖靈的默示,賜給我們他的道,教導我們他是誰,他做了什麼。所以,無論是舊約聖經,無論是福音書,還是使徒的書信,整本聖經都是給我們的,為了教導我們。它是賜給我們的上帝聖言,如今在耶穌基督到來和祂已經為我們成就的一切工作的光照下,我們要完全順服聖經和聆聽它的全部。〔司提反·威樂姆博士〕

理解了基督先知性啟示涵蓋的範圍之後,我們現在來看基督給予我們的啟示包含的內容,以及我們因此該承負的責任。

啟示包含的內容

韋斯敏斯德大教理問答總結聖經的內容,說那是基督預先啟示給教會的話語,啟示了上帝全部的旨意,特別是關乎對他們的造就和救贖的所有事宜。就某個層面而言,以此來肯定聖經的充分性,這個講法似乎非常籠統;但我們若是從基督身為先知職份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說法的確幫助我們瞭解整本聖經是基督這位上帝最主要的聖約大使傳給我們的,為的是教導我們知曉上帝的聖約,激勵我們遠離咒詛,求得因著信靠順服上帝而有的祝福。上帝的旨意,指的就是祂聖約的條款,和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造就指的是我們對於聖約的條款能有充份合宜的認識,而我們的救贖,則是包含聖約裡的諸般祝福。

整本聖經是上帝給祂子民的聖約話語。因為基督是上帝,整本聖經也就是祂的話語。例如,耶穌經常確認舊約聖經的永久有效性。在祂地上事奉的最後時期,祂應許要賜下聖靈給祂起初的使徒們,好使他們寫下並認可這部分的聖經,這就是我們今天擁有的新約聖經。耶穌也教導他的門徒們如何將上帝聖約的要求應用 在他們的時代中。祂激勵 他們順服上帝的旨意從而領受聖約的祝福,免去上帝的審判。正如保羅後來寫道的,整本聖經交給教會的目的,是裝備我們事奉和順服我們的主。

順著這些意念,關於聖經裡基督先知性的啟示,我們把焦點放在其中兩個部份。第一,我們要說明,為何正確的認識耶穌的先知職份,有助於我們解釋全本聖經,使得我們在關乎上帝的旨意上蒙受教導。第二,我們要說明為何認識基督的先知職份,會引導我們遵從聖經,從而領受救贖的聖約祝福。讓我們先來看基督身為先知這個觀點,如何影響我們解釋聖經。

解釋聖經

在古代的近東地區,人們清楚知道他們有義務要回應宗主國的君王透過大使傳達的信息,他們忽視那些信息的後果是很嚴重的。對於上帝的啟示也是如此,當上帝把祂的旨意啟示給人,祂期望我們會聆聽祂的話,明白祂的要求,並且順服的回應,以得著祂的救恩。從這個角度看,基督透過聖靈給予經上的話語,不只是某個人對某些事物的個人觀點,或為了說明真理。他們是偉大君王的聖約信息,需要聽的人順服的回應。

希伯來書2章2到3節這麼寫著:

那藉著天使所傳的話既是確定的;凡干犯悖逆的都受了該受的報應。我們若忽略這麼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這救恩起先是主親自講的……(希伯來書2章2-3節)

那些拒絕耶穌話語的人注定要承受聖約裡永遠的咒詛,但那些憑信心聽從接納耶穌信息的人,則是要領受救恩和永生的聖約祝福。

因為基督在經上所說的話,全是關係著上帝和祂子民的聖約,所以我們解釋聖經的最好方法就是按著聖約的結構。如同我們看到的,這個結構的基本要素就是上帝對我們的恩慈良善,祂要求我們對他的忠信順服,也因著順服而有的祝福和不順服而有的咒詛,而得到約中承諾的不同後果。

就如我們先前提到的,在耶穌出生之前的舊約裡充滿這些基本重點,而基督的門徒們在基督升天之後也常常寫到這些重點;除此之外,我們也看到基督在地上承擔先知事奉時,也常講到這些主題。例如馬太福音5章45節,6章26到33節,耶穌講到上帝的恩慈;而在馬太福音25章14到30節,他教導上帝期望人們忠誠;還有路加福音13章1到8節,12章35到38節,我們看到他強調人們的回應帶來的結果。

如果我們讀聖經時,記住這些聖約的結構,這會幫助我們理解整本聖經的意義。不管我們是讀歷史敘述,或是詩歌,智慧文學,書信,或是預言,我們經常要問的問題是:這段經文如何顯示上帝對祂子民的恩慈良善﹖它如何啟示上帝要祂的子民忠信順服回應﹖對於那些拒絕信從上帝的人,它講到那些咒詛會臨到﹖對於聽從的人,又會有什麼祝福加給他們﹖聖經的話語全都關聯著上帝的恩慈,祂的喜悅和幫助,上帝期待我們忠誠,遵守律法,以及順服的祝福,和不順服的懲罰等等。

基督的跟隨者在現今世界裡面臨無數的問題和抉擇。每天,我們要為自己、為家人、我們的工作,我們的人際關係,我們的教會,甚至國家、政治作出許多決定,基督是我們的先知,他所給與我們的話語,都涉及到這些甚至更多的不同領域。上帝的聖約涵蓋我們生活的每一個層面。當我們理解基督頒布給我們的話,為的是讓我們能在這個聖約裡順服上帝,我們對這聖言就有更深的認識,也能夠活出尊榮上帝的生活,引領我們承受上帝的福分。

我們已經瞭解基督的先知角色有助於我們解釋聖經,現在來看他這個職份也幫助我們遵從聖經,使得我們能夠領受救贖的聖約祝福。

遵從聖經

我們可以用許多方式扼要的講述我們應該要如何順服上帝在聖經裡所啟示的旨意,而在這個系列裡我們會提到好幾點。但在這一課裡,我們只是從基督的先知職份的角度來探討這些事項。

我們要專注先知通常強調的兩點:認罪悔改,以逃避聖約裡的咒詛;還有信靠上帝,以得著聖約裡的祝福。讓我們來看悔改。

你應該記得,舊約先知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疾呼聖約裡的咒詛,為的是驅使罪人悔改;而這也是耶穌在新約裡事奉的一部分。

馬太福音4章17節,馬太這麼概論耶穌的傳道:

從那時候,耶穌就傳起道來,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馬太福音4章17節)

事實上,這個主題可以說是縱橫於舊約和新約,它是全本聖經裡最常出現的主題之一。因為聖經的每個部份都啟示上帝對我們的旨意,所以我們若是為沒有達成祂的旨意而悔改,這是一個非常合宜的生活應用。

我們知道,所謂的悔改,就是人從違逆上帝轉『而順服祂的旨意。我們轉離罪,並且憑信心轉向上帝。起初的悔改是發生於人在得救的信心裡首次歸向基督,那是我們聽到福音的信息,為我們的罪悔改;但是悔改也應該不斷出現於基督徒生活的各個層面。

改教家馬丁·路德在他寫於主後1517年,著名的95條裡,第一條就引用這個觀點,他這麼寫道:

當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說「你們應當悔改!」時,他是希望信徒們畢生致力於悔改。

路德知道墮落的人類會一直的犯罪,因此信徒在每天的生活中仍是需要不斷悔改。

激勵我們悔改的一個方法是跟從耶穌和舊約先知們的模式,那就是宣揚上帝聖約的話語。當我們把上帝的要求告訴不信的人時,我們能勸勉他們捨棄罪,為的是逃避上帝咒詛的審判;還有當信徒聽從上帝的話,發現他們自身的錯誤,我們也要為此悔改。當然真正的信徒無須憂慮他們會落入上帝永遠的咒詛裡,因為當耶穌為我們死在十字架的時候,他已經保證了這點;但上帝有時還是會管教我們。其方式也類似祂聖約的咒詛,就如同我們在希伯來書12章5到11節所讀到的。

在日常生活中鼓勵並且操練悔改,信徒以此來尊榮基督的先知性事奉,並且求得上帝聖約的祝福。但是當我們這麼作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認識到敬虔的悔改,不是對我們的罪感到絕望,雖然承認罪總是讓我們覺得傷痛,但那不是要讓我們絕望無助;反而是要幫助我們恢復與上帝的關係,以及在上帝裡面的喜樂。

我們讀到哥林多後書7章10節,這麼寫著:

因為依著上帝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哥林多後書7章10節)

我想每一個基督徒都得到上帝的呼召,要有一種經常悔改的生活方式,就是承認我們的罪,來到主面前得清潔。耶穌他自己說,我們需要天天背起我們的十字架,這肯定含義是我們不僅要預備受苦,還要走十字架的道路,就是向我們的罪死,尋求神的赦免,十字架就是關於這一切的事。確實,雖然我們都知道這個偉大的真理:就是當一個人第一次來到主面前,承認他們的罪,的確,他們就是一個新人了,已經被洗淨,這些是我們需要堅持的偉大真理。然而,坦誠地講,我們經常是天天讓我們的衣服變得污穢,如果我們要被洗白,就需要回來得潔淨,得更新。在舊約聖經中有經文清楚的說到,那悔改回轉歸向耶和華的得到極大祝福,祂不喜愛罪孽和心中隱藏罪孽的人,或者如大家知道的,詩篇32篇說,「耶和華不算為有罪的,這人是有福的。」你在這篇詩篇中看到,真的得到赦免的人是有極大喜樂。這是基督徒能天天經歷到的,那罪得赦免的喜樂。所以當我們追求這操練,引向新生的悔改,我們就有不可思議的喜樂。〔彼得·瓦爾科爾博士〕

理解了悔改的意思之後,我們再來看對上帝的信靠。

耶穌和其他聖經裡的先知們都鼓勵人們要持續信靠上帝,遵從祂的聖約,使得他們能夠領受上帝的祝福。這個原則也適用於現今的基督徒。如果我們希望,當祂的國度成全完備時,我們能夠得著救恩的祝福,我們就需要持守我們的信心,藉著遵從上帝的聖約,以此表明我們的信心,這是非常重要的。新約多處經文都講到這個重要的真理,例如以弗所書2章8到10節,帖撒羅尼迦後書1章4到12節,希伯來書12章1到11節,以及雅各書2章14到18節。

例如約翰一書5章3到4節這麼說道:

我們遵守上帝的誡命,這就是愛他了,並且他的誡命不是難守的。因為凡從上帝生的,就勝過世界;使我們勝了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約翰一書5章3-4節)

如同約翰在這裡的教導,真基督徒的信心是得勝且持守的,表顯於對上帝的委身,和遵守上帝的誡命。

坦白的說,在我們等候上帝成全祂的應許時,要堅守信心,繼續順服是很困難的。每個時代,上帝的子民都面對過這樣的挑戰,從舊約時代,新約時代,到整個教會歷史,都經歷這樣的艱難。但是我們知道上帝的應許是真實的,而且基督至終也一定會回來,完成他所開始的工作。

使徒保羅在他的書信中,把我們向基督堅守信心的動機動力真是講得很清楚。就是要記住基督已經為我們做成的事,記住我們的救恩。這是最基本的動機。但是你知道,聖經也非常關注要讓我們知道有其它的動機與動力。首先,非常誠實面對這個事實,就是有一個審判的日子正在臨到,我們要為每一句閒話,做的每一件閒事交賬。這應該成為堅守信心的動機。我們也看到一個更大的畫面,就是我們要在最深的順服裡得到最大的喜樂。有誰不要那喜樂呢?我們為什麼要奪去那喜樂,豈不知我們的動機不是僅僅要避免上帝的懲罰和審判,還是要因著順服得到上帝賜給我們的祝福嗎?聖經也清楚地講到其他方面。我們活在察看我們的世人面前,我們基督徒見證的可信度,與世人是否看到我們活著向基督堅守信心是大有關係的。你知道,這樣說就是加大了責任,提醒我們,我們向基督堅守信心有著多重的動機和動力。〔奧爾伯特·穆勒博士〕

有一天我們的信心會得著至終的證實,當耶穌回來時,我們會得著他所預告的全備祝福。悔改將成為過去,我們的信心會蒙受獎賞。到那時,我們要住在上帝在地上成全的國度裡,享受祂聖約裡所有的祝福。然而到那日來臨之前,因著與上帝的約定,我們的生活還是要不斷為罪悔改,並且持守信心。但是我們若持續對上帝忠心,我們現今承受的管教會輕微許多,而且我們將來的祝福也會加增。

V. 總結

在這一課裡,我們探討了拿撒勒人耶穌如何承擔履行先知的職份。我們查考了先知職份的舊約背景,談到耶穌在那些方面符合先知的資格,如何履行這個職份的功能,以及滿足舊約對這個職份的期盼。此外我們也從經文裡基督先知啟示的範圍和內涵這樣的角度,探討現今的基督徒如何在生活中應用這些啟示。

瞭解基督先知的職份,對每個信徒都非常有益。這幫助我們轉向上帝的國度和目標,引導我們聆聽和遵從聖經裡耶穌所有的教訓,也給我們一個架構去認識他所頒布的啟示,更讓我們相信,上帝一定會實現耶穌所說的預言,他必將再來,我們必得著應許的永遠救贖。

我們相信耶穌

第四課

祭司


關於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

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創建於1997年,是一個非營利的基督教機構,致力於「聖道教育,面向全球,免費提供」的使命。 為要滿足當今全球不斷增長的基督徒領袖培訓的需要,我們製作和發行了這套純正的、基於聖經的神學教程,主要面向那些沒有可能通過其它渠道接觸培訓材料的基督徒領袖。通過建立捐賑網絡,IIIM已經有了一套低成本培訓全球基督教傳道人和領袖的方法,採用方便使用的多媒體神學教程,現已有五種語言(英文、西班牙文、俄文、中文和阿拉伯文)。所有的課程都是在本機構寫作,設計和製作,其形式和質量上與本機構於2009年美國歷史頻道(History Channelc)在使用動畫和教育專項上獲得傑出視頻「泰利獎」的兩個作品十分類似。我們的材料採用多種渠道傳遞,包括DVD,文字印刷,網絡視頻,衛星電視,電台和電視。

有關於本事工更多的信息,及其如何參與在其中,敬請登陸我們的網站 www.thirdmill.org.


目錄
I. 介紹
II. 舊約背景
資格
上帝所任命
忠於上帝
功能
帶領指導
禮儀祭典 7
代禱調解
期望
歷史動向
創造
墮落
出埃及
君王期
明確預言
III. 在耶穌裡完然實現
資格
上帝所任命
忠於上帝
職責
帶領指導
禮儀祭典
代禱調解
期盼
大祭司
君王
祭司的國度
IV. 現今應用
獻上為祭
相信
事奉
敬拜
和好
和平
合一
使命
代禱
呼求
代求 32
V. 總結

I. 介紹

我們是否想像過,若接受邀請去面見某個高官貴人﹐會出現什麼狀況。若真有其事﹐我們也肯定會問自己﹕在這個會面中﹐有誰會引介我﹖我該怎麼穿著﹖我該怎麼作﹖我該說些什麼﹖在那兒﹐有誰會指點我舉止得體呢﹖

那麼﹐想像你受邀﹐進到上帝的榮耀寶座之前﹐就是創造一切的上帝面前﹐你可能也會有類似反應的﹕有誰會引介我去朝見上帝﹐我該怎麼作﹖我該說些什麼﹖有誰會指點我該有的舉止﹖

好消息是的確有這麼一位能夠幫助我們,準備好去見上帝﹐能引介我們﹐讓上帝恩慈的接待我們﹐使得我們無須懼怕祂的審判。當然這一位就是耶穌﹐我們的大祭司。

這是我們相信耶穌這個系列課程的第四課﹐題目是祭司。在這一課裡﹐我們要探討耶穌如何履行聖經裡祭司的職份﹐擔任聖約裡上帝與人的中介。

就如我們前面幾課提過的﹐上帝在舊約裡設立了三個職份﹐以此治理祂的國度﹐那就是先知、祭司和君王三個職份。而在上帝國度的最後階段﹐就是我們通稱的新約時代﹐這三個職份全彙集成就於耶穌身上。為此緣故﹐瞭解在歷世歷代裡﹐這些職份的重要性和其功能﹐有助於我們認識耶穌現今如何治理上帝的國度﹐以及祂忠心的跟隨者能承受的祝福和當盡的義務。在這一課裡﹐我們要注重的是耶穌的祭司職份。

我們對祭司的定義是﹕

一個位於上帝與祂的子民之間的中保﹐使得上帝願意接納他們進入其神聖的同在裡﹐領受祂的祝福。

我們知道上帝一直以人肉眼看不到的方式無所不在。但是在某些時候﹐某些地方﹐祂也會以特殊可見的方式顯現。例如﹐祂顯現於榮耀輝煌的天庭寶座上﹐有時也以此顯於地上。但每次上帝以這樣的榮耀向受造物彰顯時﹐我們都需要有充份合宜的準備﹐需要有人能引介帶領我們﹐使得我們能夠蒙上帝悅納並領受祂的祝福。在聖經裡﹐這樣的準備、代表和引領乃是祭司的工作。

如同耶穌為先知的那一課一樣﹐我們在耶穌為祭司的這一課也是分三個主要部份﹐首先我們要查考祭司職份的舊約背景﹔其次﹐我們要探討這個職份在耶穌位格和工作上的全然實現﹔第三﹐我們要思考耶穌的祭司事奉在現今應用。讓我們先來看耶穌祭司職份的舊約背景。

II. 舊約背景

多數的基督徒想到舊約的祭司職份時﹐他們馬上想到的是亞倫和他的子孫﹐他們是在摩西時代被按立為祭司﹐我們在利未記8和9章讀到這些記載。

然而更重要的是﹐即使在摩西時代以前﹐就已經有祭司在事奉上帝了。甚至更廣義的說﹐在人因罪墮落之前﹐上帝已經按立亞當﹐這位所有人類的始祖為祂的祭司。因此順著亞當下來﹐所有的人類原本是蒙召作為上帝的祭司的。

就其工作內涵來看﹐我們在創世記14章讀到亞伯拉罕時代的麥基洗德﹐他是撒冷的君王和祭司。約伯記1章也講到約伯自己為他的家人扮演著如同祭司的角色。還有根據出埃及記3章﹐摩西的岳父葉忒羅是在米甸擔任上帝的祭司。至終﹐上帝設立專門的祭司職份﹐並且召亞倫和他的後代擔任﹐以此取代其他形式的祭司職份。但是這些人所作的﹐雖然形態不同﹐仍是上帝的真祭司﹐而他們所行的﹐都是耶穌祭司職份舊約背景的一部份。

我們對於祭司職份舊約背景的探討要分成三個部份﹐第一﹐我們要看成為祭司的資格﹔第二﹐我們要思考他們的功能﹔第三﹐我們要探討舊約設立這個職份﹐對於祭司事工將來的期望。讓我們先來看舊約祭司應該具備的一些資格。

資格

古代的祭司必須符合好幾個資格﹐但我們只提到聖經強調的兩點﹐第一﹐我們要談到祭司是上帝所任命﹔第二﹐我們要著重於他們必須對上帝忠心。讓我們先來看祭司必須是上帝所任命﹐在這個職份上事奉祂。

上帝所任命

在舊約裡﹐只有上帝可以任命祭司。祭司從來都不是自我舉薦的﹐也不是經由選舉而進入這個職份。君王或是統治者也不能任命祭司﹐而且即使祭司本人也不能選其他人來擔任這個職務。

出埃及記28章1節﹐上帝如此命令摩西﹕

使你的哥哥亞倫和他的兒子……一同就近你,給我供祭司的職份。(出埃及記28章1節)

出埃及記28章接下去詳細的指引﹐顯示出上帝的任命乃是亞倫受命為大祭司不可少的部份。還有民數記18章22和23節﹐那裡甚至談到﹐如果以色列其他任何支派的人膽敢去作祭司的工作﹐那個人必定會死。

希伯來書5章1和4節﹐以這樣的話語證實這個觀念﹕

凡從人間挑選的大祭司,是奉派替人辦理屬上帝的事……這大祭司的尊榮,沒有人自取。惟要蒙上帝所召,像亞倫一樣。(希伯來書5章1-4節)

這樣的原則不只應用於大祭司﹐也是針對舊約裡所有的祭司。

除了要由上帝任命﹐祭司們還必須忠於上帝﹐才能合格的承擔這個職份。

忠於上帝

因為祭司們常要在會幕和聖殿裡﹐上帝特別同在的地方﹐就近事奉上帝﹐他們必須藉著單獨的敬拜和職份﹐並且謹慎的執行他們的任務﹐顯明對上帝絕對的忠誠。他們也要認真確保上帝的子民也是忠於上帝﹐使得他們的事奉能蒙上帝悅納﹐進入祂神聖的同在裡。

我們從舊約祭司身上看到,他們要遵守一些非常特別的規矩,就連獻上獻祭的火,也要遵循一種非常特別的方式,他們有一種特定的方法,查驗帶來獻祭的動物,確保它們是完全的、確實沒有瑕疵。上帝要求這樣做。祭司要穿戴他們特定的服裝,需要進行特定的洗淨。希伯來書強調,所有這一切細節,包括帳幕連同帳幕裡的一切事情都有如此規定,就是因為它們代表了那稱為天上的帳幕,在那裡有上帝本身的同在。所以祭司是代表主耶穌基督。祭司代表我們要得赦免,就必須獻給上帝的那種聖潔、那種能滿足上帝公義要求的。所以關於祭司安排的一切事情,所賜下的關於祭司的條例,都讓我們看到基督是那位完全者,他確實要背負他百姓的罪。他們穿著的服裝,寫在他們身上的十二支派的名字,以及祭物的完美,所有這些事情都是為了讓我們看到,上帝是何等認真地應對此事,他是何等聖潔,當你看完這一切,你會發現其實只有唯一一條救恩臨到的道路。如果那條道路有任何的妥協,我們就沒救了,就沒有對義的滿足。所以關於祭司的規矩,對於在我們思想中樹立對上帝聖潔公義的嚴肅性,及其對基督獻祭的獨一無二的認識,都是非常重要的。〔托馬斯·耐托思博士〕

聖經多處提到祭司必須嚴守聖潔﹐其中一個顯明的例子記載在利未記10章1到2節。在那裡﹐上帝擊殺了拿答和亞比戶﹐因為他們獻上不潔的祭。還有撒母耳記上4章﹐祭司何弗尼和非尼哈因著對上帝不尊敬也死了。

除了這些例子以外﹐在詩篇132章9節﹐以及耶利米哀歌4章11到13節﹐也講的很清楚﹐祭司們必須忠於上帝﹐才能帶著盼望﹐預備好﹐率領上帝的子民進入祂特別的同在裡﹐領受祂的祝福﹔否則接近上帝反而會遭到嚴重的審判。

談過了舊約祭司的資格以後﹐我們現在來看他們所行使的功能。

功能

我們要從三個方面來看祭司行使的職責。第一﹐我們要看他們給予的帶領指導﹔第二﹐我們要探討他們所要辦理的禮儀祭典﹔第三﹐我們要查考他們為他人的代禱調解。讓我們先來看祭司們擔任的帶領指導職責。

帶領指導

舊約的祭司們在許多方面擔任上帝子民的領袖﹐為了這一課的目的﹐我們將其歸納為三大項﹐首先﹐敬拜是祭司們主領的重要工作之一。

要預備百姓的心﹐帶領他們進入上帝聖潔的同在裡﹐敬拜是非常重要的。在以色列﹐祭司和利未人負責主領全國的敬拜事宜﹐例如以色列每年的各種節慶。他們也要負責每天在會幕和聖殿的敬拜﹐還有引導每週安息日的特別事奉﹐帶領敬拜的人,唱詩讚美上帝。我們在歷代志上15章﹐歷代志下7、8章﹐以及29和30章﹐還有尼希米記12章﹐讀到這些詳細的記載。

其次﹐祭司在民事判決和儀式執行上給予特別的指引﹐他們主要是將上帝的律法應用於他們所面臨的情況裡。聖經多處有這樣的記載﹐例如出埃及記28章29到30節﹐民數記21章27節﹐申命記21章5節﹐還有以西結書44章24節。

例如申命記17章8到9節﹐摩西這麼描述祭司要給予的民事判決﹕

你城中若起了爭訟的事,或因流血,或因爭競,或因毆打,是你[以色列個人]難斷的案件,你就當起來……去見祭司利未人,並當時的審判官,求問他們,他們必將判語指示你。(申命記17章8-9節)

在這段經文裡﹐法律事件通常是在地方法庭裡解決的﹐但某些重大的案件﹐人們可以到祭司或是特別的審判官那裡﹐他們會給予判決。

事實上﹐出埃及記18章﹐米甸祭司葉忒羅就告訴摩西要如何編組法庭和處理以色列人的審判事宜。葉忒羅的祭司職權使他這些事情上能提供經驗之談。

祭司的判決和指引也包括檢查、解釋和審判關乎健康和聖潔的一些事宜。祭司要檢查屋子裡有沒有黴菌存在﹐診斷疾病﹐根據上帝的律法宣判某個人和物是潔淨還是不潔淨。例如利未記11到15章﹐就有記載祭司的這些職責。

這些任務歸屬祭司來作﹐是因為世界上之所以出現個人和公共的健康問題﹐源於上帝對亞當犯罪的部份咒詛﹐亞當因著罪﹐被上帝逐出伊甸園﹐離開上帝特別的同在﹐創世記3章19節設定了死亡這普世性的咒詛﹐而這個整體性的審判也納入其它關乎健康的判決﹐就如我們在利未記26章16節﹐和申命記28章21到28節所讀到的。因著這個緣故﹐在預備以色列人﹐帶領他們親近上帝﹐領受祂的祝福時﹐健康事宜就顯得非常重要。

祭司擔任領導的第三重任是把上帝的話語教導給祂的百姓﹐如同我們在歷代志下35章3節﹐尼希米記8章﹐和瑪拉基書2章所讀到的。

舉例來說﹐瑪拉基書2章7節﹐上帝這麼說道﹕

祭司的嘴裡當存知識,人也當由他口中尋求律法,因為他是萬軍之耶和華的使者。(瑪拉基書2章7節)

錯謬的教導是罪在世界的結果之一﹐而違逆上帝的話語則是讓百姓無法進入上帝特別的同在裡。因此,祭司們的職責是教導上帝的話語﹐預備百姓的心﹐以此帶領他們進入上帝聖潔的特別同在﹐而能夠領受祂的祝福。

