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人培训材料

事工系列⑤

讲道

饶孝楫

前言
第一课 讲道者的条件和讲章的预备
  一、讲道者的先决条件
    1. 讲道者内在的条件
    2. 讲道者外在的恩赐
    3. 讲道者对上帝话语的态度
  二、讲道者应避免的危机
  三、讲章的预备
    1. 讲章的取材
    2. 讲章的结构
第二课 讲章的讲题
  一、为何要有讲题
  二、如何预备讲题──决定要传达的中心信息(思想)
  三、定讲题的原则
  四、定讲题的范例
第三课 讲章的引论和本论
  ·引论
    一、引论的重要
    二、引论当留意之事
    三、引论要如何着手
  ·本论
    一、本论是讲章的重心
    二、讲道的类型
    三、如何预备“解经讲道”的本论
第四课 讲章的结论及解经讲道范例
  一、结论的重要性
  二、结论的方式
  三、解经讲道讲章范例
第五课 归纳法研经简介
  一、背景研究
  二、观察(Observation)
  三、解释(Interpretation)
  四、归纳(Induction)
  五、应用(Application)
第六课 沟通的艺术
  一、沟通的认知
  二、沟通的必须
  三、沟通的途径
第七课 讲道者表达的技巧
  一、口才、发音、声调方面
  二、手势、姿态、目光方面
  三、衣着、表演、教材方面
第八课 布道性讲道
  一、前言
  二、福音所面临的挑战
  三、人心的宗教性渴求
  四、福音的内涵与特性
    1.“福音”是论到:
    2. 福音的特性
答案
  第一课 传道者的条件和讲章的预备
  第二课 讲章的讲题
  第三课 讲章的引论和本论
  第四课 讲章的结论
  第五课 归纳法研经简介
  第六课 沟通的艺术
  第七课 讲道者的表达技巧
  第八课 布道性讲道

前言

  讲道法(Homiletics)是研究如何讲道的学问与方法。Homiletics一词系由拉丁文Homilia而来,奥古斯丁率先使用。原系希腊文,其原意为“一群人在一起”,后亦作“谈论”(路廿四14-15,徒廿112426)。

  讲道是上帝作工很重要的方法,旧约时期上帝常藉先知们传讲时代的信息,言辞犀利,带出以色列君王和百姓的悔改。新约时期初代教会使徒们在各处传福音建立教会,上帝更是常藉着他们有能力的讲道成全神自己的计划。历世历代许多灵性的复兴也是在上帝的话被高举、被传讲时沛然而临的。圣经更勉励我们要切慕讲道的恩赐(林前十四1),因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罗十17),而基督的话必须有人传讲。保罗也曾命令提摩太务要传讲神的话(提后四2NIV版本之意。)

  鉴于传讲时代信息的重要性,作者整理了多年讲道的心得和中国学人培训营的讲义,写出这本讲道法入门书。内容包括讲章的预备、讲题、引论、本论、结论,也讨论归纳法研经、沟通的艺术、表达的技巧,布道性讲道等方法。我们愿藉着本册材料所分享的讲道法,劝勉每一位读者:

  “你当竭力,在上帝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后二15

  你一定能讲道,若上帝将此事奉的负担放在你心中,神也一定会赐给你所需要的智慧与能力。有志以“讲道”事奉主者不但要用心的装备、不断的操练、谦虚的学习,更要为此事奉迫切地祷告,求主赐活泼有力、鲜活荣耀的信息,使你有“道”可传。

  愿你极爱慕“讲道”,因为为上帝传信息是何等的荣耀。

  愿你又惧怕“讲道”,因为上帝是圣洁的、是轻慢不得的。

第一课 讲道者的条件和讲章的预备

  上帝要透过人来传达神的心意,所以讲道者很重要。上帝的话没有一句不带着能力,但若讲道者条件不好,上帝的话就会因着人的传讲而打折扣。

  我们比较常只注意“用怎样的方法和策略”,而上帝却更注意“用怎样的人”。所以上帝常先用时间、环境来雕塑、训练并装备一个人,使他成为一个合用的器皿,然后才使用他。例如:上帝训练摩西花了八十年,使他的生命炉火纯青、登峰造极,虽然最后用他的时间只有四十年,是受训练一半的时间,但他为上帝所作的工却是惊天动地、青史永垂。

一、讲道者的先决条件

1. 讲道者内在的条件

  当然一个讲道的人必须是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同时他必须将自己生命的主权奉献给主,愿为主而活、为主所用(编注:读者可参考书号407《事奉问题解答》)。而且他应该有一个从上帝而来──向这一个时代传讲上帝信息──的使命感,如此才会甘心乐意地为主使用。

  讲道者内在的生命,如:对上帝的渴慕与顺服、与人的关系、生命的态度等,都直接影响讲道的品质。所以追求日日与主同行,有良好的属灵习惯,在真道上不断地扎根长进,对罪与肉体的对付,被圣灵充满,以期有更丰盛的生命,活出美好的生活,是一个讲道者极重要的课题,绝不可忽视。

2. 讲道者外在的恩赐

  表达的能力是一种恩赐,有些人天生就有表达的魅力。但自觉不足而有心于讲道事奉的人,也可以向上帝求恩赐。

  其实恩赐是可以操练的,也是必须操练的,不论是口齿的清晰,话语技巧上的表达,思想的组织,心理上的调适,对圣灵带领的敏锐与顺服,对会众的了解,乃至临场的应变,穿着与姿态等,都是经验的累积,需要长期的功夫。其中,讲道法的训练可以提升讲道内容的品质,并加强讲道者表达的能力。

3. 讲道者对上帝话语的态度

  讲道者的信息是来自上帝的话语──圣经。先知阿摩司说,人心灵的饥饿与干渴乃因不听上帝的话(摩八11);主耶稣也曾说“叫人活着的乃是灵……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约六63

  讲道者必须接受与相信一个事实,就是讲道者只是一个器皿,要释放神的话。而唯有神的话,才带着能力,能改变人的生命。我们可以徒有口才,对人作思想上的影响,却没有办法改变人的心,使其活出基督的生命来;我们若没有花足够的工夫,愿意被神塑造,我们的讲道就欠缺真正的说服力。因此,讲道者对上帝话语的态度,直接影响讲道的内涵,是讲道成败关键所在,不可不慎。

  我们希望一位讲道者对上帝的话语的态度,应竭力追求以下的目标:

  ·真心爱慕上帝的话,得以发掘讲道的感性之泉。

  ·反复思想上帝的话,得以建立讲道的理性之基。

  ·用心领悟上帝的话,方能发挥讲道的创造性。

  ·正确解释上帝的话,方能掌握讲道的准确性。

  ·全心相信上帝的话,必能产生讲道的震撼力。

  ·认真实践上帝的话,必能带出讲道的感动力。

  ·尽心传扬上帝的话,这就是讲道的原动力。

二、讲道者应避免的危机

  若是讲道者对讲道一事不觉严肃、不觉神圣,带着一种不在乎、无所谓的心态;那么讲道会沦为只靠口才、靠聪明、靠经验,而不靠主。

  讲道者若不切实地祷告、不好好地预备;那么讲道者会失去了上帝的同在,使听道者得不到帮助,是十分可悲的。尤有甚者,若将讲道当成自我表现的机会,是骄傲的本钱,甚至当作打知名度的舞台,则是大大地得罪上帝,是十分可怕的,务必慎之、戒之。因此,讲道者总是需要先自我省察,知道讲道的目的,是要人听了上帝的话,内心向上帝回转,意志向上帝降服;若讲道者自己不向上帝回转降服,怎可能期待他的讲道能使人回转降服于上帝呢?

  在古代以色列有位英雄,名叫基甸,当他要带领军队争战前,神对他们的要求,第一便是除去骄傲(士七2),第二是除去惧怕(士七3),第三则是选择那能保持警醒者(士七4-8)。讲道者若要藉着讲道的争战,使人的心被挽回,就应在基督里除去骄傲,靠信心有勇气说讨神喜悦的话,以及在圣灵中保持警醒,作主忠心的工人。

三、讲章的预备

  讲章是信息内容的组织,讲道者领受了上帝的话,消化吸收后再有系统、有层次的组织成一篇讲章,才能有效的传讲出来,供应听道者的需要。有人根据马太福音十章十九、二十节的经文反对预备讲章,其实这段圣经是在教导门徒遇到逼迫被交官府时应如何应付,而不是教导讲道的原则。这一种错误解经所引发的错误教导是不足为训的。

1. 讲章的取材

  讲章的开始常常只是一个灵感,或是一个概念,起初并未成形。但是由于经常地默想、祷告,这一个灵感或是概念就渐渐成形了。

  孕育的过程并不简单,有时甚至像生产之苦一样。当然讲章最主要的取材应该是圣经,因此如何在读经中获得信息的灵感,是非常重要的。讲道者应该非常熟悉圣经,熟悉的不二法门就是重复的熟读,甚至背诵。

  主耶稣应许我们,圣灵要叫我们想起主耶稣对我们所说的话(约十四26),若我们自己努力熟悉圣经的内容,主耶稣就会常常让我们想起神自己所说的话。如此我们就会常常获得圣经中信息的灵感,同时还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灵感的泉源除圣经之外也可来自读书、看报、新闻、时事、经验、交谈、听道、默想……,加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体验,漫长人生中的历练、时时不断地敏锐观察、学习对周遭事务的理性分析。我们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在我们的四周,我们应当随时收集,并加以整理分类记录。如此,我们就会拥有一个很丰富的资料库,随时可以取用自如。

2. 讲章的结构

  许多丰富的思想及材料,有系统、有条理的组织起来,有清楚的思路、有层次的发挥,顺理成章就是一个好的结构。有好结构的讲章,使人听来清晰、印象深刻,影响长远。

  好的结构有三个很重要的原则:

  (1) 统一:全篇讲章应该只有一个中心思想的统一结构,而不是一个很复杂的结构,使人听来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

  (2) 次序:讲章的思路发展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千万不能杂乱无章,前后不能连贯,甚至因果颠倒,令人不知所云。

  (3) 平均:全篇讲章应重点平均分配,不要前大半讲的十分详尽,后面太简略有气无力,形成虎头蛇尾,头重脚轻,令人有草草结束之感。

  一篇讲章的结构有四个重点:讲题、引论、本论、结论。这也是讲章的四大要素,在本书中我们要分课来探讨。

作业(讨论题目):

一、试着整理出一名讲道者平时应如何保持正常的灵性及自我充实?

