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人培训材料
圣经系列①
圣经总论
著者:李善求
前言
第一课 圣经的特色
生命之书
1. 使人认识耶稣
2. 使人与神建立关系
3. 使信徒被装备从事争战
4. 引导人的行动
默示之书
历史之书
圣经的正典
第二课 旧约圣经的历史
大洪水前历史
1. 创造
2. 洪水前时代
3. 大洪水
大洪水后时代
1. 分散时代
2. 族长时代
3. 出埃及和迦南时代
4. 王国时代
5. 被掳时代
6. 复归时代
第三课 新约圣经的历史
中间时代
弥赛亚的等待
弥赛亚的降临
耶稣的生平
初期教会时代
第四课 旧约圣经的地理
洪水前时代的地理
族长时代的迁徙
吾珥
哈兰
示剑
出埃及和旷野生活
书珥旷野
汛旷野
利非订
西乃山
基博罗哈他瓦
加低斯,加低斯巴尼亚
迦南
摩押
扫罗王时代的地理
基列
非利士
迦巴
摩押
亚扪
以东
琐巴
亚玛力
基利波山
大卫王时代的地理
耶路撒冷
大马色
利乏音谷
迦特
希伯仑
第五课 新约圣经的地理(一)──耶稣时代
耶稣当时的罗马帝国
耶稣活动的范围
加利利
比利亚
伯利恒
拿撒勒
加利利
迦百农
该撒利亚腓立比
各各他
橄榄山
伯大尼
伯赛大
犹大地方
第六课 新约圣经的地理(二)──初期教会时代
保罗的第一次宣教旅行
基利家的大数
叙利亚的安提阿
旁非利亚
别加
彼西底的安提阿
以哥念
路司得
保罗的第二次宣教旅行
叙利亚
弗吕家
加拉太
每西亚
马其顿
特罗亚
腓立比
帖撒罗尼迦
庇哩亚
雅典
哥林多
以弗所
保罗的第三次宣教旅行
米利都
推罗
多利买
该撒利亚
第七课 旧约圣经的中心信息
创造
犯罪和审判
神的救赎和选召
神的代言人──先知
献祭
第八课 新约圣经的中心信息
弥赛亚思想
十字架
门徒
教会
1. 敬拜
2. 教导
3. 团契
4. 事奉
大使命
末后的事情
1. 再来的预兆
2. 基督的降临
3. 教会的被提
4. 地上的大灾难
5. 哈米吉多顿大战
6. 千禧年国度
7. 天国和地狱
地图
族长时代的迁徙
出埃及和进迦南的旅程(1446-1406BC)
应许之地全图
旧约以色列地名
波斯帝国
新约时代的罗马帝国
耶稣生平地图
答案
第一课 圣经的特色
第二课 旧约圣经的历史
第三课 新约圣经的历史
第四课 旧约圣经的地理
第五课 新约圣经的地理(一)
第六课 新约圣经的地理(二)
第七课 旧约圣经的中心信息
第八课 新约圣经的中心信息
在全世界所有的出版品中,圣经是译本最多最畅销的一本书。圣经已被译成两千多种文字,全世界每年的销量达四千万本。圣经对人类的影响最大,感动人心最深。
为什么圣经会有这么大的果效?它是一本怎样的书?本册培训材料从圣经的特色、历史、地理、中心信息四个角度,精简扼要地介绍圣经。这是一本入门书,可帮助每位有心的读者对圣经先有宏观的认识。
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唯一经典,是神的真理向人的启示。它将神奇妙的道,以人的言语叙述出来。圣经是世界上译本最多最畅销的一本书,已被译成超过两千多种文字,并且有超过500个翻译计划在进行中,世上没有任何一本书有这么多的译本。每年全世界圣经销量达四千万本,任何世界名著与之相比,无不黯然失色。圣经可谓名副其实的“天下之大经”。
圣经之所以成为书中之书,最重要的原因,是圣经并非人的思想的产品,而是神的道,故适合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人的需要。圣经赐给人更新的与永远的生命;基督徒的一切思想言行、事奉为人、家庭生活、处世原则,一切伦理道德,无不包罗在内,胜过世上一切修身养性、勉励志行的书。
圣经不仅是伟大的文学作品,和确凿的历史资料,更是一部适合现代生活的书。首先是圣经论到人本性里面的要素,这些都是超越时间的真理;其次是因为神本身无论在神的本性,或对待人的事上都绝不改变,所以圣经的真理永远适合我们。这些真理不仅显明在神子民的生活上,也显明在神对世人的旨意与要求中。概括地说,圣经要达到下面一些实际目的:
圣经的主要目的,是叫人认识神的儿子耶稣。因耶稣的受死与复活所成就的救恩,使人藉着悔改相信神,就能获得赦罪与永远的生命。所以圣经能吸引人归向耶稣,接受神作救主。
圣经不仅建立人的信心,使人能来到救主面前,更使神的儿女对神有更多的亲身的经历和认识,使他们的生命得到喂养。基督徒藉读经而明白神自己启示的话语和神的旨意,并作出顺从的回应。
基督徒蒙召在敌对神的世界中,维护并传扬对神的信仰。神的话语是影响人的信念与行为的强大武器,给予基督徒所需要的一切动力。所以凡立志忠心事奉基督的人,必须以认识并持守神的真理为目标。
圣经是衡量人的行为的标准,也是抵挡试探和诱惑的有效武器。圣经的道德命令,是信徒生活的主要引导原则与标准。这些命令不但使人有正确的行为,更有正确的动机,而其应用则因人的环境而异,成为基督徒信仰与行为的最高准则。
圣经是出自神的心意,不是出于人的创作。提摩太后书三章十六节说:“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默示的原文有“神吹气而成”的意思。圣经各卷的作者不只一人,而且有各自的才智、性格、感情和文体风格,但神在不同的时代里,在不同的地点,神的灵感动、管理和引导圣经的作者,使他们写出神给人的启示,并保守他们不致发生错误。因此圣经不仅完全,也正确无误,同神亲自书写一样准确和权威。
圣经的第一卷创世记,写成于主前一千五百年间;最末一卷启示录,约成书于主后一百年间,时间上前后相距约一千六百年左右。而圣经作者有四十位左右。他们当中有政治领袖(摩西),有军事领袖(约书亚),有祭司(以西结),有帝王(所罗门),有渔夫(彼得)、牧人(大卫),有医生(路加)、税吏(马太)。这些执笔者之间社会时代不同,身分职业不同,著书地点不同,他们的思想、个性、环境、背景、学识各方面都不相同;大多数作者对其他作者一无所知,然而竟然能写成一部文体涵盖历史、预言、传记、诗歌、书信、箴言等,整体上却和谐一致的书。全书主题一样,毫无矛盾冲突,可谓天衣无缝。如此之完美,正是圣经为神所默示的最佳证据。
圣经为神的灵所默示,有旧约的作者见证(撒下廿三2-3;赛五十九21;耶一9)。旧约圣经中用“耶和华说”的地方不下数百处,主耶稣亲自见证旧约乃神默示而写(太五18,廿二42-43;可十二36;约十35)。许多使徒也同样见证(徒一16,四24-25,廿八25;来三7,十15-16;彼后一20-21)。主耶稣和使徒也为新约乃神所默示作见证(约十六12;林前二13,十四37;加一7-8;帖前四2, 15;帖后三6, 12, 14)。保罗在书信中同时引用申命记和路加福音(提前五18),彼得也见证保罗所写的书信乃是出于神(彼后三15-16)。初期教会早已承认并接受圣经为圣灵默示的圣言,是神对人的正确无误和权威的启示。
圣经在人类历史中完成,记录特定而具体的历史事实。最早的摩西五经是在约公元前1500年,由神特别拣选和分别出来的仆人摩西记录而成;其内容上溯到公元前4000年以前的历史,包括创造事件、挪亚洪水、巴别塔等一系列重要史实。圣经宣称摩西“领受”了神活泼的圣言(徒七38),而非人工编辑而成。在摩西之前并没有任何受神的灵感动而留下的记录。虽然在摩西之前也有许多属神的人,像挪亚、亚伯拉罕、约瑟等,并且经常与神有言语的交通,但圣经的出现,证明了神启示的时间性和圣经与历史密切关联的独特性。
圣经从不忽略或回避历史的准确性。事实上,根据圣经中年谱推算出的年代表,与历史学和考古学得出的结论惊人地吻合。例如,有人怀疑该隐的时代是否有能力建造城市(创四17),或建立各种行业贸易(创四21, 22)。然而圣经告诉我们,亚当生活了930岁,看到八代的后裔。挪亚则活到950岁,看到十代以后的子孙。因此有人推测,在亚当生活的时代,地球上的人口可能已达到二千万。根据圣经记录计算出的创造的时间和挪亚洪水的年代,也极其符合现代的最新发现。类似这样的证据,表明圣经并非人的臆测想象,而是建基于确凿的历史事实之上。
圣经既是神所默示的,则从流传的众多著作中,判断和确定哪些书卷是神所默示的,哪些书卷具有真正的权威,成为教会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问题。“正典”(Canon)一词,原意是“量度的竿”,意谓用以量度和确定某一书卷是不是受神默示而写的。实际上,没有任何行政权威可以赋予某一书卷正典的地位;教会和宗教会议不过是“承认”这些书卷是在神的默示下写成的。
旧约正典被公开承认,一般认为是在主后90年的央尼亚会议(The Council of Jamnia)。在确定的程序中有以下的标准:该书是否显明神是真正的作者?其记录者是否是神的发言人?该作者是不是先知?或有没有先知的恩赐?该书的历史是否正确?该书是不是记录真实的事情?犹太人怎样看该书?
例如,摩西承认他是在神的权柄下写书的(出十七14,三十四27;书八31,廿三6),五经被认可的标准,是根据它来自神的仆人摩西。在摩西以后,神兴起先知的体系,继续向百姓启示神自己。神向各时代的先知说话,先知们又将启示记录下来(书廿四26;撒上十25;赛八1;结四11)。
新约正典的确认和收集的程序,是从第一世纪开始的。在很早的时期,新约书卷已被确认。例如,保罗就曾确认了路加的著作与旧约有同等地位(提前五18)。彼得也确认了保罗的著作为圣经(彼后三15-16)。使徒的书信则在教会中流传,被人诵读(西四16;帖前五27)。
主后170年出现的穆拉多经目(Muratorian Canon)将教会初期所承认为正典的书卷加以收集,其中除希伯来书、雅各书和约翰的一封书信外,几乎包括了新约全部的书卷。主后363年,老底嘉会议(Council of Laodicea)提到,只有旧约的书卷和新约二十七卷书可以在教会中诵读。主后393年,希坡会议(Council of Hippo)承认新约有二十七卷书。主后397年,迦太基会议(Council of Carthage)中确定了只有这些正典书卷,才可以在教会中诵读。
初期教会确定这些书卷为正典的原则是:
1. 使徒性(Apostolicity):即作者是不是使徒?或是不是与使徒有联系?例如,马可是根据彼得的权威写作,而路加是根据保罗的权威写作。
2. 接纳性(Acceptance):即这卷书是不是被教会整体接纳的?教会对某卷书的认可,是相当重要的。假的书卷会被拒绝,而有些合法的书卷,也可能延迟被认可。
3. 内容性(Content):即该书的内容是否与已接纳的书卷教义互相一致?根据这一原则,一些假的书卷被拒绝。
4. 默示性(Inspiration):即该书是否反映出默示的本质?正典书卷应该包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属灵价值,反映出它是圣灵的工作。次经和伪经因未能满足这个标准,而被拒绝。
■ 作业(讨论题目):
一.圣经的权威性可以从哪几方面来理解?