談過了祭司擔任的領導指引職責﹐接著,我們來看他們如何為百姓們辦理禮儀祭典。

禮儀祭典

在舊約信徒的生活中,不同的節期,對安息日的遵守,所獻的祭,這些都發揮了一種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它們提醒以色列,身為上帝的百姓,他們的生命是上帝給他們的恩賜。例如逾越節是要提醒他們,他們曾在埃及為奴,上帝、唯獨上帝使他們得自由。但這不僅是為了提醒他們已經得自由,因為得自由脫離埃及,是要被帶到西乃山,在那裡上帝要與他們立約。所以以色列的節期生活是要提醒他們,上帝、唯有上帝呼召他們來作他的子民,要他們記念上帝拯救他們的大能作為。安息日是要提醒他們兩件事,這世界是屬於耶和華的,不是他們自己創造的,不是他們讓自己得自由脫離奴役。在出埃及記中摩西說要守安息聖日。在申命記中摩西說要守安息日,因為不僅上帝在安息日安息,而且還要記念你們曾經在埃及為奴。所有節期都是要提醒他們,上帝為了救贖他們做了什麼,提醒他們,因著上帝對他們的恩賜良善,唯有他們是上帝的子民。他們的生命,他們的自我認識要被這些做法塑造,使他們開始並且繼續過順服、信靠、愛慕和事奉的人生,回應上帝,向上帝盡忠。〔斯提夫·布蘭克博士〕

在摩西時代﹐以及日後大衛的時代﹐祭司們要承辦不同的禮儀祭典﹐為的是預備上帝的百姓﹐帶領他們進入上帝特別的同在。這些典禮儀式涉及到聖日、節慶事宜和物件﹐在利未記1到7章和23章﹐民數記18到19章﹐歷代志上23章﹐以及歷代志下8章﹐對於這方面都有記載。

通常這些典禮是以一些聖潔的場所為中心﹐就是上帝要顯出祂特別同在的處所﹐也是祂的百姓敬拜祂的地方。例如祭司們有責任﹐確保會幕和聖殿等區域要維持美化潔淨﹐適合於讓上帝在那裡彰顯祂的榮耀。我們在利未記24章1到9節﹐民數記3章和4章﹐還有歷代志上24章25到32節讀到這些記載。

但是祭司們所辦理﹐最為人熟知的典禮就是獻祭。獻祭包括了向上帝的感恩祭﹐平安(團契)祭﹐和贖罪祭。有些是經常舉行的﹐例如每天早晚﹐還有每年贖罪日的獻祭﹔其它則是在特別情況下舉行﹐例如贖愆祭﹐還有一些是敬拜的人獻上的甘心祭。在利未記1到7章還有16章﹐詳細的陳列出這些不同類型的祭典。

祭司們所承擔的所有儀典職責裡﹐也是耶穌的事工裡最顯著突出的一項﹐就是獻祭﹐特別是贖罪祭﹐因此我們要特別著重這一點。

今天我們經常談論獻祭犧牲,如同是捨棄一些對我們有價值的事,為要得到更有價值的。讓禮物成為祭物就在於捨棄使我們失去了對我們有價值的東西。在舊約時期,人們向上帝獻祭不是因為上帝需要。獻祭使得上帝的子民舍棄一些他們在乎的,為要得到更加有價值的——比如他們的罪得赦免。獻祭使得信徒得以敬拜上帝,表明他們對他的順服,甚至表達他們對上帝供應他們需要的感恩。當然,獻祭總是應該在信心中體現的,應該有合宜的動機。上帝甚至會拒絕不是發自內心真誠的獻祭。獻祭的功效總是取決於獻祭者奉獻給上帝的真誠程度。

甚至在上帝藉著摩西給予人詳細的祭典禮儀之前﹐為罪獻祭就是祭司任務裡很重要的一項。例如約伯記1章﹐約伯為他的兒女們獻燔祭﹐免得他們在聚集宴飲時不小心得罪上帝。而且事實上﹐自從人類犯罪以來﹐贖罪獻祭就開始了。亞當夏娃首次犯罪以後﹐上帝就設立贖罪祭﹐借此祂能夠赦免人的罪﹐修復與人的關係。利未記4到6章﹐還有民數記15章25到28節﹐都有贖罪祭的記載。

舊約獻祭制度表明上帝對我們的憐憫,讓我們看到,為罪付出贖價是有可能的。當然現在我們會說,在舊約裡成就的是片段,是部分,等等,需要一次一次又一次的獻祭,而在耶穌基督裡,這是一次成就直到永遠有效。這完全償還了每一件罪。儘管如此,舊約建立起這個原則,就是為罪付出贖價是有可能的,所以赦罪是有可能的。〔傑渃得·博瑞博士〕

贖罪背後的整體意義其實是相當簡明清楚﹐因著我們的罪﹐全人類都應該受到上帝的刑罰。因此﹐為了避免承受公義的懲罰﹐敬拜上帝的人於是獻上代他們受刑的祭物。神學家們常稱這樣的做法是[替代性贖罪]﹐因為在贖罪儀式裡﹐替代敬拜者生命的祭物被獻上。

在整個舊約歷史裡﹐所有的贖罪祭都只是一個表徵。上帝藉著贖罪祭赦免祂的百姓﹐但祂不是基於祭物本身的價值。相反的﹐所有舊約的贖罪祭之所以有其功效﹐乃是因為它們指向新約裡耶穌捨命的實質功效。

新約聖經明講﹐按著舊約裡的獻祭﹐上帝百姓的罪所得的赦免不是恆久的。為罪獻祭只是延緩上帝的審判﹐而且必須一作再作。基督在十字架的受死﹐才是上帝所接受、唯一能徹底付清罪的贖價的祭。上帝提供舊約獻祭的制度﹐以此為工具﹐透過它滿有恩慈的將基督受死的功效授予舊約的信徒們。

當替代忠誠信徒的贖罪祭物被獻上時﹐它們產生至少兩個重要結果﹐但兩者都靠著基督日後的捨命才達到果效。我們要提的第一個結果就是贖罪。

贖罪指的是獻祭對敬拜者的果效﹐就是從敬拜者身上除去罪咎或罪狀﹐保守他們免於承受上帝要傾倒在他們身上的憤怒。藉著贖罪﹐敬拜者犯的罪該受的刑罰被置於替代的祭物上﹐他們因此受保護﹐得以避免上帝的審判。

聖經多處提到贖罪﹐特別是講到罪被遮蓋﹐或是隱藏﹐例如約伯記14章17節﹔詩篇32章1和5節。它有時也出現在講到罪被除去的經文裡﹐例如利未記10章17節﹔詩篇25章18節﹔還有以賽亞書6章7節。另外我們還看到﹐例如在以賽亞書53章6節﹐講到罪被歸到一個替代者的身上。

贖罪祭為信徒帶來的第二個結果是挽回或和好。挽回指的是獻祭對於上帝產生的果效。挽回是上帝的公義和忿怒得到滿足﹐它指的是上帝的怒氣得以舒解﹐而其公義得到滿足。因著挽回﹐上帝能夠在不逾越祂公義的情況下﹐向那些敬拜祂的人施予恩典和慈愛。

聖經裡談到上帝的忿怒得到滿足或上帝的怒氣轉消的經文﹐都含有挽回的意思﹐例如民數記25章11到13節﹐還有申命記13章16和17節。

舊約獻祭制度大大彰顯了關於上帝的一整套真理,但特別是彰顯了他的憐憫。我們經常從供應動物作為對人的替代,以此平息上帝的不悅、他的定罪和忿怒這個方面來思想這制度。但是,我們也要記得,這一切的整個動機,是由他的慈愛、他的憐憫驅動的;當我們想到憐憫,他對我們的同情時,這是與他的恩典聯繫在一起的,我們得到這恩典,是我們不配得的。利未記17章11節在這方面非常非常重要,不應把獻祭制度看作是以色列民發明出來的,為的是讓上帝站在他們這一邊。不是的,這是上帝在愛中採取主動,好使有一種方法,他通過這方法可以住在這子民的當中。這樣他們就能住在他的同在裡,他們要作他的子民,他要作他們的上帝。這一切都彰顯出他的憐憫,他的慈愛,他的恩典,所有這一切最終指向他在耶穌基督裡所供應的,他是這一切的應驗成就。所以在他裡面,這些獻祭預表的,現在成為現實,所以我們現在是在新的聖約意義上認識上帝。我們現在通過我們偉大的祭物,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可以直接來到上帝的面前。〔司提反·威樂姆博士〕

舊約獻祭制度在幾方面表明了上帝的憐憫,但其中一個典型的方面,就是贖罪日。你看到有帳幕或聖殿,它最裡面的部分叫至聖所,在那裡有約櫃,裡面有十誡。約櫃之上有施恩座。在贖罪日,大祭司取了羔羊的血,把羔羊獻在帳幕或聖殿外的祭壇上,然後通過幔子進入那所有部分中最神聖的地方,把血灑在約櫃頂上。意思就是當羔羊的血遮蓋被人違反的律法,上帝就要施行憐憫。當然,這是指向基督要作那真正的羔羊,他的血要遮蓋我們違背的律法。請注意,上帝的憐憫是建立在那遮蓋我們違反律法的寶血之上。〔弗蘭克·巴克爾博士〕

瞭解了祭司所行使的領導和典禮職責之後﹐我們現在來看他們怎麼為上帝的子民代禱調解。

代禱調解

我們可以定義代禱調解是為另一個人做中保﹐或是求情。一個介入說情者乃是有人在你遭遇到麻煩時﹐站在你這一邊﹐為你的事件求情﹐或是試著要使你和他人的紛爭得以和解。

舊約時代的祭司通常是藉著他們的領導和指引﹐以及上帝托付給他們要辦理的禮儀祭典來為百姓介入調解。例如在人們要決斷法律糾紛﹔或是人獻上贖罪祭﹐修復與上帝的關係﹐都需要祭司的介入。不過祭司們也要執行其它的調解工作。

介入調解的一個常見方式就是祈求幫助。祭司們常要祈求禱告上帝會醫治、拯救或協助祂的子民﹐我們在撒母耳記上1章17節﹐和歷代志上16章4節看到這樣的例子。

舉例來說﹐約伯記1章5節﹐那裡記載了約伯為他的兒女們代求﹕

筵宴的日子過了,約伯打發人去叫[他的兒女們]自潔。他清早起來,按著他們眾人的數目獻燔祭;因為他說:恐怕我兒子犯了罪,心中棄掉上帝。(約伯記1章5節)

如同家中的祭司﹐約伯常為他的兒女們說情代禱﹐保守他們免於因著犯罪所要受的懲罰。

代禱調解的另一個常見方式是祝福的宣告。當祭司祝福百姓時﹐他們乃是祈求上帝對百姓施恩典。我們在創世記14章19和20節﹐讀到麥基洗德祝福亞伯拉罕﹔還有民數記6章22到27節﹐祭司們領受教導去為上帝的百姓祝福。

例如我們在歷代志下30章27節﹐讀到這句經文﹕

祭司、利未人起來,為民祝福。他們的聲音蒙上帝垂聽,他們的禱告達到天上的聖所。(歷代志下30章27節)

經文講到蒙上帝垂聽﹐意思就是說上帝悅納祭司們的代求﹐祂要施恩給他們所祝福的百姓。祭司職責的這個部份﹐在現今常見於在集體敬拜結束時﹐牧師們為會眾的祝禱。許多教會甚至就是用復頌民數記6章上帝給亞倫的祝禱詞。

如同我們所探討的﹐祭司要承擔不同的職務﹐他們要引領百姓﹐辦理禮儀祭典﹐為百姓代禱調解。然而,不管這些活動多麼不同﹐要達成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就是要幫助上帝的子民活在祂特別的同在裡﹐使得他們能夠領受聖約裡全部的祝福。

我們已經討論過祭司的資格和功能﹐現在要來看舊約對於將來祭司職份的一些期望。

期望

在舊約時代﹐祭司職份是動態與變化的﹐祭司特別的職務和責任隨著時間有所改變。麥基洗德的祭司職責與約伯的就不完全一樣﹐約伯的又有別於葉忒羅的﹐葉忒羅的又和亞倫與他的後代所擔任的職責不同。而且舊約也指出未來祭司的職務還是會有所變化的。

關於舊約對於未來祭司職份的期望﹐我們要以兩個方向探討﹕第一﹐我們要查看在整個舊約時代裡﹐這個職份的歷史動向。第二﹐我們要著重於關乎未來祭司職份的一些明確預言。讓我們先來看祭司職份的歷史動向。

歷史動向

人們總是渴求要親近上帝﹐進入祂神聖的同在﹐因此也總是需要有祭司的事奉。事實上﹐在上帝的創造和對人的長期策略上﹐祭司的位份非常重要。但是在歷史上﹐祭司的角色有時也因著上帝子民環境的變遷而有所調整。

我們要探討在歷史的四個不同階段﹐祭司角色的一些變遷﹐首先是創造時期﹐這段時間相當於上帝與亞當立約的時期。

創造

人類被安置的所在伊甸園﹐其本身就是上帝在那裡與人同行交談的聖所。在那個環境裡﹐亞當和夏娃對上帝的事奉﹐就類似祭司亞倫和他的後裔在會幕和聖殿對上帝的事奉。因此﹐我們可以說祭司職份的存在是和人類歷史一樣的久遠。

創世記2章15節﹐摩西這麼記載﹕

耶和華上帝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創世記2章15節)

在這段經文裡﹐摩西用來描述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工作的希伯來文是avad﹐譯為修理或工作﹐以及shamar﹐翻譯出來就是看守或照顧。而在民數記3章7到8節﹐摩西也用同樣的字來描述利未人在會幕裡的工作。此外﹐在創世記3章8節和撒母耳記下7章6節﹐我們也看到其中的相似處。

摩西用同樣的文字描述人在伊甸園的工作與祭司在會幕裡的事奉﹐以此表明亞當夏娃就是最初的祭司﹐而會幕或是聖殿等這些地方的設置﹐乃是要成就類似伊甸園原有的功能。事實上﹐許多學者們都認為﹐會幕和聖殿的裝飾和器具擺設﹐其設計目的就是要讓人想起伊甸園。

而在所有的活動裡﹐人在伊甸園的祭司職務包含了在園中聖所對上帝的事奉﹐照顧祂的聖物﹐確保這個地方適合於祂的居住同在。此外﹐上帝也命令亞當和夏娃﹐以及他們的後代要成為一個祭司的國度﹐將他們的工作推展到世界各地。

創世記1章28節﹐上帝對人這麼說道﹕

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創世記1章28節)

上帝要人遍滿並治理全地的吩咐﹐通常被稱為是文化使命或御令﹐因為它要人把全世界開發建設成像伊甸園那樣。從祭司的角度來看﹐人類的職責就是把全地變為上帝的聖所﹐並且永遠的事奉祂。

上帝按他的形象樣式造人時,他不是漫無目的。他賜給我們那稱作「創造界的文化使命」的命令。我們不僅從在地上的管理,我們經常與一種統治、君王性的功用聯繫起來的治理角度看,還要從祭司性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這對我們會有幫助。雖然那時罪還沒有進入世界,創世記第2章已經有一些畫面,把伊甸園描寫成一種聖殿,園子的聖所,所以我們在創造界中的功用,就是把伊甸園的邊界擴展到地極的範圍。最終來說,那是在基督裡,在新天新地裡實現的。這祭司工作的核心就是敬拜,這樣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上帝的榮耀,以行出那創造界的使命來事奉祂。其實這兩個觀念,敬拜與事奉,既是與君王性的工作,也是與祭司性的工作相聯繫。如此,我們在創造界中的文化使命是作管家,是與神有緊密關係的受造者,擴張那園子聖所,在敬拜、委身、順服、探索他創造的一切資源方面如此行,這些當然最終也必將在新天新地裡繼續實施。〔司提反·威樂姆博士〕

我們在創世記看到文化使命。這是人的呼召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這是關係到在上帝眼中我們的身份與所是,該如何活出生命的賞賜。我們當然絕不會在任何方面認為文化使命應該超過、或導致我們忽略福音使命。這兩樣都是從上帝而來,兩樣都是正當,兩樣都很重要。從根本來說,文化使命是一份極大的恩賜和特權。它在根本上就是護理的上帝邀請按他形象被造的人,承擔分派給他們的責任,照管、管理和發展受造秩序的豐富潛能,作護理的上帝他自己忠心的使者、或授權代表。就這樣,正如我們作為創造之主的形象應該成為有創造性的人,我們要在實現創造使命時作滿有恩賜、慷慨和負責的護理者。〔戈蘭·斯高靳博士〕

墮落

當創世記第三章﹐人類吃了上帝所禁止的分辨善惡樹上的果子﹐墮落犯罪之後﹐祭司的職份有了第一次的改變。

那時﹐亞當和夏娃被趕逐出伊甸園﹐開始為他們的罪獻上贖罪祭。創世記3章21節﹐我們讀到這個儀式的關聯記載﹐那裡提到上帝用動物的毛皮為亞當和夏娃遮身。然後在創世記4章4節﹐我們讀到這種獻祭儀式更清楚的記載﹐那裡提到亞伯獻羊為供物給上帝。在那段時期﹐關乎獻祭的記載還可從以下經文看到﹐例如創世記8章20節﹐挪亞在洪水後獻祭﹔創世記22章13節﹐亞伯拉罕的獻公羊為祭﹔創世記31章54節﹐雅各的獻祭。在這段時期﹐家族裡的族長要為他的家屬後代承擔祭司的職責﹐只有少數幾個祭司是蒙召去作比較廣泛的職務。

在這段時期裡﹐祭司職份的另一個改變是他們事奉的地方。在墮落之前﹐所有祭司職務全是在伊甸園上帝的聖所裡進行的﹔但從創世記3章﹐人類被趕逐出伊甸園以後﹐上帝引導祂的祭司們要另外安設敬拜祂的地方﹐並且立石為記﹐標明祂與他們相會之處。不像創造的時期﹐在歷史的這段時間﹐尚未有那個地方可以稱為是上帝在人間的處所。

出娭及

祭司職份另一個主要變動是發生於以色列出埃及,離開為奴之地的年代。以色列人被埃及法老王奴役了四百年之後﹐他們呼求上帝﹐而上帝施行一連串的神跡奇事﹐使他們得到釋放。這事跡是記載在聖經的第二本書﹐書名就是出埃及記。

在這個時候﹐上帝所呼召的祭司﹐對像從全人類縮小到以色列國﹐就如祂在出埃及記19章6節所說的﹐以色列民是歸於祂作祭司的國度﹐祂更把利未支派分別出來﹐特定為是事奉祂的人。利未支派裡只有一小群人是擔任全國百姓的祭司﹐而其餘多數的利未人則是承擔支援幫助的工作。在利未人裡﹐只有亞倫和他的後裔被選召為祭司﹐其中一人是擔任大祭司。在全本利未記和部份的民數記裡﹐我們讀到上帝的許多指引﹐是關乎亞倫祭司身份所承擔的新職務。

在這段期間﹐上帝也清楚指示會幕的建造。會幕是個大而華美的帳篷﹐以色列人在旅程中可以扛著它行進。它呈顯的功能﹐基本上就如同創造時期的伊甸園﹐乃是上帝在地上的聖所﹐是祂與人同行交談之地。人類墮落以後﹐上帝在不同的地方與人會晤﹐但會幕造成以後﹐上帝再次將敬拜的處所設置在同一個地方﹐而這個地方是由上帝所選召的僕人﹐祭司們﹐來照管維修的。我們可以在出埃及記25到40章讀到關於造會幕的指引和它建造的經過。

上帝有意讓在出埃及時期,對祭司聖職做一些改變﹐成為祂成就對人類原先計劃的步驟。祂的計劃是首先使用亞倫家族的祭司﹐將以色列人變成祭司的國度﹔然後藉著這個特別國度的忠誠事奉﹐將祂的國擴展到全世界。

君王期

舊約裡祭司職份的最後改變是發生於以色列的[君王期]﹐那時以色列全國定居於應許之地﹐在君王的統治之下。君王期雖然始於以色列第一個王掃羅﹐但真正的開始是從掃羅的接續者大衛﹐然後由他的後裔傳承。

當以色列的君王統治時﹐他們與祭司的事奉有密切關聯。例如大衛有意要建造聖殿﹐並且確保祭司會認真執行他們的任務。他也組織祭司的家族﹐派定特別的職務給他們。我們在歷代志上15﹐16﹐23到28章可以讀到關乎這些的記載。大衛也指派任務給其他的利未家族﹐特別是要他們擔任聖殿的守門人和樂師。他甚至在不同時間﹐加入祭司的陣容﹐獻上祭物﹐為百姓祝福﹐就如我們在撒母耳記下6章17到18節讀到的。有一次﹐他甚至還把他的君尊朝服換成利未人穿的細麻布以弗得﹐這是記載在歷代志上15章27節。這些演變在大衛之後還是繼續維持著﹐如同我們在以斯拉記8章20節所讀到的。

在大衛的時代﹐能夠擔任大祭司的家族縮減到只有兩個﹐就是亞倫子孫撒督和亞比亞他的家族﹐這是記載於歷代志上18章16節。

大衛之後﹐他的兒子所羅門接續作為上帝國度的君王﹐他參與祭司的事奉﹐更甚與大衛。所羅門負責聖殿的建造﹐督導無數的獻祭儀式﹐還率領百姓在聖殿禱告﹐為他們祝福﹐如同他父親所作的。這些細節都記載於歷代志上21章28節﹐歷代志下3到6章﹐以及列王記上8章和9章。此外﹐這些記錄從大衛寫的許多詩歌裡﹐包括詩篇的5、11、18、27、65、66、68和其它數篇裡可以看出。

所羅門也把大祭司的人選更加縮減﹐因為亞比亞他涉及叛變﹐所以所羅門王將他和他的家族從祭司職份中排除﹐我們在列王記上2章26、27、35節讀到這個記載﹐這就應驗對祭司以利家族的審判﹐他是士師時期一個早先不忠心盡責的祭司﹐是記載於撒母耳記上2章27到36節。

雖然聖殿裡某些特別的事奉還是僅限於祭司才能承擔﹐但猶大國的一些君王們也遵循大衛和所羅門的模式﹐參與祭司型的事奉。他們事實上就是所羅門聖殿裡的君尊祭司。

君王期最後結束於主前587或586年﹐巴比倫摧毀耶路撒冷和所羅門的聖殿﹐以色列民陷入流亡被擄。但是在主前515年左右﹐流亡被擄後的恢復重建期間﹐回歸的以色列人建了第二所聖殿。這時﹐先知以西結和撒迦利亞宣告﹐上帝已任命撒督的後裔約書亞為大祭司。他們還宣告約書亞要和大衛的後裔所羅巴伯一起事奉。可惜的是﹐約書亞和所羅巴伯的努力並沒有持續多久。到最後大部份的祭司和利未人﹐以及多數以色列民都背離上帝﹐以色列的敬拜終止敗落﹐上帝的審判臨到這個國家有數百年之久。

即使是這樣﹐在這個時期﹐以色列人還是繼續回顧大衛和所羅門的時代﹐他們中間一些忠信的人還記得當君王和祭司按他們所被托付的﹐事奉敬拜上帝的光景。他們希望有朝一日﹐君王和祭司能更加榮耀的事奉上帝﹐執行他們的任務﹐勝過往日﹔而且上帝也願意接納祂那些知罪悔改的百姓﹐進入祂特別同在的祝福裡。

我們已經探討了祭司職份的歷史動向帶來的期盼﹐現在要來看舊約一些的明確預言如何使人對未來的祭司有些期盼。

明確預言

在這個部份﹐我們要著重於三個關於祭司職份的舊約預言。我們要探討的第一個期盼是﹐至終會有一個尊榮的大祭司出現﹐他的事奉永遠不會終止。

舊約聖經以不同方式指出﹐有一天﹐祭司聖職會終結於一個偉大的祭司身上﹐他要長遠的事奉上帝。在摩西時代上帝曾指定亞倫為大祭司,然而,舊約也盼望將來時候他這個祭司等次要被超越。因此,亞倫的祭司聖職是暫時性的,在那個偉大祭司出現後將會終止。事實上,舊約聖經的盼望是這兩個職分在那個偉大祭司和彌賽亞君王的身上聯合在一個職分上。

對這個觀點最明顯的敘述﹐可見於詩篇110篇4節﹐這節經文這麼寫著﹕

耶和華起了誓,決不後悔,說:你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詩篇110篇4節)

在這首詩篇的前後文裡﹐上帝應許彌賽亞為祭司的事奉是沒有終止的﹐它要持續要永遠。

希伯來書7章引用這個看法﹐將之直接與耶穌聯結﹐認定他就是那位要事奉上帝百姓的大祭司。這一章裡也指出基督永遠為祭司﹐是與耶利米在耶利米書31章31節所預言的新約相輔相成的。在那段經文裡﹐耶利米指出領受新約的生命是完全而美好的﹐與此相符的﹐希伯來書的作者宣稱這個更美的新約﹐也需要更美的祭司﹐一位能持續到永遠的。

希伯來書作者引用詩篇110篇4節﹐將那節放在希伯來書7章21和22節﹕

「主起了誓,決不後悔,你是永遠為祭司。既是起誓立的,耶穌就作了更美之約的中保。」(希伯來書7章21-22節)

總而言之﹐舊約曾明確的預言﹐在新約裡﹐上帝會命定一個大祭司﹐他的事奉是沒有窮盡的。

對於祭司職份的第二個期盼是﹐舊約明確預言﹐這位至高的大祭司是要如同君王那樣治理百姓。

我們早先看到﹐在伊甸園裡﹐人是以祭司和君王兼備的身份事奉上帝﹐而且麥基洗德也是以這兩種身份事奉。雖然在歷史上﹐這兩者後來是分開了﹐但舊約仍是預言他們至終在彌賽亞身上又會合二為一。

我們再來看詩篇110章2到4節﹐上帝對於未來彌賽亞的預告﹕

耶和華必使你從錫安伸出能力的杖來;你要在你仇敵中掌權……耶和華起了誓,決不後悔,說:你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詩篇110章2-4節)

在這裡﹐上帝應許這位彌賽亞是大衛的後裔﹐他要像君王一樣治理﹐又像祭司那樣的事奉。

這個觀念也出現在撒迦利亞書6章13節﹐那裡預告著這位將來的彌賽亞﹕

他必在位上作祭司。(撒迦利亞書6章13節)