二、在写讲章时,有何步骤可循?

第二课 讲章的讲题

一、为何要有讲题

  每篇讲章都应该有讲题,因为讲题就是中心思想,讲题可以控制讲章的方向与内容,以免愈讲愈离题。

  讲题的决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因受邀讲道而被指定讲题,如此就没有选择的自由。在接受邀约时,必须先弄清楚讲题真正的含义,甚至聚会的性质,对象背景等,有足够的沟通与了解,才不致造成误解,不符所需。有的讲题定的很怪异,绕了好几个弯,让人不知所云,也是有的。另一种是自己可以决定讲题的方式,虽然自定讲题好像海阔天空,但也不可以任意挥洒。讲题必须根据讲道内容的重点来决定。

二、如何预备讲题──决定要传达的中心信息(思想)

  如上文所言,讲题必须根据讲道内容的重点来决定,因此在定讲题之前,我们必须先决定讲道所要传达的中心信息。

  讲道者在预备时,若要选用某段经文为信息,务必要谨慎,不可先决定信息内容,再利用某段经文,作为讲道者本身意见的辅助或佐证,甚而扭曲意思强加进去。而是应该避免成见,让讲章所传讲的,是神话语的本意。

  例如,一位讲道者在讲夫妻关系时,不应该用以弗所书五章二十二节,来证明风俗中男尊女卑的现象,是符合神的心意,而应该应用上下文连贯性的解经原则,注意到不仅妻子要顺服丈夫,丈夫也要为妻子舍己(弗五25)。原来圣经中的“顺服”,是不同于传统风俗中所谓“顺服”者的单向关系,而是要彼此顺服,建立在平等关系上;且所根据的,则是因对基督存有敬畏的心(弗五21)。

  欲把道讲得有果效,就必须融会整本圣经的信息,成为一个统一体。因此,讲道者在决定取用一段经文后,须决定这段经文是否具有独立的主题。之后,再将此经文作适当的分段,分析其主要目的、结构,找出中心思想,及合乎中心思想的字或词,然后再用一句话总括出来。切记,不可东取一段经文,西取一段经文,仿佛资料丰富,却显得零碎杂乱,使听众弄不清思路。

  中心思想清楚了,便可以定讲题了。

三、定讲题的原则

  所谓讲题,也就是为讲章命名。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个好的讲题,会吸引人来听道,激起兴趣,甚至有所期盼;而一个太八股的讲题,也会使人兴致索然,失去听道的意愿。

  一个新颖、响亮而容易记忆的讲题,会使人连带对讲章内容的记忆长久。反过来,一个单调、平淡的讲题就很难引起听道者的共鸣。

  讲题只算是一篇讲章的门面,房子里面的设计规划必须与门面相称才行。门面设计得好固然重要,可以吸引人登堂入室、一窥堂奥之深。但若内部空空如也,岂不是仅仅虚有其表,令人大失所望吗?因此,好的讲题的确是需要多下功夫来思索。然而,一定要避免走火入魔,过于花俏和夸张,或只重“门面”地全力挖空心思,想出一个动人的讲题来,但是没有花更多的时间预备讲章,以致内容乏善可陈,都是舍本逐末,也让听道者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了。

  此外,定讲题还有以下几个原则:

  1. 要活泼:不要太古板。因为讲题的本意,就是要吸引人的注意。若太古板就引不起人的兴趣和注意。若是布道的讲题,最好多用现代的语汇,如:生之追寻、文明的困境与心灵的重建等……,尽量避免用宗教的用词,如宝血的救赎、罪的赦免等……。

  2. 要清楚:不要太含混。题意若不清楚,看到讲题如坠入五里浓雾一般让人不知所以,就很不恰当。笔者曾被要求讲一题目为“你的道路在深海中”,实在猜不出原意;其实他们希望要讲的是“如何明白神的引导”,却用了一个含义不清的题目,十分不妥。

  3. 要简短:不要太多字。太长了就失去了简洁的力道,不易给人深刻的印象。如:“在太空时代透视宇宙的奥秘来认识创造主宰”实在太长了,可以改为“太空 宇宙 造物主”。简短而有力才是最好的讲题,引人注目,亦引人深思。如:以弗所书一章十五至廿一节的讲题可以是:“照明心眼”,腓立比书四章十一至十三节的讲题可以是:“超越得失的秘诀”。

四、定讲题的范例

  约拿书是在旧约中极为有名、大家很熟悉的一卷书。全书仅四章,述说先知约拿被神差遣,前往尼尼微传道的始末,并描写了他在整个历程中,心理上与旅途上,事奉的周折。

  这卷书常被儿童主日学拿来作教材,因为它的故事描写直接、完整、且有高潮,是很好的故事体裁。但是当一名讲道者选用此卷书来讲道时,却可因不同的切入点,有不同的中心信息,而产生几个不同的讲题与讲纲。现举例如下:

约拿书

讲题及讲纲范例

 讲题一 面对真神(布道)

 主题(中心信息):人人应当面对创造他的上帝

 本论:1. 上帝差遣仆人

    2. 上帝听人呼求

    3. 上帝审判罪人

    4. 上帝怜悯施恩

 讲题二 春风化雨

 主题:上帝教导人类的教材无处不在

 本论:1. 上帝使用物质──大风、东风

    2. 上帝使用动物──大鱼、小虫

    3. 上帝使用人物──先知、国王

    4. 上帝使用植物──海草、蓖麻

 讲题三 离心的先知

 主题:人人都可能如约拿一样对上帝表现二意三心

 本论:1. 约拿表现的两个意念

     a. 求活

     b. 求死

    2. 约拿表现的三种不平

     a. 对托付的使命不平

     b. 对上帝的宽宥不平

     c. 对自身的待遇不平

 讲题四 一心二用的上帝

 主题:上帝在约拿身上显出的两个教训

 本论:1. 无可逃避的圣言──公义

    2. 有可挽回的圣心──慈爱

 讲题五 成长的先知

 主题:约拿在属灵成长上的经历

 本论:1. 悖逆的先知

    2. 悔改的先知

    3. 顺命的先知

    4. 受教的先知

 讲题六 伟大的上帝

 主题:在约拿书中我们所看见上帝伟大的作为与本性

 本论:1. 兴大风的上帝──无可逃避

    2. 差大鱼的上帝──教训仆人

    3. 救大城的上帝──忌讳罪恶

    4. 动大心的上帝──无限怜悯

  从以上范例,我们可知不同的经文分析,会产生不同的主题;中心信息不同,则有不同的讲题。

作业(讨论题目):

一、请讨论:预备讲章时,中心思想的功能是什么?

二、将提后一8-12与路十一29-32找出中心思想(主题)。

第三课 讲章的引论和本论

·引论

一、引论的重要

  有了讲题,就要进入到讲章本身的预备了。讲题是吸引人来听道,坐在台下的听众就好像已经进入大门的客人一样,等待讲员发表高论。引论就是一篇讲章之始,也像一座豪宅的门厅,若门厅窗明几净,就会引人入胜,想入内一窥全屋之究竟;若门厅杂乱无章,就会使人望之却步,甚至要夺门而出。

  引论的目的,是为要引起听道者的兴趣,增加听道者想要听的动机,拉近讲道者与听道者之间的距离,以便自然带进本论的主题。一个有权威的知名讲员,也许不需要任何引论;他只要一上台,就可以引人注意,但初学者一定要在引论上下些功夫。其实初学讲道者在每一方面、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放松,都要认真学习。

  引论既然是讲章的开场白,从讲道法而言,当然要注意适当的技巧与方法,但其实讲道者的态度是更重要的。讲道者友善、谦虚又诚恳的态度与心灵,才是赢得听者第一印象好感的最重要的因素。

二、引论当留意之事

  预备引论时,有些要特别注意的事:

  1. 不要假客套:有人喜欢过分的客套,让人感到很虚假,比如:“在座有许多属灵前辈,小弟才疏学浅,灵命幼嫩,实在不配站在这里讲道,心中十分惶恐……”这些话都是不必要的。既然已答应这堂讲道,就要凭信心,仰望主,忠心地、勇敢地传讲上帝的信息。