二.你认为圣经的目的主要有哪几方面?
三.判别圣经正典的标准是什么?从中你的感想如何?
基督教是建立在历史上的宗教,基督徒坚信其所信仰的既是神的启示,又是在人类历史中真实发生过或将要成就的事实。然而圣经不同于一般的历史书,它记录的是神救恩的历史。虽然某些在一般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伟大事迹被省略,但圣经所记述的,却涵盖了人类历史的始终──从起初神创造天地,至最终新天新地的实现。耶稣基督的降生将历史分为主前(B.C.)和主后(A.D.),也将圣经划分为旧约和新约。旧约讲述宇宙和人类的出现,特别是一个民族──以色列的历史;新约讲述耶稣基督的降生、受死,复活和初期教会的孕育、成长、扩张,以及在末后天地间要发生的事情。
《圣经》创世记指出天地万有,就是宇宙的一切,都是神创造的。整个宇宙的执行,和世上事物的变迁,都有神在掌握和管理。神创造万物也表现出神的目的和美好的心意。
创世记第一章开宗明义地记载了人类历史的起头。全本圣经的第一句“起初神创造天地”,有极其丰富的内涵。“起初”表明时间的开始是从神而来,“创造”的原文则意指从无到有的创造。“天”是宇宙空间的一切,“地”则代表地球即物质的世界。圣经记录神用了六日的时间创造了万物,第一天神创造了光,分开白天晚上;第二天神造了空气,把水分开;第三天神使水聚在一处成为海,使陆地显露出来,在陆地上造了青草树木和各样花果蔬菜;第四天神创造了日月星辰,使我们有日、周、月、年的分别;第五天神创造水中的鱼,空中的鸟;第六天神造出地上的各样活物,并在这一天创造了人,至此完成了神的创造计划,也达到创造的最高峰。第七天神终止一切工作而安息,并将这一日分别为圣。从这一记录可以看出,神用水保护地球,并且在创造程序中表现出一定的次序和意图。即在神的心目中,地球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创造,而人又是这一创造的核心。
人按神的形象被造,因此具有理性、感情、创造力、道德观念等属性。在神创造人的同时,神赋予人特别的使命,要人生养众多,遍满地面,并且治理全地,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的活物。这是人类生存的意义和特权,是人在一切其他受造物之上的荣耀。
神将人安置在伊甸园中,为试验人对神的忠诚和顺服,在园中放置了分别善恶树。但在魔鬼的怂恿下,亚当和夏娃违背神的诫命,摘食了树上的果子。他们在试探中失败,失去了与神的交通,并受到神的刑罚和审判。亚当作为人类的始祖和代表,因他的犯罪,罪恶、痛苦和死亡从此进入世界,人的灵性死亡,与神的关系隔绝。所以,人与人的关系也同样遭到破坏,人类的堕落从此开始。
人类犯罪堕落之后,罪恶开始在世界蔓延。这时人类社会发展出新的文明,城市生活开始出现,并有多妻制度产生。随着艺术开始兴盛,冶金术日益发展,但同时暴力和罪行也相继增加。文明的发展无法减轻人类远离神所受的咒诅,人类文明持续地演进,同时罪恶的积累和侵蚀也越来越深。当人类在地上衍生越来越多的时候,罪恶相对地增长。圣经记录此时世人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当神遍察人心,发现人败坏到极点,而为人的罪恶感到忧伤痛心。神立意对充满罪恶的世界施行严厉的审判,以洪水毁灭全地。
神要按神公义的标准施行审判,又出于神的慈爱,计划为地上的生物留下余种,便呼召挪亚制造方舟,要挪亚和他的一家,以及其他的动物,在洪水来临之前,进入方舟以保全生命。挪亚顺从神的旨意,随即建造方舟,并传道劝人悔改。
在挪亚六百岁时,一连四十天降下大雨,地上洪水泛滥,人和各样的动物几乎尽都淹死。唯有挪亚一家及他们所携带的动物,因躲藏在方舟中而获得拯救。方舟在水面上漂浮一百五十天,后来水势渐退后停在亚拉腊山上。直到一年后地面重新回复干燥。那时,挪亚才出方舟,然后向神献祭敬拜。神悦纳他的献祭,并应许恢复并保存大自然的执行次序,并赐福挪亚和他的子孙。神应许挪亚不再以全球性规模的洪水毁灭人类,并在与挪亚立约之后,再次命令人类“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
洪水后的世界,同挪亚家族在洪水之前生活的世界迥然不同。一度遍满动物、草木、人类的土地成为满目荒凉;曾经温和有序的自然界也变得动荡不息,不可捉摸。许多学者认为,洪水之后有一系列物理变化发生,包括气温的下降,雨量的减少,人类寿命的大大缩短等。
洪水退去后,方舟内的动物以亚拉腊山为中心,经历数世代的迁移和繁殖,并依据各自特有的本性和需要寻找到合宜的环境,成为现在地球上动物的祖先。同样,现在的人类不分地域、种族,都是挪亚家族的后裔。
挪亚的后代都讲相同的语言,有相同的口音。他们在示拿地找到平原后安顿下来,为了传扬自己的名,为了要自己得着荣耀,并要建立自己的国度,因此决定要建一座城和一座塔,称为巴别塔。巴别塔的建造是人不愿在神面前过敬虔的生活,而企图用人的力量来取代神,逃避神的忿怒。后来,神为阻止人建造巴别塔的工程,变乱了人的口音,使人们分散开去,开始遍满地面,来藉此成就神的计划。
对人种、民族和语言的起源,最充分和唯一的记录可以在创世记九章至十一章中找到。圣经明确教导,现在世界上的一切人类都是从挪亚和他的三个儿子闪,含和雅弗而来。一般认为,闪的后裔是今天亚洲的黄种人的祖先,基督即从中诞生;雅弗的后裔即今天的白种人;含的后裔是今天的非洲和迦南地的黑种人。
当人们分散到世界各地,各随他们自己的支派建立起城邦国家,并在其中生活。由此地球上出现了不同程度和特征的文明。
虽然全人类已经陷入罪恶中,但神为救赎堕落的人类,藉着一个特别的民族来实现神的计划。具体地说,神藉亚伯拉罕选召以色列民族,并藉着这个民族,赐福给世上列国。亚伯拉罕的后裔,要在地上作神旨意的中保。藉着以色列民族,弥赛亚要降临,建立神的国度。神的工作和启示从整个人类转而集中在亚伯拉罕和他的家族身上,神的救赎计划透过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伸展出去。
亚伯拉罕原住在迦勒底的吾珥,这是一个文化发达的繁荣城市,又是敬拜月神的中心。神呼召亚伯拉罕离开吾珥,并进一步要他离开自己的家乡和亲族,到神应许给他的地方去。亚伯拉罕听从神的呼召,开始向西南迁移,他的妻子撒拉和侄子罗得也与他同行。他在旷野支搭帐篷到处漂流,寻找青草和水源,过着半游牧的生活。在亚伯拉罕一生中,神不断更新与他所立的约,要拣选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成为一个民族,神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神的子民。神定下割礼,作为立约的记号,后来又向他的儿子以撒、孙子雅各重申并确立这约。
亚伯拉罕经历无数的颠沛流离,终于学会专心信靠神的应许而活,成为信心的伟人。神悦纳了亚伯拉罕的信心,在他一百岁的时候赐下应许之子──以撒。以撒继承神给亚伯拉罕的祝福,生下雅各和以扫。雅各又名以色列,有十二个儿子,他们就是以色列十二支派的祖先。以色列民族以畜牧为生,到处移居,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雅各之子约瑟因神的安排成为埃及的宰相。其后以色列人寄居埃及共达四百三十年之久。
近来的考古学发现,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与约瑟都是当时社会的领导人物,验证了有关族长事迹的历史真实性。
(* 编注:请见本书「族长时代的地图」 )
以色列在埃及寄居期间,人数从原来雅各一家的七十五人增加到逾两百万人,由一个家族成为一个民族。而埃及王法老为遏制以色列民族的发展,采取残酷的屠婴和苦役政策。以色列民在重压下不堪其苦,呼求神的拯救。而神早已预备好神所拣选的拯救者,神在燃烧的荆棘中向摩西显现并启示自己的名,差遣摩西救助以色列民脱离埃及的辖制,领他们进入应许之地迦南。
神先后降下十种灾祸,终于迫使埃及王法老同意以色列人离开埃及。摩西率领以色列百姓离开歌珊的兰塞,其后因法老的后悔和追击,虽遭遇危险困难,但在神的帮助下,追兵尽被淹没,以色列百姓至此完全从埃及获得解放。
以色列百姓历经三个月时间,来到西乃山下与神相会,并安营停留将近一年。神在这里更新与他们所立的约,并赐下律法。律法的范围包括宗教、道德信仰、人伦关系、民事诉讼等。神又指示献祭的制度,建立起会幕,以色列成为祭司的国度。
以色列人离开旷野往巴兰旷野的加低斯,摩西派遣先锋窥探迦南地。因以色列民对神没有信心,反而满怀怨言和惧怕,神的审判临到这些顽梗不驯的百姓,以至他们未能进入应许之地,而在旷野辗转漂流达四十年之久。旷野中四十年的道路是艰难困苦的旅程,但神与以色列百姓同在,从天上降下吗哪给他们吃,白日以云柱,夜晚以火柱引导保护他们,使得苦难的旅程中亦有恩典的相随。
摩西在去世之前,提醒以色列百姓要坚守神的约和律法,并重申十诫。他又蒙神的指示,任命约书亚继承他的职分,率领以色列人进入应许的迦南美地。约书亚成功地战胜迦南各族,使以色列民在迦南定居下来,并主持拈阄分地给各支派作为产业,与以色列人重申圣约。但以色列人并未遵守神的命令,彻底除灭当地的居民、全面征服迦南,而使异教的文化和习俗掺杂入以色列的信仰中。在约书亚之后,以色列人违背神的命令,去敬拜别神。在以色列支派各自为政、社会混乱、外患频繁的当时,神为保护神的百姓兴起士师,担负军事与法律的责任。这就是士师记中记载的将近两百年的以色列人的情形:犯罪背弃神──受外族欺压──悔改呼求神──被神拯救的恶性循环。
(* 编注:此一时代的地图请见本书 「出埃及和进迦南的旅程」1446-1406BC 及「应许之地全图」 )
在撒母耳作为最后一位士师时,以色列人要求立王。撒母耳向神祷告,神许可设立君王。撒母耳根据神的指示,膏立便雅悯支派基士的儿子扫罗为王,从此开始了以色列的王政时代。扫罗执政四十年,他虽有军事才能,却无政治才智和信仰深度,并因骄傲和嫉妒,违背神的命令,酿成个人和家庭的悲剧。神拣选大卫继承其位,大卫在位四十年,统一了以色列,战胜了以色列的宿敌非利士人、以东人、摩押人、亚扪人和叙利亚人,终于统治了整个应许之地。他不但取得军事的成功,而且巩固了内政,加强了敬拜耶和华的信仰。其后大卫之子所罗门王继承王位。所罗门建造了第一座圣殿,开创了以色列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使以色列的外交、国防、工商业、文化都发展到最高峰,而他却在晚年陷入异教迷信的罪中。
所罗门死后,其子罗波安即位,王国旋即分裂为二。南部的犹大和便雅悯支派以耶路撒冷和圣殿为中心,成为犹大国;北方其余的十个支派,在撒玛利亚设立京城,成为以色列国。北国以色列在但与伯特利两地设立邱坛,膜拜金牛犊。其后推罗的公主耶洗别又带进巴力的敬拜,将北国陷入罪中。而宫廷中篡位的事屡屡不断,政治失去平衡与安定,九次更换朝代。虽有若干伟大的先知如以利亚、以利沙、阿摩司等,终于主前722年被掳到亚述,宣告灭亡。幸存下来的犹大国一直受制于亚述强权,虽有希西家和约西亚的宗教改革,也因悖逆犯罪,正如先知以赛亚和耶利米所预言的,于主前586年被巴比伦攻陷而亡国。
(* 编注:请见本书「王国时代的地图」 )
犹大曾三次被掳。首次在主前605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攻击犹大,掳走约雅敬王和犹大的政治、社会、宗教的重要人物,一些贵族如但以理亦包括在内,从此开始了犹太人的七十年被掳生活。第二次在主前597年,约雅敬王事奉尼布甲尼撒王三年后背叛,他失败而死后,其子约雅斤即位。尼布甲尼撒再次进攻,不仅俘虏约雅斤王,并将除贫民外的首领和众民掳去。第三次在主前586年,犹大的最后一个王西底家,企图借助周边国家的力量背叛巴比伦。尼布甲尼撒再次进军,并攻陷耶路撒冷。主前571年,巴比伦再度进攻犹大,焚毁圣殿和拆毁城墙,至此犹大国彻底覆亡。
被掳的百姓分散在巴比伦各处,但有相当的自由。会堂于此时期创立,强调严格遵守律法,专心研读妥拉(Tora,即旧约律法)和以祷告代替献祭的会堂敬拜,逐渐成为犹太教的崭新特征。同时,他们记录神所说的话,收集国家民族的历史,开创了著作及抄录圣经的活动。
主前539年巴比伦亡于玛代波斯,被掳时代终告结束。主前538年波斯王古列颁布敕令,允许以色列民归回故土。
(* 编注:请见本书「被掳时代的地图」 )
波斯王古列元年(主前538年),大卫的后裔,领袖所罗巴伯为重建耶路撒冷圣殿,而率领余民约五万名重返故土,于主前536年开始圣殿重建工程,在先知哈该和撒迦利亚的鼓励下,工程于主前515年春天完成,并为圣殿举行隆重的奉献礼。主前458年祭司、文士以斯拉与不足二千名犹太人第二批归来。以斯拉带动民间对耶和华神信仰的复兴。他鼓励人们遵守律法,保持纯正的宗教,被称为犹太教之父。在以斯拉的领导下,犹太人群体以律法作为他们的标志,成为整个民族的宪法。以色列从一个国家,过渡到一个遵守律法的共同体。十二年后(主前445年)尼希米听到归回的犹太人经历患难和凌辱、耶路撒冷城墙被破坏的消息后,经亚达薛西王允准,由军长和骑兵护送归回,并着手耶路撒冷重建工程,经52天即全部完成。
■ 作业(讨论题目):
一.作者把圣经的历史划分哪几个时代?