按著舊約的預言帶來的期盼是﹐彌賽亞會把祭司和君王這兩個職份合二為一。

對於祭司職份的第三個明確預言是﹐上帝的百姓要成為祭司的國度。

我們在創世記2章15節看到﹐人類在伊甸園開始時是以祭司身份事奉﹐因此在上帝贖回犯罪墮落的人之後﹐蒙救贖的人理當要再以祭司身份事奉上帝。事實上﹐在出埃及記19章6節和以賽亞書61章6節對此都有明確的預言。這兩節經文指出﹐當彌賽亞以君王身份治理時﹐所有上帝的百姓都要成為忠信的祭司﹐並且要融合為一個祭司的國度。神學家通常稱這是信徒皆祭司。使徒彼得指出﹐在他還活著的年日﹐這一切已經發生了。

彼得前書2章5節這麼寫著﹕

你們……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上帝所悅納的靈祭。(彼得前書2章5節)

祭司是在聖約中帶領人與上帝和好的職分﹐舊約的祭司們不斷提醒百姓們他們與上帝聖約關係的重要性。而且由於罪對於創造帶來的破壞﹐要讓上帝的國度持續進展﹐上帝的旨意得以成就﹐祭司職份是至關重要﹔但是若少了歷史上最關鍵的祭司人物﹐就是整本舊約所期盼的彌賽亞﹐上帝的計劃仍然無法實現。

我們已經探討了祭司職份的舊約背景﹐現在要來看第二個主題﹕祭司職份在耶穌身上的全然實現。

III. 在耶穌裡的全然實現

我們首先要探討的是﹐福音書和新約的書信都清楚講明耶穌乃是滿足了舊約對於祭司職份的所有期盼。

例如希伯來書3章1節﹐那段經文清楚的肯定耶穌的祭司事奉﹕

你們應當思想我們所認為……大祭司的耶穌。(希伯來書3章1節)

還有﹐希伯來書4章14節也這麼說道﹕

我們既然有一位……大祭司,就是上帝的兒子耶穌。(希伯來書4章14節)

身為我們的大祭司﹐耶穌是介於我們和上帝之間﹐因此我們得以蒙上帝悅納﹐進入祂神聖的同在裡。耶穌會確保我們是已蒙潔淨﹐得以親近上帝﹐以致我們在祂的同在裡﹐可以領受聖約的祝福。

我們對於祭司職份成就應驗於耶穌身上的探討﹐也類似於我們對於這個職份在舊約背景的討論。首先我們要看耶穌如何符合這個職份的資格﹔其次﹐我們要看他如何執行祭司的功能﹔第三﹐我們要看他如何應驗人們對祭司職份的期盼。讓我們先來看耶穌如何符合祭司職份的資格。

資格

許多人認為耶穌從沒有在聖殿事奉過﹐也沒有主領過任何典禮事宜﹐而且他也不是亞倫的後代﹐因此為何新約的作者們卻說耶穌履行祭司的職責和事奉呢﹖而且他有什麼資格可以承擔祭司的職份﹖簡單而言﹐耶穌最具備祭司的資格﹐因為他全然符合舊約對君尊祭司的期盼﹐就是上帝所親自任命﹐超乎所有祭司的事奉。

我們對於耶穌祭司資格的探討﹐就如我們對舊約裡祭司資格的探討一樣﹐首先﹐我們會發現耶穌乃是上帝所任命﹐擔任祭司﹔第二﹐我們會看到他也是忠於上帝。讓我們先來看耶穌乃是上帝所任命的這個事實。

上帝所任命

希伯來書5章4到10節清楚講到上帝任命耶穌為大祭司。經文這麼說道﹕

這大祭司的尊榮,沒有人自取。惟要蒙上帝所召,像亞倫一樣。如此,基督也不是自取榮耀作大祭司,乃是……蒙上帝……稱他為大祭司。(希伯來書5章4-10節)

既然是上帝所任命的﹐耶穌當然符合祭司的資格。與此同時﹐我們也得承認這個任命是更加不尋常﹐因為耶穌並非屬於利未的祭司譜系。你應該記得﹐在舊約的開始﹐上帝允許許多不同背景的人擔任祭司﹐但是到了舊約末期﹐祂只讓撒督的後裔擔任祭司。雖然如此﹐耶穌受命為祭司其實不像表面看來的那麼不尋常。

在伊甸園裡﹐亞當受命要治理全地﹐他成為隸屬上帝的諸侯或是附庸王。但亞當的治理也是一種祭司的事奉﹐就是他有責任要把全世界都轉成適合上帝榮耀同在的地方。在君王期的國王身上﹐我們也看到祭司和君王的職權有密切的關聯。

同樣的﹐基督是君尊的祭司。他以全然順命於上帝的諸侯身份治理﹐但他的治理也是祭司的事奉﹐預備我們和全地成為上帝可以榮耀特別同在的地方。因此﹐基督實際上履行了亞當和亞當的後裔所沒有盡到的職責。

我們再來讀詩篇110篇1到4節﹐大衛這麼講到這位偉大的彌賽亞﹕

耶和華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等我使你仇敵作你的腳凳。」耶和華必使你從錫安伸出能力的杖來;你要在你仇敵中掌權……耶和華起了誓,決不後悔,說:「你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詩篇110篇1-4節)

在這段經文裡﹐彌賽亞﹐也就是大衛稱為我主的那一位﹐被描述為既有君尊的樣式﹐因為他拿著能力的杖在掌權﹐同時也是像一個祭司。

大衛的預言乃是期望有一天,他的一個後代會登上如此尊貴的位置﹐不只是履行君王的職責﹐也承擔祭司的責任﹐就如麥基洗德的等次。這就是為什麼希伯來書7章14節強調﹐耶穌乃是出自猶大的君王支派﹐而非來自利未支派。耶穌既是猶大支派的君王﹐也是大祭司﹐這就證明了他的確是人們長久以來所期待的大衛的子孫﹐彌賽亞。

在這方面很大一部分要追溯到創世記14章和麥基洗德,聖經把他描述為既是祭司也是君王,因為亞伯拉罕獻祭,麥基洗德作為祭司接受這些獻祭,但與此同時,很清楚指出他是撒冷王。從這引申出很多,在聖經敘述的其它部分裡,我們可以看到有時候君王和祭司可以是同一個人。詩篇110篇把君王說成是義的監督掌權,顯然與之有關的是治理的方面。但是,如果一個人是義的監督,他也是在發揮祭司的功用,因為上帝為義,祂也要全世界為義,這是上帝的旨意。即使在有指定祭司的時候,也有君王參與其中,君王仍在發揮一種祭司的功用。當然,我們來看耶穌的時候,這些分支都合併在一起了,所以我們說他是先知、祭司和君王。正如在希伯來書論及的,他是那位新的麥基洗德,他是上帝在舊約中啟示要成就的、在新約的具體實現。〔斯提夫·哈珀博士〕

我們已經談過了耶穌乃是被上帝任命為祭司﹐現在要來看他也符合另一個資格﹐就是忠於上帝。

忠於上帝

我們之前提過﹐祭司必須要非常忠於上帝﹐單單敬拜和事奉上帝﹐並且謹慎的執行上帝所托付給他們的職責。他們責任裡最主要的一個就是確保上帝的子民在道德生活和遵守禮儀上也是忠於上帝﹐好讓他們可以坦然無懼的進入上帝特別的同在裡。這就是祭司所要承擔的主要任務之一。

耶穌全然的符合這些要求。他敬拜和事奉的對象唯獨是上帝﹐並且絕對遵從父上帝的命令。透過他的祭司事奉﹐耶穌得以預備我們進入上帝聖潔的同在裡。

整體而言﹐我們可以從四本福音書的全部內容裡看到耶穌忠於上帝的記載﹐證明他如何順從父上帝給予的托付﹐只說父上帝要他說的話﹐作他看到父上帝所作的事情。不過新約裡也有許多明確的經文清楚的總結這些觀點﹐例如馬太福音26章42節﹔約翰福音5章19節﹐14章31節﹐和17章4節﹔以及希伯來書7章5到7節。

耶穌全然忠於上帝的心態﹐是他能承擔大祭司職責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唯有全然對上帝忠心﹐他才能使跟隨他的人也全然成聖﹐得以長遠的住在上帝的同在裡。我們在聖經裡找到許多這樣的例子。例如在約翰福音17章19節﹐耶穌在他大祭司的禱告裡特別為我們的成聖祈求。而且根據羅馬書15章16節﹐和哥林多前書6章11節﹐上帝也應允這樣的祈求﹐使我們在祂眼中看為聖潔。

談過了耶穌符合祭司的資格以後﹐我們要來看他如何履行祭司的職責。

職責

我們對於耶穌如何履行其職責的探討也類似我們對於舊約祭司角色的討論。首先﹐祭司要帶領指導上帝的百姓﹔第二﹐祭司要辦理禮儀祭典﹔第三﹐祭司要代禱調解。讓我們先來看耶穌如何履行其帶領指導的領導職責。

帶領指導

雖然耶穌承擔的領導職責有許多﹐我們只著重其中的三個﹐如同我們探討舊約背景時所談到的﹐首先就是他要帶領上帝的子民敬拜。

身為一個將被高舉的大祭司﹐耶穌作了許多事情﹐帶領以色列國民和他的跟隨者進入以真理和心靈對上帝的敬拜裡。例如在馬太福音21章12到13節﹐耶穌把作買賣和兌換銀錢的人趕出聖殿﹐因為他們把上帝禱告的殿變成賊窩。

然而最重要的是﹐耶穌讓百姓可以在屬天聖殿的至聖所裡親近上帝。在舊約裡﹐會幕以及後來的聖殿都是代表天地會合之處﹐在那裡﹐敬拜上帝的人可以同時在地上﹐又是在上帝的天庭裡。但是在新約裡﹐耶穌自己接管了這個功能﹐他不是帶我們去到一個特別的地方﹐好能夠進入上帝的天庭裡﹐他乃是親自帶領我們去到上帝那裡。藉著耶穌﹐我們蒙上帝悅納﹐進入祂聖潔的特別同在裡﹐在那裡與上帝團契﹐領受祂給予的祝福。

希伯來書10章19到22節這麼說道﹕

弟兄們,我們既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是藉著他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從幔子經過,這幔子就是他的身體。又有一位大祭司治理上帝的家!……就當存著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到上帝面前。(希伯來書10章19-22節)

就祭司領導職責上﹐耶穌也在民事訴訟和禮儀規矩上給予特別的指引和作出判決。

舉例來說﹐馬太福音12章1到8節﹐當他的門徒被控訴﹐說是違反了安息日的條例時﹐耶穌就給予祭司性的決斷。馬可福音7章19節﹐他也論到食物在儀式上的潔淨。馬太福音8章﹐他醫治了長大痲瘋的人之後﹐作了祭司性的宣告﹐稱那人已經潔淨﹐並且命令那人要帶著合宜的祭物到聖殿去。雖然耶穌是要那人去把身體給祭司看﹐但其目的不是要他們判決他的情況﹔因為根據馬太福音8章4節﹐這個行動乃是要證實耶穌的能力和權柄。

祭司領導職責的第三項是教導。耶穌也盡心的執行這個任務。

以色列的確有許多不同類型的教師。先知是宣揚上帝的聖約和旨意的教師﹐父母教導他們的兒女﹐拉比和長老教導他們的會眾﹐祭司則是特別教導上帝的子民要如何悔改和忠於上帝﹐好讓他們能夠蒙上帝悅納﹐進入祂特別的同在﹔在尼希米記8章﹐我們就看到這樣的例子。耶穌的教導也經常是在履行其祭司的職責﹐例如馬太福音5到7章的登山寶訓裡﹐耶穌解釋上帝律法的真義和應該如何應用﹐他這麼作﹐為的是要引導那些聽從他的人能夠忠誠守約。悔改和信心也是他經常教導的主題﹐例如我們可以從馬太福音4章17節﹐路加福音5章32節﹐還有約翰福音14章15到24節﹐這些經文裡看到這樣的例子。

我們已經探討了耶穌如何執行其帶領指導的職責﹐現在要來看他如何在禮儀祭典上履行其任務。

禮儀祭典

毫無疑問的﹐耶穌在十字架的死﹐就是他執行祭司事奉裡最重大的祭奠儀式。

耶穌親自參與了以色列的禮儀祭典。事實上,在約翰福音中提到了許多。但是除了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獻祭,沒有一樣的禮儀祭典能夠完成對上帝子民的拯救。毫無疑問的﹐耶穌在十字架的死﹐就是他執行祭司事奉裡最重大的祭奠儀式。摩西律法要求以色列順從,但是因為上帝知道以色列會繼續地不順從,上帝就吩咐以色列向上帝呈獻贖罪祭。雖然這些獻祭十分重要,但是以色列人需要年復一年的不斷獻祭——因為它們無法全然除去以色列的罪。為此,耶穌來為罪將自己獻上成為完美的祭。祂那完成救贖方式的贖罪祭是以色列的祭物絕對無法達成的。為此,耶穌祂一次獻上就有永遠除罪的功效,就成就了以色列的祭司期望。

舊約獻祭展望有一天,有一祭物要一次永遠除去罪,聖經描寫耶穌在十字架上的工作,就是既作為為罪獻上的祭物,他自己也是獻上那祭物的祭司。在一種意義上,他實現了這兩種功能。他提供了那除去世人罪孽的上帝的羔羊,但耶穌也是那祭司,在一種意義上獻上自己,提供了那要終結所有其它獻祭的最終獻祭。〔西門·沃伯特博士〕

我們可以從整個系列的方面來闡述耶穌的受死和舊約獻祭之間的關係。核心之處就是,舊約獻祭必須要放在上帝賜給以色列民的舊約之內來認識。獻祭制度是除去百姓的罪、挽回上帝忿怒的方法;上帝和他的百姓有一種關係。我們說這些獻祭是預表,是模式,向前指向某樣更大的事情。即使在舊約聖經中也有很多暗示,表明僅僅獻上動物為祭物,這絕不足以除去罪。說到底,這絕不是為最終除罪而設立的。它們是某樣更大事情的模式,指向基督的獻祭,他是像那祭物一樣作我們的替代。他是取代我們的那一位,他是以偉大得多的方式成就這件事的那一位,因為他是人。他取了我們的人性。那些動物獻祭並沒有我們的人性。然而他也是子上帝,道成肉身的上帝的兒子,所以,他現在滿足祂他自己義的要求,除去我們的罪,作為我們的代表,我們的替代,我們的祭司。他實現了那些祭物所指向的一切,恢復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使我們回到上帝一開始造我們的目的 —— 作他的百姓,為他而活,事奉他,在這個世界上作為擁有他形象的人發揮我們的作用,盡我們的本分。〔司提反·威樂姆博士〕

我們先前看到﹐舊約的祭司們要負責不同的獻祭﹐包括贖罪、感恩和與平安祭。藉著他在十字架的死﹐耶穌所獻的這個祭﹐就涵蓋了歷史上所獻過的每個祭奠的本質﹐之前所獻的各樣的祭﹐其實都是預表耶穌死在十字架所要成就的功效。許多聖經經文﹐例如羅馬書3章25節﹐8章3節﹐還有約翰一書2章2節﹐以及4章10節﹐都是在教導這個真理。

舉例來說﹐希伯來書10章1到4節﹐就這麼教導﹕

律法既是將來美事的影兒,不是本物的真像,總不能藉著每年常獻一樣的祭物叫那近前來的人得以完全……。但這些祭物是叫人每年想起罪來。因為公牛和山羊的血,斷不能除罪。(希伯來書10章1-4節)

舊約的獻祭之所以讓敬拜的人得到幫助﹐並不是基於祭物本身﹐而在於它們所預表的﹐有朝一日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呈獻的那個特別的祭。而且除非等到耶穌獻上舊約祭奠所指向的祭﹐否則當時的獻祭帶給人的功效絕不完全﹐這也是為什麼舊約的獻祭無法恆久為人除罪。它們的功用只是讓上帝延緩祂的憤怒﹐繼續忍耐﹐直到耶穌死在十字架上。

因此﹐耶穌不單是過去所有為除罪而獻祭所指向的本體﹐也是最後的贖罪祭。既然耶穌所獻的﹐成就了贖罪的一切要求﹐人就無須再獻那些表徵的祭物了。這就是為什麼基督徒不用再獻上舊約所提到的那些祭物﹐並非我們認為贖罪祭是不需要的﹐而是因為我們知道贖罪祭是非常必須的﹔我們之所以不用再獻上祭物﹐乃是因為我們相信耶穌所獻的那一次祭﹐把所有上帝的百姓所要付上的贖罪代價完全付清了。藉著他的死﹐他為我們贏得需要的聖潔﹐使得我們能夠進入上帝的聖潔同在裡。

希伯來書10章10節這麼說道﹕

我們……靠耶穌基督,只一次獻上他的身體,就得以成聖。(希伯來書10章10節)

耶穌所獻的祭開啟了上帝國度的新世代﹐它要終結上帝的子民活在流離和審判之下的世代。這個祭使得世上各國的人民得以直接前來﹐領受上帝的赦免﹐然而它也是表徵上帝對於許多不信之人的忍耐和寬容到了盡頭。

我們在使徒行傳17章30節讀到﹐在基督獻祭之前﹐上帝對於那些漠視真理的人常存忍耐﹐不願快快審判﹔但是基督的死所宣告的真理﹐使得那些不信的人再無借口可言。因此﹐對於那些聽了福音信息而不願悔改的人﹐上帝對於他們的審判會是加快而嚴厲的。

一些懷疑論者看耶穌的死,不過就是一個受到誤導人生悲慘的結局。但是,對相信的人來說,基督的死是有著他的目的、意義,和救贖。我們認識十字架奧秘作為的一部分,就是認識到它是對舊約獻祭的預表,或先前主旨的應驗。有必要強調,今天很多人對任何關於流血的要求都感到非常不安。這看起來如此原始,對更開化文明的人來說是如此地無法接受。我認為,對我們來說,很重要的就是要意識到,上帝並不是某個巨型吸血鬼,要求用血來滿足他的需要。舊約的獻祭,舊約的獻祭體系,是嚴峻、殘酷和令人緊張的,所有的這一切都是為了強調它所講的罪是多麼嚴重。舊約獻祭制度是要提醒古時候的人,如果要恢復上帝所造宇宙的道德協調,罪這個問題就一定需要得到解決。耶穌基督來,以通過前所未有捨己大愛的作為,滿足上帝公義和宇宙道德協調的要求,滿足了解決罪的要求。舊約,連同古代獻祭制度的細節,都是指向基督,並且在基督裡得到應驗和成就。〔戈蘭·斯高靳博士〕

討論過了耶穌在帶領指導和禮儀祭典上,如何符合祭司的職責之後﹐我們現在要來探討他如何在代禱調解上成就祭司的責任。

代禱調解

之前我們提到﹐所謂的代禱調解就是為另一個人做中保或是求情。而這也是耶穌在地上所作的事奉﹐甚至他到天上仍然繼續這麼作。

我有一個朋友問我一個問題,「如果耶穌把我們帶到上帝那裡,我們為什麼還需要耶穌?既然他已經把我們帶到了上帝那裡,我們為什麼不可以不再需要他,直接向父禱告就好了。我們好像不再需要耶穌了。」這個問題是沒有看到耶穌繼續事奉的角色。因為新約聖經說耶穌是上帝和人之間那一位中保,這是個現在式,表明耶穌這人他永遠活著的、為我們代求。這豈不意味著至少耶穌在十字架上贖罪的工作從某些方面來看是不充分嗎?我們要肯定,耶穌的贖罪工作是一次性的、直到永遠,它是完全的,不再需要給它加添任何事情。但是,耶穌仍有一種不斷的、親自的、關係方面的角色,要在我們的生命中發揮作用,他要作為我們代求的,作我們的中保,我們的代表。他是我們的辯護律師,每天不斷去到那位偉大審判者上帝的面前,為我們求告。好消息就是,正因著他成就的贖罪工作,他代理的案子沒有一件是敗訴的。他總是訴諸於他為我們所成就的完全的工作,作為我們的大祭司為我們代求,這代求總是成功,總是有效。因這是持續、關係性的,動態的,所以耶穌根據他完成的贖罪工作,繼續作我們的中保,為我們代求,作我們的大祭司。〔埃瑞克·索尼斯博士〕

聖經裡﹐關於耶穌的代禱事工最清楚的記載之一﹐就是在他被出賣而被逮捕的那一晚﹐為門徒們的禱告﹐那是記載在約翰福音17章。事實上﹐這篇禱告詞通常是被稱為是他大祭司的禱告。在這個禱告裡﹐包含了許多耶穌為使徒們的祈求。約翰福音17章20和21節﹐他也為那些因著使徒們傳福音而相信並且成為門徒的人禱告。

耶穌在十字架臨死前還繼續在為人代禱﹐他在那裡﹐以最有功效的方式﹐介入上帝和人之間。現在他已升到天上﹐即便是在天庭﹐他藉著獻在聖壇上他自己的血﹐仍然繼續在父上帝面前﹐為我們代求祈禱。

希伯來書7章24和25這麼說道﹕

這位既是永遠常存的,他祭司的職任就長久不更換。凡靠著他進到上帝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因為他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希伯來書7章24-25節)

因著耶穌﹐我們的大祭司﹐恆久持續的代表我們﹐祈求父上帝接受祂兒子的死帶來的功效﹐就是為我們的罪所付的贖價﹐我們的得救乃是恆久有效的。

耶穌全然的履行了舊約祭司的職責。他領導指引上帝的子民﹐他實現了約中各種的禮儀﹐包括有史以來最重要的﹐他在十字架上獻上自己為祭﹐也為他的子民代禱。事實上﹐直到現今﹐藉著他的教會和他在天庭的大祭司事奉﹐他還是在作同樣的事奉。因此﹐身為他的跟隨者﹐我們必須要認定他﹐並而且唯有藉著信靠他﹐才能到父上帝那裡去﹔並且在他預備我們來到父神面前的時候﹐也要全然的順服他和信靠他。

讓我們記住耶穌身為祭司的資格和他承負的職責﹐現在要來看他如何達到舊約對於祭司職份的一些期盼。

期盼

我們先前討論過﹐祭司職份的歷史動向引發了一些對未來祭司的期盼﹐祭司是持續介入上帝與祂的子民中間﹐使得上帝的百姓可以進入神聖的同在裡。我們也已看到耶穌所履行的職責的確達成了這些期盼。因此在這個部份﹐我們要著重的是耶穌如何應驗舊約對於未來祭司職份的一些明確預言。

我們的討論分為三個部份﹐第一﹐我們要看關於大祭司的預言﹔第二我們要探討關於這位大祭司以君王的身份事奉﹔第三﹐我們要探討上帝的子民要成為祭司國度的預言。讓我們先來看耶穌如何應驗大祭司的預言。

大祭司

舊約以不同方式﹐有時甚至是清楚明確的預告﹐將來有一位大祭司要出現﹐開啟彌賽亞的時代﹐而他甚至就是彌賽亞本人。根據詩篇110篇﹐這位大祭司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意思就是說他不是亞倫的後代﹔而且他也要在這個職位上長遠的事奉﹐也就是說﹐死亡也不能終止他繼續履行他的職責。根據希伯來書的作者﹐這些預言全應驗在耶穌身上。

希伯來書7章21和22節乃是引用詩篇110篇4節﹐並且作此評論﹕

主起了誓,決不後悔,「你是永遠為祭司。」既是起誓立的,耶穌就作了更美之約的中保。(希伯來書7章21-22節)

希伯來書的作者說﹐上帝起了誓﹐彌賽亞乃是長遠為祭司﹐他明確表示﹐這位將來的大祭司也是引入新約的彌賽亞。而按著希伯來書的這段經文﹐耶穌就是那位大祭司。

事實上﹐希伯來書至少有十次提到耶穌就是所預言的這位大祭司。書裡常指稱耶穌是「基督」或是「「彌賽亞」﹐也在8章﹐9章﹐和12章明確表明﹐他就是帶來新約的那一位。比起新約的其它書卷﹐這封給希伯來人的書信毫無疑問的表明﹐耶穌是全然應驗舊約對於大祭司的所有期盼。

耶穌所應驗的第二個期盼就是﹐這位大祭司同時也是以君王身份治理。

君王

我們已經談過﹐從亞當到亞伯拉罕時代﹐祭司和君王的職份常是集中於一人身上。雖然在以色列的君王期﹐這兩個職份是分開的﹐但舊約預言他們至終會在彌賽亞身上合二為一。詩篇110篇2到4節﹐還有撒迦利亞書6章13節對此都講的很清楚。

而且我們在這一課和先前幾課也談過﹐當耶穌以彌賽亞身份來到時﹐他要承負君王和大祭司的職位。這是記載在馬可福音8章29節﹐路加福音23章3節﹐還有希伯來書8章和9章。

在耶穌來以前﹐亞倫子孫為祭司﹐事奉上帝的百姓已經有一千多年了﹐但他們的事奉總是指向那位要來的彌賽亞﹐他既是祭司﹐也是君王。事實上﹐根據使徒行傳6章7節﹐在耶路撒冷和以色列境內的許多祭司也承認耶穌就是彌賽亞﹐而成為跟隨他的人。耶穌未曾設立一個獨立的祭司職份﹐也沒有認定聖殿和亞倫子孫的祭司事奉是長遠的﹐那麼他從以色列祭司們所得到的支持﹐表明這些祭司瞭解舊約的教導﹐提到當彌賽亞來的時候﹐要將大祭司和君王兩職合二為一。我們也看到﹐這正是耶穌所作的。

耶穌祭司身份所達成的第三個期盼是﹐這位大祭司將要帶領上帝的百姓成為祭司的國度。

祭司的國度

我們已經看到﹐在出埃及記19章6節﹐和以賽亞書61章6節都有預告﹐將來會有一個時候﹐上帝的百姓要成為祭司的國度。他們要在神聖的同在裡事奉祂﹐作上帝所托付給他們的工作﹐獻上讚美和順服的祭﹐以及履行祭司的其它職責。很顯然的﹐在路加福音4章﹐記載耶穌的講道﹐主特別引用以賽亞書61章﹐並且宣稱那些預言正在應驗。耶穌以此暗示﹐他自己要將上帝的百姓轉變成為祭司的國度。而根據新約的其它記載﹐這正是耶穌所作的。