  2. 不要太长:引论要短,只要合适,几句话就可以了。千万不要长篇大论,最多一、二分钟就可以。若讲了十分钟还未进入主题,听者就会心生不耐。

  3. 要与本论有关:引论与本论是应该统一、调和的,最好能一气呵成。引论不能扯太远,以致很难与本论发生关联,使要转入本论时,变得十分突兀生涩,很不顺畅,如此就没有达到引论的目的。

  讲道者最大的试探,是将一些刚听到的笑话、故事、刚从国外归来的一些见闻……迫不及待地要立刻推销、转告给听道者。而且有些讲员在引论时,就已含忍不住,将些无关紧要的事讲个不停。希望我们学会克制这种欲望,认真地预备最合适、且与本论有密切关联的引论。

  4. 不要有反效果:千万不要在引论中,过分卖弄自己的小聪明,或过分地卖关子出谜题,要听众猜谜底,以为可以制造气氛;其实反而让人心里不舒服,造成反效果。真诚还是好引论的不二法门。

三、引论要如何着手

  引论可以是一则时事、一个故事、一段幽默小品,兹将几种可以着手的方式提出作为参考:

  1. 背景说明:若是要讲一段经文,可以说明经文的背景为引论。

  一些背景是关乎历史、地理、文化、风俗、习惯、宗教等,其实是很有趣的资料。大部分的听众都不熟悉这些资料,所以必会引起听众的注意,同时,也会使全段经文更显得有生命力。

  但是,说背景必须参考可信任的资料,有确切的依据,不能加油添醋,更不能以专家的姿态讲,以免惹人反感。

  2. 讲述新闻:重大的新闻,很容易引人注意,而且也会使人很有兴趣,想知道到底讲员对时事有何观点,从信仰的角度有何评论等。所以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方法。

  但要小心几点:首先,资料是否准确?千万不能引用不实之资料,以免听者对信息产生不信任。其次,是否牵涉政治立场的问题?若有牵涉,最好不要用,以免造成不同立场者的不满,制造了会众的对立。

  3. 流行话题:特别对青少年讲道,若从流行话题入手,一定会有可以预期的好效果。也许是当时最高票房的电影,或者是流行宠物科技游戏,目前最热门的运动比赛的胜负等都是很好的引言。但是要注意是否与本论的中心信息有关,千万不要勉强套用,以免前后不能搭调。

  4. 故事见证:故事、见证都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引言,但要注意长短,以免讲太长就挤掉了许多本论的时间,而有本末倒置之虑。

  若是讲故事,必须生动有趣,而且要新颖不落俗套。人人皆知的老掉牙的故事,千万别讲。若是作见证,最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当然也可以讲别人的见证,除非当事人允许,否则最好不要提名道姓,免得当事人心生不满。而见证的要则只有一点,就是必须真实,真实才有感力。

  总之表达引论的方式很多,各人可以灵活运用。多思想、多看书、多注意时事、流行、趋势……一定会获得许多可作引论的灵感。

·本论

一、本论是讲章的重心

  本论是整篇讲章的重心,最少要占全篇五分之四以上的时间。听道与看书不同:看书一次看不懂,可以反复重读,思考推敲,直到完全了解为止;听道时若听不懂,还要一直听下去,没有机会反复重新听,会令人苦不堪言。

  听道者若第一次印象不好,以后也不会想再听你讲。因此,本论必须注意思想按序渐进,不要盘根错节、纠缠不清,让人不知所云。其实只要主题明确、重点清晰、层次分明就是一篇好讲章。

二、讲道的类型

  讲章的本论的预备,是要根据讲道的类型。不同的讲道类型,就有不同的方法来预备本论。讲道的类型,有许多种的分类法。笔者所提出的分法,系以华人教会常有聚会内容来分的,计有:培灵讲道、专题讲道、布道讲道、解经讲道等四种。

  1. 培灵讲道:是以信息为主,目的是要向听道者提出挑战。

  其实这是华人教会所特有的讲道形式,西方教会一般较没有所谓的培灵会。它与专题讲道及解经讲道也有很大的重叠性,比如:若专题的题目是“为主而活的人生”,也是培灵会很合适的讲题。

  一段很恰当的经文,又可作解经式的讲道,又可以当作培灵会的讲道,如:以弗所书二章十一至廿二节,可以仔细的解经,其主题是“拆毁隔断的墙”。此外,也是一篇非常有力的培灵信息。不过,培灵讲道会较省略一些解经的细节,而多着重经文中最主要的信息。

  2. 专题讲道:以题目为主,通常较多是生活方面的讲题。如:作时间的好管家、如何处理情绪、“诚实”真的可行吗、“团契”的意义、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何晨更等。一般来说,专题讲道常常无法只用一段经文就将一个专题所涵盖的面全部包括进来。有的专题是教义性的,如:认识圣灵、从圣经看事奉神……等,是非常大的题目,必须有全本圣经的基础、神学的素养,才能讲得准确、透彻及深入浅出。

  初学讲道者对于教义性的专题,或涵盖面太大的专题,千万不要贸然尝试。因为挂一漏万在所难免。教导若有偏差,责任更是重大。从生活性的专题,或是自己比较熟悉、有经验的小专题开始着手较佳。当然,若能找到一两本很合适的书作为参考,也是很不错的。

  3. 解经讲道:是以一段含义完整的经文为主,依序详细解释并带出应用。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正确严谨的解经。这种解经式的讲道,是华人教会较忽略的,但是却是最重要的讲道类型。读者若有心在讲道的事奉上为主所用,务必在解经讲道的讲章预备上,痛下功夫、全力以赴地不断操练。将来,才能供应许多信徒心灵上的需要。我们还会用更多的篇幅,来谈这方面的预备。

  4. 布道讲道:布道讲道是要以福音信息为主。但是通常一篇布道,很难把完整的福音内容,全部包含进来。所以布道讲道很不简单:要引起人的兴趣、预备人的心,又要一步一步将人的心,带到福音的信息中,让慕道者认识神及耶稣的救恩;甚至心意回转,愿意降服神,接受耶稣作救主。若不是圣灵的工作,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虽然如此,布道讲章的内容,也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神作工的一个管道。

  布道讲道十分不易,而且在华人教会中,布道讲员相当缺乏。有心事奉主者,也当立志,操练布道的讲道。虽然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却是非常值得的。因此,笔者将另以一课专门探讨“布道性讲道”。

三、如何预备“解经讲道”的本论

  首先要注意,既然是“解经讲道”,经文当然就是为主体的。因此经文不可以只是一个幌子、点缀、前言而已。

  有时一些讲道者,读了一段经文之后,却完全讲另外一套内容,而与所读的经文一点都没有关系,这是不可以的。哪怕讲的内容再好也不行。既然是“解经讲道”,那么本论的重点,必须是从该段圣经所整理、研读出来的,如此才能真正获得该段经文的信息。

  我们一定要先确定所要选用的经文。当然,最好就是一卷一卷的按卷解经,而依序以其中一段论点、含义完整的经文,为“解经讲道”讲章的本论。它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历史事件(如:约二1-11水变酒的神迹),或是耶稣的一段讲论(如:路十二13-21无知财主的比喻),或是书信中论点、含义完整的一段经文(如:弗二11-22,腓一20-26),这些均可作为一篇讲章的本论。

  确定了经文之后,先熟读经文,直到几乎可以熟记此段经文之内容为止。再从工具书中,研究整卷经文的背景资料,以为解释时之参考。然后就以归纳法研经的方法来研读:仔细观察事实,解释字义及经文含义,经过综合归纳,整理出重要信息,再提出与现代相关的应用。

  经过这些步骤的研读整理,就可得到“解经讲道”的本论大纲。其实本论大纲,也就是综合整理归纳出来的成果。至于,如何用归纳法来研读圣经,将另有一课作专文介绍。(第四课下半部:解经讲道范例)

作业(讨论题目):

试比较保罗在徒十三16-41与徒十七22-31中的两篇讲道,在引论与本论方面,有何异与同。

第四课 讲章的结论及解经讲道范例

一、结论的重要性

  讲道者通常会很注重引论,希望能立刻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因此在引论的营造上着墨甚多。同时也不会忽略本论,因为那是讲章的重心所在。然而有时却忽略了结论,以致结尾软弱无力,十分可惜。

  其实结论是很重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若是最后没有好而有力的结论,前面讲得再好,似乎有缺乏临门一脚的遗憾。结论就是全篇讲章的总结,也是讲章所要达成的目标。

  其实一篇讲章,应该先有结论的。也就是说,先要决定本篇讲道要达到什么目标。目标决定了之后才能决定本论的经文,及用怎样的引论来引起兴趣。

  一般来说,“培灵讲道”是希望听众灵性受激励,生命再一次被更新,而愿意献身给主。“专题讲道”希望听众能明白生活中如何顺服主,能按圣经的原则行事为人。“布道讲道”则希望慕道者的心门可以向主敞开,不但明白福音,而且愿意决志归主。“解经讲道”则希望听道者更深、更正确的明白圣经真理的奥秘,而且将上帝的话,化成自己的生命,透过解经所带出的信息,建立一个有圣经真理基础的人生观。因此,结论若不能达到让听道者最后都有一种意志上向上帝降服的决心,就等于让全篇讲道都前功尽弃了。