二.人是按照神的形象造的,这句话我们该如何正确地加以理解?
三.复归时代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从旧约玛拉基书到新约福音书,其间有四百多年,神的默示和启示不再出现。这一时期通常被称为“沉默时代”。到先知玛拉基时候,犹太人已分化为两部分:一部分在古列王的特许下归回耶路撒冷,结束流亡生涯;一部分散居各地,有许多住在埃及,巴比伦和波斯的商业中心。在尼希米以后一百多年间,波斯继续管辖犹大。波斯帝国对属土的宗教文化采取宽容政策,因此犹太人继续享受宗教信仰的自由。祭司长被任命为地方的统治者,直接向波斯王朝负责。
主前333年,希腊帝国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占领了犹大,允许犹太人行使犹太律法,并在安息年豁免纳贡。他又在埃及建造亚历山大城,鼓励犹太人在此定居,让他们享有与希腊公民相等的权益。从被掳时期起,不断有成批的犹太难民逃向埃及。移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的犹太人,开始把希伯来文写成的旧约圣经译成希腊文,成为后来著名的《七十士译本》。在亚历山大推行的希腊化政策下,以色列的语言和文化渐渐希腊化。许多犹太人取希腊名字,接受希腊的哲学思想,并尝试将希腊的学术与犹太教的信仰结合起来。追随希腊文化的撒都该人,保守的法利赛人和禁欲的爱色尼派逐渐分化。
亚历山大死后,叙利亚王朝统治犹大。犹大地被划分为五个省份:加利利,撒玛利亚,犹大,特拉可尼和比利亚。叙利亚统治者安提阿哥为消灭犹太教,将异教神像置于圣殿,又以猪为供物献祭。他还下令禁行割礼,禁守安息日和犹太人的节期,将违者处死,并烧毁犹太人的经卷。这些迫害引起犹太人的愤怒和团结,主前168年,由马他提亚家族的马加比兄弟领导的犹大独立运动爆发。主前165年,犹太人的义军攻入耶路撒冷,进入圣殿,清除所有异教物品,重新安放耶和华神的圣坛,这成为后来节期“修殿节”的由来。自主前142年,开始了由马他提亚家族的世袭统治。犹太民族重新独立,恢复祭司和圣殿敬拜。
主前63年,罗马的庞贝将军占领耶路撒冷,犹大沦为罗马属地。地方首长先由王族出任,后由皇帝任命巡抚担任。当基督降生时,希律成为犹大的支配者。罗马政府对犹太人采取宽容的态度,只要他们服从罗马的统治,便不干涉他们的宗教与生活。在希律执政时,犹太人的事务可以由自己管理,并有公会作为独立的法律机构。
被掳期间,由数位先知将弥赛亚的预言发扬光大。在此期间,犹太人的盼望集中在弥赛亚的身上。当时最普遍的观念,认为弥赛亚是一位战士型的君王,以色列政治上的拯救者。神是大卫的子孙,又是类似摩西的先知,将会以政治家和军事领袖的姿态出现,消灭犹太人的外敌,制胜列邦,率领神的选民得胜,获得平安与荣耀。有关弥赛亚的观念,从但以理书开始,在后来的启示文学中不断出现。在次经《以斯拉后书》中,预言罗马统治之后便是神的国度的来临,一位公义的统治者弥赛亚将循律法治理。当神完成神的工作后将逝世,而审判也随即来到。
耶稣的降生应验了旧约弥赛亚的应许,神降世的使命,正如神的名字的意义所表明的,是要解决人类的罪恶问题,并恢复人与神的关系。新约福音书记载,耶稣为童贞女马利亚之子,在约主前4年生于伯利恒。耶稣降生的那一夜,正是约瑟和马利亚遵从罗马的政策,来到伯利恒报名上册的日子。神出世后的第八天,按照律法的规定接受割礼。到第四十天,就是按律法的要求满了洁净的日子,约瑟和马利亚带神到圣殿,行奉献长子给神的仪式。耶稣在拿撒勒逐渐长大,继承父业成为木匠,并以长子身分,担负起照顾家庭的责任。
耶稣从三十岁开始传道,在这之前, 耶稣来到约但河,接受施洗约翰的洗礼。又被圣灵带到旷野,禁食四十天接受魔鬼的试探, 当耶稣胜过试探后, 开始耶稣的传道生涯,在家乡加利利的各会堂里教训人。以后大约三年半的时间, 耶稣藉着传道、训练门徒、医病赶鬼、行神迹、宣讲天国的福音,把自己的身分表明出来, 并把神国的使命传递给门徒。
对当时的犹太人而言,他们所仰望的弥赛亚是政治上的领袖,能领导以色列复国,摆脱罗马的统治。而耶稣来不是要作领袖君王,而是作一个卑微受苦的仆人; 所以犹太人对耶稣所传的信息,或激烈抗拒,或不理不睬。在耶稣的整个传道事工里, 耶稣一直与当时的宗教领袖发生冲突,招致他们的敌视和恨恶。而神的门徒犹大, 将耶稣出卖给犹太和罗马的统治者。耶稣被控亵渎和图谋造反等罪名,接受审判、戏弄和侮辱后, 被钉在十字架上,从而成就了神的旨意和拯救世人的计划。 而在耶稣死后的第三天,门徒们发现耶稣从死里复活。其后,耶稣多次亲自向他们显现, 命令门徒往普天下去作神的见证。并在四十天后,门徒们在橄榄山聚集时,耶稣被接升天,并应许在世界的末日再临。
在五旬节,即耶稣钉十字架后约第五十天,圣灵降在门徒身上,使他们得到能力,开始在耶路撒冷传讲耶稣。所以耶稣复活的信息,便四处传扬开来。以后,因使徒们继续努力不懈地传扬福音,耶路撒冷成为初期教会的中心。
初期教会由使徒负责教导工作,施行耶稣亲自设立的洗礼和圣餐的仪式。信徒之间凡物公用,不分彼此。他们聚在一起祷告赞美神,凡事谢恩。初期教会也有明显的权柄和能力,神藉着使徒施行神迹奇事,让人看见神的大能,许多人因此信主。
起初教会集中在耶路撒冷,因司提反殉道而开始的大逼迫,促使门徒们分散到犹太和撒玛利亚各处,而使福音能突破地域的障碍和种族的隔阂。
曾逼迫教会的保罗悔改后,推动将福音向外邦人传开。在安提阿教会的差派下,保罗进行了前后三次的宣教旅行。第一次旅行布道的范围在居比路、帕弗、旁非利亚、以哥念、路司得和特庇一带,吸引了不少外邦人归主,并建立了教会。在主后50年的第二次宣教旅行中,保罗登陆马其顿进入欧洲,在腓立比、帖撒罗尼迦、庇哩亚、雅典和哥林多等地传道,并建立了教会。主后52年,保罗进行第三次宣教旅行,经加拉太、弗吕家到达以弗所,并在以弗所停留两年多时间。其后保罗在耶路撒冷被捕,囚禁于罗马。经释放后于主后66年再度被监禁而殉道。
(* 编注:请见本书「耶稣生平地图」 和「初期教会时代的地图」 )
■ 作业(讨论题目):
一.中间时代又被称为什么时代?你认为其理由有哪些?
二.中间时代的众先知所预言的中心信息是什么?他们的期待是什么?
三.耶稣的主要活动有哪些?和以后教会的事工有什么关系?