例如﹐彼得前書2章5節﹐彼得稱教會乃是聖潔的祭司﹐而在9節﹐他稱呼教會是君尊的祭司。我們在啟示錄1章6節﹐5章10節﹐和20章6節﹐也看到同樣的觀點。

例如啟示錄1章6節﹐以這些話語描述耶穌﹕

[他]使我們成為國民,作他父上帝的祭司。(啟示錄1章6節)

身為彌賽亞﹐耶穌這位大祭司也是以君王身份治理﹐而且他任命所有跟從他的人也要成為他國度的祭司。

我們從舊約聖經學到的其中一樣事情,就是信仰方面的關鍵人物是祭司。我們在新約聖經中發現,基督徒沒有一個細分人群是祭司,而是所有信徒現在都是祭司了。人們常常用一句很熟悉的話,就是信徒人人皆祭司來表明這個事實。當中強調的要點,就是所有基督徒都蒙召和得到力量來事奉,作耶穌的手、腳、心,成為基督的身體。這是一個大大給人加添能力的真理。人若把握住這個奇妙真理,它在歷史上帶來的其中一樣重大結果,就是無人再需要把另外一個人看作是他們和上帝之間必不可少的通道或中保。任何在你和上帝之間安置一個中間人的體系,都有著被人濫用、進行社會控制和捆綁的機會。所以,這是一個極大給人加添能力、賦予人尊嚴和給人自由的真理,然而,這個真理並沒有在任何方面削弱那與相互交映的真理,就是上帝賦予基督身體不同的恩賜,在這些恩賜當中,其中一樣我在那些服事我的人身上體會欣賞到的恩賜,就是牧師的恩賜。牧師的恩賜要求人有特別的心,要有作牧者的心懷和技能,能引導、鼓勵和安慰人。這不是擋在任何人與他們的上帝中間,這不是破壞上帝光照人自己的思想時,人盡他們的本分,為解釋聖經操練自己,去解釋聖經的權利。而是上帝提供給我們的恩典,幫助我們行走天路,在這路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祭司,這些祭司中的每一位都看重、珍惜教牧性的眷顧。〔戈蘭·斯高靳博士〕

耶穌應驗了祭司職份的期盼﹐提醒我們上帝在創造時原先的計劃﹐雖然因著人的犯罪而變得複雜﹐但絕不致於失敗的。耶穌的到來和全然應驗祭司職份的要求﹐顯示他乃是忠於上帝良善的計劃。他成全了全部祭司的職份﹐和其至終的意義﹐顯示他就是上帝成就他永恆計劃的中心人物。身為大祭司﹐他又以君王身份治理他的子民﹐他也成就了原先祭司職份所該有的樣式。因此﹐身為他的子民﹐我們必須尊榮、敬拜耶穌﹐並且忠心事奉他﹐因我們是他祭司的國度。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探討了祭司職份的舊約背景﹐以及這職份在耶穌身上的實現。現在我們要來思考關於耶穌祭司職份的現今應用﹐耶穌大祭司的職份對於我們現今的生活到底有什麼意義﹖

IV. 現今應用

要如何將基督祭司的事奉應用於現今時代﹐一個合宜的方式就是威斯敏斯特小要理問答的第25個回答﹕

基督執行祭司的職分,是一次性的將他自己獻上為祭,滿足了上帝的公義﹐使我們與上帝和好﹐並且為我們繼續代求。

在這個回答裡﹐小要理問答以基督對信徒的事奉﹐總結了他的祭司工作﹐其中至少提到三個部份﹐第一﹐它講到基督自我獻上為祭的事奉﹔第二﹐它講到這一次性的獻上為祭﹐使得信徒與上帝得以和好﹔第三﹐它也提到基督繼續介於上帝和信徒之間的代求。

我們要順著威斯敏斯特小要理問答所強調的﹐來思考如何將基督祭司的事奉應用於現今。首先﹐我們要探討基督的獻上為祭﹔第二﹐我們也要著重於他達成的和好工作﹔第三﹐我們要思考基督代禱的應用。讓我們先來看基督的獻上為祭。

獻上為祭

就基督捨命為祭﹐有三個回應是我們應該要有的﹐要相信他的拯救﹔第二﹐忠誠的事奉他和那些他所愛的人﹔第三﹐敬拜。讓我們先來看相信這個回應。

相信

聖經教導我們﹐上帝賜下救恩唯一合法有效的根據﹐就是耶穌在十字架的捨命。基督死在十字架﹐為的是拯救罪人。借用我們本課早先學到的詞彙﹐耶穌成了挽回祭﹐滿足了上帝的公義與憤怒﹐為的是赦罪﹐就是除去每一個相信他的人的罪。

因此那個信心是很重要的﹐為了能領受基督所帶給我們的赦罪恩典﹐我們必須信靠他﹐也唯獨信靠他。我們必須相信他是上帝的兒子﹐為我們的罪而死。我們的罪得被赦免﹐乃在於他為我們捨命。約翰福音20章31節﹐羅馬書10章9和10節﹐以及約翰一書4章14到16節等經文都講到這樣的信心。

跟隨基督的人必須相信﹐我們的得救乃是基於耶穌的捨命﹐因為是耶穌所作的﹐所以有其功效。除他以外﹐無人能夠拯救我們。

使徒行傳4章12節﹐彼得這麼傳講﹕

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使徒行傳4章12節)

我們無法賺取救恩。沒有那個教會或聖徒可以把救恩給我們。我們必須靠著基督的恩典和他的獻祭來使我們得救。

當我們唯獨相信耶穌時﹐我們在上帝面前就有喜樂和確據。耶穌忠誠的按著上帝所命定的行每一件事﹐我們深信﹐他也一定會做到他所應許的每一件事。

就如我們在希伯來書10章19到22節所讀到的﹕

我們既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又有一位大祭司治理上帝的家……就當存著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到上帝面前。(希伯來書10章19-22節)

這裡所提到的坦然﹐也可以說是信心﹐就是堅定的相信耶穌的捨命獻上為祭﹐已足以贖我們的罪﹐而且也必然可以拯救我們。

我們得救的其中一個標誌,就是我們感受到自己得救了。我們感受到自己是上帝家中的成員。聖經說聖靈與我們的心一同見證我們是上帝的兒女。這樣,上帝真正的兒女是感受到他們被賦予了兒女的名分。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對自己得救確定、或確據的程度不會有波動。我們確實想要在這種確據上有長進,但是,肯定在時間中,它會有起有伏。我們需要努力認識福音,天天向我們自己傳講福音,好使我們明白耶穌代替我們的時候,他為我們做成了什麼,並且使我們能互相幫助。這就是我們在團契時做的事,我們彼此幫助,讓彼此更確信我們有了神兒子的名分,我們已經得救,罪得赦免;我們聽講道時,聖靈向我們內心強調這一點,我們對基督的信心,對他為我們成就的事的信心就增長。所以每一個信徒的得救確據是天天起伏的,但在長期而言,在大方面上這應該是不斷增長的。〔埃瑞克·索尼斯博士〕

真信徒會懷疑他們是否得救嗎?當然會。人在聖經中看到這樣的例子。我想你會看到以利亞坐在羅騰樹下,你看到大衛在他寫的一些大大哀歎的詩篇中,提出關於他與上帝關係的問題,我想你可以在彼得的生平中看到,也許緊接著他不認主這件事,他就出去痛哭。肯定的是,真信徒可能會懷疑他們是否得救。你是知道的,我們得救,不是因為我有多少得救確據,這樣我就得救了。有時候,在福音派的圈子之內,我們傾向於那種方向。我們要求人作見證 — 我有一個見證,我有一種像保羅一樣的歸正經歷,是突然和強烈的。如果你要我作見證,我是可以給你作見證,長短都可以。有一天我曾不信耶穌存在,我也不在乎,然後在24小時之內,我相信他是上帝的兒子,是我的救主。然而,我是因著唯獨相信基督完成的工作和他成全的事而蒙恩得救,不是因著我有大量的得救確據而得救。有各種各樣的事情,可能會奪去你的得救確據。突然臨到你無法理解的上帝護理之工,主把你世上最愛的女人或男子接走,這可能會把你大大搖動。有時候是生理的,心理的原因。一些人容易從悲觀方面看事情,他們本質上屬於容易質疑的人。我們都知道世上的悲觀主義者,我想很有可能我自己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很容易問性質悲觀的問題。有各種因素,有從上帝而來的因素。例如十七世紀的韋斯敏斯德信條表明,上帝有時會把他面上的光照從我們身上挪開,離開我們,好讓我們更渴慕他,思念他這件事本身,就在我們身上產生作用,最終堅固我們的信心。這絕不是一種好的經歷。但是作為父母有時會這樣做。一個孩子開始學走路的時候,他們會把手從孩子身上收回來。他們在孩子身邊,如果孩子要跌倒,他們是預備好把孩子接住,但在那一瞬間孩子得靠自己學習站立。類似地,上帝這樣對待我們,讓我們思念他,讓我們因此得以成長。〔德瑞克·托馬斯博士〕

我們已經探討了相信﹐以此回應基督的捨命獻上為祭。現在要來看他的犧牲所激勵我們該有的事奉。

事奉

聖經教導我們﹐耶穌為我們捨命﹐這應該能激發我們也要忠誠的事奉他。整個羅馬書6章﹐保羅清楚的講到﹐因著耶穌為我們而死﹐我們應該敬愛和順服他。他的死給予我們新的生命﹐乃是能夠不受罪掌控的生命。我們因著承受這樣的救恩﹐所當表達的感謝﹐就是要與身體裡的罪相爭﹐不允許自己再次順從它的掌控。

羅馬書6章2到4節﹐保羅這麼寫著﹕

我們在罪上死了的人豈可仍在罪中活著呢﹖……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裡復活一樣。(羅馬書6章2-4節)

耶穌受死的目的之一﹐就是讓我們得以免受罪的奴役。對於這樣的捨命犧牲﹐我們一個合宜的回應﹐就是活出一個討他喜悅的生命。

關於基督的捨命﹐聖經也提到許多我們可以事奉他的方式。顯然的﹐我們必須傚法他的榜樣﹐願意受苦﹐甚至為他的緣故而捨命。事實上﹐使徒行傳5章41節﹐和腓立比書1章29節都指出﹐我們若是為基督的緣故受苦﹐那算是個榮耀和蒙福的經歷。

聖經也鼓勵我們﹐要為那些基督的死所要拯救的人而犧牲自己﹐以此來事奉基督。以弗所書4章32節到5章2節﹐教導我們﹐要存恩慈憐憫和忍耐的心彼此對待﹔羅馬書14章和哥林多前書8章提到﹐有時為著那些信心比我們軟弱的人﹐我們必須捨棄自己的自由。聖經甚至命令我們﹐為了其他信徒的緣故﹐我們要捨棄自己的生命﹐如同基督所行的。

約翰一書3章16節﹐使徒約翰這麼寫著﹕

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我們也當為弟兄捨命。(約翰一書3章16節)

耶穌在十字架上﹐一次性的獻上自己為贖罪祭﹐如此就全然成就所要達成的目的﹐也就是自己承擔上帝對於罪公義的懲罰。我們絕無法贖我們自己﹐更不可能為其他任何人贖罪。但我們可以傚法耶穌的榜樣﹐為著他人的緣故而捨命。

我們若是願意為他們死﹐那麼我們也必須樂意作比這還輕省的事﹐例如付出時間﹐金錢﹐我們的舒適﹐以及我們所擁有的東西﹐為的是要服奉其他人。

我們很容易口頭上強調愛他人,為他們捨己奉獻的重要性。但是,要把這些理念化做行動,往往很困難。要真實地愛人,我們必須犧牲那些往往對我們非常重要的事——我們的時間、我們的金錢和我們的舒適。這些只是愛他人時必須捨棄的一部分。對我們而言,實在太難把上帝的國和祂的義優先於我們自己的舒適方便。但是,當我們不這樣做時,我們就逃避了一項重要的真理:我們獲得的遠大大於我們捨棄的,施比受更有福。我們獲得機會敬拜上帝,透過為他人付出我們的生命,來觀看在這個世界上拓展上帝統領的疆界。

對於基督的捨命獻上為祭﹐我們該有的回應﹐我們已經談過了相信和事奉﹐現在要來談敬拜。

敬拜

身為基督徒﹐當我們思想耶穌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的時候﹐常生發敬拜他的心。他無私的捨己的確激發我們的心感謝讚美他所顯示的大愛﹐為了他買贖我們﹐使我們承受救恩無比的祝福﹐我們對他的感謝也是一再生發。

而且耶穌的捨己也激發我們去敬拜聖父和聖靈。按著約翰福音14章31節所言﹐耶穌的捨命是聖父的計劃﹔而希伯來書9章14節教導我們﹐耶穌是藉著聖靈的大能獻上自己為祭。因此﹐就如我們對待耶穌那樣﹐聖父和聖靈也值得我們的敬拜和讚美。

除了激發我們的敬拜﹐耶穌的捨己也是我們敬拜的榜樣。

羅馬書12章1節﹐保羅這麼寫著﹕

所以弟兄們,我以上帝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馬書12章1節)

這節經文引發兩個問題﹕第一﹐為何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是一個敬拜的舉動﹖第二﹐我們的敬拜如何傚法這個模式﹖

就第一個問題的回答﹐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之所以是一個敬拜的舉動﹐乃因為它成就了舊約各樣的祭所預表要達成的。在舊約裡﹐敬拜上帝是圍繞著祭奠。希伯來書9章教導我們﹐耶穌的捨己為祭正是舊約各樣的祭所指向的實體﹐那裡也提到耶穌不是被動式的為我們捨命﹐而是主動獻上他自己。他是遵循舊約敬拜禮儀的大祭司﹐將自己獻給上帝﹐以此為祭拜。因著這個緣故﹐我們捨己的行為也是對上帝的敬拜。

然而,我們在敬拜上如何能夠傚法耶穌的捨命獻上為祭﹖我們應該獻上什麼樣的捨己行為﹖聖經教導我們﹐有許多我們可行的事﹐上帝都算為是犧牲的祭。就如我們先前談過的﹐羅馬書12章1節講到﹐當我們將身體獻予上帝﹐就是傚法基督捨命的一種方式。但是2節接著解釋這行為的意義﹕我們不要倣傚這世上的言行﹐而是要在基督裡心意更新﹐使得我們有新生的樣式。我們不容讓罪來使用我們的身體﹐而是要有新的行為來尊榮上帝。

以弗所書5章1和2節教導我們該傚法基督捨己的第二個方式﹐就是活出愛的生命。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是愛的至高表現﹐因此我們也應該存恩慈良善憐憫的心彼此對待﹐如此﹐我們就是在生活中傚法基督愛的犧牲。

腓立比書4章18節也提到我們可以藉著捨己來敬拜上帝﹐例如奉獻金錢、資源、時間來幫助其他的信徒。保羅說腓立比信徒給予他的禮物乃是奉獻給上帝的祭物﹐因為對腓立比人而言﹐那是相當昂貴的饋贈﹐而且他們所行的也幫助那些上帝所愛的人。

當然﹐這些提示是說不盡我們該怎麼藉著犧牲捨己為祭來敬拜上帝﹐但是對我們而言﹐這些是很好的起頭﹐幫助我們跟隨基督的腳蹤﹐藉著愛的獻祭來敬拜上帝。

我們已經談過從耶穌的捨命獻上為祭所引發的一些實際可行的應用﹐現在要來看他祭司事奉帶來的和好對我們生命的影響。

和好

對於耶穌祭司事奉帶來的和好﹐我們可以應用於三個方面﹐第一﹐我們要探討它使得我們與上帝和平﹔第二﹐我們要看它所帶來的合一﹔第三﹐我們要思考它賦予我們的使命。讓我們先來看我們與上帝的和好。

和平

當耶穌使我們與上帝和好時﹐他使得我們與上帝之間是和平的。在和好之前﹐我們對上帝的叛逆﹐使得我們成為祂的仇敵﹐就如我們在羅馬書5章10節﹐和以弗所書2章2節所讀到的。那時﹐我們理當承受上帝的公義和震怒的懲罰。但耶穌使得我們與上帝和好之後﹐就結束這樣對立的狀態。他平息上帝的憤怒﹐讓我們之間有了和平。

我們非但不再是上帝的仇敵﹐反而是祂所愛的兒女﹐是上帝國度信實的子民。這意味著我們無須再懼怕上帝﹐像懼怕我們的敵人那樣。我們無須害怕祂想要摧毀我們。我們的生命是藏在基督裡﹐因此存於聖父和聖子之間的和平﹐也存於我們和上帝之間。這樣的平安使得我們的心能感恩頌讚﹐我們的手能行動﹐我們的心志能更多認識我們偉大的父上帝。

歌羅西書1章19到22節﹐保羅這麼寫著﹕

因為父喜歡叫一切的豐盛在[耶穌]裡面居住。既然藉著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藉著他叫萬有……都與自己和好了。你們從前與上帝隔絕,因著惡行,心裡與他為敵。但如今他藉著基督的肉身受死,叫你們與自己和好,都成了聖潔,沒有瑕疵,無可責備,把你們引到自己面前。(歌羅西書1章19-22節)

「我們與上帝和好」這個問題,我認為答案是非常清楚的。那麼,他為什麼還要管教信徒,他的兒女呢?我想簡單的答案,就是因為他愛我們。與上帝和好,這意味著我們被帶回到與他的關係當中。我們受造,是為了認識上帝,事奉他,愛慕他,順服他,親密地認識他。我們的罪切斷了我們與這一切的聯繫。救恩把我們帶回來,得享平安,與上帝和好,以及其他傳遞救恩的那些畫面,所以我們現在與他建立了新的關係。每當我們犯罪時,因著他愛我們,就不讓我們獨斷專行。他把我們拉回來,他管教我們,我指的是聖經中用來描寫父親對待孩子的畫面。就像對待我的孩子,如果我任憑他們做那些傷害他們的事,做違背我命令他們要去做的事,我根本就不是在照顧他們,愛他們。我們的天父通過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管教我們,好使我們現在傚法他兒子的模樣。這是為我們的益處。所以,如果我們現在沒有經歷過上帝的管教,這就該讓我們擔心。管教不是一件壞事,它是好事,表明上帝對他兒女的愛。〔司提反·威樂姆博士〕

我們與上帝之間的平安使得我們能夠從心裡頌讚祂﹐宣揚並感謝祂對我們無比的恩慈。這也激勵我們在禱告中訴說上帝的各樣美德﹐促使我們深思祂為我們生命所行的大事﹐也思考要如何更愛祂﹐順服祂。這也使得我們渴望鼓勵週遭的人﹐去經歷信徒們已經擁有的﹐與上帝和好的平安﹐讓那些未信的人也能夠與上帝和好。

我們與上帝的和好也應該促使我們的手去工作﹐促使我們要與其他人和睦相處﹐在道德、社會公義、和對需要者的關懷上﹐表現出上帝和平國度的祝福。我們也應當安慰勸勉那些因著生活中沒有平安和祝福而憂傷的破碎心靈。

我們從上帝而得的平安﹐也應該激勵我們想要更多地思想認識我們偉大的上帝和救主。祂的話語告訴我們要將我們的心志轉換﹐成為合上帝心意的樣式﹔我們也能在祂的豐足裡大有平安﹐不擔心上帝會撇棄我們﹐而是滿有信心知道祂愛我們﹐會照顧我們一切的需要。

要將耶穌祭司性的工作帶來的和好的第二個應用﹐就是在生活中彰顯上帝子民之間的合一。

合一

新約裡一個一再出現的主題是﹐那些愛上帝的人也要愛上帝所愛的人。

約翰一書4章21節﹐我們讀到﹕

愛上帝的,也當愛弟兄。(約翰一書4章21節)

當上帝已經與某個人和好時﹐我們也應該與那個人和好。

這就是為什麼使徒保羅勸勉他的讀者們﹐要認識到他們從上帝所領受的和好是何等美好的禮物﹐因此也要在與其他信徒的合一上表現出上帝的這份禮物。在初代教會裡﹐他時常運用這個理念來處理猶太人和外邦人之間的緊張關係。

以弗所書2章13到16節﹐保羅這麼說道﹕

你們從前遠離上帝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裡,靠著他的血,已經得親近了……。為要將兩下[猶太人和外邦人]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既在十字架上滅了冤仇,便藉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上帝和好了。(以弗所書2章13-16節)

而在約翰福音17章23節﹐羅馬書15章5節﹐以弗所書4章3到13節﹐我們也讀到類似的強調﹐就是信徒要合一的相處。

現今的教會很少會遇到猶太人和外邦人在相處上產生的一些特殊情況﹐但我們仍然面對許多類似的情況﹐例如信徒之間有不同的種族、國籍、和膚色。耶穌使人和睦的大工能夠幫助我們在這些方面追求合一。我們藉著與基督聯合,已經與上帝和好了﹐也已經與其他信徒彼此聯合成為一體。這樣的聯合應該表現於教會的肢體關係上﹐幫助我們珍惜並追求上帝所看重的教會合一﹐即使那意味著有些時候﹐我們要把區分彼此的一些分歧擱置在一旁。

除了和好和合一﹐因著基督祭司事奉帶來的和解﹐顯於我們生活的應用﹐就是我們也因此承受使命﹐要把能與上帝和好的信息帶給世上的人。

使命

耶穌使我們與上帝和好的祭司事奉尚未全然完成。他的捨己為祭已經買贖並確保我們與上帝的和好﹐但是這樣的和好並沒有遍及全世界。因此在歷史的這個階段﹐耶穌任命他的教會要擴展這樣的和解。我們乃是他所任命的大使﹐肩負責任﹐要向普世宣揚罪人與上帝和好的福音。

哥林多後書5章18到20節﹐保羅這麼描述﹕

上帝藉著基督使我們與他和好,又將勸人與他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這就是上帝在基督裡,叫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並且將這和好的道理托付了我們。所以,我們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上帝藉我們勸你們一般。我們替基督求你們與上帝和好。(哥林多後書5章18-20節)

幫助人與上帝和好一直是教會重要的事工。保羅告訴哥林多人﹐上帝藉著基督使我們與祂和好﹐而且祂也要全世界的人都與祂和好。因此﹐身為跟隨基督的人﹐我們的責任就是把這美好的信息傳給其他人﹐使得他們也能夠藉著耶穌與上帝和好。我們所傳報的福音就是藉著基督的出生、受死、復活和升天﹐罪人能夠與上帝和好而得著平安。

我們已經談過了耶穌的獻上為祭與和好的祭司事奉﹐現在要來探討如何將耶穌祭司性的代禱應用於現今生活中。

代禱

我們要從兩方面來探討該如何應用耶穌的祭司性代禱。第一﹐我們要看他的代禱使得我們自己也可以直接向上帝呼求﹔第二﹐我們要看因著基督的代禱﹐使得我們也必須為其他人代求。讓我們先來看我們如何能夠為著自己的需要向上帝呼求。

呼求

我們先前談過﹐耶穌為我們代禱﹐他提醒聖父上帝﹐他為我們捨命﹐並且祈求父上帝能因著他的捨命﹐而饒恕我們的罪過﹐並且祝福我們。聖父愛祂的兒子﹐也看他的捨命犧牲為寶貴﹐祂垂聽基督為我們的祭司性求告﹐赦免我們的罪﹐潔淨我們的生命﹐讓我們得以領受在救恩裡的所有的祝福。

因著耶穌為我們所成就的﹐我們於是每天可以帶著我們的需要﹐直接來到父上帝面前﹐知道祂因著我們大祭司的祈求﹐也會垂聽我們的禱告。我們在以弗所書3章12節﹐希伯來書10章19節﹐和聖經多處的經文都看到這個真理。

例如希伯來書4章14到16節這麼說道﹕

我們既然有一位已經升入高天尊榮的大祭司,就是上帝的兒子耶穌,便當持定所承認的道。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希伯來書4章14-16節)

就如希伯來書的作者所指出的﹐耶穌已經升入高天﹐也就是說他已經帶著他的寶血進入天上聖所﹐為的是要為我們代求。也因著他的代禱﹐我們坦然無懼的確信上帝會顧念我們﹐當我們祈求的時候﹐祂會憐恤施恩惠給我們。

我們可以帶著所有的需要向萬物的造物主呼求﹐不論是祈求祂的赦免和拯救﹐或是為日常衣食住所而求告﹐這些大事、小事都在基督為我們所代求的範圍裡﹐也不會超出他捨命獻祭的功效的範圍。因著這個緣故﹐我們可以帶著我們的需要和聖潔的願望﹐坦然無懼的向我們慈愛的天父禱告祈求。

我們已經知道因著基督的代禱﹐使得我們能夠無懼的向上帝祈求禱告﹐現在來看這如何激勵我們也為別人代求。

代求

耶穌已經為人代求,我們為什麼還要麻煩為別人禱告呢?我想主要的原因在於這幾個字 — 來跟從我。如果耶穌在為人代求,他會對你說,我要你來跟從我,我要你也為別人代求。我也相信我們的禱告確實帶來衝擊,我也認為聖經教導說,禱告不僅帶來衝擊,而且有時候,你不禱告,事情就不成就,原因就是你不禱告。所以,我們相信禱告嗎?相信。但為什麼相信呢?這是因為耶穌要求說,來跟從我,而他禱告。〔馬太·弗瑞德曼博士〕

基督在天上的代求禱告給予我們的教訓之一﹐就是我們也應該傚法他的榜樣﹐為別人祈求代禱。我們對別人的關係和愛會激發我們為他們的緣故而向上帝呼求﹐祈求祂在他們面臨的各樣環境當中向他們施慈愛憐憫。

以弗所書6章18節﹐保羅這麼寫著﹕

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並要在此警醒不倦,為眾聖徒祈求。(以弗所書6章18節)

保羅在此教導信徒們要為別人的緣故求告上帝。當然﹐每次我們這麼作的時候﹐我們的祈求都是根基於基督的為他們捨命﹐正如耶穌為我們代求那樣。

所以當我自問,耶穌為什麼禱告,他都知道我們的需要,他明白我的需要,為什麼還要為我代求?在代求根本的地方,必然有一些事情,是表現出上帝的心意,就是他擔當,他承擔。在主道成肉身的生命中,在三一真神的生命中,他有擔當和慈愛,容納人們的需要。這是十字架的根基,我與耶穌同行的根基。主用命令的形式對我這樣說,因為他要我明白現實,但也給我機會,讓我在心裡為別人擔當。我可以這樣說,對每一個人需要的回應答覆,是在另一個人的裡面。當然,對我們所有人需要的回應答覆,是在耶穌的心裡面。可是,如果他按他的形象造了我們,呼召我們作他門徒,他說,我也要你來擔當,我要你作祭司,像以色列的祭司那樣。我要你像亞綸一樣在心裡擔當。我要你像我做的一樣,在心裡擔當世界的需要。所以代求真正表現出上帝的心意。〔比爾·烏瑞博士〕