二、结论的方式

  1. 强化重点:这是一般常用的方式,就是将本论中最重要的信息,用加强语气的方式,重述一次。虽然这种方式并无奇特之处,但加深重点的印象,也是很重要的事。

  特别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能太长,两三分钟即可。同时不能有新的观点,此时不是要补充本论的不足,而是要把重要信息牢刻在听众心中。

  在讲本论时可以偶尔看讲章,但强化重点的方式作结论时,就不能再看讲章,必须是背诵的。否则就无法透过语气、手势及目光的统合运用显出力量。

  2. 直接挑战:直接挑战的结论方式,一般是用在培灵讲道。通常,培灵讲道诉求的重点很集中,目标也很明确,在讲题中应该就已表达的很清楚。所以在作结论时,可以就所传达的信息直接挑战听众:以顺服、献身等行动,向上帝作决志的回应。

  讲道者在结论时应有很强的信心,并不断仰望主的同在,以坚定的语气向听众发出挑战。运用此法,讲道者本身的见证、榜样是必胜的关键。若讲道者本身对上帝的顺服都有许多众所周知的破口,则再大声疾呼的挑战,也是无济于事,不会引起任何的共鸣与回应的。

  3. 圣经经文:解经讲道常常可以用一节经文作为结论。由于全篇讲道的本论,已将经文作了很深入的分析探讨,听众应相当了解经文的含义,并建立了一个明确的概念。因此,在结论时,只要将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节经文,以背诵的方式用强而有力、坚信不疑的口吻说出来,在听众心中,一定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也许在听道前,听众对这节经文相当生疏,但经过本论的讲解,他们已十分了解经文的信息,最后背诵给他们听,震撼是很大的。我们应当相信圣经所说:“上帝的话没有一句不带着能力的”。此时,固可以用原有经文中的一节,但不妨用另一节与原来所讲的意思一致、并且不须另加解释的经文。

  4. 除此之外,亦可用一个小故事,一则真实见证,或是唱一首诗歌作结论。但都必须与本论的主要信息有关,能诉之以理或动之以情。总之,结论若能达到意志作决定的目的,就算成功。

三、解经讲道讲章范例

1. 经文:以弗所书一章十五至廿一节

2. 背景研究(略)

3. 讲题:照明心眼

4. 引论:以弗所教会与保罗的渊源应该是很深的。因为,以弗所教会是保罗创立的,在使徒行传二十章保罗与以弗所长老话别时曾说,三年之久,他昼夜流泪劝戒他们。那一席话真是肝胆相照,最后甚至相拥而泣,令人动容。

  但为何在以弗所书中,却看不到个人性的问安,及浓烈的感情?原来这原本是一封给亚细亚众教会的公函,后来以以弗所教会为代表,才加上以弗所的名称。我们今天看的这一段经文,是保罗为亚细亚众教会的祈求。也应该可以看作是为历代众教会的祈求。让我们一同来看看,保罗到底为众教会求什么?

(说明:是以背景资料作为引论)

5. 本论:

  (1) 感恩代祷的因由(一15-16

  为教会信徒对主耶稣的信从及对众圣徒的爱心而感谢上帝。虽然他们是如此好的教会,保罗仍然为他们不住代祷祈求。

  (2) 保罗代求的内涵(一17-21

   (i) 求上帝赐智慧与启示的灵(一17

所求之对象:荣耀之父

所求之重点:智慧与启示的灵

所求之目的:真知道神

【字义探讨范例】

  启示:“启示”一词意为“揭幕”,表示得到启示者,好像幕被揭开一样,看到了幕内的一切,是揭幕前从未有人看过的。此词在圣经中特指圣经的作者得着了“启示”(启一1-12,加一15-16)。

  圣经完成后,就不再有启示了。因此我们绝不可说:“我得着了启示”,那就是把自己与圣经作者放在同样权威的地位。在本节圣经中的“启示”一词,原文是带“受词所有格”,意思为“光照”enlighten。保罗是为教会求“光照的灵”,以明白认识上帝及上帝的计划、赏赐。

  真知道上帝:意思并非指“真假”的“真”,而是may know Him better,是指更多更深的认识上帝。

   (ii) 求照明信徒心中的眼睛(一18-21

  未信时,心眼被魔鬼弄瞎了(林后四4);信主后,心眼看见但却未完全照明,好像有灵性的近视眼,对属灵的事看不分明。主耶稣说“眼睛是身上的灯……你里头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太六22-23)意思是说,心眼比肉眼更重要。若我们的肉眼出问题,看不见了,我们会恐惧万分,立刻看眼科医生;然而,我们却不顾心眼的失明,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求主让我们渴望心眼被照明。若心眼蒙主照明就可知道:

  第一、 上帝恩召的指望何等大(一18a

  这是失去永恒盼望的一代:不知上帝的恩召之指望的人,只得抓住今生的一切名利、财富、权势,结果人生变为一个骗局,人活在失去盼望的无奈中。我们心眼若被照明,就会看见人生最大的盼望,仍是上帝永恒的呼召,在加拉太书一章三至十四节中描述的十分清楚,恩召的指望是:我们可成为圣洁、得儿子名分、过犯得赦免、在基督里同归于一。这些指望在永恒中必然实现。

  其次、神在圣徒中得荣耀的基业(一18b

  这是失去自我定位的一代:人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身分、定位,所以失去人性的尊严与价值。我们天天都在作价值判断,但都是作“我以外”的事物之价值判断,却不知如何判断自我的价值。圣经说:我们是上帝的儿女,是上帝的产业,是极其荣耀、尊贵的。上帝要在我们身上得荣耀。儿女是父母的荣耀(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上帝对我们的期待也是一样。我们是上帝的创造,有最高的尊严,有最荣耀的定位,所以不要妄自菲薄,要在我们的生命、生活中荣耀上帝。(太五16

  最后、神向我们这信的人显出浩大的能力(一19-21

  这是失去生命能力的一代:许多的人活在无力感、叹息与无奈中,十分可怜。但主却应许我们可以经历上帝的大能,唯一的条件:我们必须是“信的人”。保罗甚至以上帝的能力在基督身上的彰显,来说明上帝赐给“信的人”的能力是何等浩大。我们常误以为只有在神迹医病时,才是经历了上帝的大能,而能经历到真正的神迹的人,却又很少。然而,此处经文却是应许每一个“信的人”,都可经历到如基督从死里复活般的大能。因此,我们深信:因信耶稣而重生得救,也就是心灵死而复活的神迹,比身体的神迹更伟大、更宝贵。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遭遇许多苦难、挫败,然而我们的信心仍然刚强,有神的大能赐给我们,使我们有能力胜过一切患难,就如罗马书五章三至五节所说: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因为……。

  (此时可以作一个在苦难中得胜的见证)

6. 结论:

  我们的心眼若未照明,则就常只能看见今世的物欲、自我的需要,信仰生活只能在低层次中挣扎。愿保罗为亚细亚众教会的代求,也成全在我们的生命中。愿我们都得着智慧与光照的灵,使我们的心眼得被照明。使我们知道:

  上帝的恩召有何等指望

  上帝要从我们身上得何等大的荣耀

  上帝赐给我们这信的人的能力是何等浩大。

作业(讨论题目):

除了本课第二节所介绍的方式外,你认为一个好的结论,还应当留意哪些事项?

第五课 归纳法研经简介

  归纳法研经(Inductive Bible Study)的Inductive一字源自拉丁文induce,意“带进”(to lead in)。归纳法研经是一种按着观察、解释、归纳及应用的步骤,查考圣经的方法。这是最能读出圣经原意的研经法,对于解经讲道的预备,有极大的帮助。本课仅就此研经法简略的介绍,读者若有意下功夫,尚需另参考这方面的专书。(编注:初学者可先参考书号541《带领小组查经》)

一、背景研究

  在观察、解释、归纳、应用之前要先作的功课,是作一卷书的背景及文学的研究,如此方能充分了解写书的前因后果,比较能掌握该卷书的主要概念。背景的研究必须参考一些好的工具,如:圣经注释、圣经百科全书、圣经史地等。

  背景研究有以下几方面的重点:

  ·时代背景──历史、文化、宗教、政治、经济、社会、地理等。

  ·作者背景──生平、特质、心境、写作的原因与目的。

  ·受者背景──所处环境、信仰状况。

  ·写作时地──与时代背景有关。

  其次,一卷书文学体裁的研究也很重要,因为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解释法则。文学研究更是要借重一些工具书,诸如:圣经辞典、神学辞典、原文辞典等。文学研究包括文体、行文气氛、表达形式、语文的文法及字义,经文的结构与思路发展等。

二、观察(Observation

  What does it say?找出经文到底说了什么?

  1. 步骤:先作全卷之观察,即熟读。根据初步全卷之观察印象,概略分大段落,再将大段落分成小段落。所谓小段落,意即一段含义完整的经文。此一小段落即可作为一次讲道的经文。仔细观察此小段落。

  2. 小段落之观察法:

  (1) 叙述性的经文:即以历史记载为主的经文。如:四福音中的耶稣生平,及使徒行传等。可从以下六个角度去观察:

  ·WHO──人物Person,有哪些人物?