神的话语──圣经是关于人类和自然万物的神的创造及救赎的记录,也是一部人类历史的史诗。这部史诗以巴勒斯坦为背景推进,神所拣选的应许之地──巴勒斯坦是圣经人物和信心先祖们呼吸生存之地,是以色列历史的波澜壮阔的战场。因此,理解圣经地理将有助于我们明白神的话语,并体验神的话语中活泼的生命大能。
根据圣经的记录可以知道,最初的陆地只有完整的一块,而海洋只有一个。现在的地球已完全不同于当时的状况。伊甸园是人类最初管理和生活的地方。根据创世记二章十至十四节,从伊甸园有四条河流出:第一条河为比逊河,第二条河为基训河,第三条河为希底结河,第四条河为伯拉河。后两条河至今仍可在地图上找到。大多数学者认为,希底结河即底格里斯河,伯拉河即幼发拉底河。对于比逊河和基训河则有多种见解,难以确定。但由此可以推测,人类文明的起源是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附近。
巴别塔的位置在南部美索波大米亚的某一平原地带,称为示拿,后改为巴别。示拿地包括宁录诸城,如以力、亚甲、甲尼等。古时通行于亚细亚西部的楔形文字即发源于此。
亚伯拉罕出生于迦勒底的吾珥,这是位于幼发拉底河西部的贸易兴盛之都,同时也是拜偶像的城市,事奉月神。亚伯拉罕离开吾珥,携妻子撒拉和侄子罗得迁移到哈兰。哈兰位于吾珥西北部600英里,靠近幼发拉底河。神呼召亚伯拉罕往迦南地去时,他年已75岁。亚伯拉罕到达示剑,在那里修筑祭坛。他从示剑到伯特利,沿路继续修筑祭坛。因遭遇饥荒,亚伯拉罕下到埃及暂居,后来回到伯特利。
亚伯拉罕在百岁时得子以撒,以撒同家族在迦南地周边漂流,不断掘井,但出水后即被非利士人夺去,因而迁往别的地域。以撒生下双生子以扫和雅各,定居在别是巴。雅各用诡计夺去其兄长以扫的长子名分,因无法共存而远走他乡,前往美索波大米亚。在途中经过伯特利时遇见神,而修筑祭坛。他来到其祖亚伯拉罕居住过的哈兰,在舅父拉班家中做工二十年,获得两个妻子、许多儿女和牲畜。他带着家族和财产牲畜离开哈兰返回故乡,在雅博渡口与神的使者摔交,并得名“以色列”。雅各在西珥与以扫和解,前往疏割。一年后在示剑买地置业,生活八年之久。其后雅各去希伯仑见到父亲以撒,十二年后以撒以一百八十岁离世。
雅各共生下十二个儿子,约瑟在17岁时被兄弟们嫉妒而卖到埃及为奴,历尽曲折而成为埃及宰相。在全地遭遇饥荒时,将雅各和兄弟们接至埃及。其后雅各的后裔在埃及地生活四百年,发展成为强大的以色列民族。
为迦勒底的一城,在伯拉河西岸,巴比伦以南,今日巴格达东南352公里。在亚伯拉罕时代为文化中心,有假神庙宇和祭坛。
在巴旦亚兰波拉及提格立二河之间。亚伯拉罕之父他拉离迦勒底的吾珥后,来此居住。亚伯拉罕由此迁往迦南。雅各在此与拉结相遇,后又与利亚结婚,在此服事了拉班二十年。
为亚伯拉罕进入迦南后,首次为耶和华筑坛的地方。雅各从哈兰回迦南,也在示剑城东搭棚,并购买其地作为产业,约瑟骸骨亦葬于此。后来成为撒玛利亚首邑。示剑在以法莲山地,其南部有基利心山。
(* 编注:以上地名请见本书地图「族长时代的迁徙」 )
以色列民在埃及居住在与迦南地接壤的歌珊,此地域位于埃及三角洲的东部,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水源丰富,草场茂盛,对以畜牧业为生的以色列百姓是极理想之地。由摩西率领,以色列百姓从歌珊地的兰塞出发往疏割去,又从疏割起行,在旷野边的以倘安营。其后再次出发到达巴力洗分,巴力洗分位于埃及三角洲的东部,在密夺的附近,靠近红海海岸,是渡越红海的理想地点。以色列百姓在神大能的神迹帮助下渡过红海,从此开始漫长的旷野生活。
以色列出埃及后,有漫长的四十年时间,消磨在南加低斯巴尼亚的旷野。他们向南漂流至西乃山,又经过死海南部崎岖难行的以东地向东北行进。在此他们原本可以从亚喀巴湾,经死海东岸,直到叙利亚而达应许地,然而以东人不肯让他们穿越以东境内道路,以色列人只好往东部绕道而行,再往南是西实本王西宏和巴珊王噩统治的亚摩利人的境界,他们也阻挡了以色列人的去路。在约书亚的带领下,以色列人渡过约但河,在攻占耶利哥城和艾城后,接着向南进发,攻取了南部非利士边界的山地和诸城邑。然后以色列人转向北方,战胜了由夏琐王耶宾领导的盟军。其后各支派拈阄分地,作为各自的产业。
以色列百姓渡过红海后,最先到达的地方是书珥的旷野。因此地无水,不能作长期停留,直到现在,这里仍是从红海到迦南的必经之地。
汛旷野位于以琳和西乃山之间,至今仍是沙石密布之地。
利非订为以色列百姓从汛旷野往西乃山途中安营之地,在此摩西击打磐石,使泉水流出。
圣经中西乃山的名字出现了35次,而何烈山的名字出现了17次,实际上两者是同一的场所,何烈山是地域名称,而西乃山是山峰的名称。此山被称为神的山,摩西在此目睹燃烧的荆棘,神在此山向以色列民显现并赐下诫命和律法。
以色列百姓在西乃山接受诫命,离开他备拉来到此地,因食物抱怨不满,神降下鹌鹑。以色列民起贪欲之心而大量捕取囤积,神因此发怒将这些百姓击杀,将此地名为基博罗哈他瓦,意为“贪欲之人的坟墓”。
以色列百姓从以旬迦别出发,在加低斯,加低斯巴尼亚扎营。这里是摩西差遣以色列十二支派首领去窥探迦南地之处,米利暗亦死在此地。以色列百姓在进入迦南地之前,在此处漂流达38年之久。这里是以色列人接受事奉神和信仰生活的实际训练之地。
迦南地南北长约二百英里,东西宽约一百英里,四境有天然界限。北以利巴嫩山与哈马谷为界,西临大海(地中海),东南迄阿拉伯及寻的旷野。有关迦南地的界限有几种常见的描述,如“从哈马口直到亚拉巴海(死海)”(王下十四25),更常见的是“从但到别是巴”(士廿1;撒上三20;撒下三10;王上四25)。“但”位于以色列最北端,“别是巴”是最南之域,位于寻的旷野边界,介于地中海和死海南端之间。
摩押地位于死海以东的多山地带,除了亚嫩河的峡谷和几条溪流,摩押地几乎都是高原。摩西离世前在摩押山(尼波山)看到应许之地,以色列民过约但河之前在摩押平原安营。
(* 编注:以上地名请见本书地图 「出埃及和进迦南的旅程」 1446-1406BC 及「应许之地全图」 )
基列包括约但河东的几块地域。其北方有雅博河,南方有希斯本,以雅博河为边界。北方有玛拿西半支派,南方有迦特支派,更南方有流便支派的领地。
圣经中记录在亚伯拉罕时代非利士人已经定居。约书亚时代非利士人与迦萨、亚实突、亚实基伦、迦特、以革伦等地的居民结成同盟。当以色列人从约但河东岸开始占领迦南地,非利士人从西方开始立足。但西部不如东部有肥沃的平原适于农业和畜牧业,因此非利士人一有机会便侵略以色列百姓。在扫罗王时代,非利士人渐渐失去气势。在大卫王时代,非利士最终被以色列征服。
迦巴是属于便雅悯支派的城邑,后来成为犹大王国北部边境的小城市。亦是约拿单和非利士人交战之处。大卫曾在此地击败了非利士人。
摩押是约但河东边的高原地带。其南部有以东,西部有死海,东部有阿拉伯沙漠,北部为约但河平原。此地居民的祖先是罗得的子孙,与以色列百姓的血统相同,因此语言、宗教、习惯等相似。在以色列百姓进入迦南地之前,他们便在摩押地生活。
以色列民经过旷野时,摩押人不许通过其地。但后来以色列征服摩押并将其地的一部分给流便和迦特两支派。摩押最后为亚述征服,终于从历史上完全消失。
亚扪位于约但河东,亚嫩河与雅博河之间。亚扪人是罗得的小女儿所生之子便亚米的后代。亚扪人事奉摩洛和哥模斯的偶像,他们曾在以色列百姓进入迦南时,请先知巴兰咒诅以色列。亚扪族曾屡次攻击以色列,但均告失败。
以东在巴勒斯坦东南地方,位于死海下端,又称为西珥。以东与以色列和摩押,亚扪族均有血缘关系,并与以色列百姓关系密切。以色列民漂流旷野时,以东王拒绝以色列民通过其地。日后大卫王时代占领了以东,使其成为属国。以色列南北分裂时,以东接受犹大的统治。
琐巴是亚兰人的城邑,曾有与扫罗争战的经历。琐巴人和亚扪结盟,与以色列为敌。虽自身力量微弱,但借助大国的力量挑衅以色列。在所罗门王时代,琐巴为以色列所击退。
亚玛力民族生活在巴勒斯坦南部旷野,临近加低斯巴尼亚。圣经记载他们为雅各之子以扫的子孙。他们一有机会即苦害和侵略以色列人,后来为大卫王击败。
此山位于约但河西边,是扫罗和其子约拿单被非利士军队追击并战死的地方。
耶路撒冷是过去迦南人的首都。大卫王时代,以色列将其占领作为都城。旧约圣经的大部分在此写成,并且是除阿摩司和何西阿之外所有先知的活动舞台。当时此地为耶布斯人居住,大卫赶出耶布斯人,而完全占领了耶路撒冷。
亚兰人中最优秀者,在幼发拉底河西部生活,他们建立大马色为首都。大卫曾攻打此地,打败他们并在此设立防营。
利乏音谷是耶路撒冷南部,向伯利恒延伸的宽阔肥沃的高地平原。大卫曾在此迎击并大败进犯的非利士人。
迦特是非利士重要的城市,位于地中海沿岸,距离拉吉斯很近。约书亚曾计划占领此地,但未能成功。其结果是这地区直到统一王国时代一直搅扰以色列人。此地也是非利士将军歌利亚的故乡。大卫将此城夺下,成为以色列的属地。
为巴勒斯坦南部最古老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位于空旷的山谷中,在耶路撒冷南约30公里。亚伯拉罕曾在希伯仑居住多时,撒拉死后,在此买下麦比拉洞及附近田地。后来撒拉及亚伯拉罕等都葬在此,以撒、雅各也多时居住在此。大卫曾在希伯仑作犹大王七年半。
(* 编注:以上地名请见本书地图「旧约以色列地名」 )
■ 作业(讨论题目):
一.你认为旧约圣经地理为什么要按时代来分别加以学习?
二.按时代研究圣经地理,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现实意义?
三.反思摩押从历史中的消失,说明神的什么作为?