祈求代禱可以應用於生活的每個層面﹐許多經文都鼓勵我們要為基督徒的事工得以成就而禱告﹐例如羅馬書15章30節﹔以弗所書6章20節﹔歌羅西書4章4節﹔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25節﹐還有希伯來書13章19節。

聖經也教導我們要為那些靈裡有危險或犯罪的人禱告﹐例如約翰一書5章16節。我們也要遵從馬太福音6章13節﹐耶穌的教訓﹐以及路加福音22章32節耶穌的榜樣﹐為別人代禱﹐使他們免於陷入試探﹔我們也要為別人的健康代禱﹐求上帝醫治他們心靈身體的傷害。

雅各書5章14到16節給予我們這樣的教導﹕

你們中間有病了的呢,他就該請教會的長老來;他們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為他禱告。出於信心的祈禱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來;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各書5章14-16節)

雅各教導我們奉主的名為別人代求時﹐也就是我們代禱時﹐提醒主他們也是屬於基督的﹐主就會垂聽接納我們的代禱﹐並且回應我們所求的。為此緣故﹐我們應該充份利用這個權柄﹐經常為那些有需要的人切切代禱。

我對上帝的主權有一種不可搖動的信心。我絕對相信耶穌基督現在正在父的寶座前為我代求,為所有相信的人代求。我絕對相信,我一切的需要都在基督裡面。那麼如果我不為我知道有需要的人代求,這會有什麼問題嗎?讓我告訴你,一個人有需要的時候,他是不會問這個問題的。我曾身處有極大需要的處境,我曾落在一種光景之中,從醫學的角度講,我是命懸一線。我知道信徒的禱告很重要。我知道我在基督裡的弟兄姊妹為我禱告,這給我的生命帶來很大影響。我最終的信心和信靠是在一位主權的上帝和榮耀的基督身上,但我們對基督的忠心,要求我們遵行他所命令的,這意味著為眾信徒禱告。我知道有一個重要禱告理由,就是每當我為那些我知道有需要的人代禱時,我就成為一個更加忠信的基督徒。〔奧爾伯特·穆勒博士〕

當然我們也必須為別人每日的需要代禱。例如當我們求上帝賜給我們每天的飲食時﹐也應該記得別人的需要﹐求上帝也記念他們。我們要懇求上帝賞賜各樣的祝福給祂的子民﹐例如身體的健康﹐有工作機會﹐和良好的人際關係。每當生活的重擔壓在我們心頭時﹐我們應該求上帝幫助我們﹔同樣的﹐我們也要為別人的需要﹐無論大小﹐而求告上帝。

人經常對禱告的奧秘感到驚奇。我們為什麼需要禱告?如果上帝已經知道萬事,如果耶穌已經在代求,我們為什麼還需要禱告?如果我們不為這世界,不為其他人禱告代求,會有任何事情出問題,會給任何事情帶來傷害嗎?我認為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肯定的,一些事情會受到傷害,原因就是,首先,如果我們不代求,我們就是在悖逆上帝,因為上帝已經命令我們要禱告。在一個層面上,我們知道這一點就夠了。我們不需要明白禱告發揮作用的奧秘。上帝已經命令我們禱告。如果我們信靠他,愛他,我們就會禱告。但是第二,上帝不僅命令我們禱告,而且在這一切的奧秘當中,他奇妙地把聖徒的禱告包含在耶穌本身的代求當中了。啟示錄中這個畫面給我的震動很大,這香燒著升達到上帝那裡,這被描寫成是眾聖徒的禱告。這就好像是在說,如果我們不禱告,我們也是在傷害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上帝要我們同他一起去做他在世上正在做的事情。以此方式,他視我們自己是他的同工,就這樣呼召我們進入一種與他更深入更完全的關係,就像保羅對他自己和別人的描寫一樣,我們通過代求,在這救贖的工作上與上帝同工。因此,如果不禱告,我們與上帝的關係就要受損。但是第三,這是所有之中最大的奧秘。不知道為什麼,上帝已經決定,不是通過從外面採取行動,而是通過從裡面生出他恩典的大能來救贖世界。所以,當我們和耶穌一起代求的時候,我們根本就不應該以為我們自己是在努力要說服神,要他去做某一件他不想做的事,或者嘗試給耶穌的禱告增加一點什麼。我們更應當把我們為這世界的代求,看作是我們正在努力通過禱告,把這世界和其他人拉到上帝要他們命定的地方,好讓他的祝福和他的恩典可以傾注在他們身上。就這樣,是的,按照上帝奧秘的設計,如果我們不禱告,這就缺了某一樣東西,因為他留下他救贖的兒女,在他創造的世界上,不僅是在等候他們最終的得救,還是現在正在工作,用禱告牽拉吸引這世界和其他人,去到上帝要拯救他們的地方。〔斯提夫·布蘭克博士〕

V. 總結

在耶穌為祭司的這一課裡﹐我們查考了耶穌承擔這個職份的舊約背景﹐瞭解上帝按立祭司﹐要他們預備並帶領上帝的子民進入祂聖潔的同在裡﹐以領受祂的祝福。我們也看到耶穌在新約裡如何達成祭司的職責﹐成為我們的大祭司。我們也談到如何把耶穌祭司事奉的原則應用於我們現今的生活中。

耶穌是聖經裡祭司職份最後的實現者。身為我們的大祭司﹐他預備我們能活在聖潔的上帝面前﹐從上帝領受那超乎想像的福份﹔而且那些福份不是完全保留到未來才給我們的。藉著耶穌的捨命和代禱﹐父上帝樂意讓我們在現今就初嘗永生的福份。因此﹐我們這些跟隨基督的人要因耶穌祭司的事奉而歡喜﹐並且渴望有朝一日能藉著耶穌進入新天新地與上帝面對面的特別同在。然而我們必須信靠他﹐並且從基督現今的事奉得著祝福﹐因為他是我們的大祭司﹐在天上為我們日日祈求代禱。

我們相信耶穌

第五課

君王


關於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

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創建於1997年,是一個非營利的基督教機構,致力於「聖道教育,面向全球,免費提供」的使命。 為要滿足當今全球不斷增長的基督徒領袖培訓的需要,我們製作和發行了這套純正的、基於聖經的神學教程,主要面向那些沒有可能通過其它渠道接觸培訓材料的基督徒領袖。通過建立捐賑網絡,IIIM已經有了一套低成本培訓全球基督教傳道人和領袖的方法,採用方便使用的多媒體神學教程,現已有五種語言(英文、西班牙文、俄文、中文和阿拉伯文)。所有的課程都是在本機構寫作,設計和製作,其形式和質量上與本機構於2009年美國歷史頻道(History Channelc)在使用動畫和教育專項上獲得傑出視頻「泰利獎」的兩個作品十分類似。我們的材料採用多種渠道傳遞,包括DVD,文字印刷,網絡視頻,衛星電視,電台和電視。

有關於本事工更多的信息,及其如何參與在其中,敬請登陸我們的網站 www.thirdmill.org.


目錄
I. 介紹
II. 舊約背景
資格
摩西律法
與大衛立約
職責
公義
憐憫
忠信
期盼
歷史發展
前君王期
君王期
後君王期
明確預言
III. 在耶穌裡全然實現
資格
蒙上帝所揀選
以色列人
倚靠上帝
忠於上帝的聖約
大衛的子孫
職責
公義
憐憫
忠信
期盼
大衛王朝
自由和得勝
永恆的國度
普世性的國度
IV. 現今應用
建造他的國度
目的
彰顯
方法
統管他的百姓
治理
保護
制服他的仇敵 33
V. 總結

I. 介紹

人類的歷史常是按著有權勢的君王在位統治的年代來寫的。我們都聽過那些曾經統管過亞洲、歐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地的君王大名﹐他們當中有些人征服了許多仇敵﹐以致他們的帝國似乎延伸到天涯海角。然而他們至少有個共同點﹕他們都已經離世﹐不再輝煌﹐他們不再統領自己的帝國﹔他們精壯的軍隊消失的無影無蹤﹐他們的權勢也如煙消雲散。

在人類歷史上﹐這個情況只出現過一個例外。只有一位君王﹐他的權能從未消退過﹐他的國度將永不終結。當然﹐這位君王就是耶穌基督。

這是我們相信耶穌這個系列課程的第五課﹐題目是君王。在這一課裡﹐我們會查考耶穌如何以上帝忠實的僕人與兒子的身份來治理﹐履行舊約的君王職份。在前面幾課我們已經看過﹐在舊約歷史的不同階段﹐上帝設立了三個職份﹐以此來治理祂的國度﹐那就是先知、祭司和君王。在上帝國度的最後階段﹐也就是通稱的新約時代﹐這三個職份最終落實在耶穌身上。在這一課裡﹐我們要專注探討的是耶穌的君王職份。

為了本課的目的﹐我們對於君王的定義是他是上帝所確立的一個人﹐代表上帝來治理祂的國度。按著這個定義而言﹐上帝從過去到未來永遠是萬有的最高掌管者﹔但是上帝也會任命一些人承擔攝政的職務。這些人類的君王是臣服於上帝﹐要促進並達成上帝國度的目標。我們記住這個定義﹐對於聖經裡君王的職份﹐和耶穌如何履行這個職份﹐就能有更清楚的理解。

如同前兩課﹐耶穌為先知和耶穌為祭司﹐所採用的討論格式一樣﹐這一課我們首先要查考君王職份的舊約背景。其次我們要探討君王職份在耶穌裡全然實現。第三﹐我們要思考耶穌的君王職份在我們生活中的現今應用。讓我們先來看耶穌君王職份的舊約背景。

II. 舊約背景

希臘的哲學家柏拉圖在他那本共和國的著作裡﹐認為一個國家如果由一個哲學家國王來治理的話﹐可能會是個最好的政府﹐按他的觀點﹐那樣的君王不會貪愛錢財或是權勢﹐而是喜愛智慧﹐會讓國家得著許多的福祉。同樣的﹐聖經也顯示﹐當以色列的君王敬畏上帝﹐遵守祂的律法典章時﹐他們的國家在上帝的祝福之下就非常昌盛﹔而若是他們反其道而行﹐背逆上帝﹐全國的百姓就會因著上帝的審判而受苦。由此看來﹐以色列君王的作為關係著上帝在地上國度的興衰或是安寧與否。

我們要以三個要點來探討君王職份的舊約背景。第一﹐君王的資格﹔第二﹐君王的職責﹔第三﹐舊約對於以色列王權未來的期盼。我們先從君王職份的資格談起。

資格

在舊約裡﹐上帝在兩個時代啟示擔任君王的資格﹐首先是在摩西律法裡﹐那時以色列還沒有君王﹐可是上帝已經啟示君王職份的準則。其次﹐在君王政體確立之後﹐上帝在大衛之約裡又附加了一個重要的資格。讓我們先來看摩西律法裡所列的﹐擔任君王的一些準則。

摩西律法

很有意思的是,你讀舊約聖經,特別是前五卷書,摩西五經的時候,在那裡你已經看到聖經預告了一位君王要到來。在君王出現很久之前,你已經看到聖經講君王應該是怎樣的,應該做什麼。為什麼會是這樣?我想我們需要把這種經文,特別是預告君王要來,君王要做什麼的申命記17章,放在上帝計劃的光照下來看。你其實需要回到亞當那裡。亞當發揮一種先知、祭司和君王的作用。他對這地的管理,這種統治和王權,在某種意義上已經失去了。以色列民通過亞伯拉罕之約又重新得到這些。即使在創世記17章,那裡已經有應許,通過亞伯拉罕的族譜,君王將要臨到。這一點在以色列那獨特的君王身上開始應驗。舊約聖經中的君王,雖然在很久很久以前,比如說在在申命記17章,已經由摩西宣告出來,卻是在預備我們面對罪對這個世界的影響,通過君王,大衛家的君王來復興的,而且比這更多的是,主耶穌基督的來到,他擔任這些職責,成全了大衛的職責,成全了以色列的職責,最終成全了亞當的職責,把我們恢復到我們被造應該有的樣子,所有這一切都已經被預告出來。所有這一切都預備我們,在上帝的計劃展開時更明白他的計劃,帶領我們去看到彌賽亞的主題,就是「這是那將要發生的,這是那一位要出現的,那位君王就是要這樣成全這些職責。」我認為這是為什麼摩西在以色列有君王前就給了我們這些預備。〔司提反·威樂姆博士〕

在摩西預備以色列的國民要進入並且征服應許之地的時候﹐他向百姓解釋﹐上帝至終會任命一個君王來治理他們﹐他並且列出四個原則﹐用來指引上帝所任命的君王。申命記17章14到19節﹐摩西這麼寫著﹕

你……得了那地居住的時候……你總要立耶和華─你上帝所揀選的人為王。必從你弟兄中立一人;……只是王不可為自己加添馬匹,也不可使百姓回埃及去,為要加添他的馬匹……他也不可為自己多立妃嬪……也不可為自己多積金銀。.他……要將……這律法書,為自己抄錄一本……要平生誦讀,好學習敬畏耶和華─他的上帝,謹守遵行這律法書上的一切言語和這些律例。(申命記17章14-19節)

摩西列出與君王職份有關的四個原則。第一﹐他說以色列的王必須是蒙上帝所揀選的。人民沒有資格能選舉一個君王﹐他會按著上帝所要求的那樣來帶領他們﹔而且人民也沒有權力把上帝的權限賦予某個人。只有上帝能夠分授祂的權柄﹐而且祂也只會把權柄交給祂所揀選的人。

申命記17章﹐摩西提到的第二個原則是﹐君王必須是以色列人﹐也就是說﹐他必須是在上帝所揀選的這個國家出生的國民﹐這是要應驗創世記17章1到8節﹐上帝對亞伯拉罕的應許﹐那時上帝應允說亞伯拉罕的後裔要成為他們民眾的君王。

申命記17章提到的第三個資格是君王必須倚靠上帝﹐而不是人為的謀略﹐來求得國家的和平昌盛。摩西列出君王必須在四個方面倚靠上帝。

  • 雖然要使國家堅固穩定﹐需要組成強大的軍隊﹐馬匹很重要﹔但是君王不准擁有太多的馬匹﹐因為他們應該倚靠上帝的能力﹐而不是人為的力量。
  • 不可回返埃及﹐指的是他們必須只能順服上帝﹐不能為了尋求保護和支援﹐而臣服於一個強大的帝國。
  • 不准君王娶太多的妻妾﹐可能特別是講到他們不該藉著婚娶而達成政治聯盟﹔這不單是會使以色列君王不倚靠上帝而去依賴外國的勢力﹐而且那些外國的妻妾通常是拜偶像假神﹐也會引誘君王跟著那麼作。
  • 不准君王聚斂大量的金銀﹐可能指的是不公義的稅收。君王富有沒什麼不對﹐但若是藉著壓迫百姓而致富﹐就是犯罪了。

整體而言﹐這些限制是為了確保君王在治理國家﹐使其穩定強盛上﹐要全然的倚靠上帝。

摩西在申命記17章強調的第四個原則是﹐君王必須顯示忠於上帝的聖約﹐他要為自己抄錄一本律法書﹐時常默想上帝的律法﹐這些行為是要君王培養敬畏上帝的心態﹐謙卑而謹守遵從上帝的法則。

以色列的君王和猶大的君王是在上帝面前代表百姓,所以在很多方面他們在其中有一種聖禮的功能,既是上帝在地上的代表,也是在上帝面前代表百姓。所以他們處在這種特別的雙向狀態上具有重大的意義,上帝怎樣回應君王,然後往往最終作為對整體國民的回應。我想你在以色列國和猶大國的整個歷史當中看到這一點。以色列國中沒有好王,他們都是壞王。然後他們首先在公元前722年陷落。但是,在猶大國中,你看到一種交替出現,看到有一位好王,在耶和華眼前行為正的事,然後是一位壞王,在耶和華眼前行惡,從這些交往裡就出現了重大的影響。就在這方面,上帝審判,上帝先向君王發出來其 「有罪」判決,然後也向百姓們發出。看起來君王的狀態和百姓對他的跟從之間有著一種有機的聯繫。如果君王設立丘壇,向外邦的神獻祭,百姓往往也做同樣的事。反過來,也是一樣,出現改革歸正的時候,比如我們看到的約西亞王的改革,就給全國帶來巨大的衝擊,影響到百姓對上帝和上帝律法的回應方式。所以君王起著一個主要作用,在上帝面前代表百姓,在百姓面前代表上帝。〔馬可·伽格尼廉特博士〕

我們查考了摩西所顯示的作君王的資格以後﹐現在要來思考上帝與大衛立約時﹐所添加的另一個資格。

與大衛立約

撒母耳記下7章8到16節﹐上帝和大衛訂了一個聖約﹐詩篇89篇和132篇也提到這個約裡的一些條款。這個約是確立大衛的後裔要永遠治理以色列。上帝對大衛和以色列顯出極大的恩慈﹐不單確保大衛的後裔要長久治理﹐而且以色列國也會享有昌盛穩定。撒母耳記下7章8到16節﹐上帝在這個聖約裡如此應許﹕

我從羊圈中將你召來,叫你不再跟從羊群,立你作我民以色列的君……我必使你得大名……我必為我民以色列選定一個地方……我必使你安靖,不被一切仇敵擾亂……我必使你的後裔接續你的位;我也必堅定他的國……你的家和你的國必在我面前永遠堅立。你的國位也必堅定,直到永遠。(撒母耳記下7章8-16節)

根據這個大衛之約﹐上帝為以色列君王立了一個新的資格﹐就是從那時起﹐大衛的子孫要帶領上帝的百姓﹐只有大衛的家室才是正統的﹐能恆久的治理整個國家。

早在創世記中,上帝賜福猶大支派擁有王權。雅各在創世記49章中預言說,「圭必不離猶大。」 因為大衛是來自猶大支派,上帝對大衛的應許其實就是應驗了創世記的祝福。上帝一直計劃在以色列人中設立一個來自猶大支派的君王,因為大衛對上帝的順服與信靠,上帝就應許說,以色列的君王將永遠來自大衛的子孫。沒有人能夠合法的宣稱自己是以色列的君王,除非他來自大衛家族。這是為何對於福音書的作者來說是如此重要,要證實耶穌不光蒙上帝的呼召,他還必須是來自大衛的直系後代,以致他能夠合法繼承大衛的寶座。

我們已經探討了君王的資格﹐現在要來看本課的第二個主題﹐舊約君王的職責。

職責

在舊約裡﹐以色列的君王主要是執行上帝的律法﹐忠實的治理上帝的百姓。如同我們前幾課所看到的﹐在古代近東地區﹐強大的帝國或是宗主國征服了弱小的國家以後﹐就要他們成為臣屬的附庸國。這些宗主國王通常藉著盟約或是協定﹐來執守與附庸國的關係﹐通常附庸國必須順服宗主國的法律。以色列與上帝的關係也是如此﹐全國的百姓都要順服上帝的聖約﹐而君王的職責就是確保他們會如此的作。

君王在許多方面要確保他的百姓會忠於上帝的聖約﹐但是為了本課所討論的﹐我們要著重於耶穌所說的律法裡比較重要的事項。馬太福音23章23節﹐耶穌這麼說道﹕

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義、憐憫、信實。(馬太福音23章23節)

對耶穌而言﹐相對於法利賽人重視的禮儀規矩﹐律法裡更重要的特質是公義、憐憫和信實或忠信。

我們要來看舊約的君王該如何按著這每一個重要的特質﹐來執行並遵守上帝的律法。首先我們要看君王的職責是伸張公義。第二﹐君王要施行憐憫。第三﹐我們要著重於君王必須要提倡忠信。讓我們先來看君王的職責是伸張公義。

公義

就君王的職責內容而言﹐公義的定義是按著上帝的律法﹐給予每個人他當得的審判。

作為個人或君王,我們有權利,有自由和意志選擇安全的道路還是犯罪的道路。最後上帝的審判要落在所有人身上。結果就是這些君王要受到審判。耶穌來的時候,他要撥亂反正,在他來之前,我們有一個使命,就是作為屬於上帝國度的個人,作為屬天之地的國民去生活。現在我們行事公平正義,尊重他人,尊重軟弱的人,公平對待受到不公待遇的人,我們努力要達致公義,知道我們仍然生活在一個有罪的世界,一個破碎的世界,一個在上帝審判之下的世界,一個仍存在著殘暴、貧窮、無知和敗壞的世界上。我們就像發光的蠟燭,提醒其他人天上有一位慈愛的上帝,他看顧受到不公待遇的人;殘暴、敗壞和驕傲,不管在地上持續多久,這都是暫時的,時間有限,因為有一位上帝,到最後他要糾正一切。〔約拿單·克泰伯博士〕

以色列的君王至少在兩個不同層面上要執行上帝的公義。首先﹐他們要執行上帝的國際公義﹐將上帝的律法應用於以色列和其它國家的關係上。

君王在國際的層面上伸張公義的方式﹐是與其它國家作和平的協調﹐例如列王記上5章1到12節﹐所羅門王對推羅王希蘭所作的。

君王也藉著戰爭來維護國際公義﹐他們以此懲治那些行惡的國家﹐例如撒母耳上14章47和48節,掃羅王所作的;還有撒母耳記下8章1到13節,大衛所作的。君王也要在以色列受到攻擊時保衛自己的國家﹐就如撒母耳記下5章17到25節,大衛所作的;還有列王記下19章,希西家王所作的。詩篇2篇總結性的說到﹐以色列的王要如何以公義對待那些違抗他們和背逆主的國家。第6到12節這麼說道﹕

[主說]﹕「我已經立我的君在錫安─我的聖山上了。」……耶和華曾對我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你求我,我就將列國賜你為基業,將地極賜你為田產。你必用鐵杖打破他們;你必將他們如同窯匠的瓦器摔碎。」現在,你們君王應當省悟!你們世上的審判官該受管教﹗當存畏懼事奉耶和華,又當存戰兢而快樂。當以嘴親子,恐怕他發怒,你們便在道中滅亡,因為他的怒氣快要發作。凡投靠他的,都是有福的。(詩篇2篇第6-12節)

這些經文是根據古代近東的習俗﹐看待宗主國的君王為父親﹐而附庸國的君王為兒子。上帝是宗主國王﹐而大衛是兒子。上帝對世界的計劃是讓萬國都要服事順從大衛王﹐他們要敬畏、尊崇他﹐因為他是上帝在世上施行公義的器皿。

在另一方面﹐君王也有責任在國家的層面上﹐就是在以色列國內﹐伸張上帝的公義。君王藉著帶領上帝的子民順服祂的律法﹐來執行國家公義﹐所包含的事項﹐例如看顧弱者的福利和需要﹐就如箴言29章14節提到的﹔要抵擋行惡的人﹐就如大衛在撒母耳記下4章9到12節所示範的﹔要懲治罪犯﹐如同列王記下14章5節講到的﹔還要建立穩定的社會﹐使得人民可以有和樂昌盛的日子﹐如同詩篇72篇所教導的﹔此外﹐君王也不可循私﹐枉曲公義﹐偏袒富人或是窮人﹐厚待有權勢或是軟弱的人。聖經有多處經文講到君王的角色﹐例如利未記19章15節﹐和以賽亞書11章1到5節。

再一次就耶穌所講的律法裡重要的事項﹐君王第二個主要職責就是施行上帝的憐憫。

憐憫

憐憫的意思是傚法上帝對祂的受造物的憐恤。上帝通常在人們犯罪時﹐以耐心對待他們﹐並且瞭解他們的軟弱。祂在生活中賜給他們美好的東西﹐將他們從苦難中解救出來﹐祂樂於這麼作﹐只是因著祂的良善恩慈。聖經多處提到上帝的憐憫﹐例如詩篇40篇11節﹐103篇8節﹐還有約拿書4章2節。

就如他們施行公義一樣﹐君王至少在兩個領域裡要施行憐憫﹐首先就是在國際關係上。在國際層面上﹐君王要對那些順服以色列的上帝的國家和百姓施行憐憫。例如撒母耳記下10章19節﹐以色列仇敵的附庸國在與以色列和好之後﹐大衛就向他們施憐憫。還有撒母耳記下10章1和2節﹐大衛也向亞捫王顯示恩慈憐恤之心。

除此外﹐舊約的先知們也預告說外邦的列國至終要臣服於耶路撒冷﹐他們要帶著貢物來到上帝國度的京城﹐並且領受上帝的君王的憐憫和保護。這些預言是記載在以賽亞書60章1到22節﹐66章18到23節﹐還有彌迦書4章1到8節﹐以及西番雅書2章11節等經文裡。

當然﹐就如在公義的部份我們所談到的﹐上帝並非總是想要施憐憫。有時祂也不准君王對那些行惡的列國施恩﹐例如撒母耳記下5章17到25節﹐上帝指示大衛要殲滅非利士人﹐大衛就如此遵行﹐沒有向他們施憐憫﹐因為他們犯的罪如此滔天﹐以致不得活命。因此君王的職責裡﹐有些部份是要分辨上帝何時要他們施行憐憫﹐何時又不要他們那麼作。

除了在國際關係上施行憐憫﹐君王也要在國家層面上﹐執行上帝的律法﹐向百姓施憐憫。君王乃是臣服於上帝﹐因此他必須對待上帝的百姓﹐如同上帝對待他們一樣﹐也就是要恩慈的對待他們。何西阿書6章6節提到﹐上帝要祂的子民樂意憐憫勝於律法裡規定的祭祀。這並非是說上帝的律法不重要﹐而是強調憐憫乃是律法裡比較重要的事項之一。因此﹐一個恩慈良善的君王也是個理想的領導者﹐他是傚法上帝關懷人的榜樣。撒母耳記下19章18到23節﹐大衛就顯示這樣的行為﹐向那些臣服於他的敵人表現憐憫之心。