  ·WHAT──事件Action,发生了什么事情?

  ·WHEN──地点Location,在何处发生的?

  ·WHY──原因Reason,为何会发生此事?

  ·HOW──途径Method,如何发生的?

  ·WHEREFORE──结果Result,最后有何结果?

  (2) 论述性的经文:即以教义或讲论为主的经文,如:书信及耶稣的长篇讲论等。应观察的重点是,本段经文以何种方式及架构呈现?其主要动词及连接词为何?连接词是经文架构的记号,动词就是主要的思想,掌握了经文的架构、脉络,则很容易进入作者的“思路”。一般而言,论述性经文常有以下各类型的架构:

  ·大纲式Summarization:(弗一3-14

  ·说明式Explanation:常用“由于”for(弗二11-22

  ·对比式Contrast:常用“然而”、“但是”but(弗二1-7

  ·对照式Comparison:常用“就如”“就像”as(弗五22-23

  ·因果式Causation:常用“因为”because、“所以”so, so that(弗四17至五2

  ·问答式Interrogation:(罗三1-8

  ·高潮式Climax(弗三14-21

  同一段经文亦可以有几种架构同时出现(如:罗八31-39问答式与高潮式)

三、解释(Interpretation

  What does it mean?是要问到底经文是什么意思?

  经过仔细观察经文之后,就进入解释的阶段,解释的目的就是要了解经文的真义,因此要对所研读的经文提出问题:

1.定义性问题(Definitive Phase):先可从经文辞典查出重要词之意思,接着可问本段包含了哪些内容、其意义何在?

2.关联性问题(Correlative Phase):找出词与词、句子与句子两者之间的关系。

3.推理性问题(Rational Phase):要发现经文“为何”要如此写?此段经文,在上下文中的意义与目的。

4.含义性问题(Implicational Phase):经文常有比表面词句更深的含义,含义性问题,往往是解释与应用的桥梁,是思想的推演。

  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要根据经文上下文的脉络、字义、文体、文法、平行经文、相关经文、背景及圣经的整体思想来回答。同时,必须运用正确的释经学原则来回答,如此就可研读出(reading out)经文的真义。

四、归纳(Induction

  What message does it express? 经文到底表达了什么信息?

  归纳就是将解释妥的经文内容作整理,整理的重点如下:

  1. 叙述性的经文

  (1) 作者记载这事件,要表达什么信息?

  (2)藉此事件可对上帝或主耶稣有何认识?(神的本质、属性、作为、行事法则等)

  (3) 从这事件可对己、对人、对世界、对撒但有何了解?

  (4) 有何榜样?有何鉴戒?

  2. 论述性的经文

  (1)按经文的次序,将解释后所得之结论,整理出本段要义及信息(可以用条列式或图表式表达),可从三个角度去整理:

·观念方面──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责任……

·关系方面──对上帝、对己、对人、对物、对罪、对撒但……

·教义方面──上帝论、救恩论、人论、圣灵论、教会论、末世论等

  (2) 整理经文中重要观念的进展、对比或对照。

五、应用(Application

  What does it mean to me? 经文对我、对现代人有何意义?

  根据归纳,我当有怎样的回应?也是经文的现代意义,是一篇讲章最后要达到的目标。回应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

  对上帝、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对罪恶、对撒但等,应有怎样的态度?应保持怎样的关系?我该有何具体的行动?

作业(讨论题目):

试用归纳法查经,查考弗二1-10

第六课 沟通的艺术

一、沟通的认知

  有了好的讲题,也有了内容充实的讲章,还必须将之发表出来才行。否则,只是束之高阁的理论。若是好的内容,精辟入里的论点,讲出来的时候平淡无奇、软而无力,或讲来如同背书、听来味同嚼蜡,实在令人扼腕。“表达”对讲道的影响,不言可喻,其重要性绝不亚于“讲章”的预备。因此,有心以“讲道”服事众弟兄姐妹者,必须在“表达的技巧”上,下许多苦功。

  讲道的功夫,绝不是一蹴可及的,这是经年累月所累积起来的。莫想抄捷径、找秘诀,以为可以立竿见影、一步登天。然而,在操练“表达的技巧”之前,必须先对“沟通”要有基本的认知。沟通,就是在陌生的两造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建立一个管道,使得隔阂可以消除。

二、沟通的必须

  讲道者所传的信息,是来自圣经──上帝的话。然而我们的听众──现代人──与圣经之间有很大的距离。圣经的内容对他们而言,大部分是陌生的、是十分遥远的,存在着多方面的隔阂:

  1. 历史与地理的隔阂──圣经是早在一千九百年前到三千四百年前的作品,是年代十分古远的历史。大约是中国三国鼎立之前的东汉时期,到更古远的商朝中期,也就是所谓甲骨文的时期。而圣经记载的事件,又是发生在远离中国数千哩的中东巴勒斯丁,及地中海周边地区。与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华人在时间上、空间上有极大的距离。

  2. 文化与宗教的隔阂──圣经的记录,是有关希伯来民族的历史变迁。他们是当时唯一信仰独一真神的民族。从这个坚定不移的信仰所产生的宗教、文化、风俗、习惯、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中华民族的宗教、文化背景,有难以估计的差距。

  因此,讲道者当知道,必须在现代人与古老的圣经之间,建立一个沟通的管道。讲道者的任务就是在搭建这座桥梁。讲道者若忽略了这个对听道沟通的必须性,就会产生两种状况:

  其一,讲道者只自顾自地讲了许多圣经里的事物,与现代人的情境,并无任何交集,听众觉得圣经仍然十分遥远,与我无关,听道也就索然乏味,甚至沉闷欲睡了。保守派的讲道,常有此缺失。

  其二,讲道者学养丰富,旁征博引,却只讲现代知识与思潮,而与圣经毫无关联,以致只有知识,而无信息。失去了永恒的根基与指标。听众亦会觉得“我何必来教会听这些演讲?”因此不免心中怅然若失。现代派的讲道常落入此窠臼。

  听众们渴望从圣经信仰中获得信息与指引,得以有力量,活在现在的时代中。因此福音派的讲道,应该是在圣经与现代人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令人心灵复苏、重新得力。

三、沟通的途径

  讲道者有信息要传达给听道者,他的信息,乃是根据他自己的灵性经验、知识水平、文化背景、自我态度所组成的。此信息通过讲道者的沟通技巧,也就是以“表达”为媒介,传达给听道者。

  而此信息通过听道者的沟通技巧,也就是聆听、思考与注视,再透过他的灵性经验、知识水平、文化背景、自我态度而吸收,产生感动,最后是意志的降服与进而付诸实践的行动。此一沟通途径成败的关键,在于讲道者的“沟通的技巧”,甚至可以说是 “沟通的艺术”。因此,在“沟通”上用心,使得“沟通”的“技巧”达到“艺术”的层面,是沟通者要追求的目标。

  讲道者在“沟通”的学习中,不可忽略的两点:

  1. 受众定向──听者就是受众,讲道的内容与表达,必须切记“受众定向”,因为要透过听者的灵性经验、知识水平、文化背景等,才能吸收信息。因此,讲道者必须了解听众的程度,不能陈义过高,以免曲高和寡,听众听不懂。也不能过于浅显,以免听众失去兴趣,甚至产生被轻视的感觉。

  2. 现代语言──要以现代语言,来解释圣经中的宗教、文化、历史背景、经文意义与神学辞汇。尽量少用宗教性的术语,而用一般日常用语来讲圣经。以免听众在听道时,使用一种语言系统,而在平时生活中,却又使用另一种语言系统。如此,会造成信徒信仰与生活上的疏离与脱节。

作业(讨论题目):

请从腓利门书中学习保罗的沟通艺术。

第七课 讲道者表达的技巧

  在上一章,笔者已经说明“表达”是一个重要的媒介。表达的技巧影响“信息”的传达与吸收,好的“信息”若因不好的“表达”而大打折扣,则十分可惜。表达的技巧,是讲道者应该用心操练的。

一、口才、发音、声调方面

  1. 口才:要努力学习讲道时,用词明确、简洁有力。切忌语意含混不清,或是拖泥带水,令人生厌。尽量口语化,不能像宣读一篇文章一样不自然。也不能像说书聊天一样,信口道来,不够庄重。要注意逻辑、例证、比喻、格言、幽默、故事,但必须注意运用得宜,以免有意卖弄,惹人反感。

  2. 发音:要努力练习标准普通话。发音准确会赢得第一印象的好感。声音圆润厚重,比较容易讨好,虽然这是一个人的先天条件,但后天的努力训练,亦可达到一定水平。所以若是先天条件不够好,就应该请专人指导发声法。正确的发音方法,可以面对大群听众,且可一天讲好几堂,而不至失声。

  3. 声调:一篇讲道,应根据内容,及当场的情况,有高低不同的声调,不能从头至尾都是一样的声调,毫无变化。如此听众如受催眠、沉闷欲睡。但是声调的大小高低、抑扬顿挫,也要控制得自然合宜,以免过于夸张,好像演戏,失去真实感。