新约圣经成书的时候,文明世界的极大部分都在罗马的统治之下。其领土西自大西洋,东迄幼发拉底河及红海,北起隆河,沿多瑙河、黑海而达高加索山,南则止于撒哈拉沙漠。
(* 编注:请见本书地图「新约时代的罗马帝国」 )
罗马帝国是由各个独立的城市、邦国及属地组合而成,而且它们直接归属于中央政府。其中有些是自愿与罗马帝国联盟的,有些则是被征服而吞并的。在罗马帝国征服了新的领土后,必改组这地方为它的省份,成为整个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耶稣生平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巴勒斯坦一带度过。神大多数的旅程,都花在加利利和耶路撒冷之间的路上。巴勒斯坦位于地中海东端,北自利巴嫩山,南至死海,长约一百七十五哩。全境由北至南被约但河中分,它发源于利巴嫩山脉的黑门山,向南流经加利利海,再流入死海。巴勒斯坦的地势可分为四区:一是海岸平原,由北沿地中海岸沙漠伸展至迦密山,二是丘陵地带多嶙峋而光秃,三是约但河谷,四是约但河东部的多山高原,其东以沙漠为界。
巴勒斯坦西部高原上终年积雪,中部高原是加利利地区,向南有米吉多平原,向西通往大海,向东也是平原,称为(约但)河东之地。由中部向南,是犹大的山区,到南地的最南端为别是巴。中部山区的重要地点为迦密山,向东是以法莲山区,向南有犹大山区。巴勒斯坦因地势而常旱,自五月至九月无雨,靠春雨和秋雨滋润地土,生长谷物果类。
巴勒斯坦的居民多聚居于山陵地区,北面的加利利是耶稣的故乡,该地起伏不平,但间有河谷可供农作。加利利湖则渔业发达,湖东的革尼撒勒平原土地肥沃。沿岸城市林立,通往东方的商道穿过加利利,耶稣的家乡拿撒勒就处于这些商道上。耶稣常到的城市有伯赛大,哥拉汛,迦百农,马加丹和提比哩亚。加利利之南是撒玛利亚,撒玛利亚之南是犹大。
加利利是耶稣长大的地方,也是神主要活动的舞台,神事工的大部分时间(约两年)在加利利度过。加利利有大小城市村庄240座,伯赛大和迦百农是耶稣经常传道医病的所在地。迦百农会堂中守安息日和医治被鬼附之人的事,开始将弥赛亚的神迹表现出来。治好百夫长的仆人,使拿因城寡妇之子复活,母亲马利亚和兄弟们来寻找耶稣的事,在海面上行走,斥责风和海,使睚鲁的女儿复活等,都是耶稣在加利利传道时发生的事件。
加利利海是加利利的中心,又称为基尼烈湖、革尼撒勒湖、提比哩亚海。加利利海周围为众山环绕,西北则有革尼撒勒平原。西海岸土地肥沃,盛产水果谷物。有通商大道可通至腓尼基、大马色和埃及。
比利亚在约但河下游,死海的附近。此处是耶稣应法利赛人之邀作客时,因洗手的仪式而发生争论的地方。对此耶稣提出较之洁净外表,更应洁净内心的教训(太十五1-20)。耶稣在比利亚的某个村庄,逢安息日进入会堂,并医治了被鬼附18年的女人。这事引起管会堂的人不满,而耶稣教训了守安息日的道理。耶稣在比利亚传道中留下许多教训。
在犹太地区,位于耶路撒冷以南8公里,为大卫王故乡,盛产大麦。耶稣降生于此,伯利恒现今仍被视为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圣地。
拿撒勒为加利利的一城,位于加利利地区南端,在加利利海西南约25公里处,距伊斯代伦大平原16公里,距提比利亚南约22.5公里,迦百农西南30公里。城建在北山的东斜坡上,其下谷中有泉。向西16公里有迦密山,东有他泊山。
耶稣降生时,加利利为巴勒斯坦北部的一地区,东濒加利利海,西临地中海,为希律安提帕所管辖。居民多半不是犹太人,故有“外邦人的加利利”之称,为南方犹太人所轻视。耶稣公开工作,大约有两年是在加利利境内。
加利利海西北岸的一城,有税官驻此,也可能驻有罗马防营。耶稣早年离拿撒勒居此,并在此呼召税吏马太,治好百夫长的仆人,医治彼得的岳母,驱逐污鬼,医治瘫痪患者。
在黑门山麓,居约但河发源地,南北东三面环山。
拉丁语为加略山,中文直译为髑髅地。在耶路撒冷北面城墙外,靠近大马色门,近官道,是8米高的小山,远看像人的头颅骨。耶稣在这里被钉十字架,为万民成就了救恩。
在耶路撒冷正东仅1.6公里,是一座石头山。为南北走向,长约4公里,中隔汲沦溪,几乎与耶路撒冷城墙平行。福音书记载耶稣在耶路撒冷传道时与此山有密切关系。耶稣在此面对耶路撒冷为她哀哭,并坐在橄榄山上,对门徒作关于末世的长篇教训。
是橄榄山东南坡的小村庄,在耶路撒冷通往耶利哥的路上,距离耶路撒冷仅2.5公里左右。马大、马利亚和拉撒路的家在这村庄里,耶稣常在此住宿。
在约但河入加利利海的入口处。耶稣在听到施洗约翰被杀的消息后,曾偕门徒到此附近,并施行以五饼二鱼给五千人吃饱的神迹。
耶稣最后传道的地域是犹大地方。在犹大有耶路撒冷圣殿,也有许多宗教领袖和祭司长、拉比、文士、法利赛人等。他们恪守传统,无法接受福音。因此耶稣的生平基本上在加利利和比利亚度过,而很少在犹大活动。福音书中多次提及的耶路撒冷、圣殿、西罗亚池、毕士大池及门廊,圣城与橄榄山之间的汲沦溪、客西马尼园、各各他,都是耶稣和福音书作者所熟悉的。
耶路撒冷座落在众山环绕中,橄榄山在耶路撒冷之东,中间隔着汲沦溪山谷。从耶路撒冷至死海之间为犹大旷野,耶稣受洗后,即在此禁食祷告,受魔鬼试探四十天(可一12)。
(* 编注:以上地名请见本书地图「耶稣生平地图」 )
■ 作业(讨论题目):
一.耶稣时代的罗马帝国的版图有多大?该帝国的政治组织形式如何?
二.耶稣的活动范围大致是什么样的地方?
保罗在大马色路上悔改后,有十三年在亚拉伯、大数、安提阿等地接受传道和牧养教会的训练,从安提阿开始向居比路的宣教旅行。居比路是巴拿巴的故乡,保罗与巴拿巴一起,去到居比路的撒拉米传福音,在会堂中讲道。他们离开撒拉米到帕弗继续传道,引领总督士求保罗信主。
保罗一行从帕弗乘船向旁非利亚的别加行进,这时马可约翰离开他们回耶路撒冷。他们进入彼西底的安提阿时正逢安息日,保罗进入会堂讲道,受到逼迫而向以哥念去,仍进入会堂传福音。因犹太人和官员的攻击而被迫离开,继续在路司得和特庇近处传讲福音。犹太人来到安提阿和以哥念,用石头殴打保罗并拖出城外。苏醒过来的保罗第二天同巴拿巴一起到特庇传福音,及下到路司得,去安提阿和以哥念劝勉门徒。其后又下到旁非利亚,到波加传福音。最后他们由亚他利亚回到叙利亚的安提阿,结束了第一次宣教旅行。
基利家是小亚细亚东南、地中海东北部的一个省,土地肥沃,景色优美,许多希腊人和犹太人在此生活。此地人们起初非常反对基督教,保罗悔改并成为福音的使徒后,人们开始接受福音。大数是基利家的首府,与雅典、亚历山大并称为三大文化城市,培养出许多文学家和哲学家,保罗即是其中的一位。
在俄闰梯河南岸,距地中海约27公里,耶路撒冷以北约480公里。原为叙利亚国都城,主前64年被罗马将军庞贝攻克,成为罗马第三大城市,商业繁荣。犹太人很早开始定居于此,并设有会堂。保罗的三次宣教旅行都从这里出发。
旁非利亚在小亚细亚西南部的沿岸地方,位于大流士山脉和地中海中间,长12公里,宽48公里的平原。这里有港口城市亚他利亚。
别加是在旁非利亚的重要海港城市,崇拜女神亚底米。在此地发掘出公共浴室,市场,剧场等遗址。保罗和巴拿巴第一次宣教旅行时,曾在此停留,两年后又来此传道。
名为安提阿的城市有两处:一处是叙利亚的安提阿,一处是彼西底的安提阿。彼西底的安提阿在主前25年成为罗马的领土,加利利省的一部分,并在主后6年成为加利利省南部的政治军事中心地。这里的富裕阶层发挥很大的政治影响力。
以哥念是吕高尼省的首都,既是高原地带,又是古代的交通中心地。此地商业发达,商人云集,犹太人为谋生也纷纷来此地,建有会堂。保罗一行受到保守的犹太人逼迫,而离开此地去路司得。
路司得是小亚细亚吕高尼省的一座城市,在以哥念西南约28公里处。保罗在此传道时,医好一个瘸腿的人,被当地人误尊为希耳米神。
保罗在主后51年春季与西拉一同出发,去到叙利亚和基利家,开始他的第二次宣教旅行。保罗进入特庇和路司得,在那里见到后来的门徒提摩太。而后经弗吕家和加拉太到达每西亚,原计划去庇推尼,但被圣灵拦阻。继而在下到特罗亚的时候,保罗在夜间见到马其顿人呼吁的异象,确信去马其顿是神的旨意。他们从特罗亚乘船到达腓立比,在安息日遇见吕底亚,设立礼拜场所,并在城中传道。但因治好被鬼附的使女遭诬告而投入监牢。因监牢被震开的神迹,引起禁卒的悔改和全家人接受救恩。保罗一行在腓立比建立教会,经过暗妃波里和亚波罗尼亚进入帖撒罗尼迦,在那里传道并进入会堂讲道。后因犹太人的骚乱,在夜晚离开去庇哩亚。
他们在庇哩亚的会堂中传福音时,从帖撒罗尼迦追踪而来的犹太人继续搅扰,保罗留下西拉和提摩太,独自离开去雅典。他在雅典等候西拉和提摩太时,到城内与那里的犹太人和希腊人辩论。其后保罗离开雅典去哥林多,在哥林多遇到亚居拉和百基拉夫妇,并与西拉和提摩太会合。保罗在较为安定的此处著述了帖撒罗尼迦前后书,后因犹太人的告发被提交亚该亚总督迦流,旋即无罪获释。保罗与亚居拉和百基拉夫妇同行,从哥林多乘船去叙利亚。其后到达以弗所,经该撒利亚去耶路撒冷,然后返回安提阿。
叙利亚是亚细亚北部一个区域的名称。北至基利家,东抵伯拉河及叙利亚沙漠,南接巴勒斯坦,西临地中海。主前65年成为罗马的一省,以安提阿为省会。
弗吕家在彼西底和安提阿附近,地域宽广,北至庇推尼,南至吕家与彼西底,东至吕高尼及加拉太,西至迦利亚。五旬节时曾有犹太人从弗吕家来耶路撒冷过节,保罗、巴拿巴亦来此传福音及坚固门徒。
加拉太包括北起黑海岸,南至地中海,土耳其中部的山地和平原。主前25年成为罗马的一省,其东界到加帕多家,西界为亚西亚省,南界为基利家,北界为本都、庇推尼。保罗初次宣教旅行时在此传福音并建立教会,其后并两次到该地。
每西亚是小亚西亚西北部的一省,境内有别迦摩、亚朔、特罗亚、亚大米田等城。保罗在第二次宣教旅行虽打算越过此地,但被神拦阻而未成。
原系一国,主前168年为罗马征服,成为罗马的一省,被分割为四个地区。尼亚波利,腓立比,亚波罗尼迦,庇哩亚等都在此省。保罗在特罗亚见到异象,而定意去马其顿,从此开始了欧洲的传道工作。
特罗亚是小亚西亚西部海岸的港口城市,保罗在这里见到马其顿人呼吁的异象,后来又在此停留并留下衣物在加布的家中。
位于马其顿东端,距爱琴海14.5公里,俯瞰广大的平原。主前42年及31年,成为罗马安置出征而退役的兵士的驻防城,隶属马其顿省。行政制度全仿罗马,市民被赋予罗马市民权。保罗在第二次宣教旅行时在此传福音和建立了欧洲第一个教会,并于第三次宣教旅行时再次到此处。
帖撒罗尼迦位于希腊东北,主前42年成为自由城市。居民有罗马公民权,可自选政府。除政治上的重要性外,因位于沟通东西的罗马官道和连贯南北通往多瑙河流域大道的交汇点,成为连接巴尔干半岛西海岸与意大利的重要贸易转口站。当时人口约二十万,是马其顿最大的城市。
庇哩亚是马其顿的一座城市,位于帖撒罗尼迦西南部80公里处。保罗从帖撒罗尼迦被赶出后,曾在此地传福音,有多人信主。