憐憫貫穿舊約律法之內。如果我們有時能克服我們那種認為律法很糟糕的偏見,真正把律法看作是傳遞上帝慈愛的載體,我們就會開始看到到處都有憐憫。就拿我們看作是起點的十誡來說,比如你看像遵守安息日為聖的第四條誡命這樣的律法。我們看的時候,要超越這條誡命的前一部分,看到我們自己不僅要在主日或安息日安息,我們還要讓我們家裡的傭人,我們的牲畜,所有我們擁有的得安息。在我們這個現代世界,我們會說做生意的敬虔男女們應當對自己的僱員有憐憫,不要把他們看作是要搾乾用盡的資源,而是要把他們當成人來對待。要作上帝交給我們管理這些人的管家,所以當中有憐憫的規定。你會看到舊約聖經中有大量個別詳細的律法,是向人顯出憐憫的。申命記中要求人把一些莊稼遺落在田地的角落,讓窮人可以來得到一些吃的東西,使他們可以拾取留下的穀物。你還看到其他舊約律法,例如,不可向同胞收取利息的命令。那個世界並不是資本主義的投資經濟,收取利息常常變成虐待和佔人便宜的方法,那會取代待人的慷慨。如果一個人要佔一個貧窮以色列人同胞的便宜,你知道他可能會自己富起來,但他其實是掠奪他人。所以,律法說,不要這樣做。而是要慷慨,不收利息,借給有需要的人。每七年釋放為奴之人的律法,或者禧年的律法,規定讓人重新得回因不幸遭遇失去的土地。所以在這些關於復興的律法中,上帝向他的百姓顯出憐憫,然後命令他們在舊約律法中思想他自己的品格。〔麥克爾·葛羅道牧師〕

除了公義和憐憫﹐君王執行上帝的律法要作的第三件事﹐就是提倡鼓勵人們對上帝的忠信。

忠信

信實或忠信的定義是藉著衷心的相信和順服﹐顯示對上帝的忠誠。忠信就是相信上帝對祂自己的宣告﹐忠誠的服事祂﹐不敬拜其它的神﹐而且懷著愛戴之心順服祂。

就如公義和憐憫的部份所談到的﹐君王也必須在兩個層面上彰顯對上帝的忠信﹐首先就是在國際的領域。以色列的君王要帶領上帝的子民對上帝效忠﹐好讓臨近的列國也要為他們拜偶像和罪行而悔改﹐轉而服事上帝。君王要履行他們的職責﹐特別是要在以色列國裡確立對上帝的敬拜﹐例如列王記上8章41到43節﹐所羅門王在獻聖殿時的禱告。這個關乎對列國的教導和帶領的普世性任務也見於詩篇72篇8到11節﹐還有撒迦利亞書8章20到23節。

除了在國際上提倡對上帝的忠信﹐君王也要在國家的層面上鼓勵百姓存忠信的心。君王要在以色列國內提倡忠信﹐特別是要持守並提倡對上帝專一的敬拜。良善的君王會提供百姓敬拜所需要的資源和計劃﹐為聖殿的維修﹐籌組人事和制訂法規﹔並且通常在公共的敬拜慶典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例如歷代志上15、16、23到28章﹐大衛就作了這些事情。

君王定意要培養以色列民對上帝的忠信﹐對於全國會有深遠的影響。因為他是在上帝面前代表全民﹐因此在忠信的君王領導之下﹐百姓通常蒙受極大的祝福﹐而在不忠信的君王治理下承受上帝大而可畏的咒詛。上帝給以色列民繁榮昌盛及其擴展的疆界,以此祝福忠信的君王。相反,不忠信的君王則受責罰。事實上,列王紀上下將猶大被擄的部分罪過歸結為他們君王的不順服。列王記上9章6到7節﹐上帝對所羅門王這麼說道﹕

倘若你們和你們的子孫轉去不跟從我,不守我指示你們的誡命律例,去事奉敬拜別神,.我就必將以色列人從我賜給他們的地上剪除,並且我為己名所分別為聖的殿也必捨棄不顧,使以色列人在萬民中作笑談,被譏誚。(列王記上9章6-7節)

可悲的是﹐並非以色列和猶大國的每個君王都是忠於上帝的﹐也因此百姓經常為此受苦。然而即使聖殿被棄置不顧﹐或是百姓墮落去拜偶像﹐還是有忠於上帝的君王起來改革歸正﹐帶領全國恢復對上帝的敬拜。我們在列王記下18章1到8節﹐讀到希西家的事跡﹔還有列王記下22章1節到23章25節﹐約西亞王的故事。他們改革的努力激發上帝的子民﹐轉而對上帝忠信﹔也因此上帝也願意在他們治理的時候祝福這個國家。

我們讀過了舊約君王的資格和職責之後﹐現在來看舊約對於以色列未來君王的期盼。

期盼

舊約對於未來的君王有許多期盼﹐特別是先知預言提到的﹐要達成上帝的目標﹐在地上建立祂的國度的那一位彌賽亞君王。當然﹐新約啟示﹐這位彌賽亞君王就是耶穌。因此我們要來仔細查考舊約的這些期盼。

對於以色列未來君王的期盼是建立在兩個根源上﹐第一﹐舊約王權的歷史發展﹔第二﹐關乎以色列未來君王的明確預言。讓我們先來看王權的歷史發展所引發的期盼。

歷史發展

我們先來看在以色列的前君王期﹐就是從創造階段到以色列的士師時代﹐人類的君王在上帝的計劃裡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前君王期

當上帝創造這個世界時﹐祂將亞當和夏娃安置在伊甸園裡﹐要他們負責管理受造的萬物。創世記1章26和27節﹐當上帝計劃﹐並按著祂的形象創造亞當和夏娃時﹐就指明人類所要承擔的職份。

在舊約時代﹐神的形象﹐與神祇相似﹐以及神的兒子這樣的名詞﹐通常是用來指君王和皇帝。這樣的詞語表明一個信念﹐就是君王乃是神明在地上的代表或是總督﹐因此君王有責任確保他的神明的旨意在地上能夠達成。那麼﹐當聖經說亞當和夏娃有上帝的形象時﹐就是意味著上帝任命整個人類作為祂在地上的代理攝政。從一個廣義的角度而言﹐所有的人類受造都有君尊的位份﹐以王的身份服事上帝﹐確保上帝的旨意得以成就在地上。上帝的形象是君尊的表徵﹐這個概念有助於我們瞭解創世記1章28節﹐在那裡﹐上帝給予人類的先祖這個命令﹕

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創世記1章28節)

上帝要把全地都轉變成為祂的國度﹐因此祂任命祂的代理攝政﹐就是人類﹐要生養眾多﹐讓全地佈滿其他有上帝形象的人﹐也要治理所有的受造物。這個命令通常被稱為是文化使命或御令﹐因為它命令我們要把世界治理成有文化有文明﹐合乎上帝心意的國度。

亞當和夏娃墮落犯罪之後﹐他們和他們的子孫就逐漸離棄這些起初的職責﹐到一個地步﹐上帝以挪亞時代的洪水來審判有罪的人類。即使是這樣﹐上帝也沒有免除人類在世上君尊的職責。在挪亞和他的家人出了方舟之後﹐上帝對他們重申文化使命﹐命令所有君尊的人﹐要把敬畏上帝的文明傳佈到全世界。

但是人類代理攝政的身份在亞伯拉罕時代有了一個重大的改變﹐上帝贖出亞伯拉罕﹐以他為上帝的選民以色列人之父。雖然從廣義來說﹐全人類依舊是上帝的代理攝政﹐但主選擇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成為地上所有家庭的長子。創世記15章和17章﹐上帝與亞伯拉罕立了一個聖約﹐指明以色列民有個君尊的特權﹐要為上帝建立聖潔的國度﹐並且以這個國度起首﹐將上帝的旨意傳佈到世界其它國家。

後來在歷史上﹐上帝開始履行祂給亞伯拉罕的應許﹐差遣摩西和約書亞去帶領以色列人。在他們的治理之下﹐上帝把祂的子民從埃及為奴之地救贖出來﹐給他們能力﹐征服迦南地﹐就是應許之地﹔在那裡他們要成為一個得蒙救贖﹐有上帝聖潔形象的大國。

可悲的是﹐以色列人沒有全然征服迦南地﹐因此在約書亞死了之後﹐國家的統一就瓦解了﹐由不同的地方士師和利未人帶領各支派,度過了那段艱難多災的日子。雖然上帝還是在那些年日祝福以色列﹐可是士師和利未人的帶領﹐不足以能夠將以色列人帶到一個有上帝君尊形象的領導國度。士師記的作者在整卷書裡很清楚的顯示這點。士師記21章25節﹐書的最後一句話這麼說道﹕

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師記21章25節)

士師記17章6節﹐18章1節﹐還有19章1節﹐也有類似的評論。這些重複出現的話強調一個重點﹐以色列唯有在公義的君王﹐以上帝代理攝政的身份治理之下﹐才能夠成為蒙上帝揀選﹐合祂心意的國家。

士師記看起來是為君王的出現提供了理由。士師記中有一種循環,士師興起,一段時間好了,然後百姓落入罪中,他們向上帝呼求,上帝再興起另外一位士師。因此,作者顯然是要說明這一點,就是人們需要某些更穩定,更安全的,盼望要有一位合上帝心意的統治者和領袖,當然那些品格是特別適用於大衛,這位合上帝心意的君王身上。他被看作是君王該有樣式的楷模,不僅對當時的以色列人是這樣,實際上還表明上帝怎樣在他的百姓之上行使王權。這樣,士師記就可以算作是某種論證,證明需要有一位君王,一位在上帝之下治理的君王,讓我們看到上帝怎樣治理當時百姓的君王,確實也會怎樣治理今天的百姓。〔西門·沃伯特博士〕

很要緊的是要把士師記這卷書放在上帝的全盤計劃中,從創世記一直到耶穌基督降臨的故事線索中來看。士師記回顧之前的啟示,一直回溯到身為君王般的人物亞當那裡,然後亞伯拉罕在亞伯拉罕之約中期望君王從他後裔而出;摩西頒布舊約時,在申命記17章展望君王的臨到。然而,在上帝的計劃裡並不是在那個時刻,就讓君王實際的出現。因此,士師記在某種意義上,就是讓人看到需要有這樣的領袖,需要這般的治理。在這一點上,約書亞接續摩西,士師們接續約書亞。然而還沒有上帝預期將要來到的君王,還沒有應驗。士師們,取決於他們的領導能力,如果他們還算好,民族通常就不會太糟糕。如果他們是惡人,民族就會遭殃,而當時卻沒有君王。士師記告訴我們,君王來到的時候,事情會變得好起來。舊約告訴我們這些事將會應驗成就。當然,接著我們就從師士到了掃羅和大衛的時期,他們兩位被對比的呈現出來,一個是人選擇的王,另一個是上帝選擇的王,以此帶領我們進入重大的大衛之約,及其大衛那個更偉大後裔的應許。這一切都是出於上帝的計劃,預備我們期待主耶穌基督的來臨,向我們彰顯在眾王中一個真正君王的風範,表明我們需要這個君王來恢復我們起初被造的目的。這都是上帝計劃的一部份,把眾人引導到基督耶穌那裡。〔司提反·威樂姆博士〕

我們已經看過在以色列前君王期﹐人類王權的起始﹐現在要來探討以色列君王期的歷史發展。

君王期

根據撒母耳記上8章5到20節﹐在士師時代的末期﹐以色列國羨慕鄰邦的列國在君王治理之下﹐社會穩定有秩序﹐但是他們拒絕等候上帝﹐在祂所定的時候為他們興起一個王。他們反而要求上帝馬上給他們一個王。上帝於是任命掃羅﹐作為以色列第一個正式受命的君王

我們必須瞭解﹐以色列人想要一個君王﹐這事件本身並不是一個罪。上帝在之前已經多次啟示﹐祂計劃要讓以色列成為一個有君王治理的強大國家。例如在創世記17章6節﹐上帝應許亞伯拉罕﹐君王會從他的後裔而出。還有創世記49章8到10節﹐雅各為他的兒子猶大祝福﹐宣告猶大的後裔要以君王身份治理以色列人。在本課的前面我們也看到﹐摩西甚至在申命記17章14到19節﹐制訂以色列君王該具備的資格。除此之外﹐撒母耳記上2章10節﹐在以色列人要求上帝給予他們一個王之前﹐合上帝心意的哈拿已經獻上一個帶預言的禱告﹐講到上帝至終會設立一個公義的君王來治理祂的百姓。

但是儘管上帝有計劃為以色列人設王﹐全國的人卻拒絕相信上帝﹐不肯等候祂的時間表﹐這就成為他們的罪。上帝指派掃羅為王﹐部份原因就是要為他們的罪而懲戒他們。掃羅王雖然在某些方面將以色列人帶往上帝期待的方向﹐然而他自己對上帝的背逆﹐卻使得上帝廢棄他和他的家室。

但是在掃羅失敗之後﹐上帝還是很恩待以色列人﹐給予他們需要的君王﹐就是興起大衛為王。就像所有墮落的人類一樣﹐大衛也是個罪人﹐但他也是個合上帝心意的人。上帝給予他能力得以統一整個國家﹐打敗仇敵﹐給以色列帶來和平興盛的時期。除此之外﹐上帝也和大衛立了一個聖約﹐就是他的後裔要永遠統治以色列﹐成為永久的王朝。我們在撒母耳記下7章﹐歷代志上17章﹐還有詩篇89與132篇﹐讀到這上帝與大衛立的這個約。

大衛死了之後﹐他的兒子所羅門接續他作王。就許多方面而言﹐所羅門統治時﹐是以色列君王歷史裡最鼎盛的時期。他擴張以色列的疆界﹐為國家增添許多財富和好名聲。可悲的是﹐他也嚴重的違逆上帝的律法準則﹐去敬拜他的外邦妻妾所拜的神﹔因此上帝在所羅門兒子羅波安的時候﹐把國家分成南北兩個部份﹐而接下去的世代變得更加不忠於上帝﹐以致最後以色列和猶大都受到上帝的審判﹐承受被擄與流放的命運。北國以色列在主前723或722年﹐被亞述所征服﹐南國猶大在主前587或是586年﹐被巴比倫所侵佔﹐最後一個合法的君王是大衛的後裔約雅斤﹐又稱為耶哥尼雅﹐他在主前597年被廢黜﹐並且遭到囚禁。

在君王期結束的時候﹐上帝對於人類的王權有許多啟示。從最廣義的層面而言﹐所有的人類都是上帝的代表﹐要治理全地﹔就較狹義範圍而言﹐以色列國具有特別代理攝政的位份﹐被立為人類的神聖家族﹐要作為其他國家的表率﹔而從最狹義層面來說﹐大衛君尊的後裔要承受上帝的首席代理攝政的職份。上帝任命大衛的子孫要帶領以色列人和世界其他國家﹐服事並成就至高之王﹐上帝他自己的旨意。

我們已經討論了以色列在前君王期和君王期兩個時代裡﹐君王職份的歷史發展﹐現在要來探討後君王期﹐就是以色列和猶大百姓被擄流離在外﹐沒有大衛的子孫做王的那個時期。

後君王期

雖然巴比倫摧毀了耶路撒冷﹐而且廢了大衛子孫的王位﹔但是波斯王古列又征服了巴比倫﹐並且頒布命令﹐准許以色列回返原來的應許之地。我們從歷代志下36章和以斯拉記1章﹐讀到這個歷史記載。

古列王頒布詔書之後的幾年通常被稱為是回歸時期﹐那些回歸的人重新潔淨向上帝獻祭的壇﹐建築新的聖殿﹐並且還重修耶路撒冷的城牆。早先﹐在哈該書2章21到23節﹐先知哈該甚至告訴這些回歸的剩餘子民﹐如果他們忠於上帝﹐上帝就會任命他們的省長所羅巴伯﹐就是大衛的一個後裔﹐來接續大衛的王位。然而這些百姓並沒有忠於上帝﹐因此舊約就結束於一些以色列的剩餘子民住在應許之地﹐期盼那延遲到未來的榮耀。

在新、舊兩約期間﹐以色列人對上帝的叛逆繼續延遲以色列王權的恢復。希臘帝國打敗波斯帝國﹐統治了巴勒斯坦的以色列人。後來﹐羅馬帝國又征服了希臘﹐也接管應許之地。在這段時期﹐以色列沒有上帝所授命的君王。

以色列歷經亞述、巴比倫、瑪代和波斯、希臘與羅馬的壓制﹐這悲慘的情況清楚顯示一件事﹕大衛公義子孫的統治對於以色列的未來是生死存亡的事。以色列需要一個大衛王朝的君王來成就上帝的選民在世上的作用。因此﹐上帝忠信的百姓繼續仰望上帝會履行祂與大衛所立的約﹐差派一個公義的大衛子孫為王﹐來救贖他們脫離外族的壓制﹐並且擴展上帝的旨意到世界各地。

我們已經談過了君王職份的歷史發展﹐現在要來看舊約對於未來王權期盼的一些明確預言。

明確預言

舊約對於以色列王權的未來實在有太多的預言﹐我們無法一一討論。為了這一課的目的﹐我們只能談到其中四個重要的主題。第一﹐舊約的先知們預告上帝將要恢復大衛王朝。

舊約聖經特別強調彌賽亞首先是大衛的子孫。當然大衛是那位以色列的偉大君王,他極其地信靠耶和華,獲得極大的勝利,在很多很多方面順服耶和華。當然,他也有一些明顯的失敗,但大衛成了彌賽亞將會是一位怎樣的君王的範例。他將是給民族帶來和平的君王。所以我們在舊約聖經後半部分看到,在大衛死後,人們一直期望有一位大衛的子孫要來,這特別與將要有的和平、公義和喜樂的理念相互一致。〔湯姆·史瑞納博士〕

在舊約聖經中,所說的彌賽亞這個人物是一位君王,從大衛家譜而出的君王。上帝與大衛立約,在那約中,上帝應許大衛,有一天上帝要興起一位君王,這位君王是要以一種特別、獨特的上帝兒子的身份,就是作為上帝獨生子的關係。他要在大衛的寶座上永遠作王,他要建立公正公義。所以,當我們去看舊約聖經的彌賽亞時,我們實際上是特指一位君王。那位最終的君王,要帶來上帝的救恩和拯救的君王。〔馬可·斯特勞斯博士〕

先知們說上帝至終會差派一個公義的大衛子孫,來恢復以色列大衛家的王權。聖經裡多處提到這樣的預言﹐例如詩篇89篇、以賽亞書9章7節﹐和16章5節﹐耶利米書23章5節﹐和33章25到26節﹐以及以西結書34章23和24節。就其中一個例子﹐我們來聽阿摩司書9章11節﹐上帝藉著先知阿摩司所說的話﹕

到那日,我必建立大衛倒塌的帳幕,堵住其中的破口,把那破壞的建立起來,重新修造,像古時一樣。(阿摩司書9章11節)

第二個主題是﹐先知們預告這個未來的大衛子孫會帶給上帝的百姓自由與對他們仇敵的得勝。舊約先知們經常講到將來會有一個時候﹐上帝會奇妙的介入人類的歷史﹐為著祂忠信的子民﹐制服他們的仇敵。上帝應許要施行審判﹐懲罰那些敵對祂的人﹐包括以色列那些不忠於上帝的人。先知們也重複的把這個得勝﹐與將來在大衛寶座上的那個子孫﹐上帝的偉大代理攝政﹐相聯在一起。這些預告的期待﹐是記載在詩篇132篇17到18節﹐以賽亞書9章4到7節﹐耶利米書30章5到17節﹐以西結書34章2節﹐還有撒迦利亞書12章1到10節。例如﹐耶利米書30章8和9節﹐記載這個預言﹕

萬軍之耶和華說:「到那日,」 「我必從你頸項上折斷仇敵的軛,扭開他的繩索;外邦人不得再使你作他們的奴僕。你們卻要事奉耶和華─你們的上帝和我為你們所要興起的王大衛。」(耶利米書30章8-9節)

第三﹐舊約的先知們預告這個未來的大衛子孫要建立一個永久性國度。舊約的先知們經常教導說﹐這個偉大的大衛子孫要統治以色列﹐他們要永遠享受上帝美好的祝福。大衛後裔的這位君王會將全地治理的如同天上一般﹐他的百姓要享有平安昌盛的生活。這樣的期盼可見於以賽亞書55章3到13節﹐還有以西結書37章24和25節等聖經經文。例如﹐以賽亞書9章7節﹐以賽亞說到這個未來的大衛子孫﹕

他的政權與平安必加增無窮。他必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他的國,以公平公義使國堅定穩固,從今直到永遠。萬軍之耶和華的熱心必成就這事。(以賽亞書9章7節)

第四個主題是﹐舊約先知也教導說﹐這個未來的大衛子孫會建立一個普世性國度。未來的大衛國度在時間和疆界都是沒有限制的﹐它會擴展到全地﹐那些為罪悔改的人會蒙受祝福﹐不管他們是什麼國籍或是族裔。我們在詩篇2、68、72、110和122篇﹐都讀到這樣的應許。但以理書7章13和14節,如此描述將來這個未來君王和其國度的情況﹕

見有一位像人子的,駕著天雲而來……得了權柄、榮耀、國度,使各方、各國、各族的人都事奉他。(但以理書7章13-14節)

認識彌賽亞角色的其中一處關鍵舊約聖經經文,就是詩篇第2篇,它清楚地講到上帝怎樣已經在錫安,他的聖山上設立了這位特別的君王,這位受膏者,這位彌賽亞。若是你仔細讀得話,你會發現這個上帝要設立的君王,他將要成為統治全世界的主宰。萬民都要向他順服。在他的權柄中,萬民和地上的君王都要屈膝來敬拜他,事實上,詩篇第2篇的語言是呼籲人以嘴親子。這要表達的意思,就是他不僅是以色列的彌賽亞,雖然他是,而是因為他是以色列的彌賽亞,他也是全世界的主,統治全世界理當的主。所以要明白的其中一樣關鍵事情,就是彌賽亞是一位人物,實際上要認識到,他是一位要來,要統治世界的人物。[彼得·瓦爾科爾博士]

舊約結束時,人們懷著期盼﹐期盼未來的君王臨到﹐上帝將要差派一個特別的大衛子孫﹐成為祂最尊貴的代理攝政。他必打敗上帝子民所有的仇敵﹐也要為那些順服他權柄的人﹐在地上建立一個永恆的國度。這個國度必成就上帝原本的目的﹐就是祂要那些照著祂形象而造的人所應該達成的﹐也會履行上帝對以色列本來的旨意﹐更會達成上帝原先持定的大衛家永遠掌權的計劃。這位公義的大衛子孫會使整個世界成為上帝的國度﹐他必除滅一切的邪惡﹐使他的子民能永遠過著和平昌盛的生活。

III. 在耶穌裡全然實現

我們已經探討了君王職份的舊約背景﹐現在要來看本課的第二個主題﹐就是君王職份在耶穌身上全然實現。新約清楚教導說﹐耶穌就是舊約所應許的那位大衛子孫。例如馬太福音2章2節﹐東方來的博士描述他是猶太人的王﹔馬可福音8章27到29節﹐耶穌的門徒們也把彌賽亞或是基督的尊稱加給他﹔約翰福音1章49節﹐他被稱為是以色列的王。而最重要的是﹐就在他臨死的時候﹐耶穌宣稱他自己就是舊約所應許的那個彌賽亞君王。馬太福音27章11節記載﹐耶穌與本丟彼拉多的對話﹕

巡撫問他說:你是猶太人的王嗎﹖耶穌說:你說的是。(馬太福音27章11節)

類似的記載也出現在馬可福音15章2節﹐路加福音23章1到3節﹐還有約翰福音18章33到37節。即使耶穌在世上服事的期間並沒有登上以色列的王座﹐但是新約清楚教導說他的確就是所應許的那位要作王的大衛子孫﹐而且他將來還會再回來﹐完成舊約對於大衛寶座的每一個期盼。

類似於我們查考君王職份的舊約背景﹐我們對於君王職份在耶穌身上的實現﹐也分三個要點來探討。第一﹐我們要看耶穌符合君王職份的資格﹔第二﹐我們要探究耶穌如何履行君王的職責﹔第三﹐我們要探討耶穌如何符合舊約對於未來君王服事的期盼。讓我們先來看耶穌的君王資格。

資格

我們在這一課裡﹐早先曾提到摩西的律法列出君王的四個資格﹐首先﹐君王必須蒙上帝所揀選﹔第二﹐他必須是個以色列人﹔第三﹐他要倚靠上帝﹐才得以建立昌盛穩定的國家﹔第四﹐他在治理國家和個人生活上要忠於上帝的聖約。除了這些資格以外﹐上帝與大衛的聖約特別講到君王必須是大衛的子孫。我們現在就來探討﹐耶穌如何符合這每一個資格﹐讓我們先來看他是蒙上帝所揀選。

蒙上帝所揀選

我們前面曾提過﹐上帝是至高的君王或宗主﹐統管萬有﹐以色列的君王則是臣屬上帝的附庸王或藩王﹐管理上帝特別的子民﹐聖潔的國度以色列。既然只有上帝可以分授祂的權柄﹐上帝也必須揀選所有合法的君王﹐來領受和執行上帝給予的權柄﹐治理他的國家。

耶穌符合這些資格﹐因為他是上帝所揀選並且指定成為以色列的王。我們從馬太福音1章1到17節﹐耶穌的家譜看到這個事實﹐還有天使加百列對馬利亞宣告耶穌的出生也講到這點。路加福音1章31到33節﹐加百列對馬利亞這麼說道﹕

你要懷孕生子,可以給他起名叫耶穌。他要為大,稱為至高者的兒子;主上帝要把他祖大衛的位給他。他要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遠;他的國也沒有窮盡。(路加福音1章31-33節)

上帝清楚表明﹐祂已經揀選耶穌為君王﹐統治祂的百姓。君王的第二個資格是﹐他必須是個以色列人。

以色列人

耶穌符合是以色列人的這個資格是不用說的﹐因為他是出生於一個以色列家庭。他奇妙的道成肉身﹐在童女馬利亞的腹中被孕育﹐這使得他的誕生很不尋常﹐但是他依法仍然是約瑟和馬利亞的孩子﹐也是以色列這個聖約民族的一份子。馬太福音1章﹐和路加福音3章﹐耶穌的家譜證實了這一點﹐而類似羅馬書9章5節的經文則是講到耶穌的先祖是以色列人。