二、手势、姿态、目光方面

  1. 手势:手势是一种肢体语言,可以加强效果,但必须运用得当。完全没有手势则太呆板,手势太多,则令人眼花撩乱。要视场合的大小,来决定手势的表达幅度,数百人乃至上千人的场面,手势可以稍微夸张一些,让每个人都感受得到。但在数十人的小聚会场合,手势就要稍微保守、收敛一些,以免会众有一种不安定感。

  其实最重要的运用原则,就是“自然”,而不做作。要注意,不要有太多习惯性的小动作(例如:常摸眼镜,或扣上西装上衣钮扣、再解开、又扣上的重复动作,或抓住麦克风、放下、又抓住的重复动作……)会分散听者的注意力,甚至显出讲道者的紧强情绪,影响了听者的心情。若是讲道者真的有些紧张,不妨双手扶着讲台,可以减低紧张的心情,此时,不宜用手势,以免伸出的手都发抖,就只有反效果了。

  2. 姿态:姿态也是一种肢体语言,姿态端庄稳重,会让听众安心。姿态轻浮随便,会降低听众对所听之“道”的信心。不要全场笔直立正,否则听者也会变成正襟危坐,全场气氛都会很凝重。也不可全场走动或摇摆,如此听众的心情也不得安宁。

  总之,自然的站立,随着手势的动作,让听者感觉很自然、很舒服即可。

  若讲道者被安排坐在台上,则要十分注意坐姿端正大方,切忌叉开两腿,或是翘腿抖动,这是十分不雅的。

  笔者就知曾有一位讲员,因在台上坐姿不雅,该教会决定,日后不再邀请他讲道。此时,亦切记不可在台上拼命翻阅讲稿、圣经,甚至还用笔写notes(补充资料),这些都会使台下的听众,认为讲道者准备不充分,而对讲道者轻视,且失去信心。

  3. 目光:眼光要遍及全场,无远弗届,会场中没有一个人感觉被遗漏。每位听众都感觉,讲道者看到了他。不要怕看台下的每一个人。切勿抬着头,只敢盯着天花板看,或偏向某一方向看,而让其他人被忽略了。

  讲道时尽量少看讲章,尽可能背下讲章的内容大要。盯着讲章看,讲道就像漏了气的气球一样,软弱无力,气势全消了。讲章中重要的部分,以红笔圈出或underline(划线),以便讲道时,若有必要,用眼睛余光轻瞄一下讲章即可。

三、衣着、表演、教材方面

  1. 衣着:要清爽、整齐、干净。切勿太过时髦,有如明星上场,姊妹们更是不要过分装扮,首饰、胸针一大堆。但也不可过于名士派、衣装不整,令人侧目。笔者曾见过着短裤、穿休闲鞋上讲台的讲员,不是很合体统。当然,若是场合是青少年野外郊游的短讲时,穿着全套西装,反而又是格格不入了。因此,了解讲道的场合,来决定衣着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说,上台之前,应在化妆室整装一下,重要的钮扣、拉练、都检查一下,较为妥当。

  2. 表演:一般聚会不合适有夸张的表演,主日崇拜更是要庄重,不宜随便表演。但对青少年朋友们讲道,就可以用较夸张的手法,甚至可以用表演等肢体语言、动作来加强效果及印象,但必须自然,且运用合宜,表演得好则很生动;搞不好就变作小丑,流于轻浮。

  3. 教材:同时,也可利用教材、教具的帮助,来引起青少年的兴趣,并增强印象。然而,必须事先准备妥当,不要临时慌乱出错。

  有一回,一位讲员一手拿一铁锤,一手将一枚鸡蛋放在讲台上,他说,铁锤好像上帝对罪的审判,我们就像鸡蛋一样,一击就碎了;但耶稣的救恩,就像一个铁碗一样,可以救我们脱离罪的审判。他随即拿出一个铁碗盖在鸡蛋上,然后用力敲下去。未料将铁碗拿起,鸡蛋竟然还是被震破了。全场轰然大笑,讲员尴尬地站在台上说:“鸡蛋应该不破才对的。”但这已于事无补了。因此,运用此类教具,必须好好规划,以求万无一失才好。

作业(讨论题目):

请思想(或讨论)有何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增进临场的表现?

第八课 布道性讲道

一、前言

  由于布道讲道的挑战太大,既要面对未信者质疑的眼光,又要满足筹备布道会同工们的盼望,希望有许多人决志的期待,使得布道者倍感压力。因此,有些传道人不太敢接受主领布道会的邀约。

  布道讲道的确比其他类型的讲道更不容易。但是传福音是基督徒的天职,更是传道人不可推却的责任,而布道会乃是众多传福音方法中一个很重要的模式,也是圣灵经常作工的途径。所以,操练布道讲道,更是值得大力鼓励的。

  布道性讲道的探讨,就是要学习知己知彼,并建立一个坚强的传福音的理论基础。我们必须有严谨的真理探索,又有火热的传福音心志,才能满足这时代人的心灵对福音真理的渴求。

二、福音所面临的挑战

  从文艺复兴以降,“基督的福音”在每个时代都受到极大的挑战。十七世纪发生工业革命,十八世纪理性主义兴起,到了十九世纪已经是基督教思想最动荡的时期:

  1. 人文主义──是以人为中心。德国哲学家康德(Kent)认为“人类已经成熟”,遂抛弃信仰中的超自然,只剩下伦理道德的层面。法国哲学家孔德(Conte)创“人类心智的历史三阶段论”:

  神学期:早期,对自然的畏惧产生宗教。

  形上学期:中期,抽象思考渐强。

  科学期:晚期,实证期最进步、最光明。

  人文主义是人类一种骄傲自大、反神的心态。

  2. 社会的进化论──德国哲学家黑格尔(Hegel)创正反合的历史辩证法。历史的进展,循一定法则而行。英国哲学家史宾塞(Spencer)提出社会的进化论,将达尔文的物种进化,应用到社会;认为只要继续进步改革,人类可以达到人间天堂。德国哲学家马克思(Marx)更是将各家理论集大成,再加上自己的经济理论,而创立共产主义。形成反神思想的最高峰。

  3. 自由神学──十八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兴起了基督教自由主义神学,欲以“救世主”的姿态,来解救饱受攻击的基督教。未料他们其实不是拯救,反而是开门投降一样地让信仰受到更大的拆毁。只举两位德国神学家为例:士莱马赫(Schleiermachar)认为信仰只是伦理道德问题,放弃神性的“理”,只剩下人性的“心”,社会改革就是宗教的实现。哈纳克(Harnack)则否认人的罪性,也否认人需要神的拯救,人人都是兄弟,上帝是全人类的父,主张普救论。因此在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期,“福音信仰”四面楚歌,传纯正福音也难如登天。

  人类历史跨进二十世纪,前五十年的两次世界大战,使人文主义的乐观与自信,蒙上了死亡的阴影。但是人类并未真正觉醒,虽然民主的浪潮、经济的自由化、科技的进步,带来哲学思潮的式微,与共产主义的没落,但是却加速了物质主义的高涨、高贵理想的堕落,及世俗化的心灵危机。

  二十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更是显出后科技时期的惶恐,新兴宗教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新纪元运动(New Age Movement)横扫全球,灵异的追寻,比比皆是。“福音”的传扬,在面临二十一世纪的新时代,并不是一条易走的康庄大道。

三、人心的宗教性渴求

  人是上帝所创造的,上帝所造的人有物理性、社会性、心理性与宗教性。

  ·物理性──可探索物我关系

  ·社会性──要建立人我关系

  ·心理性──要构建自我关系

  ·宗教性──要维系神我关系

  可是人背离了上帝,与上帝隔绝,却运用了上帝所赐给人的宗教性创立了各种宗教,虽然这是人找神,走偏了路,但在人心中宗教性的渴求,则是毋庸置疑的。一般而言,宗教性有三个内涵:

  永恒性──要探索人生的方向,与宇宙的真相,是对永恒、无限存在的探索,是求“真”。

  道德性──对永恒无限的存在,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责任感,是标准的渴求,是求“善”。

  敬拜性──对永恒无限的存在,有种莫名的仰慕,对一位至高者的降服,是求“美”。

  虽然人背离了上帝,但内心深处“宗教性”的渴望,未曾稍减。人也期待找到“真、善、美”的极致。宗教性会产生价值观,也会对罪有感知,相信超自然的力量。因此,虽然外在环境都不利于福音的传扬,但我们要相信,人心深处宗教性的渴求仍然十分迫切。也唯有“基督的福音”才能解答他们人生一切的困惑,也唯有回归到上帝面前,才会发现,原来上帝就是“真善美”的本源。愿我们本此信念,全力承载二十一世纪的福音使命。

四、福音的内涵与特性

  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罗一16)。因为福音是大有能力的,所以才能施行拯救。因此我们必须对大能的福音内涵,有整全的认识。限于篇幅,仅能就福音最重要的内涵,作概略的介绍。

1.“福音”是论到:

 ·上帝的儿子耶稣为我们的罪死,第三天又从死里复活了。(林前十五1-4

 ·  上帝设立耶稣作挽回祭,而将上帝的义,白白加给一切相信耶稣基督救赎的人。(罗三22-26

 ·  上帝救人脱离黑暗的权势,且丰丰富富得以进入主救主耶稣基督永远的国,也是上帝的国。(西一15,彼后一11,约三5)。上帝的国的意思,就是让上帝掌权。(诗一○三19

 ·耶稣基督“十字架救赎”的丰富含义,从耶稣在十架上所说的话来看──

 十字架的赦免性(路廿三24)“父啊!赦免他们……

 十字架的舍己性(约十九28)“我渴了

 十字架的代替性(太廿七46 )“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

 十字架的成全性(约十九30)“成了

 十字架的得胜性(路廿三43)“你今日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2. 福音的特性

 ·福音的独一性(徒四12

 ·福音的完备性(弗二8-9

 ·福音的绝对性(加一6-8

 ·福音的永恒性(来五9

 ·福音的普世性(罗一5

作业(讨论题目):

一、试着写出一名布道者需要的装备为何?