雅典是希腊的重要城市,以希腊的守护神雅典女神而命名。被爱琴海分割,距海岸5公里处有广阔平原。作为希腊的政治、文化、艺术、商业的中心、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著名哲学家都出身于此,并有众多神殿和雕刻,是闻名的偶像城市。保罗曾在此讲道。
哥林多位于希腊半岛南部,原是希腊的城市,被罗马破坏后重建,成为沟通爱琴海和亚得里亚海之间地峡的贸易通路,和商业繁荣的罗马第四大城市,亚该亚省的首府。又是希腊人、罗马人、叙利亚人、亚西亚人、埃及人、犹太人等混居的国际城市,和遍布偶像之地。人民生活奢华享乐,放纵情欲,道德败坏。保罗曾在此设立教会。
以弗所是小亚西亚地区的重要城市,其北部是示每拿,南部是米利都。在以弗所有推喇奴学房,保罗借用此处传讲并教导福音真理。他在以弗所停留三年之久,后因银匠底米丢的扰乱离开。以弗所是邪术和偶像充斥的城市,但后来成为基督教的中心地。
保罗为再次访问加拉太和弗吕家地方的教会,出发作第三次宣教旅行。经过以弗所时,遇见亚历山大出身的亚波罗从事福音事工。他是有学问的犹太人,最能讲解圣经。保罗到达以弗所,遇见约翰的门徒。他们虽然接受福音,却不知道圣灵的真理。保罗为他们讲解并按手使圣灵充满他们。保罗在会堂和推喇奴学房讲论,并医治病人,有许多犹太人和希腊人相信耶稣。
保罗两次访问哥林多后,再次返回以弗所。他计划从以弗所经马其顿和亚该亚到耶路撒冷,但因行程无法预料而停留在以弗所。保罗打发提摩太去哥林多探望,并且写下哥林多书信。他又派提多和另一弟兄去哥林多视察,和为耶路撒冷的穷人募集奉献。保罗在以弗所停留三年之久,终于离开以弗所去到马其顿,见到提摩太和提多。保罗在马其顿讲道并继续为耶路撒冷的贫穷圣徒募集奉献。在这里写下哥林多后书。然后保罗去希腊逗留三个月后回到哥林多,写下加拉太书和罗马书。
保罗从哥林多启程,携带圣徒的奉献到耶路撒冷。原计划经由叙利亚,但因激进派犹太人的阴谋而改变路线,回到马其顿和腓立比,劝勉门徒,然后向特罗亚行进。在米利都招聚以弗所教会的长老们进行劝勉,而后去推罗。他从推罗经水路进入多利买,见到弟兄们问安并同住一日。第二天进入该撒利亚,在那里见到腓利执事并歇宿其家。保罗不顾腓利的女儿们和先知亚迦布的预言和警告,坚持去耶路撒冷,顺服神的旨意,承受苦难。保罗第五次来到耶路撒冷,在工作结束进入圣殿时被犹太人扣押。他被逮捕并拘禁,后又被押至罗马。
米利都是小亚西亚海岸的重要港口,在以弗所南部约60公里。保罗从哥林多到耶路撒冷的途中在此停留并会见了以弗所教会的长老们,劝勉他们好好监督教会和教导。
推罗是地中海东海岸腓尼基的著名城市,在拿撒勒以西,是约书亚当年未能攻取之地,足见其要塞的坚固。从很早开始工业和学术得到发展,大卫建筑宫殿和所罗门建筑圣殿时,建筑材料和人力技术都曾借助推罗。亚历山大王曾灭此城并用火焚烧,后来罗马将其占领并再建。
多利买是地中海沿岸的港口城市,位于推罗下方,其下方有该撒利亚。这里是进入耶路撒冷的通路,旧约时代被称为亚柯。多利买是重要的军事港口,又是巴勒斯坦景致最优美的港口。保罗最后一次(第五次)去耶路撒冷时经过此城。
该撒利亚是地中海沿岸重要的港口,也是连接通往耶路撒冷的道路的城市。这里有罗马的总督府和兵营。居民多数为罗马人,也混有希腊人和犹太人。这里也是腓利执事和百夫长哥尼流的故乡。保罗曾数次在此往来并传道。
(* 编注:本课以上地名请见「新约时代的罗马帝国」 )
■ 作业(讨论题目):
保罗的故乡大数城有什么特点?保罗的三次宣教旅行有多大的地理范围?
圣经第一章就阐明了世界的来历。神从空虚混沌中创造了一个有秩序的、完美无缺的世界。人是神按自己的形象所造的,所以神赋予人管理这个受造世界的责任。创造的事件指出神从无造成有,而不是更新已有的事物。创造的记载否定了任何形式的进化论学说。
神既是创造主,便没有一物能离开神而自存。万物都属于神,而神是一切生命的来源和权能的中心。神创造万物和人,不是因为神的需要,而完全是因为神的爱。为此神自己继续工作,照顾人类,用全能托住万有。
人的创造是独特的,是神创造的高峰。神按着自己的形象和样式造人,意即人在灵性上、天性上和德性上都是与神相似的。在灵性上,人具有位格,可以与神交通;在天性上,人是有智慧、有感情、有意志的,可以知道神;在德性上,人能认识神,顺服神的命令。因人是神直接创造的,人便要向神负责任,并且应该与神相交,过圣洁的生活。
创世记告诉我们:神的话语即是神的行动,神是拥有最高主权的创造主,而三位一体中的每一位,都参与了创造的工作。新约圣经更说明基督是创造的执行者(西一16;约一3,10),在神里面万物都归于一,并且万物都是为神而造。
神没有启示人记录创造的年代和方法,而有关创造的记录也并不排斥地理学、生物学、植物学等领域的学术研究,而是以色列相信神是创造主的信仰表白,见证这位后来拣选以色列来彰显神自己的神,并非仅仅是以色列的神,神是创造之神,全地之主。并揭示神和这个世界,以及神和人的关系。约伯记强调神不仅在太初,并且在其后一直继续其创造活动。以赛亚书将创造、独一神论、救恩和宣教同时强调。圣经对创造的强调同时也是对宣教的强调,因为创造表明神的救恩同所有人都有关联。
神创造人并将人安置在伊甸园中,其目的是让人管理神所造的世界。亚当是神所设立的居间者,向地上一切受造之物施行神的权柄。人类第一对夫妇亚当和夏娃居住在神设计的完美的环境中,并具有自由的意志,可以与神永远和睦相处。但他们在对神忠诚及顺服的考验中,因被撒旦引诱违背神的命令。他们的犯罪引致以后全人类的堕落,和罪一起进入人类社会的是死亡、疾病和各种各样的苦难。
因着人的堕落,神创造时建立的秩序被打乱;最基本的变化,是人原来享有与神的契合现在没有了,人被逐出乐园,开始生活在死亡的阴影和权势下。人和其他受造物的关系也有了变化。大地的败坏──荆棘和蒺藜繁生,也来自人的堕落。
亚当犯罪后,神按照神的公义施行审判。但在审判的同时,神也宣告了救恩的盼望。神应许在女人的后裔中设立一位救主,摧毁撒旦的权柄,这就是神的救赎计划。
旧约圣经中神审判的事实,从所罗门开始,到被掳巴比伦时代,强烈地显明出来。审判是为树立公义而进行的裁判,同时也是神主权的彰显和救恩的预告。旧约圣经中审判最根本的目的是如以赛亚书三十三章二十二节中所说的:“因为耶和华是审判我们的,耶和华是给我们设律法的,耶和华是我们的王,神必拯救我们。”
神对人的爱并未因人的失败与软弱而稍减,圣经记载了神如何设法恢复破碎的世界,重建新秩序。神在美所波大米两河流域地带选召亚伯拉罕,要他离开本族本家,去到神所预备的地方。神应许他可以作一个大族的父,万国会因这族得福。这是神拯救为罪所破坏了的世界的计划。亚伯拉罕顺从神的呼召而出发,这一回应是他信仰的证据。
神在亚伯拉罕身上有特别的旨意,要藉他建立一个民族,作为神分别为圣的子民。从不认识耶和华的万民中分别出来,成为以神为中心,专心事奉神的民族。为此缘故,神先将亚伯拉罕从他的环境中分别出来,过专心仰望神的生活。
拣选是神特别选召一些人的行动,它有两个附带的特征,即神的应许和人的责任。神应许亚伯拉罕的子孙要像天上的星那么无数,把迦南地赐给他的子孙为业,并且藉着他向全人类施恩。神拣选以色列人的中心目的,是要他们宣扬神的美德。
神也通过出埃及事件表明神对以色列的拣选。从神与以色列民立约的事件来看,立约的双方并非在平等的地位上。神是这约的主权者,并且确定了所有的要求事项。作为恩约的百姓,以色列成为“祭司的国度,圣洁的国民。”拣选的真理在申命记和以赛亚书四十至五十五章中分明地出现,在申命记七章六至十五节,神以其不可测度的爱拣选一群百姓并设立恩约,以信实和不变的爱保守此约。申命记表明神从万民中拣选一个民族作为自身的所有物,并指定为耶和华圣洁的百姓。这其中有两个原因:耶和华爱以色列,和因为神与其祖先所立的约。以赛亚书强调,神喜悦以色列,为自身的目的造成以色列。作为神拣选的仆人,以色列有义务在全地宣扬神的救恩。以色列蒙召成为“众民的中保,外邦人的光”,以色列所盼望的最终目标是荣耀神的名。
从全体旧约中考察拣选和立约的真理,可以分明看到以色列作为恩约的百姓享受特权,被拣选来顺从和事奉神。而神将以色列与所有的百姓分别出来成为圣洁,并非由于以色列有任何的优越性,而是说明神主权的意志为拣选的基础。
先知的制度早就存在,其最重要的工作是神的代言人。亚伯拉罕和摩西都被称为先知,而以色列人进入迦南,由于迦南是个敬拜异教邪神,充满迷信和邪术的地方,以色列人必在宗教上面临很大的诱惑,所以神应许兴起先知,作他们的引导。在士师时代末期,神兴起撒母耳作以色列的先知,度过非利士人威胁的危机,坚定各支派对神的信心。以后更有先知学校出现。先知成为神权统治的执行者和维护者,保持神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使信仰不致消失在国家的组织下。先知以利亚和以利沙等,都被神兴起,在其时代中对抗宗教与道德的腐败。
先知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神的代言人,把神的旨意向当时的民众宣告,并发出预言,对当时的百姓提出警告或劝勉,提醒以色列民做合神心意的事,或悔改离开他们的恶行。他们不仅针对个人特殊的罪行,更以国家为单位,唤醒君王与民众,国家与社会,重新回到几乎被遗忘的西乃之约,实践爱神爱人的原则。先知的信息分为两方面:劝勉百姓在神权国度中遵从神的律法,及预言以色列未来的前景,和将来弥赛亚统治的国度。他们的信息,不单是口传,并记录成书,称为先知书。除此之外,先知的另一个职分是代求者,代表百姓向神祈求。
洪水过后,挪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设立祭坛敬拜神。这是圣经中最初的献祭的记录,献上焚烧的祭物(燔祭)在后来成为一种祭祀方式。献祭的规例是神所设立的方法,藉以保持神的绝对圣洁,并显明神对失丧的人类的爱和怜悯。神通过动物的流血预表了新约中基督为人类的罪孽所付出的代价,并表明藉人的努力无法遮盖罪,必须要通过基督的血,才能实现救恩。
神有关献祭的种种规定,均适用于所有立约的以色列民。在以色列的十二支派中,利未人被分别出来,完全献给神,执行宗教方面的事务。在利未人之中,亚伦的后裔被指定担任祭司,作为中保,使罪人可与圣洁的神相交,并代表百姓为他们赎罪。祭司也有责任为人民寻求神的旨意,和教导神的律法。单有仪式上的敬拜还不够,还必须听从神的话,遵守神的律法,包括在礼仪方面和道德方面的律法。
利未记里记载了五种祭祀,分别为燔祭、素祭、平安祭、赎罪祭和赎愆祭。这一切乃是神指示人,使人可以与神和好,而不是用自己的方法去讨神喜悦。
■ 作业(讨论题目):
一.谈谈旧约圣经的主要信息是哪几方面?