舊約列出君王的第三個資格是要倚靠上帝﹐而非靠人為的策略﹐去謀求和平與昌盛。

倚靠上帝

耶穌符合這個資格﹐因為他全然倚靠上帝的能力﹐去為他的百姓建立平安和昌盛的生活。他不會試著與希律或是彼拉多﹐或是其它人類的政府締結聯盟。相反的﹐他全心倚靠上帝的權柄和能力﹐去建造他的國度﹐就如我們在約翰福音13章3節﹐19章10和11節等經文所讀到的。

耶穌符合舊約關於君王的第四個資格﹐他藉著持守上帝命定的律法﹐顯示他是忠於上帝的聖約。

忠於上帝的聖約

我們從許多方面可以看得耶穌忠於上帝的律法﹐特別是他持守律法的原意﹐也盡心要履行律法所要求的每個事項。例如﹐在馬太福音5章到7章的登山寶訓﹐耶穌屢次強調律法所包含的原來意思﹐與律法師口傳的教導是截然不同。除此外﹐耶穌特別講到他來﹐是為了成全律法的每個細節。馬太福音5章17到18節﹐耶穌這麼說道﹕

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馬太福音5章17-18節)

羅馬書8章3和4節﹐使徒保羅回應耶穌的話﹐他說耶穌成全所有的律法﹐不單是為著他自己﹐也是為我們而這麼行。

聖經說律法是一位師傅,把我們指向基督,帶我們到他那裡,預備我們去相信他。上帝賜下律法,律法反映出上帝的品格,但我們未能遵守律法。所以當耶穌來的時候,他讓我們看到完全的人性實現了上帝要它達到的目的,就是以信守上帝的命令預表出來與上帝的關係。所以耶穌來,讓我們看到真正的人性當有的樣式。但耶穌也通過為我們遵守了律法,通過他守約、遵守律法的行為,始終向上帝忠心,以此守全了律法。所以他成為了我們的義。聖經說上帝既是公義的,也稱人為義。並且正如他帶著他的律法來,然後他帶著為我們遵守律法的他的兒子來。這樣他既是那位義者,也是在基督裡稱我們為義的那一位。〔埃瑞克·索尼斯博士〕

很重要的是要強調,耶穌守約,這正是他有權作我們君王的根據。我的意思是這牽涉到許多主題,其實是一直回到亞當那裡的。亞當作為我們的頭,我們全人類的代表,要像上帝所造的所有人一樣,向上帝順服忠心。我們是受造的人,我們是應當順服造我們的上帝,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方面服事他,順服他,愛慕他。亞當悖逆,與之帶來的是罪惡、死亡和審判。要逆轉這一點的唯一方法,就是我們需要上帝為我們作出補救,通過另外一位亞當,通過另外一個人作出補救。所以我們看到這個突出的重點,上帝要通過這些不同的先知、祭司和君王,提供一位像亞當的,最終的頂點就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你看福音書,就知道他來遵行上帝的旨意。他來順服。加拉太書第4章說他由婦人所生,生在律法之下,為要順從一切的律法。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因為他要逆轉亞當所做的。通過祂的順服,我們想到這點,不僅是按他的生命來講的,這裡他的生活也很重要。通過順服,有時我們把這叫作他的「順服之舉」,他就為我們滿足了律法所有的要求。通過他的順服,最重要的是在他受死的這件事上,按腓立比書第2章說的,他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然後,他因著這工作的功德,作為我們君王、我們祭司的那順服的功德;他得到高舉,升到上帝的右邊。這不是說他在這之前不是君王、不是主,作為上帝的兒子,他一直都是君王和主。然而他是通過他的工作,作道成肉身的子上帝,他要通過他的人性,順服、忠心,代表我們順服忠心,使他能為我們贏取我們的救恩。若沒有對父上帝的完全順服和忠心,在彌賽亞的工作、那作王的工作中,他就不可能按著上帝所賜的作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司提反·威樂姆博士〕

耶穌符合舊約的第五個資格就是他是大衛的子孫。

大衛的子孫

上帝與大衛立的聖約﹐乃是確立大衛的後裔為以色列永遠的統治者﹐因此只有大衛的子孫才能合法的承繼以色列的王權。聖經多處清楚提到耶穌乃是大衛家的一份子﹐例如馬太福音1章1到25節﹐羅馬書1章1到3節﹐啟示錄5章5節﹐還有22章16節。

我們已經看過了耶穌承擔王權的資格﹐讓我們來看耶穌作到君王當盡的職責。

職責

我們之前曾經提到﹐君王基本的職責﹐就是代表上帝﹐忠心治理附屬於上帝的國家﹐特別是要遵行上帝的律法。所有的基督徒都知道﹐耶穌在世上服事期間並沒有完成他的工作﹔事實上﹐我們的耶穌君王是從天上﹐以及藉著現今的教會繼續在工作﹔而且他至終還要再回來﹐完成他的工作。雖然如此﹐他所做成的﹐已經足以讓我們相信他的確就是基督﹐是上帝所差派來復興祂國度的大衛家的君王。

正如我們討論君王職務的舊約背景所用的重點﹐我們也以此來探討耶穌的君王職責﹐那就是伸張公義﹐施行憐憫﹐以及提倡忠信。讓我們先來看耶穌如何伸張公義。

公義

就如前面的討論﹐我們也是以兩個層面來探討公義的執行﹐首先就是國際的公義。耶穌在地上的服事﹐多半沒有直接關涉到人為的政府﹐但他是藉著與撒旦國度和他的鬼魔對抗﹐並且釋放那些被罪把持挾制的人﹐以此來持守並伸張公義。聖經描述這是上帝國度和撒旦國度的屬靈戰爭﹐例如路加福音11章14到20節﹐還有以弗所書2章2節都談到這點。因此﹐我們可以把耶穌所作的﹐比對舊約君王藉著戰爭來維護國際正義。馬太福音12章28節﹐耶穌這麼說道﹕

我若靠著上帝的靈趕鬼,這就是上帝的國臨到你們了。(馬太福音12章28節)

在這節經文裡﹐耶穌指出他能夠趕鬼﹐就足以證明他是在率領上帝的國度﹐對抗撒旦的國度。舊約的君王也藉著與其它國家的和平協定來執行國際公義。雖然耶穌並不常這麼作﹐他的確有從東方來的博士那裡收到和平的贈禮﹐馬太福音2章記載他們帶了禮物來獻給耶穌﹐這些博士們代表外邦的國家﹐他們的用意﹐就是要使得他們的國家與以色列的新生王有和好的關係。

除了執行國際公義﹐耶穌也在以色列國內持守上帝的公義。就如其他人類君王一樣﹐耶穌通常不會涉入一些個人的紛爭事件裡﹐他讓地方法庭和審判官去處理那些事件。但是耶穌經常教導人要持守公義﹐例如馬太福音5章25和26節﹐12章15到21節﹐還有路加福音18章7和8節﹐都談到這點。另外﹐他也保證對於善行和惡行會有明確的記錄﹐以致當他再回來施行審判的時候﹐可以有公平的判斷。馬太福音10章15節﹐11章22到24節﹐以及12章36節﹐都談到耶穌的這個君尊職責﹐經文描述耶穌講到他在將來所要施行的審判﹔還有約翰福音5章22節﹐耶穌講到他就是那個要施行審判的人。

除了執行公義﹐耶穌也按著上帝的律法施憐憫﹐履行其君王的職責。

憐憫

耶穌傚法上帝對所有受造物的愛心﹐彰顯他君尊的憐憫。當百姓犯罪的時候﹐他顯出耐心﹐他瞭解他們的軟弱﹐供應他們的需要﹐也幫助舒解他們的痛苦。

按照我們正常的關於王權的人類歷史,我們想到君王的時候,總會想到某位擁有絕對權柄的人。他們走進來,人們就開始下拜,他們要什麼,君王的願望是什麼,人們就做什麼。但是耶穌的君王職分,就像他生活中每一件事情一樣,看來是把整個世界體系徹底顛覆。我在想約翰福音第一章,約翰在那裡使用了創造主的概念,耶穌是創造世界的那一位。聖經說他到他自己的地方來,他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對任何說我信耶穌是君王的人來說,包括我,你若把像這節經文的話放在這裡,你會想,一位到他自己造的世界來,又容許自己被人拒絕的君王,他會是一種怎樣的君王呢?所以我想到,主顯出憐憫,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可憐我們,我肯定他是可憐我們,但我想這是因為他要啟示某些關於上帝內在生命的事情。憐憫與三位一體上帝的生命相關。從我根據永恆的角度來看,這位君王他自己,聖父、聖子、聖靈,全宇宙的君王,是一位在三位一體之內,向另外一位委身自己的上帝,父向子委身,子向父委身,聖靈向其他兩位委身。所以,當耶穌來向罪人顯出憐憫時,他是表現出這種委身自己的愛,這是君王對自己的啟示。他要審判,他最終要定那些不愛他的人為有罪。但是,當他到地上來,他是到一群被虐待,被各種邪惡勢力和魔鬼自己扭曲的人這裡來;這位君王來,他說,我不打算對你們有任何要求。他先說,我要來,把我自己交給你們。因此,他所有的憐憫作為,都是三位一體上帝的心懷,在這世上把自己交出來的作為,這就是我們這位君王做工的方式。他來,不帶著任何要求,他來是捨己。我想憐憫奇妙表明了始於上帝心懷的那捨己之愛,在道成肉身中,耶穌去到哪裡,就把這種愛傳給那裡的人。當然,他愛的高潮是在十字架上他對我們的憐憫,這位君王受死捨命,為的是我們可以得到上帝的憐憫得蒙救贖。所以,他是唯一真正憐憫的君王,他通過他君王的職分描寫出這種憐憫是怎樣的憐憫。〔比爾·烏瑞博士〕

耶穌來向人顯出憐憫,因為他就是滿有憐憫的那一位。然而,我現在想的是他的八福。有幾樣是讓我震驚的。第二個有福是這樣說的,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對我來說這意味著那些內心因著傷了上帝的心而破碎的人是有福了。所以當上帝取了人的肉體來到地上時,他環顧他的世界,看到的是令他難過的事。他不是只是哭泣,他說,我不僅要流淚,還要帶著憐憫進入那些處境。很有意思的是,巴克萊認為在新約聖經希臘文中,憐憫這個詞的意思是進入到肌膚裡去。所以,這種對憐憫的整體理解,意味著我能感受到他們此刻正在感受的。不是只是說我很幸運不在場,不過我會去到那裡的,而是說我要往他們那裡去,我要對待他們,就像我相信父上帝要我此時此刻對待他們一樣去對待他們。〔馬太·弗瑞德曼博士〕

我們要從兩個層面來看耶穌如何表現他的憐憫﹐首先是國際的領域。在國際層面上﹐君王要對那些順服上帝的邦國和人民施憐憫﹐耶穌以幾種方式表現這一點。第一﹐他給許多外邦人﹐就是不屬以色列國的人﹐施行奇妙的醫治﹐馬太福音15章28節﹐記載他醫治一個迦南婦人的女兒﹔馬太福音8章13節﹐耶穌醫治一個羅馬百夫長的僕人﹔馬可福音5章1到20節﹐他從一個外邦地區的人身上趕出一群鬼。

除此以外﹐耶穌也在一些外邦的區域傳道服事﹐包括推羅、西頓和底加波利﹐使得他的信息和事工成為啟示外邦人的光﹐就如西面在路加福音2章32節所預言會發生的。

除了國際層面的憐憫﹐耶穌君尊的憐憫更清楚的彰顯在國家的層面上。身為君王﹐耶穌有責任對待上帝的子民﹐如同上帝對待他們那樣﹔這意味著要存著仁慈待他們。良善的君王就是照著上帝關懷百姓的方式﹐以仁慈治理他們。耶穌身為以色列的君王﹐向他的百姓顯出極大的憐憫。他有數年之久﹐耐心的教導勸誡他們﹐施行無數的神跡﹐醫治他們的疾病﹐趕出污鬼﹐變食物餵飽飢餓的人﹐甚至使死人復活。

但是最能夠表現他君尊憐憫的神跡﹐莫過於他醫治那個癱瘓的病人。那是記載在馬太福音9章1到7節﹐馬可福音2章1到11節﹐還有路加福音5章17到25節。在那個事件裡﹐耶穌不只是醫治那個人的癱瘓﹐還赦免了他的罪。路加福音7章36到50節﹐他也作類似的事情﹐他赦免那個以香膏膏抹他腳的婦人所犯的罪。

正確回答這個問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為什麼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聖經的回答就是,因為他是我們得罪的那一位。他是主,他是創造主,他是造我們的那一位。我們在每一件事上都對他有虧欠,我們的罪、第一主要的是得罪了他。罪對人彼此帶來影響,罪對宇宙帶來影響, 但是第一主要的,按照我們是在上帝面前承載他形象的這種關係,我們對他的背叛就是犯罪得罪他。只有他才能赦罪。你會想到詩篇51篇,大衛說,「我向你犯罪,惟獨得罪了你。」你想到大衛的一生,我的意思是,他犯罪得罪了很多人,他影響了全國,他影響了烏利亞,他影響了拔示巴,他影響了他的兒子。但是,大衛正確看到,最終而言他是在上帝面前犯了罪。人們往往沒有認識到的我們的問題,人的問題,只有上帝才能解決我們罪的問題,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司提反·威樂姆博士〕

我得罪某人,或者某人得罪我,在人之間提出和同意饒恕的請求,發生的事情就是,一方說,「我不會讓你得罪我的事成為關係方面的攔阻,妨礙我們繼續的關係。」這很重要,我們必須以此互相對待,反映出我們是認識到,我們是如何得到上帝赦免的。但是,當上帝赦免的時候,他如此赦免,以致實際上取消了客觀存在的我的罪債,這是我無法向別人做的,別人也無法向我做的。因此,上帝取消了我客觀存在的罪債,這樣饒恕了我。這是上帝的赦免,很有意思,例如,在馬可福音2章,耶穌醫治那位癱子,對他說,「小子,你的罪赦了。」坐在那裡的文士們看到這情景,聖經告訴我們,他們心裡說,大概是自己默默地想,「這個人為什麼這樣說呢?他說僭妄的話了,除了上帝以外,誰能赦罪呢?」 這正可謂是要點所在。他們聽見耶穌說,他是按照只有上帝才能赦罪的方式赦免這人的罪,他們因此心裡不安;他們認定他是在褻瀆上帝。這意味著他們聽明白了他說的話,但對他的回應卻是錯了。這是四福音書中證明耶穌神性的一個很有力證據。在耶穌自己對自己的認識,他自己的自我宣告中,這宣告是赦罪的宣告,不僅僅只是除去關係方面的冒犯 — 他應該之前從未見過這位癱子,但是他以如此的方式赦罪,是按照上帝才能做到的方式,實際上取消了他們客觀存在的罪債。〔羅伯特·李斯特博士〕

所有的罪都是過犯﹐也是觸犯上帝﹐祂乃是公義的至高準則。而且﹐既然只有上帝是至高的君王﹐能施行最終的審判﹐也是唯一有權柄可以饒恕那些觸犯祂的人﹐只有上帝有權柄可以顯示這樣層面的恩慈。因著耶穌是上帝完全公義的臣屬君王﹐上帝給予他這樣的權柄來施行赦免﹐這使得耶穌也能夠將上帝的憐憫施行於祂的百姓。

耶穌履行君王職責的第三個方式是執行上帝的律法﹐以此提倡對上帝的忠信。

忠信

就如公義和憐憫的施行﹐耶穌也是在兩個層面上培養人們對上帝的忠信﹐首先我們來看在國際方面他所作的。耶穌用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向外邦的國家傳講上帝國度的信息﹐幫助那些人以誠心來敬拜上帝﹐並且順服祂。我們在馬太福音4章13到25節﹐24章14節﹐還有路加福音24章47節﹐都讀到這樣的記載﹔特別是在馬太福音28章18到20節﹐以及使徒行傳1章8節﹐他傳遞給門徒的大使命更是清楚顯明這點。在這兩次的委任授命裡﹐耶穌命令跟隨他的人﹐要去使萬國萬民作他的門徒﹐並且要作他的見證﹐直到地極。

當然﹐耶穌也在國家的層面上鼓勵人們要對上帝忠信。正如在國際層面上﹐耶穌在外邦人當中的工作﹐他也在以色列國境內﹐藉著宣講福音﹐勸勉人們要對上帝忠信。他從一個城鎮到另一個﹐傳講因著上帝的國臨近了﹐命令人要悔改﹐離開他們的罪﹐轉向對上帝忠誠。馬太福音4章17節﹐馬太如此總結耶穌的傳道﹕

從那時候,耶穌就傳起道來,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馬太福音4章17節)

我們在馬可福音1章15節﹐路加福音5章32節﹐10章13節﹐也讀到類似的記載。而且在四卷福音書裡﹐有多處提到耶穌傳講這樣的信息。

耶穌如此強調人要對上帝忠信,他這樣做,因為忠信表明信靠。它表明真正認識到上帝配得我們對他忠信、信靠、順服,最重要的,還有委身。你不順服醫生的命令時,你不僅僅是在表明你對這些命令的看法,你是在表明對醫生的態度。你不順服上帝的時候,你不僅僅只是在表明你不理會他的命令,你還是在表明對頒布這些命令的上帝的看法。所以忠信是表明信靠,表明按上帝的所是來看他,當然也是要按他的所言來行事。這樣,忠信於上帝,就是表明順服。表明天天向他委身,按他的所是來信靠他。保羅在羅馬書中講到,在他使徒的事奉中,基督徒人生就是應當帶領人順服真道的人生。這是很美的表達,在一些方面概括了基督徒人生。我們按上帝的所是看待他,我們把我們的信心放在他身上,這會很自然地導致順服。我們順服我們信靠的那一位上帝。〔埃瑞克·索尼斯博士〕

忠信是耶穌賜給我的,是與他同行,親密認識他帶來的喜樂。但他也要我每天回應他。他不是強迫我順服他,他不是要我遵從一條律法。他說,不管今天你情緒如何,不管你覺得這世界變得如何,是好還是壞,我需要一顆忠信的心,我需要一位忠信的新婦,我需要一位忠信的僕人,我需要一位忠信愛我自己的心上人。我想這就是他對像我這樣的人,傾向用世界的眼光定義屬靈的人提出的要求。主說,他要求的比這深入得多,「我要的是一顆忠信的心。」 就像結婚的夫婦,那是真愛的基礎。不管發生什麼都保持忠信。同樣,主要求人忠信,但他也通過他聖靈的同在,使人能成為忠信。〔比爾·烏瑞博士〕

我們已經探討了耶穌君尊的資格和他作為君王的職責﹐現在要來看他如何履行舊約對於未來彌賽亞君王的期盼。

期盼

在以色列的歷史裡﹐因著君王本身的軟弱和罪惡﹐使得他們無法在上帝面前履行當盡的職責。即使是像摩西、約書亞、和大衛這樣忠誠的領袖們﹐他們雖然順服上帝的律法﹐也關懷百姓﹐也無法全然做到上帝所要求的。他們最多是給國家一個短暫和平穩定的時期。律法的要求實在大過於他們能力所及﹐使他們無法持久的遵行。對於墮落的人類而言﹐律法實在是太難全面遵守﹐以滿足上帝的公義。除此之外﹐甚至最好的領袖也受制於年齡和死亡﹐聖經多處提到這些問題﹐例如撒迦利亞書4章6節﹐使徒行傳13章34到39節﹐希伯來書4章8節﹐還有羅馬書8章3和4節。

舊約裡統治上帝百姓的君王﹐從未得著上帝要給祂的百姓的最大祝福。他們無法做到上帝要求的﹐他們是軟弱墮落的人﹐然而他們的失敗卻使人生出盼望﹐上帝至終會履行祂與大衛所立的約﹐差遣一位公義的大衛子孫來拯救祂的子民。這個君王要特別從上帝的靈得著能力﹐使得他不會有軟弱的人通常有的限制。他能夠全然的遵行上帝的律法﹐成為大衛家、以色列國和歷世歷代以來失敗的人類的救贖主。耶穌就是上帝所差派來的這麼一位君王。上帝藉著耶穌﹐這位公義的大衛子孫﹐彌賽亞﹐最後為人類完成了我們自己本身根本無法做成的事。

我們要從耶穌王權的四個方面﹐來看耶穌如何達到舊約的這些期盼。第一﹐我們要看耶穌如何復興大衛王朝﹔第二﹐我們要著重於他給予百姓的自由和得勝﹔第三﹐我們要思考耶穌所帶來的永恆國度﹔第四﹐我們要專注於那個國度的普世性質。讓我們先來看耶穌復興大衛王朝。

大衛王朝

新約聖經多處明確證實﹐耶穌就是預言所說的﹐要復興大衛王朝的那一位大衛子孫。被聖靈感動的聖經作者們在馬太福音1章1節﹐路加福音3章31節﹐還有羅馬書1章3節﹐點出這個重要的聯結。使徒保羅在使徒行傳13章22和23節﹐特別宣講這個真理。耶穌在馬太福音21章15和16節﹐啟示錄3章7節﹐和22章16節﹐也宣告他自己就是那位彌賽亞大衛子孫。這證明耶穌的確就是所預言的大衛子孫﹐是要來的彌賽亞君王﹐他會達成上帝為萬物所定的國度旨意。

身為大衛寶座的繼承人﹐耶穌要達成上帝的國度計劃首先要作的﹐就是在以色列國裡復興一群忠信的剩餘子民﹐也就是忠誠於他的使徒和門徒們。就如耶穌在馬太福音28章19和20節所命定的﹐這些跟隨他的人要藉著傳講福音﹐使他們所到之處的以色列人和外邦人都成為主的門徒﹐以此擴展他們的陣容﹐那些被帶出來的門徒們又繼續前進﹐造就更多的門徒﹐這個過程就從那時起持續至今﹐使得上帝在地上的國度現在包含世上極大比例的人口﹐幾乎每個族群或是國家都有上帝的子民。

耶穌也達成舊約所期盼的﹐給予那些忠誠於他的人自由和得勝。

自由和得勝

耶穌在地上的年日裡﹐他定意要征服那些屬靈的仇敵﹐例如罪惡、死亡和鬼魔﹐好讓他的百姓得到自由。馬太福音1章21到23節﹐天使對約瑟如此說道﹕

[主的使者對約瑟說﹕] 「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 (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馬太福音1章21-23節)

在這段經文裡﹐馬太將耶穌的出生﹐與以賽亞書7章14節所講的﹐名為以馬內利的孩子相提並論。

在以賽亞的預言裡﹐以馬內利這個孩子是個兆頭﹐象徵上帝這位勇敢的君王在戰爭中與祂的子民一起﹐祂為他們爭戰﹐要打敗他們的仇敵﹐得到勝利﹐使他們從受壓制中得到自由。這樣的引申使得耶穌極其特別﹐他就是先知所預言的﹐上帝要使用的君王﹐去為他的百姓爭戰﹐打敗最大的仇敵﹐就是罪惡。我們在約翰福音8章36節看到同樣的主題﹐耶穌在那裡說只有他能夠使人脫離罪﹐得到真自由。

耶穌也使得他的子民勝過死亡。保羅在羅馬書6章4到9節﹐哥林多前書15章54到57節﹐講到這點﹐他強調耶穌的復活﹐是為我們擊敗罪惡和死亡。雖然現今在某個層面上﹐罪惡和死亡仍然是我們面臨的問題﹐我們依然會犯罪﹐而且我們的肉體也會死亡﹐然而我們其實已經是勝過這兩個仇敵﹐因為它們再也沒有能力可以掌控我們﹐使我們被定罪。

對於鬼魔﹐情況也是類似。身為我們偉大的君王﹐耶穌已經打敗它們﹐把得勝交給我們。它們雖然還會攪擾或是誘惑我們﹐甚至在肉體上傷害我們﹐但是它們已經沒有能力來挾制我們﹐或是毀壞我們的靈魂。歌羅西書2章15節﹐保羅如此描述耶穌已經勝過鬼魔﹕

既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擄來,明顯給眾人看,就仗著十字架誇勝。(歌羅西書2章15節)

當耶穌再回來的時候﹐他要徹底摧毀每一個抵擋他和他子民的仇敵。即使在現今﹐他對那些給我們最大傷害的仇敵已經執行初步的審判﹐為了要確保我們可以脫離它們的掌控﹐得到自由。

耶穌達到舊約對於君王的第三個期盼是他要建立一個永恆的國度。

永恆的國度

舊約預言說這位應許的君王會開始一個存留到永遠的國度﹐那是地上的天國﹐在大衛家的君王統治下存到永遠。新約證明耶穌的統治是會持續到永遠﹐我們在馬太福音19章28和29節﹐25章34節﹐路加福音1章33節﹐希伯來書1章8到13節等經文裡看到這樣的描述。然而這個國度現今在那裡﹖耶穌是否真的達成這個期盼﹖還是我們仍然在等候他做成這事﹖

耶穌在地上事奉時完成的其中一樣事情,就是在地上建立上帝的國。這看起來是指耶穌通過一個上帝大能的舉動,在敵占區建立起一個灘頭陣地,開始了入侵攻勢,結局就是把這個星球恢復給它理當擁有的創造主、主人和君王。這對敵占區開始的攻勢,顯明在幾個引人注目的方面:挑戰體制化的邪惡,挑戰魔鬼的邪惡,用光明和真理驅散欺騙,它大有能力引入另外一種效忠。這場戰役仍在進行,還要有打掃戰場的行動,清理,消滅最後的頑固堡壘。留待戰勝的最後那個敵人就是死亡。因此,就在我們靠著聖靈的能力加入這場正在進行的國度戰役的時候,我們仍舊禱告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成就。仍有一些事情,我們需要超自然的幫助才能做成。〔戈蘭·斯高靳博士〕

為了實現舊約的盼望,上帝拯救人作王的統治已經藉著耶穌基督突入這個世界,在他的受死、他的復活上達到頂點,他的復活證明他的死已經得勝。罪已經被解決,作為罪的工價後果的死亡已經被擊敗了。他不僅復活,還榮耀的升天,現在坐在上帝右邊。他在五旬節把聖靈澆灌下來。這一切都是國度臨到的一部分,我們稱為「國度的開啟。」它現在就在這地上。然而,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也告訴我們,還有將來的事情。我們仍然禱告。請想一想主禱文,我們禱告說,「願你的國降臨。」 國度已經降臨,他已經得勝,國度仍然在等候它的圓滿成就。〔司提反·威樂姆博士〕

人最難理解,特別是猶太人最難理解的其中一件事,就是彌賽亞耶穌第一次來和再來之間的關係。可以理解的是,人會說,我們看不到獅子與羔羊一同躺臥,人把刀打成犁頭,我們看不到地上有和平,人們以善意相待,那麼耶穌怎麼可能是彌賽亞,已經應驗了對彌賽亞的期望?怎麼可能彌賽亞已經來了呢?我們把這稱為開啟了的末世。這意思就是末世的現實已經隨著耶穌第一次降臨被帶入歷史。它們已經開啟,它們已經以決斷的方式起動開始,但它們仍在實現的過程中,直到最終這些事實得完滿的那一點。這被稱作是已然和未然的國度。國度已經降臨,耶穌已經把它帶來了,他已經在爭戰中發出決定的一擊,但戰鬥仍在繼續,仍在等待一個將來的、最終的實現來到。〔埃瑞克·索尼斯博士〕

耶穌在他升到天上的寶座之前﹐的確已經建立一個屬他的彌賽亞國度。馬太福音12章28節的經文裡﹐耶穌講到他有能力趕出鬼魔﹐這就證明他已經把上帝的國帶到世上。趕鬼不是象徵著上帝的國正在來臨﹐而是證明國度已經顯現於耶穌的能力裡﹐這個君王正在驅逐他的仇敵。雖然許多學者反對﹐認為國度沒有按著許多人預期可見的方式來到﹐耶穌卻堅持﹐若是以傳統政治權力的觀點﹐來衡量國度的具體顯現﹐那是一個錯誤的追求。路加福音17章20和21節﹐耶穌告訴法利賽人說﹕

上帝的國來到不是眼所能見的。人也不得說:看哪,在這裡!看哪,在那裡!因為上帝的國就在你們心裡。(路加福音17章20-21節)

最後﹐耶穌達成舊約對於大衛家君王的第四個期盼是﹐建立一個普世性的國度。

普世性的國度

當耶穌再回來的時候﹐全地會更新﹐成為他國度的一部分﹐而且他的權能和統治也會取代世上所有的政權。在目前﹐他普世的治理主要是屬靈的﹐就如我們在以弗所書1章21和22節讀到的。但是當他再來的時候﹐他的統治也包含整個物質界。啟示錄21和22章描繪出一幅新天新地的榮耀畫面﹐在那裡﹐耶穌以君王的身份從他的京城新耶路撒冷統管全球。

新約清楚講到耶穌就是人們長久期盼的彌賽亞君王﹐要將上帝的國帶到世上的那位大衛子孫。耶穌在地上事奉的時候﹐沒有達成所有舊約的預言和期盼﹐但是他所應驗是如此眾多﹐已足以證明他的確就是真的君王﹔他也向我們保證他必將再來﹐完成他所開始的工作。到了那一天﹐他的國度會全然成就上帝原先對於創造的計劃﹐全世界會成為上帝地上的國度﹐不再有罪惡和苦難﹐滿有和平和昌盛﹐人們在上帝的面前永遠蒙受祝福。

在耶穌是君王的這一課裡﹐我們已經探討了耶穌君王職份的舊約背景﹐以及這職份在耶穌身上得以實現。現在要來看我們最後一個主題﹐耶穌君王職份的現今應用。

IV. 現今應用

我們可以用許多方式來描述耶穌王權的現今意義﹐而威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裡﹐第26題的問與答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合宜的模式﹕第26題的提問是﹕

耶穌怎樣執行君王的職分呢?