二、你认为“布道讲道”可以有哪些切入点?

答案

第一课 传道者的条件和讲章的预备

一、讲章的获得

1.保持正常的灵性

 (1) 清洁的良心,被圣灵充满,凡事感谢、常常喜乐。

 (2) 顺服的态度,随时有爱神、爱人的准备。

 (3) 正常的灵修(各方面),体会神的心意,默想主的国和义。

 (4) 正常的服事(各方面),各面的祷告。

2.探望与关怀中对人的光景有了解、需要(求)有深刻的认识。(箴廿七23

3.对时局、环境、节令的反省,以神的话来默想。(注)

二、写讲章的步骤

1.在祷告中、读经中,使心中的负担慢慢明确、清楚,以符合神的心意。

2.细读有关经文,然后思想、分析,找出经文中心思想(包含研经、解经)。

 (1) 靠平时读经的熟悉及印象找出相关经文。

 (2) 运用串珠圣经查出相关经文。

 (3) 运用经文汇编寻找、分析相关经文。

 (4) 查考属灵书籍及研经参考书所提示的相关经文。

注:从有负担的主题中找出相关的经文(圣经中的主题),一次只讲一部分的负担。

讲章A:心中有许多负担及主张,本次只讲与本段经文主题相关的部分。(缩小主张)

讲章B:研经后,要让经文的思想扩大原来的主张。(扩大主张)

3.试写大纲及中心思想使其相互辉映。(写了再改,改了再写)

4.看参考书,找资料,找比喻及故事。

5.反复思考、修正、调整、修饰、充实,直到满意。

6.  圣经中许多主题有多面的呈现,因此可就一个主题作系列的传讲,成为全面性、立体性的教导。如:认识神、祷告、教会、生命成长……。

7.  过去讲过的主题,将同类的并列作排比思考,若有欠缺的可加以补充,有相关的可加以扩大。

第二课 讲章的讲题

一、中心思想的功能:

a.中心思想是一段经文的“信息”所在,掌握了一段经文的“意义”与“目的”。

b.中心思想决定了经文的段落与结构。决定哪里是WhatWhyHow

c.中心思想是解释经文之钥,决定了解释各段经文、细节和个别字词的原则。

d.中心思想指导了经文的应用范围,是灵修与生活实践的指南。

e.中心思想是讲道大纲的主体与灵魂,控制了大纲的层次、发展方向与路线。

二、为提后一8-12及路十一29-32找出中心思想(主题)

1.提后一8-12

 讲题:荣耀的福音职事

 主题:保罗劝勉提摩太要以为福音受苦为荣

    a. 上主的安排──旨意、恩典

    b. 基督的显现──受死、彰生

    c. 可靠的信托──所是、所能

2.路十一29-32

 讲题:末世的警语

 主题:耶稣向末世提出的两大罪状

    1. 未若南方女王追求真理2. 未若尼城百姓及时悔改

     a. 南方女王的追求 a. 尼城百姓的悔改

     b. 应向基督追求 b. 应向基督悔改

第三课  讲章的引论和本论

 

地点

对象

引论

本论

徒十三16-41

犹太会堂

以色列及外邦敬畏神的人,熟悉旧约圣经。

·神主动的救恩

·神在士师后给他们立王,引证从王的后裔中,立了救主,就是耶稣。

·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复活了。

徒十七22-31

亚略巴古,位在雅典当地的一个集会场合。

雅典人

·雅典的风俗是敬畏鬼神。

·从当地所敬拜的“未识之神”,谈到他所知道的这位神。

1. 神的所是所为是宇宙的:

·创造者
·维持者
·统治者
·父亲
·审判者

2. 人应有的回应

·寻求、悔改、信

  ·比较:保罗在引论中,对熟悉旧约的人谈旧约,而对异教者,则谈他们所熟悉、所拜的当地的神。

  在本论中,则是对知道宇宙唯一真神者,证明耶稣就是那位应许中的救主;而对外邦人,则告诉他们,何为真神,并未提基督之名。

第四课 讲章的结论

结论当留意的事

  结论与引论一样,必须增强效果,不可减弱效果,所以下列几点要特别留意:

  1. 不要客套:与引论一样,虚假的、不必要的客套只会坏事,千万不要说:“在下懂得的有限,也没有好好预备,拉拉杂杂讲了一堆个人浅见……”。听众心里会想:懂的不多、没有好好预备也敢上台讲?真大胆。会把讲员所讲的一切都抛诸脑后了。

  2. 不要太长:结论应该简洁有力,不能太长,更切忌分点论述,尤其要避免再加一点,还有一点、最后一点等一直拖延时间。好像飞机到了目的地,一直在机场上空盘旋而不下降,乘客们的心一定七上八下,惊惧万分。结论太长,听众猛看手表,坐立不安,就把所有好的信息破坏掉了。

  3. 不要明示:最好的结论是自然而然带出,因此最好不要自己报告说:我们现在进入结论。如此反而会削弱了结论的气势,要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结论的高峰,在气势回荡中结束全篇的讲道,会让听众激动回味不已。

  4. 不要暗示:由于结论是全篇讲道的高峰,此时应紧扣人心,所以不要有任何会分散人心对结论的注意力的动作,这些动作常会给听众聚会即将要结束的暗示,听众的心就会松懈、散下来了。例如:拿起放在讲台上的手表、重新带回手腕上,或扣上外套的钮扣,或整理放在讲台上的讲章,或合起圣经并拉上圣经周边的拉链……等均是打扰注意力集中的动作,千万不可。

  5. 讲道者:结论很重要,如同捆行李时最后的打结,未打好结一提行李就都散掉了。也好像木工钉钉子,最后用力打几下,才能把钉子完全钉入木头里。而好的结论除上述一些原则外,就如整篇的讲道,其最大的冲击力在于讲道者的灵性、品格、心志、热诚及讲章信息的深度。只靠口才、辩才并不会得到人心的共鸣。除此之外,讲道者旺盛的企图心──“渴望人心向主归回、意志向主降服”──如此才会带出强而有力的功效。

第五课 归纳法研经简介

以弗所书二章一至十节

【观察】

前段大意:第一章保罗透过颂赞与代祷,陈述神永世救赎计划的大轮廓,最终以基督为教会万有之首作结。

本段文体:教义真理的陈述,与架构以对比式呈现,是典型的论述性经文。

本段主题:成为新人──个人蒙恩经验

本段大意:从个人角度,看前辈所述属灵的福气,如何实现在个人身上,原死在罪恶过犯中的人,然而因神的大爱,藉着信,与基督一同活过来,成为新造的人。

本段大纲:一、昔日光景(二1-3

二、今日光景(二4-10

按句观察(经文结构分析):

v 1-2 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
那时,你们在其中 行事为人
          随从今世的风俗
          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
                   就是现今在悖逆之子
                   心中运行的邪灵

v 3  我们从前也都在他们中间,放纵肉体的私欲,
            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
(我们)本为可怒之子
        和别人一样

v 4 然而
神便叫我们 活过来
       原因:神丰富的怜悯
          神爱我们的大爱
       何时:当我们死在过犯中的时候

v 6-7 神又叫我们与基督耶稣
     一同复活
     一同坐在天上
       要将神的 恩典显明给后来的世代看
             就是神向我们 所施的恩慈
                     在基督耶稣里

v 8-9 你们得救
   是本乎恩
   也藉着信──
   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出于神──
   也 不是出于行为
       免得有人自夸

v 10我们原是神的工作
     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
     目的:为要叫我们 行善
             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

【解释】

一、昔日光景(二1-2

1. 二章3节由“你们”转到“我们”,保罗的用意为何?

根据初步观察

1-3节乃是描述信徒信主前的光景。而犹太人的独一神的信仰和律法的规范,在当时道德极其败坏的希罗社会中,显得与众不同。然而保罗深知犹太人在律法包装下的真相(如主在太二十四章责法利赛人一样),他在此强调犹太人与外邦人一样犯罪,都是当受审判的可怒之子。在罗马书中,他也是这样说(罗二17-24,三9)。

此外这也是呼应一11-14中“我们”与“你们”的陈述,并为下段犹太人与外邦人的合一的论点铺路。

2. 保罗为何用“死”来形容人信主前的光景?

根据相关经文

罪因亚当入了世界,罪的工价乃是死,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罗五12,六23)。

3. 空中掌权者的首领是谁?世人为何会顺服它?