二.旧约先知们在神面前的地位和主要工作是什么?
三.简单说一说献祭的含义是什么?
“弥赛亚”为“基督”的希伯来文写法,是“受膏者”的意思。旧约圣经反复预言一位类似摩西的先知、再来的以利亚,尤其是大卫的子孙、伟大的君王和战士,神要将神的子民从压迫中释放出来,而且在荣耀中作王,建立神掌权的国度。
新约福音书作者一致主张耶稣基督降生是旧约预言的应验。他们指出耶稣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神的降生应验了先知以赛亚和弥迦的预言,是旧约的实现。在他们的记载中,耶稣降生的整个程序都在超自然的力量和控制下实现。
耶稣降生的目的是要作以色列的王,更要成为万人的救主。神的降生同时表示“神与我们同在”。耶稣说自己是“神的儿子”,神表明自己与神同等,有圣父所赐的权柄,而且是神向人启示的最高权威。无论是耶稣的门徒,还是耶稣自己,都毫不犹豫地称神为弥赛亚。同样,犹太人为神的身分而发生的争论,甚至成为耶稣被审判的焦点,乃至犹太人弃绝耶稣说的话,都围绕这一位应许的王──弥赛亚。初期的使徒向以色列传讲时,宣称耶稣就是弥赛亚。神的复活表明神是以色列的弥赛亚,是主的受膏者。当耶稣的信息传到外邦世界时,“基督”(弥赛亚的希腊语)成为一个专有名词。门徒们称呼耶稣为"耶稣基督",表示耶稣是应许给犹太人的弥赛亚的应验。
新约信息的中心是耶稣基督,神不仅曾生活在世上,神要再来审判世界。神是历史的关键,是神的国度的中心。
十字架是罗马帝国对犯人处以极刑的刑具,被判刑的罪犯必须背着自己的十字架走到刑场,然后被钉在十字架上,不停地流血,在极度痛苦中渐渐死去。
耶稣被钉十字架是新约的中心信息,救赎的概念表明神向人主动的恩典。人的罪使人远离神,抗拒神,与神隔绝,结果是审判和死亡。耶稣取代了我们的地位,使自己与我们处于相同的境况中。神背负我们的罪,替我们受死,经历神的弃绝,使我们的生命不因罪而丧失。神的救恩,是以耶稣在十字架上所流出的宝血作为代赎和洁净。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并不只是遮盖罪,神本身足以挽回和代赎人类所有的罪。基督的死也使我们从罪的捆绑中被释放,脱离罪重获自由。十字架是神的大能。基督耶稣没有犯罪,而是按照神的旨意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后又从死里复活,成就了救恩,使因罪与神隔绝以至灭亡的人,可以因信耶稣成为神的儿女。十字架是拯救的记号。
对信徒来说,十字架是治死自己的肉体情欲,是舍己的行动。耶稣要求门徒要舍己,天天背负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神。凡跟从耶稣的信徒,就要天天舍己,把自己肉体的邪情私欲钉在十字架上,让耶稣的生命活出来。
在主耶稣时代,门徒指的是跟从老师,并遵守他的教导和生活方式的人。圣经不仅要求每个罪人相信并接受耶稣基督的救恩,成为神的儿女和信徒,更呼召我们作主的门徒,就是要跟从神,效法神,并接受耶稣的差遣,去传扬能改变人心和世界历史的福音。
有很多人想作主的门徒,但不是人人都能跟随神,忍受艰苦和孤单,主耶稣要求已在神里头找到生命真义的人,把遵循神的命令放在首位。在马可福音十章二十九至三十一节中,耶稣指出作门徒能从神得到的,胜过地上的百倍。人的成就、财富,并不是作门徒的必要条件,最重要的是神的呼召和恩赐。
门徒的资格,包括:
(1)饥渴慕义的人(彼前二2;耶十五16;诗四十二1, 2)
(2)渴望过圣洁生活的人(彼前一15,16;诗五十一10)
(3)在神和人面前忠心的人(路十六10;王下二2)
(4)渴望被神使用的人(赛六8;罗一15;罗十二1, 2)
(5)肯付出时间接受训练的人(路九59,60)
(6)爱灵魂的人(腓一8;帖前二8)
(7)被圣灵充满的人(弗五18)
“教会”一词原文的意思是“被召出来,分别出来的一群”。在新约圣经里,这群体是被基督买赎,从世界上分别出来,与基督联合的一群。教会是奉主名聚会的人所组成的团体,是神国的子民所组成的团契。教会是圣洁的,被分别为圣,作神的圣工;教会也是普世的,没有年龄、性别、学问、身分的区分。建立教会,是主耶稣工作的目的,也是初期使徒的信息和使命。教会的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会是敬拜的团体,敬拜是教会聚会的重要部分。旧约的信徒在安息日聚集敬拜,而新约的信徒开始将敬拜改为在星期日,记念基督的复活。他们领受圣餐和奉献,也是在一个星期的头一日。祷告和读经是敬拜中的重点。唱诗歌也是初期教会集体敬拜的一部分。作为新约的祭司,我们在每周的聚会中向神献上颂赞的祭,是我们的职责和权利。会众在爱中的彼此相交,彼此关顾和真诚的参与是教会敬拜生活的重要标记。
教导是建设教会的重要因素。教会一开始,就遵循和忠于使徒的教导。保罗命令罗马的教会,要持守所接受的教训。他在传道旅程中,也教导教会,使信徒成熟。教导成为初期教会生活的重要一环。教导包括:去除错误的教义,令信徒生活有爱,产生属灵的滋养,令人敬虔,令人顺服,及令人过正确的生活。
团契的意思是“分享”。教会是属灵的团契,具有合一性和一体性。团契可循许多途径进行。初期教会团契聚会的形式,是擘饼及祷告。擘饼包括吃爱筵,接着就有圣餐。团契生活也包括以物质的形式,支援传福音的工作,也包括因着与基督的契合,分担外来的逼迫。新约中的团契相交包括接待客旅和互相款待,分担重担,彼此劝勉,和互相代求,更在守圣餐的行为上具体表明出来。
教会是服事的团体。地方教会参与的事奉,包括向不信者传福音,及在教会生活中,向信徒作不同的服事。这包括彼此运用属灵的恩赐,彼此服事,供给别人的需要,向别人施怜悯,及帮助他人等。事奉也包括照顾教会内有需要的人。
马太福音二十八章十六至二十节记载了主耶稣复活后即将升天以前,对门徒们的最后嘱咐。这是教会所承受的使命,我们常称为“大使命”。主耶稣所颁布的大使命是历代以来便为最伟大的计划书,它带有宇宙中最高的权柄,并且也带着前所未有的伟大应许。大使命有两个核心内容:
一个是广传福音,就是“传福音给万民听”(可十六15);另一个是门徒训练,也就是“使万民作主的门徒”(太廿八19)。
在耶稣的心目中,教会最主要的使命就是宣教的使命。耶稣曾将门徒组织和差遣出去传扬福音信息,并预言在神再来之前福音要传遍世界。基督设立教会在世上,为要成为神的见证,并引导世人脱离撒旦的控制,归向真神。所以教会真正且重要的使命,就是传福音,为主作见证。教会的重要特征,是将耶稣基督的福音,带到地极的责任。其目的是成全神的旨意,使神得荣耀。每一个重生的基督徒都负有随处向世人传福音的使命。
同时,教会受命要使万民作基督的门徒,为他们施洗,及带领他们进入信徒的相交中。教会受命给她的信徒施洗,这意味着信徒要得到神的教会的认可、承认、爱护和接纳。在他们归正之后,我们应当在信心上坚固他们。保罗不仅是传得救的福音,更把初信者组织成教会。他教导他们,关心他们,并一次又一次地去探望他们,劝勉并鼓励他们在自己的事奉和灵性追求长进中顺从主。因此我们也应教导已经归向基督的人顺从主耶稣基督,并在主的恩典和知识上长进。
圣经在许多篇章中宣告了世界的前途,包括个人、民族和全人类的未来,并且指出神是全宇宙的管理者,人类历史发展的方向由神决定,神也是那终极的推动的力量。圣经所宣告的有关人类的终局或末世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圣经中不同的作者谈到基督的再来,新约中有超过250处经文清楚论及耶稣的再来;有些是整章整章地,甚至用整卷书的大部分篇幅来谈及再来。但关于基督再来的日子,圣经没有确定说明,只给我们一些提示和预兆。例如基督再来的日子之前,福音首先要传遍天下,以色列人也要悔改得救。在基督再来之前,将要出现混乱的情况;而在宗教方面,会有敌基督的出现,也会有假先知、假基督兴起,迷惑众人甚至信徒。在基督再来之前,神的子民会受到加重的逼迫。因此圣经提醒信徒要时刻警醒准备基督的再来。
主耶稣基督荣耀的再来是历史的高潮,主的降临将是充满荣耀的降临,决定性的降临,和突然的降临。当耶稣再来时,神将以荣耀无比的身体和威严降临,也将带着那些在基督里死了的人的灵魂一同来;这些人必将得到新的、不朽坏的、复活的、荣耀的身体。这盼望是基督徒信仰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救恩最后阶段的完成。
被提是指在极大的喜乐中身体被提上升,今天普遍用来指主耶稣前来接神的教会升天。这时将有呼叫的声音,天使的呼叫声将唤醒在基督里死了的人,海和地要交出那些要复活并得荣耀之人的身体。将有神的号吹响,保罗将这次号的吹响称为“号筒末次吹响”。其余的死人(不信的失丧者)要等到千禧年过去之后才复活。在基督再来时还活着的信徒,将在“一霎时,眨眼之间”改变形象被提,而不会经历身体的死亡。改变了形象的信徒,将要加入那些“在基督里死了的”,已经首先复活的人的行列。教会作为基督的新妇将被提到云中,与基督“在空中相遇”,圣经描述这场面为盛大的婚筵。
这是神发大怒的时期。基督用痛苦和患难描绘了地上大灾难时期的情景。这期间基督要连续施行七印、七号和神愤怒的七碗的审判。这灾难要持续七年,灾难开始时,敌基督将“与许多人坚定盟约”,行那“毁灭可憎的事”。敌基督将在最后三年半掌权,实行疯狂的迫害。这末后的三年半将是真正的大灾难时期。启示录指出,将有一次撒旦向以色列和各国中归向基督的人的攻击。而神和撒旦之间要开战,神的愤怒将发作,要起来攻击撒旦。大灾难将在哈米吉多顿结束。
哈米吉多顿是位于以色列北部,面向利巴嫩的南北山脉之间的宽阔谷地。圣经称此地为世界最后一次大战的爆发之处。这次大战也被称为“在神全能者的大日”的争战。那时普天下的众王要在那里聚集,各国的军队应撒旦的呼召来到哈米吉多顿聚集。这次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彻底消灭以色列,但是神将显现,并将拯救以色列。基督要同神的教会一起到来,降服并消灭那些邪恶的军队,并同神的教会一同掌权。敌基督和假先知将被扔进火湖里,撒旦将被捆绑,关在用印封上的无底坑中一千年之久。
基督再来时将在地上建立神的国度,这个国度被称为千禧年国。千禧年是基督在教会的属灵统治的延伸,是神永恒计划的一部分。复活的主现在坐在神的右边,在天上掌权。千禧年来临时,神要彰显神的权柄,在地上进入神的国度。教会则要被提到天上,与基督一同作王。而敌基督和假先知将被扔在烧着硫磺的火湖里。在这一千年里,撒旦将被捆绑,列国将不再受迷惑。
基督第一次来到世上是要完成救赎,神再来时则是要完成神在全人类中的计划,并带来最终的审判。所有的人都要复活,站在神面前接受审判。因为神是圣洁的,审判是神自己本性的彰显。对信靠的人因着基督已经完成的救赎,进入美好的新世界。对不信的人要审判定罪,结局就是永远的沉沦灭亡。
圣经启示说,人类居住的地球将被猛烈的火焚烧,以至一切有形质的都要销化以后,天国和地狱是为人类及所有天使预备的永恒的境界。历代被救赎的信徒最后的永恒居所被形容为“新天新地”。他们都住在新耶路撒冷,这是基督所预备的家,也是永远的天堂。那里神与人同住,过相交的生活。信徒可直接地亲近神,基督将是中心,信徒都要事奉神,享受与神永远的团契。天国里信徒与神有亲密的个人相交。那是一个完全公义的世界,那里没有死亡,没有罪,是极大欢乐的世界。神起初创造人类和万有的旨意终于完全实现。
地狱是完全没有神恩惠的地方,身体和灵魂都与神隔绝,承受无休无止的痛苦。而那些行恶不肯悔改的人,则按自己的良心,神的律法,以及福音的准则接受审判,被扔进地狱的火湖里,受到永远的刑罚。这火湖是为撒旦及其使者预备的。到最后,神也会审判撒旦及鬼魔,将它们一起丢在火湖里。
■ 作业(讨论题目):
一.弥赛亚的含义有哪些?对理解新约的信息有什么重要影响?