小教理的回答是﹕

基督執行君王的職分,在於征服我們歸向他,統管並保護我們,制服並戰勝屬他和我們所有的仇敵。

這個回答是從系統神學的三個傳統分類﹐說明耶穌的王權對我們生命的影響。首先﹐耶穌征服我們﹐歸屬於他﹐也就是說﹐他把我們帶進他的國度裡﹐使我們不再是他的仇敵﹐而是他所愛的子民﹔第二﹐他統管他的國度﹐治理並且保護我們﹔第三﹐他制服而且至終戰勝一切屬他和我們的仇敵。

按著威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所強調的﹐我們以三個部份來討論耶穌君王職份的現今應用。第一﹐我們要看耶穌如何建造他的國度﹔第二﹐我們要思考耶穌統管他的子民這個事實﹔第三﹐我們要注意他如何戰勝他的仇敵。讓我們先來看耶穌如何建造國度。

建造他的國度

我們要從三個方面來看耶穌如何建造他的國度﹕第一﹐他工作的目的﹔第二﹐他國度在這世上的彰顯﹔第三﹐耶穌用來建造國度的方法。讓我們先來探討耶穌的作的目的。

目的

聖經教導說﹐上帝的計劃是將全世界變成祂在地上的國度﹐使得祂在地上的統治能反應天上的情形。我們在馬太福音6章10節﹐讀到耶穌教導我們要如此禱告﹐願上帝的國度來到﹐願祂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而我們也看到啟示錄21和22章對於新天新地的描述。因此廣義地說﹐耶穌國度建造的目標就是將世界變成上帝地上的國度﹐適合上帝的居住﹐也充滿全然忠於上帝的子民。然而若是耶穌的目的是為上帝而建立一個地上的國度﹐耶穌又是扮演什麼角色呢﹖我們可以說﹐即使上帝是萬物至高的君王﹐祂卻是任命耶穌以更直接的方式來統管一切﹐因此上帝的國度也可以稱為是耶穌的國度。就這方面而言﹐上帝好像是古代近東的宗主國王﹐而耶穌就是臣屬國王。因著耶穌致力要讓宗主國王歡喜﹐他會全心全意的成就上帝的目的。哥林多前書15章24和28節﹐保羅如此描述耶穌對上帝的順服﹕

再後,末期到了,那時[基督]既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都毀滅了,就把國交與父上帝……萬物既服了他,那時子也要自己服那叫萬物服他的,叫上帝在萬物之上,為萬物之主。(哥林多前書15章24-28節)

身為上帝的至高臣屬國王﹐耶穌擁有上帝國度的所有權柄﹐統管萬有。他以權柄制服所有敵對上帝的仇敵﹐使萬有全歸服於上帝﹐為的就是要成就上帝對創造的目的。這個目的對我們而言有什麼意義﹖現今的基督徒如何回應耶穌的這個國度目標﹐就是將全地變成上帝在地上的國度呢﹖簡單來說﹐我們也應該以上帝的國度為我們生活的目標。不管我們有那些其它的目標﹐也許是謀生﹐供養我們的家庭﹐保持健康﹐接受教育等等﹐我們追求這些目標﹐為的都是要拓展上帝的國度。馬太福音6章33節﹐耶穌教導我們﹕

你們要先求[上帝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6章33節)

我們要談到耶穌建造國度的第二個層面,就是這個國度在世上的彰顯。

彰顯

歷代的許多神學家都注意到,當新約聖經談到耶穌國度在現今的彰顯時,它往往將國度與教會緊密聯繫起來。國度與教會之間的關係在聖經許多地方都有描述,包括以弗所1章19節到2章20節和啟示錄1章4到6節。舉例來說﹐馬太福音16章16到19節﹐彼得和耶穌有這樣的對話﹕

西門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 耶穌對他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盤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馬太福音16章16-19節)

這段經文至少從三個方面講到國度與教會的密切關係。首先,耶穌說,我要建造我的教會。接著這個陳述,他說他要把天國的鑰匙給彼得。注意這裡的關聯:使徒彼得作為教會根基的一部分,他將擁有天國的權柄。

第二個突顯出國度和教會關係的細節,在於彼得把基督的職分用在耶穌身上。「基督」一詞意思是「受膏者」。這是特指用油膏抹君王標誌著他們擁有王權。因此,透過稱呼耶穌是基督,彼得正在認定耶穌就是所預言的、大衛家族的君王。因此,耶穌要在他君王的職分上建立教會。

第三個在馬太福音16章16到19節的細節,在於它指出國度與教會密切相關之處,就是耶穌讓教會投入為天國與陰間或「地獄」的爭戰。

這些細節都指出這個事實,耶穌和彼得都認為教會和國度是彼此緊密相關的概念。但是,即使教會和國度有如此緊密地關係,在新約聖經中它們畢竟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多數學者們的共識是國度的概念遠大於教會。

教會和上帝國度之間關係的問題,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上帝的國度是一個宏觀的異象,讓萬物復興甘心順服上帝完美的旨意。這個異象涵括整個宇宙,肯定涵括這個星球和人類社會,它是順服那位君王,這種順服要生出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生命平安,就像當初為了上帝的榮耀和我們極大的喜樂而設立的平安一樣。教會則是上帝選擇來推動這個宏觀異象而使用的其中一個主要工具。很重要的是,我們不該把教會,肯定不應該把教會的宗教架構等同於國度,它們不是同一回事,而是它們的關係是手段和目的的關係。還有,教會應當像山上的一座城,按此說法,已經顯明它自己的內在生命和社會動力,正是這動力,有一天要成為上帝整個受造界,從這海直到那海的特徵。我們既要成為擴展國度的行動者,也要成為國度的原型樣板。〔戈蘭·斯高靳博士〕

基督徒要全面瞭解我們在人生每一個層面中該如何生活,就絕不可缺少對上帝國度和教會這兩個概念的認識。但是,我認為很要緊的是知道兩者之間的分別。我想很多基督徒,包括我多年以來,都是想,嗯,教會就是某種好像國度高潮的事情,所以我們是那種正在發生最重要的事。但是,在整本聖經中,國度的概念要比教會大得多。所以我的看法,我認為也是聖經的看法,是把教會看作是國度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但它是國度工作中的一部分。上帝的國度,他的王權,一直都是現實的基礎。他是宇宙掌權的主,整個受造界的主,我們的主。他是萬族、萬民、萬方、萬王的主。大部分人並不認識到這一點,但他確實是這樣的主。所以上帝的國,上帝的掌權,是整本聖經最大的主題。我們希望教會是已經順服耶穌主權的人,承認他王權的主權,順服他,在這世界上為他做工。〔比爾·烏瑞博士〕

新約聖經表明在基督第一次降臨時,上帝在被造界掌權的最後榮耀階段就開始了。從那時起,上帝在地上的國度就繼續擴展,使不同層面的人類文化順服上帝。最終,當基督再來時,上帝國度必將不可阻擋地全面得勝,定要在自然界和人類文化的每一個層面裡,從頭到尾、完全徹底的顯明出來。

可是,教會是怎樣配合這個歷史的軌跡呢?基本而言,教會是現今世代上帝國度在地上的核心。現在我們奉獻我們自己擴展上帝的國度。當基督再來時,我們將承受國度的完美福分。直到那日為止,我們都要透過教導他命令的一切,傳揚基督的福音,目的是把上帝彰顯掌權的領域,在基督返回之前,最大限度地拓展到人類社會的每一個層面。

很要緊的是教會認識到它在國度中的位置。當耶穌將來再來,我們去與他同在的時候,我認為上帝不是指著我們說我們是教會,我想那將是國度。新婦為新郎預備好,那是聖經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畫面。我這樣說的原因,我認為是有時作為教會,我們太高看自己。我們認為我們是唯一的答案,或者是上帝唯一的目的,我們非常非常重要。他為教會死了,他死,獻上自己,但他也為世界死了。所以我看自己是耶穌基督的教會成員的最好方法,就是說,我有一個目標,就是要成為基督的身體。我要被稱作是為這世界作他的手腳,作他臂膀的人,就像他真的在這裡一樣。這就是我的君王對我,對作為教會的我們的命令。我想令人難過的是,有時教會說,我們是國度的高潮,所以我們是他來做事的目的,所以我們要坐下來,什麼也不做,或者只是享受他的同在 ,直到他再來就好了。我想這個觀點是錯誤的,我們需要糾正自己,重新回到把教會的目的和我們的主和救主作王的目的聯繫起來的任務當中。〔比爾·烏瑞博士〕

我們已經探討了耶穌建造國度的目的﹐和這個國度的彰顯﹐現在要來看耶穌建造這個國度的方法。

方法

耶穌主要以兩種方法來建造他的國度﹐都是直接參以在教會中,既增添更多的子民﹐也擴展其地理的疆界。在新約裡﹐耶穌開始時所召聚的人主要是來自以色列﹐但在他升天的時候﹐他指示教會要擴展他的國度﹐從猶大、撒馬利亞﹐直到地極﹐就是我們在使徒行傳1章6到8節所讀到的。耶穌的國度建造也透過教會的擴張﹐去包括世上所有的族裔。身為教會的成員﹐我們應該如何回應並且參與耶穌的工作﹖大體而言﹐我們可以從馬太福音28章19和20節﹐耶穌給予的大使命裡找到答案﹕

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馬太福音28章19-20節)

我們在此看到﹐耶穌用來建造他國度的主要方法就是傳揚福音﹐為人施洗﹐以及教導聖經。耶穌並不是單槍匹馬的去執行這些方法﹐而是分派他的教會﹐代表他去做這些事情。傳揚福音會帶領人歸信主﹐為人施洗﹐使他們歸入教會﹔教導他們聖經能夠幫助他們生命成長﹐可以堅固教會﹐並且能夠繼續擴展。

福音書結束時給我們的挑戰,就是我們要到萬民那裡去,傳揚好消息和使人作門徒。作門徒這個說法,包含的意思比僅僅作學生更多,比僅僅作信徒更多,它還包含著與上帝建立一種關係的意思。沒錯,上帝要教導我們,沒錯,上帝要帶領我們,但是使人作門徒的挑戰,就是要人一生都在上帝面前作學徒,與他建立關係,所以需要傚法好的榜樣。因此,我認為人需要與其他能讓他們看到如何好好活出基督徒人生的人建立關係。很明顯這也需要教導。人需要明白上帝對跟從他的人,他的門徒的要求。但我認為這也應該放在教會中,因為上帝是在教會裡設置了供人作為基督徒成長的框架,真正成為終身學習的人,套用那句話說,那些與上帝建立關係的人,必忠心跟從他。[西門·沃伯特博士]

我們討論了耶穌國度建造的現今應用﹐現在要來看他如何在這個國度裡統管他的百姓。

統管他的百姓

我們要從兩方面來看耶穌如何統管他的百姓。第一﹐我們要著重於他為他們的好處而治理他們﹔第二﹐我們要看他如何保護他們﹐不受仇敵攻擊。讓我們先來看耶穌如何治理他的百姓。

治理

耶穌的治理是專注於讓我們得到永恆的益處﹐就是那些我們會永遠與他一起享有的祝福。每一個歸向他的人都會領受憐憫和赦免﹐就如我們在約翰福音6章35到37節﹐7章37節﹐10章28和29節﹐還有使徒行傳5章31節所講到的。他收養我們成為上帝的兒女﹐與我們分享他藉著全然順服而得著的所有聖約的祝福。我們從使徒行傳13章34到39節﹐羅馬書8章17和32節﹐還有希伯來書2章13節﹐讀到耶穌的這些治理。除此以外﹐他也將這些祝福作為恩典的禮物賜給我們﹐就如我們在約翰福音1章16節﹐和以弗所書2章8和9節﹐以及許多其他經文所讀到的。

基督恩典慈愛的統治也在今世帶給我們現今的益處﹐就是他藉著聖靈所給予我們的﹐這是記載在使徒行傳2章33節﹐加拉太書4章6節﹐還有腓立比書1章19節等經文裡。他在聖經裡給予我們清楚的指引﹐使得我們能夠忠誠的服事他﹐如同我們在哥林多前書9章21節﹐加拉太書6章2節﹐還有歌羅西書3章16節所讀到的。耶穌也任命教會裡的領袖﹐給予他們權柄和能力去服事他的百姓﹐就如哥林多前書12章28節﹐還有以弗所書4章11和12節所提到的。

君王耶穌不是一個無情的獨裁者﹐他是一個慈愛的君王﹐關懷我們﹐也供應我們的需要。他的統治絕不是帶給我們麻煩﹐乃是恩慈的祝福﹐要讓我們得到今生和永恆的好處。我們也要明確的回應他的統管﹐為了領受我們的君王給予我們的祝福﹐我們需要順服他的治理﹐服從他的律令﹐信靠他的憐憫和能力﹐來勝過我們的失敗和困難。當然我們也需要感謝他的帶領﹐為他如此恩待我們而頌讚他。

我們已經談過耶穌如何統管治理他的子民﹐現在要來探討他如何保護我們。

保護

耶穌以許多方式保護信徒們﹐為了這一課的目的﹐我們要注重其中的三項﹐第一﹐耶穌保護我們﹐遠離試探而犯罪。

身為我們的君王﹐耶穌在許多方面保守我們﹐免受試探。例如﹐他事先會警告我們遠離試探﹐就如馬太福音6章13節提到的﹔他堅固我們去抵擋罪﹐就如希伯來書2章16節所講的﹔他保護我們脫離那些會牢籠我們的情況﹐確保我們有一條出路﹐能夠避開罪﹐就如我們在哥林多前書10章13節﹐和提摩太后書4章18節讀到的。

其次﹐當我們屈服於誘惑的時候﹐耶穌會保護我們免於罪的敗壞。耶穌保守我們不受罪所敗壞的一個方式就是當我們犯罪時﹐管教糾正我們﹐使得我們不會受控於罪的轄制。耶利米書46章28節﹐希伯來書12章5到11節﹐啟示錄3章19節﹐還有許多經文都提到這一點。他保守我們免於敗壞的另一個方式是﹐當我們悔改的時候﹐饒恕我們﹐洗淨我們的罪﹐就如約翰一書1章9節所講的。

第三﹐耶穌會保護我們﹐不受罪的指控。所有的基督徒都可能會犯罪﹐當我們犯罪時﹐撒旦就會設法要上帝給我們定罪﹐就如我們在啟示錄12章10節讀到的。但是耶穌保護我們免受這些指控﹐使得上帝能夠看我們是全然公義的。雖然聖經時常提到基督以祭司的身份為我們代禱﹐羅馬書8章34節卻是指出那也是君王職責的一部分。身為偉大的臣屬君王﹐耶穌藉著為我們向宗主國王的代求﹐以此保守他的子民免受控訴。

因著耶穌大力的保守我們﹐我們與罪惡抗爭時可以坦然無懼。如果我們是靠著他的力量抵擋誘惑﹔靠著他的饒恕﹐來潔淨我們脫離罪的影響﹔也靠著他的代求﹐保守我們免除罪的後果﹔那麼就沒有什麼可以傷害我們的。耶穌是大能勇敢的君王﹐他帶領我們與罪惡抗爭。即使我們打不好﹐我們也不會失敗﹐因為他不會讓我們如此。他總是持守著保護我們﹐赦免並潔淨我們﹐捍衛並釋放我們。至終他還要將我們帶入他永恆國度那無盡的祝福裡。

我們已經談過了耶穌如何治理他的百姓﹐現在要來探討他如何制服他的仇敵。

制服他的仇敵

當上帝的律法被觸犯的時候﹐許多人就會受到傷害。每天我們看到不同的罪行在發生﹐有的人被搶劫﹐被欺詐﹐被毆打﹐被出賣﹐甚至被殺戮。按聖經所說的﹐這些犯了罪行的刑事犯就是受害者和上帝的仇敵﹐政府的合宜反應就是要逮捕並且懲治這些犯法的人﹐他們承受的審判﹐是按著他們所犯的事件而得懲罰﹐這麼作是要保護那些受害者以及整體社會不再受到這樣的傷害。聖經的箴言20章8節﹐和25章5節都講到這一點。

耶穌所作的審判也類似如此。他是按著公正﹐就是照著他們罪行所當得的﹐懲罰我們的和他的仇敵。但他懲罰那些仇敵﹐也是一個對我們施恩與祝福的舉動﹐為了保護我們免受他們罪惡和暴力的傷害﹐也要潔淨和保守整個世界。這就是為什麼在耶穌要把全世界變成上帝地上國度的這個使命裡﹐清除並且審判罪人是這麼的重要﹔因為只有把罪的敗壞徹底除去﹐才可以使全地成為讓上帝歡喜﹐適合祂居住的所在﹐也讓我們可以承受永遠的祝福。

我們之前談到﹐耶穌在世上服事的時候已經開始對他和我們的仇敵施行審判﹐這些仇敵包括罪惡、死亡和鬼魔。耶穌勝過這些仇敵是必然的﹐但他還沒有全然懲罰它們。因此﹐在現今的世代﹐耶穌繼續對它們施行審判。而當他再回來的時候﹐就會完成對它們的判決。彼得後書2章4節﹐猶大書6節﹐和啟示錄20章10和14節,都教導了這個事實。

但是耶穌和他的教會還有其它的仇敵﹐每個不願順服基督的罪人都是撒旦國度的子民﹐也是上帝的敵人。聖經清楚的講到這點﹐例如馬太福音13章37到43節﹐路加福音19章27節﹐還有以弗所書2章1到3節等。

在現今世代﹐耶穌只對部份的仇敵在他們還在世上的時候給予部份的審判﹐例如使徒行傳12章23節的希律被蟲咬死﹐因為他讓人民把他當上帝看待。對絕大多數的仇敵﹐耶穌仍然寬容等候﹐延遲他的判決﹐直到他再次返回的時候。

很有意思的是,聖經經常把將來的審判說成是新約聖經所傳福音的一部分。在本來是好消息的裡面,這可能看起來是一個很奇怪的組成部分。但事實就是,這是福音的一部分。它是福音一部分的原因,就是上帝保證,正如受苦不會永遠持續,而是要得到醫治,同樣,上帝不會容許不公義無限持續下去,而是必要伸冤。每一個人內心都有一種深切的盼望,盼望不公義的事不能永遠得勝,不會隨著我們前行,被當成不重要的拋在身後。這是上帝對受屈的人安慰的應許,這類的事將會有個了斷。他們有一位中保,他們無需自己出去參加某種報復的自衛隊,自行解決公義的問題,而是把自己和一切交託給一位終將秉行公義,信實的審判主。〔戈蘭·斯高靳博士〕

使徒們很清楚知道耶穌君王的統治包括了將來的審判﹐那時每個人都要對耶穌的規則和律法作出回應。使徒行傳17章31節﹐羅馬書14章10到12節﹐還有希伯來書10章26到31節﹐都講到末日的審判。這將要來的審判大日是基督君王職責的一個重要部份﹐因為他要按公義審判罪人﹐對信徒施憐憫﹐並且潔淨上帝的國度﹐以顯示對上帝的忠誠信實。

對於那些還沒有接受基督為主的人﹐末日審判可能是個可怕的信息﹐但那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這些警告讓未信的人有機會為罪而悔改﹐因此得以從我們的君王耶穌基督那裡領受饒恕、憐憫和恩典。的確,末日的審判是很震撼人心的信息﹐但其中心的意義是要讓悔改的人得著祝福。事實上﹐這也是為什麼聖經講到福音的時候﹐經常包含日後審判的警告﹐例如馬太福音21章32到44節﹐還有使徒行傳17章30和31節。

我想許多基督徒有時會因著聖經中的描寫和呈現的福音感到困惑,這些描寫和呈現包括了對不悔改,不在基督裡,死在他們罪中的人,要受毀滅性、永遠懲罰的信息。我想我對這個問題有更清楚一點的認識,那就是醫生當著我的面說,「我們發現你身上有腫瘤。」這聽起來不像是好消息,但是你知道這實際上是好消息。醫生找到了腫瘤,這是好消息。他把這件事告訴我,這是好消息。如果醫生認為,他把我長了腫瘤的事告訴我,這不好,那麼情況會怎麼樣呢?那不是有愛心的做法,那沒有恩慈,那並不友好。他發現了腫瘤,他告訴我,「這是實情,你有腫瘤,這會要你的命。但我們能對它做一些治療。」所以這是好消息。你是知道的,聖經如此清楚地講了將來的審判,還有罪的後果。我們知道那是好消息。這是好消息,也是因為它彰顯了上帝的榮耀。聖經不是對我們說,有審判要來,順便說一句,這是神無法制止要發生的事。聖經告訴我們,這是上帝的義和他的公義、他的聖潔傾注而出的要求。所以,我們提前知道這一點,好叫我們逃向基督,避免將來的毀滅,將來的審判,這就是好事。但是,你也知道,當你來看到新約聖經結束的幾章書,來看到啟示錄的時候,聖經講得很坦白,就是上帝無論是在拯救被贖之人,還是把審判傾注在不悔改之人身上,都顯出他的榮耀。當我們看這一點,我們就要認識到,當上帝向在基督裡罪得赦免,不是靠自己功德得赦免的人,也向那些到最後頑固拒絕他的人,同時顯出他的義的時候,上帝的榮耀就最完美、無限地彰顯出來。事實就是我們需要明白這一點。福音是好消息,這首先是因為它告訴我們怎樣逃離將來的毀滅,我們怎樣能夠信靠基督,在他裡面,找到永生。但是它是好消息,也是因為我們需要知道故事的其餘部分,那也是福音的一部分。〔奧爾伯特·穆勒博士〕

聖經對於最後審判的教導﹐應該很能鼓舞信徒的心志﹐那讓我們深切明白我們的受苦絕不是徒然的。每個錯誤至終都要被矯正﹐如同我們在雅各書5章7和8節﹐還有帖撒羅尼迦後書1章4到10節所讀到的。基督的審判值得我們稱頌﹐因為那會摧毀所有罪惡的存在、影響和敗壞﹐使得世界成為聖潔美好﹐我們可以永久居住之地。啟示錄14章7節﹐天使如此宣告﹕

應當敬畏上帝,將榮耀歸給他!因他施行審判的時候已經到了。應當敬拜那創造天地海和眾水泉源的。(啟示錄14章7節)

V. 總結

在這一課裡﹐我們探討了耶穌的君王職份。我們思考了這個職份的舊約背景﹐就是君王的資格、職責和未來的期盼。我們也看到這個職份的每個部份都在耶穌身上得著實現。我們還探討了耶穌王權的現今應用﹐就是耶穌如何建造他的國度﹐如何治理他的百姓﹐以及制服他的仇敵。

在這個系列裡﹐我們查考了關乎基督的豐富教義。我們看到耶穌是歷世歷代的救贖者﹐我們探討了他的生平和事奉﹐以及他承擔的先知、祭司和君王的職份。我們對於耶穌的認識﹐絕不能只是學術的認知﹐而是認識耶穌到底是誰﹐以及他對自己所作的啟示﹐在於能夠培養我們一生對他的敬愛和順從。我們領受這些教訓﹐存記在心﹐有助於我們在閱讀聖經﹐教會中敬拜﹐事奉別人中﹐還有持守與主耶穌基督的關係上﹐都能有清楚寶貴的領悟與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