根据上下文

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就是邪恶灵界的统治者(二2b),也就是六12中的恶魔,它的本质是邪恶的、黑暗的;是与真理敌对的说谎者(约八44)。自从人选择悖逆神,就落入其权势中,使人不得不顺服它,因为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的手中(约壹五19),它是这世界看不见的幕后统治者。是今世风俗的领导者。

4. 它与世人随从今世的风俗和放纵情欲有何关联?

根据希英对照

“今世的风俗”原意是the age of this world,乃是相对于the age to come,即将要来的世代(指基督掌权的国度)。那恶者以与神相背的潮流、思想、文化、价值体系,领导现今的世代,使原受其辖制的世人不知不觉地跟随其领导,因此其心思意念更加远离神。

而另一方面,那恶者更运行在悖逆之子心中(二2),使人心刚硬,行一切邪恶的事(四18-19),放纵肉体的情欲。

二、今日光景(二4-10

1. 我们是如何与基督一同活过来、一同复活、一同坐在天上?与弗二1-3有何对照之处?

这里的三个一同都是过去式(参NIV),表明信徒已经历过。

根据上文

我们因罪而死(二1),但藉爱子的血,神赦免我们一切过犯(一7),便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西二13-14),因为“死因”去除了。

根据平行、相关经文

我们藉着相信“神藉圣灵运行的大能”(一20,罗一4)使基督从死里复活,我们就与神一同埋葬、一同复活(西二12)。

基督复活,得胜死亡,败坏了那掌死权的魔鬼,并释放了我们,不再因怕死而作奴仆(来二14-15),并且脱离黑暗的权势(西一13),我们已蒙救赎,使我们不再受辖制(一7,西一14),我们分享了神的得胜,就是与神一同复活。

基督坐在天上,远超过一切的权势(一21),我们分享神的得胜,不必再顺服那恶者(二2)。坐在天上,就是坐着为王之意。与基督一同作王,表明我们由受审者──可怒之子变成审判人的王者。

因此我们的生命

  由死而活,

  由受辖制而得释放,

  由受审判而成为得胜的审判者。

这都是藉着信,生命进入在基督里的系统,因此享有基督一切的丰盛(西二9-10

2. 二章8-9节说明“恩”与“信”在我们得救的事上,各有怎样的意义?

根据经文大意

我们得救是因为神预备了救恩,这完全是出于神的恩典(本乎恩)、怜悯与爱(二4)。而我们藉着信得救(“藉”较“因”达意,参希英对照圣经)。信是神为我们指出的得救途径。

因此“藉着信得救”这件事(由希腊文的词性看,二8的“这”不是指信心)完全是出于神,没有任何出于我们的因素(罗三25-27)。

有关“信”从何而来,如何发生信心?与人的意志有何关联?从全本圣经中,似乎不易有明确的界定。但无论如何,我们还是可以向神求赐信心。

3. 二章710节分别表明神在我们身上施恩的目的,两者各有什么意思?

7神施恩的目的,是为显明给后来的世代看。后来的世代the coming ages, the age to come(可十30,路十八30)是指人类历史结束后,基督完全掌权的世代。

自耶稣降生到人类历史的结束都是末世,新约的作者都是对末世的人说话(林前十11,来一2,提后三1),所以保罗用the coming ages必是指这时代结束后的新时代。

因此二7“要将极丰盛的恩典,……显明给后来的世代看”的意思类似一14与三21所表达的,使神荣耀得着称赞,直到世世代代……。

保罗每一次讲到神的救恩计划,其最终目的都是使神得荣耀(一612

10:则是转到现今蒙恩的我们,是神的杰作,神对我们有计划有期许,神新造我们的目的是要我们行善。

神是唯一的善者(可十18),圣经中讲到行善,都是指按着神的心意,行神所喜悦的事。神在基督里重生我们,使我们有新生命,可以体会神的心意,更可以靠着神行神所喜悦的善。

4. 二章10节中的“行善”,与民间一般宗教的“行善”最根本的不同是什么?

基督徒因着信,生命重生再造,拥有具神形象的新生命(四24);因蒙救赎成为神的儿女,而拥有与父神的新关系。因此基督徒乃是在已蒙救赎的确据中,并在新生命与新关系里,为彰显神的荣耀而行善。

而一般宗教为积功德,为换取“救赎”“关系”而行善,但标准何在?要作到多少才能蒙救赎得悦纳?全无把握。因此两者的差别是本质性的不同。

【归纳】

一、信主前后的对照

信主前

信主后

1. 死在过犯罪恶之中

2. 受恶者辖制:
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
行为思想随其引导

3. 人生的内容:放纵私欲

4. 生命的目的:茫然不知

5. 受审判者:
所行悖逆(悖逆之子)
惹神愤怒(可怒之子)
受审判

1. 与基督一同活过来

2. 与基督一同复活:
得胜恶者权势
脱离其辖制

3. 人生的内容:按神心意行善

4. 生命的目的:彰显神恩

5. 与基督一同坐在天上

成为审判者

二、我们的生命由死而活

       由受辖制而得释放

       由受审判而成为得胜的审判者

  转变的原因:1. 神丰富的怜悯大爱

        2. 使我们藉着信在基督里成为新造的人

        3. 因此我们得救是出于神的恩典,而不是出于行为

三、有关行为(善)与得救的关系

  二章2-3节得救前的光景:行事悖逆

  二章8-9节得救的根据:不是行为

  二章10节得救后的目的:行善

  以人得救前,行事悖逆的光景看,无人可以靠行为得救。

  而神救我们,不是根据行为,这正显出神的爱与怜悯。但是神救我们的目的,却是要我们行善。

【应用】

1. 为神白白的恩典感恩。

2. 藉着信而蒙恩的得胜身分、地位,继续藉着信在基督里不断经历神的得胜。

3. 思考“行善人生”的具体方向。

4. 列举目前能实现的善行,靠主尽力去行。

第六课 沟通的艺术

一、保罗在腓利门书中,将一个广泛的、 奴隶制度下的主仆与 罪犯问题,缩小至在基督里的弟兄关系。

二、保罗用温柔的言语,仔细的措辞,来劝说双方和好。

三、保罗肯牺牲自己的利益,在一切事上均先作榜样。

四、保罗不滥用权柄,不用强制或命令,乃是用智慧与爱,从对方的立场来劝说。

第七课 讲道者的表达技巧

一、在准备时,多祷告,求圣灵随时地引导及增加智慧,讲道前更是需自我安静。

二、常常自我充实,观察他人的长处,充实自己的知识。

三、利用录音或录影,在讲道前后作自我省察、修正与练习。

四、请亲近的朋友,如配偶给予直接的评论,但要小心,别吵架。

五、将讲稿仔细写下,反复修正,如果可能,也可请属灵前辈预先给予建议。

六、在时间运用上要精确,太长或太短都不宜,通常是平均每分钟120字。

七、  事前及早预备好需要物品,反复演练使用的流程,对听众的反应先作好预估,对不同的反应,要先有心理准备,不可过度自信,或是期望过高。

八、  切记,不要有哗众取宠的心理,充足的预备,诚恳的表达,本身便已具有相当的说服力,如果无法一时达到很老练的地步,有时老实点,反而比过度花俏要好。

第八课 布道性讲道

一、布道者的装备

  1. 传福音的使命感──知道传福音是上帝的旨意,也就是上帝的计划。是人世间最有价值的事,也是不可违背的事。价值观是行动的基础。没有福音使命感的人就是没有看见福音的价值,也不可能产生行动。求上帝赐下使命感,这是传福音的热火,非有不可的。

  2. 传福音的信念──布道者必须对“福音”本身有很强的信念。模糊的概念不会产生力量。我们必须对“福音的内涵”有很强的信念。不但相信,而且知道,这是神的大能,一定要救一切相信的。初期教会的使徒,在政治、宗教强势的逼迫之下,仍然说“我们所看见所听见的,不能不说”(徒四18-20)。因此,我们对福音真理的架构,必须有很深的认识,才能产生坚强的信念。

  3. 属灵的权柄与能力──传福音是与撒但权势、空中属灵气的恶魔争战(弗六12),是要攻破人心坚固的营垒……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林后十4-5)。所以不能靠血气、靠自己。而是要依靠主的大能大力来争战。因此我们在布道时,要迫切地求主赐下权柄与能力,因为天上地下一切的权柄,都赐给神了(太廿八18)。更何况,我们什么时候软弱,主应许我们什么时候就可以刚强。我们承认自己的无能,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们(林后十二9-10)。我们照主的旨意传福音,主必以神的权柄与能力充满我们。

二、布道讲道的切入点

  布道讲道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这要看布道者比较熟悉从哪条进路切入。兹略举一些作为参考:

  1. 人性的挣扎──内心的、个人的、道德的、伦理的、社会的

  2. 文化的冲击──历史的、民族的、人类的、科技的、时代的

  3. 意义的探索──无限性、绝对性、永恒性、存在性、价值性

  4. 上帝的存在──创造与进化、信仰与科学、上帝的本质与内涵、认识神、经历神

  5. 十架的救赎──上帝寻找人、基督的舍命、人的悔改与相信

  6. 价值的重建──创造时的赋与、堕落后的迷失、蒙救后的恢复、基督徒的价值观

最后更新时间: 2002 年 5 月 16 日