二.在新约,十字架含有什么重要信息和影响?
三.教会的意义有哪四方面?教会的使命又是什么?
四.耶稣再来的预兆有哪几方面?
1. 创 11:27~12:9
亚伯兰离开吾珥去哈兰,再去迦南。
2. 创 12:10~13:3
亚伯拉罕去埃及再回迦南。
3. 创 14:1~5
北方四王攻打南方五王。
4. 创 24 章
亚伯拉罕差人到米所波大米为以撒娶妻。
5. 创 25:6
亚伯拉罕打发他的六个庶子往东方去居住。
6. 创 25:17~18
以实玛利后裔的往处。
7. 创 27:43~31:21
雅各去哈兰后携眷返。
8. 创 37:12~28
约瑟被卖至埃及。
* 创 39 章至 41 章
约瑟在埃及,受到法老王的重用。
* 创 42:1~45:15
迦南地因饥荒,雅各令儿子们去埃及籴粮,在埃及与约瑟重逢。
9. 创 46:1~47:12
雅各全家到埃及,受法老的厚待。
* 创 47:27
以色列人住在埃及的歌珊地,他们在那里置了产业,并且生养众多。
10. 创 50 章
雅各遗体运回希伯仑。
1. 民 33:5~15
出埃及到西乃山。
2. 民 33:16~36
从西乃山到加低斯。
* 民 33:36
以色列人在旷野飘流四十年。
3. 民 33:41~44
从何珥山到以耶亚巴琳。其中自阿伯到以耶亚巴琳的一段,可能有两条不同的路线,分别用
3-1 和 3-2 来表示。
4. 民 33:45~49
从以耶亚巴琳到亚伯什亭。
一. 圣经的权威性
可从圣经是生命之书,是默示之书及圣经的正典这三方面来理解。
二. 圣经的目的主要有四方面:
(1)使人认识耶稣;(2)使人与神建立关系;(3)使信徒被装备从事争战;(4)引导人的行动。
三. 判别圣经正典的标准
有四个:使徒性,接纳性,内容性,默示性。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神的作为和圣灵在那个时代的奇妙工作。
一. 作者把圣经的历史划分八个时代:
(1)创造时代;(2)洪水前时代;(3)洪水时代;(4)分散时代;(5)族长时代;(6)王国时代;(7)被掳时代;(8)复归时代。
二. 人按神的形象被造,因此具有理性、感情、创造力、道德观念等属性。在神创造人的同时,神赋予人特别的使命,要人生养众多,遍满地面,并且治理全地,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的活物。这是人类生存的意义和特权,是人在一切其他受造物之上的荣耀。
三. 复归时代的重要标志就是重建耶路撒冷圣殿。
一. 中间时代又被称为沉默时代。因为从旧约玛拉基书到新约福音书,其间有四百多年,神的默示和启示不再出现。所以这一时期通常被称为“沉默时代”。
二. 中间时代的众先知所预言的中心信息由数位先知将弥赛亚的预言发扬光大;在此期间犹太人对弥赛亚的盼望和有关弥赛亚的观念;神的国度的来临,一位公义的统治者弥赛亚将循律法治理。当神完成神的工作后将逝世,而审判也随即来到。弥赛亚的使命就是审判与拯救。犹太人的期待是弥赛亚降临。
三. 耶稣的主要活动是教训人,宣讲天国的福音,医治和赶鬼,及训练门徒。耶稣的工作为以后二千年的教会奠定了根基和方向。
一. 旧约圣经地理按时代来分别加以学习,是为了更清楚地认识神在各个时代所行的奇事,明白神的子民的活动。
二. 按各时代研究圣经地理,有助于今日的我们藉考古学的印证,对圣经的权威、圣经的历史和现实意义都更加清楚了解。
三. 摩押从历史中的消失,说明上帝公义的信实及神话语的真实,神预言的审判必应验在不信与悖逆的百姓身上!
一. 耶稣时代的罗马帝国的版图西自大西洋,东迄幼发拉底河及红海,北起隆河,沿多瑙河,黑海而达高加索山,南则止于撒哈拉沙漠。该帝国是由各个独立的城市,邦国及属地组合而成,且都直接归属于中央政府。
二. 耶稣的活动范围大致是巴勒斯坦,即:加利利和耶路撒冷之间的路上。其位置是自地中海东端,北自利巴嫩山,南至死海。
保罗的故乡大数城是基利家的首都,与雅典、亚历山大并称为三大文化城市,培养出许多文学家和哲学家。土地肥沃,景色优美,许多希腊人和犹太人在此生活。此地人们起初非常反对基督教,保罗悔改并成为福音的使徒后,开始接受福音。
他的三次旅行以地中海为中心,以东部、北部及地中海中岛屿为主。(请参阅本书所附的地图!)
一. 旧约圣经的主要信息
首先是创造,然后是犯罪及审判,最后是神的救赎和选召。
二. 旧约先知们在神面前的地位
是作神的代言人。主要工作是按照神的心意引导神的百姓,对他们提出警告或劝勉,提醒以色列人做合神心意的事,或悔改离开他们的恶行,帮助他们度过危机,坚定神的约和对神的信心。唤醒君王与民众,国家与社会,重新回到几乎被遗忘的西乃之约,实践爱神爱人的原则。先知的信息分为两方面:劝勉百姓在神权国度中遵从神的律法,及预言以色列未来的前景,和将来弥赛亚统治的国度。
三. 献祭,是一种祭祀方式,是神所设立保持与神相交的方法,保持神的绝对圣洁,并显明神对失丧的人类的爱和怜悯。神通过动物的流血预表了新约中基督为人类的罪孽所付出的代价,并表明藉人的努力无法遮盖罪,必须要通过基督的血,才能实现救恩。
一. 弥赛亚即为基督,是“受膏者”的意思。神是旧约圣经反复预言一位类似摩西的先知、再来的以利亚,尤其是大卫的子孙、伟大的君王和战士,神要将神的子民从压迫中被释放,而且在荣耀中作王,建立神掌权的国度。
新约福音书作者一致主张耶稣基督降生是旧约预言的应验。他们指出耶稣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神的降生应验了先知以赛亚和弥迦的预言,是旧约的实现。在他们的记载中,耶稣降生的整个程序都在超自然的力量和控制下实现。
耶稣降生的目的是要作以色列的王,更要成为万人的救主。无论是耶稣的门徒,还是耶稣自己,都毫不犹豫地称神为弥赛亚。犹太人所争论,甚至审判定罪的焦点,也都围绕这一位应许的王──弥赛亚。初期的使徒向以色列传讲时,宣称耶稣就是弥赛亚。神的复活表明神是以色列的弥赛亚,是主的受膏者。当耶稣的信息传到外邦世界时,“基督”(弥赛亚的希腊语)成为一个专有名词。门徒们称呼耶稣为“耶稣基督”,表示耶稣是应许给犹太人的弥赛亚的应验。新约信息的中心是耶稣基督,神曾生活在世上,也要再来审判世界。神是历史的关键,是神的国度的中心。
二. 十字架是新约的中心信息,是神的救赎,表明神向人的主动的恩典。人犯罪,抗拒神,与神隔绝,结果是审判和死亡,但耶稣取代了我们的这一地位,使我们的生命不因罪而丧失。十字架是神的救恩,是以耶稣在十字架上所流出的宝血作为代赎和洁净。十字架是神的大能。基督耶稣没有犯罪,而是按照神的旨意死在十字架受死,复活,使我们因耶稣成为神的儿女。十字架是拯救的记号。对信徒来说,十字架是治死自己的肉体情欲,是舍己的行动。耶稣要求门徒要舍己,天天背负自己的十字来跟从神,把自己肉体的邪情私欲钉在十字架上,让耶稣的生命活出来。
三. 教会原意是“被召出来,分别出来的一群”,是被基督买赎,从世界上分别出来,与基督联合的一个群体。教会的意义或功能有敬拜、教导、团契、事奉。教会的使命可以从大使命来看,一个是广传福音,就是传福音给万民听;另一个是门徒训练,也就是使万民作主的门徒。
四. 新约圣经中谈到基督的再来有超过250处。关于再来的预兆,有基督再来的日子之前,福音首先要传遍天下;以色列人也要悔改得救。在基督再来之前,将要出现混乱的情况,而在宗教方面,会有敌基督的出现,也会有假先知、假基督兴起,迷惑众人甚至信徒。在基督再来之前,神的子民会受到加重的逼迫。
最后更新时间: 2002 年 5 月 